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探究

2023-01-27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环境下, 制造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必须完善内控制度。但是现阶段制造业在构建与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制造业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有效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一、我国制造业构建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导致制造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内部管理的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没有结合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招聘方案, 也没有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制定专业、系统的员工培训计划, 导致企业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不利于制造业开展高效高质量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 制造业企业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人员晋升、绩效考核以及薪酬管理等方面没有配套的监督机制与评价机制, 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公平性与科学性, 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

(二) 风险评估能力较弱

现阶段, 制造业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事后处理上, 没有转变风险管理的理念, 忽视制定事前预防风险的有效措施, 导致企业面临生产经营的风险[1]。具体表现为, 一些制造业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进而无法落实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工作。此外, 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导致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一些制造业企业也未制定有关生产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内容的评估体系。

(三) 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监督机制是保障内控制度得以高效落实的保障, 但是现阶段一些制造业企业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没有对企业的内部生产经营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较混乱、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等问题, 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此外, 相关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 导致监督部门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

二、我国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原则及过程

(一) 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制造业企业在构建内控制度时需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以确保内控制度的科学性。一是全面性原则。内控制度需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流程, 内控制度所规定的内容也应该包含生产经营决策、生产过程的监督等方面, 确保内控制度不存在遗漏点。二是重要性原则。在重要性原则的指导下, 制造企业的内控制度需要着重对高风险生产经营项目进行严格的管控, 有效减少制造业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的概率。三是制衡性原则。为了确保内控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得到有效的落实, 内控制度需要结合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明确不同工作的流程与职责, 进而形成互相监督的生产经营氛围, 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四是适应性原则。企业的内控制度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与涉及的业务范围来构建, 并确保内控制度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方便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随时的调整。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制造业企业在构建内控制度时需要综合考虑生产经营成本及预期效益之间的关系, 有效利用内控制度实现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目标。

(二) 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过程

制造企业为了确保构建的内控制度具备适用性、可行性的特点需要严格按照需求调研以及制度设计这两个过程来构建内控制度。首先在需求调研方面:此部分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全面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及实际情况。其中对企业现状的调查内容主要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监督等内容。此外还需要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经费预算的工作, 因此企业在构建内控制度时需要在确保经济收集大于成本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预算控制计划, 帮助制造企业顺利的实现生产经营的目标。其次在制度设计方面:需要明确内控制度的控制目标及控制措施, 并科学的整合内控流程。为了确保构建的内控制度得以顺利的实施需要重视制度宣传的工作, 通过宣传帮助企业员工加深对内控制度的了解, 明确自身岗位的工作流程, 并自觉地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日常工作。同时要加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工作力度。

三、我国制造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策略

(一) 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制造业企业为了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结合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完善内部组织结构[2]。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优化企业内部的生产结构, 科学的规划生产经营流程, 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 结合各生产部门及管理部门的工作性质与内容, 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权利, 并适当的提高管理部门的决策自主权与监督部门的独立性, 为后续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除此之外, 制造业企业还需要转变内控意识, 企业各个层级需要加强内控意识, 企业领导要在内控意识的指导下开展高效的企业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制定科学的招聘流程,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管理制度。利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帮助企业留住优秀人才, 为企业发展增添内部活力。

(二) 落实风险评估机制

制造业企业为了实现稳定发展的目标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预先防范的有效措施, 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所承担的损失。为了提高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性, 应当做好风险调查工作, 调查出企业将会面临的所有风险因素, 并将风险进行分类总结。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要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 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重视预算控制的管理工作, 确保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

(三) 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制造业企业在完善监督评价体系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 监督评价体系要落实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即对事前风险预防与事中生产经营工作、事后企业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这三方面均做好监督工作。进而有效地减少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的概率, 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其次, 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与优化监督评价机制, 进而促使企业各部门努力完善生产经营的目标, 推进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总目标的进程。再次, 提高企业监督部门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能。监督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落实。最后, 落实外部监督的工作。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及审计部门的职能, 实现财务、审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形成监督合力, 切实落实好监督工作。

此外,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企业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 必须提高企业内控制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应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将生产经营涉及到的各类信息快速、准确的互通、共享给各个管理部门, 并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的跟踪与监控, 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内控管理人员需要参加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培训活动, 提高自身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与水平, 熟练的应用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展内控管理的工作, 使制造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水平适应现代社会对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我国制造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进而提高内控能力、防范生产经营风险。通过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优化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监督评价体系的方式促使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此外还需要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软件, 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促进制造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制造业在构建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原则与过程, 并结合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分析了制造业完善内控制度的具体策略, 为提高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 寇丽梅.浅谈我国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J].财会学习, 2018 (35) :251-252.

[2] 潘银菊.我国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当代会计, 2018 (11) :44-45.

上一篇: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与对策下一篇:论国家对市场中人才价值的利用的管理——以国家对人才租赁的管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