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常态体育课

2022-06-23

第一篇:成功的常态体育课

体育常态课如何常态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怎样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地上好体育常态课呢?本人以为,提高体育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一个都不能少。而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认识常态化

“常态课”顾名思义是常规状态下、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课不是常态课;过分强调娱乐、休闲功能。以简单的游戏为主。游戏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游戏里没有什么技术成分的课不是常态课;轻视对学生的管理,忽视教学组织的严密性,导致学生懒散,课堂组织松散的课不是常态课;一味满足学生需求,只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教学内容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的课不是常态课。本人以为,体育常态课应当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有组织有纪律的“正常”的课,应当是有具体的教学目标、适宜的教学内容、得当的教学方法的“实实在在”的课。因此,体育教师依据《课 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课程教学计划,保证每一堂课都能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经常增强认识,提升课堂的“口味”。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对体育课是可有可无、是学习的“调味品”、是让自己尽情自由活动等认识的误区,而且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 ,成为体育常态课保质保量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管理常态化

体育常态课中,常常因为学生的拖沓使课堂不能流畅:因为学生的惰性不能很好地互 动;因为一部分人的游离影响课堂氛围。因此,要使体育常态课保质保量,体育教师必须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规管理仅凭简单的讲道理是不够的。一定的纪 律约束和一规则意识的养成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能让他们明白课堂内哪些是应该遵守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从而使学生能很快地融人课堂。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规则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各项制度或章程。使学生逐渐把对规则的遵守 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由于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小组活动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导致活动不能有序进行。笔者常组织学生玩些无规则的游戏。让学生体验 “无规则”是怎样 “不成方圆”的。然后再让学生逐步自主制定游戏规则来完善游戏,再体验有规则的和谐与乐趣。这 样,他们在课堂上就能自觉地融入课堂活动中。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处理细节常态化

在体育常态课中,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甚至做与学练内容无关的事情等问题,并不是用纪律和规则就能够完全约束得了的事情,这需要教师通过对课堂上的情况反馈,针对性地 在一些细节上进行巧妙处理,及时将他们唤回到课堂上来。

1.友情互助经常化

在老师讲解示范或者在学生演示环。常常有学生不认真听讲、私自讲话、甚至躲在后面搞打或做自己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讲解演示完毕后,请学生复述并演示,如果因为不会或害羞不好意思,老师可以让他 (她 )邀请一个要好的朋友来共同完成,这样既给了他们一个台阶又巧妙地给予了警示,时间一长,大家都能认真观察并听讲了。大大提高 了教学质量。对于这种始终游离于课堂的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不仅会影响组织教学,而且会“带坏”其它同学,使教学质量大大降低。老师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可以采用“迂回战术”,从他们的好朋友中找突破口。老师先在优生中找出问题生的好朋友,然后主动地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与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将自己的朋友“吸”进自己的练习小组,并与他们一起完成学练内容。几次课下来,这些 “游离”的学生也渐渐地被“吸”进了课堂活动中了。

2.感情交流经常化

对于这些“游离”的学生,还可从他们自身找突破口。通过观察,去发现他们喜欢的运动 或练习,然后再一步步“走近”他们,逐步化解他们游离的心态,使他们真正参与课堂活动。例如有一个学生喜欢做俯卧撑。课堂上除了有俯卧撑环节,其它活动很少参与,于是老师可以在课上有意经常安排俯卧撑练习,并与大家交流出俯卧撑的多种做法,然后布置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练习。老师在课后也积极准备着。在一个“偶然”的时机,老师和他进行了一场PK,并进行了很好的交流,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通过以后的几次交谈,这位同学不仅改变了原来的游离状态,课上练习变得积极起来,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同学。

四、合理评价常态化

1.明确目标经常化

对于学生而言,在每一节常态课堂上,知识技能学习的评价要是可见的、可操作的,否 则。学生的练习将会无序。因此,老师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都会设置不同的练习目标,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学练,使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能有效地根据目标合理进行自评与互评。除此之外,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老师都可以告诉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会达成怎样的一个目标,并在课堂上随时提醒。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会更积极、主动,目的性更强。

2.听课评课经常化

对于教师而言,上好每一堂常态课。除了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要有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安排一项观摩常态课的环节,听课老师根据上课老师提供的教 案。结合课上师生在各环节的表现,“挑刺性”地进行评价。如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教学内容 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甚至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教师的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等 等进行评价讨论。这样,经过长期的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大大提高了每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了每一个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每个人在自己的每一节常态课中,能更有效地 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了体育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另外也可定期与学生交流上课的感受,让学生谈谈近期体育课的优劣。一来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二来也利于教师考虑学生的需要进行一些教学上的改变。

3.过程评价经常化

根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2009 年 10月下旬,杭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印发《杭州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试行)》的通知”,就初中学生三学年体育考试项目、考试形式、分值分配等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改变了中考体育加试初三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定了杭州市体能技能测试方案,将初

一、初二的体能技能测试按照一定的比值计入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中。这种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练积 极性,而且对保质保量上好体育常态课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要让体育常态课保质保量,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而要让每一个学生能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就要在课各个环节处理上达到“常态化”、“经常化”。不放过任何一个看似可有可无的细节。

第二篇: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

《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读书笔记

沛县大屯中学

唐 金 民

在目的篇“谈为什么而教”中,本篇首先对“体育=体质教育”进行了思考,有人把这种观点称为“体质教育论”。分析了产生这一理论的两大历史背景,但在现实中仍用这一理论来指导体育教学,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应把这一理论不断更新。

从“打破”说起一节中通过分析一些人对在安排体育教材时,要打破以运动竞赛为中心的编排体系的思想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打破不等于不要”,即打破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教材体系,提出了打破的真正含义是指我们不应把运动竞技技术传授当做体育教育目的的全部。这节最后的几个不等式,其意义和指导作用也是非常重大的,即打破≠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改革≠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 ;快乐≠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成功≠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 育人 ≠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

在话说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一节中,首先,讲述了体育学科学科目标建立方面的特殊性:

1、体育学科目标的内容抽象而宽泛内容界定含混;

2、体育学科的目标缺乏递进性;

3、体育学科的目标有较大的流动性。通过讨论以上三方面,归纳出:体育在教到什么程度算是完成目标这一点上,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提出了四点假说。其次,说明了体育学科在内容上的特殊性有以下几点:

1、体育学科内容不是依托体育学,而是依托体育项目的说法;

2、体育运动素材数量极大,且层次不清,筛选教材困难;

3、同一素材里内含的教材因素很多;

4、体育教材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来自于竞技。第三讲述了体育学科在实施教学上的特殊性有以下几点:

1、教学实施形式更加多变,教学模式多样化;

2、情报信息量、生理负荷量和情感刺激量,都是体育教育教学实施中的不可忽视的要因;

3、人际关系、学习能力表现更为外露,学生的相互作用因素更为重要。以上这些特殊性也是体育学科的基本属性。

在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与教学改革一节中提出几点思考:

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具体而明确地制定某一时期的体育学科目标和任务;

二、在明确学科目标的前提下,应紧紧把握住一条教材的认识、研究和排列的新思路和主线;

三、把握体育教学实施的特殊性,创造出以身体活动为形式,完成综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这些思索的确应引起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去积极思考,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明确新的课程标准,如何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成功体育的目标理论一节中,提出了对成功体育目标理论的一些见解。

一、要从“现在”和“将来”两个空间考虑教学。在本部分提出了学校体育教学目标首要任务的两种观点:一是主张把增加体质列为体育教学首要任务的基本观点;另一是主张把传授三基放在第一位的观点。通过进一步分析,最后总结为二者的分歧完全可以用“现在”和“将来”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从这两个空间来解决体育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问题。这是成功体育考虑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思路;

二、要从“教”、“学”两个方面把握目标。为了解决由于学生厌学困扰体育教学这一问题,主要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在把教学目标划分为“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中更要重视学生“学”的目标,通过教师组织让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继而达到“教”的目标使教和学完美的统一起来,这也是成功体育考虑教学目标的第二条思路。

三、要正确区分和把握“期望目标”与“行为目标”两个层次。期望目标是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学习应达到的目标,是比较宏观、比较原则、比较抽象的。行为目标是在每个教学单元和每个课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可具体操作的、可以检查评价的目标,通过行为目标的逐一完成才能最终完成期望目标。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正确区分和把握目标的层次性,并把期望目标行为化,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成功体育对目标的第三条思路。

四、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考虑目标和评价目标。体育教学即完成一些客观的显在的任务,也要完成培养学生人格的任务,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体育运动乐趣的任务。成功体育主张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良好的情感体验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是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

2、是学到新的知识明白了新的道理;

3、是在技术上有所提高;

4、是在运动中与同伴相处和睦、愉快。体现了教学中客观和主观是相辅相成的。从这两方面来考虑体育教学目标是成功体育对目标的第四条思路。

通过这篇学习,使我对体育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知道了体育素材和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了体育学科表现在诸多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通过本篇学习,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确立教学目标,怎样才能更好转变教学观念,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课堂。

在教材内容篇《从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谈起》一文中,主要针对滑步推铅球对完成学校体育教育的五大目标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通过与其他同类教材的比较,总结归纳出:铅球这一运动素材由于其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在作为体育教材完成体育教育的几个任务时非但没有什么特殊功能,反而显得力不从心。最后是问题的提出:“不是任何一个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作为素材成为体育素材”。深刻的提醒大家必须站在育人的角度上去精心科学地选择与组织教材,应先考虑为什么教再考虑教什么。用什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在卢元镇教授《也谈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一文中,首先对毛振明教授向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大胆的质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通过对体质和身体素质的概念进行剖析(因为这也往往是被人们容易忽略和混淆的问题),说明了身体素质只是体质的一部分,如果把一些简单的动作练习组合来用与增强学生体质的话,那就大错特错。我们应把学习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为他们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提出了对运动技术教学的看法,即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难度的运动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文中还对当前我国技术传习课作了分析,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运动技术本身的问题。两位教授在各自文中谈到了体育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播和传播的任务对教学方法上又各有自己的观点,从这方面看来体育教学是在不断探索中成长,在逐步的探究和分析中慢慢的走向成熟。

体育教学应和其他各科各类一样,只有不断的改革,和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才会更加成熟。教材需要吸纳多种素材满足不同时期的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本文对是否要教滑步推铅球的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肯定了滑步推铅球的优点,调了体育教学不能排斥技术传授。

在以下四片文章中,作者们对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各自的认识都非常深刻。卢元镇教授还归纳了选用教材的应考点的几个问题: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二.要有利于体育文化的继承。三.要有利于形成学生身体锻炼的习惯。四.要符合我国学校华育的实际。五.要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服务。

在“讨论华育教材的选优程序”中毛振明教授对以上的探讨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卢元镇教授提出的选编中小学华育教材考虑的几个问题是完全赞同的。同时又提出了“合格标准”与“选优标准”,对“合格标准”作了详细的分析,但教材不能只要合格体育运动素材,更需要的优秀。 “选优标准”是什么呢?通过对当前国际形势和情景的分析,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情等原因,对“选优标准”下一个绝对的定义实属不易,只是提出了对教材的选优程序。选优程序分为五个过程:第一,运动素材要从教育的基本观点去审视;第

二、是根据“体育的基本功能”进行分类,主要是依据体育教育传授技能、锻炼体能、娱乐身心、文化几个功能对素材进行了分类。经过这道程序完成了初步的教材化。第

三、是“典型性分析”,即在第二道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典型性选择。找出每类内容中最凝聚其特点的代表性最强的几个项目;第

四、是“具体教学任务”,这是最为重要的教材选择、优化标准。第五是教材的实施条件,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师资情况等。

在第三章中,首先介绍了日常教学中出现的误区“把体育运动的素材当教材”,指出了其危害,如果走进这一误区就会阻障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其次剖析了“运动教材”与“体育教材”的区别,分别下了定义。体育教材定义为:是体育深重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选组织的身体活动的内容体系;运动素材定义可被选择的身体活动内容。提出了二者本质区别,即有没有培养人的教育目的。

在教材研究的层次、意义和过程一节中,提出教材研究的两个层次:一是大纲的制定和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过程;二是“小规模教材研究”,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根据具体情况把大纲规定的内容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内容的过程。对于教材研究的意义,德国的教育家们认为在于“范例的精选”;美国教育家也是同样的认识:应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让学生进行彻底的学习。

对运动素材研究角度包括:1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素材;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素材;

3、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素材;

4、从创造性的角度研究素材;

5、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素材;

6、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素材。文中最后对素材与教材作了总结,认为素材是教材的基础,但素材不等于教材,只有充分的研究筛选和改造才有教材。

在体育教材的真意——“用什么教什么”章节中,首先介绍了教材的常见用法。

1、指教科书和课本;

2、指具体的教学内容;

3、指抽象的教学内容。但在教材选用时我们常有种种的困惑,文中列举了几个例子,迫使我们必须搞懂用什么教与教什么的区别,他们是教材的两个重要方面,不能混同的。用什么教是教材作为媒介的一面,“教什么”则是教材内容的一面,用什么教是素材的选择和加工,而教什么则是我们对教材意义的认识和处理。只有搞清了这二者,我们才能避免选择教材的盲目性,在教学前我应选清楚教什么,然后去考虑用什么教。紧接下文,提出了教材的真义“用什么教什么”。通过分析论述,说明二者既有区别又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在教材含义赋予教材研究的两个任务一节中,讲述了教材研究的两个任务:

1、在明确为什么而教的基础上,研究教什么。这一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在充分认清学科意义和学科目标的基础上,将应该教什么加以明确。要用国家要求什么、学生能接受什么和教材的可能性三者进行交叉,找出其交汇点,这应该就是教什么的内容。

2、研究“用什么教”即是明确了教什么,然后去先选择教材,我以最能体现教学的内容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通过学习,最终明确的认识到:应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准确的教材概念,并在“用什么教”和“叫什么”的两个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真正意义上的“教材研究”和体育教学改革深入下去。

第三篇:体育课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小编推荐)

体育课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蒂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科学发现,工作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由此可见,在能力相同情况下,工作成绩的大小,取决于受激励程度的高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我们小学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他们更多的信心,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

在课堂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主进行学习。老师帮助与指导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从而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安排运动负荷时,区别对待,结合他们实际能力,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完成教师设置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这才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课例:

在三年级的双手向前、后抛实心球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支援前线”、贯串“行军”、“打敌机”、“搬运伤员”等游戏。首先播放冲杀声、枪炮声、飞机轰炸声,渲染气氛,使活动中的学生寓情语境,仿佛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小战士。其次,进行“行军”游戏时,反复做向前、后抛实心球的徒手练习,并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好本领,打败敌人;再次用语言提示学生体会前后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这样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主的、积极的参与学习。再进行“打敌机”的游戏,练习前后抛实心球,比谁投远,击中目标。这时根据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采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敌机”的位置有高一点、低一点、远一点、近一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情况,自愿地选择目标。这时教师巡回指导,运用一些激励语言来赞扬他们、鼓励他们。促使他们积极的、主动的参与练习,并感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受益。最后进行“搬伤员”游戏,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集体讲完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后,给他们三分钟时间的准备,让他们小组讨论,开动脑筋、想办法。下达口令后,有的小组俩人抬着“伤员”、有人背着、还有的------。在各显神通的瞬间他们的力量、速度、思维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互相配合、团结友爱的精神。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肯定的评价,使他们在运动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思考与分析:

小学阶段重点培养体育兴趣。因为(1)、小学生正处于迅速发育阶段,主要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态的养成。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培养儿童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培养儿童对体育的兴趣,打好运动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2)、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经验较少,在教学中应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让儿童开动脑筋,在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逐步地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使其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的表锻炼体质;身轻体快,自信现,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郁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意识。(3)、小学生一般都对体育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大多为直接兴趣,体育老师应加以培养和引导,使体育教学具有新奇、实用、直观、形象、易学等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和体验获得成功与进步的欢乐。所以说:体育运动一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使练习者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而这种感觉给学生带来的直接感受就是“学会了”的愉快、“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喜悦、“增长了”的 兴奋、“收获了”的开心和自豪,以及“集体力量”与“自身价值”的体现,“锻炼”舒适感、“观赏”享受感的满足等,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锻炼人的性格,磨练人的意志,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力,激发人的进取心,激励人奋发向上和追求健康积极的生活目标。同时心大大增强。

第四篇:单元走班教学开启体育教学新常态

3月11日,黄杰小学召开体育课程单元走班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市教科中心体育教研员蔡文雄老师、黄杰小学全体班子成员、教学线各各处室负责人、体育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黄杰小学积极推动的体育课单元走班教学改革由蔡老师亲自主持。从2014年10月起,蔡老师与黄杰小学体育组全体教师历时三个月,完成了长达158页的《黄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走班教学实施计划》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于2015年春季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次研讨会是课改正式实施以来的第一次专题研讨会。主要议题是分析改革现状,查找问题困惑,探寻解决方案,助力后续发展。会议由教务室主任佃雪峰主持,蔡老师与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罗文清对课改的后续工作作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和工作部署、分管体育的副校长杜应明作了表态发言。校长杨继军勉励大家要有大视野、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摒弃功利浮躁心,平心静气、扎实高效地打造黄杰小学体育教学新常态。

(通讯员:佃雪峰)

第五篇:初中体育成功教学探索论文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发展成为了主题。成功体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所谓成功体育,就是以成功地培养 21 实纪所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主张在体育中淡化竞技意识,专项体育意识,强化锻炼意识,使体育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跟上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步伐,符合经济和社会的需要,有利与培养学生从事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独立锻炼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想进行成功体育教学应该做到以下方面:一、体育课宜实行分层次教学

1、体育课教学应分为三个层次:男女有别;强、中、弱区别对待;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男女生分成两大层次,依据性别的不同进行教学和身体素质练习,男生多进行一些剧烈的活动,注重力量、速度、灵敏等全面发展,女生则多进行一些柔韧性的素质练习,如舞蹈、跳绳和跳皮筋等。由此既注重了身体素质训练,又照顾了性别的差异。

仅仅照顾男女性别差异显然是不够的,在男女每一层之中身体素质状况也不尽相同。开学伊始,我依据学生体质的综合情况,在男女两大层次中又分出强、中、弱的三个层次:体质比较好、综合素质较强的成为强组;体质偏差,呈现明显不足的成为弱组;介于二者之间为中组。对每个层次区别对待,对于强组,在进行素质练习时加大强度和密度,多进行一些技术技能较强的体育练习,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成为体育活动的骨干;对于中组,在进行素质练习时适当加大强度和密度,针对本身弱点进行强化训练,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对于弱组的学生进行指导性的强化训练,帮助他们订计划、树信心,特别是造成一种竞争气氛,赶超中、强组,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2、师生就地取材,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我校地处海岛,师生可以捞河中的沙石做小沙包、沙袋;用废弃的轮胎、塑料瓶做健身的简易器材;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以改善,提高利用率。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师生关系更进一步,而且创造了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二、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成功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 教师依据的是教学大纲, 往往以竞技体育为中心, 体育教学突出的是技术教学。而成功的代名词是比赛中获得好名次, 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但是这只是属于少部分人。而为了达到目的, 反复机械练习, 使学生体会不了体育的快乐. 成功体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让学生明白“我参与了, 我体会了运动的快乐; 我会锻炼, 我有运动的能力, 我就可以成功”,每个人都能成功, 每个人都享受到了体育带给我们的成功喜悦, 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实行多样化

1、注重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增强趣味性。健美操是现代体育中一项受青睐的项目, 学生也很喜欢, 但是对动作节奏的把握有难度。而中国武术很受男生欢迎, 但比较单调. 将武术和健美操结合, 用当今很流行的有氧搏击操教学, 既掌握了健美操又体验了武术,而且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可难可易, 方便调整. 使大家都体会到成功体育的愉悦。而其中对音乐的把握, 健美操的美感将艺术教育融入其中。

2、注重正规教材与乡土特色,民族特色项目相结合, 吸收了民间体育文化娱乐、娱乐活动的游戏。例如:将学生很喜欢玩的纸飞机 , 打水漂迁移到投掷项目, 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完成任务。

3、改造竞技项目为游戏,降低难度,体会成功。体育项目大多来自游戏,从游戏演化而。因此,将竞技项目还原为游戏,既有趣味性,又有技术性。比如,将学生不喜欢的铅球,设计为健身练习,滚球,打标志物,玩积分,进行分解目标管理和小目标管理,逐步达到效果,使学生少了畏难情绪,多了游戏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设计多样化

跑步是学生比较害怕的项目, 采用情景教学, 可以转化为乐趣。学生多数看过《阿甘正传》这部电影, 对其中激烈的战斗场面记忆犹新,采用电影中的情景,让每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摆脱对方, 使变相跑一下变得自然轻松。简单重复的练习故事化,学生身临其境, 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五、生生互动以点带面

体育教师任教的班级多,对学生了解不全面,而学生对学生跟了解。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一方面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另一方面使学生提高了能力。以点带面,就是培养一批体育骨干,让这些小老师带动全班,而课中成为教师的好帮手。比如教师本身的弱项,先培训,在让其在课中示范,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六、将体育活动延伸到课外

1、收集体育资料进行课外交流。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要想很好的从事某项活动,就必须热爱这项活动。因此,我在班级中设立了体育信箱,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体育资料,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把需要的体育知识、新闻和动态及时的投入到信箱中去,并定期组织学生开箱讨论,使学生们关心体育,热爱体育进而自觉的去锻炼身体。

2、提高课活的趣味性。

课外体育活动课不同于体育课,这是学生放松的一个好机会,它明显的带有趣味性、游戏性。针对这一特点,我积极深入班级,指导学生体育活动,并力争使每一趣味体活都针对某一项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如为了训练学生弹跳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跳绳和多级跳竞赛等等。融竞争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素质练习。

通过实施成功体育, 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 参加锻炼的人多, 选择体育兴趣小组的人多, 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了。教学中的小老师有的本身文化成绩不好, 但通过当小老师, 自信心大大增强, 精神面貌发生转变, 从而带动了学习。

上一篇:城管队员岗位职责下一篇:村关工委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