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科学发展观经济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处在经济高速成长重要阶段的中国,每一个举动都与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西方世界的崛起是以占世界人口20%的国家消耗世界资源的80%以及污染环境为条件的。如今,同样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也要“崛起”,那么按照西方经验,中国也一定要争夺世界资源和污染环境。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在西方,上世纪70年代起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综合学派上升为主流学派。它们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占主导地位的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资本”为主体、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方式、以获取资本高额利润为目标、以不惜牺牲人类利益和自然环境为手段的生产方式。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发展初始期就不得不为发达国家已经造成的问题“埋单”。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硫压缩了未来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排放空间,使发展中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限制和困难。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西方垄断资本集团一直在把污染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世界经济发展不仅付出了巨大环境成本和廉价劳动力,还付出了巨大经济成本和高昂的金融外汇成本。 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现状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已经难以为继了;低成本出口战略和以低端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难以继续为继;收入分配不公、国内市场发展不足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难以为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投资需求膨胀,经常造成总量失衡……。可以肯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新经济体、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上选择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相结合的指导模式,从而实现了从节约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到构建“循环型社会”的飞跃;德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上选择了资源节约的指导模式,从而实现了从单纯的环境卫生措施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转变,并用循环经济指导和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建设;美国发展循环经济选择了重视环保的指导模式。因此,必须坚持从基本国情,在坚持和传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上,吸收西方主流经济学成果,创新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刻不容缓。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创新循环经济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第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作为科学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循环经济研究者至今没有阐述清楚的问题――自然、人类自身、人类活动、社会、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统地揭示了人类活动、劳动、活劳动、人类主观能动性与社会组织形式之间的内在逻辑,为循环经济学科学阐释人类活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层次地揭示了劳动、生产劳动、生产活动如何借助生产方式转换为经济活动、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经济形态,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如何借助经济学范畴建立循环经济理论框架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逻辑方法。第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全面地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革命同经济增长模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思路。第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资本循环的理论为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构建循环经济理论提供了直接可参考的理论模式。资本循环就是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是各种形式的资本循环中惟一能够直接承载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关系的资本形式。第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不是承载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永恒方式;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借助世界市场网络将其内部矛盾外溢,不仅造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矛盾而且造成整个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与矛盾;③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制造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些至今依然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纽结。 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是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集中,认识以人为本,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方法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发展循环经济,实际就是在走用生态文明、信息化引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笔者认为,不管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多么严重,也不管我国保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物价的压力有多么巨大,摆在世界和中国面前最大的危机依然是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借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实现低碳、增长目标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机理进行了较系统梳理;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借鉴前人观点,尝试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的航天发展模式,提出动脉产业生态化模式、静脉产业资源化模式,并对此进行了延伸分析。 1.我国整个经济系统就像一个航天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就像主推进器,动脉产业生态化和静脉产业资源化就像航天器的二个助推器,实施的途径就像助推器与船体的连接机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就像航天器的运行轨道。 2.动脉产业生态化模式。从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和社会层面系统阐述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实施途径。 3.静脉产业资源化模式。借鉴德国经验提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和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 4.从科学发展观入手,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推进措施。 未来中国时刻都要清醒:当代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它既是占总人口20%的西方人在占有全球80%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了工业化的世界,又是80%的人在占有20%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化的世界,还是当代80%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和全球100%人民的子孙无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关键词: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循环经济;机理;模式构建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一)研究思路的出发点

(二)具体研究思路

(三)论文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循环经济思想的历史追溯

一、中国古代的人与自然、环保的思想、观点

(一)“人与自然和谐”和“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的环保观价值观

(二)“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演变

二、西方的环境运动到与循环经济

(一)环境运动的初兴:资源保护运动

(二)环境运动的再起:卡逊和世界地球日

(三)现代环境运动的高潮:绿党与激进环境运动

(四)西方社会的环境思潮

三、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循环经济思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生活依靠自然界”

(二)社会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媒介

(三)人同自然界物质能量的变换——依靠劳动

(四)小结

二、马恩在分析生产一般时体现出的循环经济思想

(一)人与自然关系中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

(二)一般财富生产中的循环经济问题

三、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体现出的循环经济思想

(一)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循环经济相关问题

(二)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剥削劳动力、过度利用资源环境

(三)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规模化工业生产与科技带来的增值

(四)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资本循环中不变资本的节约

(五)“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技术的“资本主义的应用”与循环经济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循环经济思想给我们的指导和启示

五、小结

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

第一节 《资本论》中有关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

一、循环经济的内容与原则

(一)主要内容

(二)重要原则

二、《资本论》中有关循环经济运行机理的先声

(一)《资本论》中的三个系统

(二)《资本论》中的“3R”思想

(三)《资本论》中的“循环”思想

(四)《资本论》中的自然资源价值

三、小结

第二节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循环经济运行一般机理

一、市场经济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二、外部性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三、资源定价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四、公共物品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五、代际分配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六、制度经济学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七、政府干预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政府干预理论

(二)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三)效益理论与政府干预

八、制度变迁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变迁理论

(二)技术变迁与循环经济

(三)制度变迁与循环经济

九、基于社会分工理论的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社会分工理论

(二)社会分工与循环经济运行

十、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产业价值链理论

(二)产业价值链与循环经济运行

第四章 循环经济运行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应用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启示

一、德国循环经济实践

(一)发展历程

(二)法律体系

(三)政府支持

(四)中介组织

(五)实施效果

(六)未来方向

(七)经验总结

二、日本循环经济实践

(一)发展历程

(二)法律体系

(三)角色定位

(四)实施途径

(五)政策措施

(六)经验总结

三、其他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

(一)美国社区中的契约安排模式

(二)芬兰的公众参与模式

(三)丹麦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第二节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难点与实证分析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与现状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动因

(二)循环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主要难点与障碍因素分析

(二)解决与推进措施

三、对目前循环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

(一)农业生态园区的典型实践

(二)工业生态园区的典型实践

(三)试点城市——贵阳的典型实践

(四)试点省——辽宁的典型实践

四、总结

第五章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构建与定位

第零节

一、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处于快速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二)经济面临复杂的环境问题

(三)循环经济实践从工业领域开始

二、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航天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的产生过程

(二)航天发展模式的主要内涵

(三)航天模式的主要特点

(四)航天模式的推进流程

第一节 动脉产业生态化模式

一、生态农业的实现

(一)生态农业的实施

(二)单个农户的实现途径

(三)农业产业生态园的实现途径

(四)社会的实现途径

二、生态工业的实现

(一)生态工业的实施

(二)企业的实现途径

(三)园区的实现途径

(四)社会的实现途径

三、生态服务业的实现

(一)服务主体生态化

(二)服务途径清洁化

(三)消费模式绿色化

(四)与其他产业生态耦合化

第二节 静脉产业资源化模式

一、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

(四)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的运作

二、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

(一)废旧家电处理的现状

(二)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位与推进措施

一、全国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

二、确立静脉产业的产业地位

三、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

四、从发展规划入手加强宏观导向

五、构建循环经济评价体系

六、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医保参保与医疗保险论文提纲下一篇:人寿保险公司报告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