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税收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税法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完善,各方对于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财会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也要精通税法知识及纳税实务操作;本文对目前中职财会专业税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中职财会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一篇:税收专业论文范文

适应社会需求的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大批能承担税收管理重任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此,高等财经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审视、改革税收专业人才教育,实现由单一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综合型管理人才、专业型技术人才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税收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贾庆寅,广西财经学院财政系教师,广西南宁530003

专业培养目标是学校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与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相联系的衔接点。因此,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市场,既要看到社会对税收专业人才需求增大的光明前景,树立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信心,又要充分了解市场对税收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找准专业定位,调整培养方向,以完全的“市场思维”做好优秀税收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一、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传统的税收专业是在国家统招统分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开设的,毕业生最终的走向是国家的税务行政机关,税收专业教育主要是为税务行政机关服务的。可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选择。因此,高等财经院校税收专业教育要生存和发展,首先也就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的定位。

(一)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就业方向定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国家的税务行政机关,还是社会的税务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都迫切需要大批能承担税收管理重任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税收专业人才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税收专业人才需求将是长期的,税收专业教育应紧盯市场的这一需求,不断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培养人才。因此,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的就业方向可定位为:

1、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将有利于那些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毕业生的就业。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可以考虑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方式到税务机关工作,具体可从事一般税收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等工作,为国家税收征管部门、税收稽查部门和海关等部门服务。

2、税务中介机构服务人员。税务代理是一项社会性的中介服务。在我国,税务代理是新兴的产业,它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发展起来的,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开展好税务代理业务的核心,就是要积极培养和吸纳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以优化税务代理的人员构成,这是发展税务代理行业的关键。因此,税收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应主要定位在这一方面上。

3、企事业单位的报税员。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对我国的税收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很可能做出各种违法行为,也有可能因为没有充分运用国家的税收鼓励政策,而加大其经营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当多的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一批精通税收理论和税法以及掌握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来为本单位办税、节税。这也为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

(二)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就业能力定位

社会需求的变动,必然引起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为此,我们经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在分析涉税行业、涉税工作及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体和岗位职责能力的基础上,明确了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就业能力定位: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对税收专业人才的强劲特色需求为导向,利用财经院校在税收方面的优势师资资源,突出培养学生在国家税收管理部门进行税收征收管理和税务稽查等行政执法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在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财税政策、税收法律咨询、税收筹划和税务代理等工作方面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在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等工作方面的能力等。由此形成税收专业教育的特色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价体系,提高税收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强税收专业人才的核心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确保其足够的人才市场竞争力,满足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

(三)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定位

财经类专业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税收专业人才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要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科学地、合理地定位其知识结构。税收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组成。相应的课程支撑:基础理论知识有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微积分及有关人文知识等;专业知识理论有财政学、税收基础、经济法、税收管理等;技能基础知识有基础会计学、金融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应用文写作等;技能专业知识有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国际税收、税务代理实务、纳税检查、税收筹划等。在知识要求的实现途径上,除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应用、创新知识的方法和思维,使学生走出校门后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不断改革的税收制度,能够及时地更新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创新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价值。

二、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税收专业人才教育改革的目标,取决于税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税收专业人才教育中,培养的学生就业面窄,而且重理论、轻实践,重税务公务员人才培养、轻纳税人涉税人员培养,重专业知识、轻相关知识,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缺乏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规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的简约性、再现性特点,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兼具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税收专业人才教育应当从发展专业、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不断拓展税收专业的生存空间,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税收理论和税收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最终实现其特定的培养目标。

(一)改革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应当充分体现社会各界对税收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客观要求,在借鉴国内、外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广泛进行调查研究,以社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逐步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背景明确培养

目标,构建税收专业的主干课程。税收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应根据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分设理论主干课和实践主干课。理论主干课应依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从理论知识结构出发,按照“重组基础、反映现代、注重能力、自成一体”的原则进行设计,一般应该包括:税收概论、税法、税务管理、税收筹划、税务代理、纳税检查、税收会计、税收综合模拟、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税收、软件操作与维护、比较税制等。实践主干课应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客观能力和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来设置,侧重训练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主要包括中国税制实践教程、税务管理实践教程、税收筹划实践教程、税务代理实践教程、纳税检查实践教程、税收会计实践教程和税收综合实践教程。

2、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理清课程的开课顺序。每一种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养成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一般认为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局部应用能力的养成过程、连贯应用能力的养成过程和应用能力的熟练与自如过程。按照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这一规律,在安排课程的开课顺序时,必须注意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然后综合点拨,达到热能生巧的目的。我们设计的税收学专业知识脉络是:税收概论-税法-税务管理-税务管理实践教程-纳税检查-纳税检查实践教程-税务代理-税务代理实践教程-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实践教程-税收会计-税收会计实践教程-税收综合实践教程。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从事税务专门性工作应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要真正消化运用这些理论,必须通过实践。税收专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这是由税收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要提高税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同时,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加强实践教学,就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可以根据税收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税收专业特点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国家税务行政管理机关、中介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的岗位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应逐步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打破旧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课程模式,真正做到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模块,按照基本技能实训、专业分项模拟实训、专业综合模拟实训、校外见习、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五个方面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专项到综合、由模拟到实际操作”的“五步阶梯型”实践教学模块。在实践教学方案中,重点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实践教学体系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又能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与结合。形成良好的应用能力培养系统。

(三)加强素质教育

税收专业人才培养首先应当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税收理论基础、较强的税务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个性为宗旨。要实践上述宗旨,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就必须实现人文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双向提高。因此,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及其健康人格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是顺应新时期税收专业人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税收专业人才培养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对以往习惯中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使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并重,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并重,知识教育与理想教育、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体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并重,理论教育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重,促使经验性教学向科学性教学、价值性教学方向转化,使现实中的越来越强化的考试式评价,向德、智、体、美、劳等各项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评价方面转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素质拓展教育是在学生必修的理论和实训课程计划以外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由学校组织引导的课程或活动。素质拓展教育是以素质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在修完素质拓展必修课的同时,学生通过选修课程和参加活动来扬长补短,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2、素质拓展教育应围绕大学生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加以引导,以开设选修课和组织各项活动的方式进行。学校致力于组织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课外科技制作活动、各类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职业技能鉴定活动、专业辅修等,并围绕课程及活动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以提高活动的水平,创造素质养成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素质拓展教育的课程和活动,以学年为周期按一定频度循环开设,学校提供开设计划和课程及活动选修指南,由学生自主选修。

[责任编辑:陈梅云]

作者:覃庆寅

第二篇:中职财会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税法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完善,各方对于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财会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也要精通税法知识及纳税实务操作;本文对目前中职财会专业税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中职财会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 财会专业 税收 实训 技能

1 目前中职财会专业税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职税收教学内容涉及面广,重理论轻技能,重难点不明确

中职教育主要是以强调技能、应用为主,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基础;要求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学会相关会计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还应掌握相关的税务理论与报税技能。但是,目前中职财会专业税收课程内容只是税法的缩写,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实务操作与技能应用性。纵观教材遍布税收知识点,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税收的目的就是要进行税务专业理论研究,与会计专业无关。学生在学习中只记住了原理和结论,并没有与实际联系起来,碰到实务还是不知所措,也不能与所学会计知识联系起来,简单的把税收与会计划分为两个不相干的课程。

1.2 中职财会专业税收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僵化

中职税收课程教学中目前还或多或少受着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中分为教与学两部分,重视结论性知识,课堂训练量总体偏小,教学效率低下;也不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税收理论原本枯燥再加之教学方法单一、手段僵化,更使得课堂教学中矛盾突出;税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掌握税收相关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1.3 中职财会专业税收教学中与现实脱节,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

中职税收教学目前缺乏实际操作教学环节,未建立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在实际工作中,纳税业务一般由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归集整理数据,从而进行税款的计算和申报缴纳,把纳税真正融进了会计业务;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学习、接触过类似的电子报税软件的培训,当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网上申报时就产生了极度不适应感。事实上,大多数职业学校都没有配备这类实训设施,也没有进行过类似训练,忽视了学生纳税实务技能的训练,从而造成与现实需求相脱离的现状。

2 中职财会专业税收教学课程改革思路

税收作为一门理论性、应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教师可以不必拘束于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可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把实际案例引进多媒体教室,让课堂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加强税收的实务操作训练,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税收专业技能;并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中职财会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

中职财会专业税收应明确将提高学生税务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在中职财会专业税收教学中,应贯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用讲授过多的抽象理论知识、以满足实际需求为核心来讲解理论知识,把重点放在税额计算、纳税实际操作方面,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税收制度的实质及涉税实务操作能力。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以实践应用为基础,以理论为辅,只要是符合当前教学的特点,就可以采用。教师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本校学生的特点来编写教材。

3.2 教学中充分运用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中职财会专业税收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次教学,并灵活运用多媒体与互联网。适量的案例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内容不仅丰富而且生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税收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此外,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另外,利用课余时间邀请校外税收界知名人士讲学,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了解实际需求。加强跟税收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聘请税收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士承担相当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把税收理论教学和税收实务结合起来。

3.3 注重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目前中职在校教师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经济学科的知识,但实践技能方面欠缺。学校应当侧重培养税收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学校应当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税收教师经常到第一线深入实际,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税收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3.4 加强实训硬软件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应当建立税收模拟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学校应当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税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税收模拟实验室,同时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3.5 改变传统考试方法,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目前多数学校对学生考核仍采用笔试,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中职财会专业税收可以改革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如要求学生填制纳税申报表、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等;增加探讨抽题考核的办法,鞭策学生去全面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另外,最终的成绩可以将平时的考核和期末成绩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平时主动学习,避免临时“抱佛脚”。

参考文献

[1] 李晶.基于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3):89~91.

[2] 尤谊.税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118.

[3] 陈明,雷芝峥,王彩燕.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163~166.

①作者简介:宋娜:女,1980年10月出生,济南信息工程学校,中教二级。

作者:宋娜

第三篇: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型企业、跨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对大企业的税收进行管理,实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将对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且为实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企业;税收管理;专业化管理;管理问题;改善措施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市场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运营的地域跨度都有了很大发展,很多跨国企业以及企业集团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经济主体日益复杂,涉税项目增多,企业税后筹划能力增强,这都对当前的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现有的税收管理已经不在适应于当前大企业的发展,建立针对大型企业的专业化税收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税务部门的重要工作。

2我国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分析

2.1我国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是从2008年正式开始的,还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自国家税务总局建立的的大型企业税收管理司开始,我国各个地方组织纷纷建立了针对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机构,至此我国逐渐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型企业专业化管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我国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得到逐步的完善和发展,并且日益规范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明确了税务部门的岗位职责。我国在构建大型企业税务专业管理体系时,无论是在岗位设置、机构安排、工作团队以及信息化建设方面都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型企业专业化管理模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斷发展,大型企业包含的税务种类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发展,给大型企业术税收专业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我国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税收专业化管理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目前我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方向还存在一些模糊地带,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在各个地方都有明显的区别,无法做到统一管理,对于我国大型企业税收专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形成巨大的阻力;二是,我国在大型企业税收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过分注重自身特色的发展,忽视或是抵触对西方成功税收管理经验的借鉴,在大型企业尤其国际公司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无法适应当前企业发展;三是,我国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过程中过分注重各个地方组织的发展,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发展战略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各地方的大型企业税务专业化管理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管理体系中的共同点较少,无法形成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专业化管理体系;四是,我国大企业税务专业化管理机构大多属于地方性组织,并且分设了许多税务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进一步发展;五是,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中需要许多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当前税务部门无法满足专业化税收管理需求,人才匮乏也成为阻碍我国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六是,信息技术在我国税务机构的工作中得到应用,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信息技术与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无法为税收专业化管理提供更多的服务。

3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改善措施

3.1構建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体制,实现规范化管理

大企业是我国地方税收的重要主体,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制符合大企业的税收需求,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针对大企业的税后需求,我国税收机构可建立专门针对大型企业的税务服务部门。并且构建的大型企业税务服务部门应该根据省市企业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服务,同时帮助企业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实现纳税遵从;二是,针对大企业税收管理情况,我国税务部门应该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协作工作机制。纵向管理机制主要是对大企业的税务事项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且依据纵向比较的原则,配置管理资源。而横向管理机制主要是针对企业重大的涉税事件进行跨地域、跨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三是,构建国地税协作机制,实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联合工作。该工作机制以合作形式开展工作,依靠具体的联合会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针对大企业税务工作的统筹管理。同时也可以借鉴企业国家税收管理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税收管理水平。

3.2推进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强化管理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社会众多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在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构建专门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税务机关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管控能力。并且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审计和ERP审计等,提高税务机关的工作能力。同时,在提升企业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时,其数据信息库应与大型企业财务软件进行数据对接,并建立相关申报资料库,外部信息资料库以及税收分析预警指标库,从而对大型企业的税收状况有一定了解。

3.3构建统一的大企业划分标准

目前,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并且有形成全国统一体系,并且各地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体系中的共同点比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大企业的划分标准存在模糊地带,无法清晰归属大企业的范畴。因此,为了实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构建统一、合理、明确的大企业划分标准。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十分的活跃,市场经济主体种类呈多元化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距,制定全国统一的划分标准难度系数较大。我国在制定大企业划分标准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步骤的实现统一,例如可先制定省级企业划分标准,然后根据省级的统一情况制定全国标准。在划分企业省级标准时,一定要善于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同时还有结合省级企业实际情况,保证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全面性。

3.4构建专业化管理工作团队,为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作支撑。为了提高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水平,并且为其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打破传统的税收人员管理制度,建立全国性的税收部门人才流动机制。我国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具有明显的区域限制,无法根据岗位的需要合理、便捷的调动税务管理人员。为了能够保证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人才输出,可以建立全国性的税务系统人才流动机制,将更多、更专业的人才配置到大企业税收专业管理体系中;二是,税务部门可以依据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体系中的岗位设置向全社会公開招聘,吸收更多的专业人才,以此满足当前税务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三是,制定完善的奖励机制。为了充分调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留住更多的人才,必须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使工作人员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四是,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了保证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效能,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本职工作,保证工作质量。

4结束语

总之,我国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阶段,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适应当前大型企业税收工作的需要。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的改革,从税务管理体制、信息化平台以及专业化管理团队出发,全面提升我国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使我国税收体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问题[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19):34-35.

[2]黄登成.关于加强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0,(18):201-202.

[3]杨关莲.论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學校学报,2012,(4):14-16.

[4]徐军.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9):68.

[5]胡润保,张小真,刘美兰等.关于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2,(11):35-36.

作者:陈立丰

上一篇:经济学年论文范文下一篇:机电专业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