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策略研究

2023-03-05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希望, 没有教育便没有文明。无论是从农业本身发展要求, 还是从城市化的角度看, 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不但对农村本身和城市发展有着现实与潜在的影响, 而且对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与社会的发展也同样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 必须认清和改革当前农村教育现存的问题, 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建设人才。然而, 当前的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1 阻碍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

1.1 农民占有教育资源少, 教学设备落后

80%的人口在农村, 90%的学校却在城里, 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小学在校生每人平均预算内经费, 城镇为658元, 农村仅为479元, 只相当于城镇的72%。而且农村初中和小学义务教育经费只有60%——70%由财政预算内解决, 其余30%——40%由社会团体、个人办学、社会捐资、公民集资办学、学费杂费和其他来源解决。城里的学校由国家投资建设, 教学设施设备先进, 教师教学水平高, 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也高。而农村的学校大多由农民自己集资筹办,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在这种办学条件下, 农民子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跨越更高的升学门槛。而大部分农村家庭很难支付得起孩子大学教育收费, 且大学助学贷款手续繁杂, 覆盖率低, 使得更多的农家子弟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2.2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师资奇缺, 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真正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正式教师很少, 大部分由代课或民办教师转公办而来,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大都较低。从城市与农村学校的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看, 城市与农村初中教师研究生比例为2.47, 本科比例为2.76, 专科比例为0.68, 高中及高中以下比例为0.46。如此差距的存在, 无疑加大了农村孩子考大学梦想的阻力。因为再聪明的孩子也要有一个真正有水平的教师来教才有成才的希望。

2.3读书无用论思想重新抬头

教育是一种投资, 而且是一种见效慢风险高的投资。一个大学生读完四年国家和家庭的投资是很巨大的, 但在当前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从某种程度上挫伤了贫困家庭特别是边远农村家庭供孩子念书的积极性。中国的《小康》杂志调查数据显示, 支持一个大学生的教育花费, 在农村要占家庭收入的将近三分之一, 为32.6%。据民盟青海省委调查, 近几年, 西部地区中小学的辍学学生正逐年增多。这势必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学校流落到社会中去,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读书无用论思想蔓延。

2 解决中国农村教育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

2.1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农村教育的投资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财政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它的完善势必要经历一段发展过程, 而目前农村教育的经费短缺不可能等新体制完善之后才解决, 这就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主要包括: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发达地区继续发挥乡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资作用;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的农村地区, 地方政府财力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的阶段, 继续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当然, 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也是增加教育投入, 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途径。因此, 在现有的财政收支框架内进行适当的调整, 有可能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而这方面所需的投入比之大型工程项目和城市标致性工程的投入要少得多, 它所产生的作用和效益则是长久和深远的。中央与省级政府采取一些特殊政策, 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燃眉之急, 中央政府在“十五”期间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将极大地推进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保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对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全面推进现代化的事业则是千秋功业。

2.2 加大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力度

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进行有计划、分批次集中到各类高校实行假期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应经常搞城乡教师互助教学活动, 相互学习经验, 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与此同时, 政府要全面检查教师工资、待遇执行情况, 工资主要针对县财政统发工资, 待遇主要有山区教师补贴。真正把农村教师工资提高上去, 如实如期的发放到教师的手中,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村教师的积极性。进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中的骨干教师纷纷流入城市学校, 农村学校成了城镇学校的‘教师培训基地’, 优秀教师走了, 新教师不愿意下乡, 不合格的教师又增加了, 贫困地区教育的‘血’正被城市一点一滴抽走!”的问题。

2.3 严格控制大学生招生数量,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大学生就业

2005年,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 是1998年的4.7倍, 高校在校学生数达2300万人, 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有教育专家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 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 堪称壮举。如此快速的扩招, 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 后遗症也就难以避免地频频发作, 在西部地区症状更为明显。大连理工大学前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耿东认为:“扩招主要集中在一些普通地方院校, 而国家重点院校的扩招规模并不大, 这些普通高校本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 同时这部分扩招的学生往往来自基础教育比较薄弱, 教育资源比较差的西部农村贫困地区, 在招收进来的550万大学生中, 如果进行排名, 地方院校扩招进来的学生处于后50万中, 在有限的就业岗位竞争中怎能不处于劣势?”这势必会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或者是根本找不到工作。这无疑会加剧“读书无用论”思想的蔓延, 不利于改变农村教育现状。2006年5月10,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 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 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 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这样做, 有利于集中精力, 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深化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有利于逐步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特别是缓解高校毕业就业的压力, 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农村教育的良性循环。

摘要:抓教育既是农村改革突破纵深领域的后方动力源, 也是中国农村扶贫的一个基本环节。农村教育的振兴, 无疑是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脱贫的一个坚实的希望。

关键词:农村教育,存在问题,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  俞进军.中国拒绝贫困[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9.

[2]  同春分.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3]  马洪, 王梦奎.2006中国发展研究[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4]  黄建军.点燃头脑的火把——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M].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99.

上一篇:65例不安腿综合症回顾性分析下一篇:联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足4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