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024-05-07

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共6篇)

篇1: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记我国著名劳动法学专家关怀教授

关怀教授是我国著名劳动法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劳动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当代劳动法学家和经济法学家、中国劳动法学和经济法学的开拓者之一。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中国企协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委员会顾问。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至十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第十一至十二届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劳动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从1950年起,关怀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劳动法,献身于劳动法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也从事经济法、民法的学术研究,并倾尽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1999年中国法学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建会50周年庆祝大会,他从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同志手中接过中国法学会颁发的“从事法学研究和教学五十年荣誉证书”;2004年获得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颁发的“劳动法学理论研究杰出贡献奖”;2005年被遴选为当代法学名家,其事迹发表在《中国法学家名家》第1卷。

新中国劳动法学理论的开拓者关怀教授对劳动法的调整对象、立法原则、体系结构等理论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他对劳动法概念的界定,即“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这一科学概念,为我国法学界所接受和肯定,被载入《劳动法学》、《法学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等教科书和各项著述中。关教授强调,劳动者的权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在指导思想上应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他积极主张建立并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制度,以便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总之,关怀教授深研劳动法学理论,探索真知,在6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先后发表了200余篇论文,出版了30余部著作;2009年4月应法学名家编委会邀请,参加首届法学名家论坛,为大会作题为《六十年来我国劳动立法的回顾与展望》。关怀教授把他的全部精力与智慧献给了中国劳动法学事业,创立了完善的中国劳动法学体系,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学术成就。

一是关于劳动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和立法原则的研究。先生认为,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一定义,早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法学辞典》、《劳动法学》等教科书和许多法学著作之中。他认为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劳动立法应充分体现宪法的原则,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应始终一贯,这是指导思想。我国宪法对劳动问题及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如公民的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男女同工同酬等,在劳动法中都应充分地给予体现。关怀先生认为,《劳动法》颁布后,国家还应出台一系列配套法律和规定,以保障《劳动法》的顺利实施。

二是关于对集体合同制度的研究。先生认为,集体合同是企业、事业单位和工会组织之间就各项具体劳动标准及职工的权利与义务经协商一致而缔结的协议。我国应恢复集体合同制度。在《劳动法》起草时,他始终坚持应当明确规定集体合同的法律规范。在立法机关征求对《劳动法》草案的意见会议上,他又具体阐述集体合同的学术观点,建议应对集体合同作出法律规定,以保障在我国恢复和推行集体合同。他在报刊上发表了《劳动法应为集体合同列专章》、《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充分发挥集体合同的作用》、《论集体合同制度》等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对集体合同的历史发展、集体合同与共保合同的异同、集体合同制度的制定与贯彻实施等,发表了重要专家意见。他的这些真知灼见被《劳动法》所吸纳。前些年有的地方开展了共保合同制度,先生及时地指出,共保合同不是集体合同,共保合同的主旨在于保证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确认职工的权益。也就是说,共保合同要规定党政工各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而集体合同只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的权利与义务,职工个人并不因企业经营的好坏而影响其合法权益,不承担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三是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研究。关怀教授认为,我国建国初期曾建立了劳动争议制度,旨在保障劳动制度的贯彻实施和协调劳动关系。他极力宣传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他认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劳动争议将逐年增加,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后,定会起到使劳动者有冤有处申,有苦有处诉的作用。先生关于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观点,现已被立法机关所采纳,即以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程序。在其著作和论文中强调企业工会应充分代表职工合法权益,参加劳动争议处理,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人民法院是审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他建议,人民法院应设立劳动案件审判庭,以加强对劳动争议的审理。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他强调必须认真落实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主管部门三方仲裁原则,使三方从不同角度代表各方的利益,以使劳动争议得到合理解决。

四是关于《工会法》在《劳动法》中的位置研究。先生曾长期参加《工会法》的起草工作。他对《工会法》的体系、结构都进行过精心的推敲与研究,一贯认为《工会法》与劳动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律部门所调整的对象是《工会法》与劳动关系密切关联的一些社会关系,因而《工会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工会必须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又要按自身的特点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坚持工会一元化的组织原则,反对多元化的工会组织形式;明确地规定了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各项职能;确定了工会的法律地位,给工会工作以法律保障;规定了工会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法律地位;工会的成立直接地为职工生活服务、为生产服务,在企业、事业部门中工会组织应受法律保护;从法律上为工会开展国际活动提供了保障;扩大了《工会法》的实施范围。这一理论总结,对于我国《工会法》的正确实施有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五是关于建议修订《劳动法》的问题。关怀教授认为,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劳动法》是当务之急。他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

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就业问题和劳动纠纷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我们修订《劳动法》,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我国的《劳动法》则比较原则,难以具体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只好通过大量的《规定》、《办法》、《通知》等行政法规和规章来处理问题。于是关怀教授积极身体力行,自觉推动《促进就业法》、《集体合同法》、《工资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障法》、《劳动监察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单项法律的立法进程,以提高劳动法的可操作性与权威性。目前已经制定实施了《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都凝聚着关老的心血与智慧。

六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调研工作。教授关怀全过程地参与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研讨及专家论证活动,为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公布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关怀教授认为,《劳动合同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妥善地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规定了各种措施,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到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规范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这就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了条件。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与实施,弥补了劳动法制的空白,健全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关教授认为制定、颁布和实施《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制中的一件大事;《劳动合同法》针对性很强,围绕着《劳动法》贯彻实施以来在劳动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对策。例如关于劳动合同的形式问题、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对实施劳动合同的监督检查问题,对劳动合同内容的进一步规范和制止“霸王合同”的产生,对劳务派遣问题等等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七是关于劳动法学对外学术交流活动。1990年,以他为团长的中国劳动法学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召开的亚太劳动法国际讨论会,在会上全面介绍了我国劳动立法工作的情况,使外国朋友进一步了解了中国;1994年,我国《劳动法》问世后,亚太法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关怀教授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中外合资企业劳动关系法律调整》;1995年关怀教授赴汉城出席了中韩劳动法研究会议;1996年以关怀为团长的中国劳动代表团赴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参加第五次劳动法国际学术研讨会;1996年应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学院邀请到该校作了劳动法的学术报告。在促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方面,1997年应台湾中央政治大学邀请为该校劳工研究所研究生讲授中国劳动法。2003年春节前夕,应台湾中华联合总工会邀请,作为全国总工会的代表团成员赴台湾出席“海峡两岸劳动问题研讨会”,关怀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大陆劳动争议的处理》的报告,进一步沟通了两岸劳动法研究工作。

广大劳动群众权益的守护神自1981年以来,关怀教授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每年总要到全国各地基层工会进行调研,倾听劳动者的心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为一线普通劳动者维权。关教授的家中总有一些慕名而来求助的普通劳动者,他不仅热情接待,无偿提供法律帮助,还经常管饭。“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我认为是我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乐趣。”一句简单、平淡的话,道出了关教授倾其所学,为职工排忧解难的奉献精神。几十年来,他发表文章声援或直接提供帮助的普通职工遍布全国大江南北,不计其数。受过他帮助的人都感激地称他为“当代的施洋大律师”。

案例之一:一名叫巩恩和的职工,1994年8月与邯郸市峰峰矿区粮食局新市区中心粮店签订了全员劳动合同,岗位是管理治安工作,需要经常加班。1994年9月,单位制定了“没有休假日、没有加班费、没有工作服、没有任何补贴”的“四无治安组工作制度”,要职工与其签订,当作劳动合同。巩恩和因向粮站领导、粮食局工会反映“四无治安组工作制度”违反《劳动法》,要求废除,被变更了工作岗位、调往太行路粮站当扛麻包的付粮员,而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经过3年的仲裁、起诉、上诉、申诉,巩恩和均失败了。巩恩和陷入了绝境。这时,他想起了经常为民请命、为民解难的著名法学家关怀教授。

关教授认真听巩恩和的诉说并看了相关证据后,对案件作了评析,并让他拿着自己的亲笔信,找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处帮助。但是,案件的进展并不顺利,关教授见案件一直未能解决,十分焦急,于1998年亲自致信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信中详尽、诚恳地谈了他对案件的看法:“

1、此案的产生,源于被告违反劳动法实行“四无规定”。

2、企业任意改变劳动合同内容,撕毁劳动合同,应负法律责任。

3、对巩恩和的调动属于非正常调动,违背劳动法原则。

4、建议对此案予以正确处理,严格按照《劳动法》办理此案;恢复巩恩和的原工种和工作岗位,废除调令,停止对其打击报复行为;废除“四无制度”,按《劳动法》为职工提供劳动保护及工资待遇;补发巩恩和的加班工资和夜班费;清算所欠工资,并给予经济赔偿;退还押金。”后来,案件受到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重视。2002年12月20日,该院经过复查,要求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再审。7天后,巩恩和收到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裁定: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依法撤销原一审、二审民事判决,发回峰峰矿区人民法院重审。矿区法院经再审,很快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于1994年与原告巩恩和等人签订的治安组制度中不符合劳动法的内容无效;被告支付原告工资、赔偿金等合计12908.1元。8年间关教授始终鼎力相助,案件终以巩恩和胜诉告终。巩恩和同志在其赠送给关老的锦旗上写着:“捍卫劳动法尊严,维护劳动者权益。”

案例之二:1993年5月,原北京四海宾馆因企业转让,导致包括总经理在内的全体职工被整体辞退。由于股权转让几方的互相推诿,使71名职工处于没有单位、没有收入来源的失业状态,医药费也无处报销,这其中还包括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与死神擦肩的老战士。从此他们走上了8年半之久的漫漫维权路。在用尽了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和申诉上访等所有救济手段后,职工的权益仍然没有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

在万念俱灰的时候,几经周折,他们幸运地结识了关怀教授。关怀教授通过与职工代表的多次接触了解案情后,于1995年在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的贵宾室接见了全体职工和部分家属。他对案件情况发表了看法:“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是对的,现在的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是有问题的,你们

要相信法律、依靠法律,你们的劳动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接着这位慈祥的老人推荐了下一步应该采取的行动:“尽快以群众来信的方式向《工人日报》写信,向社会求助,如实反映你们的不幸遭遇,来引起社会的同情和舆论的声援。”接着他又说:“改革开放中的企业改制、股权转让是正常现象,产权、股权受法律保护,而工人的劳动权同样也受法律保护。你们要相信政府,无论怎么改革也不可能把职工的劳动权改没了。试想啊,企业改制了职工就没人管了?那社会成什么样了。”关怀教授的话给职工们树立了信心,从此他们走上了一条依法维权的道路,到新闻媒体、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向全社会请求声援和救助。《工人日报》1996年1月17日发表了我们请求声援的“群众来信”《饭店卖了,工作没着落,谁来保护我们的劳动权》。该报同时还刊登了关怀教授举案说法的文章《必须依法保护他们的劳动权》,他在文章中仗义执言公开支持我们的合法诉求,并直言不讳地评析法院的判决,声援我们。关怀教授还多次来到职工们中间,讲解法律法规,平息安抚被侵权工人的情绪,批评、纠正群众的过激言行,避免了矛盾激化,维护了社会稳定。此后,在关老的关怀下,《工人日报》、《中国劳动报》组织了“产权转让中劳动权益保护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三家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还有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劳动局、全国总工会、劳动部等单位的官员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1996年4月16日、25日,《中国劳动报》两次在头版头条发布了会议召开的实况报道,《工人日报》、《中国劳动报》、《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十几家媒体,对这些职工的无辜遭遇进行了长期跟踪报道。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此案件历经各级法院八次裁定和四次判决之后,最终于2001年四方当事人达成对终审判决的执行和解协议。职工的权利终于得到了维护,这场维权诉争也终于宣告结束。职工们把全部感激敬重之情凝成一句话:“为民直言,当代施洋。”

关怀教授无论是研究劳动法学、参与劳动立法,还是在为职工维权的过程中,时时刻刻牢记一位法学家的神圣使命,时刻想着广大劳动群众的切身利益,无时不刻地在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而奋斗。结束采访时,关怀教授诉说了一位法学家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情:“参与劳动法治实践,我更加确信社会科学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道路。”

吴长军

国际商报2009-11-10

篇2: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临湘市总工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情况汇报

(2013年9月)

如何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己任,加强维权机制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认真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包括农民工合法权益,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临湘市总工会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中,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力推、企业负责、职工参与的工作模式,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为推进“和谐临湘”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工会源头参与机制。市总工会坚持定期向党委汇报制度,增强从大局中谋划工会工作的意识。健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会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总工会在去年组织开展“实现体面劳动、构建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以后,为更好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将这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创建活动情况、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去年12月24日,市长龚卫国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和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上研究工会工作时,会议明确:关于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同意成立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小组,由副市长肖阳光负责协调。在市劳动仲裁院加挂劳动关系工作局牌子,从人社局和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安排相应工作经费,开展临湘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试点。会后,市总工会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通力协作,共同研究解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健全了工作协调机制,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工会积极完善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协商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重大问题。充分利用工会主席担任人大常委委员,副主席担任政协常委优势,积极推选一线工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挥工会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多渠道反映职工群众利益诉求。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改革措施的制定,配合各级人大执法、政府监察、政协视察,推动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市总工会通过集体协商制度这个载体,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确保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效到位。按照《湖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推动企业不断深化集体合同制度,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低收入职工工资收入。加强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各乡镇和规模以上企业单位都选聘1-2名劳动关系协调员,举办了临湘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工会副主席任罗桂重点讲述了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和流程操作详解,提高集体协商的实效性。同时完善工资协商社会化推进格局,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加大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监督,配合人社、司法等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恶意欠薪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遏制滥用劳务派遣工行为,帮助劳务派遣工实现同工同酬、同工同权。市总工会还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编制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培训资料,研究制定合同文本,联合组成督导组,深入十家试点企业和二十个乡镇工会、社保站和各乡镇试点单位,大力宣传和督促检查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指导和推动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同时,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选树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湖南金叶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兆邦陶瓷有限公司等典型示范单位,推动我市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向规范化发展。各乡镇工会按照“八有”标准,建立健全了工资协商工作档案。

三、发展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推动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继续推进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建设,扩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覆盖面。深化内容,规范程序,创新形式,努力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质量,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开展“双亮、双比、双创”活动和厂务公开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作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民主权利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建立“党建带工建”到“党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的工会组建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市新组建工会31家,新发展会员1860人。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巩固提高,率先开展了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建设,去年该中心被省总工会评为五星级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夯实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今年全市又有12家企业、317个班组开展了“安康杯”竞赛活动,参加职工4300人,推动企业创造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在8月份,工会组织与安监、人社、卫生等部门合作,开展了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监督检查活动,同时积极参加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促进职工队伍和谐稳定。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不签劳动合同、拖欠职工工资和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抓住时机,一方面我们组织园区企业负责人召开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座谈会,加强了同企业负责人的沟通和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观念,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截止目前,全市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有120多个,有80多个单位续签了集体合同,指导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5300多份。湖南金叶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发精细公司、海螺水有限公司等为全体员工购买了五大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另一个面是深化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制订了《临湘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考核办法》,完善了考核评分评价标准,推广先进经验,把企业和职工建设成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健全劳动争议预测、预警和调处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围绕平安临湘建设,大力开展工会法律援助和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做好新形势下职工信访、工会维稳工作,引导职工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促进我市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五、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对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总工会在指导企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坚持人本理念,突出道德文化建设,让职工集体荣誉感、归属感、成就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忠诚度明显提高。在创建活动中各试点单位与其工会组织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重要源泉和保持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渠道。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将食品与三国文化相融合,在造就了“十三村”品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尚德博爱”的企业文化;湖南兆邦陶瓷有限公司以“合兆众之智,兴盛世之邦”的文化视角,将兆邦二字融入了企业名称,作为了文化之魂,凝聚了职工之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鲁湘酒精有限公司把军事化管理引入企业,在企业加挂了预备役牌子,退伍军人、董事长魏新国坚持以军旅文化和军事化理念管理企业,形成了独特的尚军企业文化。今年7月,总工会主席李炎岳莅临鲁湘酒精视察指导时,赞扬公司军地结合,形成了尚军企业文化,新颖有生机,并探索出了一条在民营企业中军事管理和企业管理相结合最有效率的组织管理之道,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值得社会各届学习和借鉴。

下一步,总工会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深化和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一是把握重点,突出实效,确保创建活动不流于形式。据统计,目前我市各种经济成份的工商企业单位已有300多户,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员达到20000多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只有 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仅有 人,实际缴费的职工才有 人。由此可见,参保职工减少和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养老保险工作扩面难度加大。从明年开始,我们把创建活动的重点明确提出要放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改制企业上。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促进企业建立职工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帮助企业逐步建立起长期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我们准备以“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为题,印发一封公开信,寄送厂长经理,对开展创建活动,晓明大义,激发情感,最大限度地争取企业经营者的支持和参与。

二是制定三年规划目标,保持开展创建活动的持久力。按照扩面增量、发展提高、最终普及的要求,在去年开展“实现体面劳动、构建和谐企业”活动的基础上,再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使全市80%以上的企业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我们向全市企业工会明确提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考核评分标准既是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条件,也是工会的工作目标。各级工会今后三年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来开展和运作,使其成为工会工作的总抓手,促进工会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我们开展创建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使我市企业的新型劳动关系明晰、和谐、稳定,职工权益得到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工会工作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三是坚持宣传舆论引路,为开展创建活动创造良好氛围。在前段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市总工会会同市人社局已经根据开展创建活动的需要,在全市营造了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浓厚氛围。各系统、直属工会和企业基层工会都要利用一切有效的形式,加强宣传,广造舆论,形成“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保障职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舆论,叫响“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口号,促使企业经营者变“让我创建”为“我要创建”,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篇3: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一、创新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维护职工民主权益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是企业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 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然而,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许多企业都显现出一些现实问题, 例如职代会会议程序简单, 没有充分发挥职代会的真正作用;职代会与其他会议合并召开, 完全丧失职代会功能及作用;职代会各项决议无法贯彻执行, 职工代表各项提案无法落实, 召开职代会的意义形同虚设;职工代表素质较低, 不能代表广大职工根本利益, 不能履行职责等等。为解决以上问题, 工会组织应创新职代会制度, 维护职工民主权益。首先, 职代会会议筹备工作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议程进行, 认真加以对待, 职代会召开前要查找企业问题, 确定会议议题, 向广大职工代表广泛征集提案;其次, 在职代会结束后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 将职代会上确定的工作内容落实到位, 针对职工代表提案要逐一答复, 重大问题要召开职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此外, 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等。再次, 重点做好职工代表工作, 提高职工代表的综合素质。工会要建立职工代表选举机制, 产生过程要严格按程序执行, 将具备较高思想水平、扎实群众基础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选举出来。工会还应建立职工代表培训制度, 定期组织培训, 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企业应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 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促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更好地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二、健全职工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会组织健全职工诉求和矛盾调处机制, 可以有效做好政策咨询、宣传解释等工作, 掌握职工思想动态, 表达职工利益诉求, 制定有力措施, 满足职工需求, 使企业职工分享改革成果,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 建立企务公开网络体系。

工会组织应依托职代会为基本载体, 密切联系企业实际, 积极实行企务公开, 增加企业透明度。可以实行阶段性公开、日常性公开和年底综合性公开相结合, 保证企务公开的贯彻执行。可以利用党政工联席会议、职代会联席会议、职工代表巡视制度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企业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执行企务公开, 使企务公开工作更贴近实际, 更具活力和实效性。还可以利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网络平台, 将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企业应当予以公开的事宜及时发布。此外, 涉及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管理、组织调动等重大事项也应按时公开, 让职工心知肚明。通过企务公开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提高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热情, 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形成积极的工作氛围, 为企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 畅通职工群众投诉渠道。

工会组织应设立专门的职工意见箱、网上投诉邮箱、投诉电话等投诉渠道, 及时了解职工群众心声, 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搭建平台。畅通的职工投诉渠道能有效化解企业职工的各种矛盾, 拉近企业与职工间的距离, 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三) 掌握职工群众思想动态。

工会组织应制定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制度, 有的放矢地做好职工宣传教育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 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工会干部应从企业大局出发, 针对企业职工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进行思想动态分析研究, 反映职工利益诉求, 摸清职工思想倾向, 掌握职工思想矛盾, 提出合理应对措施, 进而理顺职工情绪, 稳定职工队伍, 保证企业和谐发展。

(四) 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工会组织应根据企业实际, 设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劳动争议调解员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通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来有效化解矛盾, 及时解决问题, 发生劳动争议时堵塞争议漏洞, 积极进行协商, 调解矛盾双方尽快达成一致, 从而理顺劳动关系,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三、完善职工利益协调机制, 维护职工经济权益

工会组织必须始终将企业职工利益放在首位,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完善职工利益协调机制, 首先要完善企业与工会之间的平等协商机制, 工会组织代表职工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报酬、劳动保险、技能训练、安全生产等内容及时和企业沟通协商, 建立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平台, 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其次, 工会组织可以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 这是规范劳动合同的有效方式, 也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再次, 工会组织要严格监督集体合同履行情况, 随时检查考核并及时通报职代会, 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赢取职工群众和信任和支持,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 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

施工企业经营范围较广, 人员相对分散, 工作环境艰苦, 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单一, 工会组织应加大职工文体设施的投入力度, 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 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首先,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例如组织开展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摄影大赛等文体活动。其次, 为职工设立专门的职工活动室、健身室、娱乐室及职工书屋等活动场所。再次, 工会组织应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 在企业内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和技术大比武等训练和培训活动, 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强化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 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

和谐企业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看企业职工是否分享了企业发展成果。作为国有企业, 职工工资待遇相对较高, 但困难职工仍然存在, 他们仍需企业及时进行救助。工会组织应强化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 针对企业困难职工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根据困难职工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救助, 缓解职工生活压力, 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深化和谐劳动关系。

综上所述,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工会组织应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 发挥自身优势,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为构建和谐企业贡献力量。

摘要:企业若想生存与发展, 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就是指作为利益主体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工会因劳动关系矛盾而产生, 是广大职工通过集体力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组织。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 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是党和职工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创新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维护职工民主权益;健全职工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完善职工利益协调机制, 维护职工经济权益;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 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强化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 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五个方面对工会组织如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工会组织,维权,职工合法权益,和谐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兆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人民日报, 2006.01.01.

[2]冯同庆.工会唯有改革创新才能真正贴近职工群众[J].工会理论研究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09.06.

篇4: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展开

着眼于保增长促发展,认真开展建功立业活动。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组织49家企业、104个班组、4566名职工参加竞赛。协助调查处理6起安全生产事故,加大了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和职工安全保护工作力度。双峰县总被市总推荐为省“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分管领导被推荐为先进个人。开展女职工“芙蓉杯”素质达标成果竞赛活动。组织县人民医院、县地税局参加市女职工工作网页竞赛活动,并推荐双峰宾馆为全市第五轮“芙蓉杯”竞赛“优秀女职工集体”。推进“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激励广大职工为经济建设做贡献。县农机局朱昭平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县财政局获市级“五一先锋集体”称号、县地税局周良初获“五一标兵”称号,县电力局职工胡永钦、原县磷肥厂退休人员朱盛初、县邮电局退休人员李金丛获“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劳模”称号,县邮政中心储蓄所获省级“工人先锋号”称号,充分展示了该县工人阶级在推动富厚双峰科学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风采。在国庆60周年之际,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祖国不会忘记”走访慰问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引导和激励广大劳模和先进人物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更多的劳动群众共谋经济发展、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幸福生活。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2009年双峰县总对口扶贫杏子铺镇泥溪村,通过加强领导力度,推行中层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落实扶贫资金8.9 万元,为村民办实事4件。响应县委号召,积极参与了“双百会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两创”、信访维稳、政务公开、财税代扣代收工会经费等其他主要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着眼于保民生聚力量,认真开展帮扶救助活动。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发出“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倡议,75家企业签订了共同约定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行动。新签订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94份,合同覆盖率已达92%,73个单位、2828名女职工参加特殊疾病保险,参保率达到95%;开展了为女农民工“送温暖、送法律、送培训、送健康、送保险”的“五送”活动;联合市红十字会、贝因美公司举行“关爱母婴传递爱心”活动,发放价值3万余元的奶粉和饼干50余箱。开展关爱返乡、失业农民工行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举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免费培训农民工258名。建立用工信息网络,发挥乡镇、村和企业三级工会主席等用工信息员的作用,积极搜集和发布劳务信息170多条,帮助农民工就业创业。四是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全县共发放慰问金52.8万元,其中双峰县总为380名困难职工、26名困难劳模筹集21万余元。“金秋助学”活动已成为帮扶品牌,2009年为49名寒门学子发放助学资金5.8万元。双峰县总被市总推荐为省级“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着眼于保稳定促和谐,认真开展职工维权活动。参与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7月28日至8月31日,分三个阶段,对全县“四小”企业开展督查,向3家存在生产安全隐患、7家劳动合同签定不规范的企业发出了整改通知。开展农民工权益维护专项行动。在全县推行村村设法律援助联络点、建立农民工台帐、发放“法律援助维权联系卡”的做法,农民工维权和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入村、入组、入户。2009年全县各级工会共办理农民工案件43件,为农民工索赔200多万元。3月11日湖南工人报头版头条以《双峰工会:农民工心目中的“保护神”》为题,对双峰县总工会近年来在帮扶工作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专题报道。

着眼于推典型扩影响,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工人阶级新闻宣传月”活动。五一前夕组织部分劳模代表参观工业建设现场并召开座谈会,对征集到的劳模意见建议,实行县委、县政府发文交办,予以落实。这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开先河的举措。在《今日双峰》上开设了《劳动者之歌》专栏,重点推介经验、弘扬先进。各基层工会开设专版、专栏、专题,悬挂宣传标语,活动氛围浓厚。组队参加省市“劳动者之歌”系列活动,其中《劳动的奖章》在省总获银奖,两首原创歌曲获市“脊梁之歌”二等奖,徐颖、朱文健荣获第四届“五一文化奖”。与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等单位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庆60华诞红歌会,12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加强宣传信息工作,完善《双峰县总工会对外宣传报道奖励办法》,工会宣传工作再创佳绩。全年共向市级以上刊物报送信息120条(篇),94篇被刊发,其中《湖南工人报》等省级以上刊物用稿28篇。5月7日,全市工会信息调研工作现场会在该县召开,以《突出“四抓”做文章,彰显工会新形象》为题对该县新闻信息工作进行推介。组织开展“共铸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报送职工感言25条,其中井字镇贺长虹同志的作品还入选全国职工感言征集活动。积极做好2010年工会刊物征订工作。对目标进行了分解,由党组成员带队,分五个组到各基层工会订阅,形成机关上下齐心协力做好征订工作的良好氛围。全县共征订《工人日报》80份,《湖南工人报》237份,《脊梁》杂志200份。

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工会特色鲜明、实践效果非常突出。紧扣县委部署要求,从工会的性质和职责职能出发,突出为职工群众、为基层工会和企业服务,精心设计了“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活动载体。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民工帮扶救助工作,率先开展“共同约定行动”,率先开展私营企业“职工书屋”建设,率先开展女职工“五送”活动。活动期间,征集到各方意见建议40多条,梳理出的四个方面8大突出问题,有6个近期整改项目落实到位,2个中长期整改任务正在落实或规划当中,县职工活动中心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最迟在明年初开工建设;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体系;为职工群众、基层工会和建会企业办实事好事4件。

坚持深入基层,工作作风明显好转。认真实行领导干部分片挂点联系基层制度,每人定期深入联系点,贴近基层搞服务,贴近职工做好事。具体做到“三带去三带来”:即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政策下去;带着问题、带着经验、带着感受上来。当好“四员”:宣传员、指导员、信息员和学员。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企业的支持、职工的拥护和基层工会的普遍欢迎。

加强廉政建设,防腐能力显著提高。双峰县总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和党性修养,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本色,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无一人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工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

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按照“建一流干部队伍,创一流工会工作”的要求,切实增添组织活力,增强工作能力。

完善机制,全力推进组织建设。双峰县总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组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全会上下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纳入年度工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

强化措施,超额完成组建任务。为全面摸清工会组织建设的底数,年初,双峰县总组织17个乡镇(经开区)联合工会对所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建立了规范的工作台账,有的放矢实施建会。全年共组建工会93家,新增工会会员4385人,超额完成市总下达任务。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稳步增长,工会组织体制更加健全。同时,138家已建会的行政及企事业单位按要求完成了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

规范运作,稳步推动建家活动。2009年6月,组成专门督查考核组,对全县17个乡镇(经开区)的企业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行了考核验收。全县287家非公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在80%以上,50人以上的企业工会达标率为90%,双峰县总和各乡镇(经开区)联合工会都建立了清晰的规范化建设台账。县直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县烟草局、县移动公司被评为全省“模范职工之家”和“模范职工小家”。

篇5: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XX年4月至6月,我委会同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在全市开展了《劳动法》、《工会法》、《河南省工会条例》(以下简称“两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情况执法调查活动。现将执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调查活动的基本情况

这次执法调查活动,以政府劳动部门为主、工会配合参与,劳动、工会两个系统分别组织,在全市同时展开。调查共涉及市、县(市)区直机关单位410个、事业单位2960个、企业单位16569个,涉及干部职工685877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8个,职工人数222625人;集体企业396个,职工人数23319人;港澳台及外商企业12个,职工人数6544人;城镇其他类型企业1136个,职工人数46395人;城镇私营企业3688个,职工人数170767人;城镇个体工商户10819个,职工人数42253人;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15673人。市总工会积极配合并开展好这次执法调查活动,印发了《关于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两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和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情况执法调查活动的通知》和《〈工会法〉、〈河南省工会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调查与自查参考提纲》,召开了动员大会。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和工会建设、职工权益等方面。其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1.9%、集体企业91.6%、港澳台及外商企业95.8%、城镇其他类型企业86.5%、城镇私营企业88.7%、城镇个体工商户65.7%、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94%;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0.6%、集体企业89.6%、港澳台及外商企业93.4%、城镇其他类型企业60%、城镇私营企业27.3%、城镇个体工商户16.4%、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81%。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4.8%、3.6%和16%。全市共建立工会组织6246家,占应建会企业总数的81%,工会会员达到72.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8%;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及小企业组成的联合工会3367个,入会职工人数24.1万人;在农民工入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市已发展农民工会员151799人,比XX年的35981人增加了115818人,入会率达到38%;全市应建工会的187家社区,均建立了工会组织。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使我们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全市贯彻落实“两法一条例”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贯彻“两法一条例”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促进就业。五年来,我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5.7万人次,其中“第三产业”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108868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颁发了《再就业优惠证》,为4259名下岗职工发放小额贷款17393万元。今年,又出台了《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实施意见》,至5月底共落实3974户在册“零就业”家庭有1人就业的任务。

2、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到去年底养老、失业、医保、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6万人、59.7万人、67.7万人、38万人和35万人。社会保险费征缴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五年来,共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88.25亿元,发放各种保险金92.4亿元,其中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5.37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100%。XX年,企业养老保险实现了市统筹,缴费基数、缴费费率和统筹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统一,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得到了提高。制定下发了《洛阳市市属破产关闭撤销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的通知》,出台了《洛阳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开展了清理挤占挪用社保基金专项活动,清理回收社保基金1097.69万元,其中清理回收被挤占挪用社保基金982.39万元,收回损失106万元,收回“以物抵费”变现差价9.3万元,撤销违规基金账户35个,基本解决了被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回收问题,保证了社保基金的安全。

3、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建立了市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并逐步向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延伸,初步形成了协调劳动关系的多层次组织体系。配合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关闭破产和重组改制,认真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和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实施了《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指导,加大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执法监察力度。印发了《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要求从XX年起推行用工备案制度。目前,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1.9%,集体企业91.6%,港澳台及外商企业95.8%,城镇其他类型企业86.5%,城镇私营企业88.7%,城镇个体工商户65.7%,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94%。

4、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支付制度,维护劳动者报酬权。围绕贯彻实施《劳动法》,市劳动保障部门颁布了最低工资标准。XX年至XX年,累计清偿劳动者工资5959万元。同时,实施了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了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了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办公会议制度,下发了《洛阳市关于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实施意见》,提出了XX年底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将企业拖欠工资信息纳入企业诚信系统,实行清理拖欠职工工资月报制度,形成了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截止3月底,全市已清欠职工工资5339万元,其中企业清欠4276万元,劳动监察追讨1263万元。

5、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XX年至XX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案7322起,结案7102起,结案率达到了97%以上,处理突发事件278起,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7.5万份,补发工资4696.6万元,清退押金58.73万元,清退童工178人,促缴社保费9433.2万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普遍建立并逐步完善,XX年至XX年,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780件,接待群众来访18866人次,结案率保持在99%以上。

6、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维权工作不断推进。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维权工作受到了全市的高度关注,相关业务部门倾注了大量心血。至XX年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139.3万人,全年实现外出劳务收入35.98亿元,农民劳务收入人均16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408元的47.7%。以县、乡为重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XX年共培训36.59万人,占外出农村劳动力的26.3%。积极培育了一批劳务品牌,提高了全市劳务在外的竞争力。加强了职业安全培训,共培训11300人,其中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煤矿等高危行业职业安全培训9200人,占81.4%。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XX年为1.93万农民工清欠工资1009万元。加快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实施了“平安计划”和医疗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截止XX年底,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37975人,参加医疗保险32100人。去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民营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将民营企业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已达9162人。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至XX年底,全市43.2万农民工中有155439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率达36%。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制度和责任制度,对农民工的案件做到“快立案、快调查、快处理、快结案”。

7、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为贯彻“两法一条例”和维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在新修订的《工会法》颁布实施不久,市委两次听取了市总工会的汇报,召开了市委工会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洛阳市集体合同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全市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方案,推动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全部建立了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部分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问题,市“两办”及时批转了《关于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意见》,要求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工会工作要做到组织不断层、工作不断线、经费不断流、资产不流失。

8、工会维权机制基本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一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得到加强。市“两办”及时批转了《关于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坚持和规范职工代表大会程序的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职工安置方案等重大问题,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市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试行意见》,已有953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实行了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同时,职代会建设在乡镇(街道)实现了突破,全市40%的乡镇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并签订了区域性集体合同。国有独资、控股的公司制企业全部落实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实行了厂务公开。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推行面达到40%以上。二是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有3505家企业推行了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其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597家,覆盖职工39.8万人,非公有制企业2908家,覆盖职工14.3万人;集体合同签定工作由XX年初的71.3%的签订率提高到XX年底的87%。其中,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已达63%,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工会维权机制逐步得到完善。去年初,市总工会将工会大楼一楼600多平方米的大厅改建为市困难职工帮扶维权服务中心,采取一条龙办公的方式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帮扶维权服务。县级工会也加强和完善了维权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并在乡镇(街道)建立了职工帮扶维权工作站。去年,市困难职工帮扶维权中心被评为全国模范帮扶中心。市总工会、市劳动保障局、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社会化维权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维权工作力度。

9、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成效显著。XX年7月,市“两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意见》,市政府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创建活动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运作、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职工队伍进一步稳定,劳动关系日益协调,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职工信访逐步下降。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局面。我市被授予全省创建工作先进市。许多新闻媒体对我市的做法都进行了报道,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职工的好评。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两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劳动保障和工会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经济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1、劳动合同制度在有些行业实施不力。劳动合同制度虽然推行多年,但有的行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签订率低,有的甚至不签订劳动合同。从调查的情况看,城镇私营企业88.7%、城镇个体工商户65.7%,劳动合同不规范或不履行的现象比较普遍;集体合同实施的范围还比较窄,而且大多流于形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集体合同签订率仅为54.2%、34.1%和41.7%,非国有企业基本没有开展集体合同的谈判。

2、工资差距拉大,拖欠工资问题还比较突出。虽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偿行动,但拖欠工资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市欠发职工工资47667人,欠发工资14451.79万元,其中拖欠农民工资1167.1万元;市属、部属企业拖欠职工工资13145万元,拖欠农民工资890万元;县(市)区拖欠职工工资970万元;有的非公有企业随意克扣员工工资、不支付加班工资;有些行业工资差距拉大,有的随意提高生产定额、降低计件单价、变相压低工资,有的多年维持低工资不变,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明显;机关事业单位的非在编职工工资较低,每月大致为500元。

3、欠缴社会保险费严重,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养老保险一直延续现收现付的模式,个人账户空账规模越来越大,对未来老龄化高峰时期构成重大隐患;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拉大,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城镇其他类型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60%、27.3%、16.4%,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4.8%、3.6%和16.1%,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更加突出;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严重(近7亿元),欠费总额、欠费企业占参保缴费企业比例和欠费大户在全省都位居第一;社会保险意识淡薄,清欠工作无力,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中,有破产关闭企业无资产变现、资产变现难和特困企业无力缴费,也存在一些单位有钱不缴、以种种理由故意拖欠和前清后欠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职工参保率不高,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参保率为:养老80%、失业61%、医疗94.9%、工伤46%、生育17%)。

4、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甚至随意裁员解除劳动合同;二是有些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突出,损害了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三是部分企业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在改制过程中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不按规定及时发放经济补偿金(如:河南三建集团工程公司、黄河机械厂等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改制资金不到位,不能按时发放经济补偿金,职工意见较大);五是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群体性事件增多,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据统计:XX年全市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33起,涉及职工XX多人,在全省高居首位,总量占全省的20%以上,比位居第二的安阳市高出近一倍,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达32起)。

5、劳动保障和工会立法不完善,劳动执法监察力量薄弱。与《劳动法》配套的《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尚未出台,在执法中时常无法可依或可依据的法律效力层次不高,影响了劳动保障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尚未出台《集体合同法》,而《职代会条例》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推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制度上缺少具体可操作的法律依据;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有的比较原则、笼统,操作性不强,有的不适应新的情况。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少的情况,劳动保障执法力量薄弱。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尚不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一调一裁两审”制度程序多、周期长,各环节衔接不畅。劳动仲裁机构与劳动保障行政机构合二为一,没有形成独立的仲裁队伍,专职仲裁员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健全,人员少,加之缺乏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难以实施及时有效的监察,致使一些违法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即使查实的违法案件,由于法律法规未赋予强制执行措施,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违法现象难以处罚,影响了执法监察效果;个别地方政府、部门限制、甚至干扰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活动。

6、工会建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和部分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仍未建会;如:高新区卡博陶粒有限公司(外资)、西工区盛唐宾馆和一分利海鲜城(私营),虽经多次做工作,仍拒不建立工会组织。二是部分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未能及时跟上,有的甚至在改制过程中把工会合并到党群工作部,有的对工会工作人员过渡精简,使工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职工权益得不到应有维护。三是农民工入会率比较低,在我市务工的农民工有39.9万人,加上去外地务工的农民工,总人数达到105万,他们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大部分仍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

7、基层工会干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安龙钢铁公司工会主席冯献周,因为为企业满12年以上工龄的职工争取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与企业发生摩擦,被免去工会主席职务,上级工会与企业交涉多次,由于种种原因,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再如: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新建,XX年12月经党委提名、工会委员会投票选举为工会主席,并报市总工会和商务局党组批准,按有关政策规定应享受公司副总级待遇,但在任职期间一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工资待遇。XX年元月,公司行政方突然指使劳资部门,将陈新建的工资待遇,按公司中层正职“内退”工资发放。XX年3月,在没有按相关程序选举增补的情况下,通知工会主席陈新建交接离职,并停发工会主席手机通讯费,取消其工会经费开支签字权,工会办公室的电话也被停机。

8、有的基层工会经费不能按时足额拨付,开展工作十分困难。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会没有依法单独开设银行账户。XX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改革,取消了各单位的工会账户。违背了《工会法》第四十四条“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制度”的规定,造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会不能独立管账,退出了工会预、决算体系,致使工会经费不能按《工会法》规定用于职工活动。二是部分大中型企业,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基层工会留成的经费。个别企业将工会财务工作由行政代管,取消了工会的经费管理权,使工会工作和活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三是破产企业拖欠的工会经费,绝大多数未按规定列入企业破产清偿序列。四是市财政未按《河南省工会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负担市总工会机关工作人员的住房公积金。

9、基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部分企业至今尚未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有的虽然签订了集体合同但履约率不高,有的存在形式主义,一个文本管多家,一份合同管多年,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改制后的中小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出现滑坡,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实行这一制度或者有形无实。三是基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运作不够规范,作用发挥不到位。

10、“两法一条例”的执法力度尚不到位。一是对“两法一条例”的学习宣传有待加强,企业经营者自觉贯彻落实“两法一条例”的意识淡薄,部分职工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二是“工会法”执法主体的有些职责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是工会法的执法主体,有的领导却模糊地认为只是工会的事情,导致工会法执法主体错位,影响了工会法的全面贯彻实施。三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依然是《工会法》实施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修改后的《工会法》虽然增设了法律责任一章,但仍有一些执法人员和企业经营者把工会法视为“软法”。四是基层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不高,部分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工会意识不强,致使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显得软弱无力,工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关于深入贯彻“两法一条例”和进一步做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建议意见

1、加强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加强《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两法一条例”的学习,提高对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把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列入各级行政干校(党校)的教学计划,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都要发挥自身优势,担当好维权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会法》的执法主体并切实履行好职责;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问题。

2、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确保中央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着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要把再就业扶持政策转化为促进就业的长期政策,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和企业培训;要加强就业服务,强化劳动力市场管理,统筹城乡平等就业。

3、着力解决欠费突出问题,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继续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巩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当期无拖欠的成果;以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重点,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加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完善征收体制,严格基金监督管理。

4、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要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推动和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劳动合同范本,指导和推动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指导和督促企业重组改制后及时与职工变更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台账;积极推动已建立工会的企业全面开展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指导改制企业做好重签、续签集体合同工作;认真做好集体合同的督促、审查、备案和统计管理工作。

5、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和劳动保障监察。要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审核、备案制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大查处拖欠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力度,严肃处理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加大劳动争议调处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加快推进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充实职业化仲裁员队伍,促进行政职能与办案职能分开;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完善监察执法程序,充实监察办案人员,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参加的劳动保障监察与拖欠工资协调机制,采取预防和打击违法行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

6、要大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要不断扩大创建的覆盖面,在创建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参与率,重点向非公企业和事业单位及乡镇(街道)延伸;要广泛开展“和谐机关”、“和谐医院”、“和谐乡镇(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工业园区”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创建成果,以在全社会形成创建氛围。

篇6: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

推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维权是企业工会的神圣职责。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履行工会维权这一神圣职责。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也指出:“广大职工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处于改革发展的第一线,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实现、维护、发展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企业工会工作的根本宗旨。当前,部分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尤其是待岗职工、工病亡遗属、以及那些年龄结构重、人数多、收入低的家庭,他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家庭负担重,抵御生存风险的能力较差,他们急需企业给予关注、关爱和扶助。在目前的条件下,企业工会应怎样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履行好工会的神圣职责,成为需要不断探索和不断实践的课题。

一、要发挥好源头维护作用,依法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

所谓“源头维护”,是指工会通过源头参与平等协

商,摆正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责、权、利对等关系位置,防止失衡。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代表职工参与企业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防止职工利益受侵害;二是工会依据《工会法》、《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坚持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时把职工关心的劳动关系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重点,不断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健全维权机制

建立健全维权机制是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要把履行维权的基本职责贯穿于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并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其他各项基本制度之中,以健全的机制促进和保障维权工作的落实。工会组织要把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作为重要议题,积极参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改,推动维权工作的落实。

三、依法保障职工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无论企业管理体制怎样变化,必须坚持职工的主体地位不能变;无论企业组织形式如何变化,职代会的性质、作用不能变,更不能撤销。为此,工会必须始终坚持职代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要通过职代会和职工代表共同研究、讨论、审议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各种奖励和处罚条例、职工福利等方面的事项。要努力探索职代会制度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发展途径,进一步充实职代会的内容,在巩固、深化、规范、创新、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职代会的质量和水平。

四、建立完善扶贫帮困体系

为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工会组织应当把扶贫帮困工作提升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认真落实,更应将帮扶困难职工工作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工程”来抓,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因生活困难而发生意外,采取“全方位帮扶、多渠道蓄水”的措施,走千家,访万户,把企业的温暖送到贫困职工的家中。在为困难职工办实事过程中,将保持和维护职工队伍合法权益当做与维护企业的稳定同等重要的大事,狠抓落实,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之家”。

五、要发挥好预警化解作用

工会组织发挥预警化解作用主要体现在:准确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问题,在矛盾的萌芽状态把劳动关系争议纠纷化解。工会组织在履行诸多的工作职能时,要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形成工会系统常态运行的、自上而下的预防预警机制。工会组织参与劳动争议纠纷调解,要从维护职工利益出发,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尽可能采取调解、和解的方式,做到案结事了,要注重调解程序的正当

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六、强化自身建设,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工会不断提高整体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新问题在不断涌现,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审时度势,大胆探索。要敢于反映和表达职工的意愿和要求,敢于维护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的权益;二是要注重学习,提高能力。新形势下维权矛盾的复杂性、协调的艰巨性,迫切要求工会干部加强自身的学习、锻炼,系统掌握有关维权的各项法规制度,积极吸收和借鉴新经验、新方法,用心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怀着深厚的感情,深入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中去,关心职工的疾苦,倾听职工的呼声,真心实意地为职工说话办事,坚持以职工群众高兴、同意,满意为最高标准,努力把工会建设成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把自己塑造成为职工信赖的“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会干部;四是强化职工素质。要重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引导职工学会运用劳动法律,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增强其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自觉性。要把法制教育宣传融入日常工作中去,促使职工自觉依法维权。

总之,在新时期加强工会工作,推动创建和谐劳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关文章:

献身教育事业05-17

扎根边疆献身边疆07-27

扎根农村献身教育07-27

根植乡村,献身教育04-13

献身教育青春无悔07-21

警花为完成任务献身08-15

献身煤海无怨无悔07-21

弘扬劳模精神,献身延长石油04-13

献身教育 无怨无悔05-02

邓世昌献身大海的故事05-01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下一篇:学会欣赏你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