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阈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教育的研究

2022-09-10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更是强调应当以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这也明确指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人文关怀的时代重要性。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教育虽然逐步被各高校认可并重视, 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方式和实现路径上仍无惯例可寻, 教育效果也常常因此大打折扣。因此, 高校应发挥人文关怀作用, 以人为本, 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新品格、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贯穿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教育当中, 并突出个体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价值诉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 更多的是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文智慧和人文精神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 旨在培养学生勤学苦思、力求精进的品质, 旨在积极磨炼学生乐观上进、求索勤思、积极动脑的精神品质, 这些都与人文环境的营造和人文品质的形成有着内在和表里的一致性。人文关怀是指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旨归, 以人的物质生命和精神文化双重存在为表现, 以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为统一形式, 尊重人的主体性, 实现人性和人的价值的重要实践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 是大学生变革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形式与途径核心内容。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培育的实质是通过培训和教育有目的地将创新、变革、探索、求精等意志品质, 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机会识别、风险感知、市场发展的投资控制意识, 以及扎实专业知识等创新创业品质。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过于强调教师主体地位;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 服务育人的意识不到位;重视教学管理, 忽略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形成需要在课堂中以生为本, 想学生所想, 提供创新精神, 创业意识和创造技能等各方面培训,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教育中就有实践锻炼机会, 让学生掌握并体验创业基本理论知识、模拟实践、案例分析, 形成敢于开拓创新、乐于协同合作、忠于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二、人文关怀与创新创业效能提升

人文关怀不仅是对大学生生长环境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 心理困惑进行帮助, 还要从学生的生命发展、尊严诉求、价值理念以及生涯发展去关怀和帮助。其中尊严关怀、价值关怀和发展关怀就需要高校营造良好的环境, 为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一) 开拓进取精神

创新创业是树立培养创业意识和品质, 学习获取创业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开拓求索、不断进取精神是创新创业过程中必备的优秀品质。创新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到种种困难,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心理和身体成长期, 在种种困难面前, 需要百折不挠的努力奋斗, 其心理、身体都会经历起伏、压力等情况, 这样的品质培养都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得以达成。通过将人文关怀关照进创新创业教育当中, 想学生所想, 为学生提供跟进式服务的育人理念, 培养大学生开拓进取创新创业品质。大学生在培养自身开拓进取精神中, 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 将创新创业变成大学生的内在素养和修为, 践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案例引导和模拟, 让学生在创新创造中体验收获与成就, 能够培养形成大学生乐于创造、勤于创业的优秀品质。第二, 培养形成良好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善于发现商机和潜在的市场前景, 敢为天下先, 积极主动出击, 发现创新创业机会和形成好的创新创业作品。第三, 高校应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教学实践当中, 开发学生潜能, 因材施教,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 引导形成解决创业中问题频现的能力。

(二) 团结合作精神

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抱团经营, 加强团队合作。创新创业初期, 大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经验、资金不足, 应尽量避免单打独斗, 通过团队合作, 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作为一种产生强大而持久力量的动力源泉, 团队合作可以取长补短, 发挥团队成员的特征。创新创业进程中不断会有未有料想的问题出现, 各种拦路虎也会挫伤创业激情和动能, 唯有团队合作可以让相互报团取暖, 相互激励形成斗志。再次, 选择互补团队结构, 技术型创业人才要和管理型人才搭配, 做好才有所用和优势互补。通常创业团队的成员组成会兼顾不同角色和学科专业, 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相互信任彼此配合通力合作, 才能形成强大的团结力。第三, 通过参与素质拓展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活动加强创新创业组员沟通,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应当不同阶段召开不同形式的团队会议, 彼此沟通合力探讨前一阶段的创业心得, 为接下来的创业道路添砖加瓦。

(三) 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等优秀品质的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 包容共享的人文关怀理念, 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稳定状态。人文关怀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培养具有“确定性”的效能。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正所谓“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习总书记鼓励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大学生投入创业浪潮当中, 而是培养大学生富有创新精神, 生活中具有创业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创造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关心、关注和关爱, 离不开父母、亲友和师长的教育教导, 尤其是要对大学生生命发展、尊严诉求、价值理念关怀和帮助。应当营造老师善教、学生爱学的创新创业氛围, 通过各种类型创业案例的教育和分享, 通过制定个性化创新创业培养方案, 促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跟进培育和协同创新。

良好的创新创业品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高校要通过引导, 发挥人文关怀的重大作用, 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更加成熟, 更加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背景下, 在人文化成的环境中,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辉煌的可预期美好未来。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也是品质教育, 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人才目标,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创新创业品质。人文关怀有助于激发和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教育, 高校应当融合人文关怀,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为前提, 以人为本, 将人文关怀贯穿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教育当中。

关键词:人文关怀,创新创业品质

参考文献

[1] 郝登峰.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董红燕, 徐双俊.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3) :113-115.

[3] 代莉.女大学生创业品质引导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 (3) :144-146.

上一篇: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瑞幸咖啡品牌价值研究下一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