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四层次

2022-08-22

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四层次

企业文化的“认知五层次”

■★企业文化目前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是建立优秀文化的第一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们经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后,认为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分为五个阶段。

一、 混乱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可能从来没有接受过企业文化的理论,或者只是初浅的通过报纸、杂志或者培训对企业文化有了一些基本认识,但就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如何体现“创新”?诸如此类的问题会深深的困扰着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有些企业投入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就把企业文化打入“冷宫”,依旧按照原来的理念和方式进行管理。

另外,不少企业歪曲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没有在价值观提升和塑造上下功夫,而是急功近利,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种竞争策略来做,希望进行文化建设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凝聚力马上就能发生质的提高,经营业绩也随之变好,所以导入CI,大搞文娱活动,开展培训和研讨,但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表象,而不是精髓,力量没有用到刀刃上,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长此以往,企业文化往往成为“形式主义、虚而不实”的代名词。

二、 片面阶段。

也有不少企业能够摆脱认知的“混乱”,对企业文化有了相对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比较重视,开始着手提炼和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往往会比较的片面。具体表现在:

1. 文化没有个性

国内企业在进行文化塑造时,总有“以人为本、团结、拼搏、创新”这样的企业理念。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不存在两家文化完全一样的企业。企业文化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创业者个性、行业特点、企业历史、愿景目标、发展战略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对自身成功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和提升,因此,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索尼的先驱精神”,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松下“造人先于造物”,惠普之道,迪斯尼“想象力与魔力文化”,这些卓越的公司都从自己企业的角度提

炼和宣扬自己的文化,非常富有个性

2. 缺乏核心理念

也有些公司在提炼公司理念时,从愿景、使命、价值观、哲学、精神,一直到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研发理念、竞争理念等,但往往让员工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包括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源动力和最高准则。

使命是企业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比如索尼公司在自己刚创业,根本没有什么知名度时,就立志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低价”的形象;强生在1886年创立之初,就以“减轻病痛”为理想,到1908年,这个目标逐渐成为一种企业的哲学,并把顾客服务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长生不衰的根本信条,即公司深信不疑、笃定遵守的最高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区别于一般价值观,通常只有3到6条。小罗伯特.约翰逊写下强生的信念时并不是基于一种信念和利润的理论,而是因为他内心深深拥护、希望保存这样的价值观“顾客第一”。

3. 企业文化不一致

这个阶段的企业,企业文化往往给人比较散的感觉,也就是说可能理念与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并不统一,理念倡导的是创新,可公司实际上可能比较的保守,不允许失败。

安然公司2000年年报上所陈述的公司价值观是沟通、尊重、诚信、卓越,但安然公司的所作作为显然严重违反了诚信的原则,它一直强调收益增长和个人主动性,加之缺乏通常的公司制衡机制,使企业文化从推崇进攻性战略转变为日益依赖不道德的投机取巧。安然雇佣了一批律师和会计师,使安然成为违背法规而不被抓住的行家。这种建立在不良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公司,轰然倒塌是必然的。

三、 系统阶段。

如果对企业文化能够正确认识并进行系统建设,那可以说基本上就是比较优秀的企业文化了,至少在表面上看是这样的。系统建设的意思就是从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进行全面塑造,并且具有统一性。这四个层次是:理念、制度、行为和

物质。

我们以前为一家空港地面服务公司做过企业文化建设,这家公司是首都机场与新加坡璋宜国际机场合资成立的,总经理由中方和新方每2年轮流担任一次,主要从事首都机场的客运、货运、特服、飞机维护等服务。BGS引进新加坡地服公司的先进管理方法,又有新加坡方面的人员出任高层管理,因此企业管理非常规范,人员素质也比较高,在同行中很有竞争力。该公司的2000年对整个企业文化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和塑造,首先通过诊断和研讨,公司决定塑造以“精品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且采用扬弃的办法,重新提炼了公司的理念体系,包括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其次,鉴于公司在激励等方面的薄弱,设计了相应的激励、沟通制度;第三,规范了从高层、中层、基层和普通员工的行为,高层需要定期自我检查、召开跨越沟通会议、定期走访等;最后是设计了相应了VI、海报等表层的文化。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从导入到实施持续了一年时间,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高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四、 实践阶段。

一般企业的文化建设如果能进入系统阶段,就应该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威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系统建设的企业文化还只是停留在文化的表层,尤其对于那些利润丰厚,员工福利待遇很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总会比较在意两件事情:

一、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能够保持现在的竞争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能够基业常青,永葆青春。

我们曾经接触的一家电力建设的企业就是这样,总经理本人对企业文化很有见地,也非常的重视文化建设,他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比较系统,宗旨是“缔造精品,以义求利”,核心价值观是“人才为根,诚信为本,客户为尊,拚搏为魂”,另外企业理念里还有企业远景、目标、质量方针等。这位总经理对企业文化很有理解,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在大量实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企业哲学思想,包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义大于利、义利结合”等。企业为了创造学习与创新的文化,在公司内部设立“项目管理学院”,专门用于企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尤其加强企业文化的灌输与执行,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企业文化的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实践阶段”,用哲学的话说就是“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企业文化的理念有多好听,多深奥,如果转化不成员工的行为,都会成为一种形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践,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企业的制度、流程、策略等各项行为上。构建企业的理念体系并不是难事,困难的是如何把这样的思想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的日常行为,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就处于更优秀的“实践阶段”。

五、 省悟阶段。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合一”,企业的“形”包括一切外在的东西,包括企业制度、流程、策略、组织结构、责权体系、领导风格、产品等,而“神”则是指愿景、价值观、使命、精神、经营理念等这些指导企业发展的思想。“形神不合”的企业文化会得“精神分裂症”,因为员工不知道究竟应该遵循什么。

企业文化的最高阶段,是“省悟”的阶段,这个时期,企业需要追求“天人合一”思想,企业要考虑如何顺应天道,包括经济规律、伦理道德、人文观念等,要把人的需求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惠普之道、索尼的先驱精神、波音的“永为先驱”就是明证。

企业文化的最高阶段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家具有禅者的智慧和修养,“无为而无不为”,“悟道而修身”,用独特的智慧透过纷杂的事物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区别。孟子说:“人性犹如水性”,作为企业家或者高层管理者在进行文化塑造时,更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去“布道”,对待人性要象对水性那样,要因势利导,而非“围追堵截”,从满足人的需求角度来建设企业文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之前的舜,采取的是“堵”的方式,结果堤坝越修越高,可洪水一来,就形同虚设了,而大禹采取的是“疏导”的方式,顺应水的本性,而不是强迫改变他,这样就达到了“治水”的目的。

从禅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笔者曾经拿“馒头”来做比喻,通过馒头中水与面的关系来解释企业中文化与制度、无形与有形、硬性与软性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悟道”。文化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管理者从哲学的角度,回答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文化这些基本问题,如果能参透这些问题,那一定能够进入“省悟”的阶段。

第二篇:企业文化的五个层次

一、企业文化是一种特定的企业行为,其目的旨在通过协调企业经营过程中,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使企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单纯企业外部形象设计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如统一的企业服装、口号、外部装饰等只算是形式上的企业文化,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同并且自觉遵循的特有的观念和行为。

二、企业文化具有层次性,由低到高可分为:观念文化、理念文化、素质文化、认同文化、参与文化五个层次。

1、观念文化是指企业的性质特征文化,通俗讲就是能使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内部员工)明白企业是做什么的,包括较为显著的企业标志、企业名称、企业产品名称、企业外部形象等;比如超级市场因其特有的名称和外部指示,公众立刻就能明白其是实行顾客“自我服务”方式的零售自选商店,企业观念文化的直接效应就在于此。

2、理念文化指单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行为特征文化,一般包括该企业特有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等,理念文化要比观念文化更深入一层,但两者同为较低层次的企业文化范畴,因为一个成熟企业,无论其是否认识到,观念文化和理念文化都是其正常运行不可少的部分,有许多特征甚至在企业成立之初已经具备。

3、素质文化是规范和体现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水平、职业水平、工作技能、日常行为等人的素质特征。

4、认同文化是反映企业内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特征,具体而言,是指企业内部个体员工对自己所属群体乃至对整个企业的依赖、信任和热爱程度。

5、参与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最高层次,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程度和特征;二是指企业参与社会事务的程度和特征。

素质文化、认同文化和参与文化属于较高层次的企业文化部分,也是现阶段企业文化重点建设的方面。

第三篇:企业文化认知的五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认知五层次”

企业文化目前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是建立优秀文化的第一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们经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后,认为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分为五个阶段,可参看下面的“企业文化认知金字塔”图。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水平基本上是逐级递减的,达到“实践和省悟”阶段的企业和个人很少,大部分企业和个人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是处于“认知金字塔”的底层,也就是“片面和混乱”的阶段。下面我们看一下各个阶段有什么样的特征。

一、 混乱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可能从来没有接受过企业文化的理论,或者只是初浅的通过报纸、杂志或者培训对企业文化有了一些基本认识,但就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如何体现“创新”?诸如此类的问题会深深的困扰着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有些企业投入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就把企业文化打入“冷宫”,依旧按照原来的理念和方式进行管理。

另外,不少企业歪曲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没有在价值观提升和塑造上下功夫,而是急功近利,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种竞争策略来做,希望进行文化建设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凝聚力马上就能发生质的提高,经营业绩也随之变好,所以导入CI,大搞文娱活动,开展培训和研讨,但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表象,而不是精髓,力量没有用到刀刃上,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长此以往,企业文化往往成为“形式主义、虚而不实”的代名词。

二、 片面阶段

也有不少企业能够摆脱认知的“混乱”,对企业文化有了相对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比较重视,开始着手提炼和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往往会比较的片面。具体表现在:

1. 文化没有个性

国内企业在进行文化塑造时,总有“以人为本、团结、拼搏、创新”这样的企业理念。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不存在两家文化完全一样的企业。企业文化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创业者个性、行业特点、企业历史、愿景目标、发展战略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对自身成功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和提升,因此,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索尼的先驱精神”,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松下“造人先于造物”,惠普之道,迪斯尼“想象力与魔力文化”,这些卓越的公司都从自己企业的角度提炼和宣扬自己的文化,非常富有个性。

2. 缺乏核心理念:

也有些公司在提炼公司理念时,从愿景、使命、价值观、哲学、精神,一直到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研发理念、竞争理念等,但往往让员工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包括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源动力和最高准则。

使命是企业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比如索尼公司在自己刚创业,根本没有什么知名度时,就立志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低价”的形象;强生在1886年创立之初,就以“减轻病痛”为理想,到1908年,这个目标逐渐成为一种企业的哲学,并把顾客服务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长生不衰的根本信条,即公司深信不疑、笃定遵守的最高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区别于一般价值观,通常只有3到6条。小罗伯特.约翰逊写下强生的信念时并不是基于一种信念和利润的理论,而是因为他内心深深拥护、希望保存这样的价值观“顾客第一”。

3. 企业文化不一致

这个阶段的企业,企业文化往往给人比较散的感觉,也就是说可能理念与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并不统一,理念倡导的是创新,可公司实际上可能比较的保守,不允许失败。

安然公司2000年年报上所陈述的公司价值观是沟通、尊重、诚信、卓越,但安然公司的所作作为显然严重违反了诚信的原则,它一直强调收益增长和个人主动性,加之缺乏通常的公司制衡机制,使企业文化从推崇进攻性战略转变为日益依赖不道德的投机取巧。安然雇佣了一批律师和会计师,使安然成为违背法规而不被抓住的行家。这种建立在不良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公司,轰然倒塌是必然的。

三、系统阶段。

如果对企业文化能够正确认识并进行系统建设,那可以说基本上就是比较优秀的企业文化了,至少在表面上看是这样的。系统建设的意思就是从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进行全面塑造,并且具有统一性。这四个层次是:理念、制度、行为和物质。

我们以前为一家空港地面服务公司做过企业文化建设,这家公司是首都机场与新加坡璋宜国际机场合资成立的,总经理由中方和新方每2年轮流担任一次,主要从事首都机场的客运、货运、特服、飞机维护等服务。BGS引进新加坡地服公司的先进管理方法,又有新加坡方面的人员出任高层管理,因此企业管理非常规范,人员素质也比较高,在同行中很有竞争力。该公司的2000年对整个企业文化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和塑造,首先通过诊断和研讨,公司决定塑造以“精品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且采用扬弃的办法,重新提炼了公司的理念体系,包括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其次,鉴于公司在激励等方面的薄弱,设计了相应的激励、沟通制度;第三,规范了从高层、中层、基层和普通员工的行为,高层需要定期自我检查、召开跨越沟通会议、定期走访等;最后是设计了相应了VI、海报等表层的文化。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从导入到实施持续了一年时间,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高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三、 实践阶段。

一般企业的文化建设如果能进入系统阶段,就应该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威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系统建设的企业文化还只是停留在文化的表层,尤其对于那些利润丰厚,员工福利待遇很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总会比较在意两件事情:

一、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能够保持现在的竞争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能够基业常青,永葆青春。

我们曾经接触的一家电力建设的企业就是这样,总经理本人对企业文化很有见地,也非常的重视文化建设,他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比较系统,宗旨是“缔造精品,以义求利”,核心价值观是“人才为根,诚信为本,客户为尊,拚搏为魂”,另外企业理念里还有企业远景、目标、质量方针等。这位总经理对企业文化很有理解,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在大量实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企业哲学思想,包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义大于利、义利结合”等。企业为了创造学习与创新的文化,在公司内部设立“项目管理学院”,专门用于企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尤其加强企业文化的灌输与执行,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的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实践阶段”,用哲学的话说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企业文化的理念有多好听,多深奥,如果转化不成员工的行为,都会成为一种形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践,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企业的制度、流程、策略等各项行为上。构建企业的理念体系并不是难事,困难的是如何把这样的思想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的日常行为,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就处于更优秀的“实践阶段”。

四、 省悟阶段。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合一”,企业的“形”包括一切外在的东西,包括企业制度、流程、策略、组织结构、责权体系、领导风格、产品等,而“神”则是指愿景、价值观、使命、精神、经营理念等这些指导企业发展的思想。“形神不合”的企业文化会得“精神分裂症”,因为员工不知道究竟应该遵循什么。

企业文化的最高阶段,是“省悟”的阶段,这个时期,企业需要追求“天人合一”思想,企业要考虑如何顺应天道,包括经济规律、伦理道德、人文观念等,要把人的需求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惠普之道、索尼的先驱精神、波音的“永为先驱”就是明证。

企业文化的最高阶段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家具有禅者的智慧和修养,“无为而无不为”,“悟道而修身”,用独特的智慧透过纷杂的事物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区别。孟子说:“人性犹如水性”,作为企业家或者高层管理者在进行文化塑造时,更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去“布道”,对待人性要象对水性那样,要因势利导,而非“围追堵截”,从满足人的需求角度来建设企业文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之前的舜,采取的是“堵”的方式,结果堤坝越修越高,可洪水一来,就形同虚设了,而大禹采取的是“疏导”的方式,顺应水的本性,而不是强迫改变他,这样就达到了“治水”的目的。

从禅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笔者曾经拿“馒头”来做比喻,通过馒头中水与面的关系来解释企业中文化与制度、无形与有形、硬性与软性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悟道”。文化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管理者从哲学的角度,回答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文化这些基本问题,如果能参透这些问题,那一定能够进入“省悟”的阶段。

第四篇:海外企业文化冲突的深层次分析

中国的海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受到中国政治、经济多重因素影响,往往与国际企业和战略伙伴的经营目标不一致,我个人把这一点称为“同床异梦”。 * 企业经济目标和经营目标的不一致

中国的海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受到中国政治、经济多重因素影响,往往与国际企业和战略伙伴的经营目标不一致,我个人把这一点称为“同床异梦”。即便在形式上通过合并走向国际化,也在组织目标的内涵上难以实现国际化。由于国企在国内有沉重的社会和政策负担,企业不大可能像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企业那样专心致志地从事商业活动,经济学理论假定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在中国国有企业身上出现失效现象。也就是说,跨国文化管理冲突在形式上表现为人文的、文化的冲突,但在实质上体现为企业经济目标和经营目标的不一致性。

* 管理制度的差异

管理制度和体系的差异通常影响到跨国企业经营的效率。以德国企业为例子。德国企业受到多方利益群体制约的管理制度闻名于世,这些凝聚了丰富管理经验的制度往往能够在特殊的本土环境下完成其使命。然而,随着国际化进程,这些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德国企业,比如西门子和大众,却发现,德国强调产品质量和生产程序的管理制度在中国土壤中受到了挑战。日本企业1980年代在美国发展时碰到同样的问题:日本企业的长期就业人事管理体系无法与在华尔街工作具有高智商的、自我为中心的、独立性很强的雇员相融,日本人不得不进行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以求生存。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着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不同的管理目标导致企业在国际化面临不同层次的挑战。中国企业特殊的管理体制、经营体系、治理制度、激励机制大大增加了国际合作中的文化冲突。

* 企业内部文化不一致

何谓国际化?何谓国际化的企业文化?以何种方式建立一个国际化企业的文化?建立国际化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什么?企业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应该反映投资国的文化和当地文化?这些都是一个国际化的管理层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日本企业强调长期目标,美国企业重视短期绩效。美国企业一度很难把美国式的以绩效为本的管理制度,不加修改地移植到日本本土。在美国经营的日本企业也弄不懂如何运用短期绩效,来衡量当地雇员的长期潜力。对中国企业来讲,这样自相矛盾的结局也同样是巨大的挑战。大多数中国企业尚未有一套独特的、能够经得住国际化考验的企业文化体系,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文化层次实现国际化。许多中国企业根本没有内部绩效考核的标准体系。这样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然会引发复杂的管理文化冲突。日本索尼公司、南韩三星公司和中国台湾宏基公司相对较为成功地把本国文化和国际文化融合一起,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准备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借鉴。

* 领导风格不一致

当代中国企业家的领导风格,可以概括为“势如破竹”或“仁慈的独裁”。许多著名的中国企业家生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历了中国的贫穷和**,往往具有不同寻常的胆识、智慧和毅力。却也因此显露出决策过于武断、专横的劣势,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决策行为。同时,缺乏情商中的“同理心”(Empathy),不善于激励他人的热情,挖掘下属的潜力,更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的领导风格,无论在哪里都要碰壁。一些著名的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欧洲和北美,有时还显出一副“国家干部”的架势。与外国人接触还按照等级划分,不能同等对待。这种领导者是不可能在异国他乡顺利拓展业务的。

* 不同标准的职业经理人素质

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素质应该是什么?这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更是社会和教育问题。来华经营的跨国公司人力总监经常抱怨,在中国难以招聘到合格的职业经理人。而在供求的另一端,则是北大、清华、中科院等中国顶级学府培养的毕业生一职难求。巨大的不对称,根源就在于对职业经理人素质标准的判断上。中国的教育体制历来把个人学习成绩的比重提得很高,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发展。一些中国毕业生通常被认为缺乏与人交往、独立作战、积极主动、眼中有活的能力,尽管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也不能成为跨国公司青睐的职业经理人。在跨国企业,诚信的道德准则被视为最为重要的职业素质。中国企业在这方面重视程度显然不足。

*语言文化导致的交流障碍

中文的用语习惯、表达方式、用词标准,和英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语言思维模式上也存在不同。英文现在已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最重要的语言。这就要求中国的外派经理在语言文化交流上能够把英文作为主要的交流语言。有些中国大企业的代表出于“派头”的考虑,自己懂英文也要故意带上翻译,自己讲中文。中国学生在国外念书,往往会形成所谓“中国角”,无视环境,大声用中文喧哗,造成不好的国际负面影响。在合资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通常看不懂外国同事的电子邮件,阅读还需要翻译。这些不在同一语言平台上交流的现象,除去时间成本的考虑,更会带来信息的缺失、误解、激发人际关系矛盾并爆发文化冲突。

* 行为举止导致的交流障碍

非语言的交流,即行为举止,也会导致跨国交流中的障碍。中国的商业文化是“要做事,先做人;要做商人,先交朋友”。在不了解这一背景的情况下,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按照本国的行为规范,很难交到知心朋友,获得商业机会。同样,中国人在国外,通常在孤立的小圈子或小楼区内活动,不愿参加当地的社交活动或酒会,驻外商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些人三年没交一个当地的朋友,在纽约工作了几年还是出门坐小车,不愿乘坐地铁。这些行为与当地行为势必发生冲突,不会产生良好的商业后果。以索尼、松下、三菱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他们的领导者不但自己以讲英文为荣,在日本同事中公开炫耀自己的英文口语能力,还把妻子孩子送往国外高等学府深造,尽快入乡随俗,了解国外的经营理念和风土人情,从而降低管理文化冲突。

* 国际市场中的客户需求差异

不同国度的消费者,需求和心理也有明显的差异。一些外国企业在中国缺乏对中国本土消费环境的敏感性。很多企业采用的全球化经营模式在中国遇到了挫折。如戴尔电脑在美国本土开创性的直销模式,在中国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中国消费者

的消费理念和需求心理更加传统,讲究“眼见为实”、“货比三家”。在适应中国市场方面,戴尔花费了很大成本。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美国雅芳化妆品公司在广东招聘

5000-10000名雅芳小姐作为营销人员,就是因为中国消费者更偏好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依靠“个人关系”进行消费选择。中国企业走向国外,也会产生对国外顾客不熟悉的问题。照搬中国的营销模式和中国特有的“渠道”模式,在成熟市场中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有积极性的代理体系,熟悉客户的需求,培养客户的忠诚度。

* 结论:

解决以上八个角度的文化冲突,要求中国的企业家在走出国门之前,必须善于学习研究外国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和文化历史和现状。在英文水平、情感商数方面自我提升,特别是提高“同理心”的能力(Empathy),以降低国际间的文化冲突,提高企业间的融合度。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我不加以评价。但我坚持认为,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反思、继承中国优良的人文传统,最终把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理念,和近百年在西方市场商业竞争中比较成功的公司治理体系、企业文化、目标管理和绩效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既适应国情,又符合国际趋势的管理文化和制度。

第五篇:企业文化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哲学

管理学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秩序和效率。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通常以理论框架来设置企业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从而建立起企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及规划。但是,随着人本理论的兴起,现代企业管理已经逐步从以约束和制约为导向的硬性管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软性管理模式转变,其中渗透了企业文化的理念。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它是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经营生产过程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它界定了本企业与其他企业有别的角色,它是一种引导与塑造员工态度和行为的机制,它能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大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同时又能传递给企业成员一种身份的感受,从而将一些看不见的东西融入企业成员的日常行为,成为企业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从管理的角度看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思想有所不同,传统管理思想是把人当做机器管理,以追求效率为中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寻求企业管理数量化、精确化、硬性化,忽视人的因素,如过分强调企业的制度和纪律,对员工采取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使企业与员工间变成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脱离了企业的文化纽带。这样企业自然会僵化,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下降,损害企业的凝聚力。而企业文化管理已从强调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管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面临“把人作

- 1是做好要求做的事情,而不是做好该做的事情;最后,没有以开放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企业文化,而是始终抱着教条主义的态度去理解,去执行,而不考虑不同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所倡导的东西应有一定的倾向性。任何抽象事物的贯彻和深入都离不开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从理念到行动的过程。企业文化“强调了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成功的企业总是应该尊重人的,在这个企业里,要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让企业保持活力,也才能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企业文化管理需要通过文化的渗透和导向来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企业文化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要求,就是要进行人本管理,即要求企业将管理的重点由制度层次转移到观念层次,由着重直接管理人的行为转变为着重管理人的观念,重视企业人文精神的塑造,着重解决员工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培养员工以企业为家的自主意识,形成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企业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就要把精力投向人,理解人,关心人。要从员工的企业主体性地位出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认真考虑员工的需求,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共同价值观念的作用下,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惠普文化是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被放到企业的首要位置。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各自最大的潜能。而海尔因此构建出“创新文化”,让创新渗透到每位员工的行动中,

- 3的步伐。例如:联想在企业成长初期所倡导的是“为振兴民族工业而努力”,于是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同行,快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 IT 产品及服务供应商,并于2005年收购IBM全球PC业务。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冲突,IBM PC的很多高层离开了联想,于是联想立即调整了企业发展战略及文化理念,提出了“管理无国界、管理国际化”,弱化了原有理念,促进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企业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软件,它是指导企业员工约束日常行为的一种态度。首先,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时期一定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经共同探讨形成整套的范本。其次,还需要针对企业中的不同人员进行分批次分类别的企业文化培训,通过一定的硬性措施贯彻软性规范。再次,要理解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内还需要相关制度的制约,使文化的贯彻由制度的他律达成企业员工的理解和认同,逐步转化为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而形成自律。但企业的高层能否成为文化的塑造者和维护者才是这一切的前提,就像一个企业老总询问一家企业咨询机构时说:“塑造企业文化到底什么最关键?”咨询师告诉他:“是先把你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企业领导者的哲学态度。

现代企业管理学更注重的是如何用适当的方式促使员工从事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工作,而这些都取决于企业是否能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

1、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接受任务后有多大的权利来自由支配完成工作的方式;

2、如果员工尝试性的工作方式引起一定的误差,企业能否将其认为是为了改进企业运营方式而进行的成本投入;

3、企业的薪酬与绩效耦合度是否是紧密的,企业员工取得的创新

- 5化中。企业需要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实现核心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创新来源于员工对企业当前状态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这要求企业创造出一种以民主为特征的激励环境,强调竞争,强调团队,强调沟通与协调。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对原有僵化机制的解冻,打破其固有的价值观,唤起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并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成果,通过深入的教育、培训和约束内化为员工的共有价值观,使员工产生共鸣。这种源自文化层面所产生出来的力量才更有牵引力、凝聚力、约束力和推动力。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文理念,它是企业领导者的哲学态度,是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在企业领导者身上的折射,它决定了企业的用人政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社会化效果。通过适当的深化和贯彻,它更能成为一种信仰,就像毛泽东之所以打败蒋介石,除了具备卓越的才能外,更因为他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突出“以人民为本”的理念,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政治文化宣传,赢得了人本主义的胜利。所以,企业文化管理才是最高层次的管理哲学。

营销部新员工实习报告

员工姓名:

递交报告日期:

实习部门:

实习日期:

报告内容:

上一篇:清远市一模语文试卷下一篇: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