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针对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电类、机电结合类的实验教学相对薄弱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机电一体化实验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课题组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就如何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训练平台和训练要求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摘 要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是现代机械电子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工矿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需求量逐渐增高。机电一体化成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简称为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是机电专业的学生学完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课程后所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教学环节。本文结合了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教学组实际教学环境,该教学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Course Design Teaching Reform

LI Tianjing, BEN Nengjun, CHEN Anzhu, QIAN Zongren

(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Yanche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5004)

Key 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course design

机电一体化成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简称为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是机电专业的学生学完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课程后所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教学环节。①

1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前期教学工作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是我院成立机电工程学院以来的第一次设计,设计能力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和提高。教师也获得了一定的指导经验和水平。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设计题目、内容不规范,要求不统一。由于每届或每班的指导教师不同,设计题目、内容、要求、难易程度偏离太大。如有数控机床改造设计、伺服系统控制设计、交通灯控制设计等,要求、工作量也不相同。有的设计任务偏难,有的设计任务又太简单。

(2)设计资料缺乏。由于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和专业,这方面的知识内容都在相关的杂志刊物登载,书籍相对少一些。要进行课程设计,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较困难。没有现成的资料汇编及设计手册,学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找资料,往往是教师帮助寻找资料。而且没有像机械零件设计那样的系统完整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在设计中盲目性较大。②

(3)师资不足。最早几年机电专业方向只有一个班或两个班,指导教师有2~4人即可。一般由主讲或熟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师指导。近几年随着学生的扩招,机电专业扩展到4~5个班,指导教师需要8~10人,明显不够,因此有必要进行培养。

2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改进措施

(1)编写合适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配齐设计资料。到目前为止未见过公开出版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所以有必要编写合适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并收集较全的资料进行汇编,与指导书汇编成册。

(2)规范设计题目,统一要求。规范设计题目不是整个设计都用同一个题目,而是在一个范围内选择题目,教师根据所选的题目按统一的要求下达任务书。设计题目一般以简易数控机床设计、数控机床改造设计、机器人及控制设计较为合适。在市场上可见的机电产品多得很,不是所有的机电产品都适合做题目,因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机床设计、机器人设计控制为典型产品的,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中要反映课程设置的内容。机电专业方向课程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器人导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在电的方面主要介绍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机械方面介绍了机械运动、机械传动、机械结构及相关的标准部件,如滚动导轨、滚珠丝杠等。在选题及设计中要反映上述的内容。因此规范化的题目主要为数控车床(或铣床、钻床等)设计、车床(或铣床、钻床等)数控化改造设计、或是工业机器人及控制设计。这些都具有一定的机械部分内容,如数控机床进给轴传动部件,机器人的腰身、手臂运动部件及滚珠丝杠、导轨的应用等。电的方面包含数控系统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对机械部分的控制;从而实现了机电结合。对规范化的题目、要求及上述设计内容都已编入指导书中。③

(3)指导教师的培养。首先被培训的教师可以跟班听课,熟悉掌握相关的课程内容,然后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中跟班辅导,以培养出合格的指导教师。

(4)加强督察。当指导教师接到指导课程设计任务后,首先拿到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根据要求写出课程设计任务书;并由教研室主任或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合格才可向学生下达任务。指导中,教师要填写指导日志,随时记录指导中的难点、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小结,以便下一次指导时提高设计水平。

3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主要内容

3.1 设计题目确定及要求

3.2 总体方案确定

(1)总体方案设计;(2)绘制总体方案图。

3.3 伺服系统机械传动部件设计

(1)切削力计算;(2)滚动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3)伺服系统传动设计;(4)步进电机当量扭矩计算及选型;(5)机械传动结构设计(绘制一个轴的机械装配图)。

3.4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确定控制系统方案及绘制系统框图;(2)单片机的选用;(3)存储器的选用与扩展;(4)译码电路设计;(5)接口电路设计;(6)绘制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

3.5 基本的参考图表汇编。

4 近一届学生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情况

4.1 教师配备

近一届机电专业学生,每届有四个班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共配备6名教师;其中有四名为独立指导教师,两名为辅导教师,为培养新的指导教师储备力量。④

4.2 指导书的使用及设计过程

设计学生和指导教师每人一份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教师按照要求写出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并经研究所长审查后发给学生。设计题目主要有CA6140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C6132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在同一个题目的学生中,要求设计进给轴部件时,一部分学生设计X轴进给部件,另一部分学生设计Z轴进给部件。整个过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题目、要求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给出的设计步骤、方法,先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再进行机械传动部件设计,最后进行CNC硬件电路设计。整个过程经过了机械、电子两方面的训练,实现了机电结合,达到预期效果。

4.3 填写指导日志

教师在指导设计的过程中,及时填写指导日志,记录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并进行小结。

5 本文总结

本项目对近几年进行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了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出不足;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改正措施和努力方向。本项目完成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结合学生知识现状及专业学科方向给出了规范的设计题目,统一的设计要求,机械、电控两方面的设计方法、步骤及相关的图表资料等。设计内容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及学科前沿,加强机电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近两届机电专业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提高了设计水平,达到了预期效果。

注释

① 张静,聂章龙.浅谈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74-75.

② 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6-37.

③ 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1.

④ 梁文波.依托技能大赛平台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新课程研究,2012(3):148-149.

作者:李天景 贲能军 陈安柱 钱宗仁

第二篇: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探析

[摘要]针对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电类、机电结合类的实验教学相对薄弱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机电一体化实验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课题组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就如何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训练平台和训练要求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机械本体 电气控制

[作者简介]林若森(1960- ),男,广东兴宁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从事机械制造教学与研究工作;唐冬雷(1964- ),男,广西全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从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教学与研究工作;黄力(1969- ),男,广西巴马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计算机控制教学与研究工作。(广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B类重点课题“高职高专产学结合及实验实训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5B084,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05]1号)。

一、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设备现状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毕业生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而且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而且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验教学上,如何把学生推到实验主体的位置上,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向自己的未知领域迈进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验平台的设计上,既要体现实验的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又要体现分层次、可扩展的特点,以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机械类课程无论在基础实验和应用实验上都比较完善,而电类、机电结合的实验相对薄弱,缺乏具有机电一体化特色的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的应用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通过多年摸索,设计了模块化的机电一体化实验系统。

二、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时,我们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而这就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无论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来说,模块化都将给它们带来美好的前程。

(二)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实现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利用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家庭网络(home net)就是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它使人们在家里就可以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要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三、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的一般构成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一)机械本体

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一定有运动机械,包括传动机构和运动机械本体。采用电子技术运动机械可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实现在重载条件下的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这是机电一体化追求的目标。

(二)驱动元件

驱动运动机械动作,有气动、电动和液压等不同驱动方式。

(三)检测元件

它主要负责检测运动机构或其他需要监测的物理量,并将信息送回信息处理与控制部分,是发送控制信息的依据。

(四)信息处理与控制部分

它是进行信息处理与控制的核心。其中软件和硬件的功能对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与控制的目标是运动机械,所以,国外也称其为运动控制计算机。

(五)能源部分

它主要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如电源、气源和液力源等。

四、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功能的确定

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研制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研究生学习机电类专业课程开设各种实验。根据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本身的综合性,本系统应该既能完成某个电工电子类或机械类实验,也能完成较复杂的综合性机电一体化实验。

按照《机电传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机床电气控制》《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机械加工自动化》《数控技术与机床》等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本系统可开设下列几类实验:继电器接触器有关实验;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有关实验;步进电机控制有关实验;伺服电机控制有关实验;PLC控制有关实验;PLC与PC通信和两级系统类实验;液压控制类实验;数控机床的一般组成认识类实验;加工中心加工过程类实验等。

此外,本系统可为机电类本科生、专科生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提供条件,可为教师和相关科技人员从事机电产品开发提供实验平台,还可为企业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的应用与设计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及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人员。

五、实验系统机械本体和电气控制部分的确定

在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中,必须考虑机电一体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主干课程如何将机械和电子“化”为一体。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机械本体和电气控制两大部分,这是机电系统的设计主体。

电气控制包括信号检测、信号处理和伺服控制部分。信号检测部分包括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属于非电量检测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典型的信息处理部分可以是一个PLC,也可以是一个微机控制器,这是微型计算机的内容,其基础是数字电路和一些接口电路。伺服驱动部分将电能变换成机械能,用指令控制机械运动,这部分属于电磁机构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上述几部分是机电一体化人才必备的最基本的电工电子知识结构。实验系统必须能够反映这些知识点。

PLC的面世,改变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电器控制设计方法,它的电路设计简单,系统组成灵活,可靠性高。PLC几乎能实现所有的控制功能,而且简便易行。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和旋转编码器已广泛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产品中。随着PLC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模块已成为发展方向。常见的有开关量I/O单元、模拟量I/O单元、温度传感器单元、温度控制单元、PID控制单元、模糊逻辑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凸轮定位器单元、语音单元、通信单元和显示单元等。

从当前情况看,如何构造出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的机械装置是实验设备研究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目前的机械教具都着重展示机械原理及构造,独立性强,缺乏用于构造特定功能结构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即具有“积木特性”。只有具有这种特性各种传动零件、机构与动力元件,才能使实验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充分领会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精髓。

六、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的总体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验功能,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主要由PC机、PLC电气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四轴)工作台、主轴、刀库和换刀(液压)机械手等模块组成,整体上相当于微型化教学及演示加工中心(MC),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该实验系统采用与工业生产中实际机电系统相一致的结构模式和元器件,即系统采用PC机和PLC两级控制模式,硬件由PC机、控制柜和微型加工中心组成;电气元件包括:继电器、接触器、断路器、直流电源、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变频器等常用器件;机械部件包括:滚珠丝杠、直线导轨、行程开关以及齿轮泵、液压缸、电磁阀等常用部件。

总的说来,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综合性。系统按照机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而设计,实验内容覆盖面广,可开设十几个典型机电专业课程实验。第二,开放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多个模块,灵活组成各种实验系统,各模块既可单独完成某个实验,也可互相配合完成较复杂的综合性实验。在每个实验中,学生可自己动手接线、编程、联机调试。第三,创新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新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第四,实战性。实验过程接近实际机电产品的组装和调试过程,系统各功能部件敞开性好,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本文设计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设计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电控制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根据《机电传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机械加工自动化》《数控技术与机床》等课程的教学要求,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开放性、针对性和目的性。各模块既可单独完成某个电子类或机械类实验,也可互相配合完成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本系统具有实验内容覆盖面广、实验过程接近实际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新的实验等特点。通过多个模块,灵活组成各种实验系统,各功能部件敞开性好,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满足学生亲自动手的要求。

实践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因此,深入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应以培养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努力创造一个与科技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1]潘柏全.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6(3):116-118.

[2]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2004.

作者:林若森 唐冬雷 黄 力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

【摘 要】机电一体化又称为机械电子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机电一体化系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通过机械与微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将简单的辅助操作设备变成了具有自主分析、判断能力的智能化机电设备。对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研究有利于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主分析能力,改善设备运行性能。本文通过介绍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及应用现状,探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前景。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原理;分类;应用;分析

0.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控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用于信息处理和动作控制,通过计算机接口与外部设备和相应驱动设备相连接,协调机电一体化系统各部位的运转。

1.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控制系統由控制装置、执行机构、被控对象和传感与检测装置组成,各设备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连接,形成控制回路。主要工作方式为:首先输入指定信号,设置控制参数,并通过传感与检测装置接收外界信号,然后传递至控制器进行信息处理,将分析结构传递至执行机构,执行机构进行动作运转,将指定作用于被控对象,使得被控对象处于控制器设计状态,最终通过被控对象输出被控参数,进而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的目的。

2.控制系统分类

2.1按照控制系统所依据的判断原则中是否存在被控对象的运行函数,可以将控制系统分为顺序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

2.1.1顺序控制系统

其运行原理是:通过对时间、运行逻辑、外部条件等参数进行分析,输出具体的被控对象运行步骤,属于开环控制系统。优势在于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维护成本低,但是其操作精度过低,并且对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和干扰过于敏感。

2.1.2反馈控制系统

其运行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接收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参数,实时反馈给控制器,然后进行运行状态调整,属于闭环控制系统。虽然该结构的运行成本高且维修复杂,但是该系统的运行精度高、且动态调整性能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也较强。

2.2按照控制系统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可将控制系统分为镇定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镇定控制系统的特点在于不受外界干扰,输出信号维持系统设定参数,主要用于恒温系统、恒定速度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

(2)随动系统即跟踪系统,特点在于系统的输出信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任意变化,不需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信号输出不存在固定函数,设备的动作需要无间断的进行精确指令发送,对系统的运行和分析能力要求极高,常用于瞄准设备、无定向探测设备等。

(3)程序控制系统即过程控制系统,特点在于按照提前设定的函数进行输出信号的变化,信号的输出属于预先设定信号,但是信号的变化按照固定函数进行,常用于车床等预先已知动作变化规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中。

3.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原则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种类繁多,但是其控制基本特点及原则都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3.1准确性

在进行系统调控过程中,输出制定与设计指令之间的偏差不能超出允许范围内,并且在不影响控制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减小误差。准确度决定着加工产品的精度,也关系着控制系统的最终效果。

3.2稳定性

保持系统稳定的意义在于保障产品质量与预期设计相同,并且在外界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不会引起产品质量降低。尤其是闭环控制系统的反馈机制,容易受到参数不匹配的影响,导致系统震荡进而影响工作能力。

3.3快速性

快速性的含义是系统消除偏差值的速度以及处理异常信号的速度必须快,因为当系统存在偏差值时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或产品质量降低,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消除系统偏差,保障系统稳定性。

4.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及发展方向

4.1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应用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广泛,典型的设计应用有以下几点:

(1)挖掘机的制造过程中,通过模拟控制理论及控制系统,检测液压系统中泵的输油压力、控制压力和其它参数,进而将运行参数输入到控制系统中,调整挖掘机控制器工作方式,实现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

(2)压缩机的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检测震动轮内部偏心块震动曲线,进而分析震动轮加速度,通过傅里叶变换等方式,求解地面压实数据,最终实现压缩机工作模式调整的目的。

(3)在国外的大型起重机械制造领域,已经开始使用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功能,将实践经验和理论操作参数项结合,通过微处理技术使得控制系统可以像人工操作一样自如,效率和安全性能更高。

4.2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应用方向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机电设备的智能化发展,随着光学、通信、微电子以及机械等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也不断细化,此外,人工智能、光纤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出现,也大幅提升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性能。当前,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2.1模块化

模块化系统设备的模块化属于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进步,由于当前整个一体化系统设备来自于不同的生产厂家和设备制造商,因而需要对信号接口、转换接口、电气接口等连接部位进行标准设定,而模块化使得单独控制设备得以通用于任何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为行业发展和交流扫除了设备参数不同的障碍。

4.2.2智能化

智能化的发展得益于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技术的发展,赋予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自主分析和控制能力,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降低了操作繁琐程度。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标准的硬件设备和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技术来支撑。

4.2.3网络化

网络的发展使得科技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展,对于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而言,只要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性能足够优越,便能够迅速的被国际市场所认可,因此,不断扩张的市场规模有利于刺激行业的进步和科研的深入探索,进而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性能的快速提升。

4.2.4环境化

环保化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控制产品,符合当前的环保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设备在使用时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设备报废后能够回收利用。

5.结束语

当前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已经在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广泛使用,其优越的性能和便捷的操作使得用户在进行机电设备选择是更倾向于此类设备。虽然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备,各类辅助设备和控制软件也非常的完善,但是应该看到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与缺陷,从最优化角度出发,将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继续的细分和具体化,面向各具体领域,开发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一体化设备控制系统。对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也应立足当前,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为我国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玉琴.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1(9):203-203.

[2]韦朝阳.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干扰处理[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8):291-291.

[3]袁芳.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8):80-80.

作者:马治贵

上一篇:统计学专业导论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