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探寻自我灵魂的诗人

2022-09-10

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经历了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文学领域在19世纪出现空前的繁荣, 涌现了一大批思维方式和创作经历迥异的作家:如爱默生、梭罗、爱伦坡、霍桑、麦尓维尔、惠特曼、艾米莉·狄金森等。在诗歌创作方面, 出现了两位伟大的摆脱传统, 表达自我的诗人:惠特曼和艾米莉·狄金森。两位诗人对诗歌的传统规范都表现了不驯的叛逆姿态, 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诗歌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但创作风格却各趋一极。惠特曼的艺术境界是宏观的, 外向的;狄金森则倾向于微观内省。[1]不同于惠特曼在经历了坎坷的创作道路后生前最后得到诗界承认, 赢得了荣耀。狄金森则没有他幸运, 终身受到冷遇, 生前只发表了少数几首诗。她的诗歌天才是逐渐被世人发现, 直到20世纪中叶才被完全确立为美国主要诗人。

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极其简单, 现代很多读者感叹女诗人生活的单调:她一生除了几次短期外出外, 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小镇的家中。诗人虽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但她的内心世界一直丰富。诗人的妹妹曾经说, 她关起门来, 是因为“她必须去思考 (She had to think) ”。由此可见, 诗人的隐居生活是她为了更好思考生活, 创作诗歌的故意之举, 不是消极的避世行为。她自己就曾在诗歌中表达过:“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然后, 把门紧闭—/神圣的多数对于她—/再没有意义—”。[2]诗如其人, 诗即其人。虽然狄金森创作的诗歌主题是常见的有关自然, 爱情和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 但诗人观察世界和事物的角度却有别于其他诗人, 显示了她独特的个性。由于其生前默默无闻, 对她的生平记载不够详实, 但现代读者通过她的诗就有机会洞察她的灵魂。就像亨利·詹姆斯这位美国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称赞狄金森的诗歌为“灵魂的风景图”[3]。本文就从诗人创作的自然诗中选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来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 领略她瑰丽多彩的灵魂风景图。

狄金森作为某种意义上的隐居诗人, 所涉及的主题无不与她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首先, 大自然是她每天要面对的生活大环境, 她在写给导师希金森的信中就提到:“你问我目前的伴侣——小山——先生——落日——还有一只狗——”[2]故诗人创作了超过五百首的自然诗。这些诗歌主题多样, 即使是写平常的四季变迁, 日出日落, 小山大海, 树木花草都透出诗人观察感悟世界的不同视角, 反映狄金森丰富的内心世界。

首先, 狄金森受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影响, 她在诗中给自然下的定义是:“‘自然’, 是我们所见——/午后的光景, 山恋——/松鼠, 野蜂, 阴影——/自然, 甚至, 是乐园——/‘自然’, 是我们所闻——/大海的喧嚣, 雷霆——/食米鸟叫, 蛩鸣——/自然, 甚至, 是和声——/‘自然’, 甚至, 是声——/‘自然’, 是我们所知——/我们却无法说明——/要道出她的单纯——/我们的智慧无能——”。在她眼里, 自然是一幅天堂般的风景图, 有挺拔的山峦和跳跃的松鼠;自然是一曲和谐的音乐, 有大海的喧嚣和鸟叫蛩鸣;但自然却是未知领域有许多我们无法说明的奥秘。“乐园”这一词说明大自然是美丽的, 同时也是神圣的。它令读者想到亚当和夏娃所住的“伊甸园”。“和声”一词既表达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悦耳和谐, 又隐含了大自然的一切事物与人类之间关系融洽、和平共处之意。[4]

但另一方面, 独居生活让诗人更加深刻的体会自然和人的关系, 尽管终日与自然为伴, 但诗人感觉出自然与人类的疏离, 自然在本质上不会去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兴趣。虽然诗人有意努力去建立自然和人之间的理解和联系, 却常常无功而返。这一情绪在著名的《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有着精彩刻画全诗由五节组成。诗人开始站在一个不被小鸟发现的角落, 写下了对小鸟准确而细致的观察:“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他不知道我在瞧——/他把一条蚯蚓啄成两段/再把这家伙生着吃掉, //然后从近旁的草叶上/吞饮下一颗露水珠——/又向墙根, 侧身一跳/给一只甲虫让路——”。前两节写小鸟啄虫饮露, 自由跳跃状, 细腻而逼着, 让人如临其境。然而诗的第三四节, 小鸟因发现诗人的存在而到处于危险之中, 因而极度恐惧:“他用受惊的珠子般/滴溜溜转的眼睛——/急促地看了看前后左右——/抖了抖他天鹅绒的头//像个遇险人, 小心/我给他面包屑/他却张开翅膀, 划动着/飞了回去, 轻捷”。

中国古代就常说“诗言志”, 狄金森的自然诗中也常常反映出她对生活的感悟, 尤其是一些描写花草的诗歌传达了诗人对待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许多维多利亚时代作家一样, 狄金森喜用鲜花来抒发情感, 其中尤以玫瑰最为常见。她在一首诗中赞美从玫瑰中提取的精油:“精油——榨出/玫瑰油源自玫瑰/不仅因为太阳的——/那是螺旋的馈赠——//寻常玫瑰——衰败——/然而这一支——在女士的抽屉里/当她躺下——令夏日——永久芬芳——”“寻常玫瑰”无法避免自然规律会调离“衰败”, 诗中的主人公很明显害怕这种厄运, 只有“榨出精油”, 才能“永久芬芳”。这里的精油就可以理解为诗人精心构思的诗歌, 狄金森的导师希金森曾说:“文学是玫瑰精油, 是从百万朵鲜花中提取的。”狄金森借此诗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文学精品必须经过长期磨炼和压榨才能问世。[4]

狄金森对自己的诗歌进行精心打磨, 充满信心, 但当她给希金森先生寄去, 得到的答复却是劝她推迟发表。她回复到:“如果声誉属于我, 我逃也无法逃脱——如果与我无缘, 我就会由于追逐而虚度过最漫长的一天——”[2]。她在诗歌中就表达了文学创作源于作者本人需要, 而不是为了追逐名利, 请读以下关于三叶草的诗歌:“三叶草的质朴名声/虽然只有母牛知晓——/却远胜于名流们的/彩装世界。//声名若察觉自己/就将有损于鲜花——/雏菊因为回头顾盼/已削弱力量——”在这里。我们看到狄金森为她自己的诗歌创作做了很好的阐述:如果作家在创作时“回头顾盼”, 考虑自己的“名声”, 就会像雏菊一样“削弱力量”。她尽管生前诗歌一直没有得到世人认可, 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 诗歌的力量非但没有削弱, 其价值反而在下个世纪得到的应有的肯定。

狄金森一生创作颇丰, 现出版的也仅是她全部诗作的一部分, 诗歌主题涉及很广, 通过上面一些自然诗的分析, 可以看出诗歌是这份女诗人表达自我情感, 实践人生探求的途径。她的诗歌就是她的灵魂的风景图, 她自己曾写到:“这是我写给世人的信, 世人却从未写信给我——”。当时的读者没有领略到诗人独特的灵魂风景, 但我们现在却能在读这些诗时, 感受到诗人探索自我和人生时的快乐、悲伤和隐秘的心情。诗人是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探索的同时也给世界文学留下一笔宝贵文学财富。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作为影响美国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位重要的女诗人, 其诗以独特创作风格和新奇的意象著称。尽管诗人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隐居在家, 但她的诗歌却表现她对人生深刻思考和对自我灵魂的探索。本文旨从她创作的自然诗中探究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灵魂风景图,隐居诗人,自然诗

参考文献

[1] 朱刚.新编美国文学史 (第二卷)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江枫.狄金森诗选[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

[3]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 (上)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4] 刘守兰.狄金森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5] Dickinson, Emily.Complete Poems.Ed.Thomas H.Johnson[M].London:Faber and Faber, 1975

上一篇:p21和p16基因在早期食管癌中的表达下一篇: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研究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