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022-08-28

第一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人觉得首先作为一名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要仔细看清合同的条条例例,看看是否有些条例侵害自己个人的利益,如果有的话,要向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其次在工作过程中有遇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受到侵害情况,首先劳动者要大概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大致内容,其次要弄清楚自己所遇到的纠纷是劳动纠纷还是劳务纠纷。其中劳动纠纷是基于带有从属关系性质的劳动关系,一般体现在会有较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时间,有上下级管理关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来调整;用人单位在义务上责任比较重,要有必须签劳动合同以及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要求。劳务纠纷是基于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因合约产生的劳动成果交换的劳务关系,一般表现为提供劳务一方完成某一项订单或某一单工作任务,向对方收取一定的报酬,双方没有较固定的从属关系和制度约束。

在弄清楚劳动纠纷和劳务纠纷之后,如果是劳动纠纷的话,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不服,诉至法院。如果诉讼不成功的话,可以通过劳动监察举报或者申诉来处理;或通过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来调解;或通过自行协商处理。如果是劳务纠纷的话,只能通过自行协商或者通过法院诉讼,但仲裁不是诉前必经程序,也就是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双方是平等民事主体。

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另外劳动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注意收集相关的工作牌、制服、工资卡等工作证件或者可以体现劳动关系的东西。可以在第一次到公司上班或者和相关人员谈工作内容的时候,录音记录。保留一些与工作内容有关特别是与公司、单位名称有关的工作档案,和一些公司员工一起外出、旅游或群体活动时的合影照。对那些有加班的劳动者,最好能保留考勤记录。所以说对于那些没有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就有必要保留一些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明。

所以说,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上,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利益的权衡,做出选择。

(附:老师,我每节课都去了,而且每节课都坐靠近前门窗边的前几排)

第二篇: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记我国著名劳动法学专家关怀教授

关怀教授是我国著名劳动法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劳动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当代劳动法学家和经济法学家、中国劳动法学和经济法学的开拓者之一。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中国企协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委员会顾问。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至十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第十一至十二届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劳动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从1950年起,关怀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劳动法,献身于劳动法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也从事经济法、民法的学术研究,并倾尽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1999年中国法学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建会50周年庆祝大会,他从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同志手中接过中国法学会颁发的“从事法学研究和教学五十年荣誉证书”;2004年获得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颁发的“劳动法学理论研究杰出贡献奖”;2005年被遴选为当代法学名家,其事迹发表在《中国法学家名家》第1卷。

新中国劳动法学理论的开拓者关怀教授对劳动法的调整对象、立法原则、体系结构等理论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他对劳动法概念的界定,即“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这一科学概念,为我国法学界所接受和肯定,被载入《劳动法学》、《法学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等教科书和各项著述中。关教授强调,劳动者的权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在指导思想上应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他积极主张建立并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制度,以便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总之,关怀教授深研劳动法学理论,探索真知,在6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先后发表了200余篇论文,出版了30余部著作;2009年4月应法学名家编委会邀请,参加首届法学名家论坛,为大会作题为《六十年来我国劳动立法的回顾与展望》。关怀教授把他的全部精力与智慧献给了中国劳动法学事业,创立了完善的中国劳动法学体系,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学术成就。

一是关于劳动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和立法原则的研究。先生认为,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一定义,早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法学辞典》、《劳动法学》等教科书和许多法学著作之中。他认为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劳动立法应充分体现宪法的原则,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应始终一贯,这是指导思想。我国宪法对劳动问题及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如公民的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男女同工同酬等,在劳动法中都应充分地给予体现。关怀先生认为,《劳动法》颁布后,国家还应出台一系列配套法律和规定,以保障《劳动法》的顺利实施。

二是关于对集体合同制度的研究。先生认为,集体合同是企业、事业单位和工会组织之间就各项具体劳动标准及职工的权利与义务经协商一致而缔结的协议。我国应恢复集体合同制度。在《劳动法》起草时,他始终坚持应当明确规定集体合同的法律规范。在立法机关征求对《劳动法》草案的意见会议上,他又具体阐述集体合同的学术观点,建议应对集体合同作出法律规定,以保障在我国恢复和推行集体合同。他在报刊上发表了《劳动法应为集体合同列专章》、《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充分发挥集体合同的作用》、《论集体合同制度》等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对集体合同的历史发展、集体合同与共保合同的异同、集体合同制度的制定与贯彻实施等,发表了重要专家意见。他的这些真知灼见被《劳动法》所吸纳。前些年有的地方开展了共保合同制度,先生及时地指出,共保合同不是集体合同,共保合同的主旨在于保证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确认职工的权益。也就是说,共保合同要规定党政工各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而集体合同只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的权利与义务,职工个人并不因企业经营的好坏而影响其合法权益,不承担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三是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研究。关怀教授认为,我国建国初期曾建立了劳动争议制度,旨在保障劳动制度的贯彻实施和协调劳动关系。他极力宣传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他认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劳动争议将逐年增加,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后,定会起到使劳动者有冤有处申,有苦有处诉的作用。先生关于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观点,现已被立法机关所采纳,即以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程序。在其著作和论文中强调企业工会应充分代表职工合法权益,参加劳动争议处理,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人民法院是审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他建议,人民法院应设立劳动案件审判庭,以加强对劳动争议的审理。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他强调必须认真落实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主管部门三方仲裁原则,使三方从不同角度代表各方的利益,以使劳动争议得到合理解决。

四是关于《工会法》在《劳动法》中的位置研究。先生曾长期参加《工会法》的起草工作。他对《工会法》的体系、结构都进行过精心的推敲与研究,一贯认为《工会法》与劳动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律部门所调整的对象是《工会法》与劳动关系密切关联的一些社会关系,因而《工会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工会必须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又要按自身的特点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坚持工会一元化的组织原则,反对多元化的工会组织形式;明确地规定了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各项职能;确定了工会的法律地位,给工会工作以法律保障;规定了工会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法律地位;工会的成立直接地为职工生活服务、为生产服务,在企业、事业部门中工会组织应受法律保护;从法律上为工会开展国际活动提供了保障;扩大了《工会法》的实施范围。这一理论总结,对于我国《工会法》的正确实施有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五是关于建议修订《劳动法》的问题。关怀教授认为,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劳动法》是当务之急。他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

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就业问题和劳动纠纷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我们修订《劳动法》,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我国的《劳动法》则比较原则,难以具体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只好通过大量的《规定》、《办法》、《通知》等行政法规和规章来处理问题。于是关怀教授积极身体力行,自觉推动《促进就业法》、《集体合同法》、《工资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障法》、《劳动监察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单项法律的立法进程,以提高劳动法的可操作性与权威性。目前已经制定实施了《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都凝聚着关老的心血与智慧。

六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调研工作。教授关怀全过程地参与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研讨及专家论证活动,为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公布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关怀教授认为,《劳动合同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妥善地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规定了各种措施,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到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规范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这就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了条件。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与实施,弥补了劳动法制的空白,健全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关教授认为制定、颁布和实施《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制中的一件大事;《劳动合同法》针对性很强,围绕着《劳动法》贯彻实施以来在劳动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对策。例如关于劳动合同的形式问题、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对实施劳动合同的监督检查问题,对劳动合同内容的进一步规范和制止“霸王合同”的产生,对劳务派遣问题等等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七是关于劳动法学对外学术交流活动。1990年,以他为团长的中国劳动法学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召开的亚太劳动法国际讨论会,在会上全面介绍了我国劳动立法工作的情况,使外国朋友进一步了解了中国;1994年,我国《劳动法》问世后,亚太法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关怀教授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中外合资企业劳动关系法律调整》;1995年关怀教授赴汉城出席了中韩劳动法研究会议;1996年以关怀为团长的中国劳动代表团赴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参加第五次劳动法国际学术研讨会;1996年应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学院邀请到该校作了劳动法的学术报告。在促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方面,1997年应台湾中央政治大学邀请为该校劳工研究所研究生讲授中国劳动法。2003年春节前夕,应台湾中华联合总工会邀请,作为全国总工会的代表团成员赴台湾出席“海峡两岸劳动问题研讨会”,关怀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大陆劳动争议的处理》的报告,进一步沟通了两岸劳动法研究工作。

广大劳动群众权益的守护神自1981年以来,关怀教授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每年总要到全国各地基层工会进行调研,倾听劳动者的心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为一线普通劳动者维权。关教授的家中总有一些慕名而来求助的普通劳动者,他不仅热情接待,无偿提供法律帮助,还经常管饭。“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我认为是我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乐趣。”一句简单、平淡的话,道出了关教授倾其所学,为职工排忧解难的奉献精神。几十年来,他发表文章声援或直接提供帮助的普通职工遍布全国大江南北,不计其数。受过他帮助的人都感激地称他为“当代的施洋大律师”。

案例之一:一名叫巩恩和的职工,1994年8月与邯郸市峰峰矿区粮食局新市区中心粮店签订了全员劳动合同,岗位是管理治安工作,需要经常加班。1994年9月,单位制定了“没有休假日、没有加班费、没有工作服、没有任何补贴”的“四无治安组工作制度”,要职工与其签订,当作劳动合同。巩恩和因向粮站领导、粮食局工会反映“四无治安组工作制度”违反《劳动法》,要求废除,被变更了工作岗位、调往太行路粮站当扛麻包的付粮员,而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经过3年的仲裁、起诉、上诉、申诉,巩恩和均失败了。巩恩和陷入了绝境。这时,他想起了经常为民请命、为民解难的著名法学家关怀教授。

关教授认真听巩恩和的诉说并看了相关证据后,对案件作了评析,并让他拿着自己的亲笔信,找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处帮助。但是,案件的进展并不顺利,关教授见案件一直未能解决,十分焦急,于1998年亲自致信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信中详尽、诚恳地谈了他对案件的看法:“

1、此案的产生,源于被告违反劳动法实行“四无规定”。

2、企业任意改变劳动合同内容,撕毁劳动合同,应负法律责任。

3、对巩恩和的调动属于非正常调动,违背劳动法原则。

4、建议对此案予以正确处理,严格按照《劳动法》办理此案;恢复巩恩和的原工种和工作岗位,废除调令,停止对其打击报复行为;废除“四无制度”,按《劳动法》为职工提供劳动保护及工资待遇;补发巩恩和的加班工资和夜班费;清算所欠工资,并给予经济赔偿;退还押金。”后来,案件受到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重视。2002年12月20日,该院经过复查,要求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再审。7天后,巩恩和收到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裁定: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依法撤销原一审、二审民事判决,发回峰峰矿区人民法院重审。矿区法院经再审,很快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于1994年与原告巩恩和等人签订的治安组制度中不符合劳动法的内容无效;被告支付原告工资、赔偿金等合计12908.1元。8年间关教授始终鼎力相助,案件终以巩恩和胜诉告终。巩恩和同志在其赠送给关老的锦旗上写着:“捍卫劳动法尊严,维护劳动者权益。”

案例之二:1993年5月,原北京四海宾馆因企业转让,导致包括总经理在内的全体职工被整体辞退。由于股权转让几方的互相推诿,使71名职工处于没有单位、没有收入来源的失业状态,医药费也无处报销,这其中还包括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与死神擦肩的老战士。从此他们走上了8年半之久的漫漫维权路。在用尽了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和申诉上访等所有救济手段后,职工的权益仍然没有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

在万念俱灰的时候,几经周折,他们幸运地结识了关怀教授。关怀教授通过与职工代表的多次接触了解案情后,于1995年在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的贵宾室接见了全体职工和部分家属。他对案件情况发表了看法:“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是对的,现在的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是有问题的,你们

要相信法律、依靠法律,你们的劳动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接着这位慈祥的老人推荐了下一步应该采取的行动:“尽快以群众来信的方式向《工人日报》写信,向社会求助,如实反映你们的不幸遭遇,来引起社会的同情和舆论的声援。”接着他又说:“改革开放中的企业改制、股权转让是正常现象,产权、股权受法律保护,而工人的劳动权同样也受法律保护。你们要相信政府,无论怎么改革也不可能把职工的劳动权改没了。试想啊,企业改制了职工就没人管了?那社会成什么样了。”关怀教授的话给职工们树立了信心,从此他们走上了一条依法维权的道路,到新闻媒体、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向全社会请求声援和救助。《工人日报》1996年1月17日发表了我们请求声援的“群众来信”《饭店卖了,工作没着落,谁来保护我们的劳动权》。该报同时还刊登了关怀教授举案说法的文章《必须依法保护他们的劳动权》,他在文章中仗义执言公开支持我们的合法诉求,并直言不讳地评析法院的判决,声援我们。关怀教授还多次来到职工们中间,讲解法律法规,平息安抚被侵权工人的情绪,批评、纠正群众的过激言行,避免了矛盾激化,维护了社会稳定。此后,在关老的关怀下,《工人日报》、《中国劳动报》组织了“产权转让中劳动权益保护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三家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还有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劳动局、全国总工会、劳动部等单位的官员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1996年4月16日、25日,《中国劳动报》两次在头版头条发布了会议召开的实况报道,《工人日报》、《中国劳动报》、《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十几家媒体,对这些职工的无辜遭遇进行了长期跟踪报道。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此案件历经各级法院八次裁定和四次判决之后,最终于2001年四方当事人达成对终审判决的执行和解协议。职工的权利终于得到了维护,这场维权诉争也终于宣告结束。职工们把全部感激敬重之情凝成一句话:“为民直言,当代施洋。”

关怀教授无论是研究劳动法学、参与劳动立法,还是在为职工维权的过程中,时时刻刻牢记一位法学家的神圣使命,时刻想着广大劳动群众的切身利益,无时不刻地在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而奋斗。结束采访时,关怀教授诉说了一位法学家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情:“参与劳动法治实践,我更加确信社会科学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道路。”

吴长军

国际商报2009-11-10

第三篇:加强劳动保障执法 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写作提纲

——张虎文

一、执法情况及维权现状

(一)执法维权情况

1.执法维权的法律法规已成体系; 2.执法维权的服务机制逐步形成; 3.执法维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4.执法维权的力度加大,效果明显。

(二)违法侵权情况 1.用工不规范 ①私招乱雇:

②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2.工资拖欠现象普遍

①工资发放不及时,克扣拖欠; ②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不规范; ③不支付延时的工资待遇。 3.随意延长工时 4.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5.违法责任落实不到位

(三)分析成因

1.企业管理混乱,市场运作无序; 2.立法滞后不配套;

3.企业法律意识薄弱,诚信度不高; 4.劳动者自觉维权意识差,法治观念淡薄;

5.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人员紧缺,经费不足,束缚执法监察工作。

二、加强执法及维权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民待遇,维护民权的需要;

(二)净化市场的需要;

(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需要;

(四)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和办法

(一)健全法律;

(二)完善机构;

(三)广泛宣传;

(四)规范管理;

(五)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侵权行为。

加强劳动保障执法 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4年颁布至今已经实施十周年了。十年来,通过深入宣传和组织实施,《劳动法》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但有些用人单位在贯彻实施《劳动法》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用人单位不履行法定社会保险义务、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及不依法建立和解除劳动关系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部分企业经济困难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管理者法制意识淡薄、劳动管理不够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够的因素。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职工权益保障不够重视,以维护投资环境为由,干扰了正常的监察执法工作,影响了《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所以必须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强劳动保障执法 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依法治国,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法制建设,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中的法制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初步确立。《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劳动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制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的劳动标准和行为规范,对全面建立并实施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最低工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察等重要制 3 度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明确了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劳动法》的实施,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改革开放、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都具体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制基础。

一、执法情况及维权现状

(一)执法维权情况

1.执法维权的法律已成体系

十年来,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劳动法》的实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全面建立了劳动合同用人制度,通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为建立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创造了条件;二是最低工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工资支付的有关规定得到了较好地落实,劳动者依法享有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三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覆盖城镇各类企业的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制度,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日趋完善,劳动者法定社会保险权利正在逐步得到落实。特别是近几年,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两个确保”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三条保障线制度,保障了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四是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劳动争议处理三方机制建全;五是与《劳动法》相配套的一批重要法规和规章陆续出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2.执法维权的服务机制逐步形成

《劳动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全国各级政府普遍设立了劳动保障争议仲裁机构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了执法工作:一是开展了常规巡视监察,主动发现和纠正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了对劳动合同订立、工资报酬、社会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劳动力市场秩序的执法监察力度;二是认真做好群众举报案件查处工作,建立了举报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积极受理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并依法进行监察和行政处罚;三是认真开展劳动保障年检,督促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规定,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四是开展了专项的大检查活动,集中力量纠正违法行为,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五是健全劳动争议三方协调机制,加大劳动保障争议案件的查处力度、排查纠纷、化解争议、依法维权、维护稳定。同时,城建、交通等部也相继推行了施工企业资质年审考评制度,司法部门推行“法律援助”服务,广播宣传等部门联合开通了“法在身边”热线等,逐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维权服务机制,为维权提供了组织保障。 3.执法维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家和各地区维权会议的相继召开,工作的督查落实,相关部门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加大 4 新闻媒体宣传力度的同时,及时召开了维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用人单位代表宣讲会、就业人员座谈会、群众举报案件查处新闻通报会,派工作组深入基层督查指导工作。使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得到提高,自觉维权意识增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纷纷到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政策咨询,索要法规条款和劳动合同文本,自行整改规范,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的维权氛围。 4.加大执法维权的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年底全国主动监察用人单位23131户、社会中介组织8446个,督促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保险登记由原来的13%和50.9%提高到87%和92.5%,签订劳动合同由原来的35.9%和79.6%提高到80.8%和85.5%;2003年9至11月份全国围绕开展“纠正三不(不为职工办理招用手续、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问题大检查”活动,检查用人单位5749户,涉及“三不”人员24234人。通过检查,补办招用手续8628人、补签劳动合同10125人、补办社会保险手续3699人。对81155个电话举报、12289件信件举报,全部得到及时处理。

(二)、违法侵权的情况

1.用工不规范

一是私招乱雇。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没有通过职介机构或劳动力市场面向社会公开召收、公平竞争、择优录用、而是私自招用,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工。

二是招用人员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用工,没有一家企业用工签订劳动合同率达到100%的,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了逃避承担社会义务,尽量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口头协定,随意性大,一旦发生侵权行为,将产生劳动争议。

三是随意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主要表现在:

①滥用关于试用期的单方解除权。有些企业在没有约定试用期,或者试用期的约定违法,或者已过了试用期的情况下,仍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②滥用关于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方解除权。在没有企业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违法;或者规章制度没有公示;或者违纪行为轻微的情况下,以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③滥用经济性裁员的单方解除权。在不符合经济性裁员条件和程序的情况下,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④滥用工资奖金分配权和劳动用工管理权。随意对劳动者调岗、降职、减薪,如果劳动者不服从安排或一两天不上班,用人单位就以劳动者不服从安排或旷工为由予以辞退;或逼迫劳动者自动离职。⑤滥用关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单方解除权。随意对劳动者工作岗位或提高定额标准,借口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不以任何理由,只根据老板及个别领导的好恶,或打击报复,或因人际关系,强行辞退个别老板或领导“不顺眼”的劳动者。 2.工资拖欠现象普遍

5 一是工资发放不及时,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拖欠现象严重,而且拖欠方式不一。特别是工程施工企业,拖欠民工工资数量大、人数多、时间长。

二是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不规范。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要么不执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要么打擦边球、要么以计件工资为由绕开最低工资标准这个门槛、要么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向劳动部门申请暂缓执行,到期后仍不执行。

三是不支付延时工资待遇。用人单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未经劳动者同意单方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但在增产增效的同时保证不增加成本,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时工资,更有甚者不支付劳动者休假日或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3.随意延长劳动工时

一些用人单位的领导保障员工休息权意识不强,随意让员工加班加点的现象普遍存在;少数企业甚至变相限制劳动者人身自由,强迫超时加班或者以扣发月度奖、重罚等经济手段胁迫工人超时加班,一些外来务工者经常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为老板加班加点干活,同时却得不到《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费。

4.用人单位不履行法定参保义务。

形成劳动关系不参加社会保险。一些私营企业和存在雇工关系的个体工商户,为了逃避承担社会义务和法律责任,既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更谈不上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工伤保险作为劳动者的安全网,其保险功能未能得到发挥作用,社会保险失去了“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5.违法责任落实不到位

《劳动法》及配套法规只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规应对劳动者承担的经济补偿和赔偿责任作了规定。但无对用人单位和法定代表人进行处罚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或法人认为,既使违约也不过是交纳一部份经济赔偿并无大碍。违法责任仅停留在经济赔偿水平。劳动部门对此也无法做更深的责任追究,违法责任落实无法到位,无威慑力。

(三)违法侵权行为成因主要有:

一是企业管理混乱,市场运行无序,导致侵权现象屡屡发生。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成为企业管理不规范的缩影。

二是立法滞后,配套法规不完善,导致监察执法力度不够。《劳动法》和《违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对拖欠工资的,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并责令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但没有对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处罚条款。随着经济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而出现了农民工、钟点工、非正规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但与这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却相对滞后或不完善,监管缺乏力度,无法有力约束企业主诚信守法、诚实经营,导致拖欠工资等违法现象普遍化。

三是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法律意识薄弱,诚信度差,恶意拖欠工资和社会保险费、逃匿现象增多。 6 有的企业老板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甚至故意钻法律漏洞,明知故犯,惟利是图,目光短浅,社会责任意识差,对劳动者的工资肆意拖欠,对发生工伤事故隐报瞒报、不及时医治,拖欠医疗费和伤残补助金,严重缺乏诚实守信观念。

四是劳动者维权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导致“血汗钱”和社会保险费等很难讨回。很多劳动者法制经验少,不会自觉主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签订、该明确的劳动报酬不明确、该参加的社会保险不参加、该做的工伤鉴定不鉴定、该举报的不举报,出现侵权行为为了保饭碗,敢怒不敢言,拖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新帐老帐一起算。殊不知,超过受理时效的,劳动保障执法部门也束手无策。

五是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经费紧缺等问题,直接束缚了劳动保障执法工作。劳动保障执法人员及配套相关设备极其缺乏,如果同时出现多起侵权突发事件,执法人员即使有分身术也难以应对,致使矛盾尖锐化,引发不稳定因素。

二、加强执法及维权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民待遇,维护民权的需要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我党必须落实的根本任务。只有落实国民待遇,才能谈及维护民权。所以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落实国民待遇,维护民权的需要。

(二)净化市场的需要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既然是市场经济,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尤其加入WTO后,更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办事,企业要上规模,求发展,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依法规范企业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诚实守信。由于一些不法企业的违法行为,使得合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遭受相应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劳动保障执法是净化市场的需要。

(三)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些用人单位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甚至故意钻法律漏洞,明知故犯,惟利是图,目光短浅,社会责任意识差,严重缺乏诚实守信观念,随意侵害劳 7 动者合法权益,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危及改革成果的巩固,带来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向前迈进举步为艰。所以只有加强执法、维护权益、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促使经济的健康发展。可见加强执法维护权益又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速度,不得不屈服于资本强权,人为地制造一种不利于劳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劳工迫于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短缺的压力,可能会忍气吞声地接受这种现实,但是内心的不满情绪会增长,劳动者心目中党的威信会降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会淡化,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随着劳资矛盾的不断尖锐,一旦有风吹草动,或者因为某个极端事件作为导火索,会造成大规模的旨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群体性暴动事件发生,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一定影响。所以加强劳动保障执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和办法

(一)健全法律、法规

国家和自治区立法机构应迅速考虑制定强有力的配套法律法规,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更好地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1.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损失赔偿问题,应立法明确: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损害赔偿范围,也应同《民法通则》、《合同法》一样,适用赔偿实际损失原则,即实际损失包括可得利益损失,至少应赔偿劳动者劳动合同期满前剩余期间的全部劳动报酬。

2.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合同应责令继续履行,继续履行作为承担合同违约责任的一种方式和合同违约补偿的一种手段,有效地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除了责令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赔偿劳动者实际损失外,还应根据劳动者的要求,强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工资支付规定、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应立法明确对用人单位和法人代表人的处罚办法,就视拖欠克扣工资的不同数额处以重罚,对恶意克扣拖欠工资数额较大、时间较长的同时还应降低企业资质直至清除国内市场,对法人代表人应取消其3-5年内在国内办企业和出任企业法人代表人的资格,情节严重的还要判处监禁。

8 (二)完善机构

第一,要努力壮大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办案能力,加强普法教育和廉政建设,建立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做到事必有责,责必有制。第二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各部门联手作战,各司其职,共同采取强有力措施,查处侵犯行为以及引发的突发事件,使侵犯问题“申诉有门、客观公正、处理及时”。第三要建立劳动法庭,一是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减轻劳动争议仲裁和监察部门的负担;二是提高司法威严,对违法用工单位产生威慑力;三是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程序便捷,紧密部门间的配合,减少社会动荡。

(三)广泛宣传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举办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培训班、法律援助服务、法在身边热线、深入用工单位和施工现场座谈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营造一个学习、遵守、运用《劳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加劳动者的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重点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同时对缺乏诚信拖欠克扣工资、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费严重的企业,列入“黑名单”面向社会定期公布,及时予以曝光,实行诚信公示制,在社会上营造督促威慑氛围。

(四)规范管理

一要加快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用人单位招用工和劳动者求职一律纳入市场规范有序运作,坚决取谛非法中介和私招乱雇,依法源头治理。

二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三要建立用人单位诚信档案。将用人单位的经营概况、招用人员、工资发放、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以及遵纪守法、承担社会义务等诚信情况记录档案,并纳入微机实行动功态管理。

四要建立担保金制度。凡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建设、施工单位要将一定的比例的工程款上缴城建、交通等主管部门作为劳动者工资担保金,待工程竣工决算后结算,若有工资拖欠从中扣发,若工程总承包企业或分包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建设单位或总承包企业负连带责任。

五要建立月工资支付报告制度。对重点地区、行业,特别是问题比较集中和突出的用人单位推行月工资支付报告制度,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并将月工资支付名册逐月上报主管单位备案,主管单位应切实承担起监控预警报告职责,凡发生工资拖欠现象要及时督促限期更正并向同级劳动保障监察部举报,否则追究其连带责任。

六要健全年检考评制度。将用人单位有无侵权行为作为年检考评的重要内容,对用人单位劳动保 9 障政策法规执行情况逐一列表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通报,接受社会监督,树立市场经济体质下的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五)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侵权行为

要健全机构、充实人员、确保经费,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通过分片负责预防预警、专项巡查、举报查处等多种形式联合联手依法治理,发现侵权行为要依法从速查处。

第一,要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凡招用工必须按照《劳动法》及其相关规定,与务工人员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以及违反劳动合同责任等内容。对企业招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不完备、或显失公正的,要责其限期更正,对拒不整改的,要严肃查处,并责令其赔偿劳动者经济损失。

第二,严格工时审批制度,认真做好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审批,对严重违反工时规定的用人单位,要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确保工时规定的落实。

第三,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规定,纠正和处理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行为。对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责令其限期发放工资,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和赔偿金;对不执行整改指令的,要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要求其限期发放;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理决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要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的执法监察力度,对不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或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直接责任人要进行处罚,对迟缴社会保险费的要加收滞纳金,对由于未缴或迟缴社会保险费,致使职工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或影响其再就业的,由用人单位赔偿其损失。

第五,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要充分发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能作用,加大劳动争议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力度,仲裁案件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要将由劳动争议引发的无序的集体上访、突发事件等人民内部矛盾 ,纳入有序的解决渠道。对当事人超过申诉时效的请求,凡有正当理由的,仲裁委员会应予以受理;确实不能受理的,要提供法律救助,以裁决的方式予以驳回,为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提供条件。对企业拖欠工资及拖欠工资后逃匿引发的劳动争议,要引导劳动者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工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情况的,要及时提出意见,督促和帮助企业做好防范工作。

第七,各级公安机关要依法查处强迫劳动及体罚、殴打、拘禁劳动者等严重侵犯劳动者人身权的违法行为,对非法限制劳动者人身自由,殴打、侮辱劳动者以及阻挠有关部门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触犯刑法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从重查处。要查处一批,曝光一批,清除一批,净化市场环境, 10 维护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

总之,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无论是完善劳动保障立法,还是劳动保障执法、司法,都应体现这一立法宗旨。我国的劳动立法正趋以日益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现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就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已初步形成体系,如果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在劳动保障执法和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能正确而公正地运用现有法律进行执法、司法,并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我想,用人单位随意侵权的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的遏止,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巩固改革成果,推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编《劳动法》(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 2.《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规定》(内政令第131号) 3.《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内人大常务公告第84号) 4.刘晓艺编著《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探索》(中国法制信息网2004年)5.作者: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中国经济时报 2004年第二期 6.《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8-2003年度)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办《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2003年全期 8.杨宣春主编《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2000年—2003年全期 9.左祥琦编著《祥琦说法》①、②、③、④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 11.《.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号) 1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 13.《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部令第10号) 14.《最低工资规定》(部令21号) 15.《工资支付暂行规定》(部发489号)

第四篇:《劳动法》真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吗?

我离开国有企业打工6年,亲身体会到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以至国家法律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形同虚设、如同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忽悠百姓,维护者资本所有的利益,拖欠工资不是因为有了“两法”少了,而是越来越多,劳动者的弱势非但没有改变,而是越来越弱,因为拖欠劳动报酬,我经历了3次讨薪“官司”不但不能拿会应得,还搭进了已经取得的报酬,花了钱、废尽经历,基本上是竹蓝打水!因此告戒打工的同类,有拖欠习惯、没有信誉的工尽可不打,发生拖欠尽可不要打官司,决不能聘请没有私交的不良律师,不能寄托于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和法院会公平的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大多是衙门口朝南(难)开,有理没钱(权、人际关系)别进来(我说的不是所有,是有的是,而且我每次都遇到了!),我为那些法律制定者和法律执行者深感恶心,你们对不起养你们的纳税人对不起百姓对不起你们的誓言对不起良心啊!

笔者愿为打工而被拖欠的同类提供讨薪经验的交流,更愿意向同情百姓疾苦、痛恨社会不公的新闻媒体提供真实素材和案例,不同意见的官人我们可以公开辩论。 四一八踢克圈诶一二六。卡母( 变小写、英文)

第五篇:关于正确处理劳动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关于正确处理劳动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如何预防经济补偿金纠纷 因企业辞退员工引发的经济补偿金(下称“辞退补偿金”)纠纷,是最常见的劳动纠纷之一。为了更好地预防和解决此类纠纷,特提出以下意见,供企业参考:

一、以“终止劳动合同”取代“解除劳动合同”,避免辞退补偿金纠纷的发生。 根据现行国家及深圳市的劳动法规和政策,企业(国有企业除外)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因期满或者约定条件出现而终止,并非“解除”劳动合同,企业不需要向员工支付辞退补偿金。因此,企业可以采取下列方式避免辞退补偿金纠纷的发生: 1.签订短期限的劳动合同。企业可以与员工签订期限较短的劳动合同,如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该员工的表现令企业满意,在劳动合同到期时,可以续签劳动合同;如该员工表现令企业不满意,则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终止劳动合同而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广东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时,企业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但这项规定在深圳市的司法实践中未实行。)

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后不再续签,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的发生,企业应在期满日之前,以适当方式(建议以书面形式并要求员工签收)通知该员工。 2.约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劳动合同即终止。因终止条件出现而终止劳动合同时,同样不需要支付辞退补偿金。如: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停工待料日期超过XX日,且不可能立即恢复生产的,本合同终止”。应注意的是,对于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约定不能违法,不能把法定应支付辞退补偿金的情形,规定为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如:类似“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和换岗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终止,企业不支付经济补补偿金”的规定,就因为违法而不发生效力。

二、以职工“辞职”取代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避免辞退补偿金纠纷的发生。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自动辞职的,企业不需支付辞退补偿金。在某些情况下(如员工为日后寻找工作方便不愿被“开除”),员工违纪后愿意以“辞职”名义离开企业。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如果能取得员工的辞职书,就可不必支付辞退补偿金。但随着劳动法知识在企业员工中的普及,这种情况已越来越难以做到。

三、在劳动合同及企业规章中明确规定违纪辞退的情形,通过有效引用过错辞退条款,预防和解决辞退补偿金纠纷。 根据劳动法及有关规定,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支付辞退补偿金:

(一)试用期内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及被劳动教养的。在辞退纠纷中,上述

(二)、

(三)项是经常被企业引为辞退理由的。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两项的标准都难以掌握。什么是“严重”违纪,多大损害才算“重大”,都是十分模糊的标准。如果交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去判断,大多数的违纪行为不会被认为是“严重”,大多数的损害不会被认定为“重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面临败诉的局面。但如果企业在其劳动合同或者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辞退且不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只要这些规定不违法,发生纠纷后,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一般就会依照企业规章的规定作出裁决。在劳动合同或者企业规章制度中规定辞退条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单独对辞退条件作规定。如有的单位规章就规定:“员工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立即予以辞退,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1.……”。 2.在具体守则中规定。如:“员工不能正常上班应请假,未按程序请假的视为旷工。旷工3天以上的,予以辞退,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3.对于某些违纪行为虽然性质较轻,但如果屡教不改,也应当规定为辞退条件。具体规定的方式可以有3种:1)就单个行为累计,如:“无故迟到或者早退,在一个月内累计达到10次,或者1年中达到50次以上者,予以辞退,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累计处罚方式,如:“一个月内累计受到警告以上处分5次以上者,三个月内……予以辞退……”。 3)逐步加重式,如“弄虚作假,托他人代打工卡者,初次发现扣除工资50元,再次发现,即予辞退,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4.由于企业的劳动合同和规章不可能对所有违纪行为都详尽列举,因此还需要:1)规定类比情形条款,如:“……对于其他违纪行为,公司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本

条予以处罚。” 2)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员工。 5.有关条款可以参照《企业奖惩条例》和《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规定》(见附件)制定。 6.对于上述的辞退条件,建议都附加“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不予补偿”等字句,以减少争议。

四、过错辞退中有关证据的保全和收集。 在辞退补偿金纠纷中,若企业以严重违纪或者严重失职的理由辞退员工,一旦纠纷发生,企业必须对职工的严重违纪和严重失职行为举证,因此,保全和收集证据至为重要。企业所要保全和收集的证据,主要是两类:其一是员工所违反的企业规章及劳动纪律的具体条款;其二是员工的违纪行为。对于企业规章及劳动纪律,除应尽量详细地制定条款外,还应以适当方式告知职工,建议企业在制定和公布规章制度时,交由员工阅读,并由员工签字确认。如果在劳动合同期间,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修改的,也应再次交由员工阅读并确认。这样,一旦纠纷发生,就不会出现员工否认有此规定的情况。保全和收集有关员工违纪行为的证据就更为重要。通常,可以证明员工违纪行为的证据主要有:1)违纪员工的“检讨书”、“求情书”、“申辩书”、违纪情况说明,等等;2)有违纪员工本人签字的违纪记录;3)其他员工及知情者的证明;4)有关物证;5)有关书证及视听资料;6)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处理记录及证明等。司法实践中,有违纪员工签字的书面材料,往往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乐于采纳的最有力的证据。因此,企业在辞退职工之前,应尽量取得有违纪员工签字的书面材料。对于有违法行为(如赌博、盗窍等)的员工,可以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处理,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结论或者记录,就可能是有力的证据。对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员工的违纪行为,应注意平时记录在案。每次违纪时,企业都作出相应的书面处理材料,要求员工签字;为记录方便,也可以采取扣工资的处理方式,在每次的工资单中扣除相应的工资数额,并注明违纪事由,由员工在领取工资时签字确认。

上一篇:文化馆免费培训方案下一篇:维护服务方案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