生活辩论赛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生活辩论赛范文

生活的快乐在于追求完美 辩论赛

①快乐:基本解释:心意稍顺 详细解释:欢乐。谓感到幸福或满意。

②烦恼:烦恼是一个名词,指令人不顺心或不畅快的人或事。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指不顺心不畅快,烦闷苦恼。

③生活:生活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

④追求: 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追求,绝不是让你静静地等待。因为物质面貌、权势地位、或特长本质等等迷人的特质,深深吸引自己去梦寐以求地拥有,构成我们眼里独特的魅力,于是有一股来自内心的鼓动化做为行动力,去接近占有。

⑤完美:完美指完备美好;没有缺陷,是心里遐想的世界,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人们渴望得到并追求的一种理念和动力,是存在思想中的。

立论:

1. 人这一生最大的痛苦,其实是没有奋斗的目标。不管这个奋斗中遇到多少的挫折,只要目标仍然存在,他就能够继续追求下去。建议你看一下《悲惨世界》或者《基督山伯爵》,前者里面的那位警长,发现自己多年追捕的人是一个好人后,他选择自杀;基督山伯爵大仇得报以后,他也几乎选择自杀。最大的痛苦不是遇上多少挫折,而是没有奋斗目标。 2. 追求完美不等于达到完美或者得到了完美,追求完美是一个过程,因此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自己每一点进步这就值得我们快乐。追求着完美,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而不是达到完美。

3. 人生在世,匆匆忙忙,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的目标。。 4. 追求完美不等于过分追求完美。

论点:

1. 个体的不断发展或人类的不断进步本就是对完美状态的矢志追求——只有不断追求完美才能进步。

2. 反方应该如何办呢?反方是否暗含着“量力而行”,但“量力而行”却并不意味着不能和不去追求完美。比如女人根据实际个人经济状况购买化妆品,她依然是践行着对“完美的美丽”的追求,只不过过程和方式不同罢了,如果我是正方便会如此反驳反方许多此类例子。

3. 追求着完美,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而不是达到完美。完美不存在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完美是一面镜子,在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思想上的不足。完美不在我们的眼前,它就在我们的心里。诸多不完美的我们,就是完美的母亲,因为完美,我们愿意付出不完美的所有。

4. 人生在世,匆匆忙忙,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的目标。如果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生活将变的空虚迷茫。古语有云:有志之人立长志。只有追求更高的的目标,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看到更美的风景。即使这目标高耸入云,即使这路上充满艰辛险阻,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会知道,生活本应美好,美好源于追求完美。

5. 正因为有“乌托邦”“世外桃源”的想法,人类的发展才有了远大的目标和方向,不断的去完善去追求才是人类生活的意义所在。马克思的一生是幸福的,正是因为他的一生在为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奋斗,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他们心中完美的新中国而奋斗,他们的一生虽然困苦艰辛,但是正因为他们的奋斗才有了我们现今的美好生活。你能说他们追求的完美不是美好的幸福的吗? 6. 再次我方想谈谈生活,不知反方对生活的理解如何,在辞海中这样解释生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正是为了发展我们才去追求高的目标,我们应该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用短暂的烦恼换来长久的美好,这何乐而不为呢?

7. 其实生活是否美好更多的在于个人的心态,价值观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

剩下半杯水,你可以开心的说还剩半杯水啊,也可以伤心的说只剩半杯水啦。其实这半杯水就是生活,你可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又何苦整天哭丧着脸呢?既然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那么就让目标接近无穷,既然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可以幸福,那么请带上微笑来面对困苦。

8. 追求完美代表的是上进的心态和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一个人有追求才会有进步,生活才会充满动力和希望。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抱着一种把它做好的心态,在做好它的过程中你享受到的快乐和终于做好后的感觉都是一种快乐。

9. 生活的快乐在于追求完美的这个过程中,然后烦恼在于不可能追求到完美的这个结果而已,人活着就是要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热情;有追求才会有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充实。我方观点在于享受追求完美的过程,而不是在于结果,在追求过程中自我得到了提升,提升带来的肯定带来的快乐才是我们强调的,强调的在于心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完美,生活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才会快乐才会满足,显而易见的是有追求有理想有信仰有爱心的人更容易满足更容易幸福。如果像反方一直烦恼纠结在缺陷上,而用消极的心态去接受缺陷,逃避现实来减轻烦恼,难道烦恼真的就没有了吗?不是!而只是将烦恼隐藏起来,并不能真的满足现状,安于现状的也许烦恼会少点,但是无法体现人的人生价值。如果反方觉得应该安于现状,接受缺陷,减少烦恼的话,那就不用来这里争辩了,多伤脑筋多烦恼啊,争论出来结果谁胜谁负又怎么样呢?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该逃避的还是要逃避,没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永远不会快乐,永远都会有烦恼。

第二篇:辩论赛1 抱一颗平常心生活

辩论赛正方辩题:

要抱平常心生活

正世界是多变的,也是精彩的,保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世界,善待自己,你将领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风景。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回头想想。其实,在人生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必要以太强的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心理去对待。凡事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地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通过不同的经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平和、乐观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或事,让自己始终有个好心情。

对待同一件事,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急躁使人功亏一篑,得意使人忘乎所以。唯有平常心才能使人获得成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急躁让农夫“拔苗助长”。名利当前,乐极生悲,中举让范进一命呜呼。但是,看看陈景润,冷嘲热讽,等闲视之,这平常心使他最终摘取歌德巴赫猜想的桂冠,名扬四海。无论面对困难、挫折,还是面对成功、失败,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海伦·凯勒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用平常心战胜身体的残缺,创造出了辉煌的人生。诺贝尔为了科学研究,用平常心战胜无数次失败,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炸药之父”。保尔——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追求神圣的信仰,用平常心战胜病魔,著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有平和地应对风浪,航船才能通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到达灿烂的彼岸。只有平和地看待生活,太阳才能穿越地平线送来温暖。只有平和地面对挫折,才能在崎岖的小路上刻苦攀登,到达光辉的顶点。在实现人生价值、科学探索、追求信仰的道路上,拥有平常心才能取得成功。

以平常心获取成功、创造奇迹,其平常心还要包含智慧的因子。人世间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当一个人面对生命受到威胁时,可能不知所措、魂飞胆破,也可能化险为夷、战胜自己。杨利伟以智慧的平常心,创造性的将保障生命的飞船操作“程序化”。他常把“程序”作为办事的准则,在他看来,一切都是“程序”!面对所能够遇到的一切,他心里没有喜出望外,没有悲痛欲绝,而是随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心静气,泰然处之。这,在我们许多人看来可能不可思议。试想,当孤身一人装在一个金属容器,当以巨大的离心力抛向太空在浩淼的宇宙中翱翔,由于其“实验性”所决定,有可能顺利返航,也有可能成为宇宙中一颗新的行星!而杨利伟冠智慧于平常心之上,终于战胜压力,塑造了新时代的航天英雄,创造了奇迹,实现了中国人的梦想。

人生的旅途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遭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也不能因一时侥幸事成而得意忘形。保持平常心、让平常心充满智慧,是战胜困难的基石,是超越自我的条件,是创造奇迹的根本保障之一。 平常心是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一无造作,了无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参加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抗赛时,不管路途多远,我的行李中总会备着笔墨纸砚。临睡前必铺开纸写上几笔,成了自己大赛中每日必做的一件事,老祖宗留下的文房四宝成了帮助我夺取世界冠军的一件利器。

第一次参加世界冠军赛时我最喜欢写“宁静致远”,那时我是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的。

再次参加世界冠军赛时,自己的身份已经变成了一名卫冕者,而卫冕者的使命是捍卫荣誉,无形中压力当然更多了一分。

那时自己最喜欢写的是“去留无意,宠辱不惊”。我不断对自己说:放松些,看淡些,大不了重新再来。 经历了几次世界大赛的考验之后,羽毛渐丰的我也成长为一名大赛经验丰富的棋手,对于人生所应达到的境界也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这时我落在笔端下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平常心。

最早看到“平常心”三个字出现在赛场就是在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题字的一把扇子上。当别人问他独步江湖成为一代棋王时有什么秘诀时,老人家总会淡淡地笑着说:平常心。提问者不解,再问,吴老仅多补充两个字:平常心是道。

顺其自然,微笑面对扑面而来的是是非非,

你会发现生活中真的没有什么事能将人类征

服,你会惊讶于自己的潜能如此巨大

一位禅师说:平常心是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要踏踏实实,舍弃

急功近利的思想平静地去做每一件事,这就

是道。

我认为这句话很有哲理。佛门之人推崇此道,

世间众人也应如此理解才是。

当年诸葛孔明满腹经纶,胸纳天下之事,却

不求闻达于诸侯而躲耕隆中,草堂之上羽扇

纶巾何其悠然!后遇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

舌战群儒,火烧赤壁,智取蜀中,东联孙吴,

北抗曹魏,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他治下的

蜀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可谓功绩显赫。试

想当初若诸葛浮躁,不选时机,迫不及待地乱投庸主以求闻达,或许现在史书上就难寻武候的英名了。

古今中外,如是的人极多,他们以其平常心铸就了人生的丰碑。

生活中,常有许多人怨叹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于时下这个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里,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各种人才短缺的矛盾总是存在,真正有才干的人终不致被长期埋没。自以为怀才不遇,问题的症结或许在孤芳自赏、夜郎自大。有的人不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一味地编织关系网逐取名利,这就是人们笑谈中的爬虫型人物,或许他们能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但他们在事业上终究不会有所建树。以上两种人缺乏的都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作为生活之哲理,并不提倡如庸人那样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听天由命的思想。齐白石大器晚成,是建立在他长期努力和进取基础上的顿悟。其实这正是白石老人有一颗可贵的平常心的结果!贾岛的“十年磨一剑”之喻,不也正包含着诗人的进取和对这种充满智慧之光平常心的理解吗?因此,无论你是哪个阶层的人士,从事哪种工作,都不要怨天尤人。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即使不能轰轰烈烈,你的内心也会感到充实,因为毕竟你已尽心尽责。

平常心是一种境界。人之一生能平静地面对一切,做到浮沉不乱,荣辱不惊,坦然接受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一种极高的生活境界;反之,好高鹜远地作不切实际的空想或者追名逐利只能使人劳心伤神,疲惫不堪。保持一份平常心,成功的机会将永远伴随自己。(文:樵子) 吴怠斋

走进一些成功者的心灵世界,常常能感受到他们盛名之下的一颗平常心。正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才使得他们的辉煌人生愈加绚烂。

著名歌唱家关牧村谈到她的人生感悟时,说过这样一番话:平常心是道,简单生活是福,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先做人,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平常心是道,道亦寻常。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黎磊石是亲兄弟。哥哥是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弟弟是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创始人。如今已分别是83岁和81岁的兄弟两院士,把荣辱生死都看淡了,唯对“医德医风”,看得很重。黎介寿有一句经常给弟子讲的口头禅: “什么是好医生?没有一个好医生晚上不想着病人的。”黎磊石说得更直接:“如果对病人没有同情心,医术再高明,也不是好医生。”

平常心是道,道亦有“道”。袁隆平大功至伟,虚怀若谷,光环笼罩下一副凡人情怀:“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

叶茂,枝粗果硕。”这其实是袁隆平多年的人生感悟,从一位普通的城市学生到世界农学泰斗,他一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平常心是道,道即使命。卢奇说,当你扮演的角色是伟人的时候,你的身上不知不觉被罩上了一层光环,这光环让你感到光荣,感到神圣,感到心灵的升华,感到自己是肩负着使命的。卢奇说,“扮演伟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伟人、提高自己的过程。”“不做广告是我的原则。尽管有不少广告商找我,许以重金,但我都拒绝了。”远离广告的卢奇,对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却热心参与,而且不计报酬。

平常心是道,道即淡泊。“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荣誉是人生的第二遗产”。荣誉体现着才能和本领,象征着成绩和功劳。荣誉是一种标志,也是一面镜子。上世纪60年代,邹承鲁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制工作。这一重大发现,成为人工改造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邹承鲁却表现得非常淡泊、淡名。他常常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科学要讲究可靠而不是快速,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邹承鲁“绚烂”中见“淡泊”,世人关注的不仅是他事业上的成就,还有他对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守护。平常心是一种境界。人之一生能平静地面对一切,做到浮沉不乱,荣辱不惊,坦然接受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一种极高的生活境界;反之,好高骛远地作不切实际的空想或者追名逐利只能使人劳心伤神,疲惫不堪。保持一份平常心,成功的机会将永远伴随自己。

葛优的平常心

作为内地影视界声名显赫的实力派巨星,葛优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喜剧演员“第一人”,他不仅手捧国内表演最高奖“金鸡奖”,而且还获得第47界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成为中国第一位戛纳影帝。不过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名之后的葛优毫无凌人盛气,依然保持了一种可贵的平常谦和的心态,这为他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葛优是1988年因主演《顽主》成名的,后连续主演了《围城》、《编辑部的故事》、《烈火金刚》、《霸王别姬》、《活着》等,他由此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男演员,身价三级跳,各种演出和广告代言的邀约络绎不绝。但与他合作得最多的导演冯小刚这样说葛优:“我接触的演员无数,无论大牌还是新人,最主要的是看人品,通过人品便可以真真切切地了解一个演员的艺德,而葛优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示。”

让冯小刚发出这样的感慨,缘于这样一件事:艺术造诣深厚的喜剧演员,银幕下往往是不苟言笑的人,葛优也不例外。每每走在大街上,冯小刚总是两手插在裤兜里,昂着头,有一点“匪气”,而葛优则是平视前方,面无表情,一旦被影迷认了出来,他一定会在瞬间换上笑容,甚至哈下腰客客气气的给签个名。

有一次冯小刚和葛优一同出去办事,一个年轻人围着两个人走了好几圈,弄得冯小刚莫名其妙。只听见这个人面向葛优试探性地问:“葛优?”葛优客气地点了点头,年轻人立刻慌乱地摸所有的口袋,终于找出一张折叠过的白纸:“不好意思,只有这张纸。”葛优笑呵呵地安慰他:“没事,不是欠条就行。”年轻人离开后,冯小刚感慨起来:“我真是没想到,以你的名气和地位,换个演员哪会有这样的耐心啊!你怎么就能做到对所有的影迷都这么客气„„”葛优望着他,以兄弟间私下里少有的认真口吻答道:“这事儿是这样的,对我吧,也许是第5万次,对他吧,这是第一次。”冯小刚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仿佛自言自语的念叨:“我们是公众人物,真应该有这样的心态。”

“一次”与“五万次”的辨证,令人对葛优肃然起敬。

葛优始终把观众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打心眼里敬重他们。有一年出席电影节开幕式,他同几位明星遭到一群观众的“袭击”,人们呼拥上来要求签名。有的明星见状便忙绕道躲开,或者开溜跑了;可葛优却坦然留下来,并且干脆一屁股坐了下来,为影迷逐一签名,而这一签就是半个多钟头,他却毫无倦色。可正要离开之际,一位中年影迷吞吞吐吐地请求他:能否同自己那并不漂亮的妻子合一张影?葛优不假思索,一口应承下来,惹得那影迷与妻子相拥着激动了好一阵子。 冯小刚在所著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中以事业上的伙伴和生活中朋友的身份,详尽真实地评价了葛优:“戏里的葛爷于不经意间妙语连珠,戏外的葛爷基本上说得都是大实话;戏外的葛爷待人友善,懂事,通情达理,没架子。这些都是值得称赞之处,但最可爱之处还在于他的“小富即安”,不贪。一切荣誉在他看来都是不留神抄上了,没敢惦记„„”

有一次,美国一家享有盛名的报社要为葛优做专访,葛优推说有事一再谢绝。那家报社的记者不死心,又找到冯小刚做“说客”,希望帮忙协调。冯小刚和一些同行朋友都觉得是个机会,对推动葛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可跟葛优一提起来,他的回答也是简单而干脆:“我真的有事,实在没时间。”冯小刚很诧异,于是刨根问底:“你到底有什么事啊?”葛优用特别认真的口吻表示:“我得去大钟寺给父母家的阳台买块地板革。”

大伙顿时哭笑不得,冯小刚了解葛优是一般人无法比的大孝子,但是地板革可以晚些时间再买啊,或者朋友们代劳也没问题,他差点用哀求的语气劝葛优:“这事我和朋友们帮你办了,你还是接受人家的采访,这张报纸的影响力你又不是不知道,文章登出去对你在海外的发展非常有利。”葛优瞪大眼睛反驳:“咳,我到海外发展什么去呀?我连英语都不会说,我就把中国的观众侍候好了就成了,让他们省了这份心吧。”

冯小刚思索片刻后似有所悟:“这个举动要是放在别人身上就是典型的目光短浅,兄弟你做出来那叫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恰恰因为你有这种不贪的心态,做人就能心平气和,作起事情来就比较的从容。”

这就是葛优,他的谦和态度让他拥有更多的影迷,他的平常心让他比其他演员看得更远,看得更深。《菜根谭》有文:“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我觉得葛优就已经达到了“真味”“至人”的境界,

因为他的平易近人和淡泊从容,是同时代的演员所不能比拟的。(文字为原稿,未校对)

平常心是人生修炼的最高境界,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宠辱不惊,自然的面对一切。就是从日常的生活中,顺其自然专注于过程少想结果,把日常生活当作一种修炼的工具。

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安住当下。即可挖掘出潜能从而发挥出最佳状态和水平。

下面有一个例子可供参考,“平常心”做的最好的就是林海峰。

当年,23岁的林海峰在名人战中挑战坂田荣男,首局败北后,林海峰失去自信,他去找老师吴清源请教。吴清源说:“你现在最需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老天对你已经很厚了,23岁就挑战名人,这已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也达不到的成就了,你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呢?”言毕,吴清源题写一幅“平常心”送给弟子,林海峰由此大悟,随后连胜三局,坂田扳回一局后,林海峰再胜一局,挑战成功,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名人。

林海峰说:“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为输了棋而难过了。”他最爱用的题词是“无我”,颇具禅意的简短两字,深意却尽在其中。

(专注于下棋的过程,将胜负置之度外,是林海峰取胜的关键。)再例如:

在奥运会中,有许多优秀的著名体育运动员,由于太想拿金牌了,心理压力太大从而临场发挥不佳,与金牌失之交臂。相反,有许多不知名的云动员,由于没有拿金牌的心理压力轻装上阵,往往能取的不错的效果,有的还超常发挥,夺得了金牌。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体操王子李宁。

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由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没有夺金的压力,他超常发挥,一举夺得了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跳马银牌和全能铜牌,男子团体银牌。被俞为体操王子。

后来在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由于是他体育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夺金与保持体操王子名声的压力太大,总想拿金牌得冠军,在比赛中马失前蹄,摔了个大跟头,连决赛都没进去。

在体育竟技与各种考试中,保持平常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平常心往往能使人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好的成绩。那就是不要想结果,专注于于比赛与考试的的过程,将胜负置之度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样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而这正是是保持平常心态的关键。

第三篇:辩论总结——低碳生活

辩论总结

首先讲下我拿到辩题的想法。实现低碳生活更应该依靠观念转变还是科技创新。经院是正方,更依靠观念转变。就辩题而言,我的观点就是正方,更依靠观念转变。

因为我觉得低碳科技的发展是在低碳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并且低碳科技发展后,低碳产品能否得到运用以及运用的如何都取决于人的观念转变是否足够。然后,这个辩题是何者更能,也就是说实现低碳生活这两者都是需要的。而何者更就需要一个比较标准,更是指何者更能在生活中使更多的人过着低碳生活。最后,观念转变。需要搞清楚之前的观念是什么样的,现在的观念又是什么样的,转变在哪里。并比较之前的观念对低碳生活有什么不好,和转变后的观念又如何使人实现低碳生活。

然后再讲一下我们的准备情况。周五其实我们就在图书馆查资料,并且互相交换了下观点。然后晚上在435时又讨论了一下,但觉得下午讨论的东西有很多漏洞,然后又换主线。其实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但又都禁不起仔细推敲,也不知道该如何完善,所以讨论了很久也没达成统一。然后就把晨妈和徐真的观点结和自己的观点出来条主线。回去时自己讨论分配了下工作。然后周六上午讨论时发现大家的东西都没准备好,就又花了很多时间整理东西。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刚刚打印好要用的东西就要上场了,只模了下自由辩环节。最后,说说场上的表现。可能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在场上没有表达好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而且对方问的问题有时反应不过来,有的不知

道怎么回应。最关键的是在场上没有把握好自己方的观点,就像那个比较更的标准问题,我们在自由辩之前没有人提,最后还是在自由辩快结束时对方问了,我才站起来回答了一下我方比较更的标准。

二辩及自由辩问题:

1. 请问对方辩友在这个辩题只想您的科技进步是不是以服务低碳

生活为目的的呢?

2. 您觉得这种目的是不是由观念转变引导的呢?

3. 研究调查表明,有80%的人知道一些低碳生活的细节但并没有

将低碳生活真正付诸实践,您觉得这是不是由于观念转变不够造成的呢?

4. 2012年碳排放量达到365亿,比1990年增加了58%。您觉得在

科技如此高速发展的同时碳排放仍在增加是为什么呢?

5. 科技进步所生产的产品能否得到使用以及使用的如何是不是需

要由人的观念转变决定的呢?

6. 地铁的碳排放仅是汽车的0.75%,您方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

不是该时刻践行低碳生活观念呢?

7. 据统计,一家100人的公司一个月仅午餐外卖就产生40多公斤

的垃圾,这还不包括送外面的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碳排放,您觉这样是否需要转变观念呢?

8. 仅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就要增加10克的碳排放,而中国每年要

生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面对这样庞大的数据您方还觉得观念转变已经足够了吗?

9. 低碳空调市场占有率达85%,那么如果大家转变观念,将空调

温度调低一点,是不是能更好的实现低碳生活呢?

第四篇:生活中偶尔需要善意的谎言(辩论)

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我们都讨厌撒谎,讨厌不诚实的人,但是,我认为,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在谎言前加上了善意二字,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或许有的时候,我们不仅不会责怪那些撒谎的人,还会感谢他们呢!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就能找到例子:《唯一的听众》里的音乐学院的教授把自己说成聋子,激励主人公坚持练小提琴,最终走向成功;《别饿坏了那匹马》里的残疾青年谎称自己家中有马,买下小作者的马草,让小作者心安理得的每天都可以看书;《用心灵去倾听》一文中小作者的金丝雀死了,苏珊运用了婉转的话语,告诉小主人公小金丝雀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呵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一丝希望,它有时真的改变了我们生命的途径还记得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吉林省长春市7岁女孩小欣月因患髓母细胞柳儿双目失明。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站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仪式,但由于身体虚弱,她无法到达北京,于是,在记者的安排下,2000多名志愿者在长春市公共关系管理学校的操场是,举行了一场虚拟的天安门升旗仪式。激昂的国歌走向的那一刹那,小欣月满脸幸福地说:我真的到北京天安门了!国旗升起时,小欣月努力将小手举起,向国旗敬礼,可是几次努力都失败了,最后他将小手搭在额头旁,直到把国歌奏完这一个个事例足以证明了善意的谎言是毫无邪恶,是纯洁、美丽的心灵

善意的谎言是一把纯真友情的太阳伞,遮住了那些刺眼的字词,抛开了一切,留下那些属于自己的美好心灵;善意的谎言是无私亲情的字典,疑惑因为善意而分外明朗。

第五篇:辩论赛辩论题目大全及辩论赛知识

大学生中学生辩论赛辩论题目大全及辩论

赛知识

大中学生辩论赛知识

有关辩论赛

辩论赛不问辩论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而侧重于辩论技巧的比赛,比赛双方都不准备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而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和听众从来战胜对方。

比赛程序:

一、陈词阶段,顺序和时间依次为:

正方一辩 3分钟反方一辩 3分钟正方二辩3分钟反方二辩 3分钟 正方三辩3分钟反方三辩3分钟

二、自由辩论阶段

共8分钟,双方轮流发言。

自由辩论规则:

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一辩手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一辩手应立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至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自由辩论要求简洁明了地加强本方观点,机智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点,不能流于空间无物的攻击,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及发生观点、语言的混乱。

发言和辩论要严格控制好时间,在赛前准备时就应严格按照寒时规定准备辩词,在比赛中,主持人宣布“现在由×辩作开场陈词,时间为三分钟”才能开始发言,当主持人提醒时间已到时,应立即停止发言,并说“谢谢”然后坐下。

三、总结陈词阶段共8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 4分钟正方四辩总结 4分钟

辩手注意事项

注意言谈辞令,辩论风度

辩手参加比赛举止端庄,即使在辩论中针锋相对,也应做到 态度温和,彬彬有礼,以理服人而不要以势压人。

辩论时,要求使用普通话,吐字清晰,观点明确,互相尊重,只能针对对方的 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不能人身攻击,不能带有轻视,贬低污辱对方的语言)

在辩论中,特别是一对一攻辩和自由辩论时,应针对对方提问和辩驳的内容回答或反驳,内容不能偏离辩题或各自为论,要体现比赛的对抗性。

辩论评分标准

1.辩论技巧(25分):辩手是否言语流畅、立场明确,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

2.内容资料(15分):论据是否充分、合理、恰当、有力、引述资料是否正确、翔实。

3.自由辩论(25分):能否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主动、准确、及时、机智地反驳对方的观点,思路清晰、立场坚定、逻辑正确、应对灵活。

4.整体配合(20分):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是否流畅,论点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表情风度(15分):辩手表情、手势是否恰当、自然、大方,不强词夺理,尊重对方,尊重评委和观众,富有幽默感。

初次参加辩论赛的参赛队员在赛前该做好哪些准备

辩论赛是许多青年同志喜爱的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然而,不少青1

年,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学生,虽参赛热情很高,却由于缺乏一定的辩论赛知识,或赛前

不懂如何正确准备,或赛中不要领,初次上阵便遭受挫折。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掌握

一些辩论赛的基本入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初次参加辩论赛的参赛队员在赛前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主要有四项:认识准

备、核对准备、立论准备和试辩准备。

一、认识准备

所谓认识准备,是指参赛队员在赛前对“辩论赛”的性质和特点要有所认识。辩论赛是一咱作为比赛项目来进行的模拟辩论(即辩论演习)。这种辩论往往不问辩论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而侧重于人们的辩论技巧的比赛。比赛双方都不准备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而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的裁决和听众的反响来击败对方。因此,这种比赛有以下三个特点:

1.辩论的题目、辩论的程序、发言的时间等,都是由辩论赛的组织者所决定,参赛

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辩论,不能随意改变。

2.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

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

3.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

初赛者了解了辩论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

争辩相混淆。

二、核对准备

三、立论准备

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参赛队员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能不能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辩论赛准备的成败关键。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首先要对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辩论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项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辩论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作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公认”,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典型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试举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一例。应该说,这三个过程是整个辩论赛准备的灵魂,初学者在这个准备阶段应昼找一些有一定理信纸水平又有一定实际辩论能力的人请教一下。此外,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而应在以后的辩词撰写和试辩过程中随时要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慎之处,以便及时修正。

在立论准备停当,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

四、试辩准备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辩论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为了达到检验的效果,试辩条件和气氛要尽量搞得逼真些,这就需要在正式参赛队员进入准备阶段的同时,应有一支与之实力相当的假设“对方”也进入准备阶段,并且双方都应处于“保密”状态。不过,为了增加正式队员的一些难度,正式队员应故意泄露些立论方面的要点,来吸引“假设对方”作有针对性的进攻准备,用之在试辩中检验参赛一方的立论和战略战术是否能奏效。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前面已经说过,辩论赛的最大特点就是辩题观点不一定与辩论者本人最初的观点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员本身的性格与剧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样,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进入角色。辩论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信纸上的正面交锋,还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往往能促使参赛队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辩题观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现出理直气壮、慷慨激昂、义正辞严而又通情达理地维护真理的样子。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试辩一般宜在正式比赛前一两天举行,这类似于赛前的热身赛,

使参赛队员保持最

佳竞技状态。

确立立场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确立立场不仅应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须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加旋余地。如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北大队对香港中文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北大队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学队举出许多例子论证许多国家由于具备某些条件,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成功。北大队马上指出,正方的立场并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所以中文大学队跑题了。这实际上是要正方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旅游业都利大于弊,当然使正方无从论证,陷入被动。

(二)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帐";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比如,在关于"治愚比治贫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

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上一篇:山东司法厅范文下一篇:说爱你歌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