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测血压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中的应用

2022-09-10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根据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据年龄≥60岁的人群占总人口已达至13100%。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有研究[1]显示, 部分城市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40%~60%。同时至少60%~70%的高血压患者由乡镇医生与城市社区医生等基层医疗人员诊治。广泛有效地指导患者或家属使用家庭自测血压, 能促使医生准确评估血压水平, 明确诊断, 评价降压效应,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且避免白大衣高血压。为此, 我们对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了家庭自测血压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于我院门诊就诊, 经调查并指导患者或家属, 能自我或家属对患者监测血压 (定期定时测量血压、知道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的老年高血压 (EH) 患者108例, 其中男性72例, 女性36例, 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 (64.8±6.9) 岁。入选病例皆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2]:随测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 即收缩压≥140mm Hg (1mm Hg=0.133k Pa) 和 (或) 舒张压≥90mm Hg (1mm Hg=0.133k Pa) 者的轻中度高血压者。经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接受家庭自测血压前暂停服降压药并能耐受及对血压影响明显的药物3天, 同时戒烟、限制饮酒 (酒精<20~30g/d) , 限制盐的摄入 (<6g/d) , 适当有规律的有氧体力活动 (步行、慢跑) 等改变生活方式的治疗。

1.2 方法

先在诊室测量血压记录后, 在家选择品牌电子血压计, 采用3个阶段自测血压, 每次测量前安静休息20~30min, 连续测量3次, 间隔1~5min, 逐一记录并取其平均值。第1阶段:每天早上6~9点间、晚上6~9点之间固定时间测量1次。第2阶段:根据第1周自测血压具体数值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后连续2周测血压, 用2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第3阶段:如高血压得到控制, 建议每周自测血压1次, 如血压未控制, 或血压波动大, 或病人依从性差, 增加自测血压频率, 如每天早晚各测1次, 或每周自测3次。2周后再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诊室与第一周家庭自测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值的差值ΔSBP≥20mm Hg、ΔDBP≥10mm Hg的判断为白大衣高血压。

1.3.2 早上与晚上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波动变化。

1.3.3 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2 结果

2.1 诊室与家庭自测收缩压的差值

(ΔSBP) 为 (15.20±14.5 2) m m H g;舒张压的差值 (ΔD BP) 为 (6.9 8±7.3 4) m m H g。ΔS B P≥2 0 mm H g的白大衣高血压者占3 3.3 3% (3 6/1 0 8) ;ΔD B P≥10mm H g的白大衣高血压者占3 0.5 6% (3 3/1 0 8) 。

2.2 早上与晚上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波动变化

结果显示老年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波动幅度大, 最大的时间段是清晨, 血压会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早上收缩压均值为 (135±13) mm Hg, 舒张压均值为 (75±8) mm Hg;晚上收缩压均值为 (128±9) mm Hg, 舒张压均值为 (72±6) mm Hg。收缩压均值波动为55mm Hg, 舒张压均值波动为35mm Hg。

2.3 2周后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5.

19% (38/108) 和11.11% (12/108) ;4周后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5.37% (49/108) 和1 9.4 4% (2 1/1 0 8) 。

3 讨论

3.1 高血压是威胁人群身心健康的杀手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 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 特别是老年人。但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为30.2%、24.7%、6.1%, 与发达国家比较依然很低[3]。有效地防治老年高血压是减少老年心血管病危害的最主要措施, 是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利保障, 也是目前心血管病研究的重要目标。

3.2 老年高血压具有如下临床特点

(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和脉压大; (2) 血压波动大, 24h之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 (3)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可表现为头晕目眩, 站立不稳, 视力模糊, 软弱无力等, 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晕厥。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其原因如下:体位突然发生变化以后, 血压突然下降;老年人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性较差, 如失水过多的急性病、口服液体不足或长期卧床的患者;药物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4) 晨峰高血压现象, 特别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比较多见; (5) 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 包括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等。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 肾小球纤维化、萎缩, 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6) 有假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即普通袖带式血压计所测血压值高于正常, 但无靶器官受累, 周围血管触诊时缺乏弹性感, 应疑假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也称“门诊高血压”, 是病人见到穿白大衣大夫后精神紧张, 血液中就会出现使心跳加快的儿茶酚胺, 同时也使某些血管收缩, 增加外周阻力, 从而导致血压上升。现经研究发现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明显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3.3 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我监测血压对于临床防治极为重要

家庭自测血压对于常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评估是有益的, 与诊室血压相比, 家庭自测血压对预测老年高血压的预后方面意义较大[4]。2007ESH/ESC高血压指南强调, 患者获益主要来自于血压下降, 降压是非常重要的, 但降低血压只是一种手段, 而非目的。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心血管危险水平, 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进而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多年来大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也证实了降压治疗可明显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终身服药治疗, 血压测量不准确, 控制也会不理想, 会影响重要脏器, 如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 使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长期家庭自我监测血压变化, 准确评估血压水平, 能评价降压效应, 提高治疗依从性, 可避免白大衣性高血压, 使医生能够掌握患者真正的日常血压水平, 有效、正确地在恰当时间内合理应用药物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状态, 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因此自我血压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保证, 是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6]。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家庭自测血压与动态血压在诊断与鉴别隐匿性高血压与假性高血压 (或诊室高血压) 具有重要同等样作用。

3.4 经过培训的老人高血压患者, 能够坚持家中自测血压。但是也有部分患者不能在家中自测血压

例如特别容易紧张的人, 或测到血压偏低就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对于这样的患者, 阻止他们过于频繁地自测血压, 指导这些患者当测得血压偏高而没有任何不适时, 适当休息后再测量, 可能会恢复原来水平。挪威的一项研究[7]提示, 血压偏高的人群其心理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社区健康教育时一定要告知患者血压在日常生活中有波动是正常的。身体不舒服时测量血压可以较平时要高一些, 不必过于紧张。

3.5 通过本组观察证明, 老年人高血压病情复杂多变

血压波动大, 尤其在清晨,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且并发症多。另外, 多种原因导致老年人治疗依从性差, 疗效差, 同时白大衣高血压也确实存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因此广泛培训社区老人家庭自测高血压, 能为临床医师明确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更安全、有效地控制老年人高血压, 提高了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能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危害, 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家庭自测血压也是老人监测血压可靠、方便、经济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 通过培训社区老人家庭自测高血压能力, 配合良好的健康教育, 提高治疗依从性等, 减少心、肾等靶器官损害, 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入选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使用品牌电子血压计, 采用3个阶段自测血压, 根据自测血压具体数值与诊室所测 (收缩压、舒张压) 的值对比、家庭自测血压早上与晚上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波动变化及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来明确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及评估治疗效果。结论 社区老人家庭自测高血压能力提高, 能为临床医师明确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更安全、有效地控制老年人高血压, 提高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能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危害, 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家庭自测血压,社区,老年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何青.老年人高血压有关问题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 (4) :245.

[2] 华琦.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6, 4 (2) :85~88.

[3]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1.

[4] 方圻, 刘力生, 高润霖, 等.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 (上) [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 2 (9) :1~5.

[5] Sut ton2Tyrmll K, Wildman R, Newman A, et al.Extent of car2diovascular risk reduction associated wit h t reatment of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Arch Intern Med, 2003, 163:2728~2731.

[6] 张延杰.高血压某些进展与趋势[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1, 22 (3) :131~132.

[7] ROSTRUP M, KJELDSEN S E, AMUNDSEN R, et al.Does awareness of hypertension per se influence bloodpressure, heart rate, plasma catecholamines, and response to cold pressure test[J].J Hypertens, 1988, 6 (4) :743~744.

上一篇:中小型企业应对风险控制研究下一篇:信宜地震台观测窿道改造的防潮保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