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2024-04-2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通用8篇)

篇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本问卷旨在了解你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于我们在研究之后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改进学习。所有的题目仅作为我们研究使用,不会和你们的学习成绩有任何联系。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经历,如实填写,你的意见将会成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以及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的重要依据,感谢你的参与和配合!

你所在的年级是: 年级

1.你愿意主动举手发言并希望老师让你回答课堂提问()A是 B否

2.你的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较多的采用方式是()A自问自答 B师问生答 C生问生答 D生问师答 3.在课堂上,你最喜欢哪种提问方法?()

A 老师按成绩提问 B 老师按小组提问 C 自由提问 4.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你希望采用的回答方式是()A个别答 B齐答 C 无所谓

当课堂上老师提问听不明白时,你会怎么做?()A 自己思考 B 问同学 C 问老师 D 不管它

5.课堂上,老师给你们留出提问时间的机会()A经常 B较少 C几乎不

6.对于课堂提问,你属于以下哪种情形较多()A有欲望并主动提出问题 B有欲望,但不敢提问

C想提问,但没有机会 D老师没有要求我们提问 E不愿意 7.老师设置的问题,你经过探索,思维能力进步情况()A有极大的提高 B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C没有一点提高 8.希望课堂上要求被回答的类型()A自己组织回答 B老师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 C选择性问题,只要求回答是或否或者是这个是那个。9.你希望在你回答时,你数学老师的反应是()A经常简单赞扬 B经常简单赞扬,加以点评 C重复你的回答,加以表扬 D不太赞扬 E经常给予批评 10.你希望在你回答出现错误时,你数学老师是()A打断你的讲话,及时纠正错误 B请他人回答 C重复你的错误,提醒注意,引导你自我修正 D延长等待时间,期待你自我修正 E给出部分正确答案,希望你补充其余答案 11.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A老师启发问题提出者自己找出答案 B老师自己回答 C几个同学回答后再总结归纳出答案

12.如果你认为老师的提问很枯燥,主要原因是()A 老师的提问内容我听不懂 B 老师过多的提问和讲解,形式太单一 C 老师的提问语言太乏味,缺少吸引力

13.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数学老师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他在课堂上如何提问才能真正的帮助到你的数学学习?

篇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这是一份不记名调查问卷,对你们不会有任何影响,请你们按照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谢谢。

以下问题都是针对英语课堂提出,请你根据自己的初中英语课堂,认真回答题目,谢谢。

1.你觉得老师在英语课堂上经常提问吗?()

A:经常B:偶尔C很少

2.在英语课堂上,你觉得老师经常提问哪些人?()

A:成绩好的那几个同学B:成绩不好的那几个C:大多数同学

3.在英语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方式是?()

A:随机抽取同学回答B:固定提问几个同学C:按号数提问同学

D:依照座位顺序提问同学

4.你喜欢英语老师的提问方式吗?()

A:很喜欢B:一般喜欢C:不喜欢

5.你喜欢被老师提问到吗?()

A:很喜欢B:喜欢C:不喜欢

6.如果知道答案你会主动回答问题吗?()

A主动B:不主动C:被迫回答

7.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你重要吗?()

A重要B:偶尔重要C:不重要

8.你觉得老师的提问对于课堂的学习以及你精神的集中有帮助吗?()A:很有帮助B:偶尔有帮助C:没帮助

9.如果老师只提问固定的几个同学,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被老师忽略?()A:很失落B:有时候会C:一点都不会

10.你觉得哪种提问方式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A:提问全班大多数人B:提问成绩好的同学就好了C:不提问

11.假如你成绩一般,你喜欢老师老是提问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吗?()A:喜欢,老师省事,你也省事B:不喜欢C:无所谓

12.你觉得老师提问的题目类型对你想不想回答老师的问题重要吗?()A:很重要B:偶尔重要C:不重要

13.你希望老师在你回答完题目后,对答案进行解释吗?()

A:很希望B:希望C:不希望

14.如果知道老师会提问到自己,你会?()

A:很认真听课,找出所要回答问题的答案B:无所谓,提问到就随便回答

15.你觉得老师提问的问题老是太难,你回答不出来吗?()

篇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一、铺垫性提问

这是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教师提问课本所联系到的旧知识, 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了道路, 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同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例如, 在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 我首先提问学生:“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当提出梯形中位线定理之后, 继续问:“能否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该定理?”这样提问, 就为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使学生紧紧围绕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积极思考, 探索本定理的证明思路, 于是证明的主要难点———添加辅助线很容易被突破。

二、启发式提问

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过三言两语, 便能引起满堂活跃, 简便而有效, 启发式提问十分讲究提问的艺术。提问启发, 把握时机最重要。非到学生“愤”、“悱”之时, 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 准确把握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 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 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 通过分层启发, 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 摘到桃”的层次上, 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

例如, 我在《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 用分割的思想启发学生获得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 (n-2) 的教学片断:

[师]: (用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分割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及n边形得出公式后) “大家还能再用分割的方法, 得到这个公式吗?”

[生1]:在多边形内任取一点, 由这点向各顶点连线, 有几条边就能分成几个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所有内角和为180°。由于以点p为顶点的周角不属于多边形的内角, 应从中减去, 从而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是180° (n-2) 。 (欣赏的眼神)

[生2]:“老师, 我们有第三种方法”, 并走到黑板前画图讲解, 只见她在黑板上画了图, 又在其中一边上取一点p, 然后向各顶点连线, 也得到了多个三角形, 分割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比边数少1, 所以这些三角形所有的内角和为180° (n1) , 由于所有三角形的其中一个顶点都在点p上, 组成一个平角, 不属于多边形的内角, 应减去, 因此, 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 (n-1) -180°, 即为180° (n-2) 。

可见,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 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如果“一语道破天机”, 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 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三、注重层次性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要求教师在筹划课堂提问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级差递升,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有序性。例如对如下问题: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 最小值?”这样的问题可以从直观例子入手, 分层次问。如何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x2, y=2 (x-1) 2 及y=2 (x-1) 2-1的图象?”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2时, 结果又如何呢?”等。这样的提问, 学生思维指向层层推进, 就便于问题的解决。在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的时候, 尤其要注意各小问题的层次, 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分解的理由, 并能自然地把各个阶段的解决策略串联起来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决, 否则就是教师把知识“嚼碎”, “喂”给学生, 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是没有帮助的。

四、留空反馈, 延迟判断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 至于停顿时间的长短, 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有时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 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时还应留些许时间让学生对其回答深入思考, 让学生自已纠正错误思路。

在教学《实数》时, 学习无理数概念之后, 设计问题: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B (22) /7C2π D (a5) /4

当学生选择选项B时, 不要让其他学生来帮助纠正, 这会让这位学生失去纠正自己错误的机会。引导学生处理不正确答案可用两种策略:一是由答案到问题的提问, 二是由问题到答案的提问。当学生选择选项C时, 可以问:“为什么选择选项C?”学生可能会答:“因为选项C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可再追问:“选项A、B、D都不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吗?”这时学生会一个一个去辨别。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逐步进行思考, 自己能找到正确答案, 并且对无理数概念加深了理解。如果教师过早地公布“标准答案”或作出评价, 则可能抹煞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 扼杀学生的思维动力。

篇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一、调查对象

我校使用苏科版新课标教材的部分七、八、九年级数学教师,并就某几节课,对参与听课的学生,也进行了学习情况反馈的抽样调查。

二、调查内容

(1)提问的次数。分教师提问次数和学生提问次数。

(2)提问的类型。分成认知与组织两大类。认知类问题又分事实性、理解性、实用性、综合性四个层面的问题。以下分别对这四个问题给以界定:

事实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概念,方法,过程,理论等,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以前学过的知识。

理解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析,比较,归纳所学过的知识,从而把握知识的意义,本质和规律。其目的在与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含义。

应用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把已经习得的知识应用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其目的在与使学生所学知识可以得到充实,丰富和检验,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种新的或创造性的方法组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模式或一种新的整体,其目的在与培养学生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 能力。

(3)无效提问的次数。指教师自问自答及含糊不清造成的重复的次数。

(4)学生回答的形式。分齐答,举手指定答,未举手指定答,抢答,无人答五项。

(5)教师对待学生回答态度。分鼓励,判断,启发三类。

三、调查方法

(1)随机抽取本校七、八、九年级各3节数学课,共九节。

(2)某几节课,课后组织了座谈、访谈,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的反馈调查。

(3)听课采取客观描述与行为观察法。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师生提问次数对比

平均每节课教师提问15.8个,学生提问为0.2个。

(1)老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取而代之是边讲边问的授课方式,应该说是一种进步。

(2)观察了9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主导地位稳固,教师完全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纪律良好。这符合班级教学的需要,但在另一方面,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答教师提问的地位,缺乏师生对话式的问答行为。

(3)学生无人提问这一现象在目前课堂上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无学生提问,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疑问,而是反映了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现状。

(4)反观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行,很少的教师能留有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提问,也没有向同学提出:“今天的课还有问题吗?”这类征询性话语,可见教师没有创造鼓励学生提出自身见解的机会,氛围。“一言堂”的理念在许多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

(二)提问类型分析

结果分析:

(1)从问题的类型看,事实、记忆、理解类问题占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忽略了应用、综合层次的问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不利的,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师提问次数虽不少,但质量不高,问句的设计常缺乏科学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问出恰如其氛的问题。

讲解数学问题时,许多教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的办法不多:刚提出问题就叫学生回答(占78%);没有把思考方法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或者仰仗个别优等生,或者无奈之下,只好由教师自问自答(占这类提问的32%);又有不少教师(占42%)常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认知水平较低的记忆性的简单问题,而且这种分解总是在教师指导牵引下进行的,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很多教师,没有形成波利亚倡导的“从一般性问句开始,逐渐向较特殊的问句过渡”的问句设计的意识。

(3)课堂提问,问句缺乏艺术性,学生的回答中创造评价性成分很少。

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常用诸如“还有吗?懂了吗?会做吗?”“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用语,学生的齐答比例很高。统计数据表明,有的课,这类问句竟占提问的58%。这一类教育上意义不大的(思维量少的)低效问题充斥课堂。教师只追求完成教学进度,满足于表面上课堂气氛的热烈。

(三)教师无效性提问分析

自问自答3次,从总体上看,除个别教师外,无效性提问次数较少,表明大多数教师的提问清晰这个基本素质还是过关的。但是课堂问答大多在教师与优等生之间进行,双边活动缺乏普遍性(主体是残缺的)。

统计数据表明,除了齐答部分,84%的提问,是由优等生来回答的,在公开课上,此比例还要更高一些。表面上热闹非凡的问答,其实很多学生的思维活动量却很少。这既滋长了优等生的骄气,又挫伤了多数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也不能达到检查反馈学情的目的。

五、思考与建议

(1)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从研究学生认知规律着手改进提问,每个定理、例题的分析讲解,要设计好一系列问句。

(3)让学生会提问,敢提问。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可以是最后结束前几分钟;可以在教授主要教学内容后的几分钟;或在章节单元教授后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提问。教师还得处理好如何使学生敢问,问错怎么办的问题。

篇5: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为了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情况,更好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在我校初

二、初三学生中开展调查问卷。其中参与的学生初二共149人、初三共143人,设计的问题共10个,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另外,还请学生就未涉及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建议写成书面材料。现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简要分析如下:

调查结果归纳

问卷调查显示:

1、学生对物理课非常有兴趣的占30%,兴趣一般的占47%,有的有兴趣,有的没有兴趣占23%。

2、认为能通过物理课堂问题的回答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占49%,一般的占48%,不能提高兴趣的占3%。

3、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靠自身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占57%,靠老师的点拨的占28%,靠同学提醒的占15%。

4、在老师提问中不想老师先指定人后提问的占67%,先提问再给一定时间思考后再让回答的占75%,想老师先指定人后提问的占8%。

5、在老师提问时愿意回答的的占37%,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后再回答的占55%,想听其他同学回答的占6%,不想回答的占2%。

6、认为在回答问题后,老师能说激励语的占55%,回答错老师应该纠正的占33%,能接受不说任何话的占8%,没有想法的占4%。

7、认为老师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的占55%,不能体现重难点的占30%,对自己没有帮助的占15%。

8、认为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占13%,在课堂教学中喜欢互动交流的占67%,喜欢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的占14%,没有想法的占6%。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方式及提问的时机都是有着比较高的期望,也可以看出老师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技能。针对反应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㈠、课堂提问的方式

1、材料的运用情景的创设

学生更喜欢教材以外设置的情景材料,而且材料展示的方式应该多样化,不仅有文字材料,还应包括图表、影像等。

2、学生的反应和回答

绝大多数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希望老师提问的对象能是全体学生。大多数希望通过独立思考来解答问题。

3、问题的设计和展示

学生希望老师的提问与实际生活多联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提问回答的方式也可以以活动的方式来进行。特别是增加多媒体的运用,扩大信息来源,增强信息的时效性、新颖性、趣味性。

㈡、课堂提问的内容

1、问题的难易程度

多数学生喜欢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

2、问题的目标要求

学生希望更多的关注理解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单纯是知识的再认、再现。

㈢、对学生的回答如何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回答一些,但不够完整。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应以表扬、肯定为主,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2、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时,老师的做法

学生希望老师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老师既不能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重视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总结反思:

1、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

2、注重与高考的衔接,像高考靠拢重视新材料、新情境、新视野、新角度,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科能力,适应新高考的形势。

3、以能力为核心,重视基础,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篇6: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发布:金朝东 时间:2012/5/12 20:36:59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论:

0

1052 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报告 贺兰四中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研究这一课题,能对全校初中数学实施新课程的教与学状况有一个清晰地了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没有大的、质的突破。课堂教学仍然出现了数学味不浓、满堂灌、忽视人脑及老师等新的问题。所以我校申报的课题《新课程实施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结合课题,我们课题组于2011年9月份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情况,从而推进我们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贺兰四中七、八、九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现状学生调查问卷(1)

贺兰四中数学课题组 负责人:金朝东

亲爱的同学:

我们这张问卷主要是为了解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现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问卷不记名,不评分,不涉及具体的老师,你可以放心并真实的回答,谢谢你的合作!

1、课堂上教师经常指名哪些学生回答()A、成绩好的 B、中等生 C、差生 D、其它

2、你在小组讨论中担任的角色()A、主角 B、配角 C、从不参与,听听而已

3、老师对回答错了的学生一般态度是()

A、鼓励 B、讽刺 C、置之不理

4、遇到学习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是()

A、老师 B、同伴 C、家长

5、你认为现在的课堂气氛怎样()A、宽松平等 B、有些沉闷 C、没有趣味

6、你认为学习快乐吗?()A、快乐 B、有时快乐 C、不快乐

7、你认为老师喜欢你吗?()A、喜欢 B、有时喜欢 C、不喜欢

8、你能经常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喜悦吗?()

A、经常 B、有时 C、从没有

9、课堂教学中你有机会评价老师的教学吗?()

A、有 B、没 有

10、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吗?()

A、能 B、不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2)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以便于我们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将该问题反馈给一线教师,让一线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与改进,促进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组织了这一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的支持与协助。本次调查不用填写姓名,所有问题只用于统计分析,你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或在“ ”中填写。你的回答将代表众多和你一样的贺兰四中全体学生,并将对改善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衷心感谢你的支持和协助!

祝你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贺兰县第四中学数学学科组

2011年9月21日 基本信息: 年级: 性别: 年龄:

以下问题均是在数学这一学科的范围下进行的,请你认真填写: 1.通过教师的教学,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2.通过教师的教学,培养了自己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3.通过教师的教学,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创新意识得以提高。(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4.通过教师的教学,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5.通过教师的教学,学会了主动思考,探究问题。()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关注到大多数学生。()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8.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集体回答的较多。()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9.参与了课堂中的活动后,我收获很大。()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10.课本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很吸引人。()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1.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没有一点关系。()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2.课本内容体现了学科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联。()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3.对于课本中安排的活动,我。()

A每个都做 B有选择地做 C做了大部分 D做了少部分 E基本不做

14.课本中的插图或照片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知识。()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5.课本中的语言简练、明白、生动、通俗易懂。()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6.课本中的习题太少了。()

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7.课本中的习题太容易了。()

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8.老师布置日常家庭作业数量太少了。()

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9.我总能主动去学习数学。()

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20.课堂上,教师能用多媒体设备或教学用具助我理解。()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21.你的老师在使用教材时。()

A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 B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加或删减 C根据实际

情况,变动教材顺序 E其他 你阅读课本的时间在。()

A老师讲课之前 B上课时 C课后,做作业前 D做作业不会时 E复习时 你在预习时看懂课本的程度。()

A完全看懂 B基本看懂 C大部分看懂 D少部分看懂 E基本看不懂

24.你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

A老师讲,学生听 B通过向老师提出问题来学习C利用多媒体等进行交流和学习

D小组同学在一起讨论来学习E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25.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采取的学习方式。()A看课本 B与老师讨论 C与同学讨论 D查阅网络 E查阅参考书

26.你在学习数学时,持什么态度?()

A兴趣浓厚,十分想学 B有兴趣,愿意学 C没有兴趣,不想学习D毫无兴趣,不愿学习

27.我喜欢的老师是怎样的?()(可多选)

A.幽默、风趣 B.一讲到底 C.一堂课全让我们自己学习D.不拖堂

E.耐心辅导学生 F.采取各种方法激发我们学习积极性

G.经常用电脑给我们上课 H.作业少

28.你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结果统计表 统计人:崔杏 王少杰

根据贺兰四中学生在两张问卷调查反应的情况,现对调查表进行统计,算出每题选某一项的同学人数及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制成如下统计表。七年级110人,八年级102人,九年级

90人 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们努力将课改的新理念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大部分课堂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因为学校、家长和社会看的是升学率。于是学生和老师加班加点,重复练习,打疲劳战,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家长、老师和学生都痛苦不堪。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有效建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得不到明显提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有效教学,创设有意义、有效率的问题情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兴趣等方面。

(二)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不当,缺乏针对性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创设情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2010年我们到银川唐中旁听了全区优质课评比,其中有一名来自灵武的老师讲分数这一节课。他是这样引课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_________个月,实际完

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________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

接着我们来做一做

(1)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__________度。

(2)一箱苹果售价a元,箱子与苹果的总质量为m kg,箱子的质量为n kg,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多少元?

(3)有两块棉田,有一块x公顷,收棉花m千克,第二块y公顷,收棉花n千克,这两块

棉田平均每公顷的棉产量是多少?(4)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

多少?

通过上面的式子,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什么是分式?分式有哪些特征?

这位老师单引课就用了20分钟,后来老师准备的拔高题和小结都没有时间讲。学生本来就不擅长做应用题,而且这节课的重、难点不多,只是掌握分式的概念和理解分式的意义。相对于一节课40分钟而言,用一半的时间才将新课的内容“千呼万唤始出来”,实在没有必要,也没多少价值可言。我们的情境必须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铺垫性的特点。避免有些应用无效的情境设置,这种情境设置不但淡化了教学内容,弱化了学生思维,还有一种画蛇添足的现象。在设置情境时要思考: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特别在设置时要有效率观。若花了很多时间才能达到效果的情境设置宁可不用,以免降低课堂效率。所以,创设情境不宜过多,过于展开,用时也不要太长,以免冲淡主题。

2、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老师从“满堂灌”到了“满堂问”,应该说这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满堂问”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堂提问的功能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在讲公开课的时候,一节课共提问了50几个学生,表面上看是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实际上老师提的大部分问题问得毫无张力,太过琐碎,没有给学生留下回旋的空间,留下腾挪的余地,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就缺少弹性的空间。为此,老师要把握问题的起点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再者问题要有层次性,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多角度的探究。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最多的是中等生和尖子生,对差生的提问较少。比如调查问卷(1)中的第一题,课堂上教师经常指名哪些学生回

答:()

A成绩好的 B中等生 C 差生 D其他

三个年级中选C的是27.11%,其实,学困生更应得到老师的关注。

3、合作探究追求形式,不重实效

调查问卷(1)中的第二题:你在小组讨论中担任的角色()

A主角 B配角 C 从不参与,听听而已

选B的是45.07%,选C的是17%。新课程实施后,课本中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题目。但是,在某些老师的课堂上,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师生之间的交流停留较低的层次,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往往是各说各的,更有甚者说闲话,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处于一种缺乏指导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悠闲,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也只有一两个学生,永远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搭车,从而使得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结论脱节,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我们学校的杜旭老师讲过一节很精彩的公开课:《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问学生:种子种到土里一定能发芽吗?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前后四个人讨论。同学们热情很高,每个人都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不随波逐流。有同学说不一定,如果不浇水,种子就旱死了;有人说如果这是一颗煮熟的种子呢?也有人说如果把种子和空气隔离,种子就不会发芽„„同学们的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性全都被调动起来了。杜旭老师在这节课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灵活处理教材,依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4、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化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评价是“中药的引子”,也是化学的“催化剂”。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评价,其评价主体是多元和立体型的。在学生为主体的今天,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观产生误解,开始走向了另一极端,把评价重量的砝码压在了“以学生为主体”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评价”作用。这也是很不理智的,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也有的教师教学评价指向不明确,如课堂上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都用“很好”等鼓励话语来评价,给其他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带来干扰。教师的评价要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正确点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也要指出并加以引导,否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就会发生偏移。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希望评价的手段能对全体学生有感触,有体悟,有启发,有反思、有促进,有发展,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三)解决策略

1、正确处理好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是教学系统中的条件关系。教材是教师的教学用材、研究用材、发展用材。教材是有限的,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开发、使用是无限的。教师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研究教材体系及相应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握和驾驭教材,能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把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重新整合,甚至可以创造性地改造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传递者和执行者,更是教材创新的开发者。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行为。调查问卷(2)中,21题:你的老师在使用教材时,_____()A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B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加或删减C根据实际情

况,变动教材顺序 D其他

选A的有20.53%,选B的有47.68%,选C的有20.53%。可以看到还有一部分教师没能灵活的运用教材。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整式》中,教材首先给出了整式产生的背景:

1、一个塑料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

2、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

(1)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2)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 我班的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做应用题,他们对应用题有恐惧心理。所以我在讲这节课时,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我在黑板上写了若干单项式,多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判断,最终得到定义,教学效果显著。等这一章小结复习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处理,就不觉得很难了。

1、设计趣味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查问卷(2)的26题:你在学习数学时,持什么态度?()

A兴趣浓厚,十分想学 B有兴趣,愿意学 C没有兴趣,不想学习D毫无兴趣,不愿学习

七年级学生选A的有31.11%,选B的有33.33%,选C的有33.33% 从选C的比例上我们可以看到,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是非常可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于数学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如果老师能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会大大提高。

例.250是多大的数?直接提出这个问题学生不一定关心。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呢?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用一张报纸对折50次,你们想想大概多厚?”

生:“怕有几尺厚吧。” 师:“差远了,你们往多的地方想。”

生:“能有几丈吗?” 师:“再大胆些。”

有的学生怯生生地说:“总不能有几千米高吧?”

师:“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这叠纸放在地面上,另一头就远远超过月球了。也就是说,今

天晚.......们可以顺着它爬上月球。”

学生在疑惑中开始了指数的学习。通过对指数式的计算,学生发现这叠纸的高度竟是到月球

距离的几百倍。

有一次我听一位九年级老师讲相似图形。他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十九世纪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位数学家旅行到了埃及金字塔脚下,得知村里教堂的神父出了这样一则告示:能测算出法老胡夫金子塔(最高的一座)高度的人将得到神父重赏,当时还没有人能得到这份重赏。这位科学家略一思索,马上胸有成竹地表示能迅速地得到答案。他叫人找来一根竹竿、一根皮尺,把竹竿插在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竹竿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他用皮尺量出了竿长和影长,然后又量出金字塔的影长。不一会,他就准确地报出了金字塔的高度。终于得到了神父的重赏。听完故事,学生都用惊奇和疑惑的目光注视着老师,似乎在问,这种简单的办法怎么能测算出那么高不可攀的庞大建筑的高度呢?老师在学生殷切的盼望中说:“大家别急,通过本章的学习就会彻底明白上述问题。并且你们也会像科学家一样测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或其他高大建筑物的高度。”学生听了这些兴致大增,对本节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概率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摸奖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盒内装有10个红球和10个白球,共20个球。每次游戏从盒中摸出10个球,摸出的红球每个计10分,白球每个计5分,再累计摸出的10个球的总得分。由老师坐庄,得分及输赢情况

如下表:

得分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输赢 +50 +5 +1平-1-1-1平+1 +5 +50 在摸奖的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都跃跃欲试,然而没过多久,30个学生中就有28人输了,只有2人为平,没有一个人赢过。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计算其概率,结果发现,输的概率为82.1%,平的概率为15.6%,赢的概率只有2.3%,赢的概率实在太小,因此,时间一长,每个人只能是输。这样一来,学生通过“问题情境”亲身经历明白了“摸奖”的现实意义,也同时明白了与此相类似的“赌博”的欺骗性。这样,学生就被概率的现实作用深深的吸引住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2、设计开放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上海市出租车现行收费标准为:3公里以下(含3公里)收起步费10元,3公里以上至10公里(含10公里)部分每公里收费2元,10公里以上部分每公里收费3元。如果小王所乘的公里数分别是① 6公里,② 15公里,那么他所需付出的出租车费用分别是多少?(为

解题方便,途中等候费忽略不计。)这是一个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应用题,它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相互沟通,计算虽极其简单,但却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求出所需费用。

如果对此应用题进一步增加设问:

③ 如果小王所乘的公里数为x,那么他所需付出的出租车费用是多少?

④ 如果小王从甲地乘出租车到乙地有18公里,而他有两种乘车方案。方案一:从甲地乘一辆出租车到达乙地;方案二:先从甲地上车,行驶到10公里处下车,再换乘另一辆出租车到达乙地,分两次付费。试问:小王选择哪一种乘车方案省钱?

⑤ 甲、乙、丙三人合乘一辆出租车,并商定车费要合理分担。如果甲在全程三分之一处下车,乙在全程三分之二处下车,丙一人坐到终点,全程共计车费48元。你认为他们如何分

摊车费比较合理?

那么上述应用题通过引用开放性设计后,就变成了一个综合性开放题,使得原本就有一定价值的实际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发展性。

数学开放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使其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而开放题的发展性特点,则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智慧潜力。伴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开阔,信息流量更加丰富,知识结构更加

完善,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

3、拉近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调查问卷(1)的5题:你认为现在的课堂气氛怎样()

A、宽松平等 B、有些沉闷 C、没有趣味

选B的是23.94%,选C的是6.69%。学生能否对一门课程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老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所教的学科上去。在学校里,发生“爱屋及乌”或“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的现象并不少见。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喜欢的一致率为95%,而不喜欢的一致率为80%。要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关键是建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情感交流,是数学教育活动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中有一种重要成份是交往动机,交往动机的纽带是情感。交往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两种相反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动机就会起积极作用,学生就会特别努力地学习他所喜欢的教师的课程;如果师生关系不良,交往动机就会起消极作用,学生就会不愿意学习甚至放弃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挚的师生情意是一种经久不息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教育力量。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感到焦虑、恐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特拉对此进行了研究,表明教师与所教学生的性格有很高的相关性。教师乐观、大方、自信、平和、宽容、善良、坚强、勤奋等品格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许多教育案例表明,教师良好的性格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有益的影响。而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5、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的两扇窗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根本目的。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离不开读和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进行有效教学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采取以下做法:

(1)七年级学生应重点培养阅读习惯上。课堂上由老师带领阅读,分析某些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对于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试着让学生先做一些解释,随后

老师点拨。

(2)当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阅读即将学习的内容,把难懂的地方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带着问题集中精力听讲。

(3)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提高了”与“提高到”,“都不是”与“不都是”,“或”与“且”,“不小于”与“大于”,“利润”和“利润率”,“不超过”和“不低于”等等。重点指导学生把数学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语

言以及图形语言进行转换。

(4)指导学生通过写阅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知识,办数学手抄,理顺重点、难点,总

结解题方法。

(5)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与

外延,弄清逻辑关系。、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缜密求证。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对于学生接触到的新问题,引领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跳出常规的窠臼,大胆猜想,仔细论证。如果学生猜错了或论证不完善,教师也应该极力表扬,并耐心启发,因势利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

路。

总之,课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相信只要每一位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新课改一定能

篇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学生版)

学校: 姓名: 所在班级:

同学们,语文是我们亲密的伙伴,我们每天都要学习它。下面是一些关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问题(阅读教学特指培养同学阅读能力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活动),希望你们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谢谢合作!

你的性别: 所在班级:

1.你认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会帮助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吗?()A.非常有帮助 B.有帮助 C.帮助不大 D.没有帮助

2.语文阅读课上,你()主动举手发言

A.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有时愿意 D.不太愿意 E.非常不愿意

3.上题选D或E的同学,你“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可多选)A.问题太难,不会回答 B.口头表达有困难 C.懒得动脑思考 D.缺乏自信,不喜欢出风头 E.问题太简单,觉得没意思 F.对老师所提的问题不感兴趣 G.不明白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上,你是怎样对待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的?()A.总是积极思考 B.常常积极思考 C.有时思考,有时不思考 D.很少思考 E.从不思考

5.上题选D或E的同学,你“很少思考”或“从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因为()。(此题可多选,如果A一D没有适合你的选项,请在E项填写)A.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 B.不知道如何思考 C.没时间思考

D.老师总喜欢提问那几个人,思不思考无所谓 E.6.你愿意回答何种形式的问题?()

A.以记忆为主的问题 B.以理解为主的问题 C.以应用为主的问题 D.以分析为主的问题 E.以综合为主的问题 F.以评价为主的问题

7.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通常()

A.单纯的默读,不思考 B.在默读的过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标记 C.带着疑问浏览课文,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疑问的地方 D.常常开小差,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整篇课文都默读下来 8.当教师要求你回答词句的意思时,你会()A.主动查阅字典 B.询问周围同学

C.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回答 D.既不查字典,也不思考,等待其他同学回答

9.在课堂上,你觉得语文老师提问后给你的思考时间()。

A.很充足 B.比较充足 C.比较合适,不多也不少 D.不够充足 E.几乎没有给予思考时间

10.当你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语文老师通常会()。(可多选,如有其他的做法,请在E项填写)A.让你立即坐下,请另一同学回答

B.延长等待的时间,但不重新解释问题,期待你进行思考之后自己回答 C.重新解释问题,等待你自己回答 D.直接说出答案

E.11.当你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可多选)A.简单地表扬,如“好”、“很好”

B.对你的回答并不急于加以评价,而是进行更深入的提问 C.对你的回答加以评价并给以肯定 D.指出你的错误加以纠正并给以鼓励 E.严厉地批评你的错误,并不加以纠正 F.没有任何评价

12.通过教师的提问,你能够()(此题可多选,如果A一E没有适合你的选项,请在F项填写)A.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理解词句的意思

C.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D.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E.主动积累文中的精彩句段,增加课外书的的阅读量 F.《小学语文阅读的开放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研究》问卷调查表

(教师版)

姓名

教龄

职称

任教年级

请各位教师认真阅读下列各题内容,并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上您认定的A或B或C。谢谢您!

1、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后,您认为备课所化的时间与以前相比()

A、花更长时间

B、与以往差不多

C、花更短的时间。

2、您认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要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案其难度与以往相比()

A、更大

B

差不多

C、更小。

3、结合您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您认为在创设课堂情景方面()

A、做得很好

B、做得较好

C、还可以。

4、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您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A、很重视

B、比较重视

C、不太重视。

5、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理念下,您有无根据《课改纲要》、《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对学生个性差异()

A、很重视

B、较重视

C、不够重视。

6、目前反映较多的是新教材知识体系编排跨度大,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你对此()

A、有同样的认识

B、不是这样

C、没有感觉到。

7、目前反映较多的是新教材编得容易,但配套练习难度大,你是如何布置作业的?()

A、安排配套练习

B、自己部分设计

C、全部自己设计。

8、组织好一次成功的合作学习活动,其关键是()。

A、布置预习

B、安排好小组长

C、时间充裕。

9、合作学习的内容很多,但课时安排较紧,如何来调整好教学进度与学期上课时间少之间的矛盾,您是怎么做的()。

A、加快加餐

B、加时补课

C、少安排合作学习。

10、在薄弱学校,硬件设施难以跟上,尤其是学生回家后的没有电脑无法去采集网上资源,作为教师怎样上自主探究的课?()

A、分发资料

B、张贴资料

C、互帮互助。

11、您认为怎样的课才是一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好课?()

A、教师少讲

B、讲练结合 C、知识点落实。

12、您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公开课或优质课评价和常规课堂教学评价应()

A、不同

B、一般

C、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上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很重要,您的自我评价和评课老师的评价一致吗?()

A、是的 B、不是的 C、有一致也有不致。

15、您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评价之间是什么关系?()

A、能提高教学质量

B、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C、反而使教学质量下降。

16、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下您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方法为()

A、期末考

B、平时作业

C、考试加平时。

17、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实施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与以前相比是()

A、一样的 B、有改进

C、完全不同。

18、自主合作探究中您的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A、是

B、否

C、不清楚。

19、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中的多元评价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

A、能

B、不能

C、有一些。

20、您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堂监控中的评价的认识是()

A、重要

B、一般

篇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资料1有一位外籍教师在观摩了一节中国教师主讲的高中数学课后, 有人请他提意见, 这位老外在肯定了这堂课的优点后说:“课堂上学生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那么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

资料2一次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结束后, 组委会组织了部分命题专家向参赛选手介绍这次命题的报告会, 并接受选手的提问.当时, 外国参赛选手纷纷提问, 但获得金牌的中国选手始终没有提出任何问题, 领队和教练认为, 除了语言障碍的原因外, 还有就是不敢提问、不想提问和不知如何提问.

基于上面两则资料, 我们不禁要问: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的现状如何?教师的看法如何?有哪些因素制约学生提问呢?为此有必要对当前数学教学课堂上的有关提问作一调查.

二、问卷调查统计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 笔者随机选择部分高中学生及教师为调查对象, 参照有关问题自编问卷.于2008年2月对高中学生共发放问卷550份, 回收有效卷532份;对教师共发放问卷110份, 回收有效卷105份.经过有关程序统计处理, 得到数据如下:

三、调查统计分析

由调查可知, 制约学生提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通常表现为学生心理因素、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差异、教师教学的一些不良方法、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和一些外部的因素等.

1. 心理因素制约提问

(1) 对提问认识不足.有61.8%的学生认为在数学课堂上提出问题很有必要或必要, 而38.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或可有可无, 这表明部分学生对课堂提问存在认识不足.

(2) 对提问信心不足.35.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 思维常表现为“后悟”或“不悟”, 自以为不是学习的料子, 感觉是弱者而不敢提问, 渐渐失去学习信心.

(3) 对提问缺失恒心和毅力.约占23.3%的学生害怕提问出错被同学笑话, 约占21.4%的学生害怕提问出错怕老师说, 而约占43.1%的学生害怕所提的问题不恰当或提不全等就不敢提, 这表明部分同学对提问缺失恒心和毅力.

2. 知识经验差异制约提问

(1) 知识经验的差异制约提问.约占74.9%的学生认为知识经验差异、能力强弱与提问受阻非常相关或相关.事实上, 由于学生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阅历不同, 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感悟也就不同, 易使思维在某一环节遇阻而受挫.

(2) 能力差异引起的提问受阻.我们知道, 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归纳演绎能力等方面确实存在较大差异.处于弱势的学生不会提出问题, 不会设计程序, 不会分析探究现象, 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因而在行为表现、心智方式和行为结果等方面与他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产生自卑感而提问受挫.

3. 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科学制约提问

关于这一方面, 课堂听课或与教师座谈时都证明存在.

(1) 要求过高.21.4%的学生认为问题太难而不会提问.事实上, 有些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 对学生所提的要求过高, 学生因不能实现预期目标而丧失信心而不敢提问.

(2) 任务过多.32.5%的学生认为思考时间短想不出问题而不会提问.事实上, 有些教师为求在单位时间内尽量多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味求快, 忽视了学生思考时间, 使得学生不想提问.

(3) 速度过快.有些老师在出示题目之后, 不等学生进行思考或当学生思路刚刚“起步”之时, 便急于提示.表面看来, 既节省了时间, 又避免了偏差, 但实质上是以教师的经验取代了学生的实践, 以教师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思考, 学生坐以待哺养成不会提问的习惯.

(4) 缺乏创新意识.表现为停留在“五环节”教学模式上, 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仍采用“捆绑式”的课堂教学.这不仅制约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施.

(5) 教师行为的影响.教师没有调节好自己的教学行为, 或者没有调节好学习的气氛, 或者没有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启发学生等, 使部分学生提问受阻.

4. 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制约提问

(1) 认知结构差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因素.认知水平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认知结构和认知风格.认知结构差异表现在好的学生能将新的知识与已经具备的知识及其组织结构建立起联系, 从而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相反, 有的学生不能将新的知识与已经具备的知识及其组织结构建立起联系, 因而不能有效提出问题.因此认知结构直接影响认知水平, 其高低制约着问题的发现.

(2) 认知风格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不同也影响数学的“问题发现”.认知风格是指学生个体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持久一贯的独特风格, 简单说就是思维习惯, 是个性特征的一种表现.其差异可用两极的方式来描述, 如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等.不同的策略与思维影响问题思考的方向, 影响发现问题的方式.比如同一个教学班, 同样听老师讲课, 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层次有差别.同样是提出问题, 有的学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要害, 有的学生则依附在问题的表层, 肤浅而不深入.

5. 外部因素的影响制约提问

首先, 来自升学的压力, 以至不少教师明知这种教学不利于学习素质的提高, 也不愿去改变现状, 升学几乎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其次, 是教学评估因素, 目前的教学评估方式大都是终结性, 缺少诊断性和过程性;再次, 教材编写缺失提问的素材, 使本应由学生在体验数学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数学问题, 在教材中都能找到现成的答案, 使问题已不再成为“问题”, 再也没有提问的必要.

四、几点教学建议

1. 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认知冲突, 增强学生的提问意识

案例1“an+1+an-2=an+an-1” (n∈N*, n≥3) 是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什么条件?

教学片断:开始,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充要条件. (思维定势的结果) 但稍停片刻, 生1喊了起来:“我们上当了!”

同学生2 (不服地) 说:“由已知可知接着an+1-an=an-1-an-2, 符合等差数列定义.”

生3:1, 2, 1, 2, 1, 2…这个数列也符合题设条件, 能说它们成等差数列吗?

生2:条件an+1+an-2=an+an-1明明符合等差数列定义呀, 这又如何解释?

生3:虽然上面这个数列有a4-a3=a2-a1=1, 但a5-a4=a3-a2=-1.

2. 鼓励大胆质疑, 诱发提出问题, 活跃学生的提问意识

案例2“等差数列”概念的教学片断

师:能把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差”改成“和”字吗? (具有挑战性的话题)

生1:能改.即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和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叫等和数列, 这个常数称为公和.即an+an-1=d (d为常数, n≥2) .

生2:设等和数列的首项为a1, 易推得它的通项公式:, 事实上, 等和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摆动数列, 特殊在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和等于同一个常数. (掌声)

生3:若把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差”改成“比”, 这个数列就叫“等比数列”.

3. 注意延时评判, 诱发创造设想, 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

案例3已知a, b是正数, 且a≠b, 求证:a3+b3>a2b+ab2.

教学片断:如果教师在学生证完此题后, 就加以评判, 那么, 很多机会就会“一滑”而过.如果延时让学生思考、变换, 就有下列的系列结果获得.

生1:如果a=b, 那么a3+b3=a2b+ab2;

生2:“已知a, b是正数”这个条件可以改为“a+b>0”;

生3:a3+b3=a2b+ab2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b>0, 且a≠b (正确命题) ;

生4:a3+b3≥a2b+ab2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b≥0 (错误命题) .

4. 注重教材内容, 引发深化剖析, 诱发学生的提问意识

案例4推导“椭圆”方程时, 让学生寻找分析化简过程中一些变形式 (等价式与非等价式) , 并探讨它们的几何属性. (思考片刻, 就有下列学生举手发言)

生3: (到两定点的斜率之积为一负数) .

这样, 不仅诱发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还开拓了学生对椭圆定义认识的视野, 训练了学生的数形联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 重视数学应用, 加强数学建模, 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

案例5某城市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30万辆, 预计以后每年报废上一年末汽车保有量的6%, 并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为了保护城市环境, 要求该城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 那么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应超过多少辆?

求解时, 关于每年新增汽车的数量x (万辆) , 至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如下问题 (模型) :

[模型1]对满足0<x≤60的任意实数a, 都有 (1-0.06) a+x≤60, 怎样求x?

上一篇:五莲山景区导游词概况下一篇:枢纽运营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