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反思性教学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2022-09-12

1 反思性教学内涵及特征

不同的倡导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反思性教学把握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阐释。著名教育家胡森主编的新版《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采用的是维拉(L.M.Villar)对反思性教学下的定义:“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这一定义指出了反思性教学所需的理性思考和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某些共性。而我国学者熊川武则从另外的角度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定义则主要从“目的”的角度对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做了诠释。在参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对反思性教学的内涵作了如下理解。

1.1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1)反思性教学是以追求实践合理性为目的的教学探究活动。教师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行动、对行动发生的原因与后果、对行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达到自我改进、我完善的目的。

(2)反思性教学是以提升专业知识为目的的教师学习活动。教师对自己行动背后的个人知识与假设进行反思,了解自己所信奉的理论与实际所用理论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外显理论知识的内化,在自己的职业体系中逐渐形成成熟的、具备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3)反思性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师思维方式。就过程而言,教师的反省思维体现于对教学问题的觉察与界定、对解决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自我评价。

1.2 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1)主动性。外语反思性教学不是教给外语教师一套简单的教学程序或技术,而是要发展教师对教学实践问题的一种主人翁态度。反思不是一个纯粹的认知过程"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独立地、自觉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是建立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上的,教师关注自己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关注自己教学的效果,有不断进取和改进教学的意识和要求,并在语言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新的知识,也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达到超越自己。不断发展的目的。如果缺乏这点,教师就不可能去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以及关注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不可能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和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以达到教学目的,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能力。

(2)实践性。反思性教学是从外语教学实践出发,探究的问题或领域往往是教师本人在外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或是本人觉得最有意义的问题,即一切研究活动源于教师的自身需要,与教师所处的环境密切相联,不脱离教师专业生活背景,注重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3)反馈性。反思性教学对外语教学实际过程进行回顾和审视,以获得各种信息,作为反思的基础,因而具有信息反馈的特点。反思性教学要求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获取关于自身实践中各因素变化的有关信息,审视和检查自身实践活动的效果。教师要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和反馈,就必须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活动本身,一是学生。教学活动在W a11ace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中是与反思构成循环的实践活动。而教学实践建立在密切注意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观察学生及学习效果都作为一种反映教学活动的信息,也作为教师反思及调节下一步教学行为的基础。

(4)调节性。在外语反思性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根据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针对预期的教学目的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采取适当修正、调节等措施。而这一系列的措施实际上是教师根据自己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对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调整活动。外语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存在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活动也是互动。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过程的思考,调节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来促动教师如何教;而教师则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调节自己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如何学。这种师生的相互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也就是说,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师生是否合理、协调、有效地调节自己的积极作用。

(5)有效性。外语反思性教学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如果说常规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反思性教学追求的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思性教学以教学实践过程为主要对象,对其实行计划、组织、监督、调节、控制、分析、评价,进而改进教学。教师借助对教学问题的探究和创造性的解决,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当教师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继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因而,反思性教学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2 反思性教学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教师成长的主要标志是教师自我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形成,即教师具有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作为观察和思考对象,并对自己所做出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能力。不难看出,反思能力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标志性能力,在教师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反思性教学使教师成为反思的从业者,注重教师的终身教育,因此成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1 反思性教学使外语教师成为学习者,为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当代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加工信息的过程。学习的效果不仅依赖于教师的教授,更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主动运用。教师在自己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成人学习者的角色。一方面,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一种终身教育的过程。社会在发展,语言在变化,外语教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外语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反思性教学模式中,外语教师需要主动观察、分析、加工教学实践中所蕴含的一切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而这种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反思教学经验的学习过程。反思主要是一种个人的内省行为,需要个人的自觉、自为,当这种自觉、自为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后,即使不从外部施加影响也能使一种理想的行为在主体身上得以持续"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积极高效的教学者、学习者、研究者,能应用各种策略来加工、储存和使用与教学过程有关的一切信息,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如果能坚持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坚持学习,坚持自觉的反思,就能使自己得到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不是一种短期的或阶段性的,而是一种可终身持续的发展过程。

2.2 反思性教学能拓展外语教师知识层面,提升其理论水平

外语反思性教学是在理论指导下的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外语教师需要不断对领域内的知识进行批判性学习和反思性评价,学会系统地将程序性知识和诊断性经验以反思或前瞻的形式在自己的职业体系中形成稳定的结合。理论研究者认为,旨在理论的重构与重建的反思是最高境界的反思。所谓理论的重构与重建,就是要将那些在反思中己经意识到但通常又难以表达的“缄默知识”加以激活、评判、验证和发展,使之升华成一种“明白的知识”。在这种理论的重构与重建过程中,外语教师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行动中的知识,而且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其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大大增强。

2.3 反思性教学使外语教师成为研究者,提高其专业能力

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是外语教师发展必由之路。反思性教学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因而它赋予外语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改变他们被动接受教育理论的灌输,被动地适应专家教授指导的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研究者。多年来,外语教育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总是相互分离的。广大外语教师一直是潜心教学,认为教育研究仅仅是专家的事,把教学改革也看成是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套用现有理论与教学模式,因而维持一种知识传授者的形象。而反思性教学赋予外语教师一种主体地位,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储存他人观念的容器,也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外语教师会主动检查和验证自己的价值和假设,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语言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外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既是从业者,又是研究者,将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教师作为研究者,要求能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所学的理论为指导,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观察、审慎的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出发点,从检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开始,观察并思考在接受新理论知识后所出现的变化,因而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内化相关的理论和思想,目的在于建立和发展能解决教学实践的个人教学理论。随着这种理论的建立,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增强。

摘要:反思性教学因其带给外语教师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外语教育理念,赋予教师自我教育、自主决策的责任与权利,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已成为一种新的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本文将对反思性教学对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反思性,外语教学,外语教师

参考文献

[1] L.M.Villar.Teaching:Reflective,from T[J].Husen Etal,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of Edueation,1994:P6215.

[2]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研究生专职担任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分析下一篇:素质教育视阈下国内外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对比研究与思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