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效性

2023-01-17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 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 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参与, 才能落到实处。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采用情景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这“热闹”的课堂教学背后, 我们不难发现,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 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基础掌握不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感悟。

1 营造和谐氛围, 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新理念下, 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 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 让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 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 心灵也要蹲下来, 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 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旧观念, 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 又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 创设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 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 发表意见。

2 深入钻研教材, 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教材是学习基础知识, 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 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因此,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不仅需要教师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 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 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 把握教材的关键处, 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外, 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认真比较新老教材, 从变动中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 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精神实质, 这无疑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3 优化教学过程, 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手段

一堂好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 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而更应该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起点, 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按《标准》的理念来说, 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让他们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 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使其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尽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 内容也不尽相同, 但鉴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其教学环节一般按: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的程序进行, 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独立完成任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即确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 兴趣的培养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

对学生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你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如果每天让一个人做他不喜欢的事那将是很痛苦的事情。要使兴趣上升为志趣和志向, 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这个内因就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条件。有了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 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学中, 我们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自己地去发现问题, 自己去探索问题, 真正改变课堂里教师唱主角的局面,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彻底地交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 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礼物是人人都要的, 若能将知识“包装”成“礼物”赠给学生, 这对学生来说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数学活动课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将“知识”包装成“礼物”的过程, 它无论是内容安排、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刺激他们的兴奋点, 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们乐意接受的礼物。如在教学“比例应用”时, 提出这样的问题:“谁不上树可量得树高?谁不过河可测得河宽?”同学们听后, 学习兴趣很高, 纷纷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到底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对“比例应用”的学习, 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同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积累了理论经验。再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 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张的厚度, 提出问题“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30次, 会有多厚?”把数学问题转化数学乘方问题, 最后让学生通过计算知道:如果一个楼层按高3米计算, 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有104米高, 有34层楼高;继续折叠30次后有10万多米高, 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 (珠穆朗玛峰高约为8848米)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与妙处, 从而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数学的态度, 既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总之, 新数学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 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摘要:本文结合课程改革的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强调了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深入钻研教材、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习兴趣, 使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 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氛围,教材,结构,兴趣,实效性

上一篇: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下一篇:汽轮机运行中的振动及防止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