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研究素质教育

2022-09-10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认为, 高等教育改革也需要把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课题加以研究, 因为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共同理念, 它的内容完全符合高等教育的精髓, 基础教育中实施的素质教育也需要延伸到高等教育。下面准备就这个问题谈些自己的想法。

1 素质教育的内容完全适合高等教育

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高等教育也应当如此。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高校教师理应既作伯乐又作园丁, 既要注意从全体学生中选拔“千里马”, 也要对每个学生尽心尽责地培养。

素质教育的第二个内容是它要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材, 这恰恰也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等人材的目标。应该承认, 在高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现象大量存在, 许多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就是学习好。这些观念都与素质教育的内容相违背, 应该在高等教育改革大浪的冲击下弃旧拾新。学习成绩的分数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学习的优劣, 但不能完全反应他的全部能力。当前在美国教育界, “情商”一词已家喻户晓, 成了许多人谈论的热门话题。所谓“情商”, 即感情商数, 是指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国外学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是影响人一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商理论的创始者商曼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智商高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受挫, 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左右自己的理论思考, 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美国一项研究证明:在从事尖端仪器工作的1 5 0位员工中推选出1 5位杰出人物, 他们的智商与其他人无大差异, 而唯一差异是情商的不同。用情商与智商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类比, 我们确实应感觉到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材。

素质教育的第三个内容是让学生主动发展。高等教育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 人材规格才会有多样性, 有创新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 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只有主动发展, 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学生有了创造性, 培养的人材才能多样化, 将来的人材结构才能够形成一个人材济济生动活泼的局面。

2 素质教育需要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光滑接轨

教改文件资料中都十分强调基础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并有了许多取得优异成绩的成功案例。这些都说明了基础教育战线的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正在为实施素质教育呕心沥血, 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的高等教育难道不思考一下如何去迎接那些经素质教育而来的新大学生?他们的个性长处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充分发挥, 难道我们的大学还要再压抑不成?他们在中学阶段就已经知道分数不是一个人能力的标志, 难道大学中的我们还要以分数去决定他们的任职 (学生干部) 分配及“荣辱升迁”?当前各高校应认真研讨这个问题, 才不至使教育的列车由基础教育驶向高等教育时脱轨。

3 素质教育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国际教育界, 有T O K N O W (学知识) , T O G O (学做事) , T O B E (学作人) 等关系的研究机构, 并对高等教育提出K (Knowledge——知识) 、A (Ability——能力) 、Q (Quality——素质) 作为培养人材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 9 9 0年出版的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的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 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做人。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亚德博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1 9 8 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 未来人材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 第一张是学术性的, 第二张是职业性的, 第三张是事业心和开拓精神。他认为第三张是最重要的, 但过去往往被人忽视。他的第三张通行证与上文的TOBE和我们说的素质教育十分相似。邓小平同志也教导我们, 教育要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所以, 重视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质量观上的一大革命。我国的高等教育当然也要注重实施素质教育,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基础扎实, 知识面宽, 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材。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 素质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千头万绪的问题需要解决, 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3.1 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未来的教育当然需要勤勤恳恳的教师, 但更需要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应做到:

(1) 既培养学生知识, 更培养学生能力, 知识是基础, 不掌握知识就无从培养能力, 但知识不等于能力。

(2) 在校内就应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成品。为达此目的, 应倡导宽专业面, 调整好专业, 以“专业适应”代替“专业对口”, 为宽口径专业人材的就业奠定好基础。

(3) 在教学上要以学生为主, 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去获取知识。

(4) 为实施素质教育能牺牲个人的一切。教改与任何改革一样会冲击到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树立了新教育观念的教师是会正确对待的。

3.2 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

这是一个既复杂又艰巨的工程。我们知道, 所有的学校教育都是以教材为依据的, 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住在学校里, 白天的时间大部分都在课堂上, 而课堂又是依据一定的课程结构和教材来进行教育的, 所以不解决课程教材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各高校都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组织人力制定课程教材体系和编写教材, 应实现课程教材体系的素质教育化。

3.3 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评价制度

应试教育之所以长时期盘踞着我国的教育阵地,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强硬的“分数指挥棒”的指挥, 继之而来的是以分取生, 以分取师, 以分取校。如果实施素质教育, 而评价制度依然是“分数指挥棒”, 依然是学科知识的“分数”, 那么素质教育就很难形成一种相应的运行机制。各高校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真正以素质教育为标准来建立评价制度。今后要实施素质教育, 当然应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素质教育的目标管理。具体地说, 今后在评价一所高校时, 除坚持原有评价制度中合理成分外, 在评价学生时, 特别应注意提高高校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而将智育所占的比重放在一个适当位置, 且忌以“一好带三好, 一俊遮百丑”;在评价教师时, 特别应注意考察他的素质教育思想及在此思想指导下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及新的教学方法等。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把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课题加以研究;重视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质量观上的一大革命。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上一篇:艾米莉·狄金森:探寻自我灵魂的诗人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