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该不该点名

2022-08-07

第一篇:大学课堂该不该点名

大学该不该入党

大学该不该入党有能力就去,但是别把结果看那么重要,大学该不该入党。现在党员做什么都必须带好头{虽然有些党员忘记了他们入党的初衷},你做的不好,你自责不说,别人也会指手画脚。尤其是在校期间。其实入不入党我觉得不是那么重要。现在好多公司的领导人没有规定必须是党员,况且大多数公司要求公司领导人至少有一个是无党派。你也可以朝那个方向发展的呀!不管别人怎么说,决定权在你。自己好好抉择咯!

首先,你应该抛开功利的因素,从自己内心想一想,你想不想入,我是说,你有没有自己的政治信仰?

其次,你要知道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入党是很光荣的事,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的,更何况大学生党员,更是宝贵,这样你的党龄会比较长,我保证如果你以党员身份毕业,对你的就业是非常非常有利的!!就算你进外企,据我所知,有些外企老总特别看重党员,因为他们觉得党员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赖,党员的身份是对你自身素质的一种肯定,入党申请书《大学该不该入党》。你现在不入,以后踏上社会再想入就难了,至少比你现在难,因为要看你工作表现,做好工作肯定比读好书累,对吗?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也比校园复杂的多,到时只怕你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至于你说交流,我想问题不大,外国人也是人,他们评价你,更多的还是对你的为人和工作上。如果仅仅因为你的这个身份而对你有偏见,只能说这样的人太愚昧。

况且,你怎能保证你毕业一定进外企?又怎能保证你一辈子在外企工作?外企有高薪,但也有高劳动强度、人事上的高流动性,相比下,国企的适中的工作强度、稳定性、福利也是有优势的。为何现在考公务员的人逐年增多?你想是为什么?

至于你说以后要出国、移民,那是以后的事,立足眼前更重要。

综上所述,我希望你把握眼前宝贵的机会,好机会总是一错而过,将来后悔都来不及。

()

第二篇:大学生该不该抽烟喝酒?

抽烟、喝酒向来被当作社会交际行为。大多为官党政者、商海搏击者都是能抽会喝之人。那些人常被看成是社会交际老手,是比较会“混”之人,常常占据比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部分家长从他们的社会阅历来教导孩子,“要真正干出一番事业,就得学会抽烟喝酒。”

无人不知,谁人不晓,抽烟喝酒有害身体健康。抽烟引起火灾,酒后闹事,引起交通事故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此种恶习被社会所唾骂。部分家长也因此教导孩子,“抽烟喝酒得不偿失,千万不要抽烟喝酒。”

大学生抽烟喝酒的也不少,大学生活可以说是进入真正社会的前奏。社会的优良之行和俗败之风,尽可在校园里一展风采。从社会交际的角度来说,大学生该抽烟喝酒;从养生健康的角度来说,大学生不应该抽烟喝酒。面对有利有弊的问题,似乎得采用老马的辩证法和矛盾论才能妥善解决了。

不然,其实没必要动不动就用人家的大理论,用孔老夫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趋善观就行了。消灭这种劣根性,从情感学上来说,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易如反掌;但从行为学上来说,人具有随众性和惰性,比登天还难。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趋利避害呢?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该如何把握抽烟喝酒呢?

愚认为,可以采取以下良策。

一、不抽烟,少喝酒。抽烟必害身体健康,至少目前没有科学证明少量抽烟有利身体健康。医生们常说,每吸一根烟,生命就减少五分钟。喝少量酒可以通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有利身体健康。

二、试着改变的交际习惯。抽烟喝酒从经济、健康的方面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试着改变,培养新的健康的交际习惯?不以抽烟拉话题,而以时事、天气等为话题引子;不以饭桌上谈公事,而在茶桌上、办公室解决。

三、学会关心别人。社会需要爱,需要关心。抽烟者要自觉回避公共场合吸烟,照顾不吸烟者,要知道被动吸烟的后果远甚于主动吸烟。不吸烟者不要老是抱怨吸烟者,要知道大都数吸烟者也想戒烟,但就是戒不了。社会是人类的家园,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才会变得美好,才会变得温馨。

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看呢?

第三篇:大学生该不该做兼职

大学生跟中小学生在时间分配上有很大不同,中小学生基本是来回于固定的时间表,而大学生除了课程安排的时间外,还有充足的自由时间。那剩余的自由时间里,大学生们怎样安排呢?

有些人喜欢睡懒觉,有些人窝在宿舍看电影、玩游戏,有些人去泡图书馆,去约会,去逛街,去参加活动等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做兼职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做兼职可以赚零花钱,这是最直白的目的。一般大学校内都有面包店、餐厅、水果店、超市等,同学们就可以选择在这些地方找兼职。虽然工资比较低廉,多数是5-8元/小时,甚至更低,但对家境相对贫寒的学生来说,能赚多少是多少。

其次,做兼职是一种锻炼。有的人做兼职不是冲着钱来的,他们只是想通过这种途径得到锻炼的机会。比如,兼职代理化妆品、代理其他产品,他们就可以从中锻炼口才和沟通能力。

再次,做兼职是一种生存体验。面对即将要踏入社会,没有经验怎么办?校园无忧提醒那就先从兼职做起,最起码可以从中体会到工作的各种艰辛,弥补社会经验的空白。很多人自从做兼职后,就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父母挣钱交学费的艰辛,社会生活的无奈,从而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更珍惜校园生活的美好时光。

做兼职还有很多好处,只要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做兼职还是值得鼓励的。

第四篇: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辩论

开篇立论

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常携弓带箭遨游于天际,向世人频频发箭,导致了人间一幕幕爱情故事。当然,丘比特也绝不会轻易放过青年人聚集的焦点——大学校园。于是,在这过去以琅琅书声和一圈圈车轮式的眼镜片而闻名于世的象牙塔内,又增添了另一种风景:花前月下,林荫小路,自习室内,餐厅舞厅,到处都闪现着对对情侣的倩影,可以说校园里“爱”已无处不在。

大学时代,是一代骄子的黄金时代。在这个季节里,青春的萌动使他们开始涉足于另一个领域——爱苑。大学生恋爱是生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男孩可以更加成熟,对社会和家庭更有责任心。女孩可以变得更加漂亮,都说恋爱使人更加漂亮。

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就是大学生谈恋爱的好处:

◆好处之一,可以满足稚嫩心理的好奇心。现在生活好了,人的生理发育加快。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咱们中国的人和中国的教育从来又比较保守,人们一生下来就被包得严严实实,男女双方都不知道对方长得什么样,再加上心理的成长,因此,初中、高中学生潜意识里那对异性的好奇心逐渐地升腾了起来。到了大学自然就膨胀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好处之二,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给沉闷的生活增添乐趣。人一生呀,最苦的就是中学生了。小学时代还懵懂无知,天真无邪。中学生就不同了,学习压力增大,前途呀,人生呀,把人一天搞得神经兮兮的。早晨六点多就要起床,晚上十几点钟以后才能睡觉,太苦啦!因此,到了大学,人间的天堂。谈恋爱就像沉闷生活中的一道美味佳淆,也象人生中的一道彩虹,缓解压力,装点生活。至于老师家长的忠告嘛,暂时放一边吧,山盟海誓比数理化老师讲的好听,也比历史地理政治老师来得生动,一想到约会就令人心跳和兴奋。学习虽然有点下降,那有什么关系,以后再补吧,爱情失去了就再也追不回来,不是有句话叫做将爱情进行到底吗?有爱的日子就是不同哦!

◆好处之三,谈恋爱使漫长的路儿变短,由于心情的关系,冬天不再寒冷夏天不再酷热可以使一年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有人曾作过统计和心理的分析,说谈恋爱的人和不谈恋爱的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心里有了更多的向往和思念,使人的心景变得好奇、多思、甜蜜,这样的人占90%!虽然有时也苦恼、多疑、无所事事,谁管这些。正如此,恋爱的人过一年好像平常人过一天恋爱的人总把事儿想得很圆满,恋爱的人总是偷偷的笑恋爱的人总是在教室做恶梦在上学回家的路上做美梦。生命诚可贵,前途价更高;若为爱情顾,二者皆可抛!

◆好处之四,大学生谈恋爱能使不生动的课堂生动,再也不会为讨厌的课堂和考试烦恼。因为,不想听课可以想想那个她(他)呀,可以在心头无数次回味

他(她)的音容笑貌。如果做不起题没有关系,谈恋爱的双方可以互相“帮助”嘛,就是考试。

◆好处之五,大学生谈恋爱能充分锻炼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谈恋爱在大学里虽然没有被禁止,但被老师、家长大多还是不同意的,就是被同学发现了也不好。因此,谈恋爱的人就得象革命战争年代的地下工作者,对相关事情要想得周全,要深思熟虑。只差约会时的暗号.如果老师、家长从同学那里听到点风声询问起来,还得编好一套一大堆说词儿不是?这样长久的下去,虽然浪费了些学习上的时间,值!在这当中,不是很好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吗?素质教育是什么?这就是“素质教育”!

◆好处之六,大学生谈恋爱可以催人成熟,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没有人爱的人是可悲的,在学生时代不敢谈爱情的人都是傻瓜,没有勇气”,把一般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儿提前做了,你说这不是提前获得了经验是什么,以后再遇倒这事情,当同龄人还无法面对的时候,谈过恋爱的人已经是见怪不怪,见怪不怪了,怎一个成熟的过来人了得。

◆好处之七, 能够让恋爱双方学会照顾、体贴、宽容别人。相信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是在父母的阴弊下长大的,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任性是这些大学生普遍具有的品性。因为任性,他们总是责全求备、盛气凌人等等。一旦恋爱了,这些同学就开始在变。他们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任性下去了,而是要学会为身边的人着想,要去照顾、体贴、宽容别人。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相信吧,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会悄悄降临到青年人身边。恋爱,是一场情感世界的巨变,生活结构的革命,伦理意识的更新。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种社会趋势,你愿意被排除在外吗?!

总结

首先完整人生关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亲情、友情和爱情;大学生也是人,所以恋爱即使在大学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大学没有恋爱不再精彩。其下理由有三 :

1、 时间不会逆转,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从生理上说,大学新生的年龄一般也在18到22岁左右,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完全具备恋爱条件,自然也会有正常的恋爱需求。理论上青春期的我们只要是正常人在这个阶段都会对恋爱充满幻想和期待,错过这一时期,或许就会留下一生的缺憾。切莫到伤情处,高城望断,可是灯火已黄昏。这正是北邮人论坛征友启示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错过了就只有后悔,还哪谈精彩呢?

2、 角色不可替代,恋人是一面镜子,能照射出更深的自我;恋爱是也是一个课堂,让我们懂得付出爱,懂得为他人负责。这是大学其他人和事都不能替代的。大学这个时期也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把大学比作一个木桶,那么学习就是桶底,而恋爱则是组成木桶的一块不可缺少的木板,无论亲情,友情的木板如何突出也无法弥补它的缺失。

3、 人生无非亲情,友情和爱情,大学生也是人,所以大学没有恋爱将不再完整,周国平曾说过:“我们遗憾不是因为失去了什么而是那些想做而没有去做的惆怅。”试,想当我们匆匆而繁忙的度过了大学生活,但缺失了学习、社交、恋爱三者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导致我们大学的不再完整。有了这样大块的缺失还能称之为精彩吗?如果大学校园中所有的恋爱都消失了,到处都是匆忙的脚步,你就不会感到压抑吗,这样的大学还精彩吗?

所以,大学没有恋爱不再精彩。最后我还想强调两点。

1、学习与恋爱并不冲突,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拥有足够的意志和理性去处理好恋爱和其他事情的关系,做到多方面兼顾,共同发展。

2、只注重外表和经济条件,或仅仅为了摆脱寂寞而去谈恋爱,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这种片面的,纯功利化的做法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恋爱。

梁山伯和祝英台在书院中相知相恋,吟诗作对,早已成为千古传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耶鲁大学时又与西拉坠入爱河。克林顿在随后政界的成功,有很大部分都来源于他妻子对他的支持和鼓励。而台湾才子李浩在大学期间挣来的学业爱情双丰收,这正是恋爱取得双方努力的成果,把双方的理想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从而达到比翼双飞的境界。由此可见,大学因恋爱而更加精彩

有诗云:“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美好的爱情让我们产生无限的憧憬,精彩的大学让我们拥有美好的经历。梁山伯和祝英台在书院中相知相恋,吟诗作对,早已成为千古传颂。所以,大学的殿堂如果没有了恋爱将不再精彩!谢

关于恋爱影响学习

如果说谈恋爱影响学习,那么为什么国家不名门规定不准学生谈恋爱呢?难道那些没有谈恋爱的都是博士硕士呢?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研究生都是结了婚再去读书呢,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意思,那些研究生是不是应该离了婚再去读研究生吗?

学校不准谈恋爱的规定

按理说,作为18岁的大学生,从法律上讲也完全具备恋爱选择和自由的权利,恋爱或者不恋,与谁恋,怎样恋,那么学校的做法又能作何解释呢?无非是整顿校园的纯净之风,敦促学生一心向学。本意虽好,只是实在有违人的本性,粗暴干涉并不能压制校园恋爱的蔓延趋势。相反,如同大禹治水一样,应该多疏导而非堵塞,恋爱至少应该作为大学生的一门额外的课程来对待。所以,经历恋爱比不经历,对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更有帮助

爱情是建立在物质上

假如说大学生的爱情是建立在物质上的感情的话,那么出了社会以后的爱情难道就是纯粹的爱情吗?我想大家都知道社会上的女性找恋人首先看的是什么?虽然会看看那个人的非外在条件,比如外貌性格内涵之类的.但是,他们更注重的是什么呢?回答是肯定的--钱.假如大学生的爱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不纯粹的爱情的话,那么社会上的爱情就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更加不纯粹的爱情了!照对方辩友那样说的话,岂不是世界上会多了很多的”单身贵族”???

大学不是恋爱的时间

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女人的支持,然而大学可以说是立业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关键的时候,更应该找一个女人相互扶持,不是吗?

谈恋爱浪费时间

为什么说谈恋爱就一定是天天粘在一块了呢?那你们的爸爸妈妈不是也在谈恋爱么,他们就不用工作,天天粘一块就行了么,那还用什么来养活我们?他们也还是有自己的时间,

生理需求

从生理上说,大学新生的年龄一般也在18岁左右,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完全具备恋爱条件,自然也会有正常的恋爱需求。在很多国家,婚龄大多都规定在18岁左右,甚至不乏更小的婚龄。既然婚姻是被允许的,大学生恋爱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多情”

‘恋爱’指的是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而谈恋爱指的是双方相互了解,逐渐熟悉的过程。

如今大学生恋爱早就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如果上了几年大学临到毕业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那绝对会被人笑话这大学白上了,甚至还会被人视为另类。然

而早年在中国的大学里,基本上对大学生恋爱持强烈的敌对态度,那时的大学校园总是会传出这样的趣事:纪检队常常在夜间频繁穿梭在校园的隐蔽处,捕获校园情侣,然后就是无情地隔离盘问,“严重”的甚至记过处分。现在,虽然学校、家长仍旧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但也基本上处于一种“不鼓励,不限制”的态度。

从生理上说,大学新生的年龄一般也在18岁左右,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完全具备恋爱条件,自然也会有正常的恋爱需求。在很多国家,婚龄大多都规定在18岁左右,甚至不乏更小的婚龄。既然婚姻是被允许的,大学生恋爱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多情”。同时,作为18岁的大学生,从法律上讲也完全具备恋爱选择和自由的权利,恋爱或者不恋,与谁恋,怎样恋,那么学校的做法又能作何解释呢?无非是整顿校园的纯净之风,敦促学生一心向学。本意虽好,只是实在有违人的本性,粗暴干涉并不能压制校园恋爱的蔓延趋势。相反,如同大禹治水一样,应该多疏导而非堵塞,恋爱至少应该作为大学生的一门额外的课程来对待。所以,经历恋爱比不经历,对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更有帮助。

首先,大学恋爱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宣泄,平衡学生的身心发展。上大学之前,学生的生活几乎被书本和考试填满,碍于自尊的考虑和学业的压力,对异性的感情基本抑制在朦胧和晦涩状态,而进入大学,环境固然要比中学要自由放松得多,有大把的时间发呆和无聊,课业的枯燥,背井离乡的忧愁,无一大学生需要情感的宣泄和寄托。而恋爱,至少可以有人互诉衷肠,互相倾吐,渡过与亲情割裂的不应期,成就类似于“抱团取暖”的效果

其次,恋爱锻炼学生的情智两商。锻炼情商是因为恋爱过程,从求爱到等待,从确立关系到深度沟通,都需要恰当的选择、判断和回应,否则恋爱就会遭遇挫折或者戛然而止,所以,如何拿捏感情的分寸,如何面对情感和技巧适度,是大学生恋爱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锻炼情商的好机会。另外,恋爱中总会经历羞涩和美好的一面,但恋爱关系确立,退却了热恋的激情之后,恋人们又不得不考虑眼前的现实,上课、各种过级考试、期末考试、论文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意识到,恋爱既然填补了学业之外的空虚,那么努力完成份内的学业,是有利于恋爱双方的顺利发展的。于是学习可以成为恋爱双方的交流和鼓励的谈资,枯燥的书本从恋人的口中道出,原来也能可爱和有趣,感情可以成为学习的催化剂。在大学生里,不乏为了感情而努力奋斗,共同创造事业生活的例子,而且在大学的恋爱里,由于本身就是同学,少了那些世俗的择偶标准,多了共同的语言和基础,使得感情可以更加牢固,而淡化或者消除功利的考虑。

最后,恋爱可以让大学生人格更加健全。恋爱并不一定都会有圆满的结局,或者在最后结局圆满的恋爱经历中,也会有磕磕碰碰。如何处理失恋,或者在恋爱中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在大学阶段,先经历一些这方面的历练,对于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显然是有益的。在美国的中学里,学校都会鼓励男女学生之间的这种交往,目的也就在于让他们处理感情关系的时候更加成熟和老道,能够承受伤害,才能享受快乐。

第五篇:大学生助学贷款该不该叫停

记者:作为民法方面的专家,您认为银行这种做法合适吗?即国家助学贷款该不该叫停?有没有违背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政策的初衷和法律的精神?为什么? 杨立新:这实际上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国家助学贷款不应当停,原因在于这是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成为国家有用人才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面临助学贷款的失信率高达20%的状况,任何银行都会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这就是因为,助学贷款不是一个福利性质的措施,而是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银行贷款,既然是银行贷款,即使是低息或者无息,或者是国家贴息,但其成本都应当有保障。现在这样的状况,银行无力承受,因此有些银行暂停助学贷款,是有理由的。这也说明我国社会的信用状况堪忧,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状况了。

记者:一些高校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违约率竟高达20%,对此您怎么看?很多人都只把原因归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您认为呢?这种情况是不是也跟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有关?

杨立新:依我所见,高校毕业生助学贷款的高失信率,与就业形式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大学生贷款之后,毕业没有就业,无力清偿债务,是可以申请延展清偿期的,但是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清偿债务,并没有多少是自己申请延展清偿期的,而是毕业之后没有下落,银行找都找不到人,因此银行无法收贷。这说明,高校毕业生不清偿贷款,主要是贷款人的失信行为,还是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记者:您觉得作为银行方面,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给他们带来的风险包括哪些方面?这些风险的存在暴露了我国现行信用制度的哪些不完善的地方?

杨立新: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大学生违约的问题,而且是整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信用观念和信用道德的低下。其实,我国历来是一个讲究诚信的国见,儒家学说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中,就有“信”德。信者,诚也,因此,我国历代都是以“信”为本,讲究诚信,反对失信。但是,近代以来,诚信观念乃至于儒家道德受到三次大的摧残,第一次是五四运动,在砸烂孔家店的口号下,诚信作为革命的副产品,也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第二次是文革,孔孟之道再次受到清洗,诚信也在其中。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人们的眼光“向钱看”,出现信仰危机,诚信观念和诚心道德同样出现危机,以至于造成现今的状况。

记者:对此,您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来降低银行的风险?即请给出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并且能解决上述问题的信用体制。

杨立新:现在,在银行系统正在进行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工作,是防范银行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社会征信体系,就是国家或者社会建立起来的,以记录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的体系,既包括正面的信用信息,也包括负面的信用信

息。社会征信体系运作起来之后,银行在贷款之前,首先要查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如果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不好,存在信用风险,则银行就不会贷款给他。这个征信体系进一步推广,记录完整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不仅是还贷的信用记录,而且包括全部的信用记录,那么,在他从事民事行为的时候,相对人都会查阅他的信用记录,然后决定是否与其订约。例如,一个人有数次失信行为,当他找工作或者从事任何民事行为的时候,他就会受到影响。建立社会征信体系之后,对任何人的信用都是一个极好的监督,你可以逃一次债,但是这个记录就要在你的信用记录中保持若干年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你就要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样,人们为了惧怕失信的后果而不敢轻易失信,对于推动建设诚信社会就会发生很大的作用。我想,大概在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之时,就是我国社会诚信观念和诚心道德的重建之时。在这样的征信体系面前,高校毕业生还敢违约吗?

记者:在这个问题上,西方的信用体制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他们的信用体制都有哪些经验教训?

杨立新:在上面已经讲过的征信体系建立的经验,就是国外信用体制中防范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制度。在美国,有三大征信机构,还有很多的专业的,小型的征信机构,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欧洲,公共的征信机构在起着主要的作用,当然也有私人的征信机构,也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因此,一个人的信用越好,他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就有广泛的发展前途,一个人的信用不好,就很可能丧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出路。这样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记者:对于一些大学生身上的确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以及整个社会存在的诚信问题,您怎么看?

杨立新:其实,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很有点像“文革”期间的现象。“文革”大串联的时候,很多学生也是向串连的地方政府借钱借物,回到家之后,再也没有还过。那是一个非常时期,现在不一样了,是市场经济,违约逃债是要受到追究的。如果认为我就是大学生,能怎么样,那当然就要使更多的守信的大学生受到损害。我想,现在很多学生违约,大概就是想不还债你能把我怎么样?

因此说,我国现在的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是有严重问题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纠正。现代社会应当是一个诚信社会,现代经济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无法建设新的国家,市场经济也无法得到发展和保障。

上一篇:党校培训班自我鉴定下一篇:大学二手市场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