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22-09-10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糖耐量异常或糖代谢异常(如糖尿病),二者协同作用,参与并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启动的动脉粥样硬化[1]。颈动脉中膜内层厚度(CIMT)可以作为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2]。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3]。有文献报道,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对CIMT具有影响[4,5],但二者的比较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观察两种药物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现分析2011年4月—2013年3月间该院住院治疗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超声检测证实CIMT≥1 mm,肝肾功能正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排除标准

①高血压;②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空腹血糖≥11.1 mmol/L;③肝肾功能不全: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上限的1.5倍,肌酐(cr)≥正常值上限的1.5倍;④使用甲状腺激素等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⑤妊娠、哺乳妇女或近期有生育计划;⑥对他汀类药物有过敏史或者严重不良反应史。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目标是HbAlc≤6.5%。所有患者口服阿司匹林0.1 g/d。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疗程6个月。

1.4 检测指标

CMIT检测采用德国西门子X-300彩色超声,探测频率为4~8 MHz,检查范围为双侧颈动脉分叉前4 cm至分叉后1 cm,在颈动脉短轴切面测量,测出此处距离颈动脉分叉开口处的距离,以便复查时定位,颈动脉内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厚度≥1.3 mm定义为斑块,同一病例有多处斑块者测定最大斑块的厚度。由同一超声医师对粥样斑块进行测量。

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HbAlc、TG、LDL-C、HDL-C水平和肝肾功能。

1.5 不良反应

监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横纹肌溶解)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双侧)=0.05。

2 结果

2.1 CIMT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MT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CIMT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t=4.00,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之间C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A组患者CIMT更小,见表2。

2.2 检测指标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HbAlc比较,组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t=0.08,均P>0.05)均;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血脂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5.98,14.03,2.71,2.01;B组t=5.77,12.73,3.04,2.10,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0.34,0.29,0.16,均P>0.05),见表3。

2.3 安全性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显著受损、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A组有2例服药初期出现轻度恶心症状,继续服药症状消失;B组有1例出现便秘症状,未影响继续服药治疗。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弥漫性的病理状态[6],是2型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LDL-C和TG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消除炎性反应,减少巨噬细胞增殖,稳定易损斑块,达到稳定、消退斑块的作用[3]。瑞舒伐他汀能够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患者血脂水平改善[7]。阿托伐他汀可阻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具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5,8]。

该研究比较了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IMT的影响,患者均为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人群,排除血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扰。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能降低患者CIMT,而且阿托伐他汀效果要优于瑞舒伐他汀(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提示两种药物均有良好的调脂作用,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显示安全性良好。

综上,阿托伐他汀在降低CIMT方面优于瑞舒伐他汀,二者均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4月—2013年3月该院住院治治疗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和阿托伐他汀钙;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IMT、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及肝肾功能。结果B组CIMT降低优于A组(P<0.01),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产生。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CIMT的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二者均有一定的调脂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阿托伐他汀钙,2型糖尿病,CIMT

参考文献

[1] 王钢.糖代谢异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1):27-29.

[2] 蔡凯愉,张维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高血压杂志,2004,12(3):196-197.

[3] 何立峰.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2,18(5):31-32.

[4] 王艳红.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6):399-401.

[5] 李桂平,李延兵,彭娜,等.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09,8(6):335-337.

[6] Uno k,Nicholls SJ.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atherosclerosis[J].Biomark Med,2010,4(3):361-373.

[7] 邓咏秋,李明亮.瑞舒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的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3):194-195.

[8] 张新颜,张建平,方岩.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3-14.

上一篇:大数据思维指导下的公共管理研究下一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