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道技思想解读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2022-09-11

1 引言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各国语言教育改革中一个倍受关注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我国古代庄子思想所内含的“道”“技”观,对我们反思、解构、重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大有裨益。庄子哲学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揭示道家的“道”“技”思想——道进乎技,道在技中,道技合一,揭示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

2 庄子的“道”“技”思想

“道”“技”观贯穿了道家思想体系的始终,是庄子哲学思想体系中一个中心话题。庄子在许多作品中以故事的形式揭示“道”与“技”的关系。比如,《庄子·养生主》叙述了“庖丁解牛”如表1

庄子的“道”“技”思想中,“道”既是事物的本源又是事物的本体,本质上是自然之道,是对自然规律的感悟。而“技”并非只是单纯的技术或技艺,而是具体的实践,技艺的实践。在“道”和“技”的关系问题上,庄子主张“道”“技”合一:一方面强调道进乎技,道是技的升华,另一方面又强调道在技中,道不能离开技而独立存在。

庄子指出“道”是世界的本源。有物才可以实践,有道才衍生“技”,固而道在技之上。良庖和族庖在解牛之时只顾技艺的实践,未知天理固然,顾了技而失了道,结果解牛时屡屡碰壁。反观庖丁,他不在实践中悟得解牛之道,可“以神遇而非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庖丁能在“技”中悟道得道,将“技”升华为“道”,这正是庖丁区别于“良庖”和“族庖”,成为“善庖”的根本原因。

道虽进乎技,是技的升华,但道也在技中,无法离开技而独立存在。“道”只能在实践中体悟和感知,即由“技”而悟道。庖丁的解牛之道非生而有之或他人言传,而是在数十载的实践中感悟而得。刚解牛之时,庖丁“所见无非牛者”;勤练三年之后,他“未尝见全牛”;而几十年后,他解牛数千,才达到了“以神遇”的境界。可见言说的“道”并非真“道”,真正的“道”只能从“技”中,从实践中感悟。

3 外语教师师资培养中外语教师定位

在外语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外语教师师资培养先后使用了三个不同的概念:外语教师培训、外语教师教育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1]。概念的变化反映了外语教学中“道”“技”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对外语教师身份定位的变化。

外语教师培训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所谓培训就是通过教学技能的训练使教师更有效地将语言知识传输给学生。在教师培训的狭隘范畴中,外语教学是一种简单,日常的信息传递过程。外语教师是“纯粹的教书匠”,将前人的文化遗产,现代的科技文明传递给下一代。外语教学中,教师“仅仅思考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枝节和教学技巧”。这种“纯粹的教书匠”观念将教师限制在技艺实践者的桎梏中,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学中感悟教学之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外语教师培训的特点是列数外语教学纷繁芜杂的教学技巧,告诉外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用这些技巧。

外语教师教育比外语教师培训的涵义更广,强调外语教师不仅要有实践的能力,还应该掌握外语教学所需的基本知识库。衡量外语教师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外语教师的知识库是否够广、够深,教师的理论体系是否足够扎实的。不同于“纯粹的教书匠”,教师教育范畴内的外语教师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教书匠”,他们摆脱了过去外语教育自由盲从的状态,主张科学化、理论化的外语教学。虽然此时的外语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开始了自我探索的第一步,具有专业化的萌芽,但其本质还是“教书匠”。

外语教师培训和外语教师教育试图通过“外推型”的机构培训传递教学技能和教学理论,使教师发展成合格的“教师匠”。然而“外推型的机构培训”过分倚重教师技的训练而忽略道的体悟,导致教师沦落为受“权利话语文本网络”控制下替别人传话的话筒,因而培训的成效普遍受到诟病。于是,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运而生。“发展”不同于“培训”和“教育”,是以教师的自觉意识为动力,以教师培训教育为辅助的教师不断自我完善、提升的动态过程[2]。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扬弃了旧体系中“只见知识不见人”,强调“技”的掌握而忽视“道”的升华的弊端,主张外语教师首先是“人”,是“具有内在厚重性、思想性和独立决策性”的人。

4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从以“技”为中心转向“道”“技”合一

随着外语教育在社会生活和教育系统中作用的日益增加,人们对外语教育的期待也不断提高,对外语教师的定位也不断更新。外语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执行教学大纲,传递课程的工具,而是一个具有内在厚重性的“鲜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思想者”。要培养教师成为这样鲜活的人和独立的思想者光靠“培训和教育”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只是把现成的技能或理论告诉教师,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教学实践,而剥夺了教师作为思想者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可以看出,教师培训和教育抛开了“道”而过分强调教学中的“技”。与之相反,教师专业发展尊重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性,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自我”,“形成自己的信念”,从而真正达到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这种专业发展的观点既重视“技”的实践又重视“道”的体悟,实现“道”和“技”统一。

从外语教师培训和教育到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不只是形式的更替而是实质的跳跃,是从以“技”为中心到“道”“技”合一的本质性的嬗变。教师专业发展吸收了庄子“道”“技”思想的智慧,精确阐释了外语教师发展的实质:“道”“技”合一,强调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形成自己的信念系统。教师发展从来不否认实践即“技”的重要性。相反,它肯定了教学实践是教师发展的起点。没有实践,体悟教学之道将是空中楼阁。很难想象,如果离开了教学,离开了课堂,教师的反思从何开始,教师的发展又如何实现。因此,国内外各种外语教师发展的机制比如反思性实践,行动研究,实践群体等都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实践,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教师才能真正领悟教学之道,教师专业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当然“技”并非发展的终点,脱离了悟道的教师发展与“培训、教育”无异,并非真正的专业发展。我们知道,教学,包括外语教学并非凭空而来,也无法复制别人的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外语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对语言教育的哲学理解之上。而这种哲学理解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需要教师自身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对语言教育的深度理解,形成教师个人的信念系统。所以,无论反思性实践,行动研究,还是实践群体都聚焦教师的反思,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提问,质疑,研究从而加深对外语教学之道的理解。总之,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外语教师)的实质是道中有技,技中有道,是道和技和谐统一。

5 结语

庄子“道”“技”合一的思想从我国古代的哲学视角审视、解读外语教师师资培养的发展进程,指出外语教师作为“具有内在厚重性、思想性和独立决策性”的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重视“技”的实践,更要重视“道”的感悟,要将“道”和“技”合二为一。在开发和使用教师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时,我们也不能有所偏颇,应将“道”和“技”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本文从庄子“道”“技”合一思想, 分析外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史上, 师资培养所使用的三个不同概念所反应的教师身份定位及其隐含的“道”“技”思想, 从而探索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从以“技”为中心转向“道”“技”合一。这有利于加深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也有助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和策略的开发和选择。

关键词:庄子思想,外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总序[A].Williiam Littlewood.交际语言教学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V.

[2] 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问题与趋向[J].教育探索, 2003, 12:103-105.

上一篇:湘西州城区小学跆拳道开展对策研究下一篇:中国煤化工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