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4-04-28

邮电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共9篇)

篇1:邮电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优先“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南京邮电大学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科学发展,引领和支撑“创新型”高校建设和2022年远景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

一、学校现状与规划基础

南京邮电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原信息产业部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社会声誉好。目前已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信息产业部部级培训基地及“亚太电信组织”(apt)培训基地之一。

“十五”期间,学校化挑战为动力,不仅顺利完成从部管到部省共管的管理体制转型,而且立足信息技术,拓展学科领域,完成从通信类单科高校到多科性高校的转型,同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创新,逐渐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大跨越(XX年仙林新校区投入使用),综合实力的大跨越(以XX年大学成功更名为标志),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整体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进入“十一五”以来,学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强调内涵建设,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学校根据党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针,确立了“三个增强、两大突破”的战略目标,即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影响力;努力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工程中心的突破,国家重大教学和科技奖的突破。

(一)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为把邮电大学建成特色鲜明,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校整合办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优势,在进行多次内部管理体制研讨、改革的基础上,按照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的需要,对教学科研机构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形成校、院(系)二级教学和科研行政管理体系。调整后的教学科研机构包括10个学院、3个系(部)、4个教学服务中心、5个研究所。

南京邮电大学稳步提高本科招生数量,进一步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截止XX年底,学校各类在校学生总数近2万人,其中,在校博士研究生114人;硕士研究生1438人。本科生10274人。另外还有继续教育学院学生6169人。

学校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已与4所国外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或备忘录。南京邮电大学——纽约科技大学国际学院的筹办,将在学校多层次办学的道路上再迈出新的一步。

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现有三牌楼、仙林、小行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达2385.6亩。三牌楼校区兴建的综合科研大楼、科学报告会堂于XX年投入使用。在充分挖掘老校区潜力的同时,加快建设仙林新校区。新校区一期建设工程于XX年破土动工,XX年正式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新校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2.46亿元,建成教学科研楼面积136000平方米,学生公寓面积177000平方米,食堂总面积36000平方米,青年教师公寓楼16000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9.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1.6亿元)。现有实验室44个,主要仪器设备15000台(套),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达267套。图书馆收藏各类实体文献共计28.6万种近90万册(件),电子文献数据库 17个;按每年每种电子期刊折合一册计,数据库资源折合54.59 万册,供网上查阅浏览馆藏信息达 450 gb(不含外网数据库)。校园网络主干带宽也由“九五”末的155mbps提升到10gbps。办学基础设施的完善、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为南邮跨上新的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教职工1493人,其中专任教师81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4.25%。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81人,占专任教师的10.00%;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218人,占专任教师的26.91%;博士学位获得者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98%;硕士学位获得者39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64%。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合计49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62%。

从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410人,占教师总数50.62%;35-45岁的218人,占教师总数26.92%;46-55岁的117人,占教师总数14.44%;56岁以上的65人,占教师总数8.02%。从专任教师的学缘结构看,外校毕业的教师611人,占教师总数的75.43%。

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1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333”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人选8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5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6人,3个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

(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了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注重加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结合,不断推进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基于学科大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到目前为止,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设立“自主个性化学分”、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等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骨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建成省级精品(优秀)课程8门,省级优秀课程群2 个;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教材建设体系,18本优秀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选题。

在校本科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成绩喜人,获奖档次和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邮学子曾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夺得全国唯一的最高奖“索尼杯”。1997年以来,学生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20余项,其中,国际奖20项,国家奖130余项,省部级奖470余项。“十五”期间,我校应届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率年均达到20.82%;博士生就业率100%,硕士生就业率100%,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

过去的岁月已成为历史,未来的篇章要靠我们去谱写。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师资队伍建设还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仍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抢抓机遇,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办学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育人为根本,质量是生命”的办学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的发展思路,坚持引领和支撑信息科技进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信息科技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特色鲜明,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学校的办学定位是:

学校目标定位:到建校80周年(2022年),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特色鲜明,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学为主体,理、工、经、管、文、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稳步开展继续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信息科技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行业,服务社会。

学校的办学思路是:学校积极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江苏省建设信息强省的人才需求,坚持“育人为根本,质量是生命”的办学宗旨,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形成明确的办学思路,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办学特色

特色一:务实进取,走信息特色办学之路

特色二:力行不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

(三)发展目标

我校近20年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到建校80周年(2022年),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特色鲜明,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1、XX-2011年——基础建设阶段

建成以电子信息学科为特色的国内知名高校,为迈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现有重点学科居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特别是华东地区信息产业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2、2011-2015年——全面发展阶段

初步建成一所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高学科群体的综合实力,造就一批能站在信息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信息学科居国内一流水平,建成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科平台,争取若干学科的总体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2016-2022年——实现目标阶段

全面实现总体建设目标,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特色鲜明,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格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成为我国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三、主要任务与具体措施

1、构建结构优化、质量优异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江苏建设信息强省等发展战略的需求,发扬学校本科教学优良传统,强化质量意识,以办学优势开拓培养模式研究,以专业信息素养嵌入人才培养,以信息技术渗透本科教学活动,把务实创新的南邮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深化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努力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学生教育质量和社会竞争力。

继续稳步扩大招生规模。2011年,全日制教育达到年招生4300人,其中博士生100人,硕士生1200人(不含专业学位硕士),本科生3000人。到2015年,年均招生与在校生规模继续得到稳步增加,达到年均在校生17600人的办学规模。

2、构建特色鲜明、活跃强劲的学科体系

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的传统学科优势,跟踪国际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重视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努力形成各自的学科特色,争取在若干学科跻身于国内一流行列。构建起基础学科力量雄厚、应用学科前景广阔、交叉学科活跃强劲、新兴学科不断生长的学科体系。依托传统学科的优势,争取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或研究基地的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具有一流水平的开创型的学科带头人,建成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科平台,争取若干学科的总体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争取通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努力,使全校信息学科居国内一流水平,若干研究方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构建科教互动、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要建设以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为主要目标的南京邮电大学创新研发平台,以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转移为主要目标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以公共服务和科技资源共享为主要目标的公共服务基地,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三类平台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体系。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任务,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力争建设若干个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进一步浓厚以科研优化教学、以创新实践促进学习的良好氛围。力求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上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广开科研经费筹措渠道,拓展特色领域科研优势,努力提高项目申请的获准率。在973项目、863计划、国家创新基金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申请获准率上要不断提高。建立南京邮电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大学——产业联盟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合作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和培训活动。着眼于孵化高素质、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应用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加强集成创新,年科技经费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4、构建结构合理、开拓进取的人才支撑体系

(1)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确立“立足于培养,着眼于提高、有选择引进、合理地使用、科学地考核”的人才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硕博化”工程、特聘教授、低职高聘等制度,加快壮大导师队伍。力争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努力打造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管理干部队伍。注重发挥老同志的“支柱作用、引领作用、传承作用、表率作用”。

(2)加强战略科学家培养。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能够把握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具有卓越领导才能,善于组织大规模科技创新活动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具有崇高道德风尚和人格魅力,能够团结大批科技人才共同奋斗的战略科学家。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3个方面,每年投入经费1000万,以“保持优势、凝炼特色、整合资源”为目标,实现南京邮电大学的四个“提升”:即快速提升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快速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科研层次。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

(3)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争取与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合作培养高科技人才。加强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后、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鼓励我校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打破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部门和单位所有制的局限性,提高我校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以国际化的视野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推进海外教育和国际合作,鼓励和吸引国际优秀科学家和教授到我校兼职,联合培养研究生。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年,特别是海外优秀华人学生和发展中国家优秀学生来我校学习,吸纳其中高水平的优秀科技人才为我所用。

(4)完善教师聘任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人员聘任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改进和完善教师工作量考核制度,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要逐步完善岗位分类分级体系,按照“因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实行杰出人才全球公开招聘制度等措施,营造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汇聚一批学术大师和战略科学家及大批的拔尖人才,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根本保证。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建立建全优胜劣汰、有序竞争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部分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适当扩大分配比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5、构建互利共赢、与时俱进的学术交流体系

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拓展海内外教育市场,加强与港、澳、台特别是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科技计划和国际学术组织,举办、参加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不断提升南京邮电大学的国际学术声誉。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我校与世界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建立科技机构,乃至战略联盟。加强我校参与全球或区域性的双边、多边科技合作计划和人员交流,学习世界各国的领先科技,及时分享最新知识、技术创造和研究开发条件。

6、构建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条件支撑体系

优化办学空间布局,建设和谐校园。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争取在部分优势基础科学或特色学科领域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科学数据中心,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信息平台。争取在南京邮电大学建立国家大型仪器中心,推动科学仪器和科学数据的共享。努力使《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为与国际期刊接轨的高水平学术期刊。

建设好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机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科研工作现代化,并以此为基础搭建教育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具体包括: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以科技成果信息、科技期刊信息、图书档案信息为主体的数字化科研信息资源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

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但不能忽视和削弱,而且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不能变,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能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能变”的要求上来;要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使我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锐意创新。

篇2:邮电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切实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以及上级有关发展党员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发展党员的原则

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入党自愿、重在培养,党员自律、重在教育”;“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大致均衡、适度增长”的原则,正确把握培养和发展、数量与质量、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等辩证关系,确保新党员质量,把符合党员标准的积极分子早日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

(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二)各基层党组织接到申请人的入党申请书后,要指派专人及时找其谈话,保护他们的政治热情,并将入党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及时记录在册。

(三)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志,经党小组或联系人推荐、党支部委员会或党支部大会讨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报上级组织备案后,由党支部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

─ 1 ─

表》。

(四)党支部指定1-2名正式党员作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经常与其联系和谈心,帮助他们进步。

(五)党组织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的教育,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帮助他们加深对党的认识,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党支部要为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学习、锻炼和接受考验的机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吸收他们参加党的有关活动,在完成本职任务的前提下,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并检查完成的情况。

(六)入党积极分子要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每学期至少有一份书面思想汇报),党支部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考察,考察他们的入党动机、思想品质、现实表现等,并认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

(七)对因升学、毕业、调动等原因变动学习、工作单位的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组织要负责将他们的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等有关材料转往新的单位(部门)的党组织。对转入我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组织要及时了解情况,认真查阅材料,对其中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经党支部讨论,可以继续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报上级组织备案后,重新填写我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并将原单位培养、教育的情况简要地填入新表中,原单位培养教育的时间可连续计算。

(八)联系人要定期(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把有关情况

─ 2 ─

向党支部汇报,党支部要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等材料汇总,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

三、发展对象的确定和政审

(一)发展对象的确定

1、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定期召开发展党员工作例会,分析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研究发展党员计划。原则上每年3月底将本的发展计划报党委组织部,9月份作一次调整。未列入发展计划的原则上不予发展。

2、党组织采取各种形式听取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全面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现实表现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经支部大会)讨论,对其中思想觉悟高,群众反映好,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准备近期发展的积极分子,可列为拟定发展对象,并报上级组织审定。3、28岁以下的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需经共青团“推优”后才能列为拟定发展对象。推优工作在基层党委(党总支)领导和指导下,由分团委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组织实施。

4、基层党组织在确定发展对象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培养考察不满一年者一般不能发展。

(2)离开学习、工作岗位前三个月内一般不再发展。(3)团支部推优不过半数者,党支部应认真分析情况,慎

─ 3 ─

重研究。

(4)群众座谈会意见或党支部内部意见分歧较大时要认真分析原因,慎重确定。

(5)发展学生党员,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应着重考察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是否努力,有无进步表现等。

(6)人事关系不在我校而来我校脱产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对于其中表现特别突出,且在我校连续学习、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按规定程序进行培养、教育、考察,条件成熟的也可以发展。有工作单位的,应征求原工作单位党组织的意见。

5、党校要对拟定发展对象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把党的理论、宗旨、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员标准,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40学时。

(二)发展对象的政审

基层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对拟定发展对象要进行政审,没有经过政审或政审不合格的,不能发展入党。

1、政审的内容:发展对象的政治历史情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2、政审的基本办法:(1)同本人谈话;(2)查阅发展对象档案;(3)函调或派人外调。在听取本人介绍和查阅有关材料后,情况清楚的可不再函调或外调。

3、政审一般由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或指派专人负责,如需外调,可选派党性强、作风正派的两名党员担

─ 4 ─

任。

四、发展对象的预审和公示

(一)发展对象的预审

学生新党员发展的预审工作由其所在院(系)党委(党总支)负责,教职工发展对象的材料经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审查通过后送组织部预审。

(二)预审材料的要求

预审材料包括:入党申请书、团组织推优登记表(28周岁以下团员青年)、政审材料、自传、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积极分子培训情况登记表、发展党员公示情况登记表、思想汇报、群众座谈会记录等。

(三)发展对象的公示

为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监督,严把党员队伍的“入口关”,发展对象在通过预审后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发展大学生党员,由院(系)党委(党总支)根据《关于在大学生中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的意见(试行)》的要求进行公示。发展教工党员,由组织部进行公示。

五、接收预备党员

(一)确定入党介绍人

发展对象要有两名正式党员做介绍人。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并通知发展对象。

(二)填写《入党志愿书》

党支部负责人或入党介绍人负责指导发展对象如实、认真地

─ 5 ─

填写《入党志愿书》。支委会对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情况进行严格审查,草拟支部大会决议,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三)召开支部大会

1、支部大会程序

(1)发展对象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情况、本人主要优缺点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表示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接受支部大会审查和帮助。

(2)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过程及有关情况,对其能否入党表明自己的意见。

(3)支委会向支部大会报告审议的情况(不设支委会的支部由支部书记报告),包括推优情况、群众座谈会意见、学生学习情况、教职工履行本职工作情况、政审结论、公示结果等。

(4)到会党员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进行充分讨论;(5)发展对象谈自己听取党员发言后的感想,表明自己的态度。

(6)出席会议并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支部大会决议进行表决。

2、召开支部大会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召开支部大会,出席会议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人数的一半,会议才有效。表决时,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因故不能到会的党员正式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应统计在票数内。

─ 6 ─

(2)发展对象和介绍人必须始终参加支部大会,支部大会表决时,发展对象不必退席。

(3)支部大会讨论两个以上的人入党时,必须逐个讨论,讨论一个表决一个。

(4)支部大会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

(5)党支部要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认真地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并及时将《入党志愿书》连同其他相关材料报上级党组织。

六、审批预备党员

(一)党委(经授权的党总支)在审批前,要指派专人(党委委员、党总支委员或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作进一步考察,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谈话人须在《入党志愿书》上填写谈话情况以及对能否接收发展对象入党的意见和建议。

(二)党委(经授权的党总支)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必须在三个月内审批,逐个审议和表决,将审批意见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审批时间,但不得超过六个月。超过三个月的,必须经过支部大会复议,再报上级党组织审批,超过六个月的,必须重新办理入党手续。凡无故超过规定时间而未予审批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经批准的预备党员,党委(党总支)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相关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应及时找其谈话,提出要求,并在党员大会上宣布。

七、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

党章规定预备党员要有预备期,预备期为一年,从支部大会

─ 7 ─

通过之日算起。

(一)预备党员必须面对党旗进行宣誓。入党宣誓应在支部大会通过并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后举行。宣誓仪式一般由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组织进行,上级党组织应派人参加由党支部举行的宣誓仪式。

(二)基层党委、党总支应及时将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和实际工作锻炼,对他们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

(三)预备党员每半年至少交书面思想汇报一份,党支部每半年对预备党员的表现进行一次考察,并认真负责地填写好《预备党员考察表》。

(四)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时,应主动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的转正申请,按照党员的条件,总结和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的思想、学习和工作表现及存在的主要缺点,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要求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五)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支部要及时讨论其转正问题。党委(经授权的党总支)对党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应在三个月内讨论审批,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党支部。具备党员条件的,按期转正;不完全具备条件、需进一步教育和考察的,可延长一次预备期,延长时间不能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八、发展党员的材料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材料归档制度,对发展党员工作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材料应及时归档。

(二)预备党员转正后,应将其《入党志愿书》、入党和转

─ 8 ─

正申请书、自传、政审材料、教育考察的材料,及时存入本人人事档案。无人事档案的,建立党员档案,由所在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保存。

九、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纪律

(一)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各基层党组织要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每学期结束前,要对本单位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年底将全年自查情况报党委组织部。组织部将定期进行抽查或组织互查。

(二)各基层党委、党总支要选配好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和入党联系人,并进行必要的培训。按党员信息统计口径要求分别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名册和有关档案,并确定专人管理,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讨论和审批,杜绝疏漏、延误和遗失等现象。

(三)各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和程序,公正、客观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认真把好“入口关”,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对出现的违纪问题一定要严肃查处。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篇3:邮电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目前, 针对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的就业出路, 政府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鼓励担任村干部、公务员和考研考试优惠、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等方面, 为促进大学生村官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但相关政策在可行性和实效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担任村干部方面,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不是本地人, 在官场政治上难以和本地村干部抗衡, 受当地村民宗族观念偏见和地方风俗等因素的影响, 很难得到村民的选票;二是在考公务员和研究生优惠方面, 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竞争日趋激烈, 大学生村官常年在农村工作, 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考试能力都容易退化, 凭借着有限的加分优惠, 在与应届毕业生的竞争中并不占据优势;三是在创业方面, 缺乏创业资金和合适的项目, 自身所学的文化知识与所需知识的存在错位和缺失等因素均制约着大学生村官创业;四是在自主择业方面, 社会上部分单位对村官存在一定歧视, 认为他们在农村里被政府养了三年, 工作经验可迁移性不强。因此, 促进大学生村官实现长期就业的政策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首先, 要进一步协调城乡经济发展, 推动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单位就业。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 城乡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交通、医疗等公共资源, 以至个人发展机会和空间, 均与城市有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后, 包括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在内的大量农村精英群体为谋求自身发展, 流动到城市生活和工作。在这种背景下, 考虑到读大学的成本, 很少大学生愿意到资源少、报酬低、发展前景有限的农村工作。目前大学生村官人数, 相对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而言, 其比例和数量都很有限。因此, 进一步平衡城乡发展, 改善农村就业环境, 理顺就业流动和职业发展通道, 是吸引大学生村官在内的更多大学生在农村基层稳定就业的根本途径。

其次, 要加大政策优惠和执行力度, 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就业。在城乡发展差别明显的背景下, 大学生愿意成为村官,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的引导和政府提供的优厚待遇。因此, 促进大学生村官再就业, “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政策的支持不可或缺。一是要细化政策措施, 建立配套制度。目前部分政策条款内容空泛, 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有效落实, 需要具体的配套制度来支持。配套制度应着重考虑大学生村官三年积累的宝贵农村工作经验, 科学制定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 如做好村干部评选监管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公平竞选当地村干部;在乡镇级别公务员录取中, 应适当增加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专设职位, 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二是要继续强化职责分工和管理责任。政策应进一步明确对市、区、镇政府及村组织的责任划分, 增强对相关责任主体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使相关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三是保持政策连续性、普遍性和公平性。自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 相关政策在不断完善,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新人新政策, 老人老政策”现象, 这种做法对早期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公平, 也容易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 应保证在职大学生村官都能平等享受到最新的优惠政策, 更为重要的是, 要尽快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降低大学生村官的就业风险。

再次, 要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特别是重视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能力培养工作。具体而言:一是招聘时要强调人事匹配。招聘大学生村官时, 应考虑到农村实际工作的需要, 因事设岗, 针对岗位的职责要求, 选拔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大学生, 使大学生村官到岗后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能力, 为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建功立业。二是加强职业生涯管理。当地政府人事部门应结合大学生村官的能力、意愿和本地的实际情况, 多方开辟留任渠道, 帮助大学生村官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建立适合大学生村官发展的职业通道, 为其提供在工作中增长职业素质和发展的机会。三是强化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要针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 设计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强化培训考核和评估, 保证培训在提升大学生村官就业能力方面的效果。四是制定大学生村官的考核激励制度。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个人逐步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 在接受教育中大量投入的大学生必然要求在工作待遇方面有所回报, 其中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无疑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的薪酬激励约束制度, 保证薪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是吸引和保留大学生扎根基层就业, 充分发挥个人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模式。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不仅取决于国家、政府的政策导向, 更取决于大学生村官自己。因此, 大学生村官不能只依靠政策的照顾, 必须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意识, 保持自己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 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出路。

首先, 大学生村官要客观认识自己, 树立良好心态。虽然大学生的数量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偏小,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 思想观念较为先进, 理论文化知识较为丰富, 但是目前大学的教育中侧重于知识教育, 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仍然极为薄弱。因此, 大学生村官要在工作中客观认识自己, 对自己重新进行定位, 脚踏实地, 在工作中多实践、多思考, 虚心向本地村干部学习处理事务的经验, 在实践和思考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其次, 要加强学习, 提升就业能力。目前大学生“村官”留任或考公务员, 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原因, 毕竟只是占较小的比例,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是要到市场上重新就业。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工作三年, 肯定会有很多收获, 但是由于农村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自己不重视自我学习和提升, 将会在专业能力和视野等方面与同期毕业在城市工作的同学出现差距。因此, 大学生村官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并着重培养自己组织协调、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等通用的就业能力, 以保证在农村工作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迁移到其它工作岗位。

篇4:南京邮电大学

学校现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学院、理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8个院(部),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信号处理与传输研究院、物联网研究院等17个研究院(所、中心)。校园环境怡人,有仙林、三牌楼两个校区,占地133.2万平方米。

学校主页:http://www.njupt.edu.cn/

篇5:邮电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俗话说,生活什么都可以失去,就是不可以失去方向。没有方向的生活就像毫无目标,四处飘荡的航船,行驶再远也到达不了彼岸。同样,如果我们对未来的学习失去目标与规划,那这也就是对自己的极大不负责任。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在大学里的生活、学习与个人的人生发展做好详细的规划。个人发展规划就像我们人生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对前途不再困惑与迷茫。

记得刚刚开学的时候,职业规划老师就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一个专业学习规划,也许就是有了这个规划的指引作用,使我在大学三年中,一直坚持不懈的为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并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美好的大学三年中,我的专业知识不仅得到不断的丰富,而且还获得不少的奖励。与有些同学相比,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我觉得这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值得我回忆的,并不是像有写同学说的那样大学生活就是无聊、空虚的结合体,我体验到了大学生活给我带来的快乐。现在我根据我目前的状况对以后的个人发展规划做一个调整,以便更加适应我以后的发展。

(一)职业目标:由于我对语言很感兴趣,特别是对英语,所以我希望在英语方面打造我的特长。因为现在学的是对外汉语这个专业,我希望将来的我能成为一位国际化的对外汉语教师,不论是在汉语还是在英语,我都能达到专业水平,特别是英语应达到专业英语的水平。即使以后我没有做对外汉语教师我也能够在中文职业与英语职业中来去自如。

(二)大学毕业前目标: 现在的我已经大三,还有一年即将毕业,在前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已经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并且通过了计算机考核。在这还剩下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我的主要学习目标是通过教师资格证的面试,拿到教师资格证,毕业时能拿到学位证书、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当然,我也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争取在毕业之前能通过托福考试。前面说的几点都是一些硬性目标,在软实力方面,我要强化我的各方面能力,比如说管理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处世能力,并且还要不断丰富巩固我的专业知识,争取在大学里把自己打造成一位有知识有修养有能力的优秀女大学生。

(三)大学毕业后短期规划:大学毕业后,根据我的专业,我准备去国外工作一年,做一名华文教师,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我的社会阅历,并锻炼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在这一年中,我会更加努力的熟悉环境,适应环境,并且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好的生活,当然,工作也并不意味着就放弃了学习,在能够很好适应环境的条件下,我将继续考研,最好是能在国外不断地深造,在永无止境的学习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计划永远赶不变化。但是如果没有计划,人生就是一片混乱,大学也就会漫步目的的虚度过去。给自己目标,定一个计划就是给自己增加前进的动力。当然如果只有计划,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没有自己不懈的努力,规划永远就只是一纸空文。

在剩下的一年多的大学时间里,我将一如既往的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且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扩充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在大四时,将会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实习,锻炼自己上讲台的各方面能力,并且多向那些优秀的老师求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以及课堂上的应变技巧,争取顺利的拿到教师资格证,当然也为我毕业后的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休息课余时间,我将会自己一些简单的办公司操作软件,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近段时间,我也是做了详细的日查计划,每天按时早起,练习英语口语,规定一天除了上课之外还要有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在这些学习时间中我也是做了详细的安排,比如说一天之中要保证半个小时时间用来练字,一个半小时时间看专业书籍,至少一个小时学英语的时间,其余时间还要背一些古诗词等等,所以现在的生活也是特别充实。

大学生活是美好的,我相信我也会为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我未来的灿烂人生,也许就从现在的规划开始,虽说梦想都是美好的,但是为梦想镀金的过程是痛苦的,不管怎么样,既然我有这样的规划,有这样美好的梦想,不论前途是如何的荆棘满布,我都会义无反顾的努力的攀登上属于我的梦想殿堂!

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努力,一定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篇6:邮电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重庆邮电大学专业】重庆邮电大学招生网站-重庆邮电大学分数线

一、学校全称:重庆邮电大学 院校代码:10617

二、校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文路2号

三、学校批准成立时间和批准单位学校成立于1950年,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邮电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

四、层次:全日制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五、办学类型:学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六、办学条件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4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余人;在职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190余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400余人。学校现占地3857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7万平方米,拥有宽敞的教室、标准的运动场、舒适的生活条件。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森林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绿色校园”、“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和“平安校园”示范单位。

七、报考要求

1、我校英语、翻译专业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余专业不限制外语语种,但学生入校后均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非英语语种考生请慎重填报。

2、男女生招收比例不限。

3、体检标准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有关补充规定。此外,我校对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还要求:听力正常,无色盲、色弱、夜盲;对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要求:男生身高168cm及其以上,女生身高158cm及其以上,无色盲、色弱。

八、录取原则1.招生录取工作按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考核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情况,择优录取。2.学校执行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加、降分政策。3.在实行顺序志愿投档的省份,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各省规定及投档顺序可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在实施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相关省(市、区)的规定执行。4.专业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录取①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采取“分数优先”原则(内蒙古、江苏除外),按投档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投档分数相同时,比较相关科目成绩(理工类考生主要参考数学、英语和理综成绩,文史类考生主要参考语文、英语和文综成绩)。②对内蒙古考生的专业录取实行“专业清”原则择优录取。③对江苏省考生:理工类选测科目定为物理,文史类选测科目定为历史,选测科目成绩等级组合为AB,对考生采用等级级差法进行录取(A﹢=5分,A=3分)。④软件工程专业,仅录取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⑤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育部批准书编号MOE50US2A20131449N,专业代码080701H,只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代码、招生计划、录取批次最终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5.艺术类考生录取原则①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专业成绩及文化成绩达到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控制分数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按其投档原则投档后,我校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情况和我校各类别录取原则择优录取。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业成绩认定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考成绩,若该省招生主管部门组织了统考,考生还需统考合格。此外,对四川、重庆考生的专业成绩认定该省(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成绩。录取时按考生的综合分(专业考试成绩+高考文化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③数字媒体艺术与动画类、设计学类专业:专业成绩的认定按照各省要求,在该省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美术专业统考合格的基础上,认定我校美术专业校考成绩。此外,对四川、重庆考生,专业成绩认定该省(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美术专业统考成绩。录取时,按考生的综合分[(专业考试成绩÷专业考试满分×100)×60% +(高考文化成绩÷高考文化考试满分×100)×40%]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④同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6.体育类考生录取原则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专业成绩及文化成绩分别达到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控制分数线,并按照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的投档原则投档后,我校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情况按照考生的综合分[(文化成绩×30%)+(体育专业成绩×70%)] 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同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7.根据教育部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相关政策,我校预留本科招生计划为本校总计划的1%,用于调节生源地线上生源不平衡问题。

九、颁发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重庆邮电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颁发重庆邮电大学学位证书。

十、收费标准1.学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以物价部门最后核定的标准为准,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学费标准为:四年期间每生每年28600元(以物价部门批复为准),国外期间学费还需按外方学费标准另缴给外方学校。2.2014级新生住宿费为800元~1200元/每生每年。3.学生如因故提前结束学业,学费、住宿费的退还按物价等上级部门和校内相关规定执行。

十一、奖励及资助措施我校设有国家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综合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多种学生奖学金,已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主,助学金及绿色通道等相配合的完善有效的综合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勤奋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申请助学贷款、勤工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社会资助金、“绿色通道”入学、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等方式顺利完成学业。

十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我校从不委托任何单位和个人代办招生事宜,有关招生问题,请直接与我校招生办公室联系,以免上当受骗。

十三、招生咨询联系方式1.联系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文路2号重庆邮电大学招生办公室

2.邮政编码:4000653.招生咨询热线:023-62468661;023-624686624.学校网

址: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重庆邮电大学报考指南:

重庆邮电大学招生计划:

重庆邮电大学人气校友:

篇7: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工信部 学校类型:理工类 学校性质:211大学

学校地址:北京市西土城路10号 官方网址:/

学校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为首批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

一、历史沿革 北京邮电学院

1955年,以天津大学电讯系、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为基础组建北京邮电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隶属邮电部。

1959年和1960年北京电信学院及其附属中技部、邮电科技大学先后并入北京邮电学院。

1960年北京邮电学院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

北京邮电大学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

1998年北京邮电大学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项目院校。

1999年定为全国开展远程教育试点的四所院校之一。2000年,全国院校调整,北京邮电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2001年首次被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批准成立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高校之一。2004年成为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2005年,教育部和原信息产业部联合签署协议共建北京邮电大学。同年,成为全国42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2007年,首次被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成为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之一。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实施高校之一。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邮电大学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之一。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教育部评估结果全国排名第一。

二、学术研究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2个、各类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类型 级别 名称 重点实验室[5]

国家级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

智能通信软件与多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安全生产智能监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工程实验室[6](研究中心)

国家级

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

教育部

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

空间机器人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基地

教育部(培育)

北京邮电大学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市

篇8:邮电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自1955年建校以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民族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 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感知技术与产业3个研究院, 并设有研究生院。目前, 学科专业已经涵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涉及22个一级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共约22000名, 正式注册的非全日制学生约30000名。

近几年来, 北京邮电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 制定了“两翼齐飞, 四轮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 启动了学校的全面改革。秉承“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通信人才, 在科技创新中突出信息特色, 在行业引领中服务现代社会, 在信念执着中传承大学文化”的办学理念, 在全校党员、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的思想, 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工程”, 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 实现了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2008年3月, 教育部正式公布北京邮电大学以“优秀”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踏上了新的台阶。近三年, 我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成果奖等各级各类评选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长期以来,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保持在85%以上, 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为100%, 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在以英语、电子、数学和物理竞赛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生重大赛事中成绩优异, 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

——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根本的指导思想, 积极推进“人才工程”,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师资结构不断优化。目前, 北京邮电大学拥有着一支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科技新星、省部级“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2183人, 其中专任教师1435人, 院士9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1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具有正、副高职称的教师959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6人,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 外籍教师65人。

——以“211工程”建设和两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为重点, 不断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个,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 (含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 ,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个,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4个, 有5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有36个本科专业, 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学科涵盖了理、工、文、法、哲、经济、管理、军事、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 初步形成了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管文理相互支撑的多科性学科架构。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 北京邮电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全国排名第一) 和电子科学与技术) 、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部级重点学科8个。2007年以来启动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 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 北京市特色专业9个。

——加强基地建设, 科研工作良性发展。北京邮电大学建有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代表的若干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 (其中2个为牵头、3个为合作)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2个、各类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以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为基础, 北京邮电大学科研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科研经费增长迅速, 科学研究成果频出, 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及社会力量奖近五十项。同时, 北京邮电大学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 经教育部批准, 北京邮电大学开始实施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成立了国际学院。近年来, 国际学院以其严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好评。北京邮电大学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已获正式批复并开始招生。我校与70余所国 (境) 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签署合作协议约160份, 已启动的校际交流项目50余个, 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余个国外知名大学。

篇9: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创建于1950年,原名重庆邮电学院,2006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60年间,重庆邮电大学走过伟大发展的风雨征程,见证并促进了新中国通信事业60年的蓬勃发展。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为国家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各类人才,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成为全国高校办学的楷模。同时,重邮还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信息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通信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软件人才和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在通信工程的传统强校中,重庆邮电大学绝对首屈一指,无愧为中国信息通信名校。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力强劲。其下的通信工程专业则是重邮的校级品牌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也是国家首批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近50年的积累和提炼,无论在科研成果、教学条件还是就业形势方面,学校通信工程专业都有较强的优势。在国内通信业,通信工程甚至已经成为重邮的代名词。上世纪90年代参与提出TD—SCDMA标准被国际电联采用,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TD—SCDMA手机,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中标的1.5万台国产3G手机中一半的上网卡由重邮供应……诸多的荣誉虽如过眼云烟,但也给了重邮人足够自信:中国通信工程领域,谁又能出其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重邮也颇具特色。短短20多年的时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便成为重邮的三大传统优势专业之一。“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重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也是其20多年来的办学宗旨。既然通信、信息是学校的强项,那将计算机与它们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实力以及计算机学科方面的实力必然会大大增强。如此学科交叉,同时又注重基础培养,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凭借自身过硬的计算机知识与通信方面的优势,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非什么难事。

自動化学院是重邮教学、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现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院参加制定的EPA标准是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学院建有完善的教学实训基地,“先进制造系统实验实训中心”和“工业控制网络系统工程中心”的训练模式为国内首创,还与四联集团、长安汽车集团等多家企业建有实训基地,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上一篇:以爱为话题的作文:爱的常识-600字下一篇:自考大学语文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