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讨论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学讨论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现行的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在加强历史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抓住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着意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去寻找美、发现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一篇:教学讨论论文范文

基于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讨

【摘要】文章从基于案例的学习的角度分析了教学光盘资源对教师教学设计的支持作用,接着从教学事件的角度闡述了应用教学光盘资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和策略。最后文章提出中小学教师应合理应用好教学光盘资源,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光盘;光盘播放;案例;教学事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农远工程采用三种设备配备模式,分别为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二:卫星教学接收点;模式三:计算机教室。这三种模式是向下兼容的,模式二和模式三具备模式一的硬件配备。教学光盘播放是三种模式所共有的,能否发挥其教学功效,直接影响到农远工程的整体效益。本文探讨如何应用教学光盘资源支持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一 模式一概述

模式一是指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包括教学光盘播放设备(DVD影碟机+电视机)和成套教学光盘资源。配备模式一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数量不足,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有效使用教学光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困难。教学光盘资源按资源类型可分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小班教学光盘和专题教育光盘等。其中,小班教学光盘属于课堂教学实录,它包括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类教学光盘可以完全或部分替代教师授课,对于教学点具有重要意义。而多媒体资源类型的光盘提供了与教材相关的课件、视频、音频、动画和图片等资源。本文探讨的主要是课堂教学实录类型的教学光盘。

二 基于案例的学习支持的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光盘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于光盘的教学设计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根据光盘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另一种是根据教学设计选择光盘资源。其中,后者要求教师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选择或整合光盘资源的能力。而前者适合于教师应用小班教学光盘进行替代性教学或者借鉴光盘中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教学光盘中的优质课、示范课包括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属于视频案例。下面从基于案例的学习这一角度分析教师如何借助教学光盘设计教学。

1 基于案例的学习

案例是对真实问题情境的描述,这些描述可以采用文本、图表、视频等呈现形式。[1]案例与特定的专业或领域有关。对于医学专业人员,一个案例可能是病人的病历和检查结果。对于专业教师,一个案例可能是展示教师教授某个主题的一堂课的一段视频。教学光盘中的视频案例描述了教师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组织教学活动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教师根据视频案例设计教学的过程就是基于案例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是一种真实情境下的复杂活动,而案例描述的是真实问题情境,并具有类似脚本的结构,因此基于案例的学习符合教师教育领域的特征,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假设农远工程教学点某位教师要设计一节课,有如下几种方式供选择:A.阅读教学参考书;B.听学校其他教师讲课,获得经验;C.观看并分析这节课的示范视频课例。方式A能够为教师设计教学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书本知识转化到真实情境时会有困难。方式B和C都是基于案例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教学。但教学点师资匮乏、水平不高,因而方式B可行性不强。教学光盘提供了优质的视频案例,模式一环境下方式C具有实用性。因此模式一环境下,应提倡教师应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学设计。

2 应用教学光盘设计教学

光盘中的视频案例包含一节课的基本教学环节,其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可模仿性。但视频案例中的教学环境不等同于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基于教学光盘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在应用教学光盘教学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教材、光盘和实际教学目标这三者的关系。光盘播放教学的目的是以光盘为媒介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当光盘内容与实际教学目标不完全吻合时,应当以实际教学目标为准,合理安排光盘播放内容和播放方式。

(2) 观看光盘,熟悉光盘内容

教师教学设计时应熟悉教学光盘内容,观看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光盘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理解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的目的。第二,分析光盘中教师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方法。第三,熟悉光盘中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师应从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出发进行借鉴学习,不能盲从。

(3) 形成教学设计

通过反复观看教学光盘,教师要形成适用于实际教学的教学设计,解决光盘播放方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师角色定位等问题。教师可采取由教学光盘引导,以光盘为脚手架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观看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体现在光盘播放的过程中。因此对于实际教学中观看光盘的时机、内容、方式(如直接浏览、反复观看、同步模仿等)以及何时讲解等教学细节,教师必须明了于心,保证实际教学的流畅性。

三 教学光盘在教学中的应用

模式一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教师能力要求不高等特点,在农村中小学应用效果较好。不少研究者对模式一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一些教学方式或模式。概括而言,主要有两类。第一类关注教学光盘资源的功能特征和播放方式。例如,王陆等人[2]归纳出DVD教学资源应用模式的基本形态有:全程依托式、分段依托式、组合分段式和多重组合分段式。陈庆贵[3]指出基于光盘资源的教学应用模式有四种:直播教学模式、模仿对话教学模式、情景互动教学模式和资源整合教学模式。谢文斌[4]认为教师播放光盘的方式主要有先讲后播式、先播后讲式及讲播同步式三种基本方式。第二类根据光盘播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来分类。例如,郭绍青[5]指出模式一环境下的教学形式主要有替代性教学及替代和辅助相结合教学。王艳丽等人[6]提出“节目主持人”教学模式。综观这些分类方式,各有特色,探讨了模式一环境下如何应用光盘进行教学的问题。但对于教学光盘如何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光盘支持教学的优缺点等问题缺乏具体的阐述。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不管采取怎样的光盘播放方式,核心在于引发并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可以从光盘资源支持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重新考虑模式一环境下的教学。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一般说来,它包含一套外在于学生的、设计用于支持学习内部过程的事件。[7]加涅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为分析和理解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框架,据此可以分析如何有效地应用教学光盘支持师生的教学过程。

加涅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8]虽然光盘资源可以提供学习所需要的一些材料,但它并不能提供促进学生学习的完整的教学事件。例如,光盘资源能够呈现教学目标、传递并讲解教学内容,但难以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和反馈,不能评价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根据光盘创设这些教学事件,通过播放方式或教学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由于教学光盘的介入,改变了教学环境的要素,增加了电视里的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要素,因此课堂教学事件的引发和实施方式与一般课堂有所不同,具体阐述如下。

1 引起注意。光盘播放的视频画面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在光盘播放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电视机课堂和现实课堂之间教学情景的转换,例如从电视画面转到黑板,由电视上的教师讲解转换到课堂教师讲解。这时教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例如,用遥控器将电视画面暂停或者用语言或姿势提醒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转换。

2 告知目标。教学目标指明了学生努力的方向,是对教学效果的预期。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光盘播放或二者结合的方式阐明教学目标。电视中的教师所阐述的教学目标应与实际教学目标一致,如果二者不一致,教师应采取自己阐述的方式,避免误导学生。

3 刺激回忆先决性的习得技能。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通过提问或练习巩固已学知识,为新授课做好铺垫。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把先前学习提到工作记忆中。在光盘播放中,电视里的教师也有类似的教学活动,但主要面向的是电视中的学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呈现刺激材料。光盘资源中的教学活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丰富的刺激材料。教师应合理利用好光盘资源,分析知识呈现的方式和教具等刺激材料的使用目的和方式,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必要时,教师也可以自备教具模仿光盘中的教学活动,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

5 提供学习指导。播放光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课堂教师传递教学内容。但电视中的师生和课堂中的师生处于时空分离状态,彼此间不能进行实质性的同步交流。因此电视中的教师并不能根据课堂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并提供学习指导。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只要观看了视频就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组织教学、提供學习指导,如采取这些方式:电视中的教师提问——课堂中的学生回答——课堂中的教师讲解点评;电视中的教师进行游戏教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同步模仿;播放光盘——教师适时讲解。这样就实现了师生对话交流。在遇到教学的重点难点时,教师除了适当讲解外,还可以采取重复播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6 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由于电视中的教师无法对课堂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估,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因此提供反馈和评估作业这两个教学事件需要课堂中的教师自行组织完成。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学生观看视频的学习效果,用暂停播放和提问的方式及时获得反馈,以便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光盘资源来组织引出作业和促进保持和迁移这两个教学事件。

综上所述,在应用光盘进行教学时,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有些教学事件(如引起学生注意、呈现刺激材料等)可以用光盘播放来实现,这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另一些教学事件(如提供学习指导、反馈和评估作业等)则需要教师来实现。在实际教学中,九大教学事件并非要逐一按顺序完成,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满足了某些教学事件的要求,那么这些教学阶段就可以不出现。

四 结束语

农远工程模式一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光盘播放设备和优质的光盘教学资源,但其功能的发挥还依赖于教师。教学光盘中的视频案例对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对教师课堂教学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借鉴和应用光盘资源进行教学时,教师应从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光盘的功效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光盘资源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脚手架。教师应从完全依赖光盘资源,到逐步模仿、部分依赖光盘资源,再发展到将优秀资源内化到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Mayer, R.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nd)[M].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2008.

[2] 王陆,王晓芜,张敏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DVD模式的教学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3] 陈庆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

[4] 谢文斌.农远工程教学光盘模式应用初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10).

[5] 郭绍青,李秀明.多媒体计算机资源在模式一环境下综合应用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4).

[6] 王艳丽,程云,赵呈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2).

[7][8] R. M.加涅等著.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卢 锋 徐晓东

第二篇:教学如画 教学如诗 教学如歌

【摘 要】现行的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在加强历史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抓住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着意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去寻找美、发现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 历史教学 美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的简称,“是指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历史学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记录,它反映了人类在进化发展中不断地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因此,美育自然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历史教学改革各个角度考虑,都有必要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中学历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理解人类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美的历史和苍白的历史课

历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如北朝民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风光,岳阳楼与八百里洞庭相映生辉,体现了历史的自然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博大宽容的精神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绘出唐朝盛世景象的社会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尽显历史人物的人格美;张骞通西域、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拉美独立战争、罗斯福新政蕴涵着历史人物的行为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颜筋柳骨”、随县编钟、云冈石窟、敦煌飞天等彰显出历史的意境美。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可是,长期以来,历史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抽象地讲,枯燥地教。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传递教材信息,学生则在台下茫然地听、教条地背、强行地记。历史课堂就是背景—原因—经过—影响的简单梳理。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淡化了人的价值、情感,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波澜壮阔、气象雄伟的人类历史本应留给人强烈的震撼,留给人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在教学过程中被泯灭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教授不无批评地说:“讲屈原只知《离骚》名,不知《离骚》事,内容无力,概念空洞;说到司马迁,只有一部书,一句话的印象;谈张骞、苏武不过陪衬丝绸之路而已;谈霍去病也只渲染一条情节——马踏匈奴。”这样的历史教学,不要说熏陶和陶冶情操,就是试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达成。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往往不太容易去死记一些不能理解的东西”,由于教育中美育精神的缺失,“他们丧失了对真理的热爱与渴求,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而不像应该有的精神解放”。

随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得到了回归和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怎样改变历史教学如此尴尬、窘迫的境况,更好地实施美育教育,为祖国培养“四有”新人呢?这就有待历史教师潜心教研,创造性地去实施课堂教学。

二 教学如画,教学如诗,教学如歌

1.美有形象而非抽象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黑格尔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可见,美是与具体生动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形象,美就没有存在的依托,就无法进行美育。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现有的插图,或是运用语言的直观描述,或是广泛运用模型、投影、录音、录像、参观等方式方法,使历史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例如学习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教师可对照插图,引用《调水令•筒车》:“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的词句,非常形象地描绘以水力为动力的筒车在灌溉中的运行情况及作用,向学生展现了一幅逼真的历史画面,有一种动感美和科学的创造美。

一种生产工具尚且可以表现得如此之美,纷纭的历史人物更可立体地展现其人格魅力。如讲到林则徐,可先勾勒出一个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的晚清政治背景,再通过林则徐在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事件中的具体活动,再现其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在讲到美国总统华盛顿时,老师可读一下陆军上校尼古拉给华盛顿的信,面对金灿灿的王冠,具有民主共和思想的华盛顿半点也没有动心,他踢开了王冠,甚至谢绝了“尊号”,拒绝了君主制的闹剧,其人格美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其实,几乎所有的历史都是一幅幅场景壮阔,气象恢宏的画面。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而鸦片战争、抗日烽火、解放战争、经济全球化又何尝不是画呢?总之,再现历史形象是历史教学中落实美育教育的基础,也是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做好这一工作,就能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和享受,从而逐步树立学生追求真理的信心,并培养学生追求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2.美有情感而非枯燥的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教育,首先要使被教育者在情感上接受,只有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布卢姆曾在《教育评价》中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成分从单纯的觉察开始,经过具有一定动力的阶段,最后达到对一个人的行为的控制。”情感因素是历史素材中固有的且丰富的资源,历史中的悲、喜、美、丑,真真切切,有血有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物(图片、实物等)激情,或以景(录像片、幻灯片的情景等)激情,或以史激情,或以情节激情,或以语言、表情激情,寓情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之中,引发学生喜、怒、哀、乐之情,以震撼心灵,留下烙印。如讲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抗战的影视片,使战争场面再现在学生面前。当屏幕上出现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场面时,日寇那极其残忍的杀人场面,让学生无不义愤填膺,日寇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激发了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无比憎恶和对侵略者的切齿仇恨;当屏幕上出现抗日英雄杨靖宇烈士的形象时,英雄那以草根棉团维持生活、在林海雪原中与敌人作殊死拼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进而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通過这种形式的历史教育和远大人生观的教育,学生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丑和恶、什么是美与善,也才有可能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真正做到扬“美”抑“丑”。

诗词的运用也是历史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机途径,诗词美象反映历史的具象,深化历史的具象。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诗词美象中形成新的审美角度,有了新的情感体验,在美的愉悦、史的雄奇中,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油然而生,美育与德育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如讲到“宋元文化”时,我和学生一起吟诵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油然而生报国之志;也和学生一起歌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这种教育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可以消除美育教学中的雕琢痕迹,“大江东去”、“风流人物”、“晓风残月”等形象化的语言便会在学生的心中悄然生根。

3.美有理性而非盲从的

美是“真”的表现形式,“真”是美的具体内涵,哲理是通过美表现出来的,没有哲理性的美是难以想象其存在的,哲理本身就是一种深奥的美。历史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用求真務实的教学态度去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正视历史,尊重事实,让理性的思维伴随着生动的史实一同走进课堂。唯有这样,学生对美的认识才能进入一个情理交融的新高度,学生的美感才能得以凝聚升华。

例如我在讲到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生前的艰辛和死后的哀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那么,生前周游列国十余年相继碰壁的落魄文人为什么在死后能成为“至圣先师”呢?由“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待遇,如何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来分析上述的变化?如何看待儒家思想与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由浅入深问题的探讨,不仅让学生还原了孔子这一历史人物的本来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激疑、质疑、释疑的整合结构教学,帮助学生从对历史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揭示了历史本质与历史规律,从而达到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4.美有自由而非强制的

审美教育不同于法制教育带有强制性,也不同于道德教育以说理为主,它在形式上是自由的,用黑格尔的话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历史教学目标划分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而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就有可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宗教是文化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单纯通过宗教教义分析可以简单得出“宗教是麻醉人的精神鸦片”,这固然是对宗教认识的一种途径,但如果能从寺庙建筑、宗教音乐的鉴赏出发,即从美学的角度悟出宗教的职能,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云冈佛像、龙门石像都在17米以上,从宗教美学的意义看,是把神与人对立起来,说明神的伟大、人的渺小;同样,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是通过有形的建筑物向人显示神性是崇高圣洁的;宗教音乐节奏缓和,不激烈、不刺激,是让信徒们摆脱闹嚷嚷的尘世,进入一个清静、安谧、肃穆的境界。教育就是在这种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自由观赏和审美享受中进行的。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审美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采取课外活动的形式,既可以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展览、瞻仰名人故居、祭扫烈士陵园、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等。如有位教师在讲述乡土历史时,就将课堂搬到博物馆,学生在博物馆里听着滚滚黄浦江水的浪涛声、隆隆机器的马达声、各种各样的叫卖声,仿佛身临其境,顷刻间又回到往昔历史,深切感受到上海的百年沧桑巨变,起到很好的审美效果。还可以举办兴趣小组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加强美感体验。有位教师成立了集票证小组,通过对各个时期各种票证的识别、用途的了解,使学生了解历史,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深刻变化而欢欣鼓舞,燃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用他们自己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净化灵魂。

总之,美育不仅是情感的教育、形象的教育、理性的教育,还是自由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和历史教学应如诗如画,如美好而又动人的音乐。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确信,只要我们用心,用情感去体验历史,遵循美育的规律,历史教学中的美育一定会发挥其巨大的精神作用,去净化学生心灵,愉悦学生身心,增长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864

[2]朱摹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辜良超.人文精神的失落与历史教学的尴尬[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08)

[4]〔德〕第斯多惠.师训思想与《德国教师教育指南》选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5]B•S•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向亚君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的运用讨论

【摘 要】初中物理是初中所有学科中相对较难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会感觉到比较吃力。本文从问题教学的概述入手,分析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具体应用,最后讨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教学;运用

一、问题教学的概述

问题教学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它的本质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作为课堂的协助者,主要的作用是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从而达到科学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的主要特性包括:主动性、社会性以及情景性。其中主动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主动的,不再是课堂中被动的接受者;社会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或者在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将各种资源应用到意义建构中;情景性是指学生要在有利于进行意义构建的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法包括学生各抒己见的学习过程和学生进行合作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会进行探讨知识,也会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在探讨及合作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解决问题而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在探讨与合作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从旁协助,所有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教师及时点拨与引导,这个过程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可以促进师生平等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不停的讲解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只能一味的听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少,而且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为师独尊”的,所以学生对于教师是抱有敬畏之心的,不会和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是一味的接受教师的所有要求以及所授知识。但是问题教学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体,在与教师进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大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学生觉得教师是像同伴一样的存在,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也会将原本的不平等感觉慢慢的弱化掉,不知不觉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良好热烈。

3.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可以将传统的教师一堂讲的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一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探讨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与原理、公式与定义的讲解变得灵活而生动,课堂教学氛围也由教师一个人不停讲授的沉默到现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的热烈。同时,将原本学生一味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生通过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具体应用

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初中物理与日常生活有许多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需要用到物理知识来进行解决,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特定而又熟悉的场景中去,这样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述的情境中,而且因为教学情境的熟悉与亲近,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当学生全部被集中到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后,教师可以熟练的应用语言技巧来一步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以及思维去发现各种物理问题,这样通过教学情境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当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发现问题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来进行合理的分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查找相关资料或者进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与默契。比如在进行定、动滑轮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感受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差异,进而学生就会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查找资料或者相互讨论来解决。这种教学过程不仅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

3.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方式转换为对问题的解决,这种转换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渴求,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设问都是由教师进行的,学生就只是回答教师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虽然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也使得学生只有在老师提问的时候才会进行思考,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被动的位置。所以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提出反驳意见。这样就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会养成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现存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虽然问题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归类为有两个方面:第一,教师从传统教学转变为运用问题教学,由于传统教学中设置问题的影响,使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进行设置问题时,会无法把握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出现问题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努力的适应问题教学法的设问技巧与方式,并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准备工作,找出所教内容的重难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合理的设置问题,使问题的设置具有递进性以及趣味性,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二,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换到问题教学法的主动式学习,会显得不知所措,进而也会缺乏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引导、调动作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及课堂教学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向着问题教学目标靠近,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五、结束语

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可以将原本枯燥的物理课堂转变为活跃的物理课堂,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但是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要注意把握传统教学法到问题教学法的过渡,才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好的运用问题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张舞.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2(11):16-17.

[2]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的研究与建议[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9):39-41.

[3]刘智.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5):176.

作者简介:

李月婷(1983.01~),女,福建石狮人,中学二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作者:李月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学讨论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05-10

论文教学论文范文05-10

教学论文论文范文05-10

教学类论文范文05-08

讨论法论文范文05-08

教学论论文范文05-08

教学论文范文05-08

教学技能论文范文05-08

教学质量论文范文05-09

教学技巧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物理说课论文范文下一篇:科学史融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