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小学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小学体育是促进小学生体能发育,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教学学科,但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有限,家长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因此,强化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从分析影响农村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出发,对农村小学提高小学生体质水平的路径和方法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第一篇:小学生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小学生写作方略

摘要:教学是为了学以致用,对于语文来说,听和读是学的过程,说和写是用的素养。从语文的表达能力上说,写,相对于说更难控制、更不易于找到规律。所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因此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本文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以资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 指导 ;写作 ;方略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可以说,对于语文的学与用两方面,写作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根本职责,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本渠道。

一、激发热情、调动兴趣

小学生语文素养还比较低,要想让小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确实不简单。如何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欲望,是写出好作文的基点。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写作技巧,更应多关心学生情感,让他们产生写作的意愿,并品尝到写作带来的快乐。唯有如此,小学生们才会乐于写作,才会有持续写作的意愿,也只有如此,他们才会在兴趣和情感驱动下,主动去学习写作技能、主动去积累写作素材。

比如说,小学生的识字水平、表达的水平还比较有限,在写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别字、病句、结构不清等问题,教师应充分理解他们能力的局限性,不应采用批评指责的方法,“你怎么回事?老师教过多少次了,这个字还用错?……”越是这样的批评,学生越不敢于写作。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只要将学生用错的字词圈起来,给出正确的用法,提醒其注意即可。甚至还可以对他敢于用某个自己没把握的词进行写作提出表扬,鼓励他用有限的语文能力去尝试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培养习惯、善于积累

一些小学生的作文空话连篇、言中无物,小小年纪就用“套路”写作,千篇一律“爱”“美”“善”……这些情感确实没错,但,很显然大多并不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在抄袭别人的思想——这个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写作积累的不足,一方面是练笔少,缺少语感,缺少文字与情感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是经验少,生活积累就不足,再加上阅读习惯不良,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开发,胸中“无竹”自然写不出好的文章。

因而,指导小学生写作,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写作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观察能力等方面的引导,让他们将写作当作生活、学习中的一种本能、一种自然。比如,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必写一篇日记,把自己当天遇到的事、物、情寫到本子上,通过教师、家长和同学的监督使他们将写作当作一种日常习惯——需要注意,教师不宜规定日记的字数,不然很容易造成学生凑字数的坏习惯,影响他们写作积极性,应鼓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多到几百字,少到一两句,表达清楚即可。

三、提振信心、书写真情

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是需要教师仔细甄别的,不少教师将学生写作情感的缺位定义为“不动脑子”,意思是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提炼,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普遍——学生,即便是小学生,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脑子里一片空白,没有情感呢?所以,小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根源,不在于没有情感,而在于有情感不敢表达、不能表达(不能表达的问题,后面探讨)。就是说,学生有想法,但不敢写,写出来怕老师批评,特别是怕自己的“思想”是“错误”的,被教师和家长上纲上线——这就造成在写作时畏手畏脚,不敢表达真情,只能用套话来应付。

所以,为了提振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教师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表达平台和空间。就算是学生出现了一些思想的“偏差”,教师也应从其他渠道去加以引导指正,而不宜直接从作文的角度去进行批评。

四、技能指导、教授方法

上一段中我们说到“不能写”也是小学生写作表达不到位的一个主要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中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事物能力的指导——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游戏、观察来掌握知识和能力,这是他们最基本的习得特征——但有一个问题,他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是随机的、隐性的,所有的“观察”并不具有系统和条理性。所以,这就造成了本来是写他们最熟悉的生活,比如学校生活,比如公园、比如家庭,但在下笔的时候又总是写不到点上,什么原因呢,就是习惯于观察,但不会观察——这就需要教师专门对学生进行观察力的指导。比如带学生到校园中观察花,学生觉得很奇怪,“这些花,我们天天见,还需要专门出来看?”这时,教师将学生集合起来,让学生闭上眼,然后问:“李明,咱们花坛中最大的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好,王强,你说,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嗯……”“赵红,你能说出花瓣的形状吗?”……教师一系列问题提出来,学生就明白了“噢,原来我们只是在看,而不是在观察,把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都回答了,不就是一篇文章了吗?”这时,再让学生去看,他们就观察得很仔细,教师没有提示到的东西也“看”到了——这就是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二是教学生学会“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一说到这句话,大家就以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文化行为——但我倒认为这是一个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你想,我们通过文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是不是在让学生“抄”前人的思想?我们鼓励学生在文章用成语、谚语、诗词来提升文章的节奏感、美感,是不是在“抄”前人的文章?所以,借用经典的词句、格式、表现手法不仅不应批评,而且应该鼓励。我们让学生在阅读时,将精彩词句记下来,不就是想让他们能够巧妙地用在文章中吗?因而,对于小学的写作教学来说,组织学生仿写经典文章,是教学生写作技巧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观潮》、《可爱的草塘》等这些优美的文章,都可以让学生拿来仿写,阅读之后,让学生写一篇《看灯》、写一篇《可爱的鱼池》,让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笔法去练习,对提升写作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以上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其实还有一些方面是教师应该注意把握的,比如写作前的准备、启发,比如写作后的批改、评价等,都有相应的方法策略——笔者已经把这些内容结合到以上四点当中了,这里就不再展开。

参考文献:

[1]陈娜娜.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指导策略之我见[J].软件:教学,2015(5):224-224.

作者:邓瑞儒

第二篇:农村小学如何提高小学生体质

【摘 要】小学体育是促进小学生体能发育,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教学学科,但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有限,家长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因此,强化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从分析影响农村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出发,对农村小学提高小学生体质水平的路径和方法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 小学生体质 提高策略

一、导致农村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

大部分农村小学,尤其是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普遍会受到当地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而缺少教学资金,这就导致农村小学普遍存在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匮乏的现象。而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学科,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需要一定的体育运动实践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便成为制约小学生体质提高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的落后同样也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家长因素

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他们的重要监护人多半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而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教育意识较为薄弱,对体育这一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有些学生家长认为体育学科并不重要,只关注子女的文化课成绩,学生在家庭中也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导致农村小学生在家長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致使农村小学生的体质严重下滑。

(三)学生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商品进出农村的渠道。农村小学生接触垃圾食品、碳酸饮料的频率也逐日增加,而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垃圾食品的过多摄入会导致学生出现挑食、偏食等现象,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生出现营养不平衡等体质健康问题,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水平严重下滑。再加上遗传以及其他身体健康问题等综合性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便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抗拒,活动量大大降低,进而体质严重下降。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化,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然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学生的体质发展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基础条件,也是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重视农村小学生的体质发展,强化对学生的身体锻炼至关重要。

(一)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我们普遍将影响农村小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归结到农村体育教学条件等外在客观因素上,而忽略了农村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等内在主观因素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在新课改全面落实于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今天,农村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的体能发育以及体育运动兴趣的产生同样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就必须重视起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强化,积极开展和组织相应的教学研讨会,组织各个学段的农村体育教师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的体能发展水平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地规避农村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匮乏、体育运动器械缺失等客观的教学因素。

例如,在组织四年级小学生开展“躲避球”运动时,农村体育教师就可从本校的教学条件出发,利用“沙包”游戏来取代“躲避球”运动项目,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摆脱教学条件所带来的教学弊端,还能够让学生在“沙包”游戏中强化身体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传统民俗体育游戏的魅力,从而有效地消除农村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畏难心理,大幅度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创新是强化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农村小学中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除了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外,农村体育教师同样要重视自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

例如,在组织足球运动学习活动时,教师便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以小组的形式向学生讲解“点球、传球”等基础的足球运动技能,并组织各个小组进行竞赛,对胜利的一方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从而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组织多元化的体育活动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学科,相应的体育教学同样也离不开体育运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因此,农村小学若想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同样也要关注学校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一方面,在体育活动的组织上,教师要实施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偏好适当合理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另一方面,在体育活动内容上,学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农村教育资源,将民间游戏、农产工具等融入到体育运动活动当中,从而有效地改善农村教学资源短缺的教学弊端。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中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时期的农村教学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自身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引导作用,及时端正自身的教学认识,积极挖掘与开发农村体育教学资源,创新农村体育教学形式,丰富农村体育运动活动内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高东兴.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质[J].南北桥,2020(15):165.

[2]张玉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质[J].南北桥,2020(11):1.

[3]王野.如何结合体育课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1):218.

作者:邓才星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简析

小学生阶段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发展迅速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身心变化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出现心理疾病,这就需要排除他们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障碍,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是我们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简析小学生心理缺陷的表现、成因及“治疗”方案。

一、主要表现

1.依赖

这种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活上,如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都靠家长。二是学习上,不愿自己动脑筋,稍有挑战性的题目,都等待着老师的讲解或他人的结果。三是情感上,受到夸奖就有信心,受到批评就沮丧。

2.自卑

这是因为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当发现自己智力、能力不如别人时,产生悲观,失落情绪。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行为萎缩。

3.孤独

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把自己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不易接受外来事物,做事胆怯,畏缩不前。

4.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总想事事占先,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比自己强时,表现不悦、不能面对事实、怨恨、愤怒,甚至有破坏性的负面情感。

二、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种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不如成年人。这种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誤区

过分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升学,不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当孩子的高期望与孩子的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让他们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的心理疾患,导致孩子的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为追求升学率,打造品牌效应,学校和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分数便成为评判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与恼无人关心,他们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冲击着学校,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导致学生陷入困惑,思想混乱,情绪波动。

三、主要方案

1.克服依赖心理——自强自立

孩子要有作为,必须从小克服依赖性。首先家长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让他们自己处理好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独立调节自己的行为;其次,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学习中,教师不必把所有的知识都罗列出来,适当的给学生留一些知识点,让他们自己去独立思考,自己去解决;第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去追求知识,去探索思考,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乐学,善学,学得积极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机会与情景让学生实现自己的兴趣。

2.消除自卑孤独的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身理的原因,遭受挫折和心理的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的关键是对自己现成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作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引导他们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各方面做出成绩来。

3.化解嫉妒心理——充满阳光活力

教育学生善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客观地对待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走出自己狭隘的圈子,具有宽广的胸怀。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在班级建立公平、友好的竞争机制,依靠能力与智慧,在竞争中提高。教师要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

因此,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入手,因人施教,对他们多一份爱心、耐心和信心,就能有效地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胡华俊

上一篇:古建筑论文范文下一篇:微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