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2022-09-11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数学作为文化基础课是学好其他学科特别是理工科专业课的基础, 中职数学课程具有多重教学任务:满足专业的需要、培养文化素质的需要、继续深造的需要, 但中职教育的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衔接不畅, 颇有脱节的感觉。进入中职校学习的学生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文化素质基础较差的学生, 其实际文化水平与其所学年限应具备的文化水平相差较大, 尤其数学的基础差异大, 数学课程不及格率高, 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数学课已成为学生学习最困难的课程之一。

中职数学具有普通数学的一般特征, 又具有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特殊内涵-基础性与工具性, 发展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终目的。但随着专业课的增加, 基础课课时逐渐减少, 数学开始由原来的300多课时减少到现在的不足100课时, 要使缺乏数学兴趣的学生“速成”数学, 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面临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 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1 课堂教学应帮助学生克服心里障碍,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当今社会仍普遍以能否上大学作为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高中而选择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本身已承担了不小的环境舆论压力。同时, 与高校学生相比, 中职还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因此, 学生容易滋生自卑心理, 缺乏信心, 很多同学“望数生畏”, 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学习数学动机不强、兴趣不浓、畏惧心理严重。对此, 如果我们不加以关注, 而急于引入新阶段数学学习内容, 往往适得其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能诱发学生思维灵感, 优化学习数学的认识过程和效率, 是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 相互增强。在多数情况下, 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适当降低新知识的难度, 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另一方面, 教师应做好复习工作, 注意新旧内容的衔接。这样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 有效消除他们心理障碍,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学习动机一旦形成, 它就会由始至终, 贯穿于学习活动全过程, 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 并且为整个中职阶段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概念学习, 定理公式学习以及解题学习三个方面:

(1)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 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的叙述, 要善于抓住它的本质属性, 也就是区别于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的属性;

(2) 学习定理公式要紧紧抓住定理方向的内在联系, 抓住定理公式适用范围及题型, 做到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定理公式, 对公式所起的作用, 要讲得确切;

(3) 数学解题实际上是在熟练掌握概念与定理公式的基础上解决矛盾, 完成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要着重学习各种转化方式, 培养转化能力。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 推理要步步有根据, 书写要规范, 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 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要严格指出, 在实际工作中的点滴差错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来向学生阐明严谨务实的作风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1 9 6 7年, 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时坠毁, 正是由于地面检查时, 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因此, 必须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 实事求是, 谨慎务实的优良作风。

3 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教育功能已从应试为主, 转变为以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主。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 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共识。

这不仅在于数学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而且还可以利用他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为中职学生以学一技之长为中心, 不重视数学也是中职学生的普遍心理, 因此, 教师讲授具体知识时可以联系实际说明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讲到《三角函数》时, 可以向学生讲述该知识在测量、建筑等方面的应用。数学知识同实际问题相结合, 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 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 市场经济变化形势, 及时增加渗透生活常识, 市场经济竞争, 理财投资等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上必须强调数学与专业课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相互渗透, 并多举实例说明, 使得学生在自觉学习基础知识同时, 也能为后续地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教授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正迁移能力, 所谓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平面几何的学习可以促进立体几何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教学证明: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很大程度与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关。学习方法可以说是促进有效学习的一些手段、措施, 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条件。“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掌握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迁移能力, 因为学习方法中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如在什么条件下迁移, 如何迁移所学的内容等等, 这些信息可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防止经验的惰性化。所以, 掌握学习方法无疑是提高迁移能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自发地产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因此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与教授。这意味着教学中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是不够的, 还必须教授必要的方法。传统的教学的主要弊端就是忽视学习方法的教授, 这就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实到实处。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必要的学习方法, 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迁移能力, 提高学习与教学的效率。

5 根据实际需要,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与之相比, 启发式教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 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 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 需要学生努力克服, 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 掌握教材的结构, 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 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状态,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例如, 在课堂上, 我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之前, 就将同学们带入这样一个小故事中:甲乙两人经过协商订了一份合同, 合同规定从双方签字之日起30天内, 甲每天需付给乙10万块钱, 而乙第一天付给甲1分钱, 第二天付2分钱, 第三付4分钱, 以此类推, 以后每天乙付给甲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 直到30天期满。请问你愿意是甲还是乙?由于问题富有趣味性, 同学们都投入了签合同前的讨论,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从而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由于教师有意地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 将枯燥繁杂的数学问题化解为直观可感的生活问题。因而激起学生学习新材料的愿望。

同时, 在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时, 教师要善于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 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使学生紧张一些;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 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或出现问题时, 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 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学生自发作出某种反应, 并得到正强化, 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一现象表明了积极强化在塑造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教师通常通过表扬和批评的手段。一般而言,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 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

6 揭示数学的美,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它像音乐一样和谐, 像画一样美, 它在更深的层次上, 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内在的规律, 用简洁的、漂亮的定理和公式描述世界的本质。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 理应把这份美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是美的, 而不是枯燥的符号, 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执着的追求。因此,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力, 倡导对数学美的崇尚既是情感教育的需要, 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情感教学目标之一。

数学的美反映在数学中精美的图形、奇妙或统一的式子、有趣的结构关系等。无论你用什么绳索织一片网, 它的结点数 (V) , 网眼数 (E) , 边数 (F) 都必须适合欧拉谱写的旋律V-E+F=1又如初等数学中的凸多边形顺着一个方向外角之和都是360当你从一个顶点走到另一个顶点, 再回到原处, 你正好经历了360。, 如同沿着圆转了一圈, 总效果为零。于是, 你马上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几个向量首尾相接, 其和必为零, 进而你又可以得出新的论断:从一点引出几个长短相同, 相邻两边夹角相同的向量, 其和为零。这一切都来自于三角形的美妙的性质。通过数学美的发掘与鉴赏, 有助于学生发展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有助于使学生产生联想, 为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如一个证明题需要三个步骤时, 我就告诉学生唱完“do”、“ri”、“mi”, 就ok。学生在笑声中获得轻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因素, 并揭示数学美,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符号、数学概念的简洁精练美, 解题方法的技巧美, 几何图形和数学公式的对称美, 形与数的统一美, 黄金分割的比例美…用数学中蕴含的内在美去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意愿, 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力, 同时也可转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 享受解题过程中的新异美感, 培养对数学的爱好。

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很重要的一点是陈旧的数学教学观的改变, 使之能适应现实世界的需要。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教育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基础知识教学的现状以及中职生数学基础差的特点, 本文从克服学生心里障碍、培养学生务实作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迁移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论述课堂教学改革, 以达到“速成”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速成

参考文献

[1] 罗声雄.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M].武汉出版社, 1999.

[2] 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 陈奋.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尝试性案例[J].广州教学研究, 2006 (377) .

上一篇:工程施工监理的工作要点问题分析下一篇:探索通信站点动力环境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