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2022-09-10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有时特指社会精神财富, 亦称社会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学校环境中人为创造、长期形成的所有有形与无形的客观存在、可深层反映学校特点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校园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以及品位高与低之分, 同时有其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本文主要从良好的校园文化角度谈其对高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1 校园文化的形态

校园文化有形的客观存在是指文化的所有物化形式, 无形的客观存在则是各种意识综合形成的整体体现形式。

一所学校, 其优美的校园、整洁的环境、典雅的建筑物、恰到好处的宣传栏、精美的雕塑、繁茂清馨的花草树木、规范整洁的教室、美观整齐的实验室和实习场所、富有朝气和生活气息的宿舍园区等, 都体现着它特有的人文风格;校园内人员整洁的仪容仪表、谦和得体的言谈举止、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及特有的待人接物的习惯等, 则反映出人员的精神面貌。这些有形的可感受到的东西都折射着校园群体小社会的文化底蕴, 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式。从一所学校讲, 甚至其有特点的校园广播、经常习惯播放的音乐都可反映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身临其境都会使人产生此处与他处不同之感, 这是文化的妙处, 是其感染力的体现, 是其作用于人的身心而使人感悟的力量所在。

一所学校, 其群体的组织结构、典章制度, 群体的文化理论素养、专业技术水准和学术水平, 群体的价值观念、群体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义务感、责任感, 等等, 则都会形成校园文化无形的形式, 这些无形的客观存在综合而形成校园意识的整体, 表现为士气、风气、氛围、传统, 它影响着和同化着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这是其教育引导力的体现。

校园文化也绝非玄而又玄无可捉摸的玄学空泛之物。能够高度概括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实质性内容和鲜明个性的描述便是其校园文化的特点, 是有别于他人之处的地方。

2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有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着环境中的每一个人, 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一个学校特有的精神、传统、作风、团队氛围、群体士气都在同化与雕刻着每个成员, 而每个个体也会自觉地传递和传播, 从而更加强化并形成“势力”。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 学校的每个成员都带有学校文化的痕迹或缩影, 这是文化的同化作用所致。可见,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组织质”的构成部分, 对成员发挥着引导、规范、督促与保证作用, 而且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使每个人通过改变自我而不断适应这个文化环境的要求, 因而对一个学校来说必须高度重视。

对育人功能来说, 从对学生德育教育角度讲, 校园文化与对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辩证关系。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是深刻的具内化力的影响。它把德育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 出神入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其高超之处就在于一切尽在不言中, 是一种不留痕迹的教育方式。值得一提的是, 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决不是盲目的在发挥作用, 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应当形散神不散, 必须在整体上予以把握。德育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 而且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在意识塑造、精神培养中发挥着意识更为明确的主动的作用。德育教育主要发挥着传递道德文化、政治文化的作用, 它不但传递知识形态的文化, 还传递规范形态的文化, 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它不但传递浅层的规范文化, 如道德规范、纪律规范、法律规范, 还传递深层的规范文化, 如价值观等;它不但传递各种理性形态的文化, 还传递各种非理性的文化, 如情感、态度、信仰等;它不但传递意识层面的文化, 还传递潜意识层面的文化, 如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德育教育在构建文化的整体效应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3 校园文化的育人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被教育者来讲体现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个体在有意识接受外部信息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一种心理定势, 即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有时表现为排斥和逆反, 这与个体的原有经验有关。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最大程度地消除了这种不利心理, 使受教育者在无任何心理抵触中接受教育。由于受教育者的心理防御功能被克服, 因而这种教育的产生是一种无意识接受行为, 更自然和和谐。但从个体讲由于这种教育行为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因而其效果是缓慢发生的, 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略, 即校园文化的育人效果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其实也正是这一点才体现出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其效果则也是深刻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和久远的。

从高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 他们的独立性思维已基本接近成熟, 自主性较强。他们对有意识的教育引导, 即正面教育往往不感兴趣, 或产生排斥心理, 最多被动接受, 因而实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他们有强烈的认知需要, 即所谓“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状态, 因而必须抓住这一大好教育时期。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如果像对中学生那样进行正面教育、说服、引导等, 则肯定受到排斥, 即使是生动的教育形式也是如此。因为他们主观上认为高等学校是与中学不同的, 他们的口头语常是:“我们是大学生了, 怎么还中学生那一套!”其实高等学校应该什么样他们也讲不清。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特别是刚入学新生的心理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的优势所在。校园文化的特殊教育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它非常适合于对学生、特别是新生的德育教育。

4 校园文化建设

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意义上讲, 校园文化建设重在“造势”。“善弈者谋势, 不善弈者谋子”, 意思是要注意从整体上、全局上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运筹和规划设计过程, 体现着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概括性、动态性, 是学校的高级决策范畴的内容, 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 包括硬件与软件、组织与管理、宣传与教育、教风与学风、教师与学生, 等等。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注意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因为真正形成特质的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造就的, 是一个不断建设完善提高的过程, 是一个精心培育和营造的过程。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宏观的概念, 因而它的每一方面的建设都是非常细致深入的操作过程, 是更具体的过程。

愿我们不断加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 特别是在高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中作用的认识, 从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培养更多的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而努力。

摘要:校园文化既包括有形的客观存在, 也包括无形的各种意识的综合形式。在学校这个特定的育人环境中, 它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与对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辩证关系。在高职院校中,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更是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从整体上、全局上构建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高职学生

上一篇:浅析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下一篇:对火电厂锅炉节能减排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