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高实效

2024-04-28

优化课堂提高实效(精选9篇)

篇1:优化课堂提高实效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实效

内容提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逐渐得到更新,课堂教学也由“注入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知识也由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探究。当前教师主要应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着手,以提高课堂实效为切入点,通过情趣导入,巧设问题,精读细品,激疑讨论,总结升华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课堂结构

兴趣

能力培养

思维创新

情感发展

作 者: 李海春 职 务: 教 师 电 话: *** 邮 编: 165416 单 位: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宜里中心小学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逐渐得到更新,课堂教学也由“注入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知识也由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探究。结合新课程语文教材内容及多年教学实践,本人认为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讲好引言,以情激趣,激发入课热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否使教学效果达到预设的程度,出现精彩的生成场面,激发学生的入课热情是首要环节。

在开课时,应先营造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学习氛围或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注意力。一个生动的故事,一句精辟的名言,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副巧妙的对联,一首优美的乐曲,一种离奇的悬念,一则有趣的谜语都会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风娃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还引导学生初步领会了风的特点,为学生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事实证明,巧妙的导语,良好的氛围,不仅能引人入胜、情趣横生,而且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乐于创新,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设问题,兼顾全体,培养自学能力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迪我们,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先要教会读书。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典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生活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老师除了对较抽象,深奥的内容加以点拔讲解外,可放手让全体学生带着适宜的问题进行自读自悟。可见教师如何设计问题是学生进入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适度适量,能以点代面,以读代讲,还要能激发每一个学生读文的兴趣和信心。以此提高学生自读能力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青山不老》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读文思考。(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他是在什么环境下创造这一奇迹的?(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环保的认识。题目列出之后,学生第一感觉是问题难度不大,可通过自主阅读来完成,有信心,乐于读。而(3)题又是一个时代性和现实性较强的思考题,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由此可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不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得以确立,而且大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品词析句,精读重点,提高读悟能力

当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严重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而把文本肢解得面目全非。因此,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一直是阅读教学中不容忽略的环节,只有如此,才能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在学生自读自悟后,教师引导学生抓准文中某些关键词句进行精读细品,进而披文入情,就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阅读效果。

例如,学习《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文中“劳苦”和“简朴”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到字里行间去品味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这样,学生会由此一步步深入到文本之中,一步步走进总理的精神深处。自始至终,学生阅读线索清晰明朗,读悟兴致不减,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一步步提升。

实践表明,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由词入文,精读细品,不仅能很好地克服学生“畏惧阅读”和“阅读倦怠”的症状,更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统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四、激疑讨论,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通过自读汇报后,一些学生还会对文中的内容或现象提出质疑,对此现象,老师切不可横加阻止或草草给予解答。我们可采用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敞开心扉,亮出自己真实的见解,师生平等地探讨,必要时老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拔诱导。

例如在学完《我要的是葫芦》与《酸的和甜的》这两课时,就有学生提出我们到底该不该听别人的话,这一问题时,学生都很迷茫又渴望知道答案。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思维活跃,说的有理有据。

学生的说法末必全对,但随着讨论的展开、深入,观点的陈述、完善,他们对课文的主题思想认识的越来越深,也懂得辩证地去看问题。学生在这种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中长知识明事理,自己教育自己。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献真理”的状况,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创新能力又在交流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加强和提高。

五、做好结语,升华主题,推动情感发展

常言道:“编筐窝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一堂好课的结尾也应如此,不仅要与整堂课浑然天成,还应有水到渠成之感。设计得好,有巩固知识,启迪智慧,发人深省的效果。正如袁微子老先生所说,成功的结尾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技巧和特长,而且学生会主题更明,意味犹存,情趣横生。

例如在学习《向命运挑战》一课时,学生谈完自己的启示收获后,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示。课文给我的启示是什么呢?愿意说出来和大家共勉——生活中有看得见的残疾,也有看不见的残疾,面对‘向命运挑战’,我要说,身体的残疾我们这辈子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我们的心理残疾,拂去心灵的尘埃,点燃理想之火,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课到此结束,可老师那富有激情和哲理的结语却久久地回荡在学生心间,耐人咀嚼,令人回味。这就显示了课堂结语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树立起“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注重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设计,注重师生双方作用与地位的发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因课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充满激情与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

篇2:优化课堂提高实效

关键词:作用问题优化策略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时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常常是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回答给予分析和评价。课堂提问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存在什么问题呢?又如何进行优化教学课堂提问呢?

一、 课堂提问所起的作用。

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实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人总是有力图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提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思维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

3.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师生之间对话交流,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作用这么大,但许多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行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但作用发挥不大,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提问“重数量,轻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表面上看热闹,但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提问“重结果,轻过程”。课堂提问只讲究回答错与对,而不作具体分析,或常常用优生的思维替代全班同学的思维。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思考,教师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三、优化数学课堂提问,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的策略。

怎样优化数学课堂提问,才能提高数学课堂实效呢?

1. 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达准确。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课堂提问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在的意图,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好的提问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学生关心的热点,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好的课堂提问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用准确严谨、清晰简练、形象生动的言语表达出来。提问要切忌盲目随意,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或不分主次,面面俱到,或表达不清,这样的提问会适得其反,不但收不到提问的效果,而且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紊乱。如在学习直线、线段、射线时,学生对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所以我设计如下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牢牢地掌握概念。

直线比射线长吗?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由于直线是没有端点,两端可以无限延长,而射线有一个端点,只有一端可以无限延长,所以有的学生就错误的认为直线比射线长。实际上,它们都是可以无限延长的,都无法度量,所以就无法比较长短了。

2.提问要难度适当,面对全体学生。

问题太容易,不利于锻炼思维,问题太难,学生答不出来,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只有难易适度的或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的解答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难度适当,面向全体。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相应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经过努力回答出来,得到相应的提高。切不可只提问少数优生或差生,而置大多数中间学生于不顾,影响全班学习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特别要注意关心差生,通过提出一些难度较小,估计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回答得出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强化,使他们也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信心。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困生多回答“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让中等生多回答“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让优等生多回答“有什么不同”之类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教师的关注点。如在教学三年下册用两步乘法解决这一课时,课件出示例题后,我让学困生回答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和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让中等生分别汇报各自的算法,并回答每一步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乘法算?最后让优等生来归纳两步乘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一般步骤是什么?这样,整节课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让课堂提问做到了学困生吃到,中等生吃饱,优等生吃好。

3.灵活设问,把握时机。

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把握时机。对还没有准确和答题欲望的学生,不要强行提问;对于已经举手,跃跃欲试的学生,可先点名发言,但不能单纯以是否举手来选择发言对象,要善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注意他们的神态表情。目视教师,神态自若,表明成竹在胸,这样的学生虽未举手,也可以提问他们。特别是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表现自己,他们虽然会答,但不一定举手,教师就要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使他们从中锻炼胆量。眉头紧锁,苦苦思索,表明他们还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若教师不合时宜的提问,会打断他们的思路,引起他们的反感。极力避开教师的目光,表明他们心中无数,害怕提问,若教师提问他们,会被看成是有意的,和他们过不去,因此不能在此时提问他们。对于这些学生当然不是不管,而是要在适当的的时机,向他们提出难易适当的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在备课时没想到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善于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出一些问题,改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我让学生上黑板列竖式算12.8-7时,黑板上的学生算对了,但我在巡视时,发现有些学生是这样算的

12.8

-7

12.1

我及时说:“我发现有些同学是这样算的,你认为这样对吗?”请同学来分析做错的原因后,我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12.1,应该把这题目怎么改?这样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纷纷动笔改正。我接着请刚才算错的那位同学上黑板改,他这次改对了,这时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帮助,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留空思考,恰当评价。

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复杂掌握时间,一般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当学生稍有停顿时,要让学生思考继续回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想,必要时才引导或暗示;当学生回答有错时,要尽量让学生自己纠正,在学生充分发表之后,教师才发表看法。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热情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表扬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精神。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要着重表扬他们答对的部分,然后再提醒他今后要注意的不足之处。对优等生回答问题很“精彩”时,当然要鼓励,但也要在更高层次上要求,促进他“更上一层楼”,防止骄傲自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非常重要,只要我们广大教师提高认识,优化课堂提问,才能“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1.《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论文汇编》中的《谈谈课堂提问》

2.中小学教学艺术丛书《课堂提问艺术》

篇3: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实效

一、导读

即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依据学习目标和导读提纲进行。目前学生群体的学习心态特点是竞争意识、民主意识较强, 好学、求新, 教师应因势利导, 指导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 通读。目的是对本节所学内容整体把握, 有初步的了解。第二, 细读。细读的过程就是掌握知识, 解决问题———找出对应目标和对应的有关知识内容的过程。第三, 重点读。即重点读本节课内容所要求掌握的重点、难点, 以及与时事、现实生活的接合点部分, 以便使知识得以升华。在读书过程中, 要求学生纵观全课, 划出疑点, 以便在下一环节中有的放矢。现行教材除了正文和辅助文外, 还穿插了许多小栏目, 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自读自学能力。

二、启思

启思就是启发思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它是导读的继续, 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过去的应试教学使部分学生养成读书、背题、应试的程序式学习模式, 缺乏对有关理论观点的综合概括, 对现实问题缺乏综合评价等应变能力。启思就是针对这一教学弱点提出的, 其核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良好的思维方法, 去发现问题。心理学、教育学表明, 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是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推动、诱发学生头脑中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使其处于兴奋状态, 进入到应有的新的智力水平。让学生去发现新知, 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迁移理论告诉我们,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 探求新知识。因此, 这个环节要在教材的重、难点, 关键内容中帮助学生主动寻找疑点, 发现问题, 积极思考, 获取知识。

启思的主要方法有:运用比喻、漫画、故事、图表、名人名言等来开拓学生思维。例如, 我在讲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这一课时, 我是通过一杆秤来启发学生的 (下图) 。

用重量来比喻生产力,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 用秤砣来比喻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相对稳定, 秤杆上有五个刻度, 分别代表人类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用重量不断增加, 秤砣就不断向后推移, 来比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社会就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道理, 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通过图解, 把原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对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 一是要注意目的明确;二是设计的启发思考的问题要有阶梯性、层次性, 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人人都可参与;三是要做好小结, 讲明观点, 不留悬念。这样有利于扩展思维, 促进智力发展。

三、精讲

即讲解, 讲清概念、解决疑惑问题,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可以是教师讲, 也可以是学生讲。通过阅读、讨论等学习活动, 学生对教学目标已有初步明确的认识, 对课文的知识已有较深刻的了解, 但仍有的学生对部分内容还处于疑惑状况, 即使通过学生争论、思考, 仍百思不得其解, 就需要师生合作探索, 学生自己能够回答的由学生回答。这种做法,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自信心, 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使学生认识到:我能提出问题, 我能回答问题, 我能讲清课文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从认知到疑惑到解决问题,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加速了知识的内化, 真正达到了“我要学”的境界。学生回答不了的, 教师就要抓住关键的“点”进行精讲点拨, 会起到拨云见日之效。

精讲点拨需要注意到两点:1.讲知识。教师针对学生实际, 依据目标, 用简练、生动的语言, 概括地讲授,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而对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知识不讲或少讲。2.讲解方法。即对学生进行阅读、复习、记忆、审题、做题等方面的方法、技能的指导。

四、巧练

即练习。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刻理解、内化、升华, 是巩固知识, 培养能力的过程。练习的关键在于巧。即练习的形式要巧, 既可以是口头练习, 也可以是书面练习;练习的内容要巧, 既有书本的知识内容, 又有联系社会实际的内容, 要突出层次性、多样性、典型性和时代性;练习的方法要巧, 既有命题训练, 也有参观、社会调查后的观后感和调查报告、提建议、小论文等。例如, 我在讲授《发展教育和科学, 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这一课时, 带领学生参观狮山大学城, 并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知识写观后感, 很多学生都用到了这些观点:市委市政府从振兴中华的高度出发, 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等。这样的训练紧扣教学目标,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 达到了知识、能力、觉悟三维统一,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篇4:优化美术课堂 提高教学实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

“生本”教育是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突出教得少,学得多,突出合作,突出探究。我在教育教学中立足生本教学理念,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美术课程设置和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的模式,强调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强调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本,强调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国画《荷花》,我先组织学生到荷花池塘观察荷花的形态、结构、生长规律等,形成感性认识;再结合欣赏古今画家的荷花作品,介绍中国画的构图、墨色变化、笔法等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个别发言,阐述观点,探索表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不拘一格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表现荷花,创作自已理想中的作品。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并能获得良好的高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体验。

二、优化课程设置,形成模块教学

我校美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的优点是使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所授知识和技能完整、系统和严密;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它所带来的局限性是忽略学生的兴趣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有可能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中职美术生这些局限性的影响尤为明显。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所授教学内容、学生素质能力,结合学生就业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一是增加活动课程,我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课程,比如广告制作、木雕艺术、陶艺、中国画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二是实施模块式教学,模块式教学是适应目前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实践动手能力,重视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

三,改变教学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画色彩、漫画时笔者和学生们一起看动画片,学习美术欣赏课、美术史和学生们一起看古墓考古挖掘的记录片,和他们一起惊讶、欢喜在笔者的课上是常有的事。笔者所接触的学生所见所闻都相当少,知识面贫乏,有甚者连中国第一位皇帝是谁,一个班没一个人知道,这是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如何去引导,这不仅仅只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是一个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目的改变的问题。我们常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始终在教学方法这个建筑的顶端修改结构,而不把地基打结实逐步加高。学生见得少,懂的少,他们又从何去想象、创造?在学生群里一般流行看偶像剧、生活麻辣烫式的方言剧,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审美观,看热闹而已,笔者和学生一起看影片的时候,一看热闹二看门道,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问,动画片里造型的夸张,奸与善、美与丑对比的特点,中国、日本、美国动画片的區别,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等等。由此,学生懂得了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感受,体验到了想象的魔力。考古记录片里古人的思想所体现在随葬器物上的鬼斧神工,真实的古代社会人们生活生产的情况,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无一不让学生五体投地。通过这样的学习,思维打开了,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美,如何表现美,懂得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伟大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既学到了美术知识又树立了基本的道德意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近了,老师不再是灯塔,指引全船人朝一个岸边走,老师应是舵手,可以停靠很多个港口。

四,多元化发展,结合其他学科,将美术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的成长,是新课程中的核心要求,美术课也逐渐转变为综合型的艺术课,美术在学生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多,黑板报、教室文化的布置,文艺活动演出的舞台设计、服饰搭配、舞台化装效果、灯光效果甚至涉及到美术的一些科目都需要美术的指导,把这些学生身边的事通过美术课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再运用到实践中,既让学生学到了基础知识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并且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比如:幼儿教育专业在学习教法课时需要绘制作很多有关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图案的卡片,在美术课上就可以指导学生绘制图片上色,发挥学生的想象,运用夸张、拟人等不同手法将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形象描绘出来,并指导搭配好漂亮的颜色。学生做起来很有兴趣,教具做得好,教法课上起来也丰富多彩。又如:教室文化评比的时候通过美术课的学习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动脑动手来完成班级的工作,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上没有了以往呆板的教学形式,有的是欢声笑语,可以说事半功倍。

篇5:优化课堂提高实效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多维的思考,虽然,传统的教学就一直提倡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现在的这些环节更有待于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活动的老师们去加强,尤其在备学生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使这一节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主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忙碌而又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紧张但不呆板,学生活动并不等于教师放纵,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使整个课堂紧张、忙碌而又和谐、高效.三、教学情境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尽量贴近现实的生活.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并很快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收到触类旁通、引人人胜的效果。如: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可以把直线比做地平线,圆比做太阳,那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则好比从地平线下升起的太阳,非常直观生动地反映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每位教师都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克服创设教学情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搞形式主义,力求画龙点睛地发挥情境的积极作用,达到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四、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因此,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也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释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篇6:优化课内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 课内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课内练习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本文从尊重主体,让学生爱做练习;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启迪思维,让学生思路开阔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优化 课内练习提高 课堂教学 实效

课内练习是新授知识的拓展延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课内练习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如何优化课内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认为:

一、尊重主体,让学生爱做练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练习设计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真正爱做自己的“练习”。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以便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中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达成三维目标。

在教学“温度与气温”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今天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气温一样吗?哪个会高一点?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分小组讨论并设计验证方案。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生成了几种不同的方案,然后四人/小组在室内、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等不同地方进行温度测量,记录、分析所测温度,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活动是自主的,也是学生爱做的;尽管有些学生测出的温度、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有所出入,但他们毕竟思考过、努力过,这就是收获。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科学课标提倡科学教学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后,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洗发液、醋、酒精等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食用油却不能溶解在水中,假如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几滴洗涤剂,振荡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学生通过演示练习发现:加入少量洗涤剂后,食用油也被溶解了。弄明白这些道理后,像碗碟、抽烟机、脏衣服等许多被油污染的东西就可以借助洗涤剂来帮忙了,这样就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的问题。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拓展知识。

三、启迪思维,让学生思路开阔

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尽可能减少命令式的习题形式,尽量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和选择性,以使学生的思维更自由,思路更开阔,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拓展和延伸的目的。

例如在“溶解的快与慢”一课练习中设计了以下练习:(1)、这里有一颗水果糖,怎样使这颗水果糖快速地溶解在这100毫升的水中呢?(2)、这里有100毫升的水,我想把这5颗糖都放下去,这5颗糖会不会都能溶解,如果会,我再放5颗、10颗、15颗,它们还会溶解吗?通过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练习,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同时还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了拓展练习,可谓一举两得。

篇7:优化德育体系 提高德育实效

湖北省宣恩县民族实验中学 肖秀菊

高速持续发展和充满挑战的21世纪,将对人的素质,特别是对人的道德和心理素质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作为现代人,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还要有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尚的道德

和人格。 才能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和职业理想。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要阵地,学

校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和基础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学会做人的基

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因此,中学德育要以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和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为指导,以优化初中生

道德心理为核心,优化德育体系,构建德育新模式,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实效。

一、树立时代观念,优化德育体系,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助德育

㈠学校德育要与各育共同发展,贯穿整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

中学德育有其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但我们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不能将其单独割裂出来

。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等,都与其他各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素质也是一个整体

,是相互影响和协调发展的。我们不能就德育而搞德育,要有意识地将德育同其他各育有

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中,德育既能为其他各育服务,同时,德育又能与其他

各育一起共同发展。

㈡学校德育必须回归社会生活,紧扣学生生活实际

学校德育必须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

中去。中学德育应该关注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

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学习,

学会学习;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否则

德育就成了无源之水。

㈢学校德育要注重科研的有效投入,以科研助德育

学校德育要注重科研工作要正确定位,即定位于应用先进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新

时期需要我们的德育工作不仅要有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而且要有对工作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就德育工作者个体来说,加大对德育研究工作的投入,是提高实际水平和工

作效率,使自身价值得以升华的最佳途径;对学校集体来说,加大对德育研究工作的投入

,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和办学水平、创造学校特色的基本途径。

㈣学校德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学校德育应为学生发展服务,即学校德育要从学生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发展需要出发,为

学生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充分理解学生,挖掘学生进行

自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潜力,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解决已有道德水准

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帮助学生在自主认识、体验、选择过程中,实现

自我成长。

篇8: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 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 但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 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我们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 对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 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 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在粉笔和黑板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结合声音、动画等, 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 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观摩过的课中,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四年级“路程、速度和时间”一课时播放刘翔110米栏夺冠录相片断以及老师与刘翔比赛的flash片断, 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了速度的快慢与时间和路程有关, 进而从两张成绩表中清楚明白地发现在路程相等的时候比快慢, 谁用的时间短, 谁就快;在时间相等的时候比快慢, 谁跑的路程长, 谁就快, 从而有效地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篇9: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实效

近期笔者听了一节公开课《力 弹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但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把课堂效率最大化,提高45分钟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于是,笔者萌发了“重思课堂”的想法,从而进一步思考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和学习方式,结合课堂片段就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堂的实效展开讨论.

2 课例简录

首先展示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准备:自制的形变放大教具、课件.

学生分组准备:每人一个个充气的气球、弹簧、橡皮筋.

2.1 创设情镜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直接提出问题:“我们能看见风吗?如何知道是否有风?”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类比“利用风的作用效果来研究风”,进一步引入课题:“我们看得见力吗?如何知道是否用了力?”教师强调此类比方法的重要和应用.

2.2 讨论总结 引导归纳

让学生手压气球、手压弹簧、手拉橡皮筋等.并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录、讨论、总结.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展示一些图片,进一步强化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这里,对实验得现象和图片我们是否可以归类?引导学生从“撤销外力后,物体能恢复原状”和“撤销外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两个方面归类,使统计的结果有规律.

2.3 布置任务 设计方案

有些固体的形变怎样确定?如“我们用力压桌面,它有形变吗?”如何看到微小的形变?学生可以讨论方案.“放大”的方法.用放大镜或其他的方法均可把微小的形变让我们看到,如用手捏玻璃瓶的形变可以用很细管子中的水“放大”.

进一步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及研究微小形变的方法.

2.4 学以致用 拓展知识

“力看不见,如何鉴别力的大小?”可以用看得见的效果来鉴别力的大小.教师进而阐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力单位的规定等.

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形变的规律性就可以测力的大小.

3 探讨分析

笔者通过对课堂的观察,记录了大量的课堂原始资料,如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语言、实验的效果、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等.从教师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中受益匪浅,同时也提高对课堂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笔者认为整节课知识点非常简单,对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应该是重点.授课教师对知识点的教学非常到位,学生在课堂上配合得十分积极,课堂气氛和效果较好.但笔者有几点疑问尚需进一步思考.

3.1 如何处理好科学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

该案例中研究方法应是学习的重点,只有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才能解决有关问题,做题能力才能提高.既解决“素质”问题又解决了“应试”问题.

在案例中如何研究看不见的“力”时,教师强调了用“力”的效果来研究“力”本身的方法,科学研究中这是经常用到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研究磁场、电场、电流等物理量时经常用到.教师这样强调我认为很有必要,这不仅对后续学习做一个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关于“形变”的分类时,如何按一定的标准归纳一些零乱的现象,是在科学研究中经常要碰到的问题,这也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在课堂上应强调这方面的训练,教师没有重视,这是有所欠缺的.

在“微小的形变如何观察”的方案设计时,学生基本上只能想到用“放大镜”来完成任务.如何采用其他的方法来放大,教师也没有足够的引导.没有让学生就此进一步讨论,从而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好的自我提高的机会.

3.2 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 真正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一直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和激励,虽然公正合理,但给人特别是学生一种只有教师主导作用的感觉,如在设计如何观察微小形变的方案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后小组讨论再集体提出来,学生讨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相互评价和统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倾听中学会理解别人的意见和生成新的思想火花,让学生自己去评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讨论实验操作上的可行性和严密性,以防在做实验时走入操作的误区.

另外在课堂中,教师在评价时,为了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笔者认为在此环节也要注意到物理学科的严谨.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强调是对受力物体而言的.我们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注重物理知识的严谨,养成良好的治学态度和精神.

4 改变观念

从以上案例中看出,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的;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才能从理论的高度理解新课程的精神.

4.1 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非常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也成为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重视前人研究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与方法,分析为什么在这样条件下这样研究?这样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可取之处?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只有不断分析别人的研究,才能为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借签,才能形成自己的方法,才能在具体环境中选择合适的方法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让学生参与评价 合理激励学生

教师在课堂交流中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效,应注意:

一是意识让学生参与评价.包括學生自我评价、学生对他人的评价等.评价的过程也是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只有对某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思考,才能讲出所以然.在学科的学习中探究式学习较多,在学习得全过程既要重视对提出问题、成果的表达评价,也要重视对猜想与假设、实施探究、合作交流等探究过程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以及后来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甚至是那些被发现却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等等的交流.所以评价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

二是激励评价时要慎用评价语言.在评价时要客观公正,既要赏识鼓励,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科学知识的严肃性要求我们评价时要有留有余地.仅一句“好”或“真的不错”很多时候会掐断学生的思想火花,错过了一些新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上一篇:哀溺文言文翻译下一篇:美国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