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2024-04-30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精选12篇)

篇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重新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探究一下影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

3、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

4、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

5、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性采取的措施:

首先,每课时、每单元都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好比野外锻炼,老师只带着学生走,还要他们走快点,加油走,学生还是走不快的。其次,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于渔”,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再次,课堂教学要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一篇好的文章,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既要绵绵有序,又起伏有致,这样才能紧扣学生心弦,拨动学生思维。

“虎头”——导入设计,讲究先声夺人,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在学生心中荡起层层涟旖,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学生才能自然而然进入了学习状态。

驼峰——教学高潮设计。教师应精心设计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策略,使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更要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凤尾——教学结课的设计。好的结尾如品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教学结课应力求首尾呼应,我们的教学才能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使导入、高潮、结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保证他们参与的实效性,否则,教师孤掌难鸣。

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教师评价要及时、恰当、适度。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篇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苏丽芳

(江苏省常熟市福山中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化学教育事业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旨在针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以此文章促进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探究的重要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重视备课

备课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有教育专家曾指出:一般高效的课堂都是以充分的备课作为前提的,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是要重视备课工作。重视备课工作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认真研习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最具实质性的内容,当我们在对某课题进行备课时,首先要阅读教材,研究课程标准,再按照自己的理解设置课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问题,然后再参考教参进行补充,最后将自己在教材中所领悟到的与教参提示进行有机结合。

2.了解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体现出来的,因此,了解学生也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在提问时设置阶梯式难度,在课堂提问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提问的对象,避免出现浪费时间的情况。这样,不仅能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准备习题

习题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为学生准备的练习题可以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则可以根据习题情况了解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学生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准备的习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与教材联系要紧密。

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展现化学知识魅力

化学本就是一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应用型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只要教师向学生充分展示化学的神秘和魅力,就一定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教学中,可以介绍一些高科技材料、有趣的实验等,如,取少量高锰酸钾放在表面皿或者玻璃杯中,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灯芯,酒精灯就会被立刻点燃。神奇的现象一定会立刻抓住学生的眼球,继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行演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多进行演示实验。举个例子,在学习第四章“燃烧、燃料”中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向一个250 ml中的烧杯中加入150 ml左右的水,再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硝酸,不断搅拌急剧降低水的温度,然后将少量的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将其点燃,再将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之上,这时火焰就会突然熄灭,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导致火焰的突然熄灭,学生便会相信降低温度可以灭火的事实。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进入21世纪就是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初中化学课堂。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将文字、图片、声音等直观地传递给学生,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加快教学速度,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两点优势:

1.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

初中化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则可轻松解决。如,在学习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可以将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氢氧根结合的生成盐的过程用动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

2.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知识容量

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中,教师会浪费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板书上,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课堂的知识容量严重不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对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可以将课上的难点知识、重点知识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一一展现在多媒体上,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够扩大知识容量,可谓是一举两得。

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勇于奉献,不断探究更多的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我坚信,天道酬勤,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的初中化学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明。再论国外有效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5)。

[2]曾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8)。

篇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1、排球发球教学中的不足因素

在排球的发球教学中, 一般有上手发球和下手发球两种, 但无论是哪一种发发球的技术, 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姿势以外, 将球击准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发球时, 当球从最高点下降的时候, 发球者就应该看准求的落点, 可以纵身跳跃将球击打出去, 或者是直接借用腕力将球击打出去, 但关键是眼睛要看准球的落点, 这样才能确保击球的准确性。

但是, 在排球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发球这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因素。其一, 对发球的作用与定位存在偏颇, 有些人认为只要把球发过去就行了, 而忽视了发球的质量问题, 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发球的关键性。其二, 一般人在学习发球的时候好高骛远, 认为发球是最简单的, 不需要那么刻苦训练, 所以, 自身对发球的技术要求不高。其三, 表现在发球者的心理素质方面, 当比分相当焦灼的时候, 也是最考验发球者心理素质的时候, 往往发球人在这时会显得手软, 忘记了发球的基本技巧, 所以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也是很重要的。

2、排球发球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作为一种对技术动作要求很高的体育项目来说, 排球的发球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发球在整个比赛中的地位与作用, 确保发球的质量与效率。因此, 在排球的发球教学中应注意一些事项:无论是对于排球老师来说, 还是对于排球的学习者来说, 必须要重视发球在整个排球比赛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 这是学习发球的首要考虑因素, 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对发球引起足够的重视, 才能不断提高发球教学的质量, 才能不断优化发球的技术;在练习发球的时候, 一定要专心致志, 看好球的落点, 将球稳稳的击打出去。我们在练习发球的时候, 可以多看下别人的发球技术, 然后取长补短, 不断自我优化技术, 时刻反省自身的技术动作是否做到位;俗话说, 熟能生巧。在排球发球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发球的每个细节动作, 确保每一个微小的技术要领都能够熟练地操作。同时, 在教学中, 要认识到把球发过去与发球质量的关系, 首先应该做好把球发过去, 才能考虑发球的质量问题。

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人来说, 应该选择合适的发球技术来教学。对于排球的发球来说, 虽然它有一整套的发球技术, 但是我们必须活学活用, 结合具体人的身体条件来教学。与此同时, 切勿好高骛远, 对于发球的要领必须要踏踏实实练习, 不管是站位, 身体姿势, 还是手型动作等等, 都应该认真对待,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发球的质量与效率。

3、提高排球发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之前, 必须要向学习者讲清楚发球在整个排球比赛中的地位与作用, 突出其与众不同, 让学习者能够意识到发球的关键性, 把发球作为重要的得分手段来学习。

要让学习者领会发球技术的重要性, 让他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在一场排球比赛中, 发球可以给对手致命一击, 无论是在比分上, 还是在情绪上。在这个时候, 老师们可以向学习者放映一些发球重要性的排球比赛视频, 让他们从视频中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关键时刻发球的重要性。

在排球发球的教学中, 要重视发球数量的教学。虽然发球的技术很重要, 但必须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这是要通过一定的数量练习才能达到的效果。对于每一种发球的技术来说, 熟才能生巧, 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一定数量的积累才能完善自身的发球技术。同时, 在排球发球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习者按照要求来练习, 让他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发球技术的特点。通过结合发球的特点和自身身体素质的特点, 不断优化发球的技术。

加强学习者的心理素质锻炼。作为一项竞技类的体育运动, 排球对球员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很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竞技体育中的必备因素。老师们可以放一些关键时刻发球掉链子的视频作为反面教材, 让学习者清晰地认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同时, 老师们还可以特意地设定一些关键时刻的发球教学, 让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下, 进行关键发球的练习, 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

对于排球的发球教学来说, 它本身就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东西, 需要结合具体的发球技术特点与发球者自身的身体素质特点来教学。近些年, 国际排联总在适时对排球的发球规则作出调整, 从而促进排球发球技术的积极发展。排球的发球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 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所以在提高排球发球教学的有效性上, 我们必须要不断开拓创新, 探索出适合学习者自身发展的教学方式, 以此来适应排球发球技术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晓全.成功学理念训练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 2009, (1) .

[2]欧奇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排球发球教学的有效方法[J].考试周刊, 2011, (42) .

篇4: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关键词:学习氛围;尊重学生;教学实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育者的目标,注重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每位教育者的目标。现在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的任务,教育部强调要求教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抓。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效地利用课堂40分钟,发挥这40分钟最大的作用,提升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从五个方面谈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堂知识技能的学习是枯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的发展特点,如果他不喜欢课堂学习,学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如能因材施教,多收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影音资料、历史故事,多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互动小游戏等。如,我在教学浙美版一年级“威武的狮子”时,在了解狮子特点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狮子王》动画片中狮子王的生动形象,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展示评价的环节中,我通过“狮子抓山羊”互动小游戏,使课堂充满了快乐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步树立起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这浓厚的学习氛围,何愁学生不爱学习,教师通过关注课堂中的这些小细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了解尊重学生,让教学目标最优化,使课堂教学更加实效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能了解每一位学生,既能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朋友关系,又能让学生尊重、崇拜,不由自主地主动模仿、学习、创新。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想想应该怎样教。所以,课前应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所学过的知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其重要。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如果我们一切教学活动都能以学生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让学生多说、多思考、多动手。这种符合学生天性的学习才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表现出色,有了学习的自主权,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实效性

民主是一座搭在师生灵魂之间的桥梁,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用平和的心态与学生成为朋友,才能使学生真正言心声、听其意,师生教学相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说话时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能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学生就会有轻松感。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能及时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假如教师说错了,也要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喜欢教师,喜爱学习。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和教师的密切接触,会使师生间建立朋友般的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发展个性,对提高教学实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四、课堂教学的内容生活化,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过多地讲解理论知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中的问题很贴近生活,是鲜活的,才能强烈吸引学生,所以,教师如果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生活化。如,浙美版二年级“彩蝶飞飞”“美丽的花边”等教材内容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我在教学“彩蝶飞飞”一课时,让学生欣赏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蝴蝶,并讲解了蝴蝶的特点。因为贴近生活,学生的兴趣都很高。

五、在课堂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升教学实效性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阵地。在课堂中发现“闪光点”,凸显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是很重要的。每一颗童心都是一个童话故事,是那么神奇美丽。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美丽的孔雀”这一课时,当屏幕中出现一只孔雀时,有学生说孔雀开屏时尾部花纹像一只只美丽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又如,我在教学“我的太阳”这一课时,有一个小朋友画了一半红一半绿的太阳,他说他希望太阳不仅给人们带来光和热,还能给人们带来阴凉,这些都是多么美妙的语言啊,这时我积极引导这位学生发言,作为跳板,由此及彼,使学生畅所欲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如果把学生进步与发展放在教学首位,摆正教师所处的位置,适度引导,恰如其分地实施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其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干部培训的质量,事关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的建设。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县级党校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十八大精神,结合当地教学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思路,切实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当前县级党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党校承担着培训基础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培训的对象不固定,培训缺乏系统的内容安排,以致在基础课教学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关注,不断改进。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理论课教学是基础党校的教学重要内容。结合新时期干部培训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当前新时期党的理论进行教学,是当前基础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理论课有着时代的特点,它必须联系实际,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这是理论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是提高培训效率的好办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与学员进行交流过程中,学员反映较为普遍的党校教学问题,主要是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在培训教学中,学员多来自基层干部,他们带着实际问题,迫切需要教师用理论给予解答。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联系实际,理论脱离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联系不够,不能聚焦社会焦点问题,更谈不上问题。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脱节,使学员感到学习烦闷。学习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学员普遍感到存在的问题。所以,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关注农村中的建设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产业调整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农村城镇化问题,等等。学员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用理论给予解答,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二)系统能力培养不足,学员素质难以提升

能力培养是党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意时代的发展和学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墨守过去的教学方法,忽视学员能力的培养。教课的内容照本宣科,不注重学员的变化,学习对象的要求,更不顾及学院的学习感受,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学员的理论素养没有提升,更谈不上系统能力的提高。

(三)专题讲座内容随意性大,系统性不足

党校的教学设置大多是以专题讲座为主,通常划分为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法律知识、党建理论等几大专题版块。有时根据形式的需要,临时安排培训内容,更多的时候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来确定专题。很多专题内容往往是期期相同,缺乏新意。有的教师对喜欢的内容就讲,不喜欢的内容则绕道而行。一个专题一讲就是几期,不能根据学员的不同而改变。有的教师不去研究新形势,照抄照搬现象严重,使得学员所学到的知识没有连贯性,缺乏系统性,实用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校干部培训的效果。

(四)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课堂缺乏生动性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生动性差是教学中突出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注意研究学员,授课方式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不能根据新的形式加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课堂教师讲学员听的方式。教师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阐述,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也不强,使课堂气氛呆板,学员听课的积极性缺失。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但还是灌输的方式,学员听的感到厌烦。因此,课堂缺乏生动性,缺乏活力。有的教师讲课时平铺直叙,缺乏波澜,所以抑扬顿挫在某些教师的语言中很难体现出来。由于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所以课堂效果很差。

二、加强和推进党校教学改革的思路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党校的教学实际,把握学员状况,准确定位,坚持党校的办学方向,深化教学课堂改革,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建立培训制度,让优秀的教师走出去,吸收上级党校的教学经验,在校际之间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学校可以外聘教师,提高培训质量。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县域优质社会资源,选用那些专业精的教师来校兼职,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使党校的教师素质得到真正提高,胜任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培训任务。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讲课艺术

好的教学方法必将是师生高度配合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的课堂。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员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主动探究,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和互动时的教学方式。由于平时的培训以教为主,很多学员感觉到方法单一,实用性差,我们可以改为现场式的教学。对一些重要的典型的案例,教师可以进行重点剖析,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也可以在班内开展研讨式的活动,开展学员论坛,让学员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增强课堂的生命力,让课堂活起来,使学员不感到内容枯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课堂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价值,能够学以致用。

(三)精选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布局

党校专题教学要突出“党校姓党”的政治特色,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教学新布局。一是在课程设置体系上,必须符合要求。二是应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践性。三是专题课程的设置应注意不同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类别性。四是课程的设计要富有系统性、协调性。专题课程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含量,体现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思路,就一定能够切实提高培训的时效性,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6: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领域着重研究的一个课题,新课改从颁布到实施的这几年当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断制定、更改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转变课堂教学身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学生是参与教育活动的重要主体所以如何获得他们的“芳心”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代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活跃,且思想个性也比较超前,为此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权利和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形成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总之,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舞台去让他们探索更丰富的知识。教师尽量不去干预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如何?W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麻烦,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暗示和指导,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敢于提出质疑、进行创新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就需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要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推进他们的学习进程。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仅提高了,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随之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要敢于思考和提问,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多反问,多给予他们启发,但不能代替他们去解决问题。之所以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学习,一方面是因为比较懒惰,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的依赖心理非常强,哪怕是面对一道不是很难的题目他们也都懒得去自己动脑想。而这时候教师如果去多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些启示,那么他们就会愿意去主动分析问题,最终就有可能会解出这道题目的答案。当学生学会了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课堂教学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三、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去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展他们的其他能力。其次,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是《大自然的启示》,而教师在设计这个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定位:(1)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让学生可以富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在朗诵过程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2)带领学生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会他们辨别课文方向的方法。(3)对于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课文辨别方向的拓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层次去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可以更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对话交流,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所建立的教学环境也应该是轻松、愉悦、平等的,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以下这两个方面。

1.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性格,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2.教师要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等差异产生不同的态度。比如,二年级人教版里有一篇课文叫《称赞》,为了可以营造成一个平等、快乐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感受这篇课文里的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情感,这样的教学氛围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五、结语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特征,外加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除此之外,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参考文献:

篇7: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都要有较大的提高,但现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频频出现,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以期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寻找理论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新课改的提出,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目标,都相较于传统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原有课堂教学的死气沉沉的气氛要变得活跃,老师主讲的地位也要得到打破,需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再成为课本的“奴隶”,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导。这些就要求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变得高效。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现象却是学生上课的气氛很活跃,老师准备得也很充分,但是课后练习的效果却不好,课程考核的时候更是不理想。这就是一个老师投入了,教学资源运用了,教学效果却非常不理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这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频频出现,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以期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寻找理论基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地区都是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法,就是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呆板地听,学生给自己灌输的思想就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自己得认真地听,自己毫无任何思考的空间,甚至有的学生是逼着自己听,时间长了,就处于一种被迫学习的状态,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后期学起来就相当的吃力。总的来说,就是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已经忽略了学生主体的存在,是一种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但面对新课改的提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下的教学需求以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处于一种无效状态,有部分地区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自主探寻实施了所谓的有效策略,但结局都是因为没有针对性,没有充分地将教学资源运用起来,也没有起到课堂教学现状的改变,取得的教学成绩微乎其微,也就是一种课堂教学低效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新课改下的长期教学要求。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现状不能有效实现新课改下不断提升改进的教学需求,课堂效率着实太低,提出的部分改进措施也是不理想的,对现下和长远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小学数学着重是对一些数学的基础性知识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也不是让学生能有多么厉害的解题能力或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足够高效的自我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一种主动思考数学的能力,以及学生未来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但是小学生这个性格活跃的群体,课后几乎不能自主进行学习,教学成绩的获得关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这就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的要求,就是需要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可以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思想培养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面对现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解决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情况以成为实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需求的关键。也就是说,不管从现实还是长远发展的角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3.1 生活化教学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将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习,能充分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寻找最贴切、最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物教学或是情景再现教学。

3.2 合作教学的实施

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的灌输教学变为彼此的合作,进而进行教学,这里的合作可以是老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知识的探寻,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将传统的预习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教学。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继而时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毛正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读写算,教学实践,2013年第21期,186页 [2] 曹斌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与反思,教师博览(科研版),理科看台,2013年第10期,61页

篇8: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是基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而提出来的. 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笔者认为通过以学定教的方式将更加有效而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继而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把握住教学的方向. 这样的方式就为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笔者认为通过以学定教来明确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习题来确定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对教学实施进行规划.

案例分析一———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实施: 在对“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个部分的预习中, 教师对学生做得几个预习题进行了归纳.

1. 质量的定义及单位: 质 量指______, 国 际单位是____ , 常用单位有____.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中50____, 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 mg =____g =____kg.

2.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下列说法中的物体, 质量变化 的是 ()

( A) 被“神六”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 B) 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 C) 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 D) 牛奶放入微波炉内加热

教学分析: 在第一个题目之中, 很多学生无法将mg和g、kg进行转化; 在第二题中, 有不少学生多选了B这个答案. 由此可知:

1. 很多学生对于质量的单位换算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从mg直接到kg这样的换算更是具有挑战性.

2. 学生对物质的质量这一属性的特点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加强学生对事物不同的状态, 特别是水的三态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论述. 教学反思.

以上这一以学定教的方式是在课前对学生的预习进行了解从而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实施方向的一种模式. 通过这样的模式课堂教学的开展将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 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施必将获得有效提升.

二、深化教学———加强思考探究

整个的教学实施最为关键的平台就是课堂教学. 所以, 深化课堂教学是实现有效性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而且, 为了更好地深化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课堂思考探究的环节与力度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 主要可以采取教师发问, 学生回答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二———压强教学

教学实施: 教师说: 刚才我们就什么是压力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那么现在老师希望大家就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表现进行列举和讨论.

小组1的讨论:

组员1: 挤压气球, 气球受到了压力

组员3: 打篮球的时候, 篮球受到了压力

组员4: 睡觉的时候, 床板受到了压力……

小组2的讨论:

组员1: 我们站在地面上, 地面上有没有受到压力影响呢? 但是地面并没有任何的变化.

组员2: 图钉压在墙面上, 图钉和墙面均受到了压力

组员3: 铅笔尖抵在手指上, 手指受到了压力

教学分析: 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带入到学习之中, 而且很多的一些受到压力的现象都是学生自己观察得来的而且是学生的直观感受. 同时, 这样的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生活化思考也是变相地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和效率提升. 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诱导性发问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学生的小组内讨论也很好地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并且学生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出了学生的思考. 但是这样的一个教师实施还不够完善, 教师还应该将影响压力大小等问题熔于一炉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样的能够更加有效地将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探究性教学同步深化.

三、归纳总结———巩固教学成果

每一堂课的教学实施尽管有四十五分钟但是, 并非全部的时间都可以用于新课的讲授. 笔者自己在实践中也发现: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分配最佳的组合为———导入3至5分钟, 新课教学35分钟, 课后归纳总结等5分钟左右. 这样的一个时间分配就可以很好地在兼顾学生的注意力的持久度继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惜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A, 2013 (12) .

[2]潘益虎.浅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 2013 (11) .

篇9:提高普通话教学实效的方法探究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教学实效;普通话教学

当前,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已经实行,办理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必须达到规定的普通话等级。而由于受地域与方言的影响,如泰顺县地处浙南闽北,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使得幼师班的普通话教学难度加大。笔者根据多年幼师普通话教学实践,结合浙南闽北地区方言普通话教学的实际,探究出以下几方面提高幼师普通话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加强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

本校学生基本属于泰顺县生源。由于受方言、民族语言的影响,他们中小学时在普通话方面没有接受过很好的示范和训练,错过了学习普通话的黄金年龄。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用扎实的理论指导实践,而不是盲目、单纯地让学生跟着自己读。

1.从声、韵、调的发音开始严格训练。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准确的声、韵、调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讲解常见的音变现象及规律,可以用图解、示范、听录音、带读等方法教学生正确的发音。要想让学生学会说一口标准、纯正的普通话,教学就得从枯燥的声、韵、调基础发音练习开始。

2.加强认读训练,培养学生读规范字音的能力。在普通话练习和测试中有,不少学生常常把“剧”读做“jì”,“飞”读作“huī”,还有一部分讲闽南话的学生,常常是“n”“l”不分,前鼻与后鼻音不分,翘舌与平舌音不分。前后鼻韵母相混淆和卷舌韵母er发音不到位,轻声、儿化音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概念,说话的尾音较重。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普通话当中的难点。普通话的训练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步矫正方音、克服方音影响的训练过程。在教学时,必须对学生普遍遇到的重点音、难点音进行重点训练,突破发音难点,掌握并巩固标准发音。

二、以朗读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由于幼师学生普遍存在语感较差的现象,因此,学校安排有专门的早读课和晚读课,训练学生的普通话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对普通话的学习也是适用的。通过加强朗读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普通话的学习和训练是枯燥的口、耳之学,一味地让学生模仿练习,学生会觉得倦怠,特别是听辨得出发音问题又模仿不准的时候,容易产生怀疑、不安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一个班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1.抓好课前1分钟讲话。部分学生在开口说话不标准时,容易产生羞怯、自卑的心理。在课堂上学习普通话,自己说不好,又怕别人笑话、讽刺,从而变得不愿说,最后是想说而不敢说,在课后更不好意思找接受和同学辅导,最后干脆就不练,进而影响到了普通话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前即兴讲演,每次上课前,按学号轮三位同学,每人上讲台即兴讲话1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3分钟。内容可以测试用话题为基础,可以是自我介绍、一天见闻、成语解说等。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听,都来担任评委,重点对演讲者的普通话发音、用词、句子进行评价,以点带面,增强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责任感和应试的心理素质。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通话训练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多媒体的声音、文字、图象、三维动画等功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寓教于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外,多媒体辅导语音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受外界影响小,训练效果好。

3.拓展训练,注重语言实践。每复习一个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专业特点,笔者会有针对性地讲一些语言故事或笑话,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轻松巩固知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练习。或选择一篇幼儿故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读,通过增强职业意识,使学生进入一种新的教学气氛之中。普通话的学习是一个积累和运用的过程。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体会到学习普通话是快乐的,普遍对普通话课有一种期待,普通话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4.重视课外训练,加强口语交际练习。普通话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督促学生养成课外自觉练习的习惯。(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进入校门必须讲普通话,学校成立普通话督导组,随时进入到学生当中进行督导。否则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不会得到提高的。(2)成立普通话学习小组。以宿舍为单位,指派一名普通话较好的同学为组长,要求学生相互监督,相互纠正发音,相互学习规范的语音。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一些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绕口令比赛等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又能调动学生练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篇10: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平昌县五木小学 苟能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为例: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探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灌满果汁的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果汁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在科学教学的过程:

1、收集事实;

2、整理事实材料;

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

4、解释学到的科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设计要有开放性,幅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带底电池和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底座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因此,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一节探究课,教师都希望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真刀实枪地干科学,但有时却不能如愿。学生可能只对探究活动的某一环节感兴趣,探究目的不明确,说不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的心里只能留下遗憾。如制作彩虹时,只往空中一次又一次地喷水,却不分析彩虹不会出现的原因。教学《热胀冷缩》时,学生只对吸管中的水滴会往外推,向里流感兴趣,到底是水还是空气在热胀冷缩,全然不顾。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为动手而动手。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相脱节,探究只成为一种外在形式。

因此,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谈谈探究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这些环节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指手划脚或省略,使学生真正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在探究中教师要预想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达到探究的有序,而不凌乱。因此,备课要备两头,课前向学生调查。一般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根源,教师要善于疏导或对症下药。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科学课最易被察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为科学教育评价可有可无;往往以笔试为主,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会做”什么。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及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篇1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摘要】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学家黄光硕就曾有过“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说法,这足以说明作文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接着从多元互动、开放训练并自主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属于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语言输出的关键点,从客观上反映出这个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比如,语言表达、语言组织等等。因此,要重视高中作文教学,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而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纵观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很多时候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把“高考”当作教学的中心,在作文教学的时候完全参照高考的模式。此外,在作文教学中,课堂基本是教师占据主导位置,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比较少。基本都是教师先给学生确定写作的主题,要求学生写作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结尾是表述自己的决心,之后再给学生读几篇写得好的范文,让学生模仿着去写作,最后是教师进行批阅。这样就导致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作文课变得非常枯燥。加上一部分教师会把写作看作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很少对语文写作教学进行反思,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真实情感,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多元互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种对话活动,其开放性比较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随笔的良好习惯,具体的内容和形式都可以自主决定,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感和意思进行畅谈,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把作文的阅读对象不断的扩展,可以是老师,同学,也可以是父母等,这样多元互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写作心态,用乐观的情绪看待生活。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挥,不能强制学生写作,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心中有“读者”,找出写作的趣味。具体途径如下:首先,可以在班级中开辟相应的作文发表园地,展示优秀作文,那些连续展览三次以上的学生可以享受一次免写作文的特权,提高学生自主写作的欲望。其次,多元化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投稿,可以把稿件投向校园文学刊物,也可以参加社会上举行的作文大赛。再次,建立班级作文博客,在每次作文课之后,由每个小组选出一篇写得好的文章贴在班级作文博客中,大家可以在博客中发表对写作的见解,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写作交流提供了平台。

(二)开放训练,自主领悟写作技巧

首先,阅读与积累。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文教材的内容逐渐体现了人性化特点,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但是由于教材内容非常有限,而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因此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针对阅读中那些抒情、记叙或者修辞运用的比较好的段落和语句,让学生进行扩充或者续写,那些关键情节、人物言行的精彩部分都可以是学生写作积累的素材,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再次,美文模仿。适合学生阅读和仿写的美文能让学生明确什么叫写作。在美文阅读的时候,让学生注重作者描写人物所用的表达方式、故事情节的具体构思等等,穿插一些杂志和散文等,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其写读后感,学生通过阅读、研究,时间一长,学生就能在写作中灵活应用。再次,小小说创作。小小说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由于其情节性强,结构比较短小精悍,虚构性明显等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高中学生个性张扬的特点,涉及的社会生活也比较深入,越新颖越受欢迎,能够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是高中作文教学训练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自主评价,强化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评价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文所述,传统的作文评价一般都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阅,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对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提高帮助不大。要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可以转变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自主分析其写作内容,让学生罗列出自己写作的提纲与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先把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成员交换作文,大家在互相观看了彼此的文章之后,逐个发言为大家讲述自己的写作思路,介绍自己文章中用到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思想以及故事情节等,其他小组成员在听的时候,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表达出自己的修改见解。对于高中生来说,其写出的文章存在很多缺点是在所难免的,让学生分组互相交换对作文来一次浅层的修改,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批注,这样一来,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能够把握好作文批改的主动性,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最好的阶段,他们已经开始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当高中学生发现了写作带来的乐趣,能够全身心投入作文写作中去,其取得的进步就会非常明显。所以,我们要认清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多元互动、开放训练并自主评价,高中作文教学一定会出现满园春色。

参考文献

[1]刘颖.现阶段语文写作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内江科技,2015(1).作者简介:田秋悦,女,1992年生,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学科语文。

篇1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摘要: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怎样的探究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是真正有效的?在实践中我意识到,要使数学教学活动富有成效,事先必须有所计划.因此,就如何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对探究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正是《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一年来,本课题组通过组织研究课、观摩、评课、议课等活动,对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现状进行了观察、调查与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学设计,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检验,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研中带动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关键词:探究教学 教学设计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探究教学低效、无效现象的分析

探究性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常用教学方式,自然成为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宠儿”.自己教学、组内研讨、外出学习,常常亲历许多探究场景,对探究教学中许多低效乃至无效现象思考良多:

1.探究中过多帮、扶,缺乏应有的自主性.2.探究中问题的设置缺乏探究性.3.探究中组织的方法缺乏科学性.4.过于依赖“预设”,缺乏“生成”艺术.5.探究内容选择不当.6.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二)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界定的再思考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数学的学习更多是借助于思维,而不是直观操作,数学的结果的验证也更多要求严谨,而不仅仅限于观察操作.那么对数学教学中的探究设计,就应该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那就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探究可以更广泛地指向任何一个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能成为学生思维的激发点,能让学生经历探讨与研究的过程之后,获得思维能力上的新增长.因此,数学课堂的探究教学有着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值得我们关注.(三)认真实践,积极改进,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正是提醒我们,实施新课程,不能单靠有热情,更需要有理性.选择探究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正是为了在对教学环境中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与合理规划,包括如何选择适宜的探究材料、对探究时间怎样进行精心地预估与分配、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准备条件及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来设计有利于个体学习的探究教学方案等.在实践中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加以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验证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改进,相信可以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二、理论研究

(一)三种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重知识、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重人的智能培养.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重学习的情感因素.(二)什么是有效的教和学

现代学习理论一般认为有效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学习是建构的;学习是累积性的;学习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学习是情境性的 ;学习是合作性的.并概括出了有效学习的三条原则: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适应学生的教法、实际应用.三、相关研究综述

靳玉乐在《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探究教学已有的教学模式、探究教学设计的两种取向、探究教学设计的两种路径、探究教学设计的原则等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探究性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我们的许多学者、教师都在实践着这一教学方式,也提供了许多研究结果和视角.但综观各类研究,缺少专门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因此深入研究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无疑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探究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2.探究内容及学习资源的选择和设计.3.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的设计.4.探究时间的安排.(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一定程度上改变探究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并以此为今后教学的目标.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有效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的策略,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及其他同伴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经验.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2.案例分析法.3.行动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二)研究步骤

1.论证准备阶段:2005年4月~9月,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2.实施调整阶段:2005年9月~2006年8月,制定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实验和研究.3.总结整理阶段:2006 年9月~2006年11月,收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六、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一)对“探究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的研究与分析

基于数学学习理论的考查,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促进个体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包括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内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生应该通过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来学习数学,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使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认为,探究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有两重,一是过程性目标,二是结果性目标.1.过程性目标

对过程性目标,又可以根据其探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细分为三个层次:经历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与探索性目标.1.1.经历性目标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经验.”,是过程性目标的最基础性目标,是实现体验性目标和探索性目标的必经途径.

1.2.体验性目标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具体包括深刻认识数学模型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具有理性认识的特征和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结果.

1.3.探索性目标是指“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目标指向要高出经历与体验性活动水平,是实现过程性目标的最高级数学活动.

2.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的指向比过程性目标要明确和直接,是为我们日常教学所熟悉的,大致有以下一些.2.1.掌握一个概念、公式、定理或性质

数学学习有着很强的逻辑体系,新体系往往以一个新的概念、一个新的定理或性质开始,掌握概念是结果性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但并不是每个概念都可以探究.有许多常识性的、规定性的概念的掌握不在探究教学的结果性目标里.而下位学习中的许多概念、性质和定理则可以通过适当的探究活动获得.2.2.学会一种运算

运算的法则的学习过程,大部分可以借助于举例、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操作、猜想与验证等活动得出,是很好的探究学习素材,所以通过探究学会一种运算是常见的探究活动结果.2.3.能解一种方程(组)或不等式

常见的代数学习领域也有许多探究的素材,利用合请推理进行探究教学,往往是达成这种结果性目标的一种途径.在实践中应两者并行,更侧重于过程性目标.以下是我经过实践检验、改进的探究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确定.案例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分式》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式的概念

经历性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结果性目标:掌握分式的概念.案例2:(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摸到红球的概率》 学习内容:概率的意义及一类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体验性目标:通过摸球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对象的数学模型.

结果性目标:理解概率的意义,学会一类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案例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

(二)》 学习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尝试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探索性目标:通过探索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过程,理解方程解的概念,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结果性目标:会求简单的一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二)对“探究内容及学习资源的选择和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为学生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即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现实性的知识.这样的选材原则,在探究教学的领域内同样适用.由于探究教学的本身特性,我们觉得探究内容与学习资源的选取亦有其独特的地方.课题具体研究的结果如下:

1.关注初中数学核心内容,选取学生的“认知节点”作为探究内容

基础性——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内容与目标,如计算、解题、图形的认识与推理等,这些是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在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中,如不等式(组)、方程式(组)与函数,三角形与四边形,整式与分式,数与式之间有着许多纵向联系,形成一张知识的网络.其中许多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定理、性质就如“节点”,联系彼此.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实施探究教学,使探究数学更好地完成提高学生一般能力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任务.案例4:人教版八上 15.4.1 《同底数幂的除法》 学习内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详细设计见附件3 第3个教学设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联系着整式除法、分式乘除法的学习,是整个学习的起点,对其进行探究,可以揭示知识发生的来龙去脉,积累运算法则形成过程探究的一般方法:特殊值——观察——归纳——猜想一般结论——验证,或由特殊——观察——不完全归纳.2.关注初中数学核心思想与方法,选取纵向联系特征较强的材料

发展性——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即除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任何事情都有价值的内容——数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通过试验、猜测、模型化、合情推理、系统分析等探究教学是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分类与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思想.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往往会渗透到不同的数学内容中去,这就使这些不同的数学内容之间以这种思想或方法为纽带建立了纵向联系.选择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可以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案例5:详见附件2中收录的前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还能这样拼——<平方差公式>教学案例及反思》,通过用面积法验证公式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思想方法,提供“面积与代数恒等式”这一类问题的探究一般策略.第二个案例《放飞思维,引领精彩——<分式乘除

(二)>教学片段及反思》,通过两个同分子的正分式的大小比较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提供“两个整式比较大小”这一类问题的六种解决策略.3.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或应用性问题 现实性——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能够做数学:熟练的运用数学的语言去解决问题、探索论据并寻求证明,而最重要的活动则应该是从给定的具体情境中,识别或提出一个数学概念,从观察到的实例中进行概括,再通过归纳、类比,在直觉的基础上形成猜想,这是数学的思维的方式.因此,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数学”.如果过于强调数学的抽象形式,忽视了生动的具体的模型,过于集中内在的逻辑联系,割裂了与外部现实的密切联系,则会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与动机.案例6:人教版九上《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详见附件3中第14个教学设计)

在此设计中有这样一个补充例题:在一块长16m,宽12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上个花园,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你能给出设计方案吗?

学生探究后,给出了许多美妙设计,以下是部分:

4.关注变式练习,选取综合性较强的习题

这一类练习往往能产生一个个新问题,具有进行连续探讨的可能性;通过解题的过程及结果可发现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性;使解决的结果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使学生尝到解题后的喜悦.案例7:详见附件5 《例谈探究性教与学》中教学片段一

已知:如图1,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N=BM

可以探究:

(1)点C的位置的变化;

(2)等边△ACM、△ CBN与线段AB相对位置的变化;

(3)三角形图形的变化,如变化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或变化为等腰三角形等;(4)从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到任意正多边形的旋转变化等.(5)还可以从上述各种情况的组合上进行变化,探究其对题目结论的影响 5.关注探究与接受的融合,选取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学习内容 由于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等特点,许多知识都不是仅凭探究或接受就可以完成教学,关注这部分内容的探究设计,可以使传统的“讲授法”与探究性学习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案例8:人教版八下16.2.3整数指数幂

(二)(详见附件3第10个教学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是一个知识 “同化”的过程.为了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我增加了用小数表示10的负整数幂的规律探究过程:首先通过填空的形式使学生发现规律,从而想到运用规律,此时再要求他们类比已经学习过的科学记数法,对一些较小的数进行表示.整个过程既有对规律的探究,也有对方法的讲授.6.关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探索„„性质”的学习内容

“探索„„性质”是在“图形的认识”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句型,它体现出《标准》对认识、掌握图形的性质的“过程性”要求.事实上,《标准》认为,空间与图形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案例9:浙教版八上《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详见附件4中第一个教学案例《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三)对“探究活动一般过程的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其达成有效的载体之一是探究性教学.在实践中,本课题组侧重研究了数学过程性目标的达成与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形成了论文,获省一等奖(见附件1),现将部分成果呈现:

1.经历性目标与数学活动设计

案例9:(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相反数》 学习内容: 相反数的代数特征

经历性目标:经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归纳相反数的代数定义的过程,正确理解相反数的代数特征,学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1.对几个有理数进行分类(学生的分类方法可能不唯一);2.再举几对象、这样的数;3.归纳定义;4.探究关键词:自读一遍相反数的定义,你认为在什么地方应该加重语气?

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儿,结果性目标的达成——掌握相反数的代数特征并不难,自然地,如何更好挖掘学习内容的意义,让学生达成过程性目标便成为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由分类所得的一对特殊形式的数来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归纳相反数的代数特征,知识的获得过程留给学生印象会更深刻,并可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细心分析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其中对定义中关键词的探究,没有象通常那样提问“你认为哪些词是关键的?”而是通过语文学习中积累的朗读的技能,巧妙地引导学生注意定义的关键.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得数学课堂平中见奇,也更好地关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态度与方法的体验.

2.体验性目标与数学活动设计

案例10:(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分式》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式的实际意义

体验性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并试着赋予它实际意义:

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数学活动要有利于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是新课标中的明确要求.“赋予实际意义”对学生是个挑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兴趣,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给出了解释,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通过这样的思维体验,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造能力.

3.探索性目标与数学活动设计

案例1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

1、“剪一剪”——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解决下面的问题:沿着棱将正方体剪开,你能设法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将各自得到的图形贴到黑板上(重复的不再入选).

2、“归归类”——引导学生将十一种不同类型的展开图进行分类:

3、“再思考”——(1)为什么同样的正方体能展成这么多种平面展开图?你是怎么做的?(2)刚才的分类完整吗?你是怎么考虑的?

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在体现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好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本节课是学生发展自身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让活动局限于操作活动,应在操作之后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反思任务,使他们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意义,以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探究的结果,如果仅限于“交流结果的多样”,而不是“思考为什么多样”,那么学生的操作就是盲目随意的行为,学生的思维就无法被引到更深处,探索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四)对“探究时间的安排”的研究与分析

在探究教学中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把概念过早地“符号化”,要延长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的过程;教学中应当致力“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这些要求都使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总结探究时间究竟怎样安排才能最有效促进学习?

1.以中等稍偏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精心预估学生探究所需的时间 时间的预设关系到探究的节奏和实效,为避免匆匆走过场和大块时间浪费的现象,在实践中课题组发现,以班级里学习能力中等稍偏下的学生为参照系来进行时间的预设比较合理.这是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伴以合作学习,当能力强的同学率先得出结果后,可以在组内帮助能力最弱的同学,而能力中等稍偏下的同学可能借助于独立思考得出结果,也可能在此时受到启发,完成本来只在某些地方受阻的探究.这样三种层次的学生基本可以同时完成探究,进行下一步的交流.2.认真研究学情,精心预留需教师介入探究的时间,恰当把握介入的时机 探究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是和谐的“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科学、适时的引导与帮助.不认真研究学情,就会介入过早或过迟,造成进度和管理上的混乱,使探究教学低效.案例12:详见附件4中第一个教学案例《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在本设计中,教师预先以自己学生的学情(比较活跃、敢于交流、较善于探究)为参照,将例1的探究时间预设为10分钟.而在实际的借班展示中,因为不够了解学情,导致探究时间延长到16分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七、对课题未尽研究的展望

由于视野与水平所限,本课题仅就以上四个方面对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研究.在短短一年半的研究过程中,随着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深入,深感本课题研究的不完善,展望本课题的后续研究,以下三个方向我将继续关注:

1.各学习领域的探究教学不同特征与提高其有效性的相应教学设计研究.2.探究教学中探究问题设计的研究.3.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探究教学设计研究.八、结论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大量借助了课例研究这一教研新方式,结合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影响有效的探究教学设计的多方面因素.基本达成了课题研究的几个目标:形成了自己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新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设计素材与经验,推出了多节有研究和借鉴价值的大型观摩课,带动了组内所有老师的教研步伐,促进了骨干老师的成长.本课题总结的诸多经验,对探究教学的有效开展应该具备着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与推广.九、参考文献

由于篇幅关系,现将查阅的主要资料情况列举如下(部分文章因从网上获得,详细信息不全,仅列出现有信息)

(一)专著

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2.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二)杂志文章

1.张汝新.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建议.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8)2.郭立昌.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2)

(三)网上文章

1.何铸.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2.麦巨添.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3.杨中南.浅谈初中数学探究点设计的主要途径 4.亓秀芹.中学数学探究课选材的四个视角

十、成果附件目录

附件1 课题主持人获奖论文(1篇,省一等奖)

上一篇:大学英语课后翻译第四单元下一篇:老百晓小学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