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学习习惯培养中提高政治课堂实效

2023-02-23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 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 终生受其累。”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的学习心态, 学生才会从“要我学”, 转到“我要学”;才会“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参与学习”, 才能让学生用政治的眼光去观察社会, 解析现实生活的问题, 从而真正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 往单方面讲, 只需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容易养成也极易改变, 这一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他们来说将受益终身。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给教学工作带来良性循环。应该说每位教育工作者, 都在努力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 而政治课也是培养习惯的阵地, 从政治课的细节出发,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提高政治教学的课堂实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课前2-3分钟读书, 养成预习习惯。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 由于政治课不少学生不重视, 一般学生在上课前没有预习, 听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就会大打折扣。因此, 在教学中可以抓住从预备铃开始的时间到开始上课时间的2-3分钟, 把今天老师所讲内容读一遍, 这一习惯从初一新生开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学生至少就会抓住课前读书, 养成预习新课。

通过展示, 培养学生学生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美德。在课堂上, 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 对老师说话或同学提出回答的问题, 不能聚精会神地听, 那么课堂上基本没有什么效果, 并且学生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所以, 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学优、学中生, 还是学差生他们都愿在同学、教师面前展示自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适时适度地组织学生通过竞争当“小助教”, 并大胆放手, 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 让“小助教”给同学们讲课, 教师站在旁边及时纠错和鼓励表扬。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讲课提纲, 教会学生善做笔记习惯。英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曾经说过, 脑能积极构造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它虽然对经常输入的刺激作反射性反应, 但它不是一块被动的学习与记录外来信息的“白板”。头脑内原有的记忆和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相互作用, 以便选择和注意信息并积极构成意义。在这种学习理论指导下, 维特罗克提出了一系列由学习者采取的旨在促进学习的具体技术叫生成技术。笔记就是一种生成技术。

我认为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 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这是为什么呢?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注意, 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 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 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 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 既花时间, 又难得要领, 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 既有系统、有条理, 又觉得亲切熟悉, 因而复习起来, 事半功倍。尤其是在今天政治开卷考试。为此, 每当接到一个新教学班级, 可以给学生一个讲课提纲, 逐渐学生就知道如何在书中做笔记。如:记那些, 记在那里、怎么分层次……

用情景创设, 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回答的习惯。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 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具体情境, 领悟教材内容, 达成陶冶情感、情通理达、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形象直观, 潜移默化, 感染力强, 目的和手段辨证统一。情境教学的应用, 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达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简单生硬的说教不易于使学生信服,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 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心理体验,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由于学生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有限, 在教学中, 我们创设的情境千万不能成人化、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在教学中情境的设置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并且要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进行思考, 回答问题。这样,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启发学生主动探究,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又能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更能由于深有感触, 有感而发, 学生就不怕回答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也随之形成。

交流探究, 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习惯.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更喜欢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 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 利用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首先, 要从交流活动做起。在交流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观点或方案中取长补短, 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长, 从而乐于合作。其次, 要利用合作的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 极好面子。因此, 在合作中, 教师要利用小组成员的力量来为个体创造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让他们在获得成功满足感中去乐于自主学习。教师还要利用小组间的竞争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为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提供外在刺激, 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

上一篇:论司法职权的中央性——基于现行宪法框架的分析下一篇: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