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

2024-04-14

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共7篇)

篇1: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

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

陶明伦要求,一要精心起草党代会报告。开好市四次党代会,关键是把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理清,发展重点弄明,发展举措做实,把全市上下的注意力引导、集中到规划未来、谋划发展上来。要把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成绩总结好,把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经验提炼好,把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分析好。要注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切实把报告起草过程化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化为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过程。二要正确对待换届工作。这次换届,每位领导同志都要有清醒认识,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坦然接受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选择,切实把“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要求落到实处。市委各位常委将对严肃换届纪律、匡正换届风气作出书面承诺;所有符合提名条件的领导干部,也要对严守换届纪律,不搞非组织活动作出书面承诺。三要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市委决定成立市四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组织工作、文件起草、会务准备和宣传四个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细化任务目标,把握时限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陶明伦强调,要认真开展 “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向庸官问责,向懒员说不,向散症下药,重点解决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问题,解决不为民办事的问题,解决作风涣散的问题。目标是规范从政行为、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形象,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着力提高办事速度,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讲,要做到五个强化:

一要强化措施。会后,市纪委监察局要迅速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落实具体措施,集中开展大讨论、大查摆、大督查、大整改活动,有组织、分步骤扎实推进。大讨论,重点围绕公务员道德建设来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解决太平官、无能官、混混官的问题,解决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心的问题。大查摆,就是通过自己查、群众找、组织点、同志帮等方式,建立投诉热线,受理群众举报,让群众挑刺,让企业评判,把参与权和评判权交给群众、交给企业、交给基层。大督查,重点督查工作人员在岗不在状态的现象,解决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重点督查行政审批事项减免落实情况,凡是中央、省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商丘一个不留;凡是影响商丘发展的陈规陋习,我们一律取消;凡是能够下放给企业和基层的审批权限要坚决下放;凡是部门擅自设置的审批项目,要彻底废除。对在督促检查中发现和查实的问题,予以公开曝光,进行严肃处理。大整改,主要是巩固扩大治理成果,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把民主评议结果与干部考核评判结合起来,把绩效评比结果与干部奖惩使用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要强化责任。履职尽责,做好份内工作,是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在“三治三提”专项治理中,就是要通过“三看”检验一个地方或部门领导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心强不强,责任感高不高。要看他们在做牢基础、夯实基层,做大总量、扩张增量,做优产业、科学发展,做好持续、不断跨越,做强保障、提升水平方面,忠诚履职、责任落实方面的具体表现,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行动中,树立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国家公职人员履职尽责的良好形象。

三要强化机制。在这次“三治三提”专项活动中,要建立健全即时评价机制,以体现考核的即时性、有效性、科学性;建立健全群众评议机制,把民主评议结果与干部考核评判结合起来,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建立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严格目标考评、绩效监察,发现和启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遵守规章、严于纪律的干部,问责淘汰无所用心、无所作为的混混人员。

四要强化实效。开展“三治三提”活动,贵在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忌大呼隆、一阵风、雨过地皮湿,必须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果检验“三治三提”活动的成效,切实把“三治三提”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推进“两转两提”结合起来,与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全面完成我市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五要强化领导。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市委成立了市“三治三提”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党委、市直各部门党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确保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要坚持科学谋划“三治三提”活动,既抓住重点阶段、重点环节,集中整治突出问题,又注意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统筹推进。尤为重要的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必须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研究部署,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工作,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确保健康顺利推进。

篇2: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

6月17日,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中共商丘市委关于开展 “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的决议》。市委书记陶明伦主持会议并讲话。

市委常委余学友、周树群、王建民、张国伟、曾昭宝、李德才、谢玉安、贾宏伟、吴孟铎、鲁超亮、张海云以及市委委员和市委候补委员参加了会议。

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定于2011年8月在商丘市召开。

全会结束时,陶明伦作了讲话。陶明伦说,这次市委全会,主题很明确,就是决定8月份召开市四次党代会,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半年的“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

市委书记陶明伦作重要讲话陶明伦指出,要认真筹备开好市四次党代会。召开市四次党代会,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全市人民群众政治生

活中的一件大事。市委第四届委员会任职的五年,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五年,也与“十二五”时期基本同步。这一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打造又好又快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实现富民强市宏伟目标。一要精心起草党代会报告。开好市四次党代会,关键是把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理清,发展重点弄明,发展举措做实,把全市上下的注意力引导、集中到规划未来、谋划发展上来。要把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成绩总结好,把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经验提炼好,把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分析好。要注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切实把报告起草过程化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化为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过程。二要正确对待换届工作。每位领导同志都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坦然接受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选择,切实把“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纪律要求落到实处。市委各位常委将对严肃换届纪律、匡正换届风气作出书面承诺;所有符合提名条件的领导干部,也要对严守换届纪律、不搞非组织活动作出书面承诺。三要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市委决定成立市四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组织工作、文件起草、会务准备

和宣传四个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细化任务目标,把握时限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陶明伦强调,要认真开展 “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向庸官问责,向懒员说不,向散症下药,重点解决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问题,解决不为民办事的问题,解决作风涣散的问题。目标是规范从政行为、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形象,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着力提高办事速度,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讲,要做到五个强化:

一要强化措施。市纪委监察局要迅速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落实具体措施,集中开展大讨论、大查摆、大督查、大整改活动,有组织、分步骤扎实推进。大讨论,重点围绕公务员道德建设来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解决太平官、无能官、混混官的问题,解决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心的问题。大查摆,就是通过自己查、群众找、组织点、同志帮等方式,建立投诉热线,受理群众举报,让群众挑刺,让企业评判,把参与权和评判权交给群众、交给企业、交给基层。大督查,重点督查工作人员在岗不在状态的现象,解决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重点督查行政审批事项减免落实情况,凡是中央、省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商丘一个

不留;凡是影响商丘发展的陈规陋习,我们一律取消;凡是能够下放给企业和基层的审批权限,要坚决下放;凡是部门擅自设置的审批项目,要彻底废除。对在督促检查中发现和查实的问题,予以公开曝光,进行严肃处理。大整改,主要是巩固扩大治理成果,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把民主评议结果与干部考核评判结合起来,把绩效评比结果与干部奖惩使用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要强化责任。履职尽责,做好分内工作,是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开展“三治三提”专项治理,就是要通过“三看”检验一个地方或部门领导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心强不强,责任感高不高,看他们在做牢基础、夯实基层,做大总量、扩张增量,做优产业、科学发展,做好持续、不断跨越,做强保障、提升水平,忠诚履职、责任落实方面的真实表现,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行动中,树立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公职人员履职尽责的良好形象。

三要强化机制。在这次“三治三提”专项活动中,要建立健全即时评价机制,以体现考核的即时性、有效性、科学性。建立健全群众评议机制,把民主评议结果与干部考核评判结合起来,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建立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严格目标考评、绩效监察,发现和起

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遵守规章、严于律己的干部,问责淘汰无所用心、无所作为的混混人员。

四要强化实效。开展“三治三提”活动,贵在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忌大呼隆、一阵风、雨过地皮湿,必须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果,检验“三治三提”活动的成效,切实把“三治三提”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推进“两转两提”结合起来,与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全面完成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五要强化领导。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市委成立了市“三治三提”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党委、市直各部门党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确保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要坚持科学谋划“三治三提”活动,既抓住重点阶段、重点环节,集中整治突出问题,又注意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统筹推进。尤为重要的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必须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研究部署,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工作,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确保健康顺利推进。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周树群作《关于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的决议(草案)》的说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

篇3: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

会议是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有关要求,开展中国农技协“四大”换届筹备工作的背景下召开,并以此为契机总结中国农技协第三届理事会期间各省市农技协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布置2012年的工作。会议由中国农技协秘书长李彦捷主持。

常务副理事长翟晓斌做了2011年工作报告。理事长吕飞杰做了以《对2012年农技协工作的思考》为题的重要讲话。会议通报了中国农技协2012年工作计划,介绍了中国农技协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情况。会上,各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和技术交流中心的代表汇报了2011年的工作,交流了本地区农技协发展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技协工作的设想。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会议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学习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交流了各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计划。为今后农技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农技协2011年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关于新申请成立“云南漾濞核桃种植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河南宁陵酥梨种植技术交流中心”、“科普惠农宣传交流中心”和“安徽怀远泥鳅养殖技术交流中心”的报告。

常务副理事长翟晓斌在总结发言中说,农技协工作在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之下,事业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社会影响力得到极大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着重加强农技协的组织建设。在立足数量增加的基础上,提高农技协基层组织建设的质量,加强专业委员会、技术交流中心和农技协联合会的技术推广能力。他强调,要把能力建设和技术推广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创新工作方法,支持和帮助基层农技协开展同业者之间开展交流与协作,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汇报,将农技协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农技协)

篇4: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

(2010年12月25日)

李平

同志们:

这次全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全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廓清了明年乃至“十二五”期间抚松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我们全面贯彻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抚松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就贯彻好这次全会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目标,深化转型,坚定不移地推动抚松跨越式发展。

这次全会的主要精神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抓住一个机遇,明确一个目标,突出一个主题,强化一个支撑,贯穿一条主线”。

所谓一个机遇,省委在“三化统筹”中支持抚松新城先试先行,给予的特殊政策,机遇难得;所谓一个目标,就是把抚松建设成为“长白山区域重要发展中心”,这是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坚持;所谓一个主题,就是“绿色崛起、转型发展”,“绿色”强调的是环保、生态的理念,转型强调的是生态化转型,是抚松走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之路的“基调”;所谓一个支撑,就是打造抚松“三三二”产业新格局,作为经济转型的支撑:必须做大做强旅游、人参、矿泉水三大生态型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水电、医药、木制品三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谓一条主线,就是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发展主线我们要贯穿于十二五始末。

这次全会报告的精髓归结到一点就是“转型发展”。这是抚松“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们要准确把握它的内涵:首先,转型发展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发达、后发展”仍然是抚松的基本县情,要赶超发达地区,必须提速发展。我们要加快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抚松新城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势要素迅速积聚,顶级资源快速对接,推动全县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向高水平、高质量跨越。其次,转型发展要在“提质”上见效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过渡,改变抚松“一产不特,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产业结构,是抚松转型的核心要义。要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与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特色资源深加工结合起来,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发展以旅游为牵导的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一、二产业链条的前伸后延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产

能与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结合起来,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的水平上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第三,转型发展要在“创新”上做文章。自主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动力和根本出路。要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把主攻方向放在研发新产品上,放在延伸产业链上,放在提升产业层次上。要围绕人参、矿泉水、蓝莓等资源开发,围绕新材料、中药现代化、生物制药等领域,建立以应用为重点、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实施名牌战略,培植一批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由生态资源大县向品牌大县的转变。第四,转型发展要在“惠民”上出成果。转型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其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的得更好,为了发展而牺牲群众利益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在转型期牢记为民、惠民、利民宗旨,把一切决策同群众利益、群众感受、群众评价、群众满意度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让城乡居民分享更多、更实在的发展成果。

二、振奋精神,提升素质,不断适应“十二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确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党政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就成为了抚松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能不能把抚松“十二五”发展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关键取决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我们要认真做好四个方面:

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争创一流的工作劲头。要以抚松发展大局为重,凡事多一些担当,少一些推诿,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多一些密切配合,少一些各自为政。要围绕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凝聚力量,提振精神,在转型发展中一展身手。

二要强化学习。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这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全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对抚松明年和“十二五”发展的思路、任务要达成共识。要坚持常态的学习机制,吃透、用活上级精神,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用现代知识和理念武装头脑,提高认识问题的前瞻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三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各级干部既要想干事,又要能干事会干事。要增强统筹能力,协调各方,借势发展。要开阔视野,深谋远虑,把抚松的事业放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要学会抓住工作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急难险重工作面前敢于说“行”,敢于迎难而上,敢于碰硬,敢于攻坚,一抓到底,不出成果不罢休。要深入一线,沉到基层,虚心向群众请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创新促发展,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要清正廉洁。一名合格的干部不仅要把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完成好,更要确保自身的“清白”。清正廉洁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成事之基,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筑牢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在各种利益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干事。

三、凝心聚力,各负其责,全力完成好今年的各项收尾工作

现在距年底只有不到半个月时间,大家要按照这次县委全会提出的要求,一手抓年终冲刺,一手抓“十二五”发展谋划,确保“十一五”收好尾,“十二五”开好局。

一是要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各单位、各部门要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对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的指标,要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对缺口较大的工作任务,要落实责任,倒逼进度,全力冲刺,务求完成。

二是要抓紧谋划启动明年各项工作。按照全县“十二五”的总体部署,尽早确定明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关键举措,并做好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要超前做好发展要素的准备工作,加强预测分析,强化协调衔接,抓好土地、资金、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工作,掌握新一年开局的主动权。要抓住当前国家和省市正在安排明年及“十二五”项目计划的有利时机,积极对上争取,争取更多的项目、政策和资金倾斜。

三是要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特别是要解决好低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和城乡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要组织好“两节”期间走访慰问活动,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实际问题。社会保障部门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大保障措施,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四是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年终岁尾,要高度重视维稳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落实责任,强化监管,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篇5: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后,经委党组认真组织机关及所属单位干部职工学习和讨论,对全会确立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贯彻落实。根据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市“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的总体方针,结合鞍山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确立了“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定位、目标和重点工作;同时,为了在开局之年,起好步、打基础,提出了2006年工作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把握形势、抢抓机遇,确定“十一五”工业发展总体规划

“十一五”是我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纵观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对我市工业经济来说,既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同时又是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全市工业必须把握机遇、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全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

发展定位:国内最具竞争实力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具有世界前沿水平、以精品钢材研发、生产和集散为标志的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全国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东北化纤纺织印染中心、世界镁制耐火材料生产和研发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40亿元,为2005年预计420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2120亿元,为2005年预计1060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5%。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80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工业投资360亿元,增长81.8%。力争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2户,省级技术中心20户。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93吨标准煤降到1.45吨标准煤,年均下降5.6%,比2005年总体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由2005年的130立方米下降到97.5立方米,年均下降5.6%,比2005年总体下降25%;矿产品深加工比例由2005年的30%提升到60%。

为了实现“十一五”工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要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建设,特别是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支柱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规模以上钢铁工业增加值实现500亿元,为2005年预计325亿元的1.5倍,年均增长9%;销售收入实现1100亿元,为2005年预计800亿元的1.4倍,年均增长6.6%。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9.5%。全市钢材产量达到2400万吨。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8亿元,为2005年预计20亿元的8.4倍,年均增长53.1%;销售收入实现510 亿元,为2005年预计71亿元的7.2倍,年均增长48.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0%。规模以上轻工纺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为2005年预计19亿元的4.2倍,年均增长33.3%;销售收入实现280亿元,为2005年预计84亿元的3.3倍,年均增长23.4%。轻工纺织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5%。规模以上矿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为2005年预计36亿元的1.8倍,年均增长12.5%;销售收入实现200亿元,为2005年预计90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17.3%。矿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7%。

(二)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到“十一五”期末,中国名牌产品保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保有5件;辽宁省名牌产品保有60个,辽宁省著名商标保有50件;鞍山名牌产品保有100个,鞍山市著名商标保有60件。要努力打造1个销售收入超千亿的世界品牌企业,3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国家级知名品牌企业,7个销售收入超50亿的国家行业品牌企业;23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省内品牌企业。

(三)加快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围绕“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建设,重点开发新产品1000项,实现产值600亿元;重点抓好有牵动作用和示范意义的推广项目100项。大力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户以上。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技术中心20户。

(四)坚持以项目为核心,推进重点项目投资和建设。每年滚动推进10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其中:钢铁工业完成投资220亿元,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10亿元,轻纺产业完成投资120亿元,矿产品加工业70亿元。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续建一批和前期工作一批三个阶段,开工率要达到80%以上,投产率要达到20%以上。

(五)调整工业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化建设。根据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特征,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5个产业集聚区:即冶金石化工业区、装备制造和建材工业区、纺织服装工业区、矿产品深加工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城区内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按照产业属性和园区功能定位,到2010年,将城区内工业企业180户,搬迁至城郊工业园区,腾出工业用地3平方公里左右,通过开发商业、金融、房产等第三产业,优化城市整体功能和营造舒适居住环境。

(六)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节约型社会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到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总体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05年总体下降25%;实现工业废水100%达标排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重点矿山平均回采率提高2%以上,矿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60%以上;粉煤灰利用率达到60%以上,固体废渣综合利用率到达75%。

(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外向型工业发展。扩大工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同时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管理、品牌及人才。“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力争吸引内外资200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5倍,年均递增20%。

(八)深化工业企业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重点推进工业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指导重点调控的60户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已经设立的25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范治理。

二、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全力确保2006年工业发展开好局

2006年是实施工业“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高起点、快起步开局是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关键。根据“十一五”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2006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工业升级年”活动,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加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业区域布局的优化升级,以企业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为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左右;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2%;当年力争新增8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2006年,全市计划完成搬迁改造企业20户;全市工业开发新产品150项,推广10项技术水平先进,2户企业晋升为省级技术中心。

为了完成预期目标,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采取六项措施,继续抓好两项工作:

(一)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招商引资创开局,全力抓好上项目工作。为了抓好项目建设,全年规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60项,总投资838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10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钢铁工业46项,装备制造业37项,轻纺工业42项,矿产品加工业17项,其它18项。当年开工建设125个,其中开工续建93项,竣工投产32项。

近一时期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力度要求,本着“突出工业产业优势、面向三个资本市场、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精品招商项目”的思路,按照“四个一批”的推进模式,我们又重点在工业产业内部深化了招商主题,细 化了产业集群和招商项目。共筛选出285个招商项目,主要分布在8大行业、23个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900亿元。

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2006年,将重点推进钢铁工业的中油天宝与三冶公司合资40万吨直缝焊管、峰驰集团50万吨冷轧薄板等28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钢集团500万吨精品钢材基地、鞍山新工钢结构公司钢结构生产线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华冶公司特种变压器、中油天宝隧道挖掘机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促使鞍钢重机灵山机械厂重型装备车间改造、丰林锻压件厂汽车盆角齿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力推进轻纺工业有海城纺织工业园、味邦食品园、南亚实德二期工程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海城海富染整印花公司新型高档纺织面料、辽宁九荑三普电池公司镍氢电池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矿产品加工业有海城福海公司高性能滑石母粒、中兴矿业集团新型碱性耐火材料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山东方巨业陶瓷公司特种功能性耐火材料、澳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大结晶电熔镁砂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着力推进鞍山惠丰化工有限公司高档着色剂、台安博达化工厂重油深加工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钢附企化工厂10万吨焦油深加工、鞍山海华油脂化学公司石油添加剂等2个项目竣工投产。

为了抓好项目推进工作,主要采取六项工作措施:一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建立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以县(市)区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企业一把手为责任人的多层次项目推进体系和重大项目主要领导包项目制度,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进度、定期调度,随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予以专项推进。按照行业和地区,成立八个推进组,实施领导分工责任制,举全市工业之力抓好招商引资上项目。确立近期招商引资上项目重点任务,力争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要求各推进组,定期深入县(市)区和重点项目单位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实施点对点、面对面、集群式招商新方式,全力推进工业招商引资上项目。锁定招商对象,采取多种渠道与招商引资对象取得联系。编制中英文对照、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业专项招商项目书,为招商引资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与国 家、省、重点地区经委、行业协会、外国驻华使馆、商会、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联系,建立互通信息平台,保持有效的招商渠道。要结合我市工业的产业特点、企业特点、产品特点,有针对性组织企业招商团组赴美国、欧洲、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赴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进行专项招商。四是全力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在争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方面,突出抓好镁制品精深加工,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后英集团、西洋耐火集团、华宇集团、中兴集团等重点企业的矿产品深加工项目,争取国家及省专项资金的支持。在争取省技术改造财政贴息项目方面,按照修改后的贴息管理办法,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七大行业项目筛选和申报,帮助项目企业落实建设条件和项目资金。2006年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工作将超过上年水平。五是继续加大银企对接工作力度,积极为企业争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政府部门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建立“银企对接”工作机制,组织重点项目单位与金融单位对接,举办 “银企对接”培训班,对企业主要领导、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信贷业务水平,促进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项目的投资力度。特别要做好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100个亿元以上项目的精选和论证工作,帮助企业争取开发银行贷款。六是落实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工业项目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市委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学习借鉴省政府、沈阳、大连和宁波、杭州等南方发达城市的经验,尽快制订出专项资金投资方向和管理办法。通过努力,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左右。

(二)全面落实节约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6年,要以节能、节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重点,抓好节约型社会建设,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8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2%。一是抓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全力推进鞍钢高炉配备余压发电项目、干熄焦项目、300兆瓦循环发电机组等节能项目,海城后英经贸集团利用碎粉矿生产20万吨精细化工氧化镁项目、海城西洋集团菱镁矿浮选、悬浮分解工艺改造反射窑生产轻烧镁项目、海城华宇集团利用重烧镁粉尘生产镁砂等10个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当年矿产品深加工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二是按照节约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以鞍钢为示范,抓好企业和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在15户以上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进工业三废和再生资源的综合和利用和再生利用。三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落实《鞍山市节约能源条例》,加大节能、节水执法力度,突出抓好工业领域的节能,尤其是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在企业中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电力需求侧管理等一批先进管理模式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对重点耗能设备和产品制定能耗限额,推进能耗定额管理。2006年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36家重点企业,制定节能降耗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加大跟踪和指导。四是强化建筑领域节能。新建建筑要强制执行国家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凡违反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性条款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大力推广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和节能设施,保证城区内新建采暖居住性建筑节能率达到50%以上。2006年在全市开展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活动,把建筑节能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全面落实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培育名牌产品,打造强势品牌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建设。按照工业“十一五”发展目标,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扩大“鞍山制造”的影响。市经委将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抓好名牌产品的申报和审定工作,当年力争新增8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

为了推进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的实施,要从提高认识和加强组织领导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出成效。一是建立和完善配套的领导体系、推进体系、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成立鞍山市“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市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单位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市经委、财政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全市“品牌立 市、名牌兴市”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二是明确责任,着力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各企业主管部门是“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的推进主体,具体组织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要按照市政府要求和下达的任务,抓好品牌企业的发展规划,抓好品牌企业项目的落实,抓好名牌产品培育和申报工作,为创牌企业提供服务、扶持和帮助。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强化主体,增强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培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参与意识。企业是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的主体,是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活动的基础。要求企业建立长期发展思想,制定创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全方位的质量观,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将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保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活动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四是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对名牌产品的鼓励和扶持力度。从政策上予以扶持,把中央、省、市政策资源全力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的品牌企业倾斜,在申请国债项目、省技改贴息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市里有关支持企业政策也要向这些企业全面倾斜。从生产要素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优先支持品牌企业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优先土地资源供应。引导金融机构资金,向品牌企业集中,各金融机构要优先向品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品牌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要建立市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培育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对名牌产品的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提高著名商标知名度。对新创的“中国名牌”、“驰名商标”,“辽宁名牌”、“辽宁著名商标”的企业,按照鞍山市政府(鞍政办发[2005]109号)文件规定进行奖励,并予以通报表彰。五是突出重点,全力支持鞍钢创世界级品牌企业。支持鞍钢与本钢联合重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成管理科学、产品优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钢铁“航母”,形成3000万吨级规模。帮助鞍钢加大向上争取政策力度,支持鞍钢用好用足中央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在土地征用上,为鞍钢建设项目留足建设用地指标,继续给予用地补偿政策;在 资源配置上,做好矿山开采规划和后备矿山保护,确保鞍钢生产对矿石的需求;在财政税收上,确保支持鞍钢发展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为鞍钢提供“绿色通道”,及时解决鞍钢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六是营造氛围,为品牌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新闻媒体要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引导全社会重视名牌培育,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和信息,推动“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的实施,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进一步完善品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假冒名牌产品的行为和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大对名牌和商标的保护力度,为推进名牌战略建立一个良好、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四)全面落实调整工业区域布局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实施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是市委、市政府优化工业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按照我是调整工业区域布局加速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以及工业“十一五”规划要求,2006年,全市计划完成搬迁改造企业20户,腾出用地35万平方米。在协助和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工业园区规划的同时,要全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认真做好搬迁改造腾出用地土地整理项目的基础工作,力争贷款到位。二是依据市场化原则,大力推进搬迁腾出用地的开发建设。在对搬迁集中地段、地块做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会同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对外宣传,吸引域外资金参与鞍山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建设,实施整体开发。三是协助有关单位加大承接地的落实力度,做好达道湾、灵山、羊草庄工业园的征地、规划建设工作,以及国家开放行软贷款工作,加快新工业区的建设步伐。四是以搬迁促进企业升级,搬迁工作与企业改造升级相结合,指导和协助企业做好搬迁改造的升级项目的规划、立项、资金筹措和实施建设。

(五)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技术进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法规建设,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国家、省相关法规和政策,拟以政府规章的方式制定《鞍山市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管理办法》,更好地组织和引导企业树立自主创新意 识,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效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新机制。二是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工作。全市工业要实现新产品开发150项,推广10项技术水平先进、附加值高具有示范效应的重大新产品。对列入省、市新产品计划的企业,将重点扶持,积极帮助这些企业申报国家和省项目,以得到国家、省资金支持。三是继续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体系,按照高层次、高标准的要求,推进技术中心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工作程序,严格标准,规范操作,对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对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分类建档,实施跟踪调度和动态管理。对经考核,没有达到最低要求的企业技术中心要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达到要求的技术中心,取消资格,并停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两年内不予考虑再次申报,以此推动和提高技术中心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全年认定20户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力争有2户进入省级技术中心企业。四是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研联合工作。在全市推广聚龙与鞍山科技大学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森远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建“路面机械工程装备智能化技术研发中心”、亚世光电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组建“清华液晶中心科研与生产基地”的院校合作经验,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大学、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的产学研机制,加快产品和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定期组织企业到相关的科研院所寻找项目和技术依托,并不定期通过鞍山技术创新网与院所沟通,利用政府的信息平台,采取主动式“牵线搭桥”,为企业构建顺畅的技术流动、人才流动机制。

(六)强化工业运行调控和服务,整体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以扶持重点企业和为企业服务为出发点,进一步搞好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继续加大对60户重点企业特别是打造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要通过重点调控,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状态,扶持强势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改善宏观调控方法,充分发挥经委信息网络作用,及时通报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国家产业政策,全面掌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企业提出预警分析和形势判断;不定期召开重点企业与金融、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部门对接会,通报企业需求情况,协调解决运行和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强化重点生产要 素的协调与指导,在电力、煤炭、运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减少经济损失。强化产业和行业政策监控,对违反国家国家产业政策、严重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十五小”、“新五小”等企业,坚决予以淘汰和关闭。进一步加强企业减负工作,与市纪检部门协力配合,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市发改委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工作部署,形成了“抓项目、争支持、当参谋、搞服务”工作重点。

在深入调研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市发改委制定了《九江市2009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草案)》。该计划中列入全市重大项目共128个(不含城区重大城建项目)。其中,新开工项目59个,续建项目69个,项目总投资1137亿元。同时,切实做好昌九城际铁路、杭瑞高速、彭泽核电主体工程、都昌老爷庙风电等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调度和推进工作。此外,市发改委还将围绕我市天然气优势,进一步做好项目合作开发工作。并围绕招商引资抓好项目。针对当前产业转移的形势,组织精干力量外出招商。在具体工作中,加强调研当参谋,搞好规划当参谋,创新工作当参谋。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做好各项规划的修编工作;不断探索创新融资途径,力争在企业债、创投基金、信托产品、股权质押融资、中小额贷款等方面取得突破。

市发改委投资科科长 胡华:“经过近期与国家、省发改委的沟通衔接,2009年,我市可初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8.2亿元。在搞好服务方面,我们将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凡上级没有明令禁止的,一律下放到县一级行使,并在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市发改委积极贯彻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后,12月27日和28日下午,市发改委分别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传达市委全会精神,深入研究讨论市委书记郑为文、市长周春雨同志的讲话,立足“提升质量、做大体量、扩展数量”的总体要求,结合发展改革工作实际,统一思想,理清思路,精心谋划发展改革工作新举措。

通过学习讨论,市发改委全体上下一致认为,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是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马鞍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共谋发展的大会,也是一次团结民主、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大会。全会认真总结今年以来取得的成绩,科学判断我市面临的形势,深入谋划全市发展思路和目标,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动马鞍山更高更大更快发展作出战略部署,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马鞍山“十二五”高举“两个率先”大旗,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市发改委全体上下普遍感到,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吹响了奋力实现马鞍山更高更大更快发展的号角,全委上下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全会的部署上来,更重要的是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契机,明确新思路、树立新标杆、谋划新举措、实现新突破,谱写发展改革工作新篇章。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市发改委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三个全力”,千方百计以项目带动有效投入

把项目工作作为全委的重中之重,按照“谋划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努力破解要素制约,确保全市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一)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一是精心谋划一批重大战略项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全市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及“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着眼“十 二五”及更长时期发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策划论证,在优势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牵头谋划一批体量大、产业链长、牵动性强的战略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努力增强全市发展和投资后劲。二是扎实推进32个已有重大谋划项目。建立完善市领导牵头调度、联席会议、定期督查等工作机制,细化分解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时限,强化协调调度,加强节点控制,全力加快华菱新一代高端重卡及核心零部件、马鞍山动漫产业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公共实习实训平台建设、马鞍山钢铁物流园、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制浆造纸污水脱色处理工艺研究及产业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台湾科技园及产业园等32个已有重大谋划项目进度,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强力推动项目报批报建工作。对需要国家和省审批、核准的马鞍山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扩建、马钢200万吨结构调整项目、山鹰80万吨纸、华菱5万台发动机、大唐电厂二期、中钢天源电子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大协调力度,精心完善各项前期手续,持续跑省跑部,力争项目早日获批。

(二)全力加快在手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一批计划竣工项目。对泰尔重工万向轴、花山软件园、天成纺织搬迁、张庄中心村、马濮路扩建等一批计划竣工项目,倒排工期、科学调度,力争提早竣工投产发挥效益。二是加快推进一批续建项目。对华菱3万辆重卡、方圆回转支承、金星化工扩建、长钢300万吨钢、和尚桥铁矿、长江大桥、东环路高速化改造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强施工组织和现场调度,努力完成更多工作量。三是加快推进一批计划开工项目。年末这几天,加强督促、逐项紧盯,力争再开工一批项目;同时,对科达机电二期、中橡四期扩建、市体育中心、川气东送、城市道路和出入口整治、市政景观提升工程等22个明年计划新开工项目,集中力量、责任到人,限期完成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

(三)全力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精心指导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做精、做深、做透项目,精心包装整合,努力提高项目质量。会同相关部门努力完善项目申报条件,确保达到审批要求。同时,加强对上联络,全方位跟踪衔接,及时把握项目、资金动 13 态,力争每年都有一大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盘子,积极拓宽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及城镇体系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二、打造“三个空间”,全面提升发展承载能力

(一)着力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空间。紧盯国家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动态和建设动态,加紧制定全市示范区建设方案,完善配套细则,精心组织实施,力争在全省示范区建设中率先突破;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每年获取一批有利于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产业、项目和资金支持。

(二)努力打造产业布局空间。围绕打造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江心洲生态旅游区和濮塘休闲度假区5个产业功能区的总体目标,深入研究促进错位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市有关部门加紧做好相关规划的调整和修编工作,推动各个功能区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加快拓展开发园区发展空间。加快制定《马鞍山市开发园区调整扩区总体方案》,积极推动马鞍山经济开发区扩区和升格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当涂经济开发区扩区步伐,完善慈湖经济开发区台湾工业园、花山经济开发区台湾科技园各项设施配套,推动各个开发园区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完善开发区扩区用地相关手续,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扩区范围区域内环评等工作。

三、强化“三个着力”,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外来企业来马投资意愿增多的有利机遇,牢固树立“开门大招商、落地倍亲商”的理念,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切实提高引资质量和规模,真正让招商引资成为扩大有效投入的重要途径。

(一)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巩固与央企对接成果,对已签约的23个项目紧盯不放,全过程、创造性地做好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资金争取等协调服务工作,全力推动签约项目向在建项目转变,促使在建项目形成更多投资量。加大外出对接力度,深入摸排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意愿,赴珠三角、长三角等资本、产业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举办一系列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着力引进一批投 14 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集聚效应。

(二)着力破解项目落地制约。结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协调调度,会同市有关部门加大土地征迁力度,全力解决征用难、拆迁慢等问题,努力实现从“项目等土地”向“土地等项目”转变。抓紧清理全市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为急需落地项目拓展用地空间。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鼓励引导各县区和开发区进行“飞地开发”和“零供地招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抓紧研究出台引资项目评估管理办法,制定更为严格的项目落地投资强度标准,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

(三)着力完善招商引资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压力传导机制,层层分解责任,形成各层次、各部门合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不仅考核引资的规模和数量,同时考核项目的落地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以及产出率和税收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营造全社会推进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三个稳步”,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有序推进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加速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

(一)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使群众“安全看病”;进一步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城乡居民便捷医疗服务圈;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整合发展信用担保机构,抓紧组建村镇银行,继续努力引进一到两家外来银行,培育更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主体。加强全市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整合优质资产,扩大融资体量。

(三)稳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进一步落实省、市扩权强镇工作部署要求,完善“责、权、事”协调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快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把握“三个重点”,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在科学分析发展环境和趋势、合理确定战略定位、梳理谋划战略重点、整合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城乡一体发展模式等基础上,高水平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使之成为描绘我市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和引领发展的指导纲领。精心筛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建立“十二五”重大项目储备库,真正体现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促进发展的作用。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口衔接,争取我市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

(二)深入谋划重大发展问题。立足职能实际,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积极发挥好参谋部的作用,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尤其注重对“6653”现代产业体系及“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细化政策、项目、资金、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为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全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紧盯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最新变化,不断增强对经济形势和运行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最新动向,提高对政策出台的预判断能力。紧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热点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六、突出“四型建设”,努力塑造发展改革队伍新形象

倡导争做“学习型、开放型、实干型、正气型”干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思想观念新、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廉政建设优良的发展改革队伍。

(一)建设学习型队伍。在抓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的同时,着重抓好国家宏观调控精神、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项目谋划建设、自主创新、循环经济、融资工作等重大专题的学习,不断提高全委上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建设开放型队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勇于追求一流的志向,展现勇于开拓创新的锐气,为推动发展改革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化宗旨意识,更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举措,精心打造“立即办、马上办、办得快、办得好”的政务环境。

16(三)建设实干型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及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倡导苦干、实干的作风,静下心、沉下身工作,“让干部用项目说话,让项目为干部说话”。

篇6:学习八届十一次全会讲话有感

1月8日,我县召开了八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为迎接鄯善县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鄯善30年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一届班子接着一届班子的接力棒不断实践,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历程。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树立忧患意识,应该看到发达省区、全疆各县市高速发展的态势,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否则就会丧失发展机遇,被人远远地抛到后面。同时,还要敢闯敢试,大胆创新。近些年,我县把国家政策与实际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各类规划,千方百计营造发展环境,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整合开发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成就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是一场伟大的实践,看一个干部是否解放思想,不能只看他理论水平有多高,要看他是否敢与同落后观念在思想深处进行交锋,更要看他在具体工作上能否敢于碰硬,敢于解决现实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强化创业精神,克服畏难思想,要有敢吃螃蟹的勇气,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有开拓创新、强力争先的新思维,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从现在起要营造一种与新一轮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氛围、社会氛围,创造过硬的作风,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支持改革,鼓励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不求完备,攻坚克难,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更好更快发展的活力,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这次会议明确了我县今后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改革发展,按照地委提出的“六大”战略,以“活水”为主线,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以稳定增长为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制度改革为抓手,以夯实基础为基本功,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 全面提高全县的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鄯善县“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7: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副会长万幼清代表总会作的《湖北省慈善总会2013年度工作报告》和副会长兼秘书长贾虹代表总会作的《湖北省慈善总会2013年度财务工作报告》。会议对总会2013年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意总会秘书处提出的2014年工作要点。邓国政会长就新一年的工作讲了重要意见。

2013年省慈善总会不断强化慈善宣传,积极推进大众慈善,努力募集善款善物,认真开展项目实施,注重救助实际效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募集款物共计14258.71万元,全年拨付救助资金共计12615.48万元,拨付物资价值727.49万元,实施中华慈善总会助医项目价值24110万元,医疗设备援助和捐赠医疗仪器价值729.3万元。

2013年省慈善总会拓展安老服务,启动实施“百院千叟享晚年”计划;创新了慈善项目,通过主办首届“工行杯”湖北省首届慈善公益项目策划大赛,将评选出的金奖和优秀项目充实总会项目库;构建宣传网链,建成总会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实现了信息互通;有效开展了赈灾,为芦山灾区募款1219.4万元,用于县儿童福利院建设;成功举办2014年湖北省“‘慈善之夜暨‘阳光行动圆梦盛典”活动;通过创建、申报,总会再次被省民政厅评为5A社会组织。

上一篇:挂篮施工技术桥梁工程论文下一篇:级部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