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创新

2022-09-11

1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 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非线性的逻辑链接, 以表达丰富多样、复杂全面的信息, 进而辅助教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其对教学改革有着深刻影响的主要特点有, 综合性:它将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融合一体, 是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音响、游戏机、电话传真的性能大综合, 具有超强的综合表现能力。互动性:它能提供即时人机交流、人人交流条件, 创造多方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和身临其境的场景, 满足人们随机交流的现实需要。人机互动是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非线性:与传统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按线性方式组织不同, 多媒体技术是由多媒体计算机运用超文本技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 以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各种媒体形态的信息, 为人们获取和加工信息提供了极为方便和非常有效的服务方式, 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且特别有利于高层次思维和高级学习。所以, 非线性是多媒体技术中较为高级的核心特性。灵活性:多媒体信息是动态的、实时的、海量的, 它提供的检索功能可以灵活地让我们获取所需的信息, 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要。

2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创新的影响

2.1 丰富了教学手段,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对信息非线性的超强组织能力和全方位的表现能力, 使教学信息提供方式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 从而促使教学与实践的距离越来越接近, 甚至达到零距离。如通过录像或者仿真, 多媒体技术能够再现现场情景, 或者模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形象生动, 使人觉得身临其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过去是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能否理解全凭悟性-即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有些微观的东西或者事务内部的结构及规律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这就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通过多媒体的重组、再现、仿真、模拟、微观放大等手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功能, 使知识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2 师生平等利用教学资源, 使教学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促使教与学走向融合, 达到教学信息双向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授→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教师主导, 学生被动学习, 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非常有限。而多媒体的交互性和灵活性, 完全改变了这一状况, 它使教与学交替进行, 教师与学生平等利用和处理多媒体信息。

2.3 为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动态的、非线性的、互动的、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多维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最佳的条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靠语言、文字和数据等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 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引入教学过程后, 学生才真正进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学习时代, 由于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融为一体, 使教学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 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 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 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同时, 运用超媒体结构组织的全方位信息, 能够灵活方便地用于教学, 并且容易控制, 这就可以促进人类感官与想象力相互结合, 以全方位的立体空间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灵感。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是其它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3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教学创新

3.1 教学观念创新

把教学中的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主持人和助学者, 强化教师的助学功能和服务功能。所谓主持人, 即由教师根据专业要求提供合适的课件和创设多样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广泛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其中, 成功的课件不仅具有传播性、复用性、不可替代性, 而且可以集中优势资源, 减少甚至消除因教师个人素质差异带来的教学质量差别, 起到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 教学不再是过去那种“授→受”的知识单向传输, 而应是由教师通过疏导和协助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理念, 从而有利于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创新

从实践来看, 许多多媒体教学只是把传统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 并没有跳出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并没有实质改变。事实上, 教育的实质就是教书育人, 受教育者不论接受的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 最终都要走向工作岗位。所以, 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必然会成为今后教育培养的重中之重。在社会实践中, 各项工作任务都是以大大小小的“项目”或“活动”的形式来实现的。如果以“项目”或“活动”来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 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使学习与社会的距离尽量缩短。通过“活动导向学习”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过程, 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能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吻合, 使学习内容向综合、纵深发展, 使教师与学生的授受关系变成劳动合作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组织方式创新

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关注焦点,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的核心工作和任务是传授学习方法、思维技术、信息技术, 指导、引导、辅导学生自主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特别是引入“活动导向学习”方法之后, 学习内容将由专一变为综合, 学习方式将由思辨变为行动, 师生关系将由教师主导变为师生平等合作, 学生技能将由从教师处单一途径获得变为从教师、同学等多种途径获得。这有利于学生通过解决复杂问题而掌握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 学会分工协作和交流技巧, 从而形成社会综合工作能力。

3.4 教学评价体系创新

首先要重新给教师定位, 教师地位要由学习主导者向服务者、评价者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放任自流, 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助学和服务工作, 另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这种评价不是象过去那样用试卷考试来评判学生的优劣, 而是站在学生自我发展的角度, 帮助学生总结过去学习的得失, 规划未来的学习方向, 使学生的学习朝着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方向前进。在具体评价方法上, 不能搞一考定终身, 而应该从多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即既要有阶段性、过程性评价, 也要有结果性评价;既要有思维能力的评价, 也要有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价;既要理论知识水平的评价, 也要有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先进技术, 对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尤其是其超凡的表现力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使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而促进了教学的更深入变革和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J].中国教育报, 2001, 7, 27 (2) .

[2] 宋晓霞.高校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1.

上一篇:2007-2013年温州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下一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