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结构层次教案

2024-05-17

植物结构层次教案(通用9篇)

篇1:植物结构层次教案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器官完整的植物体,了解构成植物体的六大器官。

2、指导学生观察根尖的四个区,并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信息,了解植物的几种重要组织是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难点

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器官完整的盆栽观赏植物,草本植物实物,根尖模型,导管、筛管模型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株绿色开花植物的图片,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1)图中的向日葵和桃树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向日葵和桃树的发育过程。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并尝试回答:(1)向日葵和桃树也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分裂外,其他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发育的过程中开始分化形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由器官进而组成植物体。

学生质疑:细胞、组织、器官是如何构成植物体的呢? 教师引导: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引入课题。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油菜植株及其六大器官,并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问题:(1)你知道油菜是怎样生活的吗?

(2)你认为一株完整的油菜植株是由哪些结构构成的?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并在小组内展示:

(1)油菜需要利用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活中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还需要一定的光照,因为只有在有光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株完整的油菜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其中,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叶能够利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茎中的一些结构能够输送水分、无机盐等物质。而花、果实和种子与油菜的繁殖有关。

教师强调:从器官的功能看,植物体的器官可以分成两类:即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学习目标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

1、分生组织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根尖的纵剖面图,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1)通过观察根尖的纵剖面图,你认为根尖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其中,起保护作用的是哪部分结构?与根的生长有关的是哪部分结构?(2)在根尖的结构中哪部分结构终生具有分裂能力?(3)通过观察根尖的纵剖面图你认为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哪些特点?分生组织具有哪些功能?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并在小组内展示,最后在班内进行交流:

(1)根尖是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构成的。其中,根冠位于根尖的顶端,起保护作用;与根的生长有关的是分生区和伸长区。

(2)分生区的细胞终生具有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

(3)与根尖的其他细胞相比,分生区的细胞体积比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并且具有强烈的分裂增生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

教师强调: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分生组织。根尖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2、植物体的其他组织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的组织,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除了分生组织外植物体还具有哪些组织?这些组织是如何形成的?(2)植物体的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具有哪些功能?(3)输导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具有哪些功能?(4)营养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构成营养组织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并达成共识:

(1)除了分生组织外,植物的主要组织还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这些组织是由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的。

(2)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根、茎、叶等器官的表面,主要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3)输导组织主要分布在茎、叶脉、根尖的成熟区等处,例如:导管和筛管。导2

管能够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输导有机物。

(4)营养组织分布比较广泛,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里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比较大。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学生质疑:油菜的叶是六大器官之一,它主要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达成共识:

叶片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属于保护组织,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所以,叶片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构成的。

教师强调: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分生组织具有强烈的分裂增生能力,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学习目标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1)植物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2)植物组织是如何形成的?器官是如何形成的?(3)请你尝试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1)植物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2)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器官。

(3)如果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描述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学生质疑: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器官。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而动物体是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多个系统构成的。

教师进一步强调:植物体是有一定结构层次的,从大到小可以这样进行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每一种组织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总结本节知识点如下:

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其中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比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植物体是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的。从微小到宏大可以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课时作业】

1、教材P68 1、2、3题;

2、基础训练册本节内容部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1、营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

(1)分生组织的特点: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

(2)分生组织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2、其他组织

(1)保护组织:分布在根、茎、叶的表面,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2)输导组织:分布在茎、叶脉和根尖等处,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输导有机物

(3)营养组织:广泛分布在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营养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比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篇2:植物结构层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

2、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3、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能力目标

1.通过分辨植物体六大器官,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植物体结构层次,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三、教学方法

启发法、小组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

四、教师准备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实物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现在来回忆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

复习提问:(1)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什么结构开始的?(受精卵)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怎样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非常好,大家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那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否和动物的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来认识一下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分钟)

2、预习自学: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P63~P65,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的练习。(6分钟,完成以后学生展示。)

3、合作互学,展示激学

学习任务一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通过刚刚的自主学习,同学们对植物体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植物体的六大器官。结合你们教材63页以及课件上展示的图片,认识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并把名称标注在课本上,每个小组分发一个物品,结合你们对植物体的器官的认识,小组讨论:你们小组得到的物体是植物体的哪一个器官?有什么功能? 学习任务二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我们已经知道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那么构成植物体的组织有哪些呢?阅读教材64页,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构成植物体的几种组织都来自分生组织。

学习任务三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小组讨论: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来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与植物体结构层次有什么不同。(20分钟)

4、课堂总结:细胞分化形成了组织(主要的几种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六大器官),器官组成植物体。(3分钟)

5、提升检学:完成课后练习。(10分钟)

篇3:植物结构层次教案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同时,也强调了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到34.3%。截至2011 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 823 亿美元,当年共对全球132 个国家和地区投资651 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471 564 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 712 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 592 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 260 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1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是指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从根本上说,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母国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这样就使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一、相关理论

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从理论上主要可以概括为“产业升级论”与“产业空心化论”之争。

首先介绍国外的观点。日本学者小岛清(Kojima,1976)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提出一国应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进而将资源用于优势产业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弗农(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一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成熟产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自身则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这必然会导致投资母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坎特威尔与托兰惕诺(Eantwell,Tolentino,1990)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是在周边国家进行,随后为了获得较为复杂的技术会向发达国家投资,可以获得逆向技术溢出,从而促进母国的产业升级。

相反观点的主要有如下一些代表。产业空心化理论开始形成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当时,美国为了绕开欧洲市场的关税壁垒,将汽车、电机等产业向西欧国家直接投资。这些行业在西欧迅速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对西欧国家的出口减少,并且要进口西欧的产品。于是,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出现了产业的“空心化”。Pain&Barrell(1997)对欧洲国家的研究,发现ODI对母国的贸易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Cowling&Tom-linson(2000)的研究发现日本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有利于大的跨国公司,但是却影响了日本国内的工业部门,导致产业的“空心化”现象。

一些中国学者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范飞龙(2002)提出,在区位比较优势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产品供求链长、产业内贸易量大的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发挥其对国内产业升级的拉动效应。范欢欢和王相宁(2006)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ODI进行研究,发现ODI与第二产业结构正相关,与第一、三产业结构无关。冯志坚(2008)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4 个途径,提出按照梯度转移原则,实现流出FDI的产业化和国际化,将国内制造业中的成熟产业转移至其他发展中国家,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江东(2010)基于我国部分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O-DI与投资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与投资规模有关。

也有部分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樊纲(2003)认为,当原有产业逐渐衰退时,为了生存向后进国家转移,而新的产业还没有发展,补不上转移出去的缺口,这就会形成产业空心化现象。汪琦(2004)认为,ODI引发的无序产业外移,会导致海外生产替代国内生产,使国内生产能力下降,从而产生技术流失、就业水平下降、税源转移等现象,进而造成国内产业衰退。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对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作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其结论大多是对外直接对母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作用。但其影响到底是正向还是负向的观点不同。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理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途径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通过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海外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首先,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保障我国资源能源供应的战略安全,可以为整体产业升级提供资源保障和支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次,能缓解国内资源型企业原料能源供应紧张的压力,直接增强其生产能力。再次,资源型企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后,有更多的机会向产业链更高的部门转移。

二是通过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获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通过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使母公司获得相关技术及管理经验,再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国内产业内的技术升级,最后通过行业间的波及效应使前后相关联产业技术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效率寻求性和市场寻求性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母国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转移国内产能过剩产业和边际产业到生产要素价格更加低廉的国家或地区,这可以更加有效率的配置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企业在他国生产销售并出口,还可以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从而寻求更大的市场。此外,由于将过剩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国内也可将有限资源集中到更高级的产业,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

还有,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回馈也能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尽管存在上述机理,但实践中两种相反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理论上也有两种相反的声音。因此,采用新的方法来实证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就有了必要。

三、模型和数据

本文选取了2004—2011 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数据来源是商务部网站。与之对应,产业结构方面的数据也是这8 年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本文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衡量借鉴了产业结构层次系数,1并对之进行了改造。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是整个经济增长的决定主力因素。考虑到中国的第三产业中传统部门占有较大比重,所以给三产过高的权数不符合中国的实际状况,有高估中国产业结构之嫌。因此,对原公式进行更合理的修改,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赋予相同的权数为2。因此,改造后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为y=2q(3)+2q(2)+q(1)。

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升级的关系,创造了对外直接层次系数,这一系数根据中国可能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而构造。公式为x=∑ab,a为地区权数,b为该地区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权数的赋予主要根据这些地区和中国人均GDP的关系,参考在这些地区的投资行业而确定。北美和欧洲权数为10,大洋洲为8,亚洲和拉美为2,非洲为0.5。模型设定为:Y=α+βX+μ,

%

%

%

%

x和y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样本可决系数为0.711908,t检验和F检验都通过,回归结果为:y=177.1971+4.676531x。

四、结论

篇4:植物结构层次教案

摘 要: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植物景观评价体系,从视觉质量、生态效能和服务功能三个方面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确立了2个定量化和7个定性化评价因子。结果表明,在视觉质量、生态效能和服务功能 3个评价准则中,视觉质量所占权重最大,为0.637 0,其次是生态效能(0.258 3),植物景观的服务功能权重最低(0.104 7)。植物景观综合评分为7.08分,在划分的评价等级中处于II级,植物景观营造效果较好。

关键词:成都市人民公园;层次分析法;植物景观; 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8.036

Abstract: Taken Chengdu people's park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an evaluation model of plant landscape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knowledge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n addition, the plant landscape was evaluat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ree aspects (visual quality,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service function), and 2 Quantitative indexes and 7 Qualitative indexes we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weight value of visual quality (0.637 0) wa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followed by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0.258 3), and the service function (0.104 7) has the lowest weight value.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plant landscape is 7.08, placed II level in the division of the rating .The cre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has a better quality.

Key words: Chengdu people's park;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成都市人民公园作为成都市中心区域内发展历史最悠久的综合公园和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风景园林[1],既能体现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发展轨迹,也能代表成都市城区的园林面貌,植物景观作为公园绿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都市人民公园整体景观效果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现阶段,尚未见到成都市人民公园植物景观的评价研究。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托马斯·萨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2]。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3],该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次,在相较于原来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解分析,并可将人的主观判断和定性分析用数量分析表述、转换和处理[4]。

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定性的问题量化处理,得到直观的植物景观评分,对成都市人民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其植物景观营造和改造,以及周边地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议。

1 材料和方法

1.1 建立评价体系

根据层次分析法中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和成都市人民公园内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其具备的功能,并且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5-6],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因子。如表1所示:

1.2 各层指标权重的确立

评价因子的权重反映了各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由专家调查判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采用1~9标度法[7,8]量化景观评价指标(表2)。对各层评价指标做判断矩阵,两两比较,计算出各因子权重值以及相对于总体景观评价的权重。

各因子相对于总体景观评价权重值=方案层中各因子权重值×该因子所属上一层准则层的权重值。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例CR=CI/RI

CI为一致性指标,CI = (λmax-n) /(n-1)。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RI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数值参照表3。

当 CR<0. 10 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否则应对判断矩阵数值作适当修正,直至达到符合一致性的要求[9]。

1.3 定量评价因子分析

评价因子分为定性与定量因子,其中生态效能下属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植物乡土性属定量因子,其余为定性因子。

植物多样性通过实地调查成都市人民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计算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公式为:

上述公式中,Ni为第i种植物的数量,N为所调查植物总数[10]。

植物乡土性通过统计园内乡土植物种类与外来植物种类进行分析,计算乡土植物占总体植物种类的百分比。

1.4 定性评价因子分析

通过分别发放20份调查问卷访问游客与相关专业人员,对定性评价因子进行评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见表4。确定每一定性因子所得平均分值,计算出植物景观指数,具体公式为:植物景观指数=评价因子所得平均分值×定性因子相对于整体植物景观评价的总权重值。植物景观指数从每一因子的分值与权重考虑,可以较综合完整地反映每一因子对整体植物景观评价的影响度。

1.5 景观综合评分计算

植物景观综合评分需使定量因子与定性因子分值量纲一致[10],因此将两个定量因子数值转化为可与其余7个定性因子比较的数值。Simpson指数反映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低,并且计算数值在0~1之间,为方便与其余定性因子进行比较和得到植物景观综合评分,因此植物物种多样性评分设计为:Simpson指数×10;乡土树种占总体植物比例的大小反应植物乡土性的高低,数值在0~1之间,因此将植物乡土性评分设计为:乡土树种占总植物种类比例×10。

植物景观综合评分计算公式如下[11]:

E 为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值,Qi为第i 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Pi 为第i 个评价因子的平均评分值, 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12]。

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和得分代入上述公式中,依次加权综合, 最终得出景观综合评价值,参照表5,判定人民公园植物景观等级。

2结果与分析

2.1 各层指标权重的确定与分析

权重值反映了评判者对各个评价因子的重视程度,进行相应的4个判断矩阵的计算,得出各层指标权重值,如表6,CR值均小于0.1,一致性检验通过。成都市人民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下的三个准则中,视觉质量权重值最高,为0.637 0,其次是生态效能,最低的是服务功能,权重值仅为0.104 7。

从各评价因子相对于总体植物景观评价的总权重来看,植物形态这一指标权重值占到了总体植物景观评价的0.378 1,为所有评价指标的最高值,说明植物形态是评价总体植物景观最重要的因子。而植物的标志性这一指标,总权重只有0.009 8,为所有因子总权重最低值,评判者认为最不重要,受重视程度最低。

2.2 定量因子分析

生态效能下属的植物多样性与植物乡土性属于定量指标。

根据实地调查,人民公园内植物种类共89种,有20种为外来物种,包括天竺桂、西府海棠、红叶小檗、芭蕉、丝兰、红继木、海桐、广玉兰、洒金珊瑚、红瑞木、大叶桉、苏铁、银桦、法国梧桐、羊蹄甲、决明、蒲葵、棕竹、蓝花楹、五针松。乡土植物69种,占到总体植物种类的77.5%,植物乡土性评分为7.75分。

对园内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如表7, 园内乔木19种,灌木50种,草本和地被植物20种。乔、灌植株总数1 190棵。常绿灌木种类最多,达到30种,占全园植物种类的33.71%。代入相应数值计算出植物物种Simpson指数(D)为0.733。植物物种多样性评分设计为Simpson指数×10,为7.33分。

2.3 定性因子评分结果及植物景观综合评分

定性因子调查问卷评分统计如表8。7个定性评价因子中,植物形态观赏性平均分值最高,为7.33分,植物景观指数也最高,为2.77,说明评分者对成都人民公园内植物形态感知最为强烈,并且给予了相对较高的评价;植物的标志性平均得分与权重最低,说明植物的标志性在整体植物景观评价中重要度最低,并且游人感受最不明显,此方面是成都市人民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十分欠缺的部分。其余五项定性评价因子平均得分差距不大,分值均在6~7之间。

依据公式,植物景观综合评分由各评价因子的植物景观指数加和所得,分值为7.08分,整体植物景观等级为II级。

3 结论与讨论

在此次对成都市人民公园的植物景观评价中,可以看出,评价者对植物的视觉质量最为重视,但其下所属的三个评价因子评分值都不是很高,说明在植物景观营造的视觉体验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多配置各种观形植物以及季相观赏植物,并且丰富园内植物空间层次。在强调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大背景下,人民公园植物景观的生态效能并未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权重值较低。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园内运用了一些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植物,这些植物在本地已经引种成功,并且造景效果好,如西府海棠、红叶小檗、芭蕉、丝兰、红瑞木、蓝花楹等,大部分成功引进的植物种类,既可以提高本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可以增加植物群落的观赏性[13]。植物的服务功能权重最低,下属三个评价因子得分也较低,说明人民公园在进行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较少考虑到植物对游人的服务性。特别是植物的标志性评分最低,仅为4.64分,园内缺乏在景观节点、转折点以及空间过渡等地点配置标志性的园林植物以提示及引导游人视线,对于植物的标志功能,还未有足够多的重视。

植物景观综合评分为7.08分,总体来说,植物景观营造并未达到优秀等级,作为始建于1911年的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纪念性公园,在不断的发展与改造过程中,植物景观营造如何既保持公园本身的文化特色,又顺应时代变化,不断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同时发挥城市中心公园的生态效益,是值得公园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景观规划师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涛,李丽.成都市人民公园植物景观构成的研究[J].四川建筑,2010,30(4):15-16.

[2]MENDES P. Demand driven supply chain[M].Heidelberg : Springer-Verlag,2011: 149-155.

[3]李昆仑.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景观评价中的运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8(1):143-147, 152.

[4]赵焕臣.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0-30.

[5]唐东芹,杨学军,许东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4):394-397.

[6]宁惠娟,邵锋,孙茜茜,等.基于AHP法的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4):717-724.

[7]常建娥,蒋太立.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1):153-156.

[8]MIN H,MELACHRINOUDIS E.The relocation of a hybird man-ufacturing/distribution facility from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a case study[J].Omega,1999,27(1):75-85.

[9]郝杨,周育真,吴沙沙,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佛子岩景区植物景观美学评价[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4,34(1):67-72.

[10]谷媛媛.石家庄市中山公园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J].中国园艺文摘,2013(12):118-119.

[11]周本琳,鲁小珍.城市绿地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35.

[12]芦建国,李舒仪.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6):139-142.

篇5: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阐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有六大器官;二是构成植物器官的四种基本组织;三是从微观到宏观的植物体结构。

根据本节教学设计的实际教学结果看,课前的设计比较合理,课上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由于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利用复习上节基本知识,使得在教学本课时内容时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关于四种主要组织的认识、又与动物体的四种基体组织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中,首先对上节内容中的相关概念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的概念进行复习提问,以旧引新,给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再利用学生学习小学自然课的基础和从生活中获得的植物体组成的知识,通过对自带植物标本的观察,认识构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六种器官。在前一节学习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基础上,观察并认识植物体的器官也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理解植物的主要组织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同时注意到构成植物体的细胞也是多种多样的,再强调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采取的是“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先由个体深化到器官、组织再到细胞,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篇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1、 教师课前应准备器官完整的盆栽植物,可以供学生观察与思考。

2、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实物并结合书上的彩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与思考认识到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六种器官构成的,植物体的器官也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之后让学生回忆人体几种组织的形成过程,对比着理解植物的主要组织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同时,注意到构成植物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3、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输导组织的形成过程。

篇7:《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2)识别植物体的几种组织。

(3)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体六大器官的学习,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动、植物体结构的.比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学习,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难点】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又是怎样的呢?是否跟动物体一样?引导学生回答,联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由此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课展开

1、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教师展示绿色植物实物,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1)绿色开花植物是怎样生活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营养物质,在有阳光、温度适宜的环境下生活。)

(2)绿色开花植物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何功能?(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叶与植物的营养有关,称为营养器官。如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茎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花、果实、种子在绿色植物的一生中出现比较晚,它们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2、植物的几种主要器官

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植物标本,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

(1)植物是怎样由受精卵形成组织的?与动物一样吗?(植物体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再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不同之处在于动物体是由受精卵分裂为一群细胞,再分化成为四种组织。植物体是从分生组织分化出其他组织的,组织名称也不一样。)

(2)植物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以甘蔗、橘子为例:甘蔗的茎以机械组织、输导组织为主,剥去的皮是保护组织,咀嚼到的甜汁来自营养组织,咀嚼后剩下的丝络为输导组织;橘子的果实中营养组织居多,剥去的橘子皮为保护组织,“筋络”为疏导组织,果肉主要为营养组织。)

学生分角色扮演植物不同器官,教师总结植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吗?为什么?(植物体与动物体的生长发育相似,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可描述为: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可概括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教师列表比较动植物结构层次的异同,学生填表,巩固本课新知。

(三)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分享本课所学。

篇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复兴区户村中学 张利娟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组织的概念,概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2、能从宏观到微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成完整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细胞的分化。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高楼大厦平地起,其主要构建单位是什么?

七年级生物

从而引出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1、细胞分化成组织 动物的生长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受精卵,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构成人体的各部分的细胞一样吗?

受精卵—两个细胞--四个细胞—多个细胞

这多个细胞一开始形态、结构都很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秉承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的作用。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种类很多,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学生分辨几种组织是属于哪种?

2、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

那么,我们体内的大脑、胃、心脏也是组织吗?

七年级生物

器官和组织是由几种组织组成的,所以不是,例如胃是由上皮、神经、结缔、肌肉组织组成。

3、不同的细胞形成系统

食物进入人体首先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这些都是器官,那共同完成我们消化这个过程的器官统称为系统。人体还具有八大系统,分别是刚才介绍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总结

一个细胞 多个细胞 多个相同细胞 组织 几个不同的组织 器官 几个不同的器官 系统

小结: 构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练习:

1、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

A、受精卵 B、上皮细胞 C、肌细胞 D、神经细胞

七年级生物

2、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的组织是:()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3、组织的形成是:()

A、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细胞生长的结果

C、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D、细胞分化的结果

4、下列属于组织的是:()A、大脑 B、胃 C、肾 D、血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细胞永远具有分裂能力 B、所有的细胞都不能再分裂了 C、有一部分继续分裂 D、细胞的功能都是相同的

6、组成组织的细胞()

A、结构相同,功能不同 B、结构功能都不同 C、结构不同,功能相同 D、结构功能都相同

7、下列不属于消化系统的是()A、口 B、十二指肠 C、肾脏 D、肝脏

篇9:《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一

九江市

黄诚

教学设计说明

基于学生已有的动物细胞的了解,联系人体自身的结构,通过充分的观察、讨论与思考,归纳总结出人体的各种结构层次。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主要讲述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这是基于以下原因:人体的结构层次涵盖了其他动物的结构层次,了解了人体的结构层次,其他动物的结构层次就很容易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学习时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通过细胞分裂、生长等细胞活动的学习以及前细胞的学习,学生已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样的概念。为这节课理解细胞分化、人体的结构层次等做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说出组织的定义,概述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4)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2.过程与方法

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四种组织永久玻片,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人体的结构层次。教学难点

1.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教师准备:PPT课件、显微镜、人体四种组织的永久玻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预习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解决疑难——小结回顾 教法建议

细胞可以进行分裂使数目增多,而对于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个体来说,许多的细胞是如何组合成生物体的呢?本章安排了动物体的构成、植物体的构成和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细胞分裂出发,先介绍了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开始进行分化,形成了组织;然后在认识了动物的不同组织的基础上,介绍了器官和系统,最后介绍了人体的八大系统构成了人体。在学习细胞分化时可以借助细胞分化过程图解或相关课件进行突破,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对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点。

学法建议

在本单元学生学习了关于细胞的知识。知道了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的生活。为进一步学习细胞构成生物体奠定了知识基础。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要弄清组织、器官和系统三个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人或某一动物体举例。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鱼类发育图片结合课本的“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能说出一条鱼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那么自然界的其他动物呢?人呢?

其实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我们每个人最开始都是一个细胞。那么我们大家现在身体里有多少个细胞呢?这些细胞都一样吗?

为什么我们最开始都是一个细胞,而现在我们身体内的这么多细胞又不都是一样的呢? 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看看能不能找出答案。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并归纳总结。

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1.师生总结出: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开始都很相似,并都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一小部分细胞仍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分裂和分化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回忆分裂的概念及与分化比较可以得出: 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分化——分裂基础上,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大家看看这张图:哪些箭头表示分裂,哪些箭头表示分化呢?

学生回答:1~8为细胞分裂,9、10、11为细胞分化。

2.大家猜想:细胞分化后不同功能的细胞是聚集在一起还是分散开来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聚集在一起。

那么聚集在一起形成什么呢?继续看教材。

得出结论: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我们每个人的主要组织有哪些呢?这些组织分别有什么功能呢?(1)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什么?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2)这些组织分别由什么细胞组成,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上皮组织: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保护、分泌功能;主要分布于皮肤及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等处。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收缩和舒张功能;主要分布于四肢,心脏等处。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调节和控制作用;主要分布于大脑、脊髓等处。

结缔组织:种类多;支持、链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如骨、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问:胃中主要有上皮组织,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组织呢?如有的话还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回答:有,还有结缔组织(血液),神经组织(受神经控制)等。像胃这样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就叫器官。

引导学生说出身体内常见的一些器官,并说出这些器官中的组织。问:皮肤是组织还是器官?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皮肤破了会流血么?会疼么?着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皮肤是器官,因为皮肤中除了上皮组织外还有结缔组织(血液),神经组织(会疼)。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展示消化系统图片,这张图上有哪些器官?这些器官在功能上有联系吗?

推导出系统的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除消化系统外,人体还有另外七大系统。

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八大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就构成了统一的人体。

四、总结:

五、问:细胞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构成一个完整人体的呢?

展示心肌细胞构成心肌,心肌构成心脏,心脏构成循环系统一部分,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共同构成人体。

总结: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板书设计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的分化形成组织 1.细胞分化

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种类: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的作用。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能力。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种类很多,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形成器官 器官: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器官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 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反思

上一篇:生命科学与技术系2011至2012学年学生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会议流程下一篇:冬天的梦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