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022-09-10

随着我国社和经济发展的转型, 为了满足新的环境下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采用现代教育理念, 深入地审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2007年, 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 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在国家宏观层面的指导下, 各高校纷纷建设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精品课程, 并与其它部门深入合作, 进一步加快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但是, 在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受到了冲击, 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失调、失衡、错位的现象。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学科, 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 (Lawrence Creming) ) 1976年在《公共教育》 (Public Education) 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教育生态学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教育学中渗透与应用的产物, 运用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等原理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与成因, 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教育生态学主张从教育的生态环境、教育的个体生态和群体生态及教育的生态系统展开研究, 探讨教育的发展规律 (吴鼎福, 诸文慰1990) 。教育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平衡发展在于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功能发挥, 教育资源供应与需求的失衡都会影响教育生态系统的载体———学校以及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对其具体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发展 (范国睿1997:21-23) 。本文所指的教育生态学主要局限于学校和课堂生态下的各因子的作用, 从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构建高效的、合理的和生态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确定多维生态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或学习结果, 是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础与依据。《课程要求》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1) 。现阶段, 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教学目标失衡的现象,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习的初衷不一致。长期以来, 教学以传递知识为价值取向, 忽视了对学生生命意义和生命发展的关怀和尊重, 使得教师成为了“教书匠人”和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 因此有必要根据教育生态学中依存共生的关系开阔教学目标的设计视野。

康淑敏 (2012) 以教学的过程性因素为着力点, 从生态视角阐述了教学设计要略, 建构了基于生态观的外语教学设计框架, 其中就提到了要确定多维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文化目标、情感目标。

1) 知识目标。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英语是一门语言, 具有符号性, 稳定性和共有性的特征。在确定知识目标时, 首先要掌握语言本体知识, 包括语法规则、语义规则、语用规则和语音规则等, 这些显性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 可以在短期时间掌握。然后, 还要掌握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 也就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语言本体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而语言能力则属于隐性知识。生态化的语言知识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定位, 同时, 对于学校、课程、个人三者, 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 分为总体目标、课程目标和个人目标。学校层面的总体目标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定, 区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课程目标则由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组成, 使得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相应的语言能力。个人目标则需要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分阶段的制定学习目标, 并将其实现。

2) 能力目标。就英语学习而言, 能力目标包括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反映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层次和技能水平, 也就是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水平。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八种智能, 其中语言智能是最重要的一种智能。语言智能是天生的, 我们人类大脑中有一个被称为布洛卡区的地方, 负责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语言教学的生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 帮助他们发挥在语言智能上的潜力, 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

3) 文化目标。任何一门语言都是活生生的文化的载体。在学习英语的同时, 需要进一步了解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在塑造学生的文化观时, 不能对任何一种文化做出优劣之分, 流行的欧美文化不一定都是进步的、积极的, 而本国文化都是一无是处的, 需要谨慎分析、理性对待。

4) 情感目标。情感是一种影响调节个体行为的内部状态和外在的反应倾向。积极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情感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智力水平等, 在教学中, 有意识地传授一些有关人际交往、时政热点、思维方法、生活情趣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选择生态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 这是生成性教学思维的体现。我国教育教学的分科体系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截然分开, 实际上, 两者是共生互动的,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学原理主张自然、社会和人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 需要综合选择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自身的道德情操。

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 教材仅仅是教学内容众多载体的一个。面对信息呈几何数级地增加, 教学内容既包括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的选择、筛选、加工, 也包括学生学习教材过程中对其它相关信息的处理和吸收, 也就是教学内容受到其它生态因子的影响, 处于一种动态的过程中, 并不断地进行生长。吴文 (2012) 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 英语教学生态模式视野下的教学内容选择通常包括本体意义的语言知识的选定、主体意义的文化意识灌输以及生成意义的全人发展内容的转向。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 大学英语课程为期四个学期, 学生毕业后出路主要包括自主创业、出国深造和加入设计公司, 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可以分阶段的设计四个学期的英语学习路线图。第一学期重点夯实学生的语音知识和语法基础, 要求做到发音基本正确, 初步建立起语法框架。第二学期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和阅读技巧, 要求了解学术性写作的基本要求, 以及通过阅读寻找信息、总结大意的方法。第三学期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数量, 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自身专业内的经典书籍进行阅读, 并写出读书报告和心得。第四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表现和实践能力, 通过个人演讲汇报、参加实际课题等, 突出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三、选用生态化教学方法

虽然人们对教育方法的定义不尽统一, 但是可以明确的是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联系, 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工具, 另外, 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和相互影响的特点。要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化发展,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开放性、动态性、平衡性的原则, 不能盲目地长期采用某一种现有的教学方法。生态化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切实性的特点, 反对绝对性和单一性。

在众多的外语教学流派中,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出现都与当时的语言学研究、教学实践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语法翻译教学法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 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巩固, 另外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 有利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沉浸式教学法重视长时间地暴露于目的语的环境中, 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掌握;而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生态语言教学法等。戴炜栋和束定芳教授曾经指出 (1994:9) “对教学法比较科学的认识是教学法本身无优劣。主要看为何目的, 何时何地, 如何使用。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灵丹妙药, 主要看使用的具体对象和具体环境。”我们可以认为, 生态化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折中教学法, 具有综合性和可选择性的特点。综合性是指它能够客观地吸收各家所长。可选择性则指它能够有效地选择和吸收其他教学方法的合理成分, 而不是任意地拼凑。因此, 生态化的英语教学方法具有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异、因阶段而异、因课型而异、因目的而异的特点。

四、设计生态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教学生态学的相关原理, 教学评价应该具有生态性、发展性、过程性、多元化的特征。教学评价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也注重培养学生在社会中认识自我的能力, 以及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 教学评价也关注教师的的专业发展,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和反思, 根据对学生测试的结果,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相长。

本质上, 教学评价是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协商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以人为本。生态化教学评价的目的可以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加以审视, 以服务于人、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反对长期以来以“知识、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师的语言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实施效果, 以反馈的结果作为反思的依据, 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通过把生态语言教学评价结果看做是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成绩反馈, 使得学生能够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2) 评价方式和主体的多样性。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不能以一次考试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生态化的教学评价主张采用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并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持续发展, 明确发展也是不断生成的, 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改变以往教师专制性的评价方式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教育行政部门、家长、社区、学生等都应该参与到评价的过程当中, 并分配好权重, 以各方的综合结果作为对教师和学生的特定阶段内的最终生成性评价。

3) 可持续发展性。教学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同样, 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学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 那么教学评价也仅是某一层次、某一个阶段教学小结, 同时, 也是另一个层次、另一个阶段教学的起点。因此, 评价过程不仅仅是对被评价者的认识过程, 也是对评价活动进行积极监控的过程, 以保证评价的顺利实施。

五、总结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 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生态因子, 既包括教师、学生, 也包括许多的教学过程性因素, 与课堂、班级、学校、社会等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动态评估、及时反馈、正向引导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 是现在急需思考的问题,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仅是其中的一个侧面, 还需要更多的教师、学者、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等投入更多的精力、人力, 以促使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系统平稳健康的发展。

摘要:从教育生态视角出发, 结合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 分析了在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涉及到的课程过程性要素,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以期通过跨学科视角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要素

参考文献

[1] 鼎福, 诸文慰.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2] 范国睿.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哲学思考[J].教育评论, 1997, (6) :21-23.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4] 康淑敏.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J].外语界, 2012, (5) :59-67, 78.

[5] 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 2012.

上一篇: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下一篇:重度颅脑外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6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