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计算教学方法,培养聋生思维能力

2022-10-31

聋哑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 他们由于生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既聋又哑) , 导致接受知识的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 但他们同样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 因此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亦不能忽视。本人现就优化计算教学培养聋生思维能力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1 重视知识迁移, 抓住计算规律, 发展思维能力

(1) 知识的迁移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支撑点”,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让学生尝试, 实现认知的迁移,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24×21。让学生想一想,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聋生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 讲解算理他们不能直接吸收, 所以教师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演示, 告诉他们“24×21”是表示21个24相加, 我们要根据以前学过的先算1个24得多少?24×1= () , 再算20个24得多少?24×20= ( ) 。

接着指导竖式计算:, 再让他们比较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同时要强调在竖式计算中数位如何对齐。进而归纳出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跟着教师的一步一步演示而形成。在教学两位数相乘时, 教师要抓住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之间一些数的特殊关系, 如:25×4=100那么计算25×44=1100就很简单, 而且在笔算的同时可通过口算来验证。55×22, 88×55等都可以采用笔算加口算的方法来完成, 这样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和抓住简单的计算规律, 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得到启发。

(2) 在观察探究中抓住数学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如“商不变规律”, 先指名板演:

①4÷2= ( ) ;8÷4= ( ) ;1 6÷8= ( ) 。

②12÷4= ( ) ;120÷40= ( ) ;1200÷400= ( ) 。

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 自己发现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提供思维的起点, 暗示思维的方向, 让学生能灵活运用顺、逆思维的数学思想方法, 发现商不变规律。师问:为什么这两组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在变化, 而商不变呢?究竟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被除数由4扩大两倍变成8, 再由8扩大两倍变成16;除数由2扩大两倍变成4, 再由4扩大两倍变成8。然后进一步启发: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 。再按本组题目让学生进行逆向比较:被除数由16缩小两倍变成8, 再由8缩小两倍变成4;除数由8缩小两倍变成4, 再由4缩小两倍变成2。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 。接下来,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同样用顺、逆思维方法又发现什么规律, 与上一组题是否有类似?接着老师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

对不能接受外部信息的聋生来说, 他们主要靠视觉感受而进行思维, 所以教师要采用直观的方法对式子进行优化组合,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这样聋生对商不变的定义就一目了然, 记忆犹新, 教学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反复练习、强化思维

学会了知识不等于形成了技能和获得了能力。特别是聋哑学生, 他们接受慢, 遗忘率高。因此, 一旦掌握某项知识还要进行练习,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础, 也是训练学生独立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课堂上听教师讲授和进行师生问答, 充其量只能使学生“懂”, 而达不到“会”。还要通过联系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运用, 在运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巩固新知识并形成技能。通过练习, 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以实现知识的内化。

如, 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 学生往往错在除号和除数的处理上, 因此在练习时, 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型:

(2) 在 () 中填上适当的符号使等式成立。

(3) 将下面的除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不必计算。

这样练习, 既省时, 又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 达到了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 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无论何种计算, 正确是基本的要求, 由于聋生存在好动、做事马虎、潦草的特点, 所以在计算时经常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出现计算错误。要提高准确度, 必须要求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思维品质。“看”即看题目数据的特点, 运算符号;“想”即根据题目的特点, 思考计算法则、运算定律, 并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算”即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查”即自觉检查运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这四个步骤是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的, 在计算时要按照步骤有序地进行计算。例如:

计算:530+125+175=?;125×24×8=?;199×25=?。先让学生看看这些题目数据有什么特点, 再想一想根据这些特点应该运用什么计算法则最为简便, 在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错误, 最后查一查选择的方法是不是正确又简便。在教学中, 每一堂课都要要求学生在计算时, 一定运用以上四种方法进行思考计算, 久而久之, 这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就逐步形成, 而且会影响和陪伴其一生。

总之, 培养聋生思维能力是聋校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由于聋生听力和语言能力不同程度的丧失, 加之数学本身对于聋生来说属于较为抽象的科目, 所以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都要通过教师一步一步的直观演示, 使他们通过视觉感受而产生思维, 进而获得知识。尽管如此, 教师也要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 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结合学生的实际, 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优化计算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最基本又不可缺少的技能, 这是学习数学的根本, 特别是有生理缺陷的聋生, 他们在学习方面有很大的障碍, 本文在针对学生这些特点的基础上, 阐述了如何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培养聋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优化,培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爱真.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J].福建教育, 1997.

[2] 陈敬杜.在新课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J].福建教育, 1997, 11.

上一篇:书圣王羲之的道教信仰与书法艺术下一篇:浅谈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