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

2024-05-02

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共7篇)

篇1: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

摘要

企业管理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如何不断降低成本,可见成本管理 是企业管理永恒的话题。

80年代以来,脱离计划经济的我国企业开始主动寻求降低成方 一部分企业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目标成本管理。90年代后,中国的企业开始面临一个新的市场环境。这个新的市场环境是随着市 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中国加入WTO而产生的。在这样 的市场环境中,更加强调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更加充分地体 现了利用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正是这样一个新的市场环境 的产生,提出了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原有的目标成 本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

目标成本 企业管理

市场经济体制

目录

第一章 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1加强有目标成本管理竞争意识……………………………3

2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前瞻性的必要……………………….3

3传统粗放型目标成本管理的不足………………………….3

4树立全新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必要性………………………..3 第二章 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改革的机遇

1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必要性……………………………….5

2信息化发展在目标成本管理中的作用…………………….5

3.通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5

44.国内外企业进行先进技术的交流………………………...5

第三章 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1树立新的目标成本管理理念…………………………………7

2加强目标成本控制…………………………………………….9

结束语…………………………………………………………...1第一章 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在整体上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时期,大多数行业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开放对原有的企业管理方式造成巨大的冲击;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为改革旧的企业管理方法带来了机遇。下面我就从这两点切入,具体分析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改革创新的机遇。

一、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1.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有目标成本管理竞争意识有待加强。

世界最大500强中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使国有企业同非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中外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未能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而对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而言,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因此必须计算竞争对手的成本。只有通过比较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与本企业产品的优劣处,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克敌制胜。

2.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传统的目标成本分析缺乏前瞻性。

在今日竞争激烈的时代,产品寿命周期更加短促,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目标成本管理不仅要研究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国内的企业往往缺乏对潜在消费需求的研究,因此出现产品积压的现象。当产品更新速度低于需求变化的速度时,所有生产活动都只是在增加成本。然而通过对潜在需求的分析,在现阶段增加合理的支出,反而可能在未来获得降低总成本的效果。如何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前瞻性,为保持产品长久的生命力服务,是我们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

3成本动因增加,传统粗放型的目标成本管理变得落后。

国内的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粗放的现象。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考虑的都是看得见的成本,未考虑到隐含成本;强调财务方面的信息,而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信息。然而成本的形成不见得仅仅是劳务及材料等显在成本,更多的是因为管理的粗糙或不科学等造成的浪费与损失即隐藏成本。如何认识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找出这些提高成本的动因,并加以剔除是我国企业目标成本管理

所面临的问题。成本动因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成本,如果不改革以往的成本动因分析将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出现全盘失败的局面。

4信息化迅速发展,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手工模式将逐渐被淘汰。

过去在手工模式下,只能局限在事后分析,往往还出现大量的人为差错。加之目标成本

分析日益复杂,涉及数据日益庞大,使手工操作的难度大大加强。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条件下,就能建立从目标成本计划、预测、预算、控制到分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目标成本管理的工作,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力物力,有助于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效率。信息化改造是企业管理改革的大趋势,因此也必须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手工模式改造。总之,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包括国际竞争,已成为目标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现实,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成为目标成本管理的难题。新的市场环境下从发展战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然,树立一个全新的目标成本管理成为各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第二章 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改革的机遇

1.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和必要性。

由于中国入世,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政府仅仅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不是市场主体,企业成为了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①,于是企业以市场为依托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同时,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地在市场中独立运作,企业目标成本的确立和核算变得更加灵活,使得目标成本管理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信息化发展促进目标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敏捷化。

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入世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规范促进了各类软件包括管理软件的开发利用,这也为目标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改造提供了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计算机系统一方面快而准地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各种成本核算数据,另一方面为目标成本的逐级安排分配提供了畅通的信息渠道。同时,计算机系统以高精度的运算能力确保了各级目标成本的计算和汇总的准确度。目标成本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汇总—核算—分配—再汇总—再核算—再分配”,不断循环推进,实现了目标成本的动态管理。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使之更为精良、灵活、高效。

3.通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更为及时广阔的外部信息。

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通讯、互联网产业的国外资本将大规模涌入中国,促进国内电子商务环境和中国企业的日渐成熟。②通讯业的发展也为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外部信息。通过与互联网络的结合,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就能够快速获得最近的市场动态和信息,使目标成本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更为开阔的系统。互连网络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以便于目标成本的确立和变更,从而帮助目标成本管理更快更准确地对市场做出反应,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决策更科学、更灵活。

4.国内外企业进行先进技术的交流加快了国内目标成本管理技术进步。

目标成本管理在当今世界许多企业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同时也在新的环境下产生了新的管理思维,中国入世为国内企业拓展了向国外企业学习的机会。同时,由于入世促进了优秀企业管理人员的流动,从而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目标成本管理队伍。

新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激烈竞争已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企业目标成本管理面临的困难加剧,同时,对目标成本管理也提供了一种机遇,促使其进行改

革和创新。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引入新的管理观念,改造原有组织体系。要重视市场,重视战略的研究,重视结构调整,要在传统目标成本理念和管理方式上进行转变,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下面,我进一步从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理念和加强目标成本控制两大方面提出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第三章 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一)树立新的目标成本管理理念

1.树立战略目标成本意识

艾德华?戴明认为:“不断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创新永恒的主题。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为了降低质量成本;适时管理和信息化是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降低工资解雇工人可以压缩成本,但提高工资和福利也可以压缩成本。”③可以说,企业采用何种成本管理标准,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目标成本管理也必须树立战略的思想,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服务。

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把眼光局限在单纯降低成本上,目的是不断取得产品价格优势,却很少从企业战略角度分析问题。尽管降低成本对于企业而言,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情况下目标成本管理应为战略目标而服务。如追求低成本先导型战略的企业,其产品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存在很少的差异性。因而在确定战略地位时,以相对高质量低价格来获得其竞争优势是很重要的。而为了达到相对高质量低价格这个目标,所要求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应该是严格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相反,追求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企业,其产品相对其竞争对手产品有很大差异性,因而应以高质高价来获得其竞争优势。目标成本管理应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目标成本应当设定在确保产品高质的基础上。在日益强调产品差异化的今天,不能以纯粹的节约支出来设立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确定必须以能够增加产品价值、促进产品竞争力为中心。只有树立这样的目标成本管理意识才能科学地进行目标成本的管理,实现成本目标与竞争战略目标的一致。2.树立竞争意识

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因此确定目标成本必须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下以面做得较好的日本五十铃公司为例。

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以对其竞争对手的汽车部件详细的比较研究为基础,为其汽车部件制定出目标成本。他们采用竞争对手同类产品中的最低成本作为自己部件的目标成本。如,五十铃的汽车驾驶装置的目标成本是以其对丰田的同类部件的成本分析为基础,而其挡泥板的目标成本则基于对日产的这类部件做成本分析。日本公司经常做这种研究,将其作为目标成本计划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旦某公司发现某一个竞争对手减少了某个零部件的成本,该公司就会紧跟

着削减同类部件的成本。在日本五十铃公司经过20多年的验证中,这种方法效果宏大。

国内的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竞争意识薄弱的现象,优胜劣汰永远是市场竞争的自然法则,因此必须积极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争取竞争优势。具体做法是:先选择若干合适的竞争对象,分解竞争对手类似产品找出对方的优点,从类似品的优点加以构想,构筑本企业产品优化模型。在型式化、组合后再选择所要使用的要素,分解再加上各种资讯,确定产品目标成本。最后再做比较分析,完备目标成本尺度。

3.树立赶超成本意识

日本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最为巧妙的是将其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而非今天的市场。NEC的一位财务预算专家安雄其伊说:“我们深知竞争对手也在准备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更好的产品”,因此NEC制定目标成本不仅参考现行的零售价格水平和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考虑到今后半年至一年内竞争对手在产品和成本上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是赶超成本意识的体现。这种成本意识具有追求成本极限的“理想性”,也就是说与其设计合理的目标不如设计理想的目标,是一种无穷降低成本的思想。

企业的新产品都将要面临激烈的环境,因此要在现有规格上加追加预测将来的机能(成本提高的要因),而且,为了赢得市场的价格战略,于是,就要设定非常严厉的成本目标。用一个式子表示就是:目标成本=现状的市场价格+机能提高(成本提高要因)—价格战略(成本降低)。可见,树立赶超成本意识,改善成本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机能并降低价格。

4.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忧患意识

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正视现实,面向市场,以用户需要为出发点,在产品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满足用户的要求,才能占领市场,增加市场份额。而价格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又主要取决于产品成本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成本与价格、成本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经营的关系,瞄准市场,立足内部,科学管理。用于目标成本管理方面就是要持之以恒地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满足顾客需求为起点由后向前逐步推移来安排生产任务,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要与市场目标挂钩。同时,要求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按需生产,尽可能实现“零存货”,这样可大大削减存货带来的资金成本和储存成本。

5.树立效益观念

成本效益可以理解为“为省钱而花钱”,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减支,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如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为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从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为未来“增效”而重购成本效益的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价值工程思想的一种体现。在传统目标成本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

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在目标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现代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以此实现成本效益原则。

(二)加强目标成本控制

1.目标成本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应用广阔的范畴,它从时间上包含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又从管理的层次上包含了计算、核算和管理。过去在手工模式下,目标成本只能局限

在事后分析,往往还出现大量的人为差错。并且,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反求法推算目标成本时出现了数据繁多管理复杂的局面。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条件下,就能建立从成本计划、预测、预算、控制到分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目标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目标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使企业的各个环节相互监督,使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下面以实施信息化改造成功的广州五十铃为例。

广州五十铃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种生产模式必然导致每个产品的成本都会不一样。因此,无论从产品定价还是公司损益计算的角度来说,正确、及时的产品成本计算都是十分必要的。于是他们采用具有成本核算分批法的U8-ERP软件,通过销售订单与生产令对应,一个生产令对应一张订单,按生产令发料,对每台客车的,目标成本进行核算。正确的产品成本核算为销售定价、损益确认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同时,通过对产品车耗用材料明细及成本构成的比例分析,控制了不合理支出并为企业目标成本的实现打下基础。事实证明只有将相关软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实现目标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并取得成功。

2.目标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合理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目标成本的确定很难实现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横向信息交流,目标成本的计划缺乏统筹性和科学性。目标成本逐级展开时又出现各部门目标不一致,相互矛盾的局面。

90年代以后,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日益复杂动荡的市场环境,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原有的塔型结构应当逐步向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 结构转变。在这种结构中,一方面用计算机系统取代中层成本监督和控制部门的

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成本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作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目标成本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成本管理,不仅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黑龙江龙丹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通过信息化改造和组织结构重组实现了目标成本全面管理效率的提高。原龙丹企业成本管理部门是通过各部门层层汇总上报的报表进行分析参考的,时常不同报表对同一项目的数据统计也不一致,令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决策。于是,一方面他们利用信息化工程进行企业项目改造,使各部门的所有报表以网页的形式分布。各级部门可以按其不同的权限查询相关的汇总报表和基础报表,所有报表自生产管理部门到上层领导部门都可以一目了然,所有的数据不存在汇总不一致而发生的多报少报隐瞒不报的情况发生。实现了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自上而下的一致性、透明化管理。同时,改造后的目标成本管理组织由原来的“多层结构”变为“扁平”结构,由过去的5-7个管理层次减少到现在的2-3个层次,由过去的“领导和分管”角色变成“流程经理”的角色。目标成本管理人员兼职化,原副总经理兼主管部的部长,也兼了主管部核心业务科的科长。通过兼职化实现了由“多层”向“扁平”的合并,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直线挂接。不仅大大精简了原有的臃肿机构降低了成本,同时,各个目标成本管理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积极变动目标成本的确定。

3.目标成本管理过程全员化

目标成本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面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是通过成本主线,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和环节有机统一起来的一种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所谓全员,是指上至企业经营者,下至每一位员工都是成本管理者、责任者,成本、费用的降低与 每个人有关。全过程,是指成本管理贯穿于从生产设计、布局、生产准备、产品生产、加工,从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到生活后勤、机关科室等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每一道工序和每一项工作。全面,是指目标成本管理不仅包括可以控制的材料、配件费,而且包括所有与生产、辅助、生活后勤和管理工作等有关的一切成本、费用的管理,如工资、电费、设备租金、办公费以及物资采购供应、废旧物资的回收等。

目标成本管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和每个员工,集中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所谓人本管理 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的主体是人不是物,企业管理主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推行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必须从提高每一个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素质出发,层层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培养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建立起科学严密的管理网络。

目标成本管理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管理到位是保证,而尽快

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成本管理队伍则是深化、细化全员目标成本管理的迫切需要。可见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每个部门和环节,关系到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有效利用。总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4.目标成本核算科学化

成本核算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传统的成本计算包括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而现代成本核算不仅仅局限于为产品设立成本目标,而且在开发准备、确定设计制造方针、投产准备、物流和定价各个领域均可实施。因此,计算对象应从产品部件实物对象扩展到抽象的功能对象 ;计算基础应从财务会计基础转向管理会计基础;计算内容也并非是全部成本或平均成本,而可采用部分成本或增量成本;计算方式既可采用各种成本要素逐项加计形式,也可以成本要素加以划分后,逐个以物理特征为基础进行理论的或统计学的分析计算,同时根据需要既可以概算也可以估算。

结束语

建立新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具体要求。只有对此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摆脱旧的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其次,要学习西方国家应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借鉴其关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经验,为我所用。第三,要从本企业实情出发,创造具有特色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

进行任何管理的创新都是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的经验中得出的,本文对于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还仅限于一些理论上的探讨。汤姆 彼德斯认为,创新如果不能提供使用价值更高、相对成本更低的新产品和新方法,如果不能更快地取得这些成果,那么这个创新不是一钱不值就至少要暂时被束之高阁。因此,在对原有目标成本管改革与创新中必须注意改造的有效性,务必要使改造后的系统能够大大提升企业原有目标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效率,不然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不但没有降低成本还会增加成本。落实在具体企业中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具体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进行具体的部署和改造。本文在如何建立与差异化相适应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如何改造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结构,根据具体业务流程增、减哪些职能部门等等这些具体运用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当代经济学

2成本管理战略与概论

3管理的革命

篇2: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

成本具体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企业为了生产固定数量的产品所必须要付出的各种费用。因为成本和企业管理和生产的各方各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成本是企业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体现。

目标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预计成本之上, 综合考量企业运营目标通过成本预测、目标预测和项目决策对预计成本进行分解、宏观调整、演算和评价等成本管理项目。它是一种以演算为手段通过企业管理来达到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方法。通过对预计成本的测定和考核最终得到一个从企业到个人的全方位对层次的成本体系, 进而达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最佳化目标。

2. 我国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现状

2.1 国内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现状

我国传统的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系统源自于前苏联。其主要内容是尽可能地降低预计成本, 通过节约和压缩成本来达到通过成本升降考核的目的。在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系统中, 成本的演算不外乎是一个对于企业现有资源和预计资源的成本演算和管理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迎合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在方法上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主要是采取事后管理调控, 并根据成本的演算数据信息作为企业标准和差异分析。

2.2 我国目标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 成本管理理论问题

(1) 只进行投入生产后的成本管理, 并且对于产品设计和生产因素合理组织的成本重视不足。而生产过程中要素组织的不合理势必会造成重大的成本缺陷进而影响企业对于相对经济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 并且会给生产后的成本管理带来限制。 (2) 忽视对于采购、销售和服务的成本管理。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求企业充分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更加重视从劳动要素从发对于从产品投入到顾客服务的全过程自主管理。 (3) 仅仅注重企业产品质量, 忽视成本效益。不能把成本的压缩看做控制成本的唯一因素, 从经营角度分析, 单纯的投入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效益, 企业更加重视的是投入回报率。单纯的降低成本势必会造成管理者错误估计管理水平标准打击管理层的积极性控制病情造成企业整体的惰性。

2.2.2 成本管理方法问题

(1) 单纯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形成系统完善的目标成本管理系统。而企业所缺乏的恰恰是科学的目标管理, 这样必然会造成生产过程完结后成本管理的误差。 (2) 缺少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目标成本管理方法。 (3) 我国的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的操作性发面仍然处于低端地位, 现阶段迫切的需要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平台。

3. 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3.1 组织结构合理化

目前, 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等级层次以及结构过于复杂臃肿, 各个模块之间联系和沟通容易产生误差, 对于外界干扰缺乏必需的反应速度并且其自身缺乏活力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成本信息难以通过层层模块准确的到达决策层, 这种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缺乏基本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2 目标成本管理过程全面化

理想中的目标成本管理系统是由全体人员协同整个过程能够形成全面调动的现代科学企业管理方法。它能够控制成本主体, 把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各个模块有机地统一起来。这里所说的全体人员不仅仅包括管理人员更是涵盖每个员工都是成本的一部分同样也是成本的管理者和责任人。成本的高低和每个员工息息相关, 这样才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3 新型目标成本管理观念的树立

(1) 成本赶超意识的树立。企业中多数的新产品的投入生产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制约。想要在市场经济中获益就要制定严格的成本管理目标。即是说目标成本应该符合现今产品市价和机能的升值空间去除战略价格。 (2) 战略目标成本意识的树立。当前的目标成本管理单纯的重视成本的压缩进而取得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优势而忽视企业的战略目标。市场经济中目标成本管理应该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 (3) 效益观念的树立。在目标成本管理中, 节约作为一项重要的压缩成本的手段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地位特殊。但是它不能作为唯一的手段, 理想中的目标成本管理应该从投入回报率的基本出发尽可能地为企业谋取利益。 (4) 竞争意识的树立。企业竞争意识的薄弱会使得企业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遭到淘汰,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方法包括:选择正确的竞争对手、分析对手的薄弱环节、分析市场空白和构筑企业文化等。

3.4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个蕴含丰富应用广泛的体系结构。从时间过程上分析有生产前后管理过程, 从管理层次分析又分为预算、审核和决策等过程的管理。单纯的人工管理在面临冗长的数据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并且人工管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可避免的误差。在数据爆炸的当今社会建立能够自主运行的成本计划分析、预测、管理和监控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WTO对中国的吸纳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在这一大环境中, 我国的企业同样也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其中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目标成本管理的内容和现状出发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下的目标成本管理所需要进行的改革与创新, 从而使企业拥有在新形势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

关键词:市场环境,目标成本管理,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许一.目标管理理论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9

[2]刘本仁.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篇3: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

作为中国海丽集团的总经理,肖万明既是职业经理人又是经济学博士,他以自身丰富的实战营销经验和对市场营销理论研究、运用的独到见解,为学员传授分析市场环境的方法和营销创新的思路。

“营销方式的创新需要企业有独特的眼光。”肖万明讲了自己在南非的一次汽车加油经历:在一个十字路口有四个加油站,该选择哪一家呢?合格的油无疑是基本条件,已不能左右消费者的选择。但其中一个加油站的工人不仅为顾客免费擦洗挡风玻璃,还对轮胎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于是吸引了很多司机来加油。

“这个加油站的做法看似简单,却恰恰体现出经营者独特的营销眼光,通过简单的差异化服务提升了客户价值。”肖万明说。

肖万明分析,中国的市场环境特征分生产、产品、推销、市场营销、社会营销、大营销等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各具特征。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是生存之道。他认为企业的发展无论是领先或落后于市场,都不是好现象。

许多初次创业者深感开发客户是个让人头痛的难题。对此,肖万明把企业开发客户比喻为谈恋爱:“谈”,是指企业和客户这两颗星星之火有共同的需求,于是就点燃了“感觉”;“恋”,就是企业要用一颗真诚服务的心来对待客户;“爱”,就是企业和客户成为合作伙伴后要相亲相爱。

肖万明说,企业维护客户就像是一对恋人走进了婚姻,虽然两人的关系有了保障,但也不能疏于防范“第三者”,即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客户、竞争对手是永远的三角关系。”肖万明这样形象地比喻。

“市场营销已发展到社会营销、大营销阶段,要突破营销产品和服务的传统观念,营销人品、品牌和文化,突出以人为本。要注重全员营销,处理好自己、对手、客户的三角关系,让三方满意,做好现金流和团队建设工作,重视资本和网络的作用,为创业添上引擎和翅膀。”他说。

肖万明还强调,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能人为地划分开来,企业的产品是为客户“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个性化服务即差异化;企业营销要提倡全民营销,即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要做营销;创业企业最先开始的不是项目的选择,而是团队的建设等。

充满激情的演讲,逗趣的实战案例,不断引来学员们的掌声。最后,肖万明从创业者自身情况、项目的行业背景、时机把握、团队建设、现金流自转等五个方面,分析并回答了现场学员提出的诸如:“当今社会是否可以白手起家,怎样白手起家”、“资金是如何创造并流通的,如何让钱为我们工作,怎样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等问题。在会场上,肖万明还用他自身的经历特别提醒创业人士,做品牌代销是创业者理想的选择,除此以外,特许经营、加盟连锁也是创业的理想途径。他提醒创业者,在一些加盟连锁的行业中,也不乏龙鱼混杂的现象,创业者要仔细辨认,谨慎选择,避免受骗上当。

篇4: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

一、用电检查管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工作内容及问题

(一) 检查管理内容

1) 用电设备检验。检查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或周期性地开展对于电力用户的各项直接用电设备, 以及电力系统中的供、配、变、送电等工作设备等的检验, 以尽早地发现各项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使用故障、潜在质量威胁因素等, 进而通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系统设备进行及时地整改, 以及督促电力用户自主地对其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更换等, 以保证用电的安全顺畅性。

2) 用电状况检查。检查管理人员还必须着重针对当前已经出现的电力偷窃行为以及非法用电、不合理用电、不安全用电等状况, 进行检查, 着重做好对于电力线路架设的优化性与安全性、电力系统运行的畅通性、用电监控设备的呈示、电力用户电表检查等的针对性检验, 努力地找出存在的问题。同时, 还要积极地对新的问题进行总结。

3) 用电服务工作。检查管理人员要主动地对电力用户进行上门服务, 指导电力用户展开对于电力设备的季节性运行检验, 或者是定期地组织电力应用的各片区展开安全用电、合理合法用电的宣传等, 帮助用户了解不良用电的表现以及后果, 引导他们正确安全地用电。同时, 还应当定期地为大型电力用户进行新的电力应用业务的推广及宣传, 为电力用户提供优惠。

(二) 检查管理问题

1) 工作与需求矛盾。市场经济环境下, 检查管理人员为各电力用户提出了更多的安全用电、合理合法用电、高效节约用电的需求, 而电力用户为了使自身的各项用电利益得到有效满足, 又为电力检查管理人员提出了提供更多的更优质服务的要求, 这种需求和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就形成了矛盾冲突, 不利于检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比如, 检查管理人员一味施加强制性的用电要求, 电力用户便会产生对检查管理服务工作的不满情绪。

2) 舆论导向的偏颇。市场经济环境下, 为了提升人民用电的利益, 各媒介普遍将舆论导向了电力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开展有效检查管理、对各项事故负责的方面, 而忽视了对电力用户安全、合理合法用电的宣传, 致使用电检查管理的工作仅片面地成为了电力企业的任务, 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 难免会遭遇用户的消极对待。

二、创新完善用电检查管理的工作模式的几点策略分析

(一) 以用户需求为本的模式

新的市场环境下, 电力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在各主体竞争中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 就必须构筑以用户需求为本的模式, 为用户提供更多、更优质、更贴心、精细全面的服务。

1) 完善用户档案信息。新时期, 检查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加大档案管理意识, 为各电力用户尤其是大的电力用户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料, 做好这项工作, 既需要对本企业所供应的所有电力用户展开分析研究, 着重找出其中的稳定、高需求、高潜力的用户, 还要对各类用户进行分类管理, 通过与电力用户进行定期地沟通交流, 及时补足档案信息资料, 针对档案信息帮助不同的电力用户制定优质的、针对性的应用计划、注意事项等, 并与他们一起开展对于用电的动态监管。

2) 实施预购电的管理。电力检查管理人员应当通过与电力用户进行沟通, 逐步地构筑预购电的管理方式, 通过定期地对电力用户的电力应用途径、供用电设备性能参数、运行状况、单位电量消耗、电力负荷的性质、历史的电量及电费记录、用电量变化规律等进行检查与总结, 进而帮助用户制定阶段内的用电计划, 然后采取预购电的方式以及欠费处理方案等, 潜在地推动电力用户对电力的节约使用及合法使用, 并且积极地推动良性缴费状态的实现。

(二) 推动高科技手段的利用

目前, 电力检查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 还必须全面推动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才能够迎合时代的发展状况, 推动检查管理工作目标的顺利高效达成, 以实现对于用电检查管理的全方位优化。

1) 利用现代化供用电设备。当前时期, 电力企业可以定期地组织开展老旧设备更新换代以及设备优化升级的工作, 着力推动存在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诱因的电缆线路、电能表计量设备、变压器等的更换。同时, 组织发展发展一批节能、高效、优质的政策优惠电器, 替代容易诱发电力应用事故的电器设备, 减少电力检查管理工作压力。

2) 使用现代化监控管理设备。电力企业目前还应当利用智能化的动态监控设备、事故预警及报警设备、故障定位设备等在检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使检查管理工作在新时期逐步地实现现代化。同时, 检查管理人员还应当利用远程遥控设备对电力用户的电力实施设备发出指令, 或直接调配基层检查管理工作者针对某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为用户提供及时、优化、便捷的服务。

(三) 构筑完善的监督体系

1) 重要场所重点监管。电力企业可以组织检查管理的分队, 着重针对酒店、网吧、娱乐场所等集中的大负荷用电场所, 展开定期地重点调研与检查, 及时地搜集并分析这些用户存在的用电量大幅度变化的现象, 以及附近电力用户的电力使用受影响的状况等, 查看这些场所是否存在窃电问题。

2) 群众监督举报制度。电力企业可以根据窃电、偷电、不合法用电、不合理用电等行为进行分类, 并根据不同行为设定针对性的奖励性的举报制度, 鼓励群众对不良的用电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三、结语

随着新时期电力事业经营与管理环境的转变, 市场经济环境对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提出了必须践行的全新工作内容, 电力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健康发展, 就必须对这些工作加以贯彻, 利用有效地检查管理模式, 做好对于用电检查管理中各项工作的宣传与高效实施, 并且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摘要:面临用电的全新市场环境, 用电管理呈现出了严重的滞后性, 负责部门必须不断推动检查管理模式全方位的创新完善, 以尽可能地满足当前的用电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负责部门开展用电检查工作的内容及工作的问题, 着重探讨了构筑有效模式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市场经济环境,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倪精华.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0.

[2]陈蓓艺.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提高用电检查的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篇5: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市场经济环境;用电检查;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163-02

1 概述

用电检查是一项覆盖面广、内容繁杂的重要工作,是保证供电运行的基础,也是供电企业与客户沟通的窗口与桥梁。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家对电力行业的监督力度也逐渐加强,加之社会对电力服务关注度的提高,使得用电检查工作难以高效开展。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以进一步做好用电检查工作,保证供用电的正常运行。

2 用电检查的内容与作用

2.1 用电检查的工作内容

用电检查是指电力企业为保障供用电安全,对使用电力的对象进行检查、监督、指导、管理、检测、评估的行为。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用电设备的检查,指工作人员定期对用户的用电设备以及电力系统中的工作设备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各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使用故障、潜在威胁因素等,随后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整改,并督促用户自主地对设备进行更换等,以保证用电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用电状况的检查,即检查管理人员针对已经出现的电力偷窃等行为以及非法、不合理、不安全用电等现象进行检查,对电力线路架设、用电监控设备、用户电表等进行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归纳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2 用电检查的作用

用电检查在供电企业的工作中较为重要,它涉及用电业务办理、装表接电等业务,也是供电企业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是保证用户安全、方便用电的基础工作。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也有所改善。用电检查工作可以发现电网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以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因此,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的效益,各供电企业已将用电检查作为工作重点,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3 用电检查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电力安全管理的缺失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企业的电力安全管理工作逐渐淡化,甚至许多企业没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用电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易发生安全事故,也影响到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使供电企业的效益直接受到影响。

3.2 用户对电网安全的维护不足

维护电网的安全不单单是供电企业的工作任务,也需要用户协调合作,共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但从用电检查管理的现状来看,用户对电网的维护远远不足,甚至出现对设备的破坏行为,窃电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使得供电企业的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受到了消极影响。

3.3 供电服务的需求存在矛盾

用电检查工作人员服务过程中,会向用户提出一定的用电要求,而用户从自身角度出发,其需求会与用电要求产生矛盾点。这种情况下,用电检查工作就难以顺利进行,使供电企业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难以保障用电安全,在满足用电要求时又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3.4 市场经济环境对管理模式的改变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不断深入,供电企业为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也进行了相应的体制改革,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也有所动摇,使企业、用户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实施,使得供电企业对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从传统的以人为因素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制度化、技术化、人性化三合一的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

4 新市场经济环境下完善用电检查管理模式的建议

4.1 制度管理

4.1.1 完善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资料管理是制度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客户的资料常有变化,如不能及时了解变化,就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定时对客户资料进行调查,并及时补充与更新资料,以方便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找出重要客户与潜在客户,并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动态的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有针对性的服务。

4.1.2 健全用电检查机构。为了更好地进行用电检查工作,应健全检查机构,将精英人才聚集并成立专门的检查工作组,进行特殊的检查工作培训,达到检查工作的要求。工作组成员应对各用户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方法及时处理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效益。

4.1.3 加强用电检查人员素质培训。用电检查人员是执行检查工作的主体,代表着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用电检查工作覆盖面广,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因此要求用电检查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一方面,用电检查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国家相关的用电法规政策;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应对检查人员的业务技术进行培训,如处理破坏计量装置、更改二次回路接线等窃电行为等。此外,供电企业还可以定期通过考试形式进一步提高检查人员素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服务质量。

4.2 技术管理

4.2.1 提高用电检查信息化水平。近年来,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也逐步运用到电力企业的管理中来,尤其在提高用电检查水平方面有较大优势。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管理中,不仅可以通过用电检查系统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分析用户的数据动态变化,从而使用电检查人员更为方便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用电检查方案。

4.2.2 提高用户的用电功率因数。用户用电功率因数的提高,不仅可以有效发挥用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减少线损以提高质量,还能够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以节约电力。提高用电功率因数的方法主要有两个:第一种方法是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大部分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都较低,可以从改进设备运行状况入手,进行合理配套。第二种方法是加装无功补偿装置,用户可采用集中与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安装。集中无功补偿设备需要安装随电压、负荷变化自动投切的装置,使无功补偿装置在低压电网良好运行,充分发挥补偿作用,将功率因数维持在最佳值。

4.3 人本管理

4.3.1 重点检查“风险”客户。在用电检查工作中,检查人员人数与精力难以保证检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需要重点检查“风险”客户。“风险”客户常有以下特点:无封印或伪封印的电表箱;电能表不转或反转;家用电器数量较多等。具有这些特征的用户可以归为“风险”客户,进行重点检查,以减少窃电现象的发生。

4.3.2 实施预购电管理方式。对于用电大户,用电检查人员可以与其进行沟通,逐步实施预购电的管理方式,定期对用户的电力使用途径、设备性能参数、电量消耗、用电量变化等进行分析总结,为用户制定阶段用电计划,采取预购电方式推动用户合理使用电力,保证正常用电,在促进电量增长的同时,也积极推动缴费工作的良性运行。

5 结语

新的市场环境对用电检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供电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用电检查管理模式,提高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获得进一步良性发展。供电企业只有为电力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蓓艺.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提高用电检查的效率

[J].科技创新导报,2008.

[2] 范华.浅论电力企业用电检查管理模式与营销策略

[J].广东科技,2009,(11).

[3] 宁艳艳.浅谈供电局用电检查管理模式[J].广东科

技,2010,(7).

[4] 王海平,卢艳侠.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用电检查管理模

式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0).

篇6: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经济环境,会计管理,重要性,改革创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加速发展,我国经济在市场化历程中迈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问题挑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是与企业经营管理息息相关的,随企业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改革与创新会计管理,以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亟待改革创新企业的会计管理。

一、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1.是经济全球化形势发展的需要。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正在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进出口贸易连年攀升。这就迫切需要企业会计管理积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对内加强国内企业会计管理,提高本国的会计管理水平,与国际会计管理接轨,改善世界经济环境,增强我国企业的发展活力。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就开始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承载主体,这就迫切需要企业改革与创新会计制度,遵循市场经济发展普遍规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高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

3.是增强企业健康发展活力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我国企业处于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状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多样化、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经营模式灵活化。企业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完善现行企业会计管理,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加速发展。

二、企业会计环境变化现状

1.缺乏先进的会计管理理念。当前,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全球化、管理数字化和经营商务电子化,这就要求企业改革会计管理观念、完善会计法律规范、改革会计组织结构、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和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培养。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先进的会计管理理念,没有认识到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自身缺乏一套动态的会计管理制度,使企业调控经济管理举措滞后于市场,会计管理体制成为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发展的阻力。

2.缺乏有效的会计管理监控制度。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门实时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会计管理监控制度,转变会计职能,变以核算为主为以预测管理和决策为主,加强对会计管理行为的监管和控制,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作用。但目前我国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严格的会计管理监控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监控制度,但是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部分企业改革力度不够,只修改了部分传统的会计管理制度,无法满足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发展需求,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的依法顺利推进,使企业会计管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1.不断创新企业会计的管理思维。新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应摒弃传统的会计管理理念,树立符合新经济发展态势的良性管理理念,体现以企业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企业会计管理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

2.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的监控制度。新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会计部门应加强完善自身的会计管理机制,用体制创新来积极推动会计工作的改革,研究出台一系列与《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相配套的管理细则,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增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加强会计管理监控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用制度来管人员、管资金,避免不规范行为发生,推动会计管理工作上台阶。

3.不断创新企业会计的核算内容。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品牌等无形资产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创造非物质形态价值的源泉。所以要创新企业会计的核算内容,把企业创造的无形资产物质化,要在企业财务报表上有所反映。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要创新建立针对管理核算的会计模式,要求会计核算历史成本、决策当下成本控制、预测未来成本,使会计核算、会计管理更科学便捷国际化。

4.不断提高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无论如何改革、如何创新,最终都落实在会计人员身上,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的遵守和执行。因此企业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科技、信息、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创造性。会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因此要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引进培养企业高端会计人才和企业高端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管理改革与创新是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企业要充分认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准确把握改革与创新着力点和落脚点,要明确改革与创新的内容、方法和措施,要完善管理体制,优化会计管理环境,规范会计行为,切实巩固提高会计管理改革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葛蓓.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与任务[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1).

篇7: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

一、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发展过程

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才逐渐转变成现在这种情况的。在财务管理刚刚出现的时候,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 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在最初的时候, 财务管理在管理的职能和理念上都没有相对独立的概念。在工业革命以后, 企业存在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股份制企业不断出现, 股份制企业要想获得资金进行发展, 就需要向社会进行资金的筹集, 这样就一定要进行股票的发行, 企业形式的转变使得财务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的财务管理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 在财务管理中, 成本控制的作用越来越大, 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节约企业的成本, 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其他经营活动, 资金的不断流动对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财务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也是经过了漫长的时期的。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这种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不是追求经济效益, 而是平均主义。这种经济体制的实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实行不久以后, 我国就改变了经济体制, 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而且在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企业形态。经济体制的改变, 企业的不断发展, 使得财务管理得到很大的发展。财务管理制度也逐渐形成, 已经出现了比较规范的模式。在现在, 财务管理更加重视的是目标成本的管理, 目标成本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

二、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在,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非常的重视, 但是市场的环境是在不断的改变, 企业在发展的时候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样就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 很多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方面进行快速的发展, 这使得目标成本管理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 成本管理制度没有彻底贯彻执行。

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 很多企业的做法是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的,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并没有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实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进行成本管理制度设置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 管理比较明显是一些办公费、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 对于一些隐形的成本费用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估收益的情况。在成本管理的时候, 很多企业的管理经常会出现主观随意性很强的时候, 对于成本如何进行管理, 主要都是取决管理的执行人的, 这样的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弊端很大。

2. 控制式的目标成本管理不利于经济效益提升。

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 很多的企业对目标成本进行管理的时候, 采用的方式多为任务式或者是控制式, 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员工对目标成本的理解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完成目标成本, 而不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管理的方式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除了控制成本费用, 根本就不会重视员工的培养, 不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3. 管理设备比较老化。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对生产设备进行成本的控制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对设备使用过程中折旧计提的时候, 通常的做法是不进行计提, 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的运营中是不允许发生的。为了减少设备在折旧问题上影响成本管理, 一些企业对引入新的生产设备持有的态度都是反对的。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使得企业的设备非常的陈旧, 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是非常不利的。旧的设备在使用的时候, 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 进行修理的时候不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也会使企业的维修费用增多。在进行新设备引入的时候, 企业可以将新设备作为企业的资源, 不但可以促进企业的生产, 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也是没有影响的。

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创新

市场经济制度的改变, 使得财务管理的制度在不断的完善, 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活动中, 财务会计目标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 为了更好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保证企业的发展, 可以通过不断的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来达到目的。

1. 创新成本管理思想和思路。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 传统的会计管理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 是通过增加产品产量, 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来进行总成本的降低的。现在, 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 市场中主体也在不断的增加, 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 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主体的改变, 所以财务形式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市场经济环境下, 消费者是市场消费的主体, 企业进行生产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 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进行改变, 由以前的只关注商品的数量, 逐渐转变成现在对商品的质量、功能、外形、品牌以及服务上。消费者在进行商品的选择时对商品的服务更加的重视, 同时对商品的售后服务也是非常重视的。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成本管理的需要。对成本管理的思路进行创新, 要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 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掌握, 进行有针对性的成本管理和预算, 形成现代的成本管理模式。

2. 加强对成本管理中的市场设计和售后支出管理。

传统的会计成本管理重视成本总额和产品的数量, 根据经营的情况来进行成本管理的计划, 将成本管理控制主要集中在成产过程中。但是现在, 对成本进行控制已经不能只是集中在生产过程中, 在产品的设计和售后方面也要进行成本控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外形以及服务更加重视,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获得更好发展的途径。加强对新产品的开发, 对于企业的发展可能更加的有利。

3. 将成本管理贯穿到整个企业发展中。

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不能将管理的范围进行缩小化, 只是在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是不可以的, 成本管理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对成本因素进行全方面的了解, 才能更好的进行成本的管理, 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的成本管理要贯穿在整个企业发展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的配合, 所以成本管理也要在各个部门中进行。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 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机会, 就一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优化成本控制的手段, 从管理上对成本进行降低, 达到效益的增加, 而不是只是依赖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4. 有效地节约和规避企业成本。

传统的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单纯的以来节省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实现, 保障在工作过程中不存在浪费资金和资源的现象, 防止事故发生, 并通过招标的方式购买原材料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能仅仅依靠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而应该在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基础上, 尽量减少企业资源浪费,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成本。形成零缺陷的成本管理方式避免维修成本及企业因为质量不过关而形成的成本费用。有效的控制成本一方面要尽量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 探索避免成本的思路, 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更多的注重事前的预防, 避免造成维修成本。因此, 成本控制要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从产品的开发到设计销售, 全方位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以最小的成本投入, 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

5. 优化其他成本费用管理。

从成本动机和管理的角度出发, 企业的成本不能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制作过程, 而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发生形成的费用管理, 因此科学的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 要注重制造成本之外的其他成本控制。在前期阶段, 主要要对企业的制造成本进行控制, 中期阶段要规范企业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 而后期则要对其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进行预算, 通过全过程的规范控制, 实现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优化升级。

四、结语

在企业管理中, 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成本是一个多方面的管理过程,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可以通过强化成本核算和规范成本计划来进行。在企业中建立财务考核体系, 对企业营运成本的降低是非常有帮助的。企业的成本管理要贯穿企业生产经营, 这样可以做到更好的利用资金, 优化资金的结构, 保证企业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经济体制的改变, 使得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企业在市场中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 企业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在企业管理中, 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财务管理中目标成本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科学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 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培华等.重构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探讨[J].大众理财顾问, 1999 (09)

[2]李家华.工程项目中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分析[J].会计之友, 2007 (11)

上一篇:罗成道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下一篇:安全领域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