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职能论文

2022-05-13

小编精心整理了《内部审计职能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微观层次的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基石之一,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能是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发挥其他职能比如评价、建议等职能的基础。

第一篇:内部审计职能论文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在经营机制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职能,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就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职能,如何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审计 企业风险管理 经济监督 经济评价 管理服务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在经营机制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管理模式也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有本质上的差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职能,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职能、如何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作一初步探讨。

一、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和发展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指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客观具有的功能,是由内部审计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它是适应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又伴随着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及经济体制等环境变化而逐步完善和发展的。

我国的内部审计成立于1983年,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的,其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服从于国家审计。传统的内部审计被认为是国家审计的延伸,其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代表国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达到维护财经法纪的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监督,属“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这段时期内部审计主要是围绕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政策法规的遵循及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等方面来展开的,内部审计主要职能就是查错纠弊,审计内容也局限于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生产经营收支的合规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外部制约机制逐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财务核算表面上的错弊越来越少。基于这种情况,内部审计的职能从传统的“查错纠弊”逐渐向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控制的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工作渗入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其不仅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更立足于防范,密切关注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充分识别企业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合理性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为企业增值的目的。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职能

目前内审界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一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只有一种职能,即经济监督职能;另一种是“多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除经济监督职能外,还具有其他多种职能。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管理服务三项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指内部审计部门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对象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所负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国家审计一样,监督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千方百计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自身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就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从而使内部审计监督控制职能表现得更加活跃,具有动态性的主动参与意识。其主要表现为,在审计的重点上,将突出对经营管理状态的动态监督;在审计的内容上,以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为主;在审计方法上,审计与调研相结合,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并加强综合审计;在审计的手段上,逐步向现代审计手段过渡。

2.经济评价职能。经济评价职能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评价是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进一步结合,其工作范围扩大到企业管理的全部领域和过程,内部审计评价职能也逐渐变得突出起来。内部审计在参与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全面评价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甚至可以在董事会允许的情况下制定风险管理战略,从而对管理层的决策产生影响,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3.管理服务职能。管理服务职能是通过对被审查活动的检查和分析,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咨询服务,帮助其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综合性强、地位超脱、数据可靠,审计又是一个独特的视角,这就为其提出比较全面、中肯、可行的建议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错弊,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座谈、协商的方式共同分析问题,探讨改进的方法,提出改进或改正建议,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等。应当指出管理服务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内部审计不参与企业的具体管理工作,那种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就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去实施管理行为的认识是错误的。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1.立足本职,正确行使内审职能。内部审计虽然在企业内部,但其工作性质仍然是监督,是监督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监督而为企业服务。内审机构不能因为管理性工作见效更直观,就去从事管理性工作而忽视监督的本职。同时,内审机构虽然也是企业的一个管理部门,但又有别于其他管理部门,其他管理部门是审计监督的对象。因此,内审机构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以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反馈给领导层、决策层为己任,工作应有一定的超脱性和权威性,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标准和威信,实现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

2.拓展审计范围,重视风险管理审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范围大幅扩大,内部审计应立足于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以加强公司内控管理、提高公司风险防范和整体效益为目标,实现审计工作由查错纠弊向绩效型、风险型审计转变,内部审计重点应向内部控制评审、风险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领域拓展,以此评价公司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等。由于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正在发展的一个审计模式,对其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这对审计机构和人员来说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挑战。而对于企业的内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而且还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参与评估企业存在的风险,合理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更新传统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与理念。1987年,法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决定把内部审计命名为“顾问者”,这是法国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清楚地表明内部审计并不仅仅是与会计控制相关,它还向管理阶层提供有关组织各方面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内审服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是通过“参与式审计”实现职能的。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通过座谈、协商的方式共同分析问题,探讨改进的方法,体现审计为之服务的良好动机,为了更好地实现内审职能的转变,审计人员要树立新的内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使审计目的与单位内部管理目标一致,维护本单位的利益,努力使内审部门成为创造价值的部门。内审人员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可了内审的“增值服务”职能,树立了新的内审理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内审的服务职能。

4.规范内部审计行为,认清内部审计责任,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从概念上讲,如果审计人员和管理部门在心理上融为一体,好像是管理部门的成员一样,那么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会处于风险中;如果参加任何一项不该参加的活动,他们的客观测试和评价能力就会陷入险境,就难以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所以,审计工作要时刻清醒地了解风险的来源,预测和识别风险,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这是提高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需要。只有这样,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才会是深层次的和有价值的,才能被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重视和采纳,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5.注重后续审计,巩固审计成果。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体现了审计工作所赋予审计人员的责任,但是在现实中许多组织并没有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实施完善的后续审计工作,这使得内审的目的或价值得不到体现,违规违纪问题得不到纠正,有损内部审计的可信度和威信,最终导致内审工作成为流于形式的工作,失去了其真正的内涵价值。只有注重后续审计,才会巩固审计成果,真正起到审计的作用。根据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和帮助被审单位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后续审计或审计回访的方式,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切实解决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内部审计机构有必要用新思路、新视角审视内部审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不同角度多种途径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以为企业增值为目标,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三昌.企业内部审计技术.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姜新浩,陈志楣,郭晓云.最新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指导全书.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3.魏晶晶,万经花.内部审计转型措施.财会通讯,2010(1)

(作者单位: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 山西太原 030003)

(责编:若佳)

作者:周丽红

第二篇: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

微观层次的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基石之一,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能是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发挥其他职能比如评价、建议等职能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步完善,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因其职能定位上的局限性与缺陷,为履行审计职责带来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缺陷

(一)职能定位不准。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为监督主导型,即监督作为首要职能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一方面,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决定了审计监督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审计人员把握不好履行监督职能的“度”,过多参与其中容易把自己推向被审计对象的对立面,在对立环境下,由于被审计对象存在抵触心理与情绪,会隐瞒问题或不及时提供资料,审计难度加大,审计效率低。另一方面,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容易造成业务部门过于依赖内部审计,滋生“保姆式”服务,审计“越界”,或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影响审计的独立性与审计职责的履行。

(二)独立性不强。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作为企业自我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由企业管理层领导,审计机构依附于企业生存、发展,人员配置、待遇、调动以及审计费用等方面都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定,审计工作实施计划需经管理层审批,审计内容、问题定性等方面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无法做到完全独立。从内审机构自身看,审计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强,导致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及建议等职能不能独立、充分地发挥。另外,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影响审计独立性的重要内在因素,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过硬,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性不够。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内部审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当前,由于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缺乏前瞻性,从制度上、理念上和技术手段上都难以进行突破与创新。在审计模式固化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按部就班,怠于创新,沿用老一套的审计模式完成工作。模式固化使审计人员在标准模式的温床中潜滋暗长惰性,放弃创新,停滞不前,远远抛在落伍的行列,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格格不入。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探讨

(一)推进内部审计职能转型。一是释放监督主导型审计模式压力,将内部审计“去监督化”。改变内部审计监督痕迹过重及“内耗式”的监督窘境,实现“去监督化”。去监督化,不是不要监督,也不是全面参与监督,而是根据环节或节点阶段性、选择性地进行监督。另外,弱化职能中的矛盾引发点,加强利益共同点,使内部审计部门更容易为被审计方接纳,才利于内部审计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二是“解放”内部审计,杜绝审计人员身兼“裁判员”与“运动员”现象,建立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制度,确保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二)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要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同时在制度、人及审计自身上下功夫。一是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程度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能否有效发挥的决定因素。应对内审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由“监督主导型”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型”轉变。二是强化内审人员技能培训。重点要提高内审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等,提高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时洞察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准确的审计建议,更好地为企业发展献策献力。三是降低内部审计机构的依附性。降低内部审计在组织架构、业务实施上的依附性,企业管理层应给予内部审计机构更多的自主权,减少对审计活动的干预,并在人事任免、福利待遇上确保其独立性,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内部审计活动才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内部审计作用才可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增强内部审计的创新性。

1.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服务发展。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引领发展,只有适时更新观念,才能适应发展需要。审计不只针对单纯的财务活动,应从单一的财务收支查错纠弊向助力实现企业增加价值转变,从“为管理进行审计”到“对管理进行审计”转变。

2.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发挥新时代审计在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围绕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当前,内部审计精力主要放在日常业务审核、过程监督上。在新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应提高审计层次,依托审计独立性特征,从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工作着力点,发挥审计作用。可结合国家重大政策落实情况、高质量发展情况实施专项审计,高起点高层次实施审计。

3.把审计重点从查找问题向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及成果利用等方面转移。按“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原则,在推进审计全覆盖的同时,加强专项审计和专题性审计调查。

4.从重视审计整改向审计整改与成果应用并重转变,推进审计整改结果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查出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台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整改期限,严格整改标准,把整改工作作为大事要事抓紧抓实,确保整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5.推进在线审计应用,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一是转化了部门职能,提升业务价值。在线审计实现了对审计对象数据的全面掌控,既包括静态数据也包括动态数据,审计人员可以从风险管控角度,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方位动态的风险审计,实现审计关口前移。审计部门职责向事前评审、事中介入、事后评价转化,有选择地开展监督,由监督主导转向监督与服务并重。二是整合被审计单位数据资源,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在系统平台内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财务数据、工程全流程数据及历史信息等,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数据全面掌握,能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业务。

(作者单位: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何宝印

第三篇:中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职能探讨

摘要:大多数的中央企业都设置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来执行本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但因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差异等原因使得内部审计部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中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定位进行探讨。

关键词:部审计;职能探讨

2004年8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8号令发布《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定义为: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本企业及子企业(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纵观内部审计几年来的发展,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出《办法》规定的应有的作用,所以应其原因进行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先天不具备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本质特征的体现,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一种形式,独立性仍然是其灵魂。而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本企业的利益限制,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工具。鉴于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

其次,因内部审计部门发挥不了《办法》中所规定的作用,所以其地位在企业中往往不受重视,其建设更得不到重视,人员素质往往也不高。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部门。

鉴于上述情况,应重新定义内部审计,并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重新进行定位。本文认为应对中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如下调整:

第一,将原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本企业及子企业(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委托具有资质的外部审计师来进行。因外部审计师具有内部审计部门所不具备的相对独立性、专业性,所以外部审计师提供评价将更为公允、客观。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只负责协调企业与外部审计师之间的关系。

第二,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部门。企业风险管理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特别近期的金融风暴引发的一系列企业的破产,为疏于风险管理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将于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使得许多公司开始把内部控制建设与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做。企业也应由专门机构来执行上述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情况较为了解,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因其内部审计职能分解出去,可将其作为作为执行内控与风险管理的企业管理部门。

第三,在机构设置上将纪检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合并。许多中央企业设置了在党组领导下的纪检部门来执行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职能。纪检部门往往有部分职能与内部审计部门交叉重叠。防范个别人员违反党纪及公司有关政策,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方面,所以将上述部门合并有得于整合资源,精简机构设置。因纪检部门法律专业较多,内部审计人员财务背景比较普遍,所以两个部门的整合有利于加强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力量。

第四,内部审计部门应由董事会直接领导。要想使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经营管理层,而应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只对董事会负责,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独立性。

第五,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建设,切实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应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配备,除了财务、审计、法律等专业的人员外,还应有了解企业情况的相关技术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并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从其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来看也着重强调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职能,其目标也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目标较为接近。所以本文认为应对现有中央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并将其定位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部门。

作者:慕鹏伟

上一篇:动物行为文化论文下一篇:高中化学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