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论文范文

2022-05-1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基础,物流行业企业的薪酬管理也要遵循这一规律。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有效控制的人工成本的前提下,解决关键人才与一般员工贡献报酬,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率,特别是骨干员工的流动率,这是薪酬设计的关键所在。

第一篇:物流经济论文范文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 湖州港是我国内河大港,是湖州在杭宁带城市崛起最可利用的战略资源。本文通过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针对湖州港口物流在发展中遇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港口物流;湖州港;增长极

一、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献回顾

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Perroux,Francois)于20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的。他在著名论文《略论增长极概念》(1955)中写道:“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佩鲁增长极理论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经济空间,因而所关心的主要是增长极的结构特点。法国另一位经济学家雅克·布德维尔(Boudeville,Jacque)强调经济空间的区域特征,认为“经济窄间是经济变量在地理空间之中或之上的运用”,并通过空间概念的转换,把增长极概念同城镇联系起来。据此,布德维尔认为:“区域增长极是配置在城市的一组扩张性产业,能通过其影响范围而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Boudeville,J·,1966)。

如果扩张性产业聚集在地理空间上某一区域,将使本身及其相关产业成长加速,形成‘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铺规模经济效益,透过自身的增长速度能对临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增长极的形成有曲种途径:种是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引导企业和行业在某些大城市与发达地区聚集而自动产生增长极。另一种是由政府通过区域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来主动建立增长中心。

2.以港口作为区域成长中心。Witherick提出港口可透过就业人口的流动,带动港市发展之模式。因为港口而产生的各种活动机能,可吸引港口关联就业人口及其依赖人口移入。随着人口的增加,促使城市成长,因而健全城市的服务机能,于是吸引更多其它地区人口的迁入,促使港口和城市更加发展。这就说明了港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但是如果要成为经济发展中心,其前提条件就是港口本身的营运状况要良好,能够充分发挥港口的物流中心职能。witherick将港口相关产业分为四类,即港务服务、海事辅助服务、运输批发及沿海工业等。

二、港口物流的重要性

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港口从本质意义讲就是一个物流基地、物流枢纽、物流结点,是物流企业的集群,丰要从事进卅口货物的集散。通过港口物流的发展,必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发展港u物流,将推动第二产业发展。发展港口物流业不仅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存区域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及地位,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如船务代理、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样既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

2.港口物流业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国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把综合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的效益(王文斌,2002)。我国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已经注意到港口对于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港口往往成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名片。

3.发展港口物流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我国不少港口城市通过实施“以港立市”发展战略,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日益完善,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将直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约为16.7%。这说叫,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人。因此,如果能够在物流合理化方面加以改进,将该比例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将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湖州市港口物流现状

湖州港是我国内河港口之一,是江南水运网在浙江省的重要港口。虽然湖州港近几年发展成绩显著,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码头建设无序,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低。全市内河港口总吞吐能力虽然已超亿吨,但在港口码头的设计和建设中科技含量很低,码头建设和经营主体散、乱、弱、小,有相当一部分码头未经正规设计、施工、验收,没有相应等级标准和技术要求。港口布局非常零乱,到处是装卸矿石等矿建材料的小型码头。目前境内货主自用码头达85%,公用码头仅占15%,尤其是集装箱、粮食、煤炭等专用码头泊位数量很少。

2.运输组织结构不合理,货物中转、配送、集散无法满足客户需要。湖州港是长三角地区矿建材料的主要供应地,出港货物中占75%的矿建材料,目前主要由中小私营业主经营,造成了流通环节多,产、运、销信息不灵等问题。

3.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与现代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差距巨大。这几年湖州市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进出口适箱货物约占整个地区进出口货物总量的70%,2006年约18万标准箱。2003年8月,湖州又开通了至上海的集装箱内河支线运输,实现了集装箱水运零的突破。据测算,湖州至上海的集装箱运输,水运与陆运相比,每个标箱至少可节约300元。这些都为湖州市发展水运集装箱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目前湖州市水运集装箱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运输规模十分有限,经营集装箱运输的港口和物流企业处于举步维艰的状况。

4.临港工业不发达,发展潜力有待开发。发展临港工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原材料、产品运输途中的中转次数,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港口产业化是世界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虽然湖州市近年来已经引进一些临港工业项目,但规模不大,尚未充分利用依托港口发展产业的优越条件。

5.港口建设资金不足。按照湖州港总体规划的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港口建设资金缺口巨大,如航道等级的提升、堆场的扩建、泊位等级的提高等等,仅仅依靠国家、省、市的贷款和财政补助是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的。解决建设资金不足是目前湖州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湖州港发展港口物流的对策研究

1.建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港口资

源整合工作的领导。按照“一市一港”的目标,整合现有的港口资源,是一项事关全市经济发展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举措,需要全市上下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建立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强有力领导机构,全市一盘棋,保证港口资源的整合、优化、提高,达到“以港兴市”的目的。

2.落实港口总体规划,全面提升临港工业发展水平。规划是临港工业发展的依据和前提,湖州港总体规划已通过了交通部和省政府的会审,随着长三角产业布局的调整,湖州市将成为承接制造业转移的重点地区。港口物流是湖州市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一个发展平台,是湖州市即将崛起的一个支柱性产业,湖州市政府应该提升湖州港口物流的经济地位。因此,要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临港工业的发展,以港口为依托,推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建设大园区,做大港口发展平台。以培育港区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重点规划和建设港口依托型特色园区,努力增强载体功能,推进要素聚集。同时,加强港口的改造升级,主动适应船舶大型化、运输集约化、泊位深水化的要求,对现有500多家的码头进行整合改造,做大做强一部分社会公用码头。

3.依托港口优势,建立现代物流基地。适应现代物流市场发展,改变不合理的运输结构,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根本途径在于建立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应该由多功能、规模化的货物配送中心构成。港口可以利用自身仓库改造成适应物流服务用途的配送中心,提供给物流企业经营;引进国内外船运公司和制造、物流企业资金,投资建设专用物流配送中心,在港区周围形成配送中心仓库群。从湖州市各港口基础设施水平和现有服务能力来看,铁公水中转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服务能力等具备了发展物流基地的条件,可依托它建设现代物流基地,解决现在该中转港吞吐量不足的问题。政府还应在土地和税收等政策上给予配送中心大力支持。

4.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业,促进港口功能的提升。从产业结构看,湖州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处于产业链分工底端,适箱货物较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集装箱运输业:第一,准确定位湖州港在长三角尤其与上海港在集装箱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大力发展航线和航班,选择有实力的船运公司参与湖州港的投资和经营,提高集装箱的货源和中转量。第二,拓展货源腹地。集装箱的运输需要稳定的货源和一定规模的商品,湖州市作为浙北要塞,交通条件比较优越,尤其是申苏浙皖高速的通行更是拓展了湖州港的经济腹地。政府应加强对湖州港的宣传,出台优惠政策扶持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港口自身应主动出击,争取更多稳定的货源。第三,提高港口管理水平,增强服务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港口的系统建设,提高通航能力、仓储能力、装卸能力:提高港区服务质量,提高信息处理水平,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

5.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筹措港口发展资金。第一,建立港口建设专项发展基金。专项基金来源主要有:港区内企业的税收返回、港口岸线使用费等。当然,对于港口专项发展资金应该加强监管,该项基金可作为地方预算内资金,由财政专户存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第二,港口土地开发。结合湖州港总体规划,航道整治和港池开挖围垦,港务部门可取得土地开发的使用权和开发权,开发获益资金全部用于港口建设。第一,投资主体多元化。除国家和地方政府成为投资主体外,应鼓励国企、民营、外资成为港口建设的投资主体,广泛吸引有充足货源的企业、临港工业企业以独资、合资等多种方式参与港口建设。第四,在港口融资上,应采取多种金融工具,比如BOT、PFI,合理确定经营期限和价格,兼顾各方利益。

作者:刘 青

第二篇:浅谈现代经济物流时代下物流企业的管理之薪酬管理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基础,物流行业企业的薪酬管理也要遵循这一规律。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有效控制的人工成本的前提下,解决关键人才与一般员工贡献报酬,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率,特别是骨干员工的流动率,这是薪酬设计的关键所在。如何在物流企业成功经营所需因素与每个员工个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员工分担公司绩效的各种风险,与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员工的心态从就业者变成参与者或者经营成果的享受者,薪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物流企业薪酬管理有了一套的完善方案后,物流企业发展才有望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现代经济;物流企业;薪酬设计;薪酬管理

一、物流企业薪酬管理现状

(一)物流企业薪酬及薪酬管理的含义

物流企业薪酬是指物流企业员工因被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物流企业薪酬的实质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或交换关系,是员工在向单位让渡其劳动或劳务使用权后获得的报偿。

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薪酬管理要为实现薪酬管理目标服务,薪酬管理目标是基于人力资源战略设立的,而人力资源战略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薪酬管理包括薪酬体系设计、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薪酬体系设计主要是薪酬水平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和薪酬构成设计;薪酬日常管理是由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组成的循环,这个循环可以称之为薪酬成本管理循环。薪酬设计是薪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如果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等方面有问题,企业薪酬管理不可能取得预定目标。

(二)国内外物流企业薪酬管理情况概述

纵观国内外所有大小的物流企业,毫于疑问的发现,薪酬问题制约着大多数企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早已将薪酬管理看成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我国物流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将薪酬管理或者企业内部收人分配问题当成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种差异,再加上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发育不成熟,造成我国物流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的增加。人才的竞争是一个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的核心在于人事制度的竞争,所以制定一套适应市场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薪酬体系势在必行。

二、目前物流企业薪酬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管理设计缺乏战略性思考

薪酬管理应该站在战略性角度上去思考。很多物流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一开始就开始关心细节,反复讨论薪酬成本,差异性等。很少有物流企业管理者在薪酬设计时会真正思考“新的薪酬设计可以使我们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它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组织战略目的?”、“它是否能认可员工的贡献?”这无疑让薪酬设计落入到技术层面,而非战略层面,操作起来过于复杂。

(二)薪酬体系设计脱离岗位职责

目前很多物流企业的薪酬体系与岗位的贡献/价值没有联系上,推行等级工资制,一味地与行政级别,资历挂钩,缺乏对劳、技能、能力差别的定量分析,只注重职位对人的要求,而没有充分考虑知识、技能等方面因素,抑制了知识型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很多有贡献的员工由于升职名额有限,往往迟迟得不到升职的机会。这样,在相同职位上的员工尽管在绩效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却拿着几乎相同的报酬。这样不规范不科学的薪酬制度使员工薪酬的各种项目核算缺乏的科学依据和办法,员工很难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概收入情况,从而使得薪酬不但不具有竞争和激励性,更甚者会导致员工的流失,造成招才、留才困难的局面。

(三)薪酬体系内部制度不统一

很多物流企业在薪酬改革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薪酬制度,这些制度往往都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提高基础员工工资、增加销售人员福利等。但这些制度并非全盘考虑,常与整个公司的薪酬体系制度脱钩,长年累积下来会直接导致公司薪酬体系混乱,导向制度分散化。

(四)盲目的员工薪资保密

有的物流企业执行的是严格的薪资保密政策,员工会签署薪资保密协议,并规定员工之间禁止讨论薪资的收入。但是,这种盲目的员工薪资保密不仅会让企业员工之间互相猜疑,更不能让企业的薪酬体系达到激励的效果。

(五)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管理脱节

职位的价值、员工的技能或能力的高低以及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可决定一个员工基本薪酬的静态公平性,而将员工的实际贡献与其应得的报酬联系起来的动态公平性则需要绩效考核来执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要么考核体系不健全,只对部分人进行短期激励;要么考核指标不合理,绩效好的员工和绩效不好的员工在奖金分配这里成为最大的不公平。

(六)薪酬管理者忽视员工福利重要性

员工福利是一种间接薪酬形式的福利,在整个薪酬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吸引、保留及激励员工,培养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员工不同需要。国内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福利关心甚小,9成以上物流企业只有法定福利(五险一金)。而与之对比的国外企业在员工福利上却是绞尽脑汁:包场看电影,家人体验日,送生日礼物,出国旅游,灵活上班时间,带薪年假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却能极大的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三、物流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较为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制定健全科学的薪酬制度,是管理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因此,需要有一套完整而正规的程序来保证其质量:(1)确定物流企业薪酬的原则与策略。(2)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 。(3)对市场薪酬调查。(4)确定薪酬水平(6)薪酬的实施与修正。

(二)以物流企业的岗位职责确定薪酬制度。

未来的薪酬体系,一定是要对劳动技能、劳动强度、责任、贡献等多个因素的不同纬度分析,确定最后的岗位薪酬。根据岗位职责,通过岗位匹配的薪酬设计才能真正做到内部公平性。

(三)增加物流企业薪酬的透明度。薪酬体系需对制度公开,员工应该知道企业鼓励什么,反对什么,这样才能使薪酬体系达到导向和沟通的作用。

(四)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的重中之重。员工在得到货币满足的之后,更关注个人职业化生涯规划。将货币性薪酬与非货币性薪酬相结合,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在物流企业内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不同销售业绩的销售人员之间的薪酬水平应该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不断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文跃然.《薪酬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孙成军.如何进行企业薪酬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王艳芹.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财经论 版,2010,(5)

[4]牛晓刚.浅析中小企业薪酬战略管理[J].长治学院学报,2008,(12)

[5]何燕珍.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11)

[6]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6.(2)

[7]杨波.浅谈我国企业薪酬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7)

[8]柯昌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完善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12)

作者:郑志荣

第三篇: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中国物流企业是一个正在兴起的行业。物流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通过物流成本水平衡量指标的研究,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物流成本;途径;经济效益

Key words: logistics cost; way; economic benefit

1物流成本的意义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主要有:运费,即通过车辆、轮船、飞机等将货物运到目的地的费用,这是物流成本的主要部分;仓储费,即物流公司建设或租用大型仓库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费用;材料损耗费,即在货物运输过程中使用消耗的包装费用、搬运设备的折旧费用,物流公司自用货车的折旧也算在内;人员费用,即员工的工资;各种行政管理费及税费;另外,在很多时候,还要加上货物的保险费用和货物损失的赔偿等。

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2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标

2.1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微观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不同的行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有差距的。一般说来,制造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业,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费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费用。企业微观物流成本从物流活动的领域角度可以划分为采购物流费、工厂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返品物流费和废弃物回收物流费等。

要准确反应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并且使不同企业之间该项指标具有可比性,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制定出统一的计算标准;其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2.2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运输费用,二是库存维持费用,三是物流管理费用。

运输费用包括企业使用专业运输服务,支付给各种专业运输业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运输费用和企业使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开展运输活动所支出的费用。

库存维持费用包括用于存货的保管费用(人工费、设施折旧、材料费、水电费等)和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成本。前者包括支付给仓库企业的费用和企业自己从事货物保管所发生的费用;后者参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资本投资回报率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存货金额。

管理费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及其运营方面支出的费用。管理费用的计算可以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运输费用和库存持有费用的总和;或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制造业和流通业的GDP贡献值。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水平和物流活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因此,反映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离不开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只有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趋于科学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2.2.1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尽管从物流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进入了物流战略管理的阶段,但是,对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并没有完结。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及范围有所不同而已。在PD(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物流成本管理局限在销售物流领域;进入Logistics阶段,物流成本管理扩展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领域,物流总成本的意识得到增强;而到了供应链物流阶段(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对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已经超过个别企业的边界,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最小化。因此,可以说,物流管理到了高级阶段,同样离不开成本这个主题。只要价格还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就仍然是企业物流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在我国正以迅猛的速度普及,例如上海大众认为,全体员工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起“以市场为中心,以用户为上帝”的观念,在具体的客户管理中,公司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的模式。所谓“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是将客户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客户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既成价值、潜在价值及模型价值。通过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扩展市场,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提供从市场管理到客户服务与关怀的全程业务管理的同时,对客户的购买行为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企业寻找新的销售机会,并对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提供科学、量化的指导依据,使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发展能力。

2.2.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经营的新兴产业,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是企业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现代物流业凭借其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在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活动规模化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采用外包方式推动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供了条件。

2.2.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数量是不一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国家,总体的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降低,以服务业为主要标志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同一产业内部的结构同样也在发生变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中,电子产业、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加大。这种变化,导致物流量与GDP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那种同步、同力度增长,转向物流量的增长幅度相对放缓,甚至出现与GDP增长相背离的趋势。换言之,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社会经济增长对物流量的拉动作用在减小。

体现在物流成本方面,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因此,我们在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够忽略产业结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注意来自不同主体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避免简单地比较和轻易地下各种结论。

除了以上因素导至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下降之外,物流服务本身的质量也会影响到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的高低。

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物流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准之下的物流费用支出。物流服务水准越高,支出的物流费用自然也就越高。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是在保证所规定的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使物流成本最小化。

高度化的物流需求,需要高水准的物流服务做基础才可以得到满足。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度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生产运作方式的变化,对于物流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订货周期在缩短,物流的批量在减小,物流作业频率上升,物流成本也会随之加大。此外,消费者对于物流服务本身的需求量也在增多,这也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上升。

3物流成本降低的途径

3.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门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3.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

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一是由于忽视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效益背反关系,虽然在某一项物流活动上支付的费用降低了,但总体物流成本并没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增加;二是将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变成只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项服务收费标准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绝的话,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无功而返。

高露洁公司通过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实现了很多目标,如通过全球化资源利用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以实现更为有效的资本利用。为此,高露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在价格占全球业务拓展和市场中更具优势,这些商业优势反过来使高露洁能够进一步降低业务成本。

3.3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企业的事,即仅仅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手中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亦即物流系统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例如,原来有些厂商是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因此,很多物流中心适应于批发商物流中心,从事大批量的商品输送。然而,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连锁超市等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投资就有可能沉淀。同时,新型的业态形式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流通发展要求的物流中心或自动化设施,这些投资尽管从本企业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却大大提高了物流绩效。

3.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切入点

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所应当成为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优化物流系统不仅是物流部门自身的工作,还涉及到生产、销售等部门,物流部门在企业地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系统化工作的质量。

从物流部门的角度出发,作为优化物流系统的基本方法之一,首先从改善物流作业效率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但仅此还不能达到物流系统优化的最终目的,还需要将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生产和销售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销售和物流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系统优化,降低物流成本。

3.5构筑现代信息系统与降低物流成本

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然难以使企业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对此,企业必须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效率化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这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物流经营运行系统。具体来讲,通过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避免交叉重复的物流行为与物资浪费,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多发的可能性。

4降低物流成本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4.1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

一方面,由于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成本,从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在销售收入和其他成本及费用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因此会得到增加。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但价格背后体现的还是产品的价值量,即产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抽象劳动的数量。商品价值并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而是由行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当某个企业的物流活动效率高于所属行业的平均物流活动效率,物流费用低于所属行业平均的物流费用水平的时候,该企业就有可能因此获得超额利润,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转化为企业的“第三利润”;反之,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下降。正是这种与降低物流成本相关的超额利润的存在,而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导致企业积极关注物流领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另一方面,降低物流成本后,企业具备了产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可以利用相对较低的价格销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2从宏观的角度观察

一方面,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会对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消费物价的稳定,提高国民的购买力水平。

因此,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资源得到节省,社会效益更大。

参考文献:

[1] 陈宗建. 时间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定价策略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1):77-78.

[2] 王怀.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模式选择的思考[J]. 中国总会计师,2008(1):89-90.

[3] 罗丽萍. 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竞争战略选择[J]. 财会月刊,2008(2):21-22.

[4] 王成. 现代物流管理实务与案例[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作者:于冬梅

上一篇:电气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情感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