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班环境下地理教学的创新与突破

2022-09-11

在我国的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 小班教学形式出现并逐步扩大范围, 目前我区部分侨乡也进入这个行列, 这种师生比大大缩小的教学活动形式, 已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存在, 那么, 如何利用小班教学条件, 如何在小班教学环境下寻求地理学科教学的创新与突破, 值得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探索。

首先让我们分析“小班教学”有什么新特点, 然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新教学环境下我们地理教学可以有哪些创新与突破。

1 什么是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有什么特点

根据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定义, 所谓“小班教学”, 是在“小班教育”的前提基础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而“小班教育”指的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 以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在“小班教育”理念的背景下, 小班教学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1.1 班级人数减少, 班级规模大大缩小

小班教学比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规模要小得多。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 班级人数常常控制在28~30人左右。这样的规模有利于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1.2 教学空间变换灵活, 教学资源配备充足

小班教学因为其规模小, 一改传统班级授课制“秧田型”的教学空间分布, 教学空间的布置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灵活的转换, 可以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四周型等各种排列形式, 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充分交流提供了必要前提, 同时, 可在教室中配备图书架、多媒体设备, 以及各种与学生学习发展有关的资料和教具等设施,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随时加以利用。

1.3 学习方式转变, “学”成为课堂的中心

小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重视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自主发展,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探究者、知识的发现者。

1.4 可灵活运用不同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教学管理方便

在小班教学中, 可根据教学需要, 变换各种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策略, 如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设计野外考察课、社会实践课等, 为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及不同气质特征, 可采用不同课堂教学策略, 包括:互动教学策略、角色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等, 由于班级人数少, 教师对学生了解更深入全面, 组织教学活动的规模不大, 大大方便了教学的管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观察的是我们身边生活常识中的地理现象, 思考总结的是与地球环境紧密相联的地理规律, 强调的是学生的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关联、地理探究能力, 培养的是学生个性的地理思维、地理逻辑推理和地理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 那么, 如何利用目前开始出现的小班教学环境, 来达到我们地理教学中的创新与突破呢?根据我区在金砂中学的“小班环境下和谐教学”课题实施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深入课堂调研分析总结, 作出如下初步探讨。

2 小班环境下地理教学可有哪些创新与突破

2.1 设计野外考察活动,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上个世纪末, 加德纳把自然观察智能纳入成为人类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之后的第八种智能, 认为人类能敏锐地感知, 主动地观察, 并对感知和观察的信息进行反思、质疑。对各现象进行相互的关联、条理化、统合等思维过程, 地理知识常常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要求我们地理教育教学要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以及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因此, 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班教学”人数少、教学方式灵活, 教学管理方便, 便于学生发展个性等优势, 设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 教会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 对各地理现象进行关联, 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联系, 并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地理规律, 这样的地理课堂更具有研究的特色, 达到发展学生的自然观察智力,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教具制作、乡土地理调查 (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环保等) 、地理参观与旅行、地理测量与地图绘制、采集标本 (包括岩矿、动植物, 土壤) 等。学生甚至可以从一片落叶入手, 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 判别植物类别, 观察分析植物生长环境, 基于此关联到当地的气候 (气温、降水) 、地形、土壤、光照等, 并进一步分析推理, 建立其内在逻辑联系。达到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2.2 合理设定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地理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

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哲学认为, 教育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地理是一门实践科学, 只有在动手、动脑的探究学习中体验, 在经验中体验, 才能更有意义更积极主动地构建地理知识。

2.3 利用小班化管理优势,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在小班教学中, 教师通常会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袋, 教师对学生的个性、气质、身心发展特点比较了解, 可以大胆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如到当地的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观测天文现象, 到气象台做小小气象员, 定期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 并为一些展览馆制作地理模具, 联系到有关政府部门收集城区规划、环境保护数据资料, 到相关单位 (水文观测站、污水处理中心等) 参观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这样形成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 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程, 从而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拓宽学习空间, 满足不同个性、不同爱好、不同特长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4 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 最大限度提升地理课堂活力和有效度

目前的大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是, 部分学生认为地理课堂枯燥无味, 地理学习兴趣不高, 地理课堂效果不佳, 显得死气沉沉, 小班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师能敏锐、细致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 学习方法策略的形成和变化, 而学生也可以全面接收来自教师的语言信息、表情信号、肢体信号, 师生思维碰撞交流, 师生情感交融, 这样可以达到良好的互动, 如果课堂交流不够充分, 还可以借助课后留言板, 教师可评点学生, 学生也可评点教师, 达到互评互促的效果, 使地理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增加有效度。

摘要:如何充分利用小班教学环境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 寻求地理教学的创新与突破, 成为当下我们面临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班教育,自然观察者智力,地理探究能力,知识自我建构,地理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威.经验课程[M].

[2] 褚亚平, 等.地理教育学[M].

[3] 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S].

上一篇:喷涂和喷焊技术在机械设备维修中的应用之我见下一篇:浅谈护理教学中PBL理念的应用和效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