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并发心肌酶升高169例临床分析

2022-09-1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口腔粘膜和手足皮肤发生疱疹为其特征[1]。近年手足口病发病增多, 为提高对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现将我科在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69例 (135例伴心肌酶升高)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并临床确诊小儿手足口病的病例169例, 其中, 男94例, 女75例, 年龄9个月~6岁, 平均2.7岁。诊断全部符合我国卫生部制订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8年版) 。

1.2 临床表现

(1) 前驱症状:婴幼儿发病初始多有烦躁, 口涎增多, 拒食拒哺。年长儿述口咽疼, 及胃肠道症状。 (2) 发热:169例中有150例发热 (88.8%) , 其中低热 (37.5~38.0℃) 82例, 中等度发热 (38.1~39.0℃) 48例, 高热 (>39.0℃) 20例。 (3) 皮疹:169例 (100%) 均有手掌足底疱疹, 疱疹为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1~4mm, 基底部有红晕, 几个至数10个不等。分布部位以手足掌为主。臀及双下肢皮疹为109例 (64.5%) 。 (4) 口腔粘膜疱疹:169例 (100%) 均有口腔粘膜疱疹, 大约1~2mm, 基底有红晕, 破溃后形成溃疡面。

1.3 方法

对所有病例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包括谷草转氨酶 (A S T) 、乳酸脱氢酶 (L D H) 、肌酸激酶 (C K) 及其同工酶 (CKMB) 检查, 常规进行胸片, 心电图等检查。对心肌酶升高, 心电图异常患儿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检查

ALT升高66例, 占39.1%;AST升高129例, 占76.3%;LDH升高105例, 占62.1%;CK升高100例, 占59.1%;CK-MB升高96例, 占56.8%。

2.2 特殊检查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110例, 占65.1% (心率160~196次/min) , 无其它心律失常表现, 超声心动图无异常。

2.3 治疗与转归

治疗上以抗病毒为主, 轻症者口服病毒唑颗粒剂、双黄连口服液, 发热患儿及症状较重者予利巴韦林及补液, 继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对于心肌酶升高患儿给予葡萄糖、钾、胰岛素及VitC静点, 口腔溃疡者用西瓜霜喷雾剂涂口腔, 高热及口腔疱疹较重不能进食者注意补充热量及电解质。疗程7d, 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出疹性传染病[3]。Robinson在加拿大首先分离出肠道CA16病Coxsackie A 16V.) , 后来发现CA5病毒 (Coxsackie V.) 、CA10病毒 (Coxsackie A 10V.) , 肠道埃可71病毒 (ECHO 71V.) 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这些病毒均属小核糖核毒中的肠道病毒属。1981年我国首次报告了手足口病。近年来, 这些肠道病毒在世界各地广泛地引起散发或流行性疾病, 大都由CA16病毒所致, 也可由CA5病毒、CA10病毒及肠道71型病毒引起流行, 以夏季多见[4]。

心肌炎临床诊断依据有心功能不全表现, 超声心动或胸片提示心脏大, 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或明显ST-T改变, CK-MB升高或肌钙蛋白 (cTnT) 阳性等[5]。本文全部病例无苍白、发绀、肢体湿冷、血压下降, 奔马律等心衰表现, 无心脏扩大的影象表现, 仅有部分病例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于恢复期复查心电图正常, 均未达到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心肌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是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心肌细胞损伤时, 胞浆酶AST、LDH、CK、CK-MB释放入血, 这时化验血清心肌酶会升高, 但仅以上述心肌酶的升高难以完全判断有无心肌损害存在, 还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LDH广泛存在于以心、肾、骨骼肌为主的人体组织内, 且检验结果易受标本溶血等因素影响, CK在骨骼肌中最多, 其次是心肌, 脑和平滑肌等组织中也有分布, 二者在病理情况下均有可能升高;而CKMB是特异性同工酶, 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故它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心肌损害的存在。本组手足口病患儿中56.8%出现CK-MB升高, 但未合并有苍白, 发绀, 乏力等心衰表现。本组并发心肌酶升高有以下特点: (1) 多发生于出疹期; (2) 以AST, LDH升高更多见; (3) 在恢复期复查正常或明显下降; (4) 是否出现心肌酶升高及升高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无明显关系。本组全部患儿预后良好, 无并发心肌炎病例, 考虑与在给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抗病毒, 营养心肌治疗, 减少心肌损害有关。也可能以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型别有关。以上说明在手足口病患儿, 常出现心肌酶升高, 要提高警惕, 应尽早行胸片, 心电图等检查以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可给予营养心肌药物以防止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或并发心肌炎。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酶升高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收治的169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9例患儿中男94例, 女75例, 年龄9个月~6岁, 平均2.7岁。心肌酶异常135例79.9%, 无心肌炎表现。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心肌酶升高常见, 但多为出疹期一过性表现, 预后较好。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心肌酶

参考文献

[1] 郭卫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16例[J].河北中医, 2006, 28 (7) :548.

[2] 霍淑芳, 严超英, 王菊芬.小儿手足口病60例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95, 21 (1) :65~66.

[3]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07.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修订草案) [J].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 (2) :75.

上一篇:我们该怎样给子女“撑腰”下一篇: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广告语言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