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2022-09-10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文言文在新教材篇目中占了一定的份额, 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但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 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 普遍存在厌烦情绪。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以及现代文的阅读与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诵读

古人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 一般都是老师先串讲, 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其实, 学生如果没有熟读课文, 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 分析得头头是道, 学生也留不下多少印象。如果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熟读, 甚至达到了成诵的程度, 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

从熟读入手进行文言文教学是我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路。最初, 我是从串讲入手。如讲《公输》, 我范读一遍后, 把课文详细串讲了一遍, 语音、语法知识也讲到了。第二天一检查, 学生对课文掌握得支离破碎, 并且大多读不成句。课后, 找学生座谈。他们说, 学文言文觉得句式特别别扭, 词语也特别陌生, 记住这个忘了那个, 和学外语差不多。学生的话启发了我, 对于文言文基础非常差的学生来, 学文言文确实与学外语有许多共同之处。教外语的老师常说, 要学好外语, 必须熟读, 读得烂熟后, 掌握单词, 语法就不觉得困难了。

为了使学生读得更有效果, 我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一般说来, 在开始阶段要着重搞好范读和领读。这样, 先给学生作出个样子, 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知识有正确了解,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过一个阶段, 我让他们齐读, 这样,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练习的机会, 教师还便于从中发现共同存在的问题。为了培养每个学生读的能力, 我还注意一个个地抽读, 在学生消化理解知识时, 我采用默读和自由读的方式, 教师在桌间巡视, 随时答题并进行辅导。

这样多种形式读、反复读, 使学生逐渐获得了文言文的语感, 为讲解文言文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把熟读和讲解结合起来, 收效比较明显。

那么, 花费一些时间搞熟读, 在熟读过程中来讲解, 会不会影响教学进度从而降低教学成果呢?通过实践证明, 不会的。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功”, 通过“寓讲于读”, 当学生读得熟练时, 内容也掌握十之七八了。就整个文言文教学看, 最初培养读要多花费一些时间, 以后会越来越快地熟悉课文。

二、精思

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 也要经过人类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 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要使他们把所掌握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 就需要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从中总结出规律, 使知识系统化, 这就是精思。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 我注意到以下三点:

1、由表及里。

在讲授文言文的一些知识时,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从大量的表象中探求知识的规律。这样, 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得深透, 而且也学得主动。比如, 讲到“之”字作代词用, 可以作宾语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有代词“之”的大量句子。由于有熟读背诵的功夫, 学生顺利地找出了很多句子, 找出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之”字相当于代词“它”、“他”时, 一般作宾语, 不作主语。掌握这一规律, 学生不但能恰当地译代词“之”字, 而且有助于辨别“之”字之前名词用作动词的语法现象。这样,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从认识表象开始直到总结了规律来。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 经常这样做, 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

2、由此及彼。

想使学生较快地形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不仅要求学生会透过现象总结规律, 而且要训练学生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 从已知的知识推出未知的知识。使学生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

学生只要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准确, 即使水平低也能做到这一点。例如, 我们班上学生在学习文言虚词和文言语法时, 记熟了不少的典型例句, 在学习新篇章时, 就用这些例句去类比, 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

3、由浅入深。

“浅”, 是为了适应学生现有水平, 如果一开始讲深了, 学生接受不了。“深”, 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 只有学得深入, 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浅”和“深”能否统一起来呢?在进行翻译训练时, 我像教体操分解动作一样, 带领学生由浅入深, 由低到高, 逐步翻译。第一步, 直译:把每个文言词语译成和它相对应的现代词语, 弄清每个词语的含义。第二步, 调整:调整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 使之基本通顺, 符合现代语法规则。第三步, 修饰:在词语的色彩, 句子的语气等方面加以修饰, 使之符合原义, 又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和特点。这样一来, 学生看得明白, 真切, 理解得透彻, 效果较好。

三、多练

通过熟读, 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精思, 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规律。但是, 要使学生能阅读文言文, 还必须把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只有多练, 才能完成这个转化。在多练的过程中, 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1、规划要全。

规划要全就是说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要掌握哪些文言文知识, 先训练哪些, 后训练哪些, 哪些在课堂上可以完成, 哪些要在课外补充等等, 要有个全盘的规划, 要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练习, 在学习选文时, 就要考虑到每篇文章要侧重训练的内容。

2、范围要广。

范围要广就是要引导学生博览, 通过扩大阅读范围来巩固、加深所学的知识。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古文观止》《史记》等书, 让同学们课后浏览。

3、方法要活。方法要活, 主要指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训练相结合, 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总之,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 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 文言文教学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的“怕学”变“乐学”。

上一篇:依托“两微一端”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载体研究下一篇:浅议高校学生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