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论文

2022-04-21

【摘要】内部审计的职能将随着内部审计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在分析我国内部审计中与其职能发展有关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扩展和创新问题。【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公司治理;确认;咨询现代内部审计是基于验证和报告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际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论文 篇1:

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也应发生相应转变。高校内部审计除具有经济监督的基本职能外,还应具备控制、管理、决策服务和咨询等为管理服务的职能。最后,本文就如何实现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顺利转型提出了三点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职能 职能转型

About university interior audit function reforming discussion

Jiang Junpeng

1.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同年12月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性质、任务、职权,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在“监督主导型”。1995年,审计署颁发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仍然是“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因此,我国内部审计在产生和发展早期的职能定位属于“监督主导型”,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监督职能是其主要职能。

2003年3月4日,我国出台了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新规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新规定”明确提出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是因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其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对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综合客观评价,于是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逐渐变得突出起来。 所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已发生转型,逐渐转变为“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即“服务主导型”。

2.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

我国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是大势所趋,既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潮流,同时也符合内部审计本身的自我发展规律。高校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也应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而转变。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学校管理机能的一部分,工作服务的对象和目标不能脱离高校发展的总目标,应本着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服务的思想来开展工作。高校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但监督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校内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工作搞的更好,决不能以监督者自居,必须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在高校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审计的各项职能,摆正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给高校内审工作一个恰当的定位。

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审计除具有经济监督的基本职能外,还应具备控制职能、管理职能、决策服务和咨询职能。这些职能都是为学校的管理服务的,具体表现如下:

2.1 控制职能。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衡量和评价其它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并促进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与其它控制形式相比,内部审计更具全面性、独立性、权威性,是对其它控制的一种再控制,正是因为内部审计具有控制职能,所以在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上,它有着其它控制方法无法比拟的作用。另外,审计人员可以在控制系统实施之前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更经济地、较早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2 管理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从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看,内部审计一直是为管理者服务的。在高校规模小、层次少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管理者可以对其各个事项和过程直接加以控制。但随着高校的发展,管理者需要保障高校管理系统按计划运行,他们需要有人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以此来控制他们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内部审计则提供了这种保障。事实上,内部审计从查错防弊到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发展到风险控制,一直都是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为管理服务的。现阶段,随着效益观念的增强.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校园经济的发展,高校内部审计更多地围绕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开展工作。

2.3 决策服务和咨询职能。

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被赋予更高的地位,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因而有了质的飞跃,即由泛泛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逐步转移到为领导决策服务上来。如在内部承包经营中,通过内部审计,为企业提供有效数据,为承包考核兑现和制订出新的一年承包经营目标打好基础。又如在高校产业重组、改制、撤并中,通过审计摸清家底,防止资产流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再如通过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考核他们经营期间的业绩,考核他们的经营效果,资产是否增值、保值,企业的资财有无损失浪费,有无违规、违纪现象存在,给高校决策层任用干部提供

可靠的依据。

3.实现高校内部审计职能顺利转型的措施

3.1 统一认识,树立高校内部审计新理念,为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打牢思想基础。

要广泛开展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学校领导和审计主管部门的官员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迫切性,提高支持、促进转型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在如下三点上加深理解,力求取得共识:①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本质属性,服务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校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高校内部审计的服务应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能局限于财务收支的自我监督。②要深刻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是适应我国教育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内部审计自我完善、向更高层次提升的需要。③“服务主导型”的内部审计是在“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转型并不意味着对“监督主导型”的否定,而且,“服务主导型”的内部审计也并不意味着取消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实际上是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监督被深化了、强化了。

3.2 处理好原有的监督性实务同新兴的服务性实务的关系。

高校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必将反映在内部审计实务的安排和运作上。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决不能因为要转型就集中精力去搞评估和咨询活动,把原有的审计监督实务放置不管,削弱了监督力度。内部审计机构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转型的方案,明确内容、重点、步骤、方法和预期目标,报经校领导层同意后稳步推进。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新的职能定位,拓展新的实务领域,参与学校管理的决策和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胜任程度,量力而行,不宜急功近利,好高骛远。

3.3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优化知识结构,造就一批胜任“服务主导型”内部审计的优秀人才,确保转型成功。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有了一支较高素质的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但是,根据“服务主导型”内部审计的要求,擅长“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的内审人员也面临一个“充电”、“转型”的问题。因为,“服务主导型”内部审计与“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相比,其服务范围更广,作用领域更宽,对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高,而且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业务培训,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善于把实践中产生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更好地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继峰.高校审计机构不能撤消,中国审计报,2000,8,25

[2] 方同庆、兰玲.高校审计工作的重点,中国内部审计,2000.3

[3] 余效明.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工作重点,中国内部审计,2000.1

[4] 苏荣凤.高校审计工作的职能及其实现途径.陕西审计.2003.1

作者:蒋俊鹏

国际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论文 篇2:

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现状及扩展

【摘要】内部审计的职能将随着内部审计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在分析我国内部审计中与其职能发展有关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扩展和创新问题。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公司治理;确认;咨询

现代内部审计是基于验证和报告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内部审计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在我国,如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做出及时调整,以使我国的内部审计最大程度地适应我国目前特殊经济形势的需要。

一、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与职能发展相关的问题和不足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紧紧把握客观环境和经济形势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对内部审计核心职能、职能作用的内容和职能的服务对象进行了倡导性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部审计做了全新的定义。该定义反映了内部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和咨询活动扩展的强烈倾向。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并与国外先进国家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与职能发展相关的问题和不足。

(一)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状况

公司治理是公司的投资人代表所遵循的程序,旨在对管理层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一环。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审计委员会的设置直接制约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正确确定,同时内部审计又是完善的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系列问题是内部审计职能能否成功扩展、职能的作用能否有效发挥的重要环境因素。但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其具体表现为:

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在动力不足。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遵循按需自愿的设置原则。一个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否,主要由内部审计对该单位是否必要和内部审计工作量的大小决定。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往往是迫于政府压力,并非是单位的自觉认识。作为只是企业资产的经营者,而非资产所有者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往往不自觉地存在排斥内部审计的观念,从而不愿意在内部审计机构中配备较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加之我国对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法律上没有强制规定,一遇精简机构,内部审计便首当其冲。这样就造成了内部审计机构队伍不稳,内部审计力量单薄,很难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更难赋以内部审计咨询的职能。

2.内部审计监督权低置。经济监督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而该职能要有效发挥,主要取决于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是否恰当。内部审计应该隶属于谁、受谁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一般内部审计机构隶属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强,职能发挥得也越充分,反之则越低。内部审计机构受董事会或其下设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和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是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形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尽管没有明确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但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应“向拥有充分权力的人或机构负责”。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要么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要么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内部审计只被作为经理人员对下级单位财务、经营的监督手段,仅对经理人员负责(即使直属于董事会,也因董事与经理人员的高度重合而使董事会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企业管理层蓄意操纵财务报告,在企业内部控制权被扭曲的情况下也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因此,监督与确认的职能难以有效地发挥。

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监督机构要发挥作用,高地位和高独立性相当重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师必须对他审核的活动保持

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能使内部审计师自由客观地工作,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就不能取得所期望的成果。”而地位低下则会极大妨碍独立性。现实中,我国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都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工作,内部审计人员既受经营者领导,又受聘、受雇于经营者,不可避免地为经营者意志所左右。这样内部审计很难对经理层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监督和评价,很少对企业本级职能部门的业务进行监督。因此,评价确认职能的作

用领域非常有限。

4.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审查和评价活动,要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配备政治与业务素质都较高的人员,并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中得以顺利开展。但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其具体表现:一是人员配置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法律、工程技术等人才奇缺;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少审计人员仅仅通晓财务会计业务知识,对财政、银行、税务、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知识掌握不够;三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不强或缺失;四是个别内部审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缺乏基本的处事原则,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职业形象。这些问题使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既难以有效发挥评价或确认职能,更难以有效发挥咨询职能。

(二)我国内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的状况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内部审计与国外内部审计较先进的国家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要求更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

1.我国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还停留在审计的最初层次——

财务审计上。就工作领域来说,审计的发展可分为财务审计、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三个阶段。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就是通称的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已日趋成熟并广泛采用,特别是管理审计更成为西方国家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主流,它不仅扩大了内部审计的视野,而且吸引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人,从而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但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还主要停留在以财务活动为内容上。对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对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探索与发展严重滞后,这既制约了内部审计评价职能的作用领域,又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向咨询方向发展。

2.审计行为的导向上。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主要以账项为基础,很少关注风险因素。在审计行为导向上,内部审计已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个阶段。长时间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对风险基础审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更是通过修订内部审计定义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把内部审计全面推向风险基础审计和风险审计。而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在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时很少关注组织的风险因素,甚至对组织的内部控制都不做过多了解,纯粹将审计工作机械地停留在账目的具体审查上,这样的审查根本不能适应目前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形势和经济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使内部审计难以有效发挥其确认职能。

3.审计服务内容单一。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99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定义中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这说明内部审计的职能正从评价确认向确认与咨询转变。随着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向经济效益审计倾斜,内部审计除了对组织的财务资料是否合法、公允,经营活动的目标是否恰当,管理组织是否合理,管理机能是否健全,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做出确认评价外,还应该积极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就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经营目标的确立,经营方式的选择,管理理念的确定,管理措施的实行等方面为管理层提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与确认服务一道为组织增加价值。而我国的内部审计长期局限在财务信息的查错防弊上,很少涉及组织的经营管理,不注重也难以为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使咨询职能不能得以充分体现。

二、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扩展及创新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做出的全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核心概念,无论是对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还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认真解读内部审计的这一最新定义,并结合我国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实际,合理确定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方向。

(一)在核心职能上,我国内部审计应从确认向确认与咨询转变

为组织提供确认服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传统职能,但是随着内部审计能力的提高,它还可以对内、对外提供咨询性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确认与咨询服务”就是在内部审计传统定义中“确认”职能已不能适应组织在当今市场日益注重未来导向的情形下,对内部审计职业提出的更广泛的需求,它不仅在很重要的意义上向市场传达了内部审计核心职能的转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出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所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性质。

1.确认。确认服务不仅包含了所有传统的审计服务,还包括了从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发展而来的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服务。

2.咨询。内部审计部门在以往执行评价职能的同时,也从事咨询活动,只不过当时的这种服务主要是防护型、消极性的,只是为了辅助控制。如今的咨询服务则是主动型、积极性的,内部审计通过向管理者提供咨询服务达成对组织经营与控制的直接改善。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本组织的情况最为熟悉,对内提供咨询服务有独特的优势。

(二)在职能发挥的目标上,我国内部审计应转向为组织增加价值

在过去,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设计的,人们并不关心它对组织增加价值所做的贡献。但在现阶段,内部审计作为职业标志的“内部”一词已被舍弃,这反映了当前许多企业向服务的外部提供者购买“内部审计服务”的现实。因此,内部审计如果不改进原有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就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众所周知,价值是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内部审计师虽然不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收集生产和销售过程的资料,查明和评估存在的风险,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以建议、忠告、报告或其它方式通报给管理层或全体人员,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利益。在新定义中“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提出,同样给我国内部审计职业提出了一个带方向性的指导,将有助于我国内部审计保持和提高职业地位,并使这一职业充满前所未有的活力。

(三)在职能作用的内容上,我国内部审计应确定为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率

传统的内部审计多关注于对企业内部系统的控制,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控制活动与其各种目标以及达成目标所需承担的风险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控制不可能脱离企业的活动而静止存在,而灵活、动态的控制又必将导致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发生持续变化。为此,内部审计的目标被定位在为风险管理与控制和治理过程提供服务,它强调了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关键作用。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应当成为我国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职能作用的重要内容。

(四)在职能的服务对象上,我国的内部审计应转变为为组织完成其目标服务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中提出,内部审计要为组织完成其目标服务。这表明新定义把内部审计的地位提升到了组织整体水平上,使其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使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联系在一起,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这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也必须站在维护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贝利,格拉姆林,拉姆蒂著.王光远等译.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 程键.浅析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会计之友,2005,(8).

[3] 张宇.谈推进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J].财会月刊,2008,(9).

作者:张 宇

国际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论文 篇3: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探讨

[摘要]随着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扩大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内部审计外包是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内部审计外包有利有弊,我国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不同情况选择外包形式。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内部审计行业的管理与指导,推广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

[关键词]内部审计;服务外包;监管

内部审计是审计的三大领域之一。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内部审计外包在西方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规模,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外包。据国外调查资料显示,在美国和加拿大,内部审计外包的企业比例分别从1996年的21.5%和31.5%上升到2000年的38.0%和34.8%。这些企业遍布于各行各业。此外,在尚未实施内部审计外包的企业中。分别还有三成和四成以上的企业打算未来进行内部审计外包。众多会计师事务所也将内部审计外包视为新的发展领域。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缺点

1,优点:①获得高水准的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大批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税务服务等领域的结构合理的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够使企业根据审计项目的情况选用合适的人才。同时,注册会计师(CPA)作为外部审计主体,服务对象分布在各行各业,熟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能够根据自身经验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过程、风险控制和管理等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切合管理者需要的建议。②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受雇于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和提供审计报告时极有可能仅仅考虑如何取悦于管理者而偏离其本身的职责。外部CPA则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契约开展内部审计,与企业其他的部门没有内在的利益冲突和联系,因此,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指出企业经营和控制中存在的漏洞,提供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设立了庞大的内审部门之后,就形成了巨大的固定成本。不断对内审人员进行的后续培训也增加了企业的支出。将内审职能部分外包后,部分内审固定成本就变成了可变成本,能够降低成本。企业还能聘请CPA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短期的内部审计服务,从而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质的内审服务。

2,缺点:首先,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公司的管理政策、业务程序、经营活动和人事状况,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业务过程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特点,能更好地提供符合管理层需要的长期战略咨询服务。而外部咨询机构只能通过一些公开的资料,通过询问和观察来确定服务的重点。企业因保密的需要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完整的资料。这势必影响到外部咨询机构的判断和对企业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影响审计的质量。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高。他们是企业的成员,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他们的目标,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相关,而且他们对组织的文化有强烈的趋同感,会比外部审计人员更加投入地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内部审计外包放弃了企业内部审计自身的资源优势。

二、内部审计职能扩大需要外部审计服务支持

2003年3月4日,审计长李金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4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按照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履行下列职责: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含占控股地位或其主导地位的单位,下同)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其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的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内部审计不再侧重于监督控制,而是着眼于服务,即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过程的有效性。从而提升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可以说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组织形式的演变,内部审计职能目前正经历着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的转变。现代内部审计更多侧重于“服务”,即经济评价。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以提高经济效益。但作为国有企业,其固有的产权属性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并不能简单定位为服务职能,而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包含监督、评价、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作用的职能体系。具体而言:①监督职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已由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资产委托经营关系,因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为资产责任监督,即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国有企业法人除了对国有资产负保值增值责任外,还应对企业的债权债务人、经营合伙人等履行相应的经济责任。因此,对国有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资产质量、债务债权状况进行有效监督。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②评价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化,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在很多情况下不是资金的多少,而是产品的竞争力。这又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推动技术进步的能力。而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常存在矛盾,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地、客观地进行评价,使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协调。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掌握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运行效果,找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综合评价技术、资金、效益状况和发展,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③管理职能。随着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的风险也不断加大,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尽管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有实施具体管理的权限,但其相对独立的地位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使其具备了从企业长远、全局发展高度检查、分析、考虑问题的能力;通过其对管理活动的具体评价,又使其具备了及时、有效纠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错误和弊端的能力。④服务职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是通过对被检查的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向企业领导者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提供咨询等服务,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内部审计的服务导向性转型已成为目前的大势所趋。但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的数量

和素质很难胜任全部工作,同时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相对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有大量具备较高审计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处于闲置状态,客观上形成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市场。

三、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外部审计服务参与内部审计

企业面临的风险有可能来自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企业外部。COSO确定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是: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从战略层面开始并贯穿整个企业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设计是为了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按企业接受风险的态度管理风险,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管理者的经营方式划分,企业风险包括8个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企业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体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实务公告中描述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评价并帮助改进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可见,内部审计应该通过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人员和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对于风险的监控应该成为内部审计师的职责,内部审计应该积极对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使他们了解到不同企业不同范围内,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及其他原因,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并告诉他们应该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来防止风险的发生。同时。为了制订有效的审计计划,进行风险分析是必要的,因为,它能为有限的资源提供战略导向。将风险水平与重要性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应该努力限制低风险领域的审计程序,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与人员了解企业内部状况及相关风险。但是不了解外部的市场等风险,而注册会计师比较多地了解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两者恰好相互补充。

四、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对策

1,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对于以资本控制为主的企业集团可以将内部审计服务完全外包。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处于协调和管理外部审计服务的位置。对于一般大中型企业而言,部分内审职能外包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企业应该设置内审部门,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较高的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CPA或者其他的专门人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内审部门并配备内审人员将得不偿失,此时将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2,推广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的范围、侧重点、工作深度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CPA能胜任外部审计,不一定能够胜任内部审计。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CIA)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又是目前世界各国唯一共同认证的职业资格。但目前我国获得这一资格的CPA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广CIA考试,使更多的CPA能够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

3,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和规范。内部审计外包属于新兴的业务领域,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服务业务纳入其统一管理和指导当中,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使内审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即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内审外包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同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要求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不能提供民间审计服务。

作者:谌小红

上一篇: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探析论文下一篇:安全隐患下的电力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