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语法教案

2022-09-06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言学概论语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语言学概论语法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课程导入讨论:

自然科学对大脑研究的发展过程

1.对异常症状的研究与描写(疯子、精神病)

2.对特征神经障碍的研究与描写(阅读障碍、言语障碍)

3.主动截断脑内神经联系进行研究与描写(电极,电子干扰,脑电波测量仪器)

语言学对大脑研究的理论核心——黑匣理论 大脑是一个有着自身逻辑和运转方式的密闭装置 我们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变化来描写 密闭装置内部的转换规则。

导语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基本定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是一门!!!科学(逻辑、实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西融合,创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全盘西化

语言学是偏向于自然科学,

建立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道桥梁。

语言学转向

语文学:语言研究属于从属的地位,还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解读经典的需求是语文学产生的最重要的驱动力。 教育幼儿的需求是语文学产生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 小学 中国传统语文学 文字、音韵、训诂 语文学到语言学的深刻转折 理论语言学(基础语言学):

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

组合规律和聚合规律(索绪尔《基础语言学教程》结构主义语言学最核心的两大规律) 历时描写和共时描写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是偏向于自然科学,

建立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道桥梁。 符号学/信息论/控制论

三、语言学的分类 现代汉语语音研究 1.时间 历时/共时

历史语言学(亲属语言,语言的谱系研究)

共时语言学(民族共同语、语言工程/自然语言理解) 断代研究/专书研究(明代的人称代词研究) 2.宏观对象 单语/多语

3.微观对象——语言内部构造 语音、语法、语义、语用 4.语言的外部影响 语言应用研究

5.外部对语言学的影响——交叉学科研究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生物语言学/病理语言学„„ 1 2 3 4 5 现代汉语通论 共时 汉语 全面 局部 -

共时汉语全面(语音、语法、语义)研究

关键词:语言学分类 推荐参考书:《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 !!!理论语言学/基础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一般语言学

四、语言学主要流派介绍

五、语言学的功用 a. 教育的功用

b. 政治(经济、文化)的功用 c. 科技的功用

课程导入讨论:

为什么猫会抓老鼠?

1.喜欢磨爪子 1.小型皮毛动物 2.对活动的事物敏感 2.非常活跃 3.对高频声音敏感 3.高频的吱声 4...喜欢夜间活动 4.喜欢夜间活动 5... 匹配和预测

为什么猫跟狗很难沟通(交际)?见面总是打架? 1.表达友好

猫 尾巴低垂,夹在两腿间

狗 摇尾巴/闻、扒拉、舔、卧倒、肚子朝天„„

2.表达敌意 猫 摇尾巴 狗 尾巴直立 3.表示警惕 猫 直立尾巴,闻 狗 尾巴下垂 4. 表示愤怒 毛炸起来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 语言和说话

语言-言语

概念、意义、规则„„ 交谈、文章、陈述„„ 抽象 具体(言语的爆炸)

可能性 结果 语言能力-语言行为

网络-信息

机器-产品 公理定理-数学题 „„

有限的材料(词) 生成 无限的句子 更为有限的规则

每个正常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但又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熟极而流 语言观:#约定俗成

先验

规则是既有的,每个人所说出的话是由先验的规则生成的。 德语 三 drei 妇女 Frau

猫-老鼠

猫的生理结构 磨爪子/对高频的声音特别敏感

老鼠的生理结构 毛皮动物/经常发出高频的声音

鸟类(麻雀)

基因(记录环境影响的程序)

复原原初的环境 语言-言语(索绪尔)

语言能力-语言运用(乔姆斯基) 语言观:约定俗成-先验

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语言与阶级性(阶层)的问题 1.语言是没有阶级性,是全民的 2.语言/(言语)是会变异的,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变体。

(地域变体/年龄变体)

音位-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武汉话中的/n/音位-[l] -[n] 普通话中的/a/音位-[a][A]后a和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普通话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最

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手语、盲文、肢体语言、表情语言 1.跟语言无关的:红绿灯、肢体语言、表情语言、

2.文字:文字(有声语言)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口口相传),传承了知识、历史与文明 3.建立在语言及文字基础上的辅助交际工具:手语、盲文、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旗语

其他交际工具要么依附语言而存在,要么作用范围狭窄。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论点:思维离不开语言 论据:

1.内省的时候能够感到自己动脑筋的过程,能够感到自己在用一种语言自语。 2.思维活动的成果可以用语言来储存并明确化。概念化/定义/命名

思维的过程一定依赖于语言,思维的成果一定用语言来表达,所以,思维离不开语言。

图形思维 顿悟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能指与所指的结合 儿童 语言习得 研究

1. 结合的具体事物(看得见,摸得着的) 2. 结合事物的属性,动作 3. 空间感、时间感

眼、耳、鼻、舌、身、意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意义

1.非母语者对外语的语言习得 2.儿童的语言习得 3.(动物的语言习得)

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抽象思维总得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灵活的依托是声音,此外,视觉、动觉、触觉也能作为依托,只是不如声音那样方便有效。没有任何依托的“赤裸裸”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疯子的思维

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沃尔夫假设:语言的不同会造成思维模式的不同

思维能力-思维模式-语言结构

思考题:提出一个假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同屋的来自不同的人,在疼痛的时候,所发出来的声音。

在二2,希罗多德提到埃及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为了证明这一点,埃及国王普善美提科(Psammetichus,664-610 BC在位)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两个刚生下来的婴儿交给牧羊人,让他把孩子放到羊群中养大,而且下命令不许任何人和孩子说一句话。结果到了孩子们两岁的时候,牧羊人发现孩子们总是对他说“becos”。普善美提科于是开始调查这个“becos”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后他得知弗里吉亚人的“面包”就是这个词。于是他便承认弗里吉亚人比埃及人还要古老了。

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语言学实验。也有可能这件事是什么人假想、杜撰出来的,但这件事(即使它只是一个传说)本身就暗含着一些重要的意义。

五、人工智能(AI)

所涉及领域:计算机、心理学、语言学、生物学

所运用工具:数学工具、信息技术工具(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 最著名的假想:图灵实验 电影:奥斯卡奖

诺贝尔奖:文学、和平、经济、物理、化学 菲尔兹奖:

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高的奖项

诺贝尔奖:文学、和平、物理、化学、经济学„„ 菲尔兹奖:数学 [介绍]图灵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计算机能够具备人的智能 实验设计:

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图灵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计算机是否具有人的智能和感觉。

分别把计算机和受试者关在两间房间,事前受试者不知道与人还是计算机对话。如果他通过对话判断不出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计算机具有人的智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计算机能够达到和人一样的表现。 图灵试验由计算机、被测试的人和主持试验的人组成。计算机和被测试的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房间内。测试过程由主持人提出问题,由计算机和被测试人分别回答。被测试人回答问题时尽可能地表明他是“真正的”人,计算机也尽可能逼真地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如果试验主持人听取对问题的回答后,分不清哪个是人回答的,哪个是计算机回答的,则可以认为被测试计算机是有人的智能的。

黑箱理论 疑问:

1. 问题如何设置?

时间限制?感性问题、理性问题、计算问题等等 2.人设计的程序,但程序面对的是问题

疑问:

1. 主持人是否客观公正?(主持实验者是行业经验丰富的人选,还是一个知识储备极为缺乏的小孩)涉及到人的判断力。

2. 被实验者中的人的角色选择?涉及到人的知识领域和逻辑判断能力。

3. 结论是否可靠。即使在理想条件下计算机达到“以假乱真”或“鱼目混珠”的程度,是否就可以推断计算机具备人脑的思维功能。 4. 完全的模仿秀是否能超过原主。 人机对话

人机对战(国际象棋)(围棋)

人不能确切地明白计算机要干什么或在干什么 人机合作(计算机是个纯粹的工具)

能够或者希望控制计算机在干什么或要干什么

2. 一个结构的词序是什么样的

多重定语的次序问题-大白兔-*白大兔 肥大的白色的兔子-白色的肥大的兔子 一只大白兔-*大白一只兔„„ 黏合 组合

白兔(黏合的短语)被当作一个整体来使用

白色的兔子(组合的短语)被当作一个组合来使用 定语+中心语结合密切

木头桌子:*木头红桌子,红木头桌子 木头的桌子:木头的红桌子

组合短语的词序比黏合短语的词序相对灵活。 数量/指示+属性(形状+材料+颜色) 参照系的选择问题:

蚊子在脸上-*脸在蚊子下边 小岛在湖中央-*湖在小岛周围 鱼在水里-*水在鱼四边 水里有鱼 树在山上-*山在树下 山上有树 人在教室里-*教室在学生周围 学生在操场上-*操场在学生脚下

焦点:显著物作为参照体;大小:大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高矮:高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名气大的往往会被选为参照物;价值高的往往会被选为参照物。动/静 裤衩胡同在天安门南边-*天安门在裤衩胡同北边 男/女,亲/疏

A是B的夫人。B是A的丈夫 有标记/无标记

高-矮 厚-薄 长-短„„

有多高?有多厚?有多长?表示询问一般的高度、厚度、距离 总统(默认值是“男性”,“男”就是无标记的词)小总统

无标记的词

有多矮?有多薄?有多短?该询问具有某些特殊的意味 有标记的词 有标记的词往往可以用无标记的词来定义。 幸福-不幸

不高 不矮 不厚 不薄 不长 不短

男-女

张某某 王某某 李某某 刘某某(女) 默认值

女强人 女总裁 女总统 女裁判 女编辑 *男强人 *男总裁 *男总统 *男裁判 *男编辑 男同学-女同学 男厕所-女厕所

108在107左边-107在108右边 方位和时间

快进:往前放/往后放 前方到站是白石桥

后边一章是语法=下边一章;前边一节-上一节 个人中心/显著物为中心/镜象中心 3. 一个结构中是否包含了特殊的虚词

4. 一个结构中是否包含了词形变化(形态变化) 重叠和准重叠

VV和V一V、V了V、V一下

量词的重叠 个个争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有喜事 家家有喜事。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法的结构类型

屈折语(印欧语系,丰富的词形变化/有丰富的词的形态) 内部屈折 foot-feet(内部屈折)desk-desks(外部屈折)

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主要以量词、虚词、词序作为语法手段)汉语、藏语

粘着语:没有内部屈折,用变词语素表示语法意义,变词语素与语法意义一一对应。日语、土耳其语、维吾尔语 朝鲜语 芬兰语 复综语:多见于美洲印地安人的语言。(美诺米尼语)akuapiinam =akua(挪开)词根+后缀-epii-(液体),后缀-en-(用手),后缀-am(第三人称施事) 推测:hama(跳)hamapiiam

二、 语言的普遍特征 1. 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主谓句是最主要的核心句型,非主谓句与名词谓语句同样存在。主谓+动宾)禁止吸烟

2. 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偏正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类型之一,属于扩展句子信息量的一种主要方式)

3. 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分转成名词性词语,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指称化/自指,转指是普遍的语法需求;修饰也是很重要的语法要求,动作可以成为名物的一种属性)烤(方式)白薯 烤(白薯)的是大师傅。 -ing

打人是不对的/进行研究(指称化/名物化) 4. 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几个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起,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联合结构)

5. 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疑问句、感叹句,都能够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一切语言都有语气的要求)

6. 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自动]鸟儿飞;[他动](鸟儿)吃虫子 烤白薯

主语在宾语前。SVO SOV OSV 有些名词性词语可以转为动词性词语。 用虚设的成分进行替代。(疑问) 施受关系可以转换。

三、语言类型学简介(显学)

研究普遍语法和语言之间的共性,从而区分不同语言的类型。

结构主义(主流)-功能主义(逐渐主流化,功能-意念语法)-语言类型学 刘丹青

类型学作为一个学派还在于它有自己的一套成熟并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范式,并据此获得了相应的重要成果。功能学者或形式学者从事的跨语言类型研究往往带有举例说明的性质,而不太讲究类型学特有的那套工作程序。“职业”类型学家的成果特别是经典性成果,则遵循Greenberg(1963)所奠定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些著述首先追求语种库的覆盖面和均衡代表性,一方面是逐步扩大语种库的数量,从Greenberg(1963)的30种语言,到Keenan & Comrie(1977)的50多种语言,到Hawkins(1983)的200多种语言,再到Dryer(199

2、1999)的600多种语言和900多种语言,另一方面是通过改进统计程序来减少谱系、地域方面的不平衡(如Dryer1992)。此外,这些成果在大型均衡语种库的基础上,或者寻求无例外的蕴涵性共性,如Greenberg(1963)和 Hawkins(1983)关于1.语序的共性,或者寻求2.严格的等级序列,如Keenan & Comrie(1977)关于制约名词短语关系化的可及性等级序列(Accessibility Hierarchy),或者追求大规模的统计结果,如Dreyer(1992)通过625种语言的调查来确立3.各种句法结构与动宾结构是否和谐,或者追求全面覆盖的分类系统,如Grinevald(2000)关于4.类别词(classifier,包括汉语所谓“量词”)的分类系统。在这种范式下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能够在语言普遍性方面获得最大的说服力。而功能主义学者或形式主义学者所从事的类型学研究,尽管在理论追求和洞察力方面也许有其不俗的表现,但其类型学的充分性(typological adequacy)却无法与狭义的类型学成果相比,多多少少带有“客串”的性质。凭着自身特有的范式,语言类型学业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是一个与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都有交叉、都能沟通的学派。

四、语法与逻辑 蕴涵 预设

他生了一个小孩。→

我买了一本《红楼梦》→(蕴涵)我买了一本书。

预设和蕴涵是指句子所表述的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都是从句子自身的整体意义推导出来的另外的意义或另外的一些信息,研究它们是为了研究句子外面的某些信息对句子的影响. 预设可表述为:如果从命题P和命题"非P"都可以推导出Q,那么Q就是P的预设. 蕴涵可表述为:在所有情况下P为真Q也为真时,那么P蕴涵Q.

预设和蕴涵都与特定的句法成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预设大多由定语、主语、状语等成分充当,蕴涵大体与谓语部分相对应.预设、蕴涵与特定的语义相对应.

一、什么是蕴涵?什么是预设?根据下列句子写出蕴涵或预设的句子。

1、写出下列句子所蕴涵的句子: (1)他踢了小张的腿。→他踢了小张。

(2)那个美国学生送给他一支钢笔。→1.送给他一件礼物。 2.某人送给他一只钢笔。

2、写出预设下列句子的句子:

(1)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他有哥哥。 (2)老王又来了。→老王来过。

(3)我们的生活(不会)将更美好。→我们的生活还不错。 (4)他早就不是校长了。→他曾经是校长。

主词/谓词/饰词 一般情况下否定首先是对谓词的否定。

命题(一个简单句就是一个命题,它描写了一个客观事实,可能真也可能假) 鲸是一种鱼。

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课程导入讨论:

概括是完成事物与事物在名称和类别上的区别。 男人 女人

自然科学的区分方式

语言的区分方式(在不同的场合借用不同的领域的区分方式) 水: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的分子式是H2O. 开水:水温达到100度沸腾的水。 苹果梨

1. 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又是一种语言能力),本质特征概括出来。

2. 取舍能力。附加特征添加上去。以某个理性意义为基础合理地取舍和关注。 3. 联系能力。把意义A和意义B通过各种语法方式或其他方式联系起来。 红苹果

长庚星-金星

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者

第五章 词 义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与组合;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 “语”基本上是两个以上词的固定组合,现在一般认为的语有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俚语、行话,里边有交叉的地方,但大致还是能够区分。中央民族大学广义上可以叫“词”,狭义上则应该归入固定短语中的“专有名词”;北京比中央民族大学更像一个“词”,是因为它和普通常用词的结构更接近。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一种语言只有一个词汇,但包含的词可以多到几十万。语言的词汇是一个庞杂的总体,包含好多分支。行业用语、术语、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方言俚语。 字汇

一、词汇及其构成 基本词汇

二、基本词汇和其他词汇现象p156

(一)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其中就包括成为它的核心的全部根词。基本词汇比语言的词汇少得多,可是它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且为构成新词提供基础。”(印欧系语言-词根/根词) 基本词汇的特点:

1、普遍性(全民性):在共时层面上是普遍运用的

2、稳固性:在历时链条上,存在的时间长久。(人、马、车)

3、能产性: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否认基本词汇的存在(脸-面、脚-足),基本词汇理论跟语言事实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p157基本词汇的范畴

1、常见的自然现象和事物

2、生产和生活资料

3、时令和方位概念

4、最基本的性质状态(大小高矮红)

5、最基本的动作变化(走、开、关)

6、人体器官

7、数量

8、人称和指代关系(你、我、这、那)

9、常见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

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些长久(永恒)不变的基本概念,而命名或指称这些基本概念的词在不同的共时层面往往会继承下来(同时,也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变动),我们将这种继承性称之为基本词汇现象。

所以,出于悖论的考虑,当代很多语言学家认为基本词汇问题是个伪命题。 一般词汇:是词汇中除基本词汇之外的集合。 1. 派生和组合的。 2. 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 某些基本词汇所指的概念在后世没落后,转入一般词汇。(君、臣、妾)

二、词义及词义类型 词的理性意义(概念义)

词的形象色彩(褒贬、语体、语用) 杰弗里-利奇的观点, [英]杰弗里·利奇《语义学》,李瑞华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 常见的语义分为七种: 概念义, 联想义, 花,词所指称的事物越形象,联想义就越丰富。

社会义, 伦理/法律/经济/文化,父亲 妈妈 社会生活各领域中,某个词被赋予的意义。 感情义, 感情色彩。 反映义, 搭配义,和主题义

利奇(Leech,G.)在《语义学》中列出七种不同的意义: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

语义的七大类型,如:概念义、内涵义、风格义、感情义、联想义、搭配义、主题义等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和词义的模糊性问题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苹果 红透了。 苹果 好大个儿。 苹果 被压扁了。 苹果 真好吃。

概括是完成事物与事物在名称和类别上的区别。 男人 女人

自然科学的区分方式

语言的区分方式(在不同的场合借用不同的领域的区分方式) 水: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的分子式是H2O. 开水:水温达到100度沸腾的水。 苹果梨

1. 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又是一种语言能力),本质特征概括出来。

2. 取舍能力。附加特征添加上去。以某个理性意义为基础合理地取舍和关注。 3. 联系能力。把意义A和意义B通过各种语法方式或其他方式联系起来。 红苹果

词义的模糊性

1. 词义描写的多种可能性。词义描写可以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做到准确而清晰,也可以是一种直观的粗略的描述。不同的词典的释义事实上就是在相同中又有着不同。

2. 词义所指往往是一个范围,词义只关注能够区分词A与词B,而并不关心词A与词B的实际所指范围。从单个词与客观现实的对应来看,就体现出一定的模糊性。 早晨/中午 一个具体的时间,譬如11点59分,你不可能既叫它“上午”,又叫它“中午”。这是词义在模糊中不可逾越的界限。

3. 词义有自身的核心特征,但没有特别的边缘和界限。 4. 科学术语追求定义的客观与精确,往往一门学科就建立在某几个基础概念的定义之上。“数”在一般的语言领域中与在数学中的定义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四、语素义和词义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和多义

本义 派生义(引申义) 中心义(基本义)、常用义

引申的两种方式(隐喻/换喻;直接引申/比喻引申;相关性引申/相似性引申)红(颜色)-红(人)受宠信/比较出众、出色、醒目

小姑娘的脸像苹果一样。 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琴声甜甜的。 换喻的不同情况

1. 材料→成品(pen,羽毛→笔) 2. 特产→产地(china,瓷器→中国) 3. 部分→整体(bureau,毛布→办公桌→办公室→厅) 4. 工具→活动(铲,名词→动词;电,现象→电击) 5. 产地→特产(茅台) 6. 驻地→人(方丈) 7. 感觉A→感觉B(辛酸:味觉→心理感觉)

形成了某种现实上的联系,比喻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或几种特征上的相似。

三、 同义词和反义词。

同义词: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词。所指相同,理性意义相同。 1. 等义词(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借词/古语词)剪刀-剪子(构词方式不同) 2. 近义词

具有共同意义成分的非同义词:

1. A包含B,A是B的上位词(人→孩子;蔬菜→白菜) 2. A与B构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房子→屋子;桌子→抽屉) 3. A与B构成序列的关系(

1、

2、3,数词序列;甲乙丙;中尉、上尉;助教、讲师、教授)

4. 主题词群(颜色词;亲属称谓词群;表手部活动的词群,拍、掐、挠、抓、打、捏、擦、拔)

同义词的概念义、感情色彩、搭配、用法、场合、语源等等方面的分析。

多义词的某个意义(义项)与另一个多义词某个义项同义,并不意味着两个词完全同义。 老-死 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非A即B,那么A、B构成绝对反义词。(男-女/正-反/内政-外交) 相对反义词(极性反义词):B非A,A非B,但非A不一定B,A、B构成相对反义词。 如果词A和词B拥有一个共同的反义词C,A与B是否是同义词? 成功-胜利 进步-前进→后退 →失败

在某种规则下竞争失败。(胜利→失败) 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没有成功。(成功→失败) 胖-宽 瘦

三、义素和义场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普通话

吃→固体食物 喝→液体食物 抽/吸→烟

“喝”和“吸”后起,分取了“吃”的一部分搭配,但是,在“吃”意义中还保留了一些残余。

吃奶;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酒席;吃药/喝药() 做、干、办、弄、搞(泛义动词) 卫生 革命 满月 做/作() 具体/抽象

二、词义与语境

三、“言内意外”和词义的组合与运用。 狂狷黄健翔(狂妄、自私、狭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第十三》 (释义:如果找不到“中行”的人为友,就与狂狷者交往。狂者敢做敢为,大所有为;狷者清高自守,有所不为。) 相互的谅解和达成协议 言-意之别 文 笔之辩

课程导入讨论: 材料1 卧梅又闻花 卧枝绘中低 遥问卧石水 卧室透春绿 材料2 英国机场寻人启示

http:///forum/archiver/?tid-184044.html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文字究竟能对语言产生多大的影响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文字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文字的起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文字改革的原因与基本方向;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及其作用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语素化:一个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语素或一个词。

定型化:每次都用同样的一个图形来记录同样的一个语素或一个词。 图画记事就转化为真正的原始文字→象形文字 结绳、刻木是雏形,而图画记事是原型。 对159图的说明 1. 不是文字 2. 描写的是一个故事(场景),而非一个语素,在这个场景中运用的象形符号与原始文字非常接近。但这些符号是不可分拆的,而且在其他类似的场景中可能是不可移用的。既非语素化,也未定型,更重要的是,它形成的是一个平面的图案,而非一个线性的语言表达模式。

3. 我们从图中发现的跟原始象形符号非常接近的元素,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字。也有可能只是一种临时的表达手段。因为到了近代以后,很多没有文字的语言已经不再具备自然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近代没有文字的语言的文字通常借用既有的拼音文字,或者在既有的拼音文字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些相应的字母。

二、文字的发展

从造字的角度考察: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英语/英文/英文字母:表音-音位文字/字母文字 日语/日文;谚文:表音-音节文字 汉语/中文:意音文字/语素-音节文字

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简化:简化与规范化(推广简化字,规范异体字)

拼音化:汉字有汉字的优点,拼音化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而非文字改革的方向。 信息时代对于汉语和汉字的影响

第三节 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客观的二元,文言文时代,书面语和口语严重脱节;口语化的书面语(当前的特色)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及其改革

54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是一场典型的书面语改革的全面运动。文化、教育、文字、语言。是书面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值得去解剖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欧洲国家的拉丁文时代,跟中国的文言文时代非常接近的一种状况,书面语与口语严重脱节。日语和朝鲜语借用汉字,这是一种文字的借用,实际上与拉丁文和文言文不同,并不完全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汉字是象形文字是个错误的观念。原始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汉字发展到今天之后从理论上讲也是表音的,是一种意音(语素-音节文字)

文字 口语 书面语 1. 借助于文字所呈现出来的书面材料。 2. 与口语对立的一个概念。

A. 受教育者显示自身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方式

B. 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在逻辑性和谋篇布局上比口头临时的说话更A。

课程导入讨论:

广东话-北京话的语音差别大于英语-德语的语音差别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语言;了解语言发展的特点;认识语言的分化与统一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以及这种发展与语言规范的关系。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综述 1. 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细致复杂。(一个单一语言集团的发展,理想状况)

2. 不同语言系统由于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会带给?弱势(文化、经济)语言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强势语言也会受到诸多的影响。

“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颜氏家训·音辞》) 中心语言,外围语言 形成了汉语众多的方言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

弱势语言 形成了现代汉语

同质的语言→分化 异质的语言→相互影响和融合

二、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语言的发展 a汉语的双音节化:(语言现象) 语言材料 1. 浊音清化(声母和声调的减少)、辅音韵尾消失(入声消失)→音节数量的减少,音节结构的简化

2. 新事物、新概念需要词汇进行表达,词汇的扩张。(论证过程) 利用双音节化来解决这个矛盾。(解释和论证)阐释 b藏语出现声调:(语言现象)

c语音演变引起的连锁反应(推论/假设)

三、语言发展的特点

面的渐变与点的突变相结合 渐变性 不平衡性(语言发展)

词汇(最敏感)词义 语音 语法(最稳固)修辞 ?语用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分化的原因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政治需求

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几种语言之间如何来看待: 广东话-北京话的语音差别大于英语-德语的语音差别

政治、文化、历史等诸方面原因来综合判断地域方言变体和亲属语言。

二、社会方言 行业用语(行话)、黑话、俚语、术语

年龄变体、性别变体、职业变体、专业变体

四、 地域方言 同语线 方言岛

1.有什么语音特征。有卷舌音,jqx的分化,四个声调、没有入声 2.没有什么语音特征。无浊辅音(塞音)‖有浊塞音,非北方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历史比较语言学 1. 亲属语言的定义和谱系分类的方法 2.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印欧语系、汉藏语系

日尔曼语族、拉丁语族、斯拉夫语族、梵语族 侗台、苗瑶、藏缅、汉

系属不明的语言:朝鲜语 日语 3.汉藏语系的特点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区别

言文一致,书面语改革(文学家、政治家) 推广民族共同语。(语言学家) 1. 雅言、通语(四方之通语)、官话、天下通语、国语、普通话(口语层面的共同语的雏形或真正的民族共同语);文言文、白话文(敦煌曲子词、蒙古秘史、朴通事、老乞大,比较有名的早期白话文书面材料;笔记小说、诗词歌赋)

2. 不同的语言之间的统一(人工语言、混合语)

二、共同语

通用语和共同语的对比以及各自的定义。 哪些因素影响到共同语的选择。 政治因素:北方话成为汉语共同语 经济因素:伦敦方言成为英语共同语

文化因素: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国语(官方语言)

三、共同语的规范 重点论述的问题 1. 法律角度(《语言文字法》) 2. 教育角度(九年义务教育/推广普通话) 可操作性,理性,强制性 3. 社会经济文化角度 引导-舆论引导、利益引导 4. 标准制订的角度

课程导入讨论:

佛教外来语对汉语文化与生活的影响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一、借词 借词=外来词

意译词(→仿译词) 国际通用术语(转写) 音译+意译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四、融合的过程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洋泾浜 克里奥尔语 社会语言学评述 陈原

课程导入讨论: “卓(zhuō)见” 还是“卓(zhuó)见” ■谢仁友

仔细研究一下《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和《修订稿》,就会 发现,其中个别音的审定,确有“我辈数人,定则定矣”的情况, “卓”与“拙”的定音就是一例。“卓见”和“拙见”,在《初稿》 里都是zhuōjiàn;而在《修订稿》里则是:卓zhuó(统读),于是 “卓(zhuō)见”成了“卓(zhuó)见”。按照古今语音演变规律 和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制定的审音原则,“卓”和“拙”一样,都应该 读zhuō,但在《修订稿》里怎么又改了呢?解释是:“拙见”自谦, “卓见”赞人,意义迥别,为方便言语交际而改之。

如此“硬改”者还有“癌”字。“癌”是一个形声字,从ʹ(yá n)得声,按理应审定为yán,民国时的《国语辞典》即是如此。然为 何在《初稿》中就毫不犹豫地改定为ái呢?答曰:“癌”若定为yá n,则与“炎”同音,“胃癌”与“胃炎”不可不分,请设想:若病人 只得了“胃炎(yán)”而医生告诉他得的是“胃癌(yán)”,岂

不吓得他头冒冷汗、心中凄然?于是参考吴方言“癌”的读音ngái, 折合成北京话为ái,由此敲定。不过,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现 在还真没有人读“癌”为yán了!

人为地“硬改”字音,并不是都能如此成功。曹先擢先生曾举了 个例子:氰,50年代为了避免与氢同音而改读qíng,现在辞书中也标 音为qíng,但实际上,人们口头上读qīng的更为普遍。这是否因为 “氰”字使用频率较低,偶尔用之便易犯“认字认一边,赛过活神仙” 的老毛病呢?台湾《重编国语辞典》倒是乖巧,索性顺其自然地标为 qīng了。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方言、亲属语言、文字、韵文(韵书)、借词(外语借用本族语、本族语借用外语的对音材料) 《诗经》(韵文集)时代代表着上古音 《切韵》(韵书)时代代表着中古音

在研究语音发展的时候,相互映证是最重要的方法。

录音材料

过去的语音材料是“有类无值”,我们可以推断出两个音属于不同的或相同的音类,但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音值。引入历史比较法可以帮助我们从今天的音值来构拟过去的音值。

历史比较语言学提供了对过去的音进行构拟的理论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语音对应规律 原始母语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乩、战、贴、粘、阽

声旁“寿”组成的“筹”读chóu,“涛”读tāo即是。 等、待、时、诗、侍 从寺得声 A. 使用了同一个声符而已。 “等”:上古端母蒸部; “待”:上古定母之部。

从声母上看,端—定旁纽;从韵母上看,正是之—蒸之间的阴阳对转。这在上古形声字构成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只不过后代语音演变看不出来了而已。

B因为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和寺院的性能有关。比如,寺院修行的人们打坐等待往生。《心经》上讲:无等等咒。意思是说,修习《心经》是不用等待的修行。服侍人需要等待别人的需要和召唤。寺院修行就是等待佛菩萨的需要和召唤。

C“寺”的金文从“止”从手,会意字,即抓住其脚的意思。因此,至少明显包含有“持、待”这两个字的概念。“aii”本是音源相同的,所以,“待”可说等于“寺”。 至于“等”,它的本义应该不是等待的意思,而是均等、等分之意。但我怀疑它不是许慎所说的指竹简,而是指称物的等,即后来所造的同音字“戥”,戥上均匀的刻记如竹节,所以写成“等”;因此,“等”是一个会意字,“寺”并不仅仅表音,而是表示抓持的意思,因为称量物体时,要抓持等身。等待的概念当是从称等时的要稍作停留才能称准而来的。

D“寺”,上古邪母之韵; “止”,上古章母之韵; “之”,上古亦属章母之韵。 前两个字和“等”“待”都有语音上的同源关系。 至于“之”和“止”,在甲金文中好像有异体关系,隶变之后二字分化。这一点希望搞古文字的先生加以指正。

最后说说土木真先生的意见: 从时间顺序上看,“等”、“待”、“寺”都是上古就已经产生的字,《诗经》里都有吧?它们共同的声符“止”更是早在商周时代甲骨、金文中就广泛出现了。而佛教传入中国是东汉初年汉明帝时代的事情,距离这几个字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已经过去好几百年啦!您连最基本的时间顺序都搞错啦!

您说“从汉字里得到佛道儒、中医、气功等文化的痕迹和解释。”我还可以接受,但是您在前一个帖子中分明就是反过来用的:是试图“从佛道儒、中医、气功等文化的痕迹里得到对汉字的解释。”这就不大可靠了!

,「寺」的意思本來跟佛教沒有一點關係吧!寺的本意主要是「侍奉」「伺候」,因而具有等待的意思。「寺」後來多用作服務宮廷的官署的名稱,如「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等等。

佛教傳入中國時,名稱沒有一定。直到唐代有了中國第一個官辦的佛教機關--「白馬寺」(由於是皇家供奉的,屬於宮廷服務機關,故而稱寺),以後才約定俗成,逐漸統一稱佛教機關為「寺」。

E要正确理解“寺”字,可以参照“蒦、尃”,前者以手抓鸟,义近于“獲(获)”;后者以手抓蝙蝠,义近于“缚”;它们都是构型相似,意义相近的字,都含有“执、持”的意思。“寺”之“止”,是用脚趾这一局部的象形代替整体的鸟而已。

“寺”的跟“寺庙”有关,虽然是佛教传入以后,但不是偶然的采用。因为我国古代,至少在周,已经有“寺人”制度,这种寺人是从巫师里分工出来的,专门负责在祭祀时唱念颂诗——“诗”即寺人之言;他们地位较高,为保持神圣,是被阉割了的——后来便演化成了宦官。寺庙里的和尚尼姑是不能结婚生子的,与寺人差不多。

而寺人的被称为寺,我想其原因在于鸟被抓时,声嘶力竭的样子与寺人颂诗时的样子相似。

F先秦拟音 寺 zjәg 待 d‘әg 等 tәŋ

在先秦时代,这三个字发音有些相似。 在含义方面“寺”有伺候的意思,“待”有等待对待的意思。

语源探究与右文说等的讨论 本义 引申义 形声字

取: 取耳 取妻 娶 "取"声符兼义 解: 解开 解怠 懈 "解"声符兼义 再如: 惛:日不明为昏,心不明为惛. 驷:一车所套四马. 诽:以言非毁人. 鳊:身体扁的鱼. 辆:车的单位,因古代车两轮而得名(古书多以"两"表"辆"). 由此可见,只有为分化引申字而通过加义符构成的形声字,声符才具有示源功能. 具有示源功能的声符,对人们认识形声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来源和词义特点,有重要的作用.

期末复习要求及综合分析题示例 1. 术语运用准确。 2. 逻辑性强

试讨论汉语普通话中中元音音位分析的多能性。

描写性的论证 我认为:

试举例说明词义的模糊性。

第二篇:张绍麒语言学概论教案

张绍麒语言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内容提要]

语言究竟是什么?这是语言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认识它。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语言的基本职能。作为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但阶级对语言是有影响的。 语言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的,但是语言和思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 [难点解释]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学习提示:①交际职能是语言最基本的职能;

②人们使用的交际工具不止语言一种,但语言是最根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 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是人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东西,而且它是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交际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它的服务领域极其广阔,这就确定了它的最重要的地位。

除语言之外,人们在交际中还使用身势,面部表情等伴随动作,旗语、信号弹、红绿灯、电报代码、化学公式之类符号和文字做交际工具,但它们决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伴随动作一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伴随语言交际一起发生;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它们的服务领域相当狭窄;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只有语言才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语言的全民性

学习提示:①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对全社会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

同的;

②语言没有阶级性;

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但并不影响全民共同使用的语法 结构和基本词汇。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如要没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因此,语言对全社会的每个人来说是一视同仁的,语言归全社会所共有。 语言没有阶级性,这是因为语言是由全民创造的,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与整个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息息相关,而并不受阶级的制约。人类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社会不分阶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阶级消亡后的社会里,语言继续存在并为全社会服务。即使在阶级社会中,也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由一个阶级单独创造出来并为单独一个阶级服务的,不论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怎样尖锐,它们之间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他们彼此还得用共同的语言来交际。

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可以产生社会方言,如阶级习惯语,行话等等,但这些变异不足以影响语言全民的交际工具的本质,因为这些东西并不影响全民共同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学习提示:①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思维的成果依靠语言的帮 助得以巩固和发展,没有语言无法进行思维,没有思维也不会有语言; ②语言与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人们不但在相互交际、交流思想的时候要运用语言,就是在进行思维,形成思想的时候,也要运用语言,所以,语言不但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有在语言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思想交流成为可能的了。思维是跟语言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语言无法进行思维,没有思维人们也不会有语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意义正是思维成果或思维材料在语言中的表现,意义来自思维。因此,世界上既没有无所依托的赤裸裸的思维,也没有可以脱离思维而能独立存在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思维的成果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和发展;语言又是交际工具,人类思维的成果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广泛交流。依靠语言的帮助,人类才能一代代地积累知识,才能不断地发展。人们从幼儿呀呀学话时就开始了认识世界的活动,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活动,一方面是掌握和运用人类已经得到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获取前人还没有获得的知识。人和别的动物不同,人以外的动物所反映的现实世界只限于直接作用于它们的一些现象,只限于它们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尝到的东西。人则不同,人不必也不可能事事亲身经历,他们能够通过语言交流(口头的或书面的)而获得知识,由于语言的帮助,了解到的现实世界的范围比起自身的实际经验要广阔得多,人类思维的日益精密,认识能力的日益加强,首先依赖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同时也得力于语言。

语言与思维相依为命,彼此不能分离。但是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现象,区别在于: 第一,功能不同。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不是工具,是人脑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第二,规律不同。语言是历史地形成的,具有民族性,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思维作为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全世界人类共有的。正因为全人类的思维规律是相同的,所以各种语言才有互相翻译的可能。相反,同一思维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第三,范畴不同。语言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思维属于逻辑学的范畴。所以语言中的结构单位不一定要和思维中的结构单位发生一对一的联系,不同人语言结构单位可以和相同的思维结构单位相联系,同一个语言结构单位也可以和不同的思维结构单位相联系。而且由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现实生活中就存要这样的矛盾,合乎逻辑者不一定合乎语法,合乎语法者未必合乎逻辑,既不能用语法分析代替逻辑分析,也不能用逻辑分析代替语法分析。 第四,存在形式不同,语言是物质的,是以声音作为物质外壳的;思维是大脑的神经活动,是观念性的,没有高低、轻重、长短等物质属性。思维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存在。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怎样理解语言的全民性? 3、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如何? 4、语言的基本社会职能是什么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内容提要]

除从语言的社会功能方面来认识语言外,我们还可以从语言自身结构方面来了解语言的性质和特点。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特质形式。因此,语言符号使用起来最简便,容量最大,效果也最好。 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这是因为它以声音做为形式的缘故。

语言符号具有系统性,它是个层级体系,或分层装置,它的结构是音位[HT5,2][HT]语素→词→句子,它的效能是几十[HT5,2][HT]成千→成万→无穷,这个装置是通过组合和替换运转起来的。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两种根本的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是其他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是因为人具有语言能力,而其他动物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这是人类的祖先在长期劳动中获得的,而且通过遗传的形式一代一代传下来。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是后天的事情。如果没有现成的语言环境,先天具备的语言能力只是潜在的东西,无从诱发。 动物虽然也有交际方式,但语言却是人类特有的。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在单位的明晰性、任意性、结构的二层性、开放性、传授性、时地环境的限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难点解释]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学习提示:①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 ②语言符号音与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 ③对使用者的强制性。

语言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结合而成的。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声音,意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的反映。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构成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

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然而它们的结合不是必然的,而是任意的,这种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语音和语义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用什么样的语音联系什么样的语义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这是为什么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多样不同语言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音义结合是必然的,那就不会有古今语言的差异和民族语言的不同了。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创造符号时音义结合是约定俗成的,决不可理解为任何个人对语言符号的随意性,语言符号一经创造出,并被社会接受,即被约定俗成,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不是经过社会的重新约定,它是不可以擅自改动的。 《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这段话对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了精湛的解释,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大帮助。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学习提示: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犹如几何中的横轴和纵轴。 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它指的是由两人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如语素组合成词:“语——言——学”;词组合成词组:“语言学——的——分类”,词组和词组合成句子。

聚合关系是语言单位按某些共同点相互联系的纵的潜在关系。在语链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在语链上是潜在的。语言研究最关心组合位置中的替换,因而也比较多地从这一角度研究语言中的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这两种关系就象几何中的横轴和纵轴,如下图所表示: 组 合 关 系

聚 我 学 语 言 学。 合 他 读 哲 学。 关 你 看 小 说。 系 小 王 吃 苹 果。 ……………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语言系统中两种根本的关系。语言系统中不但所有语言符号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成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这就保证了语言这个层级装置的运转,从而使有限的符号和规则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三、语言的层级体系

学习提示:①语言符号系统由音位层和符号层组成,符号层又分为语素,词和句 子三级;

②语言的分层装置是通过组合和替换运转的。 语言符号系统是分层级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但能够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足够的语音形式。语言层级体系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和声音在这里结合为最小的语言符号;第二级是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音位[HT5,2][HT]语素→词→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体系。在这个层级体系里,低一层级的单位比高一层级的单位要少得多。高一层级的单位都是低一层级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从音位到语素,这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因为音位只能构成符号的形式,语素才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符号,因而我们说,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语言里的音位只有几十个,语素的数目则有几千。语素还不能直接用来交际,需要把它们组合成词,结果是产生了数以万计的词,一个词可以有几个意义,这无形中又把符号的数目扩大了几倍。词仅是说话的材料,把词和词组合成句子才能进行交际,句子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组织起来的,语言提供了成万个词和多种灵活的造句规则,自然可以让人们造出无限的句子来。几十[HT5,2][HT]成千→成万→无穷,这就是这个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这个效能是通过组合与替换而获得的,语言中每个符号或语言单位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而替换的材料又是由聚合关系提供的,正是由于语言符号中存在着组合和聚合这两种根本的关系,语言这个层级体系才能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级翻番增量,从几十扩大到无穷,使说话的人可以纵意驰聘,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

四、语言能力

学习提示:①抽象思维的能力与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②语言能力是遗传的; ③语言环境的作用。

语言能力指学会并能使用一种语言作为交际和思维的工具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人类的语言能力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它一代一代遗传下来,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是“非我族类”的其他动物所无法享有的。人类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则是后天的事情。语言环境对潜在的语言能力变成现实的语言能力或者维持已具备的语言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就会学会什么样的语言,没有现成的语言环境,先天具备的语言能力只能是潜在的东西,无从诱发;即使掌握了语言的成年人,如果离开人群长期孤独地生活,他们的语言能力也会衰退甚至丧失。

五、语言与说话

学习提示:①说话是在自由与不自由,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中进行的; ②语言是工具,说话是运用这种工具,话是结果。

每个正常的人都至少掌握一种语言,用这种语言去说话,就是创造句子,一种语言的句子是无限的,但是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东西,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是有限的,每个词象机器的零件一样可以卸下来,装上去,反复使用,因而同一个词可以和不同的词组合,构成不同的句子;更重的是,组织这些材料的规则是极其有限的。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要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人们可以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讲话,但不不能杜撰词语,违反规则,所以在自由中又有不自由,说话只能在这种有限和无限、自由与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

说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另一是运用语言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说出来的一句一句的话和说话时所用的词与规则是两回事。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说出来的话则是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对语言的社会功能有什么重要意 义?

3、试说明语言的层级体系和它的运转原理。 4、什么是人类的语言能力,它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6、人的语言与所谓的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有哪些?

第三章 语音 [内容提要]

语音具有自然属性(生理、物理、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语音的发音一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由发音学、音响学、听觉语音学加以研究。语音的社会属性是指它在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中的作用。音位学是在了解语音的物理生理特性的基础上,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对语音的研究。

语音的生理基础:动力部分、发音部分、共鸣部分。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重)、音长、音质。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决定元音音质的因素是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唇形的圆展。决定辅音音质的因素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音位是具体语种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确定音位的主要原则是对立,凡是对立的音素分属于不同的音位。凡是互补相似的音素属于同一音位。音位变体是音位的言语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互补相似的音素可称为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既不互补也不对立的音素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音位和音位变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类别与成员的关系,变体不是对正体而言。 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非音质音位是由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构成的音位。 区别特征是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因此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束区别特征。语言里的音位利用哪些特征和其他音位对立,这由它在音位系统里所处的地位而定。 音位聚合群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种。处在双向的聚合中的音位,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这种特点是音位系统性的具体表现。双向的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因而平行、对称也就成为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难点解释]

一、音素与音位的区别

学习提示:①划分依据不同; ②音位属于特定的语言;

③在一种语言的音系中音位与音素可以理解为类型与成员的关系。 音素和音位都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但是它们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音素是按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具体讲就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而音位则是按语音的社会功能即从声音在语言中的作用的角度区分出来的一种最小的语音单位。语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如果我们不考虑语义,而仅仅从音质角度上对话语进行切分那么我们得到的就是音素。音素虽多,可人们听起来并不感到难以辨认,原因在于这些音素在语言里的一位和作用很不一样,有的重要,非辨别清楚不可,有的不重要,就可以忽略不计。 比如普通话“埋”(mái)、“麻”(má)、“忙”(máng)包含同一个元音a,但从音质上 看,三个词中的a是不同的,应分别为[a][A][ɑ]三个音素,但是这三个音素在普通 话中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我们因此把它们归为一个音,这种 从一定的语言中归纳出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类一类的音,就是音位。

不同的语言可人有相同的音素,却没有相同的音位。同样一个音素就其自然属性来说,对各个语言来说都是一样的,但在不同语言中所起的作用都可以很不一样,音位是特定系统地成员,每个音位都是和系统中别的音位相对立而规定出来的,离开对立和系统、无所谓音位。音位是属于一定语言的,既然它是一定系统的成员,两种语言表面上相同的音位当然不能对等。在一种语言里,属于不同音位的音素,即使差别很小,也会被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截然分开,相反,属于同一音位的音素,它们所组成的语言形式即使也有差别,但由于彼此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说这种语言的人虽然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发出属于同一音位的不同音素来,但往往并不自觉地意识到它们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方面的差别。 在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中音位和音素可以理解为类型和成员的关系。音位是一种语言中一个个的语音类型,音素是这一个个的语音类型中的成员,称为音位变体。一个位可以包含若干个音素,每个音位所包含的音素的多少是不等的。人们往往在同一音位中选择典型的,人们比较熟悉、常用的音素,作为音位的代表名称。

二、音位的区别特征

语言中的每一个音位都有一些特殊的,不同于其他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作区别特征。不同的音位正是通过各自的区别特征起相互区别意义的作用,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变体具有本音位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能够较容易地说明音位本身的特点和音位系统的构成。音位区别特征可以以发音特征(元音的舌位、唇形、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作为基础。一种语言里的音位不一定利用有关的音的全部发音特征来和其他音位对立,究竟利用哪些特征[BF],要看它在音位系统里所处的地位而定。[BFQ]如普通话的/p/以[BF]“双唇”[BFQ]和/t/、/k/相区别,以“不送气”和/p„/相区别,以“闭塞”和/m/相区别。/p/的区别特征就是:双唇、塞、不送气。音位可以通过区别特征来描写,每个音位都包含若干个区别特征,因此, 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束区别特征。

三、音位的聚合

学习提示:①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结构上具有对称性的特点;音位中只有一 小部分音位是单项聚合,双向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 ②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应该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变异现象是语言发 展的结果。

音位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每个元音都有自己的舌位和唇形,每个辅音都有自己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这些发音特征正是音位区别特征的基础。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因而,同一个音位可以因为自己的区别特征分别与其他音位的相同而分属不同的聚合群。音位系统中[BF],大多数音位都同时处于两个聚合群之中,我们称之为双间聚合[BF]。处于这种聚合中的音位,结构上具有对称性的特点。例如普通话/p/从发音部位看,它是双唇音,以这一条区别特 征,它与/p′//m/聚合成群[BF];从发音方法看,它是不送气塞音,[BFQ]以此它又与/t //k/聚合成群。因而我们说/p/处于双向聚合中之中。/p/的双唇聚合群既然有送气 的塞音/p′/和鼻音/m/与之对立[BF],[BFQ]那么同聚合中的/t//k/肯定也有相同 部位的送气塞音(/t′//k′/)和鼻音(/n/、/η/)与之对立,这样,几个音位之间 就形成了平行的,对称的系列: p t k p„ t„ k„ m n η

我们知道了聚合群中某一个音位的特点,也就可以大体上推知和它处于同一聚合群中其他音位的特点了。 音位聚合的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来自语言的发音基础。每种语言各在可能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中选择若干种部位和方法以及彼此的结合方式作为发音的基本要素。语言的基本职能是充当人类的交际工具,这因此而使以尽可能少的要素,发挥尽可能多的作用成为一条原则,在这一原则支配下人们必然会将所选择的基本发音要素充分、合理地搭配,这自然会使音位系统呈现出平行,对称的结构格局。例如双唇、舌尖、舌根是普通话所选择的辅音的三个发音部位,塞、送/不送气,鼻是所选择的三种发音方法,正是这些部位和方法的充分、合理的配合才形成了上面举出的九个音位的齐整排列。

双向的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因而平行、对称也就成为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音位系统中只有一小部分音位是单向聚合,它们只和某些具有相同发音部位的首位聚合,而在发音方法上离群索居。

每一个音位都处于聚合和组合两种关系中,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根据音位的系统性特点,应该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但实际上,在平行的对称的系统中常常出现不平行、不对称的组合关系。这种不对称现象是语言发展的结果,它是原来的相同的组合关系发展变化而来的。 [思考与练习]

1、音素和音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举例说明它和发音特征的关系。 3、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结构上具有什么特点?

4、同一聚合群合的音位是不是应该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实际情况怎样?为什么? 5、什么是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哪些类型?[LM]

第四章 语法

[内容提要]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句子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词组是词与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语素可以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根和词缀是构词语素,词尾是变词语素。

词的组合有5种基本类型: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结构。这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句子里面各个成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不会超出这几种基本的结构类型。

词的组合有两个特点:层次性和递归性。语法结构不管如何复杂,都是词的组合结构一层二层套起来的,因此,同样的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于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层次分析对于因为分段不明而产生的歧义有揭示和辨析作用。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在一种语言里,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成一类。词的句法功能在不同语言里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词类体系。

在某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种词形变化叫形态。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 变换是语法格式的有规则的变化,它能超越一个语法格式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在变换的时候,可以使用移位、添加、删除和替代等手法。 按照语法结构类型,可把世界上的语言大体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是就结构的基本面貌来说的,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纯粹属于某一种结构类型。

语法结构没有优劣之分。

不同语言的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语音、词义、语法也有共同特点,这叫做“普通特征”。

[难点解释]

一、词的组合特点

学习提示:①词的组合具有层次性; ②词的组合具有递归性。

词的组合有两个特点:层次性和递归性。

词组合成句子,不管有多么复杂,都是基本结构一层层套起来组成的。一个句子的内部组织是有层次性的,所以一个句子尽管有许多基本结构,但这些结构都可以逐层区分出来,从而确定每个层次的结构类型,使一个复杂的句子变成一个可以理解的基本结构类型,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的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部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我们通过对直接成分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基本诘法结构可以层层套用,由直接成分组成的语法单位仍可以做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直接成分。正因为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这就是结构规则递归性。从理论上讲,结构规则的递归是无穷尽的。结构中某个单位(例如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按同规则扩展开的词组去替换,结果可以使基本结构里面的项扩展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项基。正因为语法结构有递归性,我们才可能用有限的规则支配相对有限的词去造出数量上无限多、长度上不受限制的句子,而人们为什么有能力说出从来没有说过的话,理解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法结构的递归性。任何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有递归性,因而语言才富有组合上的弹性,能随表达的需要而屈伸自如,语言如果没有这一特点,就无法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划分词类的标准

学习提示:①划分词类须从每一语言的实际情况出发; ②划分词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特点:词法特点和句法特点; ③词的词汇意义不能做为划分词类的标准。 所谓词类是指根据词的语法特点对词进行的分类,也就是词的语法分类。由于语言具有民族性,因此不同语言中的词类划分的依据就不同,划分的结果也不相同,要给一种语言划分词类,必须从这种语言的实际情况出发。 划分词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特点。词的语法特点表现为词法特点和句法特点。词法特点主要指词形变化,句法特点指词的结合能力和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前者可称为形态标准,后者为功能标准。

世界上许多词形变化丰富的语言可以用形态标准来划分词类,例如英语、俄语等。形态对词形变化丰富的语言来说是划分词类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在划分词类时依据单一标准往往是行不通的。即使在词形变化丰富的语言中也要兼用别的标准,因为不可能每一个词都有词形变化。例如英语,用形态标准同时也依据句法标准。

有的语言,如汉语,没有印欧语那样丰富的形态,划分词类就不能依据形态,只能根据词的句法特点——句法功能。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如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什么成分;二是指词与词在组合中的能力。例如汉语形容词的功能有:①作谓语;②作定语、状语、补语;③与程度副词组合,前加“很”;④与助词组合,后加“的”、 “了”。根据这些语法特点,我们就可以把它归成一类。可见,在词形变化较少的语言中,词的语法作用和结合能力是划分词类的重要依据。 当我们根据词的语法特点给词分类后,所得到的同类词往往同时也具有共同的语义特点。例如名词大多数有指称事物的意义,形容词则表示性状。这说明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给词分类时可以将意义作为参考项。但是我们不能将它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因为表示相同概念的词,语法特征不一定相同,如汉语的“红绿相间”。“她爱穿绿的”中的两个“绿”就是如此。词类毕竟是词的语法分类,根据词义划分词类是不可靠的。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划分出来的类,因此同类词就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不同类的词就必须具有互相区别的语法特点。但是语言中词类的划分是相对的,往往一个词可以同时具有不同词类的特点。这种现象在汉语中较多见。

三、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的特点

根据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大致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类。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词序很严格,虚词的作用很重要,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词根和词尾结合得很紧,脱离了词尾,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诘素来表示,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结合并不紧密,两者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变词语素好象粘附在词根上似的。复综语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粘着语,在复综语里,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一个词往往构成一个句子。

[思考与练习]

1、词的组合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2、词的组合有哪两个特点? 3、怎样划分词类? 4、么是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 5、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举例说明。

6、按照语法结构类型,可把世界上的语言大体分哪几类?各类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 词义 [内容提要]

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部分。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语言词汇中除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词的语法意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做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现实现象是形成词义的基础。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而形成的词义,也称为词的理性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词义的附加色彩是指在形成理性意义时附带上的人们的主观态度,这类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而是大家都这么使用的社会现象。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词义的概括性有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可以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前者在语言中表现为单义词,后者表现为多义词。一个词在刚产生时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意义叫做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本义可能逐步退居次要地位,某一个派生意义占据中心的地位,称作中心意义。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是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混淆,因为上下文使其中的一个意义显示出来,排除其他的意义。

同义词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而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无关,而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 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方面。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绝大多数同义词都是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表现为词义所概括反映的侧面和重点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又往往影响到搭配的习惯;或者在词义的附加色彩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往往影响到运用的范围。

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重叠关系,反义是对立关系。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统一。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另一方面同义词中也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 因为同义词要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在“大同” 中显出“小异”来,而这些“小异”往往反映着同一现实现象中的对立双方的细分。 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组合)来实现的。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 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语言系统内部要求的限制,惯用法以及附加色彩等方面 的限制。

在交际中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环境补充的、确定的。

“言不尽意”、“言内意外”等现象是指有的时候,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的复杂性难以用言词一一穷尽的表述出来,因而要所要表达的意思上留下一些空白,需要听话人凭自己的经验、体会去补充、了解。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最有效的依托,但不是唯一的依托,如果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唯一的工具,那么“言不尽意”的现象就可能发生。 [难点解释]

一、词义的概括性

学习提示:①概括是词义的重要特点;

②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 词义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的表现形式是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

概括,这是对客观对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名称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个别的事物的差别虽然千差万别,如果名称相同,同一类的事物中,个别事物的差别就被略去,整类事物的共性以及和他类事物的差别就突出出来。比如说,现实世界中的梨有各色各样,这个梨和另一个梨总是有差别的,但是语言中“梨”这个词的意义,不管个别的梨的具体差异,只概括了所有梨的共同特征,以区别于其他水果。没有这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概括过程,就不可能有词义。感觉只表明实在,词表明一般的东西。

由个别概括为一般,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一般的东西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的模糊性犹如划分气候带,我们可以指出哪儿是热带、温带、寒带的中心地区,但是划不出带与带之间的确切界限。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围,也必须包含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但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这两点在交际中的作用都很重要,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就会混乱;没有模糊性就不能交际。人人都可说这样的话“张三个子高”、“李四个子矮”。但是谁都不明确到底几尺几寸才算“高”,几尺几寸才算是个子 “矮”。高和矮是相比较而言的。有些词,词义的确切界限就连科学家也还没有划出时,人们在交际中就已经运用了,并没有妨碍把这一客观现象区别于另一客观现象。如“死”这个 词,生命完结叫做“死”,“死”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来与“生”区别,但“生”和“死”其间的确切界限,并不是所有使用这个词的人都能说得出的。词义概括性的另一表现形式是词义的全民性。在阶级社会里,有些事物是有强烈的阶级性的,但反映它们的词义是没有阶级性的。因为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条件,而不是阶级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条件。语言是属于全社会的,不是属于阶级的,这是词义对现实现象概括反映所必须服从的一个前提。例如,阶级社会中的人,是有阶级性的,对于语言来说,“人”这个词的词义是已经概括了的,舍去了个别的具体的人的区别,只剩下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可见“人”这个词义概括反的仅仅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人,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分属于不同阶级的张三李四。所以必须把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区别开来。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反映,它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因而我们说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思考与练习]

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各具有哪些特点?

2、词义有哪几个重要的特性?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词义的模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词义具有模糊性,我们为什么又能利用它来表 达思想感情达到交际的目的呢?

4、举例说明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 5、词义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6、举例解释下列术语:理性意义、本义、派生义、中心意义。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内容提要]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人类的发展进程出现了质的飞跃,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自己的历史,文字的创造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汉字所以长期停留在方块字的阶段,这与汉语的特点有一定关系。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而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文字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每一种独立形成的文字都脱胎于记事的图画,因而我们说,文字起源于图画。 文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一是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一是造字的方 法。早期的文字是原始文字,它不能全面地完整地记录语言。原始文字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变成能够全面地、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从造字的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音位文字是文字体系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汉字是一种语素一音节文字。

支配文字发展的条件与语言发展的条件不完全相同,书写的工具和材料,方言的分歧、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文化历史传统的强大力量等等,都可以影响文字的发展。跟语言相比,文字有很大的保守性,语言社会一旦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书写形式,它就不会轻易起变化。 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现在很难作出肯定的回答。至少在目前来说,我们还看不到对汉字体系进行根本的拼音化改革的需要。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所以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存在的差别是:口语的用词范围可以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还可以有重复、脱节、颠倒、补说,也有起填空作用的“呃、呃”之类的废话;书面语用词范围广,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

口语容易变,书面语比较保守,因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书面语会落后于口语的发展、产生言文脱节的局面。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文字的使用限于少数人,也就是多数人是文盲的条件下才能维持。一旦文化得到普及,这种情况就必定要被打破,与口语相适应的新书面语一定会取代古老的书面语。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反常现象。 [难点解释]

一、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学习提示: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②文字受所记录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的制约;

③用什么样的文字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④有了文字,才有书面语;

⑤与语相比较,文字具有保守性。

“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这句话说明了语言和文字的根本关系。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言之记”文字的产生克服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局限。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和义两个方面,记录语言的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形体。所以,文字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字音、字义和语素、词等单位的音、义一致,而字形则是文字所特有的。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过“义”的。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语言的特点制约文字的特点。例如,汉字所以长期停留在方块字的阶段,这与汉语的特点有一定关系。在古代汉语的语词以单音节占优势,没有形态变化,缺乏词辍等附加语素,语言的这些特点有利于保持一词一形的书写体系。如果汉语也象俄语那样是有词形变化的语言,那么古人就可能会选择另一种文字体系。

文字和语言尽管有密切地联系,但它们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如英、法、德、西班牙等语言都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如朝鲜、越南等国家原来采用汉字,后来经过文字改革实现拼音化。

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只有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即所谓口语,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书面语。书面语在口语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没有文字,就没有书面语。 与语言相比较,文字的发展具有保守性,这是因为支配文字发展的条件与语言发展的条件不完全相同,书写的工具和材料,方言的分歧、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文化历史传统的强大力量,等等,都可以影响文字的发展。语言社会一旦形成了约定的书写形式,它就不会轻易起变化。语言变了、文字的写法可以不变。

二、文字的发展

学习提示:文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一是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一是造字的方法。

从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来看,文字大体上由图画脱胎为尚不能全面的完整地记录语言的原始文字,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为能够全面地、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每一种独立形成的文字都脱胎于记事的图画。记事图画慢慢被简化或演变为单个的图形,和语言中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而形成原始的文字,这种原始文字的形体没有完全定型,字形和语词的对应关系也没有完全固定,而且好些语词还没有造出字来表示,同一篇用原始文字记录的东西,不同的人去读,意思大体相同,文词却不尽相同。显然这样的文字工具只能粗略地记录语句。原始文字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逐渐具备了以下三个条件:(1)把整幅画简化为单个的图形,一个图形和语言中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2)这种图形表示确定的意义,可以重复使用;(3)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列,依照它们的顺序念出来,也就是语言里的词的顺序。文字发展到这种程度,才能完整地,系统地记录一种语言,使原始的文字发展为独立的文字体系。汉字大概在商代后期就已经形成为能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

从造字的方法看,由最早记事的图画发展成今天许多民族使用的拼音文字,中间也经历了相当复杂的过程。这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由记事图画发展出来的是表意字。表意字虽然可以从形体上知道它所表示的意思,但实际上它已与语素,词等单位的声音挂上钩,字形与语词的声音挂钩,因而可以念出来,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步。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就直接借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或者在一个表意字旁边加注读音,因而出现了意音文字,即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各种意音文字体系都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表意字,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假借字),以及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字(形声字)。这当中,借表意字充当表 音字,即假借的方法的使用,说明人们已逐步意识到文字不一定要画出事物的形象,也可以 直接表示语词的音。这是文字的一种早期的表音方法,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进展。表意字也好,表音字也好,记录的都是语言中的语素或词。一种语言的语素有好几千,词的数目就更大了,要为每一个语素或每一个词创造一个书写形体,势必字数多,繁杂而不经济,使用起来也不方便,要简化文字符号,必须走表音的道路。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塞姆人(闪美特人)开始放弃了从词的意义入手来造字的方法,用拼音的方法来造字,把早期的文字,改造成一定数目的字母,用字母去拼写语言中所有的词,这就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中的音位文字是文字体系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它只需要几十个字母就可以拼写语言中的全部音节,进而书写全部的词和句子。

三、书面语的保守性

学习提示:①书面语的保守性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言文脱节现象; ②书面语无时间限制,容易形成历史积淀; ③经典、名著的权威性的影响; ④文化的普及解决言文脱节问题。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和口语基本一致。但是口语容易变,书面语比较保守,因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书面语会落后于口语的发展,产生言文脱节的局面。 书面语的保守性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书面语容易形成历史积淀。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代的人说话,这种情况促进口语的演变。可是人们不仅能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能够模仿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写文章,因而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里继续保留。 书面语的保守性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宗教经典,法律条文等的权威性叫人们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哲学的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加上上面的原因,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特别强大的条件下,往往会形成书面语与口语的脱节。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古代罗马,都曾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文字的使用限于少数人,也就是多数人是文盲的条件下才能维持。一旦文化得到曾及,这种情况就必定要被打破,与口语相适应的新书面语一定会取代古老的书面语。

[思考与练习]

1、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

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如何? 

3、简述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

4、造成言文脱节的原因是什么? 

5、我们怎样看待汉字改革问题?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内容提要]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是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起作用的,它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的方向。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这是由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的。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是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这两个过程是随社会的分化和统一而发生的。语言分化的结果产生了方言和亲属语言;语言统一的结果形成了民族共同语和语言的融合。

方言可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社会方言是因为社会成员集聚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因而一个人如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中,他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一个人掌握社会方言的数量的多少,决定于他的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语言的风格变体指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语言的支流。它们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都是全民共同的,是其他言语社团的成员都懂得或者能够弄懂的,一般不会因为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

方言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在确定方言身分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同源而有差异的语言如果不是从属于一个统一的社会,一般不能算作方言,而在算作不同的语言。两个或几个民族说同一种语言的特殊情况,往往是殖民的结果。汉语方言的分歧很大,在划分方言的时候只考虑语音上的几个重要的特点而暂时不管其他的细微差别。

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个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它们的语音、语法、词汇的同源成分必定具有明显的、成系列对应的特点。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按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一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有些语言,如朝鲜语、日语等,至今还没有弄清它们的亲属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马来—玻利尼西亚和印欧等语系,此外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

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来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不同的方言统一为一种语言通过推广民族共同语的道路来实现。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这并不决定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条件。 [难点解释] 语言发展的原因

学习提示: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②语言中各种因素的变化相互影响。

社会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使用之中。运用中的活的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因而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和相互接触,也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语言也随之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使语法不断精密。这只要把现代汉语和古代语加以比较便可得到明证。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也必然后推进语言的发展,这从汉族人民在不同时期与外族人民的交往接触中大量吸收外来词语可以得到证明。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内部各种因素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这往往因此而引起连锁反应,其他因素也要相应地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例如,语言符号系统中,符号与符号之间必需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因而单音节的词能保持有效的区别,后来由于语音的简化,同音词便大量增加,新词又不断产生,这使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影响,给交际带来困难,这需要有新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语音简化所带来的矛盾。办法是加长词的长度,用双音节词的格局代替单音节词的格局,随着双音节词产生,又出现了轻音、儿化、变调等语音上的变化,从而使汉语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起作用的,它决定着每一种语言发展的特殊的方向。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学习提示:①语言发展的特点是由语言的性质决定的;

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发展只能是渐变的;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这决定了语言 发展的不平衡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群众之中,存在于不间断的使用之中。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也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不容许个别人任意创造与翻新,而要求保持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社会不断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进语言的变化发展,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应的要求都是语言的性质所决定的,矛盾的结果是,语言的发展只能从渐变的方式上进行,新的成分与旧的成分的交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语言系统的各组成因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是因为它们与社会的联系不同,它们本身的性质特点不同。在语言的各组成要素中,词汇的发展最快,因为词汇是比较直接地与社会的各方面活动联系在一起,与人的认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词汇也就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但从整体上看,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常用的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

(二)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和构词格式都是语言中固有的。因此,我们说词汇在语言发展中具有又灵敏又稳固的特点。

语音的变化是比较缓慢的,一方面由于语音不象词那样与社会与客观事物有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还因为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都是通过几十个音位组合成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这些组合形式完全能够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里发生某些急剧变化,也不会对语音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语音不会随词汇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系统的变化。语音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语法发展得更慢。语法作为语言的组织规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法中每一条规则的变化都要牵涉到无数具体的词、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因此语法是不可能也不适宜于经常的变化的,它的稳固性甚至比语音还要强。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部门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就是在同一个部门内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例如,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就是这样,它们之间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是否具有稳固性。

另外,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地区也可以不一样,例如汉语塞音韵尾的变化,在各方言中有所不同,有的完全消失(如北京话),有的变为一个喉塞音(如上海话),有的完全保留(如广州话)。 [思考与练习]

1、语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语言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3、什么叫社会方言?什么叫地域方言?为什么会产生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4、什么叫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5、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可以归入哪几大语系?我国境内的语言分 属于哪些语系?

6、共同语形成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内容提要]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语的借用。借词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 的词。如果词语的借用数量很大,它们的语音、语法特点也可能渗入借入语言的系统而出现 音位、音节构造、构词规则乃至句法规则的借用。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语言融合过程中,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融合中的民族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的因素。语言融合过程中,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在几年中就能得出结果的一次性突击行动。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但是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出现语言的融合,是否融合决定于社会历史条件。

语言接触也会产生“洋泾浜”、“混合语”等特殊语言现象,也会使人们提出人造的国际辅助语的要求。“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它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洋泾浜”是语言接触中的一种畸形的语言现象。它的发展前途不外两个:一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亡,一个是发展为混合语。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语言现象,即在一定条件下,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的“洋泾浜”。“洋泾浜”一旦升格为混合语,在一个社会的全体员的口语中扎下根,就会扩大词汇,严密语法,迅速地丰富发展起来,最后会变得和其他语言同样完备。洋泾浜和混合语是语言 “远征”的结果,是语言随着殖民者深入异域的产物。

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替自然语言做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难点解释]

一、语言融合的原因

学习提示:①民族杂居区的人民之间的交际需要一种共同的交际工具;

②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由社会历史条件 所决定的。

杂居于同一地区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密切而持久的接触,使这些民族的人民除了讲本民族的语言之外,还会讲杂居区其他民族的语言,否则,民族间就会由于语言隔阂而无法交际,随着民族关系的日益密切,民族间会发生融合,这时杂居区的某些民族社会最终放弃本民族语言,完全采用另一民族的语言作为本地区共同的交际工具,这样,多种语言就融合为一种语言。例如,满族入关后,满族人民逐渐不再说满语,而采用了汉语作为交际工具,汉语逐渐代替了满语。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社会,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两个民族的关系日益密切而逐步发生融合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学习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显然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这不但加强了语言融合的必要性,而且还使融合的结果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一般是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放弃自己的语言,经济和文化比较先进的民族的语言成为共同的交际工具。

二、语言融合的过程

学习提示:①首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导致融合;

②双语现象形成后最终是否导致语言融合,决定于社会历史条件; 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统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在几年中就能得出结论的一次性突击行动。双语现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双语现象形成后最后是否导致语言的融合,这决定于社会历史条件: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例如中国历史上鲜卑族与汉族的关系就是如此。为了进行交际,为了向经济、文化比较先进的汉族人民学习,鲜卑人学习汉语成为当时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的日益密切,久而久之鲜卑族终于被汉族所融合,鲜卑语也被汉语所取代了。但是,双语现象形成后,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各自的语言,语言就谈不上融合了。例如元蒙与汉族的关系就是如此。历史上蒙古族在建立政权之后继续保持了它相对聚居的局面,而且对于在汉族地区居住和做官的蒙古人,统治者也采取一些迁徙措施,防止他们被汉族同化。这些措施,加上元蒙王朝的统治时间不长,蒙古族和蒙古语基本上没有与汉族和汉语融合,只有一部分和南方汉族人民杂居而没有北归的蒙古人融于汉族。 [思考与练习]

1、语言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2、双语现象是否一定导致语言的融合?为什么?

3、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一个语言成为胜利者取决于什么条件? 4、举例说明语言融合的过程。

5、什么叫“洋泾浜”什么叫混合语?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内容提要]

研究语音发展的凭借主要有两个: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一是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语音的变化很齐整,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语音演变的规律性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变化有一定的条件限制;(2)时间性;(3)地区性。从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虽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使各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音呈现出种种差异,但是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语言的亲属关系就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来确定的。方言之间或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为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语法的发展包括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语法中的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类推作用就是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使语法齐整划一的作用。很多语法演变的事实可以从类推得到解释。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和词义中打上自己的印记,词汇发展具体地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是语言词汇发展的两项重要内容。总的说来,基本词汇是稳固的,变动小,一般词汇则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词语的替换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这种现象的特点是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因素,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语言表达的精密化都会引起词语的替换。词语的替换往往不是孤立地发生的,有不少的替换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词语的替换有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时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复杂,总的说来,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在某一个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途径产生新的意义,这是词义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词义演变的结果大体上有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基本上可以概括词义演变的各种结果。 [难点解释]

一、语言演变的规律性

学习提示:①语音的变化很齐整,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

②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必定涉及同一聚合群 中所有具备该特征的音位;

③语音演变规律性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地区性; ④语音演变的规律性使方言或亲属语言间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 语音演变有高度的齐整性,如果处在某种条件下的甲音变成乙音,那么所有处在同样条件下的甲音都会变成乙音。正因为这样,语音的演变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有共同区别特征的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音位的演变是以区别特征为单位进行的。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位,而且会涉及到同一聚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例如:“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在语音演变过程中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许多方言中消失了。影响所及,中古汉语音系中所有使用浊音区别特征与同发音部位相区别的音位在这些方言中都消失了。音位聚合群中音位的一个演变过程,一般只涉及其中一个区别特征的变化,不会同时影响该音位的其他的区别特征。例如在汉语语音系统发展过程中,/i/、/y/前的/K//tS/两组在许多方言中变成了/t /组,除了由发音部位所构成的区别特征以外,其他区别特征并没有发生变化。

语音演变有很强的规律性。这种演变的规律性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例如/tS/,/K/两组腭化为/t /组的条件就是在齐、撮二呼的前面。凡符合条件的音一律都变,没有例外。第二,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第三,地区性。语音的演变是象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扩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 语音演变的规律性,使得方言或亲属语言间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为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二、词义演变的原因和结果

学习提示:①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引 起词义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②词义演变的结果基本可概括为三种: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

移。 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复杂。总的说来,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引起词义的发展的原因。

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例如我国古人“坐”姿和现在不同,是两膝着席。后来出现了椅子、凳子之类的坐具,坐姿发生了变化,是臀部着地或接触坐具,因而“坐”这个词的意义也就随之改变了。 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引起词义变化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例如,“鲸”古人认为是海里生活的大鱼,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它不是鱼类,而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哺乳动物,“鲸”的意义发生了变化,这从新旧辞书上对它的释义可以看得很清楚。多义词的产生和发展也与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认识到两类现象之间的联系才能用称呼甲类事物的词去称呼乙类事物。 词的意义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词的意义的变化,可以引起和它有联系的词的意义的变化。例如,“快”本来指迅速,后来产生了“锋利”的意思,于是和“快”处于反义关系中的“慢”在一些方言中逐步产生出和“锋利”对立的“钝”的意思。另一方面,一个词的意义在反映现实现象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大致范围,如果词汇中增加了表示同一范围的现实现象的词,那就会引起这个词的意义发生变化。例如,“吃”的对象原来不限于固体食物,液体饮料也可以吃。后来由于“喝”分担了“吃”的一部分意义,“吃”的对象才限于固体食物。

词义演变的结果,新产生的意义不外是原有意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就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如果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小,就是词义的缩小。例如“瓦”原指一切烧过的土器,现在只指屋顶上盖的一种。如果原来的词义表达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原指眼泪,西汉时已转指鼻涕。

另外,在词义发展过程中,词的附属义也可能发生变化。 [思考与练习]

1、举例说明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有什么显著特点?

3、什么是语音的对应关系?它是怎样产生的? 4、语法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什么是语法发展中的类推现象? 6、词汇的发展有哪些方面?

7、词义演变的主要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教 学 参 考 书 目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 戚雨村:《语言学引论》 李兆同、徐思益:《语言学导论》 刘伶等:《语言学概要》 王振昆:《语言学基础》 余志鸿等:《语言学概论》 赵世开:《现代语言学》 陈明远:《语言学和现代科学》 J?艾奇逊:《现代语言学导论》 王今铮等:《简明语言学词典》 * * * * * * *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高名凯:《语言论》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萨皮尔:《语言论》 罗宾斯:《普通语言学概论》 赵元任:《语言问题》

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 尼尔?史密斯等:《现代语言学》 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上、下、 库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 冯志韦:《现代语言学流派》

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辞海?语言文字学》分册 

烟台师范学院中文专业辅导材料 语言学概论指导书 一九九七年四月 说明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选取北京大学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为教本。这本辅导材料就是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而编写的。在每一章里,“内容提要”部分将本章的要点、重点提炼出来,并加以简洁的说明。“难点解释”部分集中了本章重要但又不易掌握的问题,每个问题详细解释前都有“学习提示”,以帮助学生掌握该问题的要点。教材自身没有练习题,“思考与练习”部分弥补了这个缺欠。它根据每章内容提出一系列问答题,用以帮助学生检查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本辅导材料由烟台师院中文系张绍麒编写。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众多语言学著作,谨向它们的著者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所限,材料中难免疏漏和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第三篇:第12讲C语言的常用语法小结

1、标识符

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标识符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大、小写的字母分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字符。不同的系统对标识符的字符数有不同的规定,一般允许7个字符。

2、注释

“/*”和“*/”必须成对出现; 注释不能嵌套;

注释可出现在程序的任何位置。

3、常量

整型常量十进制常数(八进制常数、十六进制常数、长整型常数); 字符常量(用单引号括起来的字符); 字符串常量(用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序列); 浮点型常量(小数形式、指数形式)。

4、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整型表达式、实型表达式);

逻辑表达式(用逻辑运算符连接的整型量,结果为一个整数0或1,逻辑表达式可以认为是整型表达式的一种特殊形式); 字位表达式;

强制类型转换表达式(用“类型”运算符使表达式的类型进行强制转换); 逗号表达式;

赋值表达式(将赋值号“=”右侧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条件表达式;

指针表达式(对指针类型的数据进行运算)。

5、数据定义

对程序中用到的所有变量都需要进行定义。对数据定义其类型,需要时要指定其存储类别。类型标识符可用:int、short、long、unsigned、char、float、double、struct 结构体名、union 共用体名等;存储类别可用:auto、static、register、extern(如不指定存储类别,作auto处理)。注意:外部数据定义只能用extern或static,而不能用auto或register。

6、函数定义

形式为:存储类别 数据类型 函数名(形参表列);形参说明;函数体。

函数的存储类别只能用extern或static。函数体是用花括弧括起来的,可包括数据定义和语句。

7、变量的初始化

可以在定义时对变量或数组指定初始值;静态变量或外部变量如未初始化,系统自动使其初值为零(对数值型变量)或空(对字符型数据);对自动变量或寄存器变量,若未初始化,则其初值为一不可预测的数据;只有静态或外部数组才能初始化。

第四篇: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 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 [i,u]

B. [e,o]

C. [A,y]

D. [æ,a] [ ]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上的主要差别是

A.理性意义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

B.你去请他比较好 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 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

A.正字法改革

B.字符类型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 [

1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

A.纯粹音译词

B.音译兼意译词 C.意译词

D.仿译词

19.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基本语汇

D.专用语汇

20.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 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 ]

21.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

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 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

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

22.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 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

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 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

23.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D.“面貌”本指相貌,后引申指事物所呈现景象、状态 E.“锯”本指一种工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工具的行为 31.在“语言转用”现象中,哪种语言能够取代其他语言主要取决于

A.语言使用者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 B.语言使用者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

C.语言使用者在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地位 D.语言使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优势地位 E.语言使用者在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地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解释的是

A.模仿说

B、天赋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 24.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话,这种症状的失语症是

A.失读症

B.布洛卡失语症 C.失名症

D.维尔尼克失语症 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介语”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

B.“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 c.即使是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 D.“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

26.词典最常见的分类是

A.语言词典和历史词典

B.描写词典和历史词典 C.百科词典和历史词典

D.百科词典和语言词典

二、多项选择题

27.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弱化的表现有

A.脱落

B.清辅音变成浊辅音 C.浊辅音变成清辅音

D.单元音变成复元音 E.单元音向央元音靠拢 [ ] 28.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A.逻辑

B.幽默

C.寂寞

D.忘记

E.崎岖 29.语体色彩最基本的类型有

A.口语色彩

B.科技语体色彩 C.公文语体色彩

D.政论语体色彩 E.书面语色彩

30.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借代方式的有 A.“领航”本指一种行为,后引申指实施这一行为的人 B.“脉络”本指动脉和静脉,后引申指条理或头绪 C.“谜”本指谜语,后引申指尚未弄明白的事物

32.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

33.语义指向

34.意音文字

35.语言规划

四、简答题

36.举例说明为什么说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

37.请结合实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8.以实例说明义素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步骤。

五、分析题

39.试从词语构造方式(A)和词类(B)两个角度对下

列重叠形式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星星 猩猩 妈妈 刚刚 蝈蝈 个个 试试 大大方方 热闹热闹 A1叠音式单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重叠式合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语法重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名词性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动词性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其他词类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请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段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从语音影响语法的角度分析说明。 A 想起来了 节分别属于上述四种基本类型。

33.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例如,补语位置上的成分,在语义上既可能指向主语,如“我吃饱了”中的“我”;也可能指向宾语,如“我吃光了碗里的饭”中的“碗里的饭”。

34.意音文字指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汉字中许多字符是直接表意的,而假借字则是假借意符直接表音、间接表意的音符。

35.语言规划是指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B 我们三个人一组

六、论述题

41.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描写句子的语义结构时,常常要从谓词入手,也就是把谓词看作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42.结合实例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

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541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C 4. B 5. A 6. D 7. D 8. D 9. C 10. C 11. C 12. A 13. A 14. C 15. C 16. B 17. A 18. B 19. C 20. A 21. C 22. B 23. B 24. B 25. C 26. D

二、多项选择题

27.ABE 28.CD 29.AE 30.AE 31.BCE

三、名词解释

32.这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

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例如,我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作的推广普通话、文字改革、语言规范化、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工作。

四、简答题

36.(1)具体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因此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来负担的。

(2)例如,汉语普通话里/k//k„/和/p/三个音位具有辨义功能,它们的语音特征分别是“舌根、闭塞、不送气”、 “舌根、闭塞、送气”和“双唇、闭塞、不送气,”/k/通过“不送气”和/k„/相区别·,通过“舌根”和/p/相区别。因此,像“干”/kan51八“看”/k„an51/和“办”/pan51/等三个词在语音形式上的区别可以归结为这三个音位在区别特征上的对立。

37.(1)所谓“抽象”即对具体的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2)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如以从词的用法建立词类为例。

(3)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如以从结构形式建立语法结构为例。

(4)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如以从形态或格式建立时态意义、句式意义等为例。

38.(1)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义素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分析“男人”的义素,可以先从“男人”与“女人”、“男孩”的对比开始,因为它们同属于“人”这个最小类别。 (2)比较词义的异同。对比的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比如要分析“男人、女人、男孩”的义素,可以首先比较这三个词的意义,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人],然后将“男人”与“女人”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再将“男人”和“男孩”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成年]。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不仅可以使这三个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的词语相区别。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词语的

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 构的框架是由谓词语义规定的。人们只要按照一个谓词对变元数量和性质的要求,在述谓结构的框架中填入适当的变元,就可以产生一个句子的命题意义。这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去不去北京”,某人回答“去”,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去”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去北京”,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去”的动作发出者和目的地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去”所规定的述谓结构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 42.(1)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总是从引进借词开始,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是语

五、分析题 39.A1 猩猩 蝈蝈

A2 星星 妈妈 刚刚 大大方方 A3 个个 试试 热闹热闹 B1 星星 猩猩 妈妈 蝈蝈 B2 试试 热闹热闹 B3 刚刚 个个 大大方方

40.(1)①A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A1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打算起床”;A2是动补结构,意思是“回想起”。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A1中“起来”要重读,A2中“起来”要轻读。

(2)①B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Bl“我们”是主语, “三个人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有很多人,每三个人是一组”。B2“我们三个人”是主语, “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一共三个人,只有一个组”。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B1中在“我们”后停顿,B2中在“我们三个人”后停顿。

六、论述题

41.(1)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比如“咳嗽”指一种生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在由“咳嗽”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只能有一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个变元只能是施事。“吃”的意思是“经咀嚼把食物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定还要有被“咽下去”的东西,因而在由“吃”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可以有两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两个变元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

(2)一个述谓结构是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既然变元的数量和性质都是由谓词决定的,因而也可以说整个述谓结

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 例如,公元11世纪起,说法语的日尔曼人曾长期占领和统治英格兰,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英语从法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成分。 (2)出现双语现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如果在同一个社会杂居,还可能产生双语现象。例如,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壮族人长期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壮族人都是壮语和汉语使用者,

(3)出现语言转用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及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还会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例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转用了汉语。

(4)出现语言的混合。①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会出现语言混合现象。不同语言混合会产生“洋泾浜语‟。例如,在旧上海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出现的混杂着汉语成份的“洋泾浜英语”。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洋泾浜语有可能转变为“克里奥耳语”,成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并被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例如,广泛使用于加勒比海地区的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

语言学概论试题

(三)

一 单项选择题;

1.盐“巴”中的“巴”属于(

)。

①词根

②词尾

③词干

④后缀 2.多义词的中心意义与本义(

)。

①完全一致

②在多数词中一致

③在少数词中一致

④完全不一致

3.语言是由(

)够成的系统。 ①词组和句子

②语义和语法

③词汇和语法

①具有反义因素

②全民常用

③具④组合规则和聚和规则

4.孤立语最重要的特点是(

)。

①有词形变化

②没有词形变化

③词序不严格

④虚词的作用不大

5.语言符号音义之间的关系(

)。 具有线条性的特点 ②具有任意性的特点 ③是一种组合关系 ④是一种聚合关系 6.语言是一种(

)现象。

①个人

②个人心理

③社会

④自然 7.词的理性意义(

)以现实现象为基础。 有一大批同义词

④具有稳固性

⑤有较强的够词能力 ⒊发元音[i]时,(

)。 ④舌位半高

⑤舌位高 ⒋汉语中沙发这个词(

)。

①包含有两个语素

②只包含一个语素

③应当被看成是一个词组

④是一个单纯词

⑤是一个复合词

三、解释题

①要圆唇

②不用圆唇

③舌位靠前

①必须

②大多数

③少数

④可以不

8.英语的sing→sang 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

①加词尾

②变换重音的位置

③加词缀

④词根内部音素的变化

9.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

)。

词法和句法 ②构词法和语法范畴 ③句法和形态 ④内部屈折和词序

10.语音可以从它的(

)属性方面去进行研究。 ①历史

②阶级

③自然 ④美学

11.英语同义词few(少)和little(少)的主要不同点是(

)不同。 ①强调的重点和方面

②搭配习惯

③感情色彩 ④风格色彩

12.对于拉丁字母来说(

)是它的子语。 ①匈牙利语

②英语

③法语

④俄语 13.“超人”一词属于(

)。

①基本词汇里的词

②借词

③仿译词

④方言词

14.在汉语普通话中,(

)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①[t][s]

②[u][y]

③[a][e]

④[m][ ] 15.共同语的基础是建立在(

)之上的。

①一种方言

②书面语言

③文学语言

④统治者所用的语言

二 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⒈一组同义词里面各个词的意义(

)。

具有重叠关系 ②具有对立关系 ③往往同中有异 ④异中有同 ⑤完全没有反义因素 ⒉基本词汇最重要的特点是(

)。

⒈非音质音位

⒉复合词

⒊词尾

⒋区别特征 四 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⒈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语音的发展速度最快。 ⒉在语言的融和中,统治民族的语言最终会取代被统治民族的语言。

3.社会方言不等于地域方言。

简答题(只要求简要回答,不要求分析举例) ⒈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亲属语言?

论述题

⒈举例论述什么叫组合关系,什么叫聚合关系? ⒉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怎样?文字是怎样去记录语言的?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25.我国哲学家荀子认为“名”和“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6.中国古代传统语言学被称之为“小学”。

27.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的时间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8.“普通语言学”中的“普通”是“一般的”意思,指研究人类的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29.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第三章 语汇

一、单项选择题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为系统的那一部分。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21.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的交际单位是句子;最大的交际单位语篇。

22.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采的关系中,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最早广泛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的社会领域是语言教学领域。

24.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名”是由“实”决定的。

1.语汇包括词、语、某个专业范围的词语汇集。

2.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示大量共同的概念是因为语汇具有普遍性。

3.旧词的消失与新词的产生反映了语汇的活跃性。

4、有些词的音和义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这反映了语汇的理据性。

5.汉语语汇中不包括语素。

6.“尚且”属于汉语古语词:“目击”不属于汉语古语词:“瘪三”属于汉语方言词。

7.“花、草、虫、鱼”这组词属于汉语的基本语汇:“千古、间苗、雷达”属于一般语汇。

8.汉语中特有的而且是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是成语,如来自历史事件的成语“指鹿为马”。

9、外来词“俱乐部”属于音译兼意译。

10.在“邯郸学步、名牌大学、敲竹杠、春运”这几个语言单位中,不属于“语”的是“名牌大学”。

11.“天下乌鸦一般黑”属于谚语中的俗语(俗话)。

12.“雨伞”属于语素:“光”是不定位语素:“天(天地)”属于实义语素。

13.复合词的类型有:陈述式如“口吃”;偏正式如“狂热”;支配式如“丢脸”;补充式如“改善”;并列式“动静”等。

14、“犹豫”属于单纯词:“芒果”是复合词;reader(读者)属于派生词:“者”不是词。

15.在“前景、大衣、带走、香槟”这几个语言单位中,

“带走”是词组。

16.复合词“纲要”中,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的模式为并列式。

17.合成词“收割机”中包括的所有词根语素的是收、

割、机。

18.汉语中特有的复合同是补充式复合词。

第四章 语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2.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3.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22.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23.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 的是:“买一

19.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

20.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

21.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4.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5.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6.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8.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9.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10.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12.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1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14.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15.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16.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1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18.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

只钢笔”。

24.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25.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26.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2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29.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第四章 语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

(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2.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3.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4.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5.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6.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

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8.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9.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10.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26.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2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29.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31.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12.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1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14.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15.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16.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1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18.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19.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20.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21.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22.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23.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 的是:“买一只钢笔”。

24.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25.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32.“我认为他的观点不对”这个句子属于复杂结构单句。

33.主从关系复句指前是转折复句:“如果投有你,我就输了”的复句类型是假设复句。

34.“学校派我来听课”的句子类型是兼语句:“那支笔我送给小丁了”的句子类型是话题句。

35.“妈妈和***同事”属于联合词组:“接待过上海的同志”属于述宾词组。

36.复句中表达一定意义的,前后有较小停顿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单位叫做分句。

37.“只要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两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为条件关系。

38.句子“我们厂一个戴安全帽的都没有”可切分为5个层次。

39.根据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出的句子类别称为句子的功能类。

40.“饭我吃完了”变换为“我把饭吃完了”所用的变换形式是添加和移位。

41.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的句子叫做独词句。

42.“舒舒服服睡它一觉”的正确切分是: 舒舒服服睡它一觉

43.汉语的词类划分比较适用于分布标准。

44.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各种语言内部最复杂的词类是动词。

45.“你听过吗?”属于完全主谓句:“非常生气”属于状中偏正词组。

46.动宾词组“踢足球”的语义关系为“动词+受事”:“的”字词组属于“体词性词组”。

47.英语句子“He is reading the book”(他正在读书)

所属的句型为SVO.

48.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7.下列各组词语中,属于重叠词的一组是(

) A.爸爸 星星 娃娃 B.听听 个个 次次

C.~乎乎 ~甸甸 ~兮兮 D.姥姥 狒狒 蝈蝈

8.下列关于基本语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B.基本语汇使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

C.基本语汇大部分是相当稳定的

D.基本语汇也包括大部分新造词和古语词

这在词的形成方式上属于(

)

9.英语名词lab(实验室)原来的形式是laboratory,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

)

A.语言符号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

B.绝大多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C.可以任意使用语言符号给事物命名

D.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可以任意改变

2.下列语言学流派中集中研究语言本体的流派是(

)

A.功能语言学 B.社会语言学

C.认知语言学 D.结构语言学

3.下列关于舌尖元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音时舌面不起主要作用 B.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区别

C.没有圆唇音和不圆唇音的区别 D. 是汉语普通话中的一个舌尖元音

4.下列各组辅音中,都是舌面后音的一组是(

)

5.下列关于重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语言中一个词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重音

B.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可以看作一个音位

C.词重音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 D.重音只跟音强的增加有关

6.下列各组合成词中,每个词都包含粘着语素的一组是(

)

A.偷袭 赠送 B.买卖 肤浅

C.老人 初五 D.蔬菜 电器

A.直接成词 B.变形成词

C.变性成词 D.逆序成词

10.英语动词“去”的原形是“go”,过去时的形式是“went”,这在语法手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

)

A.附加 B.屈折

C.异根 D.零形式

11.下列关于虚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虚词可以分为辅助词和功能词两个小类

B.虚词包括助动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

C.虚词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D.使用虚词来表现语法意义属于词法手段

12.下列对“撞倒了他的自行车”这个歧义词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偏正词组 B.动补词组

C.动宾词组 D.向心词组

13.下列对“你把这本书好好读一遍!”这个句子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型类是主谓句 B.句式类是把字句

C.功能类是陈述句 D.繁简类是单句

14.“年龄”和“岁数”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

A.感情色彩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使用字符最少的文字是(

)

A.音位文字 B.音节文字

C.语素文字 D.意音文字

16.在下面的几种古老文字中,不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

A.腓尼基文字 B.苏美尔文字

C.中国的甲骨文 D.古埃及文字

17.语言中发展演变速度最快的是(

)

A.语法规则 B.音位系统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8.下列各项中,不是语言统一途径的一项是(

)

A.共同语的推广 B.语言成分的借用

C.语言的转用 D.非克里奥耳化

19.亲属语言的“亲属”是指(

)

A.历史同源 B.地域接近

C.结构相似 D.类型相同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方言的一项是(

)

A.土语 B.隐语

C.行话 D.黑话

第五篇: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自考课程 2010-01-05 19:51:31 阅读119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 A

) 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 B

)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D

) A.音素 B.音位 C.音渡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

C) A.自由重音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D.不固定重音

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 B

)

A.同化 B.异化 C.弱儿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C

) A.2个 B.3个 C.4个 D.7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 A ) 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 D) A.健儿 B.女儿 C.少儿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D )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 C

) A.古语词 B.方言词 C.新造词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 A

)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D ) 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C

) 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 D

)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

)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 B

)

A.语汇意义 B.语法意义C.语境意义 D.蕴含意义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 D

) A.记号 B.笔画 C.音符 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B ) A.元音文字 B.辅音文字C.意音文字 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A )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 B

) A.行话 B.黑话 C.官腔 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

B )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24.患“失语症”是因为( B

)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 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 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

25.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概念知识的一类词典是(

D ) A.历史词典 B.信息词典C.语言词典 D.百科词典

26.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A )

A.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B.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单词、句法、语境、语义 D.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CDE

)

A.音高的高低 B.发音部位的前后C.送气不送气 D.声带振动不振动E.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8.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D

)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E.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29.下列关于语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E

) A.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B.有些语素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意义 C.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D.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 E.词都是由语素形成或组成的

30.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D

) A.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 B.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C.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D.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E.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1.“民族语言政策”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 ADE

) A.关于民族语言教育的政策B.关于官方语言的选择问题

C.关于一个国家内部主体民族语言的政策D.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

E.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问题

39.下面都是“动词(着)+形容词”构成的词组,试从结构形式 (A)和语义指向关系 (B)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 坐着挺好 显着不高兴 看着伤心 透着轻浮 躺着不合适 听着刺耳 走着累 闻着臭、吃着香

A1主谓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动宾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连动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形容词陈述指向动词,或动词支配指向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施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受事(客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2、[参考答案] 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

(1)形成关系指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功能性差别。即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选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但各级语法单位所含成分的数量不一定增加。

(2)汉语“好”,即是语素,也是词,还可能直接成为句子,就反映了这种关系。

33、[参考答案] 义素

(1)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2)义项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

(3)例如,“哥哥”词义经过与同类的其他词(如“弟弟、组组、妹妹”等)对比,可以得出它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

34、[参考答案] 音位文字

(1)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单位相联系的文字是音位文字。音位文字可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全音位文字常常也简称音位文字。 (2)例如,古腓尼基文字就是只表示辅音音位的辅音音位文字;古希腊文字既有表示辅音的字符,又有表示元音的字符,是全音位文字。

35、[参考答案]语言的亲属关系

(1)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称作语言的亲属关系。

(2)语言的亲属关系是语言谱系分类的基础。具有亲属关系(历史同源关系)的各个语言就是亲属语言归属为同一语系。 (3)例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归属汉藏语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参考答案]举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区别和联系。

(1)单纯词、合成词是根据词所包含语素的数量划分的;单音节词、多音节词是根据词所包含音节的数量划分的。

(2)合成词一定是多音节词,但单纯词不一定是单音节词。

(3)合成词是多单节词,如“飞机”。单纯词是单音节词的例子,如“书”。单纯词是多音节词的例子,如译音词“沙发”,拟声词“轰隆”,连绵词“逍遥”等。

37、[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组成成分。例如:“我找他”这句话,可以分解为“我”、“找他”两个组成成分。“找他”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找”和“他”两个组成成分。

(2)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依时间的先后成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之间才得以形成各种组合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我”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可能线性排列为“我找”或“找我”,前者形成主谓关系,后者形成动宾关系。

(3)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有可能依线性顺序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这种反复的重新组合,可以表达无限的信息和思想。

38、[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为什么只能是渐变的。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急剧变化会使社会的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这一性质要求语言必须有一定的稳因性。例如汉语中“山、水、日、月、人、手、笑、哭”这些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没有变化,一直沿用于今。 (2)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交际活动的内容也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例如“网吧”、“网虫”就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新词汇。

(3)稳固和发展这两个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突变,因此,语言的演变和发展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参考答案] A1: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 A2: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

A3:看着伤心,走着累,闻着臭、吃着香,听着刺耳。 B1: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 B2:看着伤心,走着累;

B3:听着刺耳,闻着臭,吃着香。

40 、[参考答案] 说明“他说不好”有几种意义,并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 (1)至少有三种意义,

a他不能把某件事或某句话说得让人满意; b“不好”是他说出来的话;c由他来说不好。 (2)a和b是由句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

“说”和“不好”若按动补关系来理解,则为a;若按动宾关系理解,则为b。 (3)c和a(或b)是由层次构造不同造成的。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a(或b);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为c。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

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参考答案]谈谈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1)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2)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更关注音节内部的结构层次,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整个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例如汉语普通话“挑”[t`iau55]里的[t`]是声母,[iau]是韵母,[55]是声调,在韵母[iau]里,是韵腹,[u]是韵尾。声韵调分析法能够比较好的揭示汉语音节内部的组合规律和整个语音系统的面貌,是汉语音节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3)声韵调分析法和元辅音分析法并不是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可以看作是音节结构分析的两个不同层面。如果从元音和辅音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仍要考虑它们处于音节结构的位置和层次,如果从声韵组合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也要考虑它们由哪些元音、辅音来具体实现。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都是由单个辅音构成的,韵母是由元音或元音和元音、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构成的。

42、[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方面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永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

(2)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帮助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就是文化语言学。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上最明显。例如相同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示,相同词语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适当举例)

(3)从语言到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了解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否语言文化学。这对于了解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族文化和早期历史及史前史,都很有用处。

(适当举例)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的语言学流派是( C

)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3.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B ) A.[u, ε] B.[α, Λ] C. D.[o, a] 4.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B ) A.[d, 1] B.[b, k] C.[p, n] D.[t, v] 5.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

)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6.句子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C) A.句首部分 B.句中部分 C.句终部分 D.句首和句终部分

7.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 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 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A

)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8.语汇是词和语的集这是合,下列关于“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语”是所有词组的集合 B.“语”的意义是若干词的意义的加合 C.“语”是可以拆分的语言片段 D.“语”包括“固定词组”和“熟语”

9.下列关于汉语词双音节化倾向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区别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B.减少同音词C.减少同义词 D.调整词的韵律节奏 10.英语“students”中的“-s”是( C )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11.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D ) 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词法手段的是( A

) A.虚词 B.重叠 C.轻重音 D.词形变化

13.法语动词“是”的直陈式现在时有6种变化,比如“je (我) suis (是)”,“il (他) est (是)”,“nous (我们) sommes (是)”等,这反映了法语中什么样的谓词属性范畴(D A.时 B.体 C.态 D.人称

14.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 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5.下列词类从大类到小类的归类,不正确的是( C

) A.实词—谓词—动词—及物动词 B.实词—体词—名词—处所名词 C.实词—谓词—助词—时态助词 D.实词—体词—量词—名量词 16.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 B )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 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

17.下列成对的词语中,属于相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D) A.成功—失败 B.合法—非法C.本地—外地 D.勤劳—懒惰 18.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属于简单述谓结构的一项是( A

) A.老王昨天买了一台彩电 B.李辉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C.他觉得不应该这样做 D.他没接住小李传过来的球 19.造成“北京人多”一句歧义的主要原因是( D )

A.一词多义 B.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C.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 D.不同的层次构造

20.下列关于音符来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D) A.音符是从笔画发展而来的 B.音符是从记号发展而来的 C.音符是从声旁转化而来的 D.音符是从意符转化而来的 21.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拼音文字是( C )

A.古埃及文字 B.古希腊文字C.腓尼基文字 D.中国的甲骨文 22.下列关于语言起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语言产生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B.语言产生于人们的相互约定 C.语言是人类有意识地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来的 D.语言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23.有一类词,它们的词义和构词方式都来自外语,构词语素则是本民族语言的,这类词属于(

B)

A.借词 B.仿译词 C.意译词 D.音译兼意译词

24.下列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感性思维不一定借助语言进行 B.抽象思维有时与语言有脱节 C.发散思维完全不需要借助语言 D.抽象思维以语言为主要工具

25.在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中,标志着儿童产生最早的语义能力的阶段是( A )

A.单词句阶段 B.双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26.下列词典中,属于语言词典的是(

B )

A.《永乐大典》 B.《汉语成语小词典》C.《小学生作文词典》 D.《北京地名词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机制上看,一个舌面元音的特征取决于(

ABC

) A.舌位的高低 B.舌位的前后 C.嘴唇的圆展D.声带振动不振动 E.送气不送气

28.下列汉语复合词在构词方式上属于支配式的有(

BE ) A.视力 B.司机 C.写作D.食物 E.护膝

29.下列哪些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表示)属于“组合关系”(

ACE ) A.语素→语素组 B.语素/语素组→词 C.词→词组D.词/词组→句子 E.句子→句组

30.下列关于义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BCD) A.义项只包括词的理性意义B.义项不包括词的临时意义

C.义项是从词的具体用例中概括出来的D.分析词的意义和用法应以义项为基本单位 E.一个词的几个义项之间并非总有关联

31.下列有关普通话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CD

)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B.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C.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D.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E.以历代经典的文学作品为语法规范

40.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与同组的其他三个在语汇类聚关系上不同,请指出该词语,并说明有什么不同。

A.妈妈 奶奶 姐姐 妹妹B.音位 泉水 纳米 函数C.汽艇 火车 地铁 飞机 2004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12、[参考答案]韵律特征

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言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如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层次上,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又可以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又可以构成语调。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音素。

33、[参考答案]语系

(1)语系是按照“谱系分类”的方法,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所分成的不同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反之则属于不同的语系。

(2)比如汉语、藏语、壮语、傣语、苗语等是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的诸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九大语系。

34、[参考答案]文化局限词语

文化局限词语: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语。例如汉语里的“窝头”、“馒头”、“筷子”、“京剧”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在很多民族中没有相应的事物对应词,只得把“馒头”译成“Steamed bread(气蒸的面包)”把京剧叫做“Peking Opera(北京歌剧)”。而很多外来语如“hot dog(热狗)” 、“沙拉(salad)”、“芭蕾(ballet)”等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只好采用直译或音译。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文化局限词语”。

35、[参考答案]中介语

中介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而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例如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学到一定程度之后,虽然已经可以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但外国人会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外语“不地道”,这是因为学习者所用的“外语”只不过是较为高级的中介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参考答案]说汉语的人可以用“苹果”这个词指称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的苹果,而不必为每一个具体的苹果设立一个名称;另一方面,当人们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之类的话语时,又很容易确定话语中的“苹果”具体指的是哪个或哪些苹果。请根据语义的性质说明其中的道理

从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道理:

(1)词义具有概括性的重要属性。词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使一类事的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苹果”这一词可以指称各不相同的苹果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2)同时,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概括的、一般的,而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闪谈论的对象却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表达概括意义的语言形式要同个别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就要依靠上下文和交际环境对语言形式所指的限定作用。当他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时,人们很容易确定“苹果”的具体所指,就反映了这个道理。

37、[参考答案]结合实例说明字符与一般图形符号的异同。

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

字符不同于一般图形的地方在于字符眼一定的语言单位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不论是音位、音节,还是语素或词语。

字符与一般图形也有相同点,即字符本身是一种视觉图形,不论是由直线、折线,还是曲线组成的图形。

38、[参考答案]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的地域分化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同一种语言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即地域方言。地域方言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上都有所差异,比如北京人把“叫”字读做[t?iau51 ] ,广州人却读做[Kiu33 ] ,北京人说“客人”,广州人说“人客”;北京人说的“自行车”,广州人却叫做“单车”;北京人说“你先吃”,广州人却说“你食先”。

另外,在同一个方言区内,由于社会的地域分化,仍存在着分岐,产生次方言和土语。比如在“北方方言”内部,又可分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参考答案]假设某一语言音位系统中的辅音音位只有/p, b, t, d, ts, t?/,请列出/t/的区别特征,并说明理由。

区别特征是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要知道 / t / 的音位特征,必先对这几个音位作一下比较分析:

音位 语音特征

/ p / 双唇 闭塞 清 不送气 / b / 双唇 闭塞 浊 不送气 / t / 舌尖前 闭塞 清 不送气 / d / 舌尖前 闭塞 清 不送气 / ts / 舌尖前 塞擦 清 不送气 / t? / 舌面前 塞擦 清 不送气

从图中我们可知,这几个音位都是不送气音,帮“不送气音”不能成为区别特征,而 / t / 以“舌尖前” 与 / p /、/ b /、/ t? / 相区别,以“闭塞”与 / ts / 、/ t? / 相区别;以“清”与 / d /、/ b /相区别。故音位 / t / 的区别特征应该是“舌尖前、闭塞、浊”。

40、[参考答案] A组:“奶奶”一词不同于其他诸词。因为其他三个词都是重叠词,属于合成词;而“奶奶”一词则是叠音词,属于单纯词,故不同。

B组:“纳米”一词不同。其他三词都是由两个词根语素构成的复合词;而“纳米”一词,则是音译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故不同。

C组:“地铁”一词不同。其他三词都是表示偏正关系的复合词,而“地铁”一词则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

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参考答案]试各举一例说明语法与语音、语汇、修辞、语境、逻辑等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现象是一个整体。语法和语音、语汇、语境、修辞、逻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语法与语音。

语音形式有时可能影响语法。

比如说:“想起来了”有两个意思(回想起/打算起床),也是两种结构(动补/动宾),这种区别在语音上就表现为“起来”要分别轻读和重读。

(2)语法和语汇。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往往影响到语法,因为某些特定词语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

如“过意不去”的两个意思也会造成语法差异:在表示“不安、抱歉”时,只需要联系一个名词。

(如“我很过意不去”);但在表示“刁难、苛待”时,就必须引出另一个对象(如“他跟我过意不去”)

(3)语法和修辞。

修辞也可能影响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可以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比如在“别这么近视眼”、“太阿Q”、“很女性”这样的句子里,名词就话用为动词或形容词而作了谓语。

(4)语法和语境

语境对语法的影响也很大,即在特定条件下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比如“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其它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话的特定场所(公共汽车上)的成分省略现象。

(5)语法与逻辑。

逻辑是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因此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一般人们说话既要符合语法,也要合逻辑。如“门把风吹开了”,虽合语法,却不合逻辑,所以就不是正确的句子。

42、[参考答案]举例说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两种语言变体。二者的区别在于: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也经常用于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对话描写中;带有书面语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和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

比如:“头”,在口语中,人们经常会用“脑袋”来表达,而在书面语中则常用“头颅”;

又如:“散步”一词,在口语中,人们会说“溜达”,而在书面语中,则常可能用“徜徉”。

口语和书面语也是紧密相联在一起的,它们都以我们所共用的语言为基础,在语言用法上没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往往会有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通用词语与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词语相对应。如口语中的“好看”,书面语中的“美丽”其实都表达“漂亮”的意思,二者的意思是等同的。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说话”这种口头交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只涉及心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生理问题 B.只涉及物理问题,不涉及生理和心理问题

C.只涉及生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心理问题

D.既涉及心理问题,又涉及生理和物理问题

2.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 C)

A.相互理解程度

B.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

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

D.是否属于同一个国家

3.关于语音四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在任何语言中,音高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

B.能起区别语言意义作用的是绝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

C.音长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D.音强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振幅大小决定的

4.下列关于区别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音位是通过区别特征相互区别的

B.区别特征完全取决于语音的自然属性

C.音位的辨义功能由区别特征负担

D.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

5.关于“复辅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复辅音是一个音节内两个或几个辅音的组合

B.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彼此之间有过渡音联结

C.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

D.复辅音并不是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的语音现象 6.下列各项中,都是低元音的一组是( D)

A.[y, æ] B.[a, ] C.[u, ] D.[ ] 7.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A )

A.[k, ] B.[m, n] C.[n, ] D.[k,p] 8.北京话“面”单念时读作[miæn],但“面包”却读作[miæmp u],这种语流音变现象是( C)

A.弱化 B.增音 C.同化 D.异化

9.关于现代汉语“洗”和“浴”两个语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洗”是成词语素,“浴”是不成词语素

B.“洗”是自由语素,“浴”是黏着语素

C.“洗”是不定位语素,“浴”是定位语素

D.“洗”和“浴”都是实义语素

10.下列各组中,三个复合词构词类型不一致的一组是(A )

A.席卷 耳鸣 地震 B.打倒 切断 推翻

C.发光 散热 出气 D.天地 欢乐 爱好

11.下列各组词,吸收外来成分的手段存在不一致情况的一组是( D)

A.丹麦 挪威 法兰西 B.沙拉 咖啡 麦当劳

C.卡车 啤酒 立邦漆 D.香波 克隆 好莱坞

12.语法规则的“抽象性”是指(A )

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

B.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

D.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

13.语法现象可以分成“核心语法现象”和“外围语法现象”,其中“核心语法现象”主要是指( D)

A.词语搭配问题 B.意义表达问题

C.语音实现问题 D.句法结构问题

14.主要功能是用来“造句”的同一级语法单位是指( C)

A.语素和语素组 B.语素组和词 C.词和词组 D.词组和句子 15.汉语中的词类(词的语法分类)可以首先分出的两个大类是( B)

A.基本词和非基本词 B.实词和虚词

C.典型词和兼类词 D.体词和谓词 16.下列关于“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从最大的词组开始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

B.从最小的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组合到词组为止

C.分析时要依据两条原则:“成结构”和“有意义”

D.分析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分主干”和“后添枝叶” 17.“汽车”和“卡车”是(A )

A.上下位词 B.同义词

C.等义词 D.近义词

18.下列各项中,语义结构属于复合述谓结构的一项是( B)

A.这样做不值得 B.他跑过去开门

C.我们单位需要增加编制 D.他们正在研究如何筹集资金 19.下列各项中,甲和乙是预设关系的一项是( C)

A.(甲)他买了一支钢笔//(乙)他买了一支笔

B.(甲)老王在小李的左边//(乙)小李在老王的右边

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

D.(甲)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他吃过苹果 20.文字最基本的单位是( B)

A.笔画 B.字符 C.偏旁 D.部首

21.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已知自源文字都属于(A )

A.词语文字 B.语素文字 C.音节文字 D.音位文字 22.在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大的类别是(C )

A.语族 B.语支

C.语系 D.语群

23.在儿童学会说话的过程中,“双词阶段”标志着儿童产生的语言能力是(C )

A.语音能力 B.语汇能力

C.语法能力 D.语义能力

24.“萨丕尔(E.Sapir)-沃尔夫(B. L. Whorf)假说”之所以被称作“语言相关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B )

A.思维决定语言 B.语言决定思维

C.语言和思维互不相干 D.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

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越快

B.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

C.人们的中介语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

D.儿童学习母语过程中存在中介语现象

26.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本身来看,下列各项中,属于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主攻方向的是( D)

A.文字编码 B.语音识别

C.文本检索 D.机器翻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声音产生方面分析,音质的不同取决于(ADE )

A.发音体不同 B.发音体振动频率不同

C.发音体振动幅度不同 D.发音的方法不同

E.共鸣器形状不同

28.关于“常用语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E )

A. 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不是一回事

B. 常用语汇是和非常用语汇相对而言的

C.常用语汇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

D.常用语汇是和一般语汇相对而言的

E.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 29.汉语“妈妈买的”这个词组属于(ADE)

A.体词词组 B.谓词词组 C.向心词组 D.离心词组

E.特殊词组 30.义素分析的作用和优点有(ACE )

A.可以简洁地说明词义结构 B.有客观的分析标准

C.有助于语义描写的形式化 D.几十个义素便可以描写整个词义系统

E.有助于描写和说明词语的组合条件 31.下列关于社会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

A.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B.社会方言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的

C.社会方言是在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中产生的

D.社会方言有自己特殊的结构系统

E.社会方言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2005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32、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电视,可以切分出d-i-a-n-sh-i五个单位,它们不能从音质角度继续进行切分,所以它们都是音素。

33、基础方言(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2)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共同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系统主要来自基础方言。

(3)例如,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多斯岗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34、语言迁移 (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叫做“语言迁移”。

(2)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

(3)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35、语言获得(1)儿童会说话虽然不是完全不需要学习,但更深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过程。儿童不可能先把词语和句子都模仿下来存在脑子里以后再说出来,也不可能在说出新的句子时先去学习规则,而完全可能说出许多从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

(2)儿童说话能力的这种发展和创造过程叫做“语言获得”。

四、简答题 36.《现代汉语词典》对“鸟”的释义是:“脊椎动物的一纲,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 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一般人对“鸟”的词义的理解并非如此科学、准确,但并不妨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鸟”这个词。请根据有关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说明。

36、(1)词的通俗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词的科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是“鸟”的科学意义,而一般人对“鸟”的理解是“鸟”的通俗意义。

(2)尽管通俗意义不太科学、准确,但一组非本质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起到使不同的事物相互区别的作用,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专业活动除外),只要掌握了词语的通俗意义,就足以使人们正确地使用词语来指称不同的事物。 (3)词语的科学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都是按照通俗意义来理解和使用词语的。

37、文字改革有三种类型: 文字改革有哪些类型,请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我国在1956年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英文、法文在19世纪进行的正字法改革;俄文在十月革命以后取消了某些字母和对正字法的改革。 (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废弃了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改革前后两种文字类型没有变,都是表音文字,但字符类型变了。 (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越南的文字改革就是将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拉丁字母拼写的表音文字。

38、简要说明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以及现代科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人们认为,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理条件,才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生了相互交往的迫切需要,即“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须产生语言。

五、分析题 汉语普通语中的元音[ ]和[e]可以看作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请根据下列语音材料,分析这两个元音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将它们归并在一个音位中的理由。

[mei35]煤 [tuei55]堆

[m u35]谋 [tu n55]蹲

[m n35]门 [ti u55]丢

39、(1)[e]只出现在韵尾[i]前。

(2)[ ]不出现在韵尾[i]前,而可以出现在韵尾[u]和[n]前。

(3)[e]和[ ]呈互补分布,发音又相近,因为可以归并在同一个音位。 40、下列A、B、C三组单位的两个成分之间都能插入其他成分进行扩展,但情况不同,请说明三组单位各自的扩展特点,并各举一个同类的例子。

A.大车

B.铜壶

C. 唱歌 (1)“大车”:两个成分中间虽能插入其他成分,例如“的”,但插入成分数量有限,插入后整个组合意义就会改变。举例(略)。

(2)“铜壶”:两个成分中间虽能插入其他成分,例如“的”,但插入成分数量有限,插入后整个组合的意义没有明显改变。举例(略)。

(3)“唱歌”:两个成分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例如“一首”等,插入成分数量较多,扩展比较自由。举例(略)。

六、论述题 “语言”和“言语”具有怎样的区别?区别“语言”和“言语”对语言学和现代汉语研究有什么意义?

41、(1)“语言”和“言语”是从言语活动这种社会现象中区分出来的,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2)“语言”是社会的,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抽象的均质的系统。“言语”则是个人的,是言语活动中具有个人特色的部分,不是全社会共同使用的,因此是异质的。

(3)“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从属的和偶然的。语言学应该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而“言语”问题可以另行研究。

(4)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就纯化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均质的系统范围内,这就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科学。区分“语言”和“言语”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要求研究者从相对均质的语料中去寻找具体语言的内部一致规律。

42、语法意义的类叫作“语法范畴”,其中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是“词法范畴”。请参考下面的答题示例,试定义和举例说明语言中其他几种词法范畴(答出5种即可)

示例:“性”范畴是一种体词属性范畴,指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如俄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俄语用词尾表示,德语用冠词表示。动物词语的性往往跟动物本身的雌雄有关,但其他词语可能与事故的性属性不一致。如德语“Das Sofa(沙发)”是中性,法语“le fauteuil(沙发)”是阳性。“太阳”一词在德语、法语和俄语中分别是阴性、阳性、中性。

(1)“数”范畴: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与词汇上表示事物具体数量的数量词不同,一些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和复数,大多用词缀表示。如英语“house/houses(房子)”,前者是单数名词,后者是复数名词。 (2)“格”范畴:是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我”主格形式“I”,宾格形式“me”,属格形式“my”等。 (3)“有定和无定”范畴:是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在印欧语的很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意义。如英语“the book”是有定的,“a book”是无定的。汉语中要用“这本书”或“一本书”等形式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

(4)“是”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射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如英语现在时“He works(他工作)”,过去时“He worked(他工作过)”。

(5)“体”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状况的一组特征。如英语“I am reading the book(我正在读这本书)”是进行体,“I have written the book(我写完了这本书)”是完成体。汉语在动词后面加“了、着、过”等助词表示相应的意义。

(6)“态”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如英语“The cup was broken by Mary(杯子被玛丽打碎了)是被动态。

(7)“人称”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加“-s”,将来时主语是第一人称用助动词“shall”,其他人称用“will”。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语言学概论语法教案】相关文章:

语言学概论教案07-31

应用语言学概论教案09-06

语言学概论教案doc09-25

语言学概论作业04-19

语言学概论范文05-22

语言学概论练习07-26

语言学概论试题08-01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07-26

语言学概论试题十07-26

语言学概论最新课件04-29

上一篇:医院药剂科岗位职责下一篇:用友文化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