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2024-04-30

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精选11篇)

篇1: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兴趣往往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更加关注,并投入更多的精力.正因为如此,本文从日常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手段,如,教师自身的魅力;课堂教学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等,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作 者:刘清 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工业职业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31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33.6关键词:数学 兴趣 培养

篇2: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关于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在参加电大本科数学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这门课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所以,我不揣简陋,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以论述,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肤浅的认识,以期与我的同行进行交流,如能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指点,那将是我更大的幸运。

学习兴趣对学习一门课程非常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兴趣会产生指向目标的有益态度,这种态度反过来以更强烈的积极方式导致或加强学习的愿望。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习数学尤其重要,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目前,“讨厌数学”,“不愿意学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初中,每年有不少学生因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而辍学。所以,在如此背景下,关于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问题的探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一、数学史和数学的美学价值等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列举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学习研究数学的趣闻轶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选的例子当然是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高斯10岁时,教师出了计算1+2+3+4+„„+100等于多少?这个题目,高斯很快举起了小手,并脱口说出了正确的答案。高斯不是用常规的方法计算,而是采用新的算法,将左右两端处于相对称的两个数相加,所得的和都是101,由于100个数可以组成50个对称组,所以,101乘以50,结果就是5050了。

还可以举出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张广厚的事例。

华罗庚只有初中肄业的学历,业余钻研高等数学,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求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华罗庚被聘为清华大学的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终生潜心钻研数学,对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创立了“陈氏定理”,被外国数学家誉为“撼动了群山。”

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小学六年级因数学成绩不及格而留级。后来刻苦地钻研,终成一代数学大家。这个事例对农村初中很多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能起到激励作用。

数学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有趣的事例。

例如,哥尼斯大桥问题。18世纪,东普士哥尼斯堡有条莱格尔河,这条河有两个支流,在城中心汇成大河,中间是岛区,河上有7座桥。问能否从某地出发,经过岛一座桥一次且仅一次,然后返回出发地?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解决,后来在1738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利用数学抽象方法,给出了否定回答,成功地作出了解答。

中外数学史上有趣的问题还有很多。如“蜂房问题”“四色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极好素材。

(二)数学的美学价值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很多学生眼里,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图形。其实,数学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正如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厉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满的境地。”数学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力量,就在于秩序、和谐、对称、整齐、结构、简洁、奇异,这些都是人们产生美感的客观基础,而数学恰恰集中了美的这些特点,并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我想起了一句美学的命题:美在于发现。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美”的眼睛。例如:射影几何的对偶原理,数学中自然对数的引进都是基于对称美的追求,二进制的建立是对简单美的追求,集合论中的悖论是对奇异美的追求。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古诗词中找到数学的美。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前者描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后者表现出直线与圆相切的画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是一个活脱脱的孤帆运动的极限过程。只有教会学生用“美”的眼睛发现数学美,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时事热点问题:嫦娥一号的成功绕月飞行,“神七”成功地升空和返回,这些都必须有数学作为支撑。著名数学家杨乐说他作为一个数学家,参与了国家很多重大的科研活动,有的还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研项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我还要提到利用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曹冲称象这个故事里面就包含着数学里面的等量代换的问题。

二、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果想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教师要摒除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要力求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要激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而切忌责怪学生。教师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自信心。当学生不能解决所提问时,可先设计一些他们当时能解的问题让他们做,并在他们取得初步成功时积极鼓励他们。当一些学生不想解题,甚至不愿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时,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给他某种解题愿望。当学生求解那些对他们来讲并不太容易的问题时,要让他们学会败而不馁,学会开拓思路并积极进取。

(二)一定要摒除非传统的“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模式,而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的讲授法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而机械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正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还必须帮助学生“会学数学”。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体会创新和发现的快乐,让学生保持对学习数学持久兴趣。至于新的教学模式,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和经验。流行的说法是“初中学洋思”,洋思的经验概括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问题。我们不妨作以借鉴。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决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一)为了激发学生持久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必须坚持直观性教学原则,这是初中生心理发展阶段决定的。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具体的直观性有很强的依赖性,或者说初中生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巴甫洛夫关于人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大到了少年期,脑联络神经纤维大量增加,脑神经细胞的分化机能达到了成人水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属于经验型,思维的理论性还不发达,教师选择与抽象概念有关的正确的直观形象作为支柱,就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这些概念。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进行直观教学。要充分运用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图形直观、言语直观,以形成学生鲜明的表象,为他们掌握基础理论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这样可以使较为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直观的几何图形将其性质反映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关系得以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分析、发现和理解它们。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手段改革,运用幻灯、投影仪、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关于这一点,我在下文还要作较为详细的论述。

(二)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探究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务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我国教学史上,曾有不少教育家提倡教学中“知”与“行”相结合的问题。诸如“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知与行常相须,如日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子语类辑略》),“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理,则履者又未知其果为何事也”(《性理精义》等等,都是至理名言。在外国教育史上,也有些教育家比较重视知与行的联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空洞的亳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就像无理想作先导,又无理想作准绳,因而不能引;申出任何思想的事实和经验一样。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必须联系实际,从具体事物和现象入手。事实表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式的讲授,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联系实际问题的讲授,情况就大不相同。

例如,引入有理数概念,尤其是正、负数概念时,可以结合“表示零上5度和零下5度的气温”、“表示东行10千米和西行10千米”等实际问题进行阐述。

下面,我列举两个教学实例加以说明。A、《数轴》的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7.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8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你能画图表示这一情景吗?

学生会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并在直线的左、右侧分别标上西、东,在直线上取一点O表示车站的位置,规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于是点O的右边距离O点3个和7.5个单位的点A和点B,分别表示柳树和杨树的位置;点O的左边距离O点3米和4.8个单位的点C和点D,分别表示槐树和电线杆的位置.3 问题2:怎样用数轴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呢?(有数轴体现出方向、距离的不同)

规定从左向右表示由西向东,把点O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由此可见,正数、0和负数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问题3: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可得出,例如:温度计、称杆、门牌号码„„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度计(显示不同的度数),让学生体验读取,并比较各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的高低,使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温度计的设计特点,让学生再次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B、《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的新课导入.问题1:宋国有一个非常喜欢猴的老人.他养了一群猴子,整天与猴子在一起,因此能够懂得猴子们的心意.因为粮食缺乏,老人想限制口粮.那天,他故意先对猴子们说:“猴子们,给你们吃橡子,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好不好?”众猴子听了都很愤怒,老人马上改口说:“那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够了吗?”众猴子非常高兴,大蹦大跳起来,大家听完故事,请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形:

1:猴子们很笨,老人很聪明.因为老人一天之内给的橡子数目是一样的,都是7个.2:猴子性子急,他先收到多的就高兴了.3:那老人为什么不早五颗晚两颗,猴子不是更高兴了?

4:人家老人聪明的就在这里,早5晚2相差太多,会造成晚饭不饱,老人是利用了数学的加法交换律,满足了猴子们的欲望.教师归纳并引入新课.问题2: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问题3: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是a+b=b+a;加法结合律是(a+b)+c=a+(b+c)

教师归纳:我们已知知道,小学所学的有些规律,在初中由于负数的引起而就得不成立.以上的两个例子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很多.例如,在设置练习题的时候,多出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如计算金融储藏的利率,商业利润等。当前,我们要认真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在我们农村初中,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带进乡村、田野、山地、河流、湖泊去学习数学。经验证明,以上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他们的基本技能,也能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四、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幻灯和投影教学。

幻灯和投影设备简单,制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容易,成本低廉,能够提供大量色彩鲜艳而真实的图像画面,教师能灵活地控制教学信息的传递,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二)电影、电视教学媒体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事实上,青少年都比较爱看电影、电视,一些好的电影、电视片看过之后,长久不忘。在放电影或电视时,学生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屏幕上,由于画面、色彩、解说、音响及其变化,都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上引起兴奋,因此,学生的注意力也就特别集中

(三)计算机和辅助教学。

计算机还可以与电视、投影仪、幻灯机等其他教学设备接在一起使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事实上,由于近些年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尽快地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我们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然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过程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出学生积极操作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的展示了圆与圆相离、相切、相交、内切、内含的位置关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举办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指导学生学写数学小论文。

我们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必须自学有关的书籍,广泛地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并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和概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最后才能形成文字写成论文。事实证明,指导学生写数学下论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二)数学游戏。

经常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我让学生任意写一个与结尾的数字,我都能够立即说出其平方的结果,学生都认为我是神算,我告诉学生规律,只要将5前的数字与其大1的数字相乘在其后补上25,即得结果。数学游戏将科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效果非常好。

篇3: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一、明确学习目的, 激活学习动力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现在读职高的学生, 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 对文化学习早已失去兴趣, 而且错误地认为读职高就是学好专业课就行了.何必还要学语文?因此, 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为学习语文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职高毕业就要就业, 就业需要写自荐信, 要靠口才来推销自己。现在是信息时代, 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就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要会读书, 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再说, 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 是理解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和应用的工具。如果不学好语文, 怎么能学好专业技能课呢?今后又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呢?只有学生认识到了这些, 才会产生学习语文的需要, 进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拓宽语文课程资源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不能把学生限制在课堂内、课本中, 因为学生终究是要与社会接触、融合的, 闭门造车式的学习不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在内的社会生活如果作为语文资源, 那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资源仅限于教材、教师、粉笔等, 所利用的资源有限, 这样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也难以跟上社会的变化。中职语文应该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 如学生的学习场所可以不仅限于教室, 可以是学校的花园、操场, 也可以是校外的实习基地。学生的信息来源可以不仅局限于教师, 也可以去图书馆自己查找资料, 还可以利用信息化资源, 如因特网等。

三、拓展课外活动内容

中职学生相对普高学生而言有着较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 安排有益的课余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有趣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把课堂内学习的知识, 在课外进行实践,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 课内得方法, 课外得益处”。

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和实践中去, 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语文能力。如:中职学生利用假期打工或实习的很多, 可以要求他们把实习中的感受、心得记录下来;还可以引导他们利用课外或假期调查生产、生活中的语文应用问题, 并把调查后的结果写成小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语文应用意识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 体现职业特色

中职语文教师在不同的专业班授课, 教学方法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灵活变化。比如, 教学内容同样是《雨中登泰山》, 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采取“模拟导游”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而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采取“景物素描”的形式展开教学。另如学习《项链》一课时, 面对幼师、文秘、商贸英语等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采取“情境模拟法”, 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 模拟人物身份口吻, 配以神情动作, 再现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美术、服装设计、室内装潢等专业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绘制舞台背景, 设计人物服装、道具, 设计剧本的广告宣传画等,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方法要多而活, 学生才不会感到厌倦, 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改变教学方式, 实行自主合作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让学生轻松地投身其中, 沉浸其中, 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教师适度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争辩中明白事理, 在练习中得到提高。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学得知识,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只有一丁点进步,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 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关心中职学生, 用爱感染学生

中职学生比其他学生群体更需要教师的关心, 特别是对于初中时文化成绩不算优秀的他们, 进入中职学校后更害怕文化课教师的“歧视”, 这时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更关心他们, 让他们消除文化学习的畏惧心理。同时, 语文课本就肩负着传递人文精神、传递爱心的使命。心中有爱是为人师表的第一前提。作为一名教师, 应把一颗挚爱之心, 倾注给自己的学生, 细心地教导他们怎样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 帮助他们解开学习中的疑难, 摆脱思想上的困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爱心, 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巨大的震撼, 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温暖与厚爱, 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

结语

篇4: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关键词:中职数学;激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17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14

现在教育强调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对此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意义。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数学学科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因此,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从心理角度看激趣的必要性

数学学科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学科,其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且抽象性很强。这对于初中阶段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在入门阶段就比较困难;同时,因为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他们也舍不得踏实地付出,对某些学生来说,往往出现了“厌学现象”,表现为“不愿去学”“成绩不好”,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外,还有心理障碍方面的因素:依赖心理、畏难心理、懒惰心理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从心理教育方面进行恰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

学习是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其中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往往能够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是我们在学科教学理应遵行的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关系的程度,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喜欢你这个人,就喜欢听你的课,喜欢学你这一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次,既要有平等思想,又要有民主意识。教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当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予以及时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从而使学生与教师亲近,相信教师、佩服教师,相信你所讲的按你的要求去做、去学习,成为学生心目当中的偶像,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二)重视教学艺术的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转变教学观念,不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被老思路、老方法给束缚,从而陷于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我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在我的不知不觉的教学示范下,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要求教师要广闻博识

现在课程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要知道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较为丰富的其他知识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内容才会更加丰富、生动,达到知识连接、拓展,讲起课来才能够纵横驰骋,游刃自如,学生才会感到教师讲课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利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语文能力也较弱,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来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氛围。不仅如此,数学教学语言要尽力做到形象性。化枯燥抽象的内容为形象的言语描述试讲解。可以用实物或模型说明的,教师直接呈现;很难用实物或模型说明的,则需要教师在言语上下更大的工夫。

(五)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的抽象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多利用学生身边具体的例子来巩固教材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增强它的实用性,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会觉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让数学生活化是当今教育改革所要追求的目的。因此,在上数学课时,我们要把例题生活化,多点情趣,多点活力。

(六)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抽象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的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利用数学的思想内容。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从而达到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维持兴趣的长效性。

总之,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教育对于中职教学越来越重视,同时也在加大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多研究学生的现实状况和需求,从兴趣着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渐喜欢上学科学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走向社会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雷芳.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J].成才之路,2011(19).

篇5: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卫校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作者:汪淑晶 于生金 刘帅 张嘉宁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2期

摘 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其内容涉及到生命活动的所有环节。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复杂、知识要点繁多等特点,是常令学生生畏的一门抽象和难学的课程。本文讨论如何针对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轻松学好生物化学,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生物化学 中职卫校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c)-0167-0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因为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所以医学专业相关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生物化学学科内容自身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基本概念多、大分子结构复杂、理论深奥、代谢复杂、内容比较抽象,以致学生难以直接感知,使许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如何针对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生物化学的学习效率,笔者在中职卫校生物化学课堂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了解卫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都选择上了普通高中,而选择卫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或者家中是医学世家而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和压抑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自主性,首先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于中职卫校医学生,他们仅在初中学过一点无机化学基础,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许多内容是与医学知识相联系的,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逐渐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知识的信心。此外,教师应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要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肯定他、鼓励他。2 注重生物化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增加教学内容的普及性及趣味性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和生物化学有关,充分利用这些例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1]。例如:

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若按教材直接讲述,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此时可联系学生平时生活实际,教师引导提问“小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偏食,为什么家长就会告诉我们,不能偏食,要食物多样化,要荤素搭配?”学生回答“要营养均衡”,接着老师再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思考问题。然后老师进行提示“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内容,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同学回答:“氨基酸”老师再问“营养必须氨基酸有多少种?”,同学进行回答,然后老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相互比例”,最后给同学们举个汉堡和豆浆搭配食用的例子,说明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与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相结合,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在复习了以前学过知识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然而,在中职卫校生物化学授课中,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传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以让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讨论法、活动法等等。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取长补短、完美结合[2]。首先,在形式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在内容上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手段,这样避免了形式上的完美掩盖了内容的贫乏。例如:在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时,需要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内容讲解清楚,然后配合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来决定使用何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需要用感官去认识的教材内容,最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在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这一部分,过程非常复杂,参与反应的生物因子也比较多,学生如果单凭自身想像来理解问题,会非常困难。而用FLASH动画来反映整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感马上就会大大增加,就给学生以直观的生动的印象,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课堂穿插讨论,答辩及演讲,注重课堂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是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氛围,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包括心理)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每次提前确定3~5个主讲人,对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做出答案,而后引导全体学生对所做答案进行讨论、研究,然后教师给予补充、矫正、强化与完善,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氛围[3]。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可以让同学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以演讲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根据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合理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6: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课,缺乏对地理知识的认识,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利用绪言课生动具体地揭示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能激发求知欲唤起兴趣。绪言课上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自己的家吗?认识你的妈妈吗?……”我明知故问,使课堂里响起了阵阵笑声。然后,我话锋一转,严肃认真地指着地图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妈妈,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同学们,你们认识她吗?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大?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人口?有哪些名山大川、农产、矿产?从今天起,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畅游我们的国家,去认识我们的祖国妈妈。”这样一讲,同学们豁然开朗,热爱祖国、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油然而生。在这个基础上,再用图片、幻灯等形象材料给学生介绍地理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启发他们联系实际讨论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从最熟悉的春游、秋游,衣食住行一直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卫星上天中明白了这些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具体地感受到地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学习地理是切身的需要,能萌发出学好地理的愿望。

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间接兴趣的培养不是凭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根据材料内容,经常地具体地自然地进行渗透和强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在动力,培养稳定的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引入竞争激发兴趣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我顺应学生的心理,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兴趣的效能。

竞赛内容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课堂纪律(包括课前准备、认真听讲);二是课堂学习(包括回答问题、课堂作业)。竞赛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凡违反纪律或作业不认真者,酌情扣分;答题正确、课堂作业符合要求者,分别加分。一课一赛当堂公布、记录,评出优胜者,学期结束总评出最后的优胜者。这种具有强烈激励性、持久性、制约性的“马拉松”竞赛,给学生提供了竞争的天地,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求知、守纪的内驱力。每当上地理课时,为了课前准备能得满分,同学们相互提醒,超前准备。铃声一响,学生一个个成为紧张、兴奋的参赛者,课堂成为赛纪律、赛学习、竞争角逐的游戏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集体的荣誉、答题的成功、满意的分数、同伴的赞赏、老师的表扬,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入各项竞赛,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展综合竞赛,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认真把握教材,艺术地做好竞赛和新授知识的组织工作,不断变换竞赛的形式,想方设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施展才华、认识自我的机会。严要求,善引导,多表扬,多鼓励,及时评价、强化,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竞赛过程和结果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设问启思提高兴趣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浅显,如果学生认知障碍小就难以引起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认识兴趣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如教学《黄河》一课,在学生了解了黄河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特点后提问:历史上黄河成灾的祸根在哪里?祸害在什么地方?根治黄河的关键在哪里?假如你是水利工程师应该怎样综合治理?请各位“工程师”提出新的设想,拿出高见。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在教学中,我还常利用直观教具、联系旧知、提出矛盾、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四、动手实践培养兴趣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如教学《辨方向测距离》一课,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观察太阳、树桩年轮及一些景物的特征来测定学校的方向,并用步测法测出操场的长和宽。学生个个积极踊跃,乐此不疲。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自己测定的实地方向与指南针相符时,测量的距离与卷尺相差不多时,显得异常兴奋,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再如讲《地球仪》一课,让学生用陀螺、钱币、乒乓球演示地轴的形成并把学生带到操场,利用竿子在日光阴影下测定出学校所在地的经线……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产生和形成。

五、创设情境增强兴趣

兴趣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课堂上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接或间接观察地理事物现象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去感知去体验,触景生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一般采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描述,给学生创设一种意念中的环境,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趣。采用色彩鲜明的挂图、画片、图表等再现地理课内容或者运用幻灯、录音的播放使学生心旷神怡。例如《泰山和山东半岛》一课创设的旅游情境:课前,我绘制了泰山名胜和山东风光的幻灯片,录下了列车奔驰的轰鸣声。课堂上,我打开录音机,那熟悉的火车汽笛声、节奏明快的车轮声立刻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随着磁带的转动,幻灯的放映,我首先进入角色,以列车员的口吻开始教学:听,汽笛长鸣,列车飞奔,我们的旅行生活开始了。各位旅客,本次列车是由南京开往北京方面去的66次特别快车。现在,列车正沿着京沪线向山东大地行驰……教室成了“车厢”,学生成了“旅客”。角色的变换,情境的渲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和强化。他们兴致勃勃、入情入境地跟着老师一块儿“登泰山”、“逛泉城”、“畅游山东半岛”,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六、常教常新发展兴趣

儿童的兴趣常常是无意识、不稳定的,根据学生兴趣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师需要常教常新。选择生动的事例充实教学内容,适当变换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不断输入妙趣横生的语言,使学生精神振奋,耳目一新,对地理课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稳定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要常新。地理教材是相对稳定的,而地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是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配合教材,把祖国发展变化的新信息和新成就不断地充实到教材中去,使教学内容具有新意。如:“目前,钢都鞍山一年的钢产量相当于1949年全年产量的50倍;大庆一天的原油产量比1949年全国一年的产量还多3。1万吨;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全球‘一号工程’。”祖国的这些伟大成就,具体生动,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要常新。长时间地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兴趣减退,降低学习效果。求新图变,有意识地追求新法的新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教学中,我常采用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分析比较法、质疑法、诗歌谜语游戏法,并注意不同的教法相互配合,互相渗透,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手段要常新。地图是地理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用一张中国地图教遍“中国”,日久天长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我把地图翻新,制作成活动多用的拼板图,使死图变“活图”,并充分运用地理挂图和模型、实物,地理图片、图表、幻灯片和教学磁带等多种直观、新颖的教具,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打算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地理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制作“政区拼板图”、“地理扑克”、“地理棋”,收集“中国之最”和“山水名胜”等,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篇7: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一、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但它终究是来源于客观现实的,是客观事物之间量的关系的反映,它的应用反过来又能指导改造客观现实的实践。因此,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是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产生的源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数学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和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价值,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就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然后,教师就可以从生活生产中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出发,将教学引入教学内容,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探索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先导。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典故或游戏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或者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善用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的人格、能力、教学方法及其与学生的关系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爱数学学科的情感情趣。我们教师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饶有兴趣;我们教师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及广博的知识,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数学学习成为乐趣。

四、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过充分准备,精心创设一些数学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十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数学课堂就会充满朝气和活力。

五、巧设悬念精设奇境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巧设悬念精设奇境,可以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造成学生渴望知道真相的心理状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懈不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精心创设一些奇异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新鲜感,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数学知识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状态,诱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老师应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负担重的现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做到在教学全过程都使学生感到有兴趣,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除上述之外,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留意和总结,并使之有效结合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措施,用兴趣引导学生也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做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沈丽萍.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才智,(21).

[2]杨颖.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12).

篇8: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一、从心理角度看激趣的必要性

数学学科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学科, 其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且抽象性很强。这对于初中阶段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 在入门阶段就比较困难;同时, 因为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 他们也舍不得踏实地付出, 对某些学生来说, 往往出现了“厌学现象”, 表现为“不愿去学”“成绩不好”, 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外, 还有心理障碍方面的因素:依赖心理、畏难心理、懒惰心理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因此, 从心理教育方面进行恰当的引导,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

学习是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 其中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 往往能够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是我们在学科教学理应遵行的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 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 理解学生, 关心学生,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师生之间关系的程度, 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喜欢你这个人, 就喜欢听你的课, 喜欢学你这一科。因此, 作为教师, 首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次, 既要有平等思想, 又要有民主意识。教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 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 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当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时, 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要予以及时的支持和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不断完善自我。从而使学生与教师亲近, 相信教师、佩服教师, 相信你所讲的按你的要求去做、去学习, 成为学生心目当中的偶像, 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二) 重视教学艺术的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 转变教学观念, 不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 被老思路、老方法给束缚, 从而陷于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 为学生度身量体, 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 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 启发分析式教学, 讲练结合法, 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 我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 高要求, 面向全体, 突出个体。在我的不知不觉的教学示范下, 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要求教师要广闻博识

现在课程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要知道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有较为丰富的其他知识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 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内容才会更加丰富、生动, 达到知识连接、拓展, 讲起课来才能够纵横驰骋, 游刃自如, 学生才会感到教师讲课的趣味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利用语言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语文能力也较弱, 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来教学, 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知识。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 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氛围。不仅如此, 数学教学语言要尽力做到形象性。化枯燥抽象的内容为形象的言语描述试讲解。可以用实物或模型说明的, 教师直接呈现;很难用实物或模型说明的, 则需要教师在言语上下更大的工夫。

(五) 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的抽象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多利用学生身边具体的例子来巩固教材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增强它的实用性,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就会觉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让数学生活化是当今教育改革所要追求的目的。因此, 在上数学课时, 我们要把例题生活化, 多点情趣, 多点活力。

(六) 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 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 逻辑美, 理智美, 抽象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 深邃的美, 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的美, 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 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利用数学的思想内容。利用数学中的美, 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 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 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驱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从而达到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维持兴趣的长效性。

总之,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代教育对于中职教学越来越重视, 同时也在加大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 多研究学生的现实状况和需求, 从兴趣着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逐渐喜欢上学科学习,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走向社会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58-01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心理学认为: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当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其中获得心理满足时,他就对该事物或该活动有了兴趣。但是,兴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根据兴趣的指向性,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所以它维持的时间比较短暂。而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目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所维持的时间比较长,能长久地影响人的行为,并使人在活动中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帅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设置知识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外接圆时,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我先利用一些硬纸板做成残缺圆,在课前几分钟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补圆比赛,看准能够最快想出办法把它补成一个完整的圆。应该怎样补呢?学生在动手前就会对补圆的方法进行思考,当他们还没有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时已经上课了,学生带着还没有解开的疑问走进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这时,老师就指出: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找补圆的方法,相信在下课时你们一定会找到最合理的补圆方法,把现在没有能够完成的任务完成。要合理地补圆,这就要用到一个数学知识,也就是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在这节课的导入方法中我就是利用了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了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全班同学中显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学生对这一节新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当然课堂效果也会很好的,这正像一位著名学者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发问:“同学们喜欢过生日u马?”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有几岁,就过了几个生日?可是小明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三、发挥语言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充分感知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同时也要尽可能变教具为学具,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思考、应用等形式充分感知,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的实际能力,让学生以动促思,以思促言,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从中发现并获取知识。

五、享受成功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我们要充分利用四步达标导学教学法为学生提供的展示、合作的平台,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在合作、展示中思维积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客观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六、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这种直观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课堂旱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

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10: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无论是英语的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级英语的学习,兴趣无疑是至关重要,绝对不容忽视的一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 者:韩娟娟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安徽文学(评论研究)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学习  教学   兴趣  

篇11: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过去十年来的音乐教学中,我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都存在着重乐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从而使许多感性重于理性的小学生对音乐课始爱终弃。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学习音乐课的兴趣,必须从调整教学计划,革新教学方法入手。我个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平时音乐课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唤起学生响应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乐趣。

例如,我在《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的教学导入时,先是用慈爱的表情、期盼的眼神、温和的语言编讲《游子吟》故事,并配以计算机制作的幻灯片,创设母子情深的意境,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角色,用心灵去感受、触摸诗歌中妈妈的爱,真正体验歌曲意境中所蕴涵的艺术美。其次,我引导学生回忆想象日常生活中妈妈慈爱的神情、妈妈轻柔的歌声、妈妈温柔的爱抚、妈妈温暖的怀抱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达到精神境界上和谐共鸣,进而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我还鼓励学生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奇,上课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在教学中我还较多的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把单一的音乐课堂教学提高为

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器乐课教学中,我极力主张学生把自己的头、口、手、脚作为课堂上的教辅工具,通过有节拍的摆头、拍手、跺脚、吹口哨等形式参与课堂活动,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歌曲教学中,歌词记忆一直是低段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切实有效地突破这个难点,我常常采用在黑板上画简笔图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设计、构想图画内容,然后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做到了音乐与美术的整合,使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此之外,我还常常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记忆歌词,例如在教学《上学歌》、《拉拉钩》等歌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手摸演出红太阳、白云彩、花、小鸟、生气、小指头等简单的舞蹈动作来帮助记忆歌词,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枯燥无味的歌词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采用适时的激励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几乎每节课我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那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随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摸摸孩子的头或亲亲他的额头,或在孩子的课本目录上画上红五星。有时侯我还会把受到表扬的学生姓名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并号召其他同学向

上一篇:梦魇的诗歌下一篇:用恭敬一词进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