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简单方法

2024-05-12

培养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简单方法(精选8篇)

篇1:培养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简单方法

培养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简单方法

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思维敏捷、口齿伶利.实践证明,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越早,效果越好,其中开展一些互动有趣的活动义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

作 者:吴海云 作者单位:刊 名:农村百事通英文刊名:NONGCUN BAISHITONG年,卷(期):“”(17)分类号:关键词:

篇2:培养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简单方法

很多孩子在写家庭作业的时候,都是闷头苦做。做对了做错了都由得家长检查完,直接告知对错。

中间一错再错的时候,家长还会很焦灼的催促孩子再想一想。这样弄的孩子紧张家长也是焦虑不已。

在乐乐酱看来,这样的锻炼是有弊无益的。光看着孩子做,为何不试着了解一下孩子的解题思路呢?在孩子解决了一道难题后,家长可以适当的和孩子交流一下解题思路。

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数学主要的就是注重一个思维,思维训练活络后,再往后进行深度学习就也会容易一些了。

孩子能够开口说出解题思路,就是很好的思维训练模式了。很多的家长都以为想要学好数学就需要多做题,可是,真正的一场考试下来,依旧能够发现很多孩子在遇到同类题或相似题的时候,仍是一错再错。

让孩子通过“说”,来讲清楚错误环节,在予以纠正。这样孩子的思路就会茅塞顿开。

培养孩子“质疑”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引导孩子对问题产生质疑、提问、反省,然后养成动脑的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来后,可以让孩子稍微回顾一下今天上了什么课,课上又讲了些什么。

然后追问“为什么呢?”、“那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以来达到启动孩子的思维能力,并让孩子讲述其过程和自己的见解。

甚至于,可以不时的故意制造各种“坑”,让孩子去发现、提问、质疑之后思考。

篇3:培养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简单方法

一、把握儿童认知心理特点,开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通道

1.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其他不同的原因,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课堂过后就能将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并能轻松地举一反三地应用和理解;而有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并不能将知识很快吸收。如果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2.变通———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点

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一味地解题、考试,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书呆子。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知识成为学生获得成功的武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数学教学中,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能让学生开拓自己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予以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习惯———提升思维能力的延伸点

这里所提及的习惯,指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到数学课堂上,这里的“渔”就是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有了数学思维能力做后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把练习题解出,还会自觉地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熟练解题之后开拓自己的思路,对其他类似的题目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学生就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持数学思维能力特征,开发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资源

1.趣味性———让孩子“乐”在其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清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能够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我们都知道,在小学生时期,学生正处于对很多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虽然是懵懂无知的,但确实充满创造力的。在完成了具体的功课和解决完具体实际的问题之后,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总结和归纳。

2.严密性———让孩子“钻”在其中

在“三维目标”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孩子的求是态度、求知情感等等,在此,都可以得到培育和提升。但是,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万不能与严肃性混同,尤其对于初出茅庐的孩子,应当允许他们犯错,暂时说得不严密,算得不严密,做得不严密,也应该宽容他们。儿童本位的教学,就是要把孩子们当孩子,要引导他们在数学王国里抓住手中的藤,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顺着藤去摸数学这个“瓜”,这就是一种“钻”。有了这种“钻劲”,孩子们就是在摸索数学逻辑游戏的规则,也是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当他们亲手摸到“瓜”的那一刻,天真无邪的孩童自然会喜形于色。

3.多样性———让孩子“心”在其中

儿童本位理念观照下的数学教学,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要让孩子会演算,会丈量,会目测……更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无处不数学,生活有时需要严谨的推演,有时需要智慧的估算……灿烂的生命中,需要用宽容的尺子去丈量他人生命河流的宽度,需要用严谨的尺子去测算自己生命品质的高度。或许,孩子们学会这样的数学思维,就会时刻受用,终身难忘。

三、把捉数学教学活动特性,开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舞台

1.架设梯度,呈示数学教学的意味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可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和公式,引导学生求得不同的解题思路;或者改变题干或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方法。这样,在教授基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显示数学教学的趣味

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彻底放松,从而放飞自己的思想,让数学思维得到合理的建树。反之,如果一个严肃、死板的教学环境,只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他们的思维只会紧紧地跟随着老师走,创新的火苗一旦燃起就会熄灭,更别提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了。

篇4:简单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讲解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孩子新入学,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前常规教育,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头要端正,腰要挺直,胸离课桌一拳远等。学生自然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呀?此时老师要不失时机地讲解一些姿势不对的危害性,同时及时纠正写字姿势不好的同学。这样日复一日,学生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又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蕴意深远,要求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这就要求从娃娃抓起。因此,为了让它深入人心,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在每天课前先让孩子背诵一遍,让它与师生之间叫“上课起立”一样,形成常规口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其重要性、现实性,避免了有时为应付检查而搞突然袭击的死记硬背,也印证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这也是一个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方式。

二、编造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生命的对话!”而这“对话”必然少不了一个教学场景。例如,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有一节“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总为学生列竖式不会对位或算完又忘记在积的末尾添0等错误现象而困惑。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生硬表述方法,不照书本上的法则去讲解,而是编个简短搞笑的故事。把因数末尾所有的0,都称作“零老大”,在列竖式计算时,先把“零老大”晾在一边,当作它去做客了,然后把两个因数“零老大”前面的数从右边起一位位对齐,为减少计算步骤,通常把“零老大”前面位数较少的因数放竖式的第二行去算,分步算完后,再次跟学生开玩笑说“零老大出去做客还要回来的哈,而没有死去哟!所以零老大走了几个就要请回几个哦,一个都不能落下啊!”意在提醒学生在算出积后一定要在积的末尾添上晾在一边的所有的0。编成这样的故事情节去讲解这个知识点,孩子们听起来有趣,做起来也有劲,记起来也特别牢。

三、量化细节,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先规范正确的书写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学生每当写作业,教师只会不停唠叨似的在嘴上说要写工整,要对整齐,而不落到实处,不抓细节,那是永远没效果的。但凡优秀的营销人员总结得好: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天天做,天天的事情认真做。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例如,教四则运算的笔算时,教师要求孩子尺子不离手,只要有横线的地方就拿尺子画,而且相邻数字都间隔4毫米去写竖式,这样有利于相同数位对齐,更有利于学生在计算中看清每一位的进位。长期坚持这样做,让孩子养成细致规范的书写习惯,也大大减少了粗心犯错的毛病。

四、圈点词句,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孩子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这一内容似乎是最烦的学习任务,因为毕竟是年龄还小,思维还不成熟。心理学上的记忆分为两种,即“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一般孩子的记忆能力都处于前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即“应用题”时,一般采用“两步式”进行审题:先读题,找出关键词重音读出;再把起到解决问题决定性作用的词或数画起来,有的圈起来,有的在关键词下面做简单批注。就拿六年级《数学》中“分数或百分数”这一知识点来说,在小学阶段对孩子来说,是最难的一章节,我认为用圈圈点点的方法去分析题意,无论是出现在文字题还是应用题,或无论是简单的分数应用题还是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只要题目是给出了分率(百分率)和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我们只要做到三点,学生都能迎刃而解,即:一找,找单位“1”的量;二看,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三定,定计算方法。单位“1”的量如何找呢?跟孩子说就是一句话,有分率(百分率)的地方就有单位“1”。例如,某班有女生40人,男生是女生的75%,这里75%就是一个百分率,说谁的百分之七十五,谁就是单位“1”的量,因此,学生很快答出“女生的”,那女生就是单位“1”的量了,告诉孩子在“女生”一词下面写个“1”字样就行,这就默认是单位“1”的量;然后看这个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如何确定它,就得看已知条件的另一个量了,像这里告诉女生是40人,求男生人数。开始又找到了女生是单位“1”的量,说明单位“1”的量是已知。如果单位“1”的量是未知,就在“1”字样后面加个“?”符号,以便提醒自己是求单位“1”的量。最后就是定计算方法了,告诉学生:已知单位“1”的量,求其对应量用乘法计算;相反,已知单位“1”的对应量,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这样做把复杂的问题通过分解简单化了,孩子学起来就不会觉得艰难,让孩子在分析审题方面达到思路清晰,步骤分明,解答轻松。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坐姿,严格刻苦钻研的學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归纳点滴,指导学生,学生学习成绩一定会显现。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新小学)

篇5: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爸爸妈妈在教宝宝数数的时候,不要太草率,应该更有耐心。让你的宝宝触摸物品,如珠子、碗、豆子等。因为宝宝可以用手摸东西,更能激发宝宝的数数兴趣。

2、学习分类

引导宝宝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分类,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标准进行。父母应该注意引导宝宝找到分类的标准,这也可以使宝宝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提高宝宝的观察能力。

3、循序渐进的概念

循序渐进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宝宝未来的阅读能力,也是培养宝宝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顺序可以是大到小,硬到软,甜到轻,或者反过来。

例如,妈妈和爸爸可以拿几个不同大小的苹果,让宝宝把苹果从大到小排列,或者可以拿不同的软硬的东西,让宝宝根据软硬程度来排列。

4、识别大小群体

首先,应该教宝宝一些群体名称,如家具、运动、食物等,让宝宝明白每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该让宝宝明白,大群体包含很多小群体,小群体合成了大群体。例如,动物—鸟类—麻雀。

5、树立时间观念

篇6:培养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简单方法

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这里介绍一个家庭游戏:蒙住一个孩子的眼睛,让另一个孩子在两幅相似的画中挑选一幅进行描述。然后解开蒙布,让被蒙住眼睛的孩子指认出所描述的是哪幅画。那些描述往往很模糊,孩子搞不清究竟是哪幅画。这种游戏既可教会孩子更准确地表达,又可教会孩子更细致地观察事物。

篇7:培养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简单方法

小孩子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学会逻辑思维。这就像学骑自行车,头一两次刚学会一点,可转眼之间就全忘了。但一旦最终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思维需要苦练,但苦有所值,苦有所得。

篇8:培养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简单方法

关键词:思维能力,C语言,创新

1 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的加工过程, 是智力结构的核心。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能力有关, 人类发展的过程, 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 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1]。可见,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容小觑。

1.1 思维之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乃至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的顺畅程度及成功概率。以逻辑思维为例:一个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 遇到问题会很快地屡清思路, 不易产生思维混乱;能分清主次矛盾, 有重点地解决问题;说话层次分明, 易产生信服力和威信力。而这很大程度上是他们长期思维实践的结果, 这种实践可以是不自觉的实践, 即通常所说的“善于思考”, 当然也可以是自觉的实践, 即后期训练的结果。

1.2 思维之对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一再强调需要“创新人才”,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要去解决我们从未接触过的新问题, 可是, 如果不将已有的理论知识搞明白、搞透彻, 何谈创新?因此, 笔者认为:创新思维是各种思维累积到一定阶段后一个质变的过程, 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就像迈台阶不能一步登到顶级台阶一样, 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培养各种能先解决一般问题的思维, 然后循序渐进地向创新思维挺进, 最后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地渗透创新意识。所以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需要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夯实基础[2]。

1.3 思维之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在近年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 如何尽快从就业大军中杀出重围, 突显自我, 首要突破口就是必须适应社会需求, 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努力成为高素质的人才。而思维能力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初原动力则首当其冲成为顺应时代、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非专业能力。思维能力强弱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找工作, 其重要性在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可窥见一斑, 除学生的专业能力外, 能否清晰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是招聘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虽然大部分学生刚工作时并无明显差别, 但随着工作的深入, 那些思维能力较强学生的优势就会慢慢体现出来, 这些人做事时有全局意识、思路清晰、有独到见解、有解决办法, 能逐渐焕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2 思维能力培养在C语言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培养思维能力需要我们经常独立思考问题。卓别林曾说过:“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 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爱因斯坦也强调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 再思考, 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所以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通过不同科目的学习扩大知识面来提升综合的思维能力等等。本文仅从C语言教学的视角来具体分析该门课对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点滴。

2.1 全局、系统性思维

这两种思维容易产生混淆, 甚至有人会将二者等价。其实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全局性思维主要强调对问题的所有相关要素的综合、全面的分析, 是各要素的集合;而系统性思维则更注重所有要素之间的联系。

纵观C语言教学的全部内容, 如果学生学完后能大致将所有内容分成基本语法、三种结构、几种数据结构、函数和文件, 可以说他基本上已经从全局上把握了C语言的框架, 体现了书越读越薄的观点, 但是这只是零散的几大块骨骼, 如果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把它们拼接起来, 才会形成一个完整有意义的骨架。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它们并不是孤立的, 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找到了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几块骨骼也就有机地拼接起来, “脉络”通了, 精气神上来了, 学的东西就活了, 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全局性、系统性思维。

2.2 全面、缜密性思维

人们经常说看问题要全面, 的确, 考虑问题应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 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后果逐一进行研究, 然后经过缜密地分析与综合, 才能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目的。

比如在选择结构部分有一道是根据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求其纳税的问题, 解题思路是用一变量 (假设变量名为income) 接收从键盘输入的经营所得, 然后根据收入所在的不同范围求出需上多少税。初学者往往只考虑到正确的输入, 很少会有人想到一旦输入有误 (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输入了负数) 该怎么办?就像上网登录邮箱时一旦输错密码就不可能进入邮箱一样, 此时需要通知用户并让用户能重新输入。所以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但要考虑到正确的输入还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错误输入并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这时就要引出新知识点——循环结构, 学生为解决新问题将迫不及待地想往下学习,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全面性、缜密性思维,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斗志。

2.3 逻辑、条理性思维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 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 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 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条理就是井井有条、井然有序。所以逻辑、条理性主要意旨思路清晰、前后有序[3]。

比如在字符串一节中, 有两个典型问题:一是串复制, 二是串连接。解决串复制时, 在分析问题后可总结出两点: (1) 非’’的逐一复制, (2) 添’’。其实做总结的过程, 也就是从纷繁复杂的抽象概念、判断和推理中不断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接下来, 解决串连接问题:若将串2连接到串1的串尾, 学生自然会想到将串2的各个元素依次复制到串1的串尾, 关键是如何找到串1的串尾, 找到串尾剩下就是串复制的过程, 所以串连接就是 (1) 定位 (找串1的串尾) , (2) 串复制。因此两个问题看似独立不相干, 实则有内在联系。这就启发我们:如果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并找到内在的规律性联系, 那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条理性思维。

3 结束语

总之, 如果教师能将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势必会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反之, 学生可能只会就题论题, 逐渐陷入语法的沼泽、受到固定问题解决思路的禁锢。

参考文献

[1] (美) 斯腾伯格 (Sternberg, R.J.) , 史渥林 (Swerling, L.S.) 著, 赵海燕译.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53-66.

[2]祁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J].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10) :91-93

上一篇:南大网院语文作业一下一篇:网络时代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