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文写作现状测试与思考

2022-09-11

1 测试背景

传统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教学通常是沿袭以往大学英语的教学思路,自从教育部出台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之后,形式多样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在各个试点单位火热的开展起来,相继出现了诸多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大学英语改革的推进以及随后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无疑向下一阶段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而如何发扬传统的教学优势,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更好的同大学英语教学接轨,并将研究生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就成为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老师们思考的问题,而做到这点,设法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尤其是集中体现英语运用能力的英文写作水平,就显得切实且紧迫。为此特设计了如下英文内容提要(summary)写作的测试任务,旨在调查2006级普通研究生英语学习在以下三方面的情况:

(1)是否了解内容提要这种应用性文体的写作方法;

(2)是否有基本的语篇意识,文章结构合理,内容统一、连贯;

(3)是否掌握语法基本知识,并对写作中典型错误有所自觉。

2 测试方法与过程

2.1 测试内容

就所学的课文,在20分中内完成一篇1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Summary)

2.2 测试设计原因

其一,利用写作这种主观题的形式进行实验,有效的避免了客观题测试中猜测和考试技巧的运用,利于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掌握状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非英语专业)》的描述,研究生入学时应该已经掌握如何根据情景写应用文和按照提示信息写短文的方法,这样写一篇摘要对于所有的学生应该是适用的;此外,按照《大纲》说法,即在30分钟内完成100字和160-200词两篇短文,本实验规定的时限和字数限制也比较宽裕,利于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

其二,内容提要写作,其形式相对统一,内容也基本固定,这样可以排除在命题作文当中受到题目知识(topic knowledge)(Friedlander,1990)的局限,而影响到最终的写作质量。同时也避免了自由作文的多种情境,难于按同一标准评判的弊端。

其三,对于有独立专业的研究生来讲,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当前和今后都需要有迅速获取资料主体信息的能力,而内容提要的写作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进行学术写作时,摘要、引言、结论及历史回顾等部分的写作基础。因此该项选题显得易操作且实用性强。

2.3 测试步骤

(1)选取受试对象:本校2006级两个普通班的研究生(我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为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更好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已从04年对课程设置等进行改革,学生入学后会按照其入学英语成绩和开学的英语摸底考试成绩进行分组教学,少部分同学获得免修资格,部分进入快班,其余按学院和专业平均化入普通班),将其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A组当中保研的同学略多,由于没有参加相应考试,组中其他学生的入学和摸底成绩的平均分略低于B组,不过两组整体成绩平均分差别不大,平衡来看两组在英语水平上应大体相当,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

(2)按照同样思路向两班同学讲解《新编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主编王典民任晓霏东南大学出版社)的第一单元(The Role of English in the 21st Century)(该篇文章难度适中,并且和同学生活联系紧密,利于开展研究),讲解以英文为主,辅以汉语解释,对关键语言点进行说明举例。

(3)布置内容提要(summary)写作任务。其中,对A组的同学只做出如上要求,不予任何关于摘要写作的提示。对B组的同学,在写作之前,首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什么是内容提要,它的作用什么,写作时需注意哪些问题”,之后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通过集体讨论,基本得出了提要写作的方法,由教师将学生讨论后的关键点列在黑板上。

(4)距测试结束还有2分钟时,提醒同学们做最后的修改。

(5)规定时间到,受试学生交稿。

(6)请学生在交稿后就“是否赞成英语授课,能否听懂,是否了解内容提要的写法”三个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并对今后课程提出希望,其中三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如表2):

3 结果与分析

对测试情况分析,发现了学生写作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学生对内容提要这种应用文体写作要点不明确

内容提要是研究生入学之前应该掌握的文体,本测试中,B组是对照组,由于该组在开始测试任务之前经历了课堂讨论环节,这样测试结束后该组提交的文章在形式上基本符合内容提要的文体要求,在写作测试之后的追加自我评价也证明了这点,高达76%的同学表示清楚该种文体的写法,但A组的情况不容乐观。

经过评改发现,A组中有9人在文章结尾时用到了"I think""I believe""So we shall"等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述,占班级总人数的17.7%;而不进行任何标注就直接使用原文句子或段落的同学有12名,占A组总人数的23.5%;其中使用原文超过3处的同学有4名,占总人数的7.8%,此外还有2名同学的内容提要完全是原文内容的摘录,占总人数的3.9%,这一结果同A组学生在上表中自我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A组一部分同学目前并未掌握内容提要这种应用文体的写作方式。值得重视的是,不论是在对照组,还是在实验组,受试学生写作时,都有明显借用和模仿原文句子结构、修辞和用词的痕迹,他们并不积极尝试用所学的其他句式进行重释(paraphrase)和概括。

3.2 文章主体内容把握不准

在文章内容方面,测试结果显示很多同学对主要信息把握不准。原文中是按英语得以传播的原因,流传的过程以及在21世纪的前景三大部分进行论述的,而对所交稿研究初评后发现,A组中近12%的受试同学,在其完成的内容提要中缺少原文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此外有近30%的同学在提要写作中加入并非关键性的例证,同类情况在B组中也有反映,但比率较小。

在课后同受试学生进行了个别交流,对于内容不全,部分学生的说法是将较多时间用于重读原文,找主要信息,最后写作时间不够,草草结尾;也有部分学生说在以往命题作文中针对开头、结尾等处都背过一些常用句型,而写一篇内容提要,并非具体的论说类或记叙类的文章,这些句型都用不上,于是一直在考虑如何下笔;另外,也有学生反映,因为用的英语授课,自己有些部分课文内容并未听懂。对于不必要的举例,学生通常认为该例很有说服力,所以直接引述,而未对例子所说明的内容进行提炼。从与学生交流中,不难看出,学生写的提要内容不全,并非对文章无法理解,而是获取关键信息的速度较慢,不会概括总结;而表二中尽管显示很大比例的同学赞成课堂上较多的使用英语授课,但是对英语的理解力还是低于其自身愿望,这些都从侧面说明学生的英语熟练程度有待加强。

3.3 语法方面错误普遍,语篇意识不强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20世纪60年代末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心由语言教授者向语言学习者方向转变的形势下兴起的理论,它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至今在欧洲都在广泛应用。原来,Corder(1981)曾按学习者是否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为标准,将失误(mistake)排除在错误分析之外,这里作者赞成James(2001)的观点,即第二语言的研究同一语研究不同,不论是错误(error)还是失误(mistake)都应该属于研究的范围,因为外语学习者会在一定阶段出现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如不给予恰当的提醒,常常很难让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并纠正。研究者们基于语言学习者的各类偏误,进行大量实验数据分析及理论探讨,就能促进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教与学。下面以错误分析的思路为指导,从错误可能发生的三个层次:本体(substance)、文本(text)和语篇(discourse)(James,2001:130)来考察学生的语言输出。

3.3.1 单词拼写不过关

错误分析中的本体错误主要指的就是拼写、发音方面的错误。(James,2001:129)本测试中受试者拼写错误还是屡见不鲜。例如,sociaty(society),coutry(country),mai(n)ly,conclud(e),这些错误多数是学生从单词的读音直接迁移而来,如果是在打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按软件的提示给予纠正,但在手写情况下,则不易发现错误,它体现了学生在外语的一些基本功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果该水平不提高,不仅在写作时会影响达意,在口头表述时也会影响交流。

3.3.2 文本语法错误明显

文本错误主要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失误。在词汇方面受试学生的错误主要体现在搭配不当,比如会有become a major role,adjust the environment,according study这样很汉语化的词组,但出错的短语数目较少,且集中,因此,下面集中探讨语法方面的错误。

逐一解释每一受试学生的文章语法,劳神费时且收效微小。因此本检测中,主要参考了美国著名教育类图书出版商Prentice-hall的写作手册(Leggett,1982),以及Quirk(1985)张道真(2002)和王国栋(2004)等人语法著作内的相关内容,从下面几个总体英语运用中容易出错的方面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定:片语(sentence fragment(frag);句式杂糅(fused sentence/fS);前后一致(faulty agreement/AGR);人称、时态、语态变换(shifts);悬垂结构(Dangling modifiers/DGL);比较句失误(incomplete and illogical comparisons/COMP);怪异表述(Award or confused sentences/AWK),评定结果(见表3):

从统计表中不难看出两组学生出错较多的语法项目分别是前后一致、怪异表述和句式杂糅。典型的误例有:

Englis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now.(AGR)

English,as a vehicle of communication,have a very important status.(AGR)

The article is main discuss about the role of English in the 21st century.(FS)

T h e r e d o n e e d a m e t h o d o f communication.(FS)

As the need of business,other language is spread wide.(AWK)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于某项错误,只是时而为之,并非一错到底,说明学生对英语中该项语法有一定认识,但自我纠正性弱。不过从表三中,也不难发现,对于中西方教育者公认较难掌握的比较句,学生并未出错,这并非是对该句型把握较好,而是两组学生都采取了回避策略,对该句式避而不用。

3.3.3 文章结构松散,衔接单一

目前国内多数考试在评定作文分数时,都将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内容统一、连贯作为重要的得分参考,而像IELTS这样的全球性考试,更将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cohesion and coherence)看作继文章是否离题、偏题之后第二项重点考察项目。

错误分析中对语篇的分析主要是考察连贯(coherence)和语用(pragmatics)两方面。其中,连贯主要有主题连贯(topical coherence)、相互关系连贯(relational coherence)和顺序连贯(sequential coherence)(James,2001:162-163)。由于本测试项目并非自由作文,受到原文结构的影响,学生在语用方面的错误不显著,也基本能做到主题连贯和顺序连贯,但在相互关系连贯方面不尽如人意。学生们使用同一指称性的词过多,影响理解,应尝试将同一指称词代词化,不能只直示,而应认真梳理,使得词语相互照应(anaphora)。同样学生文章的逻辑连接也过于单一,例如多数同学在连接各要点内容时,使用的都是first,second,last,finally等显性连接词,很少同学通过上下文句意内容以及一些介词短语等语篇策略来实现同一效果。

4 讨论与建议

基于上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4.1 培养学生写作信心,加强其语言运用主动性

动机(motivation)(Gardner,1972)一直被看成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它能直接影响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各方面。而本测试中多数学生仍属于“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因为模仿原文句型结构,以及在语篇组织中,结构单一,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应用语言的主动性不强。不过在实验中也发现尽管两组同学在测试前的整体水平相当,但在成文后参照组的情况明显好于A组实验组,这和课前已了解该种问题的写作要点有关,学生对所写内容有所把握,潜意识中会加强信心,间接使任务完成质量提高。可见,如果课堂上教师引导方法得当,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完成预期任务的。

写作信心的树立也离不开语言水平的提高,目前学生背诵、模仿成风,“八股”式的作文此起彼伏,这都抑制了学生主动写作的热情,也使语言水平停滞不前。而paraphrase是舒缓这一问题的好方法。可让学生利用paraphrase对长句、复杂句、谚语,习语等难点内容进行理解,鼓励学生应用已熟识的结构,进行语言的输出,这样既能巩固以往的知识,又能迫使学生分析原文的结构,也能启发学生在今后的写作当中灵活运用各种句式的转换,使文章内容生动,富于变化。

4.2 注重基础,勤于练习,利用同伴反馈提高学生语法认识

如今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更多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不再对语法、词汇进行专项考核,这并非不重视这一问题,而是更注重灵活应用。

素质教育并不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完全抛弃,而是对其继承发扬。许多英语国家也十分注意基础知识的教育。例如在美国,早在70年代,其教育界就提出了“回到基础学科”的教改思路,加强读写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和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英语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对某些基本问题,还比较模糊,这时只需对关键问题点拨,就应起到效果。

基于以往的经验和学生自己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完成情况进行纠错,会使学生产生压力,而学生自己对错误也体会不深,这样同伴反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根据库尔特﹒勒温(Lewin.K.)(1935)提出的团体动力理论,采用小组讨论,同伴反馈等方法刺激同学们互相评改,集体讨论,让团体当中的一致性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通过同伴反馈,学生彼此之间成为改正者(corrector),而教师变成协作者(collaborator),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对错误有所警觉和认识,从而加强写作的准确性。

4.3 讲授语篇知识,读写配合,提高写作质量

内容把握不准,写作整体连贯性差都说明学生对文章的布局和一些谋篇策略不甚清楚,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强化语篇认识。不同的语篇结构模式体现不同的谋篇策略和不同的文体和情景,而教学中,不应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教授写作方法,而应提倡读写配合,教师应在对典型的文章的分析中,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出发点,分析不同语篇单位的结构模式,找到语篇中显性的和隐性的各种衔接、连贯手段和策略,并对学生做相应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写作结构模式。

5 结语

此研究采用了错误分析的一些要点方法对本校06级普通研究生的写作状况进行了一定的测试和评估,了解到学生在文体的特点、内容概括、文章结构安排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并就分析内容提出了三种改进方式,期望其结果对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有所启示和指导。此次测评中多是从总体的角度来考核,并未对个人进行逐个分析,此外本研究受试的对象有限,结果会因为个别专业的原因,略有差别,今后可适当加大测试数据,并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继续研究。

摘要:运用错误分析的相关知识,对本校06年入学的两个普通班104名研究生进行的写作的现场测试,发现学生对英语基本语法、语篇连贯知识以及类型写作常识的把握存在较大问题,通过分析,提出试探性的改善措施,期望研究结论能对今后的教学安排有所裨益并引发教育同人们的警觉。

关键词:写作测试,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错误分析,写作常识

参考文献

[1] Friedlander,A.Composing in English:Effects of a First Language on Writing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se[M].In B.Koll(Ed.)Second Language Writing:Research Insights for th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 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3] (美)詹姆斯(James,C.)著,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高远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0.

[4] Leggett,Glenn et al.Prentice-Hall handbook for Writers8th ed.London: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2.

[5] Quirk,R.S.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85.

[6] 张道真著.张道真英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

[7] 王国栋著.英语深层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

[8] Gardner,R.and W.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9] Lewin,K.A Dynamic Theory of Personality[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Inc.Pr.,1935.

上一篇: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其发展分析下一篇:插脚式陶瓷电容器的焊接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