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人口导学案

2024-04-30

众多的人口导学案(精选6篇)

篇1:众多的人口导学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

2、会运用人口密度图指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教学难点: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成因

一、学前准备

1、人口大国: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亿,是世界上人口__的国家。

比例: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__以上。

2、读P.11图1.9,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增长。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多。

5、读图1.11(P13),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小。从黑龙江省__市至云南省__县一线,此线东部人口__,西部人口__。

6、读图1.12(P14),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其次是__;面积最大的省区是__,其次是__。

二、探究合作

1、人口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2、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P.11图1.9),回答问题

a、___年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从___年到___年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原因是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b、人口迅速增长后,从___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4、根据读图填下表

面积人口人口密度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能不能把东部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使人口分布均衡呢?

三、学习体会

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自我检测

1、选择题

1)、下列省区人口最稀疏的是()

A、新疆B、湖南C、江苏D、黑龙江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0﹪

B、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

C、我国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D、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多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发达

B、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因为人是生产者,所以我国提倡多生人口

D、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北多南少

4)、在世界上我国属于()

A、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C、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D、民族数量最多的国家

5)、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多,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出生率高D人口基数大

五、拓展探究

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2.5倍,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47倍,这两个国家虽然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你是如何理解的?

篇2:众多的人口导学案

李冉冉

一、学习目标 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4、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对资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计算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以及人口过多所产生的问题。

6、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7、通过读图,提高学生利用图像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 世界人口的增长

1、读图4.1,思考:曲线的形态是怎样反映出人口的增长变化的?什么时期人口增长发生了很大变化?

2、看书中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活动1,然后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3、看书中图4.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从图中了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世界人口的分布

1、看书中图4.6,填写表格,明确什么是人口密度。

2、读图4.5世界上哪些大州人口最为稠密?哪些地方人口比较稀疏?

3、看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稠密的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人口问题

1、读图4、7,思考

人口增长过快除了图片中的问题外,还带来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读图4、8,理解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不同的人种

1、看图4、10,说说三大人种的特征有什么不同?

2、看图4、11,思考:人种的区别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世界人种的分布又是如何的呢?

(二)拓展延伸

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众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们的环境、资源不协调,那么是不是人口增长慢就好呢?在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人口不仅不增长,还出现了负增长,是不是就不存在人口问题呢?我们将如何解决呢?

(三)、巩固练习

1、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正确的组合是()。A.非洲和欧洲

C.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D.非洲和美洲

2、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主要分布着()。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棕色人种

4、下列问题城市表现突出的是()。

A.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C.供水、住房紧张

篇3:众多的人口导学案

刚好所到的基地学校不仅仅使用“学案”, 他们还使用“学案导学”, 和“导学案”一样很注重这个“导“字。在数学教学中,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是学案导学的模式。这正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相吻合。

一、“学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启示

在天津学习期间听了不少课, 上课老师都是“学案导学”与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经过与老师们交流得知这样做:一可以杜绝学生在课堂上当拿到学案后, 不认真听课, 一直埋头做学案的情况;二可以带动学困生从中学会与人沟通, 与人交流, 就算他不肯动手, 但每次的合作都能让他目睹所有发生的合作过程中同学的不同表现, 这样可以感染或潜移默化他;三是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独立思考,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而学案的使用恰恰能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一些简单的知识自己能解决的在学案上解决了, 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既提高了参与率, 又节省了时间。学案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必须进行阅读学案内容才能思考, 这样又加强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把学案收集起来就是一种课堂笔记, 复习时再利用·好处多多。

在“学案导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 也会出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 同样一个问题,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解决这样的问题, 也可像“学案导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取长补短, 达成共识, 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 小组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是教师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利用省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多一些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生成能力, 从而走向高效课堂。

二、"学案导学"中"学案"、课本、课件、教辅教学整合的启示

现在的学案内容设计已经非常灵活, 非常精细化, 与课本、课件、教辅等的整合运用都很有讲究, 如果和课件搭着用于课堂, 课件主要面对教师, 对于学生学案里有的幻灯片尽量少有, 除非是帮助学案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的, 并且课件的幻灯片张数不能太多, 学案的设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用于探究、发现新知。如果学案和教辅搭着用于课堂教学, 那么学案里的练习不要和教辅上的重复, 学案里的习题也要少些, 是主角, 尽量与课本同步;教辅是配角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果与课本搭着用于教学的, 学案里的内容就不能和课本的重复, 以课本的阅读为教学的主线, 而学案是用于知识扩展, 或是帮助课本新知识的提高或巩固检测。其实三者都可以一起运用, 只是用起来会有些手忙脚乱, 特别是学生注意力的方向会乱, 因此, 四者整合运用教师的操作和设计一定要合理。教师建议常规课尽量不要四者一起运用, 这对学生是件好事。“导学案”也经常出现整合问题, 从“学案导学”中又可以突破整合设计。

三、“学案导学"重视课前预习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第一环节学习准备模块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 早期基地学校的学案都是发给学生带回家提前完成预习, 后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完成, 原因很多;二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阶段提倡减负。这两个原因使学案不再提前发给学生, 改成上课发给学生, 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完成预习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模块——学习准备模块。具体做法可以是复习, 或是知识链接, 或是了解这节课要用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或是检查学生阅读数学课文、课前网上搜索相关的新课内容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上的时间, 通过提问、小纸条、听写、题目、询问等形式进行检查, 看看学生哪些知识内容理解了, 哪些知识内容没有弄懂。这样经过不断地改良, 一直就坚持到现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学习准备, 如果学生能看明白的内容, 教师就不必讲了, 老师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不是重点亦即难点。这样后面的教学过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四、“学案导学"克服学生厌学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学习导航模块其实就是我们“导学案”的自学互动模块。本环节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动手操作、数学游戏, 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 不仅能够真正解决自己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克服厌学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 “学案”的内容设计可以因材施教, 还可以灵活降低知识难度,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便于教师进行导教, 还可以利用知识树或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慢慢发散思维。听“全国说课标、说教材大赛”的不少年轻数学教师说课时, 都说到“让学生在学案中画知识树”的做法, 如在某s节课学完后让学生画出知识树, 或自主画出一小节、一章的知识树,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巩固了知识。知识树是一种很好的整合方式, 是一种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用好知识树, 能强化整合意识和整合思维,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

在听课交流中也有不少教师说了, “导学案”其实更适合起点低的学生使用。早期也有用过知识树进“学案”中, 只是当时不注重“导”, 还看不出知识树对厌学的学生或学困生有多大的帮助, 但现在非常关注学案的“导”思想, 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用的时候很有趣, 还可以生长, 不过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看到画在纸上生长的树, 这样更能突破厌学孩子的心理防线,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 “导学案”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

五、"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启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和变教材为学材的教学指导下, 所到的基地学校加大力度抓教师的“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可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的能力, 可以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 更明确自己教什么, 还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在设计学案时处处注意课标和教材的使用:一是设计学案从最基本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起;二是设计学案时要体现分层施教的原则, 多练基础题, 增加中等题, 不漏拔高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 重在引导。体现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三是学案设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在学案里体现出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练习并归纳小结的时间和空间。

篇4:“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众多的人口》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问题是目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绘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图;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国情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

[学法分析]

本节课属于人口基本知识,若平铺直叙,难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应充分利用照片、录像等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阅读图表、描绘图表,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小组学习、讨论、比赛(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班级分成8组,每5~8人一组),引导学生团结协作,互教互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用具]

中国人口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这是怎么回事?小组内探讨:不同情况下的妈妈和子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让各小组的代表畅所欲言,教师归纳。)

[过渡]这就是人口问题,它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之一。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

[课件] 播放一组人口众多的照片和录像。

[课件]播放“世界人口排名前五位的国家(2000年)”图表。

[课件]播放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2000年)”图表。

[提问]这些照片和录像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中国人口众多,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截至2000年12月底,已达到12.9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2000年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合作做一幅反映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扇形图,比一比,看哪一组做得更好。

环节二:板书——“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过渡]要研究我国的人口问题,得先学习一个概念并且了解近几百年来我国的人口变化情况。

[课件]展示小资料《人口自然增长率》。

[课件]展示从1691-2000年中国人口数据表。

[活动]根据上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691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各小组进行探讨研究,比一比,看哪一组绘制的曲线图更好,问题分析得更细、更准、更好。

[问题小结]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①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2000年达到12.9亿。

②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解放后,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1.35倍,达到12.9亿。

③新中国成立以前人口增长缓慢。

[提问]新中国成立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解放后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小结]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等情况,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提问]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根据参考提示,列举实例说明。(学生分组讨论。)

[课件]人均教育经费少,教育设施落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实例补充]生活垃圾多,住房条件差,就业压力大……

[课件]播放一组反映生活垃圾多、住房条件差、就业压力大、交通拥挤的照片和录像。给学生以感性上的认识。

小资料(一)(见表一)

小资料(二)(见表二)

[问题小结]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国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1%的人口;我国的许多资源和工农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排名都是靠前的,但是人均拥有量或人均产值却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提问]由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资源、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对此,我国采取了哪些对策呢?(小组讨论。)

环节三:板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问题小结]我国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课件]展示一组“只生一个好”的图片。

[课件]展示小资料:第45页《人“口”和人“手”》

[课件]展示小资料:第47页《关注老龄化问题》

[问题小结]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

[提问]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1%,10亿人口与1 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差别这么大?

[问题小结]1.前者每年增加1咖万人,后者每年增加10万人。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超生现象还时常发生,所以以实行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数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常抓不懈。

[提问]解决人口问题是不是只控制人口数量就够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表见解。)

[问题小结]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控制人口数量同样重要;科教兴国、发展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战略。

[课件]显示图表:“中国每十万人中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数。”

让学生了解我国教育水平的现状及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明白要把人口过多的沉重负担变为人力资源的紧迫性。

[学生活动]在黑板上画一幅中国版图,让学生在上面选择一处居住地,并说明理由,然后用自制的小旗代表自己选的居住地,贴在版图的相应位置上。

[提问]同学们的选择地有什么不同?小旗在图中的分布是否均匀?

[问题小结]小旗在图中的分布不均,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

[过渡]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不是也和小旗的分布大致相同呢?但我们在了解我国人口分布之前先学习一个重要的概念——“人口密度”。

[课件]显示人口密度“计算表”。

[学生活动]算一算、比比看。

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读“中国人口分布图”:你从图中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了吗?人口大部分分布在什么地区?用彩笔将图中人口地理界线描实,观察线两边的人口密度有什么差别。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表见解。)

[问题小结]我国人口东南部稠密、密度大,西北部稀疏、密度小……

[课件]播放反映东、西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反差大的录像片。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杨楚珊中学)

篇5:众多的人口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②知道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能力目标

①运用我国人口增长图和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②运用有关数据计算人口密度,并结合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③通过查找、搜寻资料信息,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和语言 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②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学重点

①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人口的分布特点。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教学准备 教师

①录像:反映我国人口拥挤热闹的情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②补充材料(教案内),实物投影仪 ③指导学生做好辩论的课前准备。学生

①按要求搜集、处理辩论资料。②准备白纸和水彩笔。●○教堂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学习过世界人口的有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将本节内容分成四大块:

1.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2.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4.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是否应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第一、二块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第三块以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为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第四块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反映我国人口拥挤热闹的情景。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录像中的情景。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人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知识。

进行新课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①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增长的特点

教师列出下列自学讨论问题,学生分组自学,教师巡回辅导。

a.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总数是多少? b.1999年10月12日,世界的人口总数达到多少亿? c.利用上述两个数据计算,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多少?即世界上大约每几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补充材料: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如果

□提示和建议

从学生经常见到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自学讨论题引导下,快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

补充材料进一步突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

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d.读“我国人口的增长”,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图中的数据说说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并讨论分析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学生交流:(略)。

师:从人口增长图上可以看出,1600年前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1600年后,尤其是1949年以后曲线较陡,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而形成了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师: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教师播放人口增长过快带来问题的录像。

②我国的人口问题和解决措施学生分组自学教材和补充材料,就这部分内容,请学生互相

□师生活动

提问,讨论回答。

补充材料:①我国每年的新增人口需消耗掉20%的新增国民收入,从1952年到1988年的37年中,国民收入虽增加10倍,但人均收入仅增加4.8倍。由于每年净增人口多,1990年我国人均耕地已降到不足0.1公顷,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淡水资源也只及世界的1/4。我国粮食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人均占有量只及美国的22%。

②197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1960~家,并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运用人口增长图,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提示和建议

补充材料①,是为了突出“人均”观念,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补充材料②,是说明我国三十多年来在控制人口数量上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1970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875万);1999年,我国人口自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然增长率为0.88%,当年新增人口1200万(接近荷行的义务。兰的总人口数1570万,超过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我国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a.我国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b.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的增长有什么影响? c.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那么我国平均每月约增长多少人?每天约增长多少人?每分钟约增长多少人? d.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如此之快,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e.什么是科学的人口观? f.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g.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 h.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坚决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i.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

学生讨论交流。(略)

师: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样的问题,具体上课时可灵活掌握。学生提问可以采取第一组学生问第二组学

生,以此类推的方式进行。通过学生互相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国策教育,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请大家拿出纸笔,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宣传广告。作品交流,教师点评。

□师生活动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人口密度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人口密度可以反映人口的什么状况?

进行新课

一、我国人口的分布

师:请大家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我国的人口密度,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好。学生计算回答。(略)

师: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我国各省的人口密度是否相同呢?下面请大家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回答: ①图中横坐标表示什么? ②纵坐标中绿色表示什么?黄色表示什么? ③计算江苏、山东、新疆、西藏四省、区的人口密度。

学生回答交流:(略)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了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是各不相同的。根据人口密度的分

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提示和建议

以人口密度的概念引入新课,启发学生说出人口密度可以反映人口的分布状况,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布,我们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学生活动: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

①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是什么颜色的图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②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是什么颜色的图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③在图上找出黑河和腾冲,观察该线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并填写下表。

□师生活动

④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学生回答交流:(略)

师:大家讲得非常好,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各有不同,各地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人口的分布自然就有所差异。那么,人口的分布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请大家讨论。师生讨论:(略)。

师:既然人口的分布是不断变化的,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是否可以采取措施使东部的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呢?下面请大家分组进行辩论。

学生分为甲乙两方,甲方观点为: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使东部的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乙方观点为: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很少,不能采取措施使东部的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综合分析能力。

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是各地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不要仅限于自然条件的好坏,要启发学生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方式等方面去思考。

□提示和建议

辩论要求:双方阐述观点各1分钟,自由辩论共4分钟,总结各1分钟。

学生辩论:(略)。

教师点评:大家的辩论非常精彩,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可以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不过人口向西部地区的迁移,也应当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环境容量的问题。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人口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特点,认识了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应该积极宣传这一基本国策。

篇6: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3、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4、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出示课件 :众多的人口,并让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展示课件: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

利用课件图片和举例,让学生体会我国人口最多。

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出示课件:人口的增长

通过观察 动画“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1958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但到185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

为什么1949年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解放后,人民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197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间某些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1875万。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出示课件:对比中国、叙利亚、阿曼,思考为什么我国自然增长率最低,而年净增人口却最多?

师总结:同样的人口增长率,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越多

出示课件: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对我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作完活动题1。

出示课件: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出示课件:实行计划生育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出示课件:我国 计划生育的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思考:如何控制人口数量呢,看活动2,体会“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

二、人口东多西少。

过渡:前面我们分析了我国人口普查出人口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数量多少分布的问题。

同学们知道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一个省人口数量最多?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少?我们山东省的人口数量是多少?人口总数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哪几个?)

观察图1.12,找出人口最多的省和人口最少的省.(除特区外),山东省多少人?

(学生回答:河南省最多,为9667万人;西藏自治区最少,为270万人。自己省的人口数量是9125万人。)

由于不同省份面积大小的差异,单纯看人口的数量,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到底是多还是不多,那么,请大家讨论以下,为了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师总结:通常用人口密度的数值来进行比较。

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课堂练习:活动1.教师总结答案.由表格看出,我国东部的江苏、山东人口密度大,西部的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观察我国人口密度图。(教师出示课件)

请大家看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基本分布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略)

从我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省区的人口密度更大,每平方千米可达500—600人;西部人口密度较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0人以下。可见,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多西少。

如果我们将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连一条直线,可以看出,这条线以西地区面积占57%,但人口占6%,以东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所以,我们称这条直线为我国的人口地理界限。

那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多少呢,是世界平均的多少倍呢?

教师出示课件: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学生思考:P15活动题。

教师提示: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东部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而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少。所以,不能将东部人口大量迁移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西部条件,发展西部经济来吸引东部人口的迁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三方面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很庞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当堂训练] 做填充图册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简单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2、.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

3、学会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4、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意识,形成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

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开学第一周布置学生收集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饮食、服饰、音乐、体育、传统节日等方面的资料(图片、文字、音像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学生跟唱。

师:你从歌曲中感悟到什么?

师:是的,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板书:多民族的大家庭)

师:出示课件:图片1.14民族大团结

(二)进行新课:

56个民族

A.民族的构成师:同学们,我们生病去医院看病挂号时,都要填一份病历,老师这里有一份《扬州市通用门诊病历》,(投影出示)看一看,你会填吗?填时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的地方?

师:是的,在民族一览中几位同学填的都是“汉族”,同学们,是汉族的,请把手高高举起来。(老师跟学生一起举手)

师:我发现同学们和老师都是汉族的。汉族是我们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师出示课件:“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

师:同学们,你知道在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师:

1、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个省级行政区?

2、我国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由哪些?

3、人口最少的民族是哪一个?有多少人口?

师引导生读书P、16第一段和P.19表格回答。

B.灿烂的民族文化

师承转:同学们都会说会写汉文,英文,那么有谁会说会写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师:那么请大家对照图1.15,认识几种少数民族文字。然后师播放藏族、壮族人语言视频。生:交流、体会

师:这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母和听不懂的话就是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不仅有语言文字,还有独特的风俗、文化。下面让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前去我国五个大的少数民族旅游,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五组:壮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每组由组长分配组员按要求各找一个相关材料,然后大家合作交流,再推一人做导游展示成果。)。

【演一演】介绍五个民族的主要居住地、服装、民居特色、风俗、体育 舞蹈等

导游一:壮族组

(广西、云南;裤角稍宽 围裙 包头巾 唐装 ;依山傍水而居木楼;烤乳猪 玉米;三月三歌节;铜鼓舞 春牛舞;抢花炮 打篮球赛马)

导游二:藏族组

(西藏、四川;长袖 宽腰 大襟;住房建于高地、向阳、近水源处;

献哈达;沐浴节 雪顿节;踢踏舞 集体舞;:赛马 射箭)

导游三:蒙古族组:

(内蒙古、辽宁;首饰长袍腰带靴子;住蒙古包 ;吃喇嘛糕手把羊肉;马奶节 那达幕大会;筷子舞马刀舞摔跤)

导游四:维吾尔族组

(新疆;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 ;土坯材料拱形门窗;手抓饭 羊肉串;开斋节;山羊舞鹅舞;秋千、摔跤)

导游五:苗族组

(贵州,湖南,云南;包头帕 大襟衣配长裤 爱绣花 蜡染;住宅用竹条编织,屋顶盖草; 搬家;龙舟节;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扳手劲)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介绍的非常热烈,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形式多样,图片、文字、光盘各种各样,下面让我们一起评选一下吧!发动学生评选最佳导游奖,并发给学习用品给予鼓励。

结论: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他们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更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那么你了解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吗?

C.我国主要民族政策

请学生自读书上16页和19页相关内容,搜找信息,加深认识。

生:略

师课件明确后结合实际补充讲解:比如汶川地震受灾的羌族学生转学到我们学校,四川移民到我们这里安家落户,我们不但不能歧视他们,还要帮助他们;**喇嘛借佛教到处搞藏独,新疆街头的针刺百姓事件,我们不能保护,要打击。高邮的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它有保护文化风俗权,有自治权发展经济,该乡目前已走在了全省经济前列。

民族的分布

师承转:同学们,我们这里有回族分布,那其它民族又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大家仔细看看民族分布图(图1.17),并结合P、18第一段内容说说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生抢答后师课件显示分布特点)

哪种民族的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哪里?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有多个民族居住的省、自治区吗?

生:略

(三)齐唱歌曲,深化感受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为我国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多民族的大家庭而骄傲,今后我们各民族要团结起来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贡献。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齐唱《大中国》。

(四)课后探究

上一篇:希望小学支教感想范文下一篇:新年的一天优秀小学春节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