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定位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4

微观层次的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基石之一,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能是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发挥其他职能比如评价、建议等职能的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职能定位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职能定位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摘 要]为更好的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位,增强审计工作效果,文章对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有针对性提出了新时代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内部审计的效果,为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0.169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就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夠保障资产保值增值,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就需要结合新时代要求,明确职能定位,全面发挥出审计职责,引导企业的科学发展。然而当前有很多企业在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上存在偏差,将其当作监管作用,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职责,限制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1 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1.1 监督职能

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很多企业存在错误的认知,觉得内部审计只发挥这一作用。该职能就是对企业的经营以及财务进行监督,监督包含较多的内容,如会计信息记录的情况、政策法律落实状况等,及时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行为,督促及时改正,确保企业的稳定经营管理。

监督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运行,这关系到企业政策制度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直接影响到企业对经营以及财务风险的规避效果,只有全面落实政策制度,才能规避风险。内部审计在监督方面具有优点,主要体现在:其一,内部审计在企业中,能够更全面的了解经营情况;其二,内部审计并不参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相对而言比较独立,有利于其进行内部监督。[1]

对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是确保企业目标和股东目标相同的方式。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经营管理监督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对管理层实施监督,将信息提供给董事会;另一个是监督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将信息提供给管理层。监督职能对于企业的相关部门以及管理层都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合理的检查,能够让他们的目标和股东目标相同,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1.2 确认职能

该职能就是基于客观检查,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治理效果、控制过程做出评价。基于审计确认治理效果和风险,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威胁因素,进而探索企业的增值空间,全面展现了企业改善组织运营以及提升价值的宗旨。

这一职能一般体现在:首先,确认风险管理效果,也就是先确认一个企业目标,之后识别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测试措施是不是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其次,确认内部控制的效果,一般确认的内容有:相关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内部环境是不是适应组织经营要求、信息传递和沟通是不是准确且及时;最后,确认企业治理效果。一般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对治理环境进行确认,如企业文化、价值观、治理政策等;其二,确认推动治理环境的相关治理方式。

1.3 咨询职能

其是结合客户的实际要求,给客户提供建议和服务,就本质上而言,是一种顾问服务。咨询职能的范围、性质要经过内部审计师与客户一起协商明确,还要清楚一点,内部审计师并不负责管理,不然会影响到内审的独立性;[2]就服务形式上来说,主要有程序设计、协调、顾问等,业务主要有内部控制培训、信息系统与技术开发、业务流程检查等。咨询职能的特点是:首先,结果并没有强制性,只是当作建议;其次,提供的信息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最后,可以给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有预见性的建议。咨询能够促进组织运行,提升其价值。

1.4 协调职能

这是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具备的一个职能,本质上来说就是调整与改善。基于内部审计,要合理的处理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协调职能主要划分成两种:其一,内部协调。主要是对企业发展战略与年度计划进行协调,让两者与被审计单位和企业相关职能部门步调相同;对职责关系进行协调。[3]解决内部部门间全责划分、矛盾冲突、相互推诿等问题;其二,外部协调。主要是和外部审计机构的协调,体现审计监督体系的合理性,促进外部审计的发展;和其他监督部门协调,促进监管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推动外部监管机构监督、认可企业,发挥监管体系作用,提升监管的水平。

2 新时代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策略

某企业是大型工业企业,在我国企业500强中,属于一家综合型企业,业务范围涉及较广,如生产、金属开采、科研、贸易、加工等,是省内工业产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示范企业。而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五年内,企业一共完工了相关的内部审计任务120多项,并分析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对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进行优化,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注重审计成果的应用,坚持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以该企业为例,分析其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策略,以提升内部审计的水平。

2.1 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配置和权限

首先,要对内审配置进行优化。要想确保内部审计独立性,就需要专门设置审计部门;企业内审工作要由董事会与党委一起领导;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出其指导作用;企业要清楚划分行政与职能领导的关系,体现出内审部门的地位;依据规定设置总审计师,提升其在企业中的地位、级别。其次,要对机构权限进行优化。该企业在已有的权限基础上,结合内审的相关职能,对权限进行拓展。企业要对参与管理权进行拓宽,提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实行通报批评权以及强制措施权,让内审更具权威性,督促企业规范的进行经营活动;实施问责权,由于当前机构并非问责的主体,使得内审权威性受到了影响,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力度不强。对此,就要加强内审问责的权力,针对不配合工作的个人以及单位要做出处理,促进内审权威性的提升。

2.2 对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进行拓宽

该企业要开展和新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内部项目,如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战略、重大政策执行、内控、治理审计等,要注重这些内容的审计。审计方法主要是风险导向型,让审计人员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内控,对风险和其程序进行分析和判断,优先将资源投入到高风险方面。还要结合风险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内审要基于财务情况监督与识别审计问题,让企业不断地优化和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范,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发挥内审的建设性作用。

2.3 对内部审计方法进行创新

2.3.1 监督促进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现阶段该企业已经开发完成专门的内审管理信息系统,处于测试阶段。未来企业借助该系统,可以精准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给工作人员提供便利,还能够对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解决人员编制以及配备不足的情况。企业要监督促进系统的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让非现场审计可以做到实时和持续,提升审计效果,扩大范围,还可以做到远程、全样本审计,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成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内审职能水平。[4]

2.3.2 积极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

當前内审要进行多种类型的审计业务,该企业不能只限制在一种外包方式上,还要运用多种外包方式,如咨询式外包、补充式外包、全部外包,把新领域、不是核心项目、工作量大的审计项目等外包给中介机构。内审机构要依据相关的规定,明确要外包的审计业务,清楚审计的内容、范围、目标、时间要求、报告、质量要求等。认真严谨地筛选中介机构,监督指导中介机构的落实情况,控制好质量。外审机构与企业内部审计加强合作,更好的发挥内审新职能。

2.4 加强内部审计的结果运用

该企业应该注重对内审结果进行运用,构建成果共享机制。审计成果应用包括多个部门,要构建多部门联动的闭循环机制,科学的应用审计结果;还要构建内审结果整改跟踪机制,对整改的情况进行跟踪,针对整改效果不好的被审计单位要在内部通报,联合有督办权限的部门一起下发督办通知,提升内审工作的效果;企业要构建综合分析报告机制,定期把报告提交给相关方,给领导决策奠定基础;构建考核问责机制,在纪检监察清楚的问责范围外,针对不配合工作的个人和单位实施问责,并做出相应的处罚,以提升内审监督的权威性;企业还需要构建审计容错纠错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分析,充分发挥出该机制的指导作用,鼓励企业内的领导干部改革创新。

2.5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新时代对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确保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就需要注重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这是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只有提升他们的素质水平,才能有效的履行职能,企业要给岗位安排专门的人员,不能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为了适应国家及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关机制进行完善,如聘用机制、选拔机制、考核机制以及培养机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水平。[5]企业应该针对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制定中长期的规划,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合人才,有效地满足各类业务的要求;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水平,拓宽他们的职业晋升途径,多给他们提供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的机会,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还要构建有效的内审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理论以及实践方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为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保证。

3 结论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进行规范,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营,监督相关业务情况,为内部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评估运营管理成果,提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效益。应当明确新时代下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增强审计工作效果,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磊.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1):80-81.

[2]王宏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0(6):15-21.

[3]张之利.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2):172-173.

[4]肖莉,刘一凡.国有文化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问题与对策[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9(11):63-66.

[5]丁伟.对企业内部审计定位的一点思考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8(22):101-102.

作者:杨靖

职能定位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2: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

微观层次的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基石之一,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能是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发挥其他职能比如评价、建议等职能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步完善,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因其职能定位上的局限性与缺陷,为履行审计职责带来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缺陷

(一)职能定位不准。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为监督主导型,即监督作为首要职能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一方面,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决定了审计监督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审计人员把握不好履行监督职能的“度”,过多参与其中容易把自己推向被审计对象的对立面,在对立环境下,由于被审计对象存在抵触心理与情绪,会隐瞒问题或不及时提供资料,审计难度加大,审计效率低。另一方面,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容易造成业务部门过于依赖内部审计,滋生“保姆式”服务,审计“越界”,或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影响审计的独立性与审计职责的履行。

(二)独立性不强。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作为企业自我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由企业管理层领导,审计机构依附于企业生存、发展,人员配置、待遇、调动以及审计费用等方面都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定,审计工作实施计划需经管理层审批,审计内容、问题定性等方面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无法做到完全独立。从内审机构自身看,审计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强,导致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及建议等职能不能独立、充分地发挥。另外,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影响审计独立性的重要内在因素,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过硬,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性不够。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内部审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当前,由于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缺乏前瞻性,从制度上、理念上和技术手段上都难以进行突破与创新。在审计模式固化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按部就班,怠于创新,沿用老一套的审计模式完成工作。模式固化使审计人员在标准模式的温床中潜滋暗长惰性,放弃创新,停滞不前,远远抛在落伍的行列,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格格不入。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探讨

(一)推进内部审计职能转型。一是释放监督主导型审计模式压力,将内部审计“去监督化”。改变内部审计监督痕迹过重及“内耗式”的监督窘境,实现“去监督化”。去监督化,不是不要监督,也不是全面参与监督,而是根据环节或节点阶段性、选择性地进行监督。另外,弱化职能中的矛盾引发点,加强利益共同点,使内部审计部门更容易为被审计方接纳,才利于内部审计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二是“解放”内部审计,杜绝审计人员身兼“裁判员”与“运动员”现象,建立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制度,确保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二)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要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同时在制度、人及审计自身上下功夫。一是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程度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能否有效发挥的决定因素。应对内审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由“监督主导型”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型”轉变。二是强化内审人员技能培训。重点要提高内审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等,提高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时洞察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准确的审计建议,更好地为企业发展献策献力。三是降低内部审计机构的依附性。降低内部审计在组织架构、业务实施上的依附性,企业管理层应给予内部审计机构更多的自主权,减少对审计活动的干预,并在人事任免、福利待遇上确保其独立性,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内部审计活动才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内部审计作用才可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增强内部审计的创新性。

1.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服务发展。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引领发展,只有适时更新观念,才能适应发展需要。审计不只针对单纯的财务活动,应从单一的财务收支查错纠弊向助力实现企业增加价值转变,从“为管理进行审计”到“对管理进行审计”转变。

2.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发挥新时代审计在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围绕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当前,内部审计精力主要放在日常业务审核、过程监督上。在新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应提高审计层次,依托审计独立性特征,从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工作着力点,发挥审计作用。可结合国家重大政策落实情况、高质量发展情况实施专项审计,高起点高层次实施审计。

3.把审计重点从查找问题向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及成果利用等方面转移。按“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原则,在推进审计全覆盖的同时,加强专项审计和专题性审计调查。

4.从重视审计整改向审计整改与成果应用并重转变,推进审计整改结果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查出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台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整改期限,严格整改标准,把整改工作作为大事要事抓紧抓实,确保整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5.推进在线审计应用,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一是转化了部门职能,提升业务价值。在线审计实现了对审计对象数据的全面掌控,既包括静态数据也包括动态数据,审计人员可以从风险管控角度,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方位动态的风险审计,实现审计关口前移。审计部门职责向事前评审、事中介入、事后评价转化,有选择地开展监督,由监督主导转向监督与服务并重。二是整合被审计单位数据资源,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在系统平台内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财务数据、工程全流程数据及历史信息等,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数据全面掌握,能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业务。

(作者单位: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何宝印

职能定位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3:

国有基建企业内部审计角色定位与职能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审计的职能定位需要更加清晰。纵观我国基建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我国政府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正不断加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加。基建工程项目有三大主要特点:建设周期长;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专业性、复杂性非常高。而越是庞大、复杂的项目越容易存在经济问题,也越容易给予施工单位可乘之机,所以,可能出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质量不过关甚至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因此,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开始显现出来,重视内部审计、环环把控、提高运作效率、规范资金管理及使用是预防甚至杜绝这类情况发生的重要手段。做好内部审计先从其角色和职能研究开始。

[关键词]审计角色;错误认识;职能;定位

1 内部审计错误认识的成因

1.1 所处行业带来的审计弊端

(1)部分建设单位不能够做到对项目建设的全程监管,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比较薄弱。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建设项目具有较强专业性和较长的工期期限,所以很难做到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性达到标准的工程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当工程规模较小时,未聘任专业监理单位对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且一些关键节点的变更调整不通知审计人员共同参与,这就增加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或人为提高工程价格的可能性。

(2)内部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化显著,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由于审计人员匮乏,不能全面地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于项目中的诸多细节问题不能做到微观把控,这让大多基建工程的内部审计变为“事后审计”;与此同时,具体的审计人员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基建审计的审计方法的标准不同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审计工作产生漏洞,让施工单位对做出违规违法行为产生侥幸心理。

1.2 传统审计观念的惯性阻力

在传统观念中,对审计对象进行监督是审计工作的根本内涵,这让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与审计对象之间的关系变的微妙和紧张。这种误解往往会导致审计对象与审计师或审计机构相对立,因此审计工作的发展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譬如:在组织变革和领导班子变革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业务往往起起伏伏。變革组织的审计对象甚至认为,是因为审计机构对自己的无故怀疑和极度的不信任,所以才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厌恶情绪被放大了,工作上不支持。因此,我们必须给予监督和服务同等的重视,从简单的调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转变为通过调查问题和调查不足,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帮助解决问题,促进业务管理的改善。因此,从理论分析来看,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猫捉老鼠,而应该是在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框架下履行自己的职能,实现强化组织内部管理的目的。

1.3 双重代理关系下的角色冲突

《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内部组织,并独立行使监督职能。同时《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在国家审计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两种身份结合起来,让很多公司认为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机构在该公司内部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不受企业领导人的信任,也不容易了解公司主要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2 对内部审计认识错误的危害性

正确的内部审计定位是对项目风险管理的把控、内部控制的调整以及对经济效益情况的客观证明。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错误认识不仅仅只是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还会威胁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案例:巴林银行是英国乃至世界贵族银行的典型代表,拥有233年的悠久历史,其金融标准深得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伊丽莎白女王的信任。尽管如此,巴林银行还是摧毁于一个年轻职员手中,并最后消失于全球金融界。1992年,28岁的尼克·里担任新加坡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自1992年以来,里森利用职务便利控制交易和后台服务,以虚假的隐蔽账户隐藏由于职工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自营所获得的利润。由于巴林长期缺乏严格的内部审计控制,到1995年2月,里森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猜测和试探直接造成了近14亿美元的损失,导致巴林银行宣告破产。破产之后巴林银行被荷兰国际集团(ING)顺利收购,收购价格仅仅只有象征性的1英镑。此后,巴林银行成为内部审计失败导致企业破产的典型案例。

一名工作人员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摧毁一家老牌银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就像是一个复杂而又聪明的舵手,一位先知和一项预防措施,引导该公司的巨型船舶摇摆不定。想要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发展活力,合理的风险管控手段和内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不能对内部审计职能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定位,那么我们就不能有效地行使其职能。

3 如何改进内部审计职能

3.1 基础

合理、规范、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充分发挥内审职能的基础支撑。根据公司所有项目的实地情况,制定或在现有制度上完善出一套科学、规范、合理、严谨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对结算审计、专项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分别作出明确规定,使工程审计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也可以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被破坏,合理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工作价值。

3.2 转变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3.3 提升

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狠抓审计队伍自身建设,提升审计人员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营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学习和工作的双向强化,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4 结 论

随着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明确,其必须履行的相关职能、责任和义务也越来越明确。要不断修正和澄清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内部的错误定位和内部审计的模糊职能。过去,风暴式的审计风暴需要转变为“少而沉默”的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应该从监督检查的角色转变为医生咨询服务的角色。国有企业作为提升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保障全国人民共同经济利益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不被要求不断加强世界范围内的行业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全国经济波动时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因此,“强监督、重服务、促规范”的职责定位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明确的: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而应逐步向风向导向审计的方向转变;不仅仅满足于财务风险的控制,而应逐步向控制企业风险的方向转变;密切关注企业中领导层和一般职工所关心的问题、现象、热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规范企业有关经济行为,提高企业职工幸福度,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兵,刘力云,张立民.中国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3.

[2]周海生.做医生还是做警察?——关于内部审计定位的思索.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控与审计部,2010(11).

[3]温胜精.内部审计——如何走出角色之困惑[J].财务与会计,2016(2).

[4]曹明磊.柏雪.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7).

[5]陈昌满.浅谈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定位[J].商场现代化,2015(7).

[6]王兵,刘力云,鲍国明.内部审计展望未来[J].审计研究,2013(9).

[7]孙艳芳.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探究[J].中国市场,2018(5).

作者:苏燕

上一篇: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