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劳动者导学案

2023-03-30

第一篇:新时代的劳动者导学案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导学案

河曲中学预习案(2015版)

高一政治

必修2

ZZB20901 第九课第1课时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含义。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 联系国内外重大事件,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珍惜和平与发展的环境,自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体验学习过程的愉快感和成就感。 [课堂探究] 探究一:和平问题 阅读课本97页探究题,思考: 1.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有何不同?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3.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问题为什么能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4.列举实例,总结说明二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5.阅读课本98页相关链接,说明当前世界和平形势是怎样的,并探究形成这一形势原因。

探究二:发展问题

观看图片:“苦难的非洲”。

1.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为什么会成为时代主题?

观看图片:剪刀差。分析图片内容,思考: 2.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 1 页

(共 2 页) 河曲中学预习案(2015版)

高一政治

必修2

ZZB20901 一直以来,维护自身的霸权是美国的利益所在。“冷战”结束后,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就不停地动员一切资源和力量来捍卫自己的“老大”地位。凡是被视为“假想敌”的国家,都会受到无情的遏制和攻击。为了一己私利,美国不惜多次发动战争,各种地区冲突、国际争端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山姆大叔”的影子。在中东、北非输出“颜色革命”是如此,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不断在东海和南海地区“搅混水”亦是如此。 1.“各种地区冲突、国际争端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山姆大叔’的影子”,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不断在东海和南海地区“搅混水”,说明了什么?

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指出,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

4.我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是什么?

[课堂小结] 根据本课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问题反馈]

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二篇:li 9.1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导学案

第九课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导学案

一、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1.和平问题:

(1)含义:

(2)和平问题的重要性(地位):

(3)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

二战后,国际形势 ,和平因素的增长 战争因素的增长, 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4)威胁和平的因素:

① 有所上升。

②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 ,干涉 。

③局部动荡 , 、 、 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2.发展问题: (1)含义:

(2)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

① 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②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 , 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3)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①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 。

②原因: 的国际经济 。

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解决和平和发展问题的障碍: 和 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 2.解决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具体要求:

①保障 ;②保障各国 ; ③保障 ,④保障 。 4.中国的主张和作为,反映了 、 的共同要求

赢得了 特别是 的赞赏和支持。中国人民将继续和 一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 的方向发展。

【知识拓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 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核心思想:“强权就是真理。” 根本原因: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

课堂检测案

1、 判断

(1)恐怖主义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 ( )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 (3)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赏和支持。 ( ) (4)竞争、合作和冲突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 (5)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6)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饥饿。( ) 2.目前,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南半球贫困人口日益增多。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半球广大发展中国家仍未摆脱殖民统治 B.南半球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政局不稳的状态 C.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D.沉重的债务负担 3.和平问题之所以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因为( ) ①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②维护世界和平将给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和平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④和平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和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国内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增强。这有利于( ) 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从根本上消除威胁和平的因素 ④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面对经济危机的乱局,各国都在努力使出浑身解数来解决本国的经济问题,其原因是( ) A.经济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B.发展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

C.和平问题已解决而发展问题依然严峻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小,竞争更激烈 6.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这种新秩序建立的基础是( ) A.联合国的宪章和原则B.主权平等原则C.国家利益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我国主张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表明( ) ①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②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③国际社会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有共同利益 ④我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中国主张建设和谐世界与建立国际新秩序,为此,必须保障( ) ①各国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 ②各国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

③各国经济均衡发展 ④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由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接收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于2015年3月31日截止,申请加入的国家遍布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非洲。许多国家加入亚投行,希望通过投资共享发展成果。这主要是基于( ) ①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中国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导 ④亚投行是非政府间、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三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韩文庆 2010.10.24)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2、了解作者作品。

3、把握本文的结构。

4、明确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线字注音

济()南、 髻()、镶()、水藻()、贮()蓄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温晴: 秀气: 贮蓄: 空灵: 水墨画:

三、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经历

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2、与课文有关经历

1918年,师范毕业后在北京任教;

192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

1930年,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 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四、自主学习,朗读课文1——2节,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五、合作探究,朗读课文3——5节,小组讨论解决下面问题

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3、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六、当堂检测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

七、小结全文

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1.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2.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二、三。

2、掌握本文的艺术特色。

第四篇:《草虫的村落》导学案

知识链接

郭枫 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作家,原名郭少鸣。读高中的时候,郭枫在《宝岛文艺》发表长篇叙事诗《北方》。1950年起,郭枫成为《半月文艺》《中国文艺》《时代青年》《野风》《宝岛》等刊物的主要撰稿人。1988年开始,郭枫为了在台湾振兴中国文学而奔忙,他还在北京大学设立“郭枫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早春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树》《永恒的岛》,诗集《郭枫诗选》《第一次信仰》《海之歌》等,论文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预习导航 我能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句子。还能完成以下练习。

一.正确认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静谧 追随 小巷 俏丽 烘烤 音韵 演奏 探索 勤勉 漫游 亲吻 左冲右撞 意味深长 庞然大物 行色匆匆 二.【合作探究:阅读提示】

先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在头脑中有个初步印象;再通过对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进一步研读,边读边想象,明确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

1、课文题目《草虫的村落》,“村落”本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中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作者为什么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秀山实验中学:晏斌

主备人:晏斌审定人:执教者: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丰富情感,学会抓住细节描写感悟平常的母爱。

难点:领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学法指导:

通过查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抓住“神态、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多读多悟。

四.问题导引: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五.自主学习:

资料整合:

作者信息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后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空》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子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人们评价他的作品“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1997年当选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因脑溢血故于2010年12月31日。

背景回放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痛苦是创作的源泉,史铁生是用生命在写作,用他的生命体验,写下他对母亲的忏悔和感恩,写下对人生、死亡的思考。比起那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作品,史铁生的文章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没有生命体验的人,没有经历过疾病痛苦的人,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永远无法写出这样真挚的作品。

设问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tān huàn( 瘫痪 )mǐn ɡǎn( 敏感)xǐ chū wànɡ wài( 喜出望外 )

chuí dǎ( 捶打 )qiáo cuì( 憔悴 )zhěnɡ xiǔ( 整宿 ) dànyǎ( 淡雅 )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好吧,就明天。”“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会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显得非常高兴。为儿子愿意出去看花而产生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2)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 病成什么样了?“我”为什么会没想到?

我们从这两句话里读到了作者无限的后悔。“我却一直都不知道”,“那步田地”是多么严重。当“我”陷入自我痛苦的时候,“我”完全忽略了母亲,她的病痛不会比“我”少一分。身体上的病痛、儿子的病痛、精神上的痛,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母亲是如何承受着这一切,真的不知道这个母亲是如何在儿子面前隐瞒这一切。在被肝癌折磨的睡不着的夜里,在她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的夜里,她在想些什么呢?她在担心儿子吗?她在担心女儿吗?她不需要安慰吗?她是不是因为太担心孩子而忽略自己也是一个需要照顾的病人?她不想再增加儿子的痛苦,不想让儿子绝望,于是选择不说。是这样吗?这样伟大而沉重的母爱,让史铁生一辈子都承受着这份亏欠。

3.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4.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作者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六.合作探究:

1.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

2.细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内心;从

“躲”“忍”“挡”等细节描写分析母亲的形象。

3.史铁生:痛苦与绝望母亲: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3.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突出了母爱的细腻与伟大。

4.“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会帮助我们理解。颁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活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母爱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重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三.学法指导

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认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

3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四.自主学习

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为什么“总是这么说”?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淡雅高洁—— 母亲的写照,热烈而深沉——母爱的写照

3.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一次朗读课文。

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去尝试朗读。

4.读完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自由谈。

四.合作探究

1.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抓”、“忍”三个动词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深沉。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表现出母亲的细心,生怕触痛我的内心。

2.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 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都发生在秋天,而是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3.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想一想: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很爱自己的得癌症去世的母亲。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史铁生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4.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见课本P9页)

比较一下:同样是写母亲,这段文字的写法与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案见教参。

上一篇:学生打暑假工心得体会下一篇:学生德育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