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2-08-27

第一篇: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12月26日上午,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开幕。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安排部署明年工作,审议《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主持会议并代表省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省委常委仁青加、穆东升、徐福顺、骆玉林、吉狄马加、多杰热旦、齐玉、王小青、苏宁出席会议。

强卫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玉树灾后重建任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四个坚持”和“四个发展”为方法路径,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惠民生,扑下身子抓重建,千方百计保稳定,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保持了“经济增长、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较好、民生改善、重建顺利、团结和谐”的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更为可喜的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不甘人后、自我加压、求新思变,焕发出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的高昂斗志,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深入人心,大美青海的影响日益广泛,奋力赶超的步伐更加坚定。

强卫从六个方面报告了省委常委会一年来所作的主要工作:一是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贯彻推动发展的主题主线;二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各族人民幸福指数;三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开启文化名省建设;四是大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是科学推进灾后重建,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六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强卫指出,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四个发展”贯穿于“十二五”规划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谋划制定发展新蓝图,现在,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又好又快地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已成为全省工作的鲜明导向和强大动力,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坚持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善经济运行综合调控,有效调控物价。更大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强卫强调,常委会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欠发达地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有力促进群众增收、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新提高。着力增加群众收入,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重点,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补助等六大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突出加大社会就业,制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逐级签订就业目标责任书,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得到强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个全覆盖水平,其中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率先在全国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全省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基本形成,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亮点、新模式。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育投入增长机制,“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

强卫指出,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为“十二五”时期开好局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启动文化名省建设,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活力强劲、品牌效益突出、民族特色浓郁的文化名省。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想道德建设显著加强,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全面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着眼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确定了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和8项任务。

强卫指出,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全面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努力构建符合中央精神、具有青海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总体保持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和实践以群众工作、矛盾纠纷化解和宗教寺院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推行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问责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保持了青海藏区大局稳定。启动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调研更加深入,方针政策更加完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工作成效更加明显。深入推进“平安青海”建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高,生命和健康安全得到保障,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

强卫强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在国务院玉树重建协调小组的指导下,全国人民无私援建,全省上下特别是灾区干部群众和援建单位共同努力,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实现三年重建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科学重建的工作指导,深化对特殊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下重建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把握,突出科学重建、依法重建、高效重建、和谐重建。突出抓好重点环节,规范项目设计,严格项目监督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注重绿色重建,注重形成援建工作合力。与此同时,妥善解决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问题,提前部署决战明年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步推进重建精神家园,涌现出了一大批援建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

强卫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常委会集中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召开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安排部署学习贯彻活动,要求全省上下深刻把握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更加主动地为人民服务,更加坚定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加全面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崭新姿态,投身于新青海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具体工作中:精心做好州县乡三级换届,整个换届呈现出候选人当选率高、当选人得票率高,班子结构好、换届风气好,组织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的“两高两好三满意”特点。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重点推进思想理论武装、发扬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加快人才强省战略、夯实基层基础、弘扬优良作风、加强反腐倡廉等八项工作。重视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用创先争优活动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突出抓好领导机关的作风建设,专题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教育引导各级机关和党员干部,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走基层、转作风、解难题活动。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巩固和发展了务实团结、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

强卫最后强调,一年来,常委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对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编制藏区发展规划,着力推动对口援青工作,努力推动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结合省情实际,大胆创新完善科学考评机制,把完善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衔接,组织开展州市地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现场观摩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各地各部门推进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实现“四个发展”的内驱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全省上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竞相发展的势头更快、干劲更足。对于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常委会将认真研究,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工作。

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会议;不是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的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党组成员,省纪委常委,青海省出席党的十七大的代表,各州市地(含格尔木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省委各部委、省直各机关单位、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高等院校、省管企业、中央驻青单位的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县委(区、市、行委)书记及实施“四个发展”年度绩效考核试点县县长列席会议。

第二篇:州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审议稿)

王勇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十一届省纪委八次全会及州委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围绕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州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州委常委会对全州2012年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今天,州委各常委、州人大、州政协主要领导,州政府在家领导,州法院院长、州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魏书记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2011年主要工作成效

2011年,在省纪委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成效,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保证。

------滥督检查成效显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对

党的政治纪律的执行和中央、省委关于宏观调控、节能减排、转型跨越、民生工作、环境保护、扩大内需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了中央和省委关于支持藏区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及全州重大任务、重大项目的完成。二是加强对换届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确保了州、县、乡换届工作风清气正。三是重点围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开展执法监察,共排查出问题项目222个,查出问题619个,已整改到位326个。四是对全州公务用车进行了专项治理,清理公务用车1700辆,发现违规购车40辆。其中,超编33辆,超标7辆,目前正在按规定核查处理。五是加强对"5·12"_灾后重建的监督检查。先后组织200多人(次),深入,舟曲、迭部等县,围绕工程建设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大额度资金拨付、大宗物资采购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特别是对舟曲县的201个重大重建项目、8708户重建户,迭部县的7852户重建户进行了重点检查,对发现的项目资料不全、工程质量不达标、资金管理使用不当等82个问题,下发监察建议书33份,督促其整改,使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等工作趋于规范化。六是加强对舟曲"8·8"泥石流灾后重建工作的监督检查。舟曲"8·8"特大泥石流抢险救灾工作转入重建后,州纪委监察局及时成立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监督责任体系,按照“一定三包(定人员、包项目、包责任、包监督)”的形式将每、个项目分解给州、县两级纪委监察局工作人员,靠实了监督责任。同时,抽调得力人员,租赁办公房屋,轮班蹲点,长期驻守舟曲,围绕"8·8"泥石流灾后重建的110个自建项目,先后切批次10批次100多人(次)深入舟曲县有关部门、单位及乡镇、村组,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实

行挂牌销号管理。特别是对省灾后重建办公室下发的10份督办通知书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现场办公,现场督促整改,保证了舟曲灾后重建顺利进行。七是加强对中央和省委、州委关于维稳的各项重大决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在重要节假日和三月敏感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维稳责任追究制度,全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党风康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去年年初,在全州经一济工作会上,对2010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好的4个县和州直6个部门进行了表彰,并对全州g个县市和州直80个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年底,由州委常委带队对全州执行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州纪委在总结2沮0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组织协调,健全机制、完善措施,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坚持和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康政档案、廉政警示谈话、廉政测评等制度,促进了党内监督条例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一去年,各级纪委负责人同所属党政领导干部廉政谈话282人次、任前谈话390人次,听取领导干部述职述廉2304人次,检查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部门591个,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一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采取集体学习、个人自学、会议讨论、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和报纸答题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州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等各项规定,切实提高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

自觉性。并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举办廉政书画展、参加纪念建党一90周年红歌比赛、组织收看廉政专题教育警示片等活动,对党一员干部进行分类分层次教育,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拓展廉政宣传教育阵地,将迭部县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命名为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同时,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开办“廉政专栏气开通举报电话和监督检查专网,大力宣传和报道纪检监察工作动态、典型事迹和反腐倡廉的做法、经验。特别在元旦、春节前,通过下发文件重申廉洁自律规定、发送手机廉政短信、廉政格言,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一员领导千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一查办案件势头强劲,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有效遏制违纪行为的重要手段,作为从严治党、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加强信访隐患排查,广辟案源线索少严格依纪办案,从严查处了一批违纪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去年犷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108件(次),一初核案件线索74件,立案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人,涉及县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4人、一般干部6人,挽回经济损失639万元。

-一纠风治乱效果明显,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一是全面清理纠正了个别学校乱收费现象厂有效规范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二是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切实维护了农牧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坚决纠正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个别县市医疗卫生单位乱收费等现象。四是治理公路“三乱”成果得到巩固,对少数单位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问题进行了查处。五是“小金库”治理成效显著,共查出33个部

门和单位的“小金库”违纪资金1100万元,追缴543万元(已缴财政)。六是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对全州卫生、教育系统和通讯行业进行了行风评议,对11个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单位进行了重一点评议,转变了政风行风,促进了依法行政。七是纠正了房屋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足额兑付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费,严肃查处了个别县市发生的强拆房屋问题。八是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管力度,推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度建设整体推进,.惩防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方案》,几明确各部一门、一各单位反腐倡廉建设目标任务公督促检查落实进度,力求全州惩防体系建设五年任务如期完成。二是根据省纪委关于加快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意见,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邻项,进一步完善了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一并严格督促落实,做到了公开内容务求真实,公开形式注重实效公开程序规范有序,公开时限及时到位,一公开进程积极稳妥。四是在开展预防腐败试点的3个县市和5个州直单位中,共废止和完善工作制度50多项,新建30多项,减免和节约资金500多万元,切实规范了办事程序,提高了有效预防腐败的

科学化水平。

-一终端监督取得突破,基层党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及时下发了《关于力。强甘南州农牧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解表》,明确了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并将工作任务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二是深入开展农牧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推行村干部勤廉双述、村民询问质询和民主测评等制度。三是及时调整充实了“甘南州农牧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加强_了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建立健全了由州纪委等17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州委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完成了州、县、乡纪委换届,配齐配强了各级纪委领导班子。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积极采取专题培训、轮训、岗位练兵、以案代训等多种形式,先后选派30多名纪检干部参加子中央纪委

一、一省纪委和州委组织部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提高了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技一能。三是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结合“创先争优”等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了_“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践行中央纪委关于“五严守、一五禁止一”的规定,、使自身履行职责、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2011年,州纪委监察局荣获了由中纪委、人社部、监察部授予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玛曲县、卓尼县纪委监察局荣获了由省纪委、人社厅、

监察厅授予的一“全省纪检监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各位委员、同志们,2011年,全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是省纪委正确指导和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州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纪委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关键部位和重要环节的腐败现象依然处于易发多发阶段,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个别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还不够有力;干部队伍中“庸、散、懒、慢、拖”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少数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还不够到位,有效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多;办案装备相对滞后,科技含量较低。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201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收官之年。保护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实施“五大战略”任务艰巨,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

十一届省纪委八次全会和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严明党的纪律,保持党的纯洁性,着力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为推进“生态甘南、旅游甘南、文化甘南、多元甘南、幸福甘南”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王三运书记在十一届省纪委八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担负起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大责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要按照中央纪委和省委、州委的要求,把保持党的纯洁性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过程,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六项主要任务,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贯彻落实。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奉献的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省纪委和州第十一次党代会做出的各项决策部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一是围绕党的客项方针政策一贯彻落实和“十二一五”规划的执行,对宏观调控政策、转型一

跨越、“三农”工作、扩大内需、节能减排、保护坏境、物价监管、“五大战略”等一系列童大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乒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围绕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开展监督检查,产禁在群众中散布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反的意见,严禁公开发表同中央和省委、州委精神相悖的言论,严禁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切实保障中央和省、州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围绕中李和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和支持我州加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对照我州制定的《实施意见》,从重大项目建设、一重要政策执行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四是围绕落实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建设等事关群众利益的几重大问题开展监督检查,重点对社会保障基金、扶贫、救灾资金、住房公积金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五是加强对舟曲"8,·8"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大对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督办剑度,对拿杠作任务和督查到的问题实行挂牌销号管理和重点督办。六是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决策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评估机制、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决策程序不合法、政策措施不合理,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的问题。七是加强对中央、省委、州委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二)强化教育监督,增强廉政意识。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党的宗旨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党的

纯洁性教育和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康洁从政及艰苦奋斗教育,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两个务必”,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夯实勤政廉政的思想道德基础,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做到思想不松防线、行动不碰红线、做人不越底线。二是深入贯彻《廉政准则》。进一步认真落实8个严禁、52个不准的要求,健全领导干部“三谈两述一报告”(既廉政责任谈话、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三是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今年,州委决定用半年的时间,在全州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以“求真务实转作风,勤政为民促效能”为主题的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等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和少数部门及干部身上存在的干劲不足,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执行不力、服务不优等问题。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为重点,加强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认从严查处失职读职、弄虚作假等行为,全力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

(三)靠实工作责任,推进廉政建设。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领导。中央新修订颁布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对责任内容、

检查考核与监督措施以及责任追究的情形、方式、程序和时效等进行了充实完善,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规定》,深刻理解《规定》中的新内容、新措施、新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完善考核制度,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项督查,不断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强基层农牧村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围绕加强农牧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和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管理制度。三是继续有效推进预防腐败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预防腐败体制机制,达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目的。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甘南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工作方案》。各县市、各部门要按照《工作方案》任务分解,认真梳理盘点工作进展情况,务必于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努力形成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四)严格执纪执法,加大惩处力度。一是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要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经济案件,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以权谋私、失职读职案件,发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行贿受贿、权钱交易案件,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腐败案件,以及商业贿赂案件,以反腐败的坚决态度和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二是要着力建立预防与惩治并重的办案模式,严格依纪依法、

安全文明办案,全面落实“一案三报告”制度(总结报告、剖析报告和整改建议报告),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三是认真做好案件审理工作,坚持和完善公开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党纪政纪处分决定、执行工作限时告知责任制,严格执行纪律惩戒有关规定,确保执纪到位。四是加强信访举报工作,进户步探索建立健全纪检监察信访协调工作机制。、在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重从专项治理、执法监察、专项检查、纠风等工作中发现案件线索,不断拓宽案源渠道。五是要注重完善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同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审计和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查办案件、惩治腐败的整体合力。

(五)推行阳光行政,深化纠风治乱。一是推进阳光行政。将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公共权力集中的基层部门和行业列为重点。开展对几《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加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力度,切实推行“阳光行政”。二是加大问责力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问责制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代理服务制、绩效管理制等制度。三是加强信访工作。抓好信访投诉,切实畅通群众反映问题、化解矛盾的渠道。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开展纠风监察。坚决纠正公路“三乱”、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医疗服务等行业中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加强对农民工维权、征地搬迁补偿等情况的监管;加强对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纠正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同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的行为,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严肃立彭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推进专项治理,切实解决问题。一是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认真查处项目审批、招标投标、质量监管、物资采购、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做到问题排查不清楚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追究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健全不放过。二是深入开展国土资源领域内存在问题的专项治理。集中力量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清理。三是突出抓好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应纳入政府采购而不纳入、肢解政府采购资金总额等违纪违规行为。四是全面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认真落实《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实施办法》及相关规定,重点纠正超标超编、规避控购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和公车私用等问题。五是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从体制机制上加强监管,在重点检查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专项治理。

三、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开创全州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定信心,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明显的成效取信于民。

(一)着力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州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党

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一起部署,一道检查,一并考核。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其管辖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坚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要继续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那些领导不} 3}日位、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不正之风日盛、重大案件和腐败问题屡屡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二)着力提高反腐倡康建设的整体水平。通过严厉惩治违纪行为,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促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要进一步加强廉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促进廉政勤政;要着力抓好“四个突出”。一是突出重点,善于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出发,以关键问题、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突破推动整体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突出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工作活力。三是突出特色,抓住影响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特色,体现亮点。四是突出实效,对于安排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着力增强纪检监察千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

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为核心,以落实“五严守、五禁止”的要求为重点,不断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大力改善办公条件和办案装备,进一步强化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的功能,充分发挥各级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的应有作用,不断提高州、县、乡纪委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办案纪律、保密纪律和廉政纪律,即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做好贯彻执行的表率,特别要在全州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效率,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要增强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其论的监督,珍惜声誉,秉公执纪,依法办事,以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党章赋予的职责。

同志们,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抓热点,解难题,求实效,进一步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全州上下忠实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全面贯彻落实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到促进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在郑举行

省委常委主持会议 省委书记卢展工作重要讲话

河南党建网11月20日讯 河南日报报道: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肩负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新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

(2010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1月17日至19日在郑州举行。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卢展工作了重要讲话。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承前启后、立足长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集思广益、科学完善,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强调,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密结合实际,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与科学谋划我省“十二五”发展结合起来,与建设中原经济区结合起来,始终紧紧扭住发展,始终注意保持清醒,始终着力民生民心,始终牢记责任使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全会充分肯定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省委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今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迈出有力步伐。

全会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认为过去的五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综合经济实力、粮食生产能力、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跨上新台阶,文化强省建设、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不懈努力,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进入了蓄势崛起的新阶段。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强调今后五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适应发展大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由之路,对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既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攻坚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准确把握形势、发挥自身优势,破解四道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全会指出,制定河南“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明显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基础更加牢固。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促进增投资与扩消费有机结合。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统筹城乡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制度创新。要坚持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要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发展的软实力和支撑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弘扬中原文化。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中原建设,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均衡增长,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平安河南建设。要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出口带动能力,开展能源资源和劳务合作。

全会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是客观的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会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力争五年彰显优势,即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发展接近中部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十年实现崛起,即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实现新跨越,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全会强调,实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目标任务,必须贯彻“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有效运作、求实求效,突出科学发展、“三化”协调、载体建设、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服务大局等六项原

则。要优化中原经济区战略布局,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为核心区、以全省各省辖市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强化战略支撑,着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支撑体系、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项目支撑、持续运作,勇于创新、先行先试,转变职能、优化环境,联动发展、共同繁荣,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努力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坚强保证。要坚持“五重五不简单”、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增强“六个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推进作风建设,坚持惩防并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负责、甘于奉献,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谋划发展上,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力量。

全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肩负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新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全会还票决了干部。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省委委员81名,省委候补委员16名;列席这次全会的人员有:不是省委委员和省委候补委员的省人大、省政协党员领导同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武警河南总队总队长,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纪委副书记,省人大、省政协各工作(专门)委员会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各正厅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驻豫各正厅级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管企业、省管高校党委书记,省直、中央驻豫各副厅级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部分省八次党代会基层党代表。 (记者 平 萍)

第四篇: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内部资料 妥善保存

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2018年7月

— 1 —

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宣 讲 提 纲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6月29日至30日在成都举行。出席全会的有,省委委员84人,候补省委委员17人。省纪委常委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也列席会议。

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听取和讨论了省委书记彭清华代表省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彭清华同志就两个《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并发表重要讲话。

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重大意义

这次全会是在我省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和 — 2 — 决策部署,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迈步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的再动员再部署。全会的召开,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更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彰显了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会旗臶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主题主线贯穿始终,坚定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四川不折不扣落地落实。这一鲜明主题,集中体现了省委和全省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坚强政治定力,是引领全省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动员令、冲锋号。

(二)完善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谋划和战略布局 全会深刻把握新时代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与时俱进谱新篇,突出问题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对事关四川发展全局的重大思路和举措进行再梳理、再谋划、再落实。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决定》,通

— 3 — 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自觉在发展理念、发展思想、发展战略上全面对标看齐,符合新时代新使命新实践的要求,抓住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点和关键,回应了全省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新期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确保全省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的行动纲领。

(三)形成了对事关四川发展全局若干重大问题的高度共识 全会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运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成果,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凝聚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对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打造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等重大战略部署形成了高度共识,进一步筑牢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提振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信心决心 全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指出了四川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又深入分析四川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清晰指明了四川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工作举措,进一步描绘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美好蓝图,必将进一步激励全 — 4 — 省广大党员干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治蜀兴川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决贯穿到治蜀兴川事业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四川发展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二、坚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指针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科学理论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臶和灵魂,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集中体现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必须学思践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

— 5 — 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二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围绕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科学回答。三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对怎么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科学回答。四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执政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出了科学回答。

(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是指导治蜀兴川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 6 — 总书记十分重视四川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3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5次发表重要讲话,20余次作出重要批示。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聚焦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为科学回答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是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具有丰富科学内涵和明确实践要求。一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做好四川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四川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些重要论述,是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全局对四川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四川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二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总书记要求四川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三大攻

— 7 — 坚战”,扎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擘画。三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总书记要求四川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的要求,是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四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总书记要求四川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要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调要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四川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开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篇的动力支撑。五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总书记要求四川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强调要加大 — 8 — 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这些重要论述,标定了四川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方向,是新形势下四川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指引。六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指出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在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要求把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四川做好“三农”工作、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七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求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指出四川文化多彩,要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深厚为民情怀和强烈使命担当。八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求把建设长江上

— 9 — 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臵,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国土绿化、生态建设,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赋予了四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九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求坚定推进依法治理,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四川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十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总书记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强调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彻底肃清周永康恶劣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些重要论述,为四川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三)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臶,坚定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对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的直接检验,是拥 — 10 — 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具体行动,是履职能力和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要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武装头脑,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领会吃透“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十个指明”的根本要求,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更加自觉用以指导实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把总书记为四川发展做出的总体擘画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更加自觉用以推动工作,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实际,科学确立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开创四川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深刻把握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谋划和部署

这次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决定》:一个是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是管总的指导性文件;另一个是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专项文件,这个决定深刻把握习近平

— 11 —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针对性提出26条务实举措。两个《决定》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一以贯之坚持省委既定部署,又与时俱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注重一致性、保持连续性、富有针对性、突出指导性,全面贯彻了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系统回答了事关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方向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符合我省实际,顺应群众期盼,是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行动纲领。全会重点从十个方面作出了新的战略谋划和部署。

第一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科学研判了四川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四川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要地,是我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科教大省。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增长转向 — 12 — 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外开放迈向立体全面开放阶段、民生改善跨入全面提升阶段、社会治理步入共建共治共享阶段的基本特征,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四川面临的发展形势。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存在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成渝城市群、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绵阳科技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国家重大布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等国家重大政策,在四川交汇叠加,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全会鲜明确立了新时代四川发展的主攻方向。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新时代新的实践要求,确立了“五个新”的四川发展主攻方向。一是新体系,即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二是新格局,即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三是新态势,即围绕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 13 — 四是新优势,即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推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五是新局面,即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第二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作出重大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立足于稳、着眼于进,以“稳”促高质量的“进”、以“进”维护高水平的“稳”,既做到稳增长、稳就业、稳生态、稳预期、稳环境,又做到结构调整要进、质量效益要进、创新发展要进、改革开放要进、脱贫攻坚要进、思想文化要进、人民生活水平要进、党的建设要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要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14 — 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繁荣发展、现代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三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着眼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

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人民的艰苦努力,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区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从历史沿革来看,四川曾经一度是成都、重庆两大经济中心城市并驾齐驱,1997年重庆直辖后,成都便成了“一枝独秀”。在之后的20年中,针对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先后提出实施“依托一点、构建一圈、开发两片、扶持三区”“五大经济区、四大城市群”“多点多极支撑”等区域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对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发展不足仍然是四川最突出的问题。这个不足,有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排位相对靠后,大而不强;也有不平衡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首位城市与其他市(州)相比体量相差悬殊,排名第一的成都经

— 15 — 济总量是排名第二的绵阳的6.7倍,城乡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以占全省17.8%的面积,承载了全省45.8%的人口,贡献了60.6%的经济总量;而“三州”地区占全省面积的60.3%,人口只占8.4%,地区生产总值占5.3%,这种情况,是四川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的,也是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对四川的发展,我们要全面地看、历史地看,要放到新时代的大背景中来看,放到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来看。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这既是立足现实的重大考量,也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延续和提升,就是要着力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一干”就是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增强成都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多支”就是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优化全省经济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

促进“五区协同”发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 — 16 — 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在“五区协同”中将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统一定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则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对以甘孜、阿坝两州为主体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以及大小凉山地区,更多的是在“五区协同”中突出其生态功能,这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服务国家大局的需要,也是确保这一地区可持续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需要。要加强各经济区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着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同时,要优化我省城镇化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为核心城市,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宜宾、泸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以南充、达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东北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构建“5+1”产业体系。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这些年努力,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推动全省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产业层次初级化低端化特征明显,传统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产业占工业比重近7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为15.1%。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1%、比全国低13.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坚持以供给侧结构

— 17 — 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变革正有力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中赢得一席之地,构建起四川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支撑。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变化,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窗口期”,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做响品牌、拓展市场,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会根据四川产业发展实际,提出重点发展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第四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作出重大部署

突出了改革牵引。全会提出,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 — 18 — 革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重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

突出了创新驱动。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突出了军民融合。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健全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实施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军民融合科技资源共享、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落地,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突出了人才支撑。全会提出,要做大做强人才智力支撑,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评价制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第五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等重要指示,围

— 19 — 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作出重大部署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四川作为内陆地区,更需要全方位扩大开放。当前,我们正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把西部内陆地区推向了开放前沿。同时,我省在对外开放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突出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充分、开放发展通道平台不足、一些领导干部开放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等。全会正是基于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作出全力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部署。

确立了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目标。大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力推动四川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融入全球经济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在新一轮开放合作中赢得主动。

提出了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方针。扩大开放合作最重要的是对接先进生产力,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对此,全会提出“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的战略方针。“突出南向”,就是要主动融入国家中新合作机制,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对接南亚、东南亚这个拥有2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拓展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提升东向”,就是要积极参与长江经济 — 20 — 带发展,深化成渝经济区建设,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更好对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环太平洋国家先进生产力。“深化西向”,就是要优化释放中欧班列通道能力,发挥西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优势,推进对欧高端合作,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扩大北向”,就是要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积极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同时,要推动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合作,深化与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省份的全面合作。总之,通过东联西延、南北突进,把“四向拓展”这篇文章做好了,我省立体全面开放这盘棋就走活了,就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明确了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支撑。全会指出,交通是发展现代化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也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实现从“蜀道难” 到“蜀道通”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交通体系不完善、线路结构不均衡、运输供给不高效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实施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全面提升经济辐射力、资源集成力、开放影响力。同时,要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高质量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争取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务实建设国别合作园区,力争取得新进展;依托省内高校打造留学生学习

— 21 — 基地,发挥好交流交往的桥梁使者作用;着力提升口岸能级,支持成都等地申报国家开放口岸;全面优化投促平台,继续办好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建立全球川商交流合作机制,持续实施“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等;大力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第六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臵,落实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足“绣花”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创四川“三农”工作新局面。

统筹“五个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创建农业强县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涉及面很宽,需要在总体谋划、全面推进基础上,抓好一些“吹糠见米”的重点工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全会提出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的一项具体举措,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工 — 22 — 程、民心工程系统推进。

实施“三年攻坚”,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也是我们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现在,我省还有68个贫困县、5295个贫困村和171万农村贫困人口,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压力也不小。今年2月总书记在成都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最近又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锐出战”“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全党发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进军号令。这一仗打不好,我们无法向党中央、向总书记交代,也无法向全省人民交代。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实施脱贫攻坚三年攻坚行动,抓好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集中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通过“回头看”巩固脱贫实效,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推进“一体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两化”

— 23 — 互动、城乡统筹,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县城、特色小镇、特色村落,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七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作出重大部署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吃饱穿暖等基本生存需求转向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24 —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臵,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发展老龄事业。稳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高质量完成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推进汶川、芦山、康定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全会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精神文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从我国先行地区实践经验看,经济强省建设有利于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强省建设又会促进经济强省建设。四川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富集,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省有独特优势。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发展,使全省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要加强“文化小康”建设,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振兴出版、振兴影视、振兴川剧和曲艺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巴蜀文化

— 25 — 品牌工程、名家培养工程等,大力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提升行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文化产品的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扩大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源头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健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建立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相结合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建强群防群治力量,使人民安全感更加充实。

第八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工程来抓,自觉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用力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全会提出,坚决打好蓝天 — 26 — 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八大战役”。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上要自觉做到“四不”,不因多年积累的问题而推责,不因涉及复杂利益而回避,不因可能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付出一定代价而退缩,不因需要较长时间治理方能见效而延缓。

大力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全会指出,生态保护与推动发展不是对立的,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行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绿色发展试验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行动、推进生活方式转变综合行动。这“五大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要以此带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营造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九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坚定推进依法治理”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把四川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 27 —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代四川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新时代四川群团工作体系。

深化依法治省实践。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着力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藏区依法治理,依法加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扎实抓好彝区禁毒防艾工作。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会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同全国一样,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风险和矛盾的凸显期,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风险挑战新特征新变化,大力提升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新 — 28 — 经济新业态伴生风险“五大风险”,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第十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总书记鲜明指出“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同全国一样,四川政治生态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正风肃纪任务艰巨,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任重道远。四川是天府之国,但不是世外桃源,也决非“净土”。最近暴露的蒲波、严春风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也决非一日之功,解决深层次问题需要持续用力。我们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四川有任何市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克服“七个有之”问题,以坚强政治定力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持续深入加强政德建设,倡导培育良好家

— 29 — 风,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铲除封建腐朽文化滋生的土壤;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坚持把良好政治生态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从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地方政治生态不好,则正气不彰、歪风滋长,必然破坏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政治生态好,就能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极大释放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是否良好,干部作风是重要检验。要持续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高度重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新表现,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引导大家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治蜀兴川事业发展上来。

四、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关键在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省委全会各项部署一项一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要深刻理解‚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30 — 及‘四川篇’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继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深刻理解‚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围绕省委明确的“支持广元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北向东出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辐射力和吸引力,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广元支撑”。

三要深刻理解‚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按照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要求和对广元“建设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入推动我市南向融入成渝经济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建设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示范市;东向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沿海地区,承接浙江、深圳等地产业转移项目;北向西向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与西安、兰州合作。

四要深刻理解‚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这次全会提出的将“广元建成四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机遇,突出交通先行,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建设管理水平,补齐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区域全面贯通、信息全面畅通、要素全面流通,全面建成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枢纽。

— 31 — 五要深刻理解‚构建具有四川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按照市委既定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优势工业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和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中国生态康养名市,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

六要深刻理解‚抓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聚焦最后三年脱贫攻坚任务,继续每年打好四场战役,确保如期精准高质量脱贫;要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重点做好乡村振兴“五篇文章”,大力实施“十大行动”,特别是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系统推进,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工作,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七要深刻理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充分挖掘和开发我市特色优势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武则天名人文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体现时代要求、彰显广元精神、具有广元特色的文化精品力作,有力展现广元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八要深刻理解‚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要按照省委清华书记提出的“四不”要求,扎实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全域推进绿化、彩 — 32 — 化、美化、香化、亮化,厚植广元绿色生态底色,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出广元”。

九要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树牢底线意识、问题导向、法治思维,正视风险挑战,紧绷稳定之弦,全面防范化解移民库区、政府性债务等风险,牢牢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要深刻理解‚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环境‛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举旗护核、对标对表;始终抓住“关键少数”,鲜明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从严抓作风强纪律,持续开展“作风纪律深化年”,推动全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持续改善。

进入新时代、迈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勇担使命、奋发有为。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确保省委全会精神在广元大地落实见效、开花结果。

— 33 —

第五篇:学习“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贯彻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开创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新局面

2014年12月16日,萍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为行政执法机关今后更好地扩大市场准入、增进经济活力和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起到良好作用。我认为:市场监管系统今后应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提高监管效能为重点抓改革、促发展,把机构组建好、职能履行好、队伍建设好。

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增强“五种意识”

增强组织认同意识。萍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由原工商、质监、食药三个系统整合而成,全系统将尽快形成一家人、一家亲的组织认同意识,搭建沟通和互动的平台,由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做好表率,形成一个坚强、有力、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树立和维护统一的外部形象,尽快设计、制作、发放全系统统一的执法服装,统一徽章标识,统一执法规范,切实增强市场监管系统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

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领域广、任务重、风险大,食品安全监管、药品监管、特种设备监管等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当前市场监管系统组建伊始,改革创新任务繁重,诸多难题亟待破解,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全系统各级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将忠于职守、敬业奉献、奋发有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组建是改革的产物、创新的成果,今后将把改革创新作为常态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密切关注市场监管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制度办法。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中,紧紧围绕简政放权,宽进严管,实现市场准入一体化、市场监管一体化、食品安全一体化、投诉维权一体化、行政执法一体化等等,推进市场秩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紧紧围绕2014年12月26日刘卫平书记在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议上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谋划和推进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以服务大局的优良成效赢得市场主体的信赖、人民群众的支持,树立市场监管系统的良好形象。还要服从服务于机构改革的大局,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局部利益服务整体利益,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确保改革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依法行政是市场和质量监管执法部门工作的生命线、保障线,要全面梳理执法依据,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公布执法权力清单,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市场和质量监管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提高干部队伍水平

推进“五项建设”

加强思想建设。加强对机构整合前后干部职工思想状况的研究,密切关注体制改革、机构调整、岗位变化带来的思想波动,准确把握干部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

加强组织建设。抓好原工商、质监、食药三支队伍的整合,按照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合理设置职能机构。下力量选优配强各区县市场监管局的领导班子,坚持德才兼备、公正公平,从实际出发,一碗水端平,兼顾各方,统筹平衡,进行科学搭配,实现优化组合,形成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加强能力建设。“三局合一”后,监管执法领域更宽、专业化更高、综合性更强,提高各级干部的业务能力迫在眉睫。要紧紧围绕市场监管和执法能力需求,抓紧制定干部培训规划与阶段性计划,对全系统干部进行分级分类全员培训,三年内将基层干部轮训一遍。

加强作风建设。市场监管部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广,面临热点难点问题多,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始终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重视抓好行政许可、投诉举报和基层监管所“三个窗口”,对原先三个局的行政审批窗口、三条投诉维权热线进行整合,进一步强化一体化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加强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制定全系统的干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对原来三个系统共性的价值理念进行融合和提升,以保障市场安全、维护公平正义为目标,形成市场监管系统独具特色的职业价值观。

上一篇:实验室安全生产职责下一篇:思想政治课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