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调查与应对策略

2022-09-12

随着门诊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的推行, 又筛查出大批的高血压患者。而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成为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此类疾病病人的状况, 探讨适合于高血压病病人需要的健康教育模式, 使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 更好的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 增加服药依从性,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为此, 我社区对门诊高血压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调查并加以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对来门诊的首诊高血压患者206例, 其中女性112例、男性94例均为首次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年龄:35~84岁, 平均62.3岁。职业:干部56例, 职员34例, 退休64例, 其他5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90例, 高中及以上116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 随机抽样调查门诊高血压病人206例。调查内容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各20个内容。采用门诊就诊时当场填写并回收, 发放问卷206份, 回收有效问卷206份, 有效回收率100%, 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2 结果

(1) 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人对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5.9%, 并呈现年龄越大知晓率越高 (>60岁、40~59岁和<39岁组分别为50.5%、41.3%和30%) , 离退休人员、在职、无业 (三者分别是51.2%、43.1%、12%) , 女性高于男性 (分别为59.2%、41.3%) 的现象;患者对自身疾病不了解者43例 (50.6%) , 初步了解者40例 (42.1%) 。

(2) 健康行为形成率较知晓率更低, 很多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但认为高血压根本就不是病, 又没有什么症状不需要治疗, 部分患者认为一旦吃上药就停不下来了所以坚持不吃药。结果表明能够按时服药, 并改变生活方式的20%, 仅能坚持服药的40.2%, 对疾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的39.8%。

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形成率较高, 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比在职的高, 而女性对健康知识的关注程度比男性高。离退休老年人和女性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形成率也较在职人员和男性高。在整个人群中对健康观念和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女性和离退休人员也较高, 所以将这两部分人群作为切入点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好。

3 讨论

(1) 高血压起病隐匿, 进展缓慢且初期没有症状表现, 患者自己早期很难发现。很多人存在高血压不是病的错误观念, 疾病早期常常被忽视。而高血压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正因为年纪轻, 工作压力大, 症状又不明显, 一方面导致很多人忽视此类疾病, 另外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从而导致后期的器官受累, 疾病加重。而高血压的控制需要同时多方面的配合, 需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情绪调整等。而健康教育不是宣传鼓动, 它他要使人们知、信、行。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患者很难看到效果, 导致健康教育起不到明显的效果。

(2) 在调查中还发现, 在高血压病人中纠正知而不行现象难, 部分群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对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还是知道一些, 在血压未控制时, 有很多临床症状时, 基本能戒除一些不良嗜好, 但一旦控制后, 相关症状减轻或解除。又经不住诱惑、抽烟、喝酒、喜吃盐等对健康不利行为又会卷土重来, 给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带来难度。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很难。

4 对策

4.1 改变高血压患者的认知

社区医护人员利用, 入户随访, 病人来诊, 健康教育讲座, 各种宣传活动等和病人接触较多的优势多与患者沟通交谈, 采用点滴渗入、不厌其烦。用一些具体案例特别是患者身边的故事, 让患者了解到高血压对心、脑、肾的危害后果。提高患者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培养患者的健康意识、健康责任。

4.2 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发病与长期高盐、高脂、高胆固醇的饮食和精神因素有关, 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高血压患者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诱发因素,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家庭主妇和离退休老年人为突破口, 让他们把健康知识带回家, 健康意识传播出去, 以此为点带动一个家庭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形成一点带面的传播方式。妇女和离退休老年人大多掌握一家人的饮食, 而且也是相对容易说服的人群。通过他们可以从生活方式的改变上起到效果。首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高血压知识普及, 给予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 而且又方便、有效地办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 做到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避免理论性过强, 操作性过弱的现象。

4.3 关注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

在改变患者认识的同时关注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建立家庭支持帮助系统, 高血压是慢性疾病甚至会伴随终生。患者与家庭成员关系比他人更密切, 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交流, 对于文化程度低及老年患者, 家属给予指导与监督, 促使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 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 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帮助他们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4.4 开展系统化讲解和个体化咨询相结合

在教育的形式上, 可采取个体教育、开展讲座, 并利用宣传栏、板报、分发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册、电话咨询、上门随访等方式进行。也可以开通健康教育热线, 以便患者随时需求随时咨询。对高危人群采取主动和强化管理, 定期电话或家庭随访进行强化管理, 提高其保健意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定期为高血压患者和家属组织沙龙活动, 应用团体体验式教育模式寓教于乐、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和应用交流技巧, 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调节授课内容和方式, 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 同时给予合理的反馈,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组织大家讨论,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尊重患者的权力, 帮助患者改变行为。寻找个辖区的典型患者, 起到榜样作用。因此在做健康教育时, 要注重综合性和个性化。要有一个长远的策略, 动员社会各部门广泛参与, 提倡资源共享, 注重效率。多形式, 多角度开展, 不能一刀切。在健康教育同时注重调查分析, 总结经验和教训, 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达到更好的效果。

4.5 帮助患者学会情绪管理

许多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患者情绪波动, 可直接升高血压。对患者进行心理维护, 指导患者保持心理平衡, 减轻精神压力, 学会自己调节情绪, 减少应激, 对于性格急躁、易激动的患者, 遇事冷静、平静的心态很重要。转移情绪, 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消除不良因素影响, 在药物降压的同时, 给予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 增进心理健康。

5 结语

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是长期过程, 改变人们的固有生活方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健康教育必须贯穿于社区卫生服务过程始终, 健康教育必须贯穿于人的一生, 因此, 医务人员应循序渐进, 采用多种形式与方法 (例如:加强印象法、环境影响法、制度规范法、家庭监督法、定期随访法等) , 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让患者共同参与到防病、治病、护理、保健中来, 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用药依从性, 逐步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 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 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 探讨高血压病防治措施, 以便针对性地做好社区高血压人群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 随机抽样调查门诊高血压病人206例, 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人对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偏低, 不同文化程度和性别的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及防治的依从性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在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社区门诊,高血压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汪永柏.高血压病人健康知识调查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 Applied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2005, 1:45.

[2] 席淑华, 王雅芳, 张敏, 等.社区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21) :63-64.

[3] 刘庆伟, 姚海云.高血压病患者心态及心理护理后依从性改变的分析[J].山东医药, 2005, 45 (16) :70.

上一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微生物探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下一篇:浅议师德修养与青年教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