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点滴体会

2022-09-10

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 其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存在于学生的生活。《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让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

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以下途径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1 教学内容生活化

1.1 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 大社会”的理念, 让学生带着生活激情去发现数学问题,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在新教材的编排中, 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 即“读一读”栏目。教学时, 我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 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 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2 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

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我们应该学好数学, 用好数学。例如, 当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后, 可创设一个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圆柱形饮料瓶、茶叶筒、饼干盒等物体的体积问题。通过这类实践性活动, 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2.1 导入的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 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 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 经费已有着落, 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 为了交通方便, 决定建在公路旁, A镇人希望建在C处, B镇人希望建在D处, 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 应建在何处, 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 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 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 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2 例题的生活化

在教材里, 有的例题与现实生活不太相符, 我们就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 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例题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 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2.3 练习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 多选一切实际应用题, 把练习生活化。通过这些题的练习, 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3 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生活空间是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大舞台, 有效地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何知识只有亲自体验, 才会理解深刻, 运行自如。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应用性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生活空间中感受身边有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端正情感与态度。

3.1 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 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 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 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3.2 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

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 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 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 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 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 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3.3 创办数学小报

创办数学小报, 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 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发挥他们的特长。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 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让数学生活化, 让生活数学化。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 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 围绕问题的解决, 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 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存在于每个人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 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 其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关键词:数学,应用性的学科,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谈雅琴.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设计[J].数学通报, 2006, 7.

[3] 李明兰.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 9.

[4] 徐强.走进生活.感受数学[J].数学通报, 2006, 8.

上一篇:煤炭经济低位运行的现状及应对对策分析下一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